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四帖疏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十集)  2006/9/25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WD03-003-0020

  諸位觀眾,大家好,阿彌陀佛。上一集我們講到第一觀到第十二觀是觀想念佛,前面簡單介紹過,第十三觀是觀像念佛,最後第十六觀是持名念佛。如果要說到難易,就是比較困難與比較容易的,我們想一想,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在《無量壽經》、在《阿彌陀經》裡面,都勸我們執持名號,換句話說,他教導我們選擇第十六觀,選擇本經最後這個法門,由此也能夠知道這個法門是無比的殊勝。好,我們現在從第一觀開始看起,經文:

  經【佛告韋提希。汝及眾生。應當專心繫念一處。想於西方。】

  這一句是教我們求往生方法裡面的總綱領,是總說。根性利的人得到這一句開示,他的問題就解決了。佛給我們指路,這一條是了生死的道路,這一條是超越六道輪迴的道路,這一條是一生圓滿成佛的道路,真的沒有比這個更殊勝了。『佛告韋提希,汝及眾生』,世尊告訴韋提希夫人,你和一切濁惡苦逼的眾生,包括我們在內。佛今天把了生死出三界、圓成佛道的祕訣告訴我們,『應當專心繫念一處,想於西方』,就是專心想西方,「西方」就是極樂世界。「繫念一處」,一處就是指名號。如果就本經來講,這個一處就是指下面所講的十六處。我們不要打妄想,還是老老實實把這一處死心塌地定在名號上,我們就把心定在名號上。為什麼?其他十五處不太好修。你不信,看看第一處,這是十六觀裡面第一觀。第一觀,觀太陽,日觀。下面請看經文:

  經【云何作想。凡作想者。一切眾生。自非生盲。有目之徒。皆見日沒。】

  先教我們日觀。佛說,『一切眾生』,只要不是生下來眼睛就瞎了的人,他總會看到太陽下山,就是日落的景象,太陽將要下山的現象。佛就教我們觀落日,太陽將要下山的時候,看落日,這是把所觀的景象給我們說出來。為什麼要繫心一處?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然後對於佛的教誡,我們才會樂意接受。佛給我們所說的一切方法,都是對治我們的毛病的。我們的病在哪裡?善導大師在此地說了一段,我們看這個文:

  疏【此明眾生散動。識劇猿猴。心遍六塵。無由暫息。但以境緣非一。觸目起貪亂想。安心三昧。何容可得。自非捨緣託靜。相續注心。直指西方。簡餘九域。是以一身。一心。一迴向。一處。一境界。一相續。一歸依。一正念。是名想成就。得正受。此世後生。隨心解脫也。】

  這一段很重要,把事實真相簡簡單單幾句話就說盡了。我們的大病就是心不定,所謂胡思亂想,學了佛還是胡思亂想。過去有一位出家人去圖書館看家師,這個出家人告訴家師:他很認真、很用功、很好學,學過法相唯識、學過中觀、學過大小乘佛法,也學過藏密,學得很多,一樣一樣講給家師聽,什麼叫八識,什麼叫中觀,說了一大堆,說完之後就問家師。家師就老實告訴他:你所講的是佛教的名詞術語,名詞術語裡面的意思你完全不懂,這種的學法永遠在佛法的門外,沒有入門。他感覺很驚奇。家師告訴他:你整個頭腦裡面都是佛學名詞,整個頭腦都在胡思亂想,開經偈說得好「願解如來真實義」,你把佛的意思都想錯了,那不是佛的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你怎麼能有成就?

  那些是佛學常識,佛學的皮毛,根本不是佛法。為什麼說根本不是佛法?法是一切諸法,佛是覺悟,對一切諸法真正覺悟明瞭,那是佛法。你沒有覺,你還在迷,不但你對世間法迷,對佛法經典也迷。所以家師就勸他,學佛從哪裡學起?要把這些東西全部放下。就是此地講的『一心』、『一處』,從一才能入得了門。多就搞亂了,怎麼能入得了門?不是佛法不好,是你自己學錯了。當時家師就給他舉個簡單的例子,他也是一個大學生出家的,家師告訴他:你是讀大學,你在大學裡面念一個科系四年畢業,對不對?他說:對。你如果同時去念十個科系,你要四十年才能畢業,你念一百個科系要四百年才能畢業,你能夠活多久?佛法裡面無量法門,你學無量阿僧祇劫也沒有辦法畢業,同樣的一個道理。你真正想要進去,唯一的方法,一門深入。無論哪一門,只要學一門。

  一才有入處,一是什麼?到一心。一心是能入,一真是所入,你才有個入處。到一心就開悟,就覺,二心是迷。《壇經》裡面,六祖離開黃梅之後,在獵人隊住了十五年,機緣成熟,到了廣州遇到印宗法師,就是現在廣州光孝寺。印宗知道他是五祖的傳人,就向他請教:五祖平常有沒有講解脫?有沒有講涅槃?六祖回答得很直接:解脫、涅槃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這答得非常直接,要真正入門的人才明白。小乘常講戒定慧三學,二已經迷了,三更不必說。菩薩的六度法門,三已經錯了,六不曉得錯到哪裡去了。

  我們凡夫真的處處都錯,沒有一樣是對的。佛菩薩無論怎麼說都是對,這又是什麼原因?《華嚴經》裡面說得好,「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又講「萬法歸一」。這個一不是專一,是任一,這個要明瞭,任何一樣。如果我們講布施,萬法都是布施,舉一樣布施,沒有一法不是布施;我們講持戒,所有一切法都是持戒,布施也是持戒。所以法平等,無有高下。無量無邊的法從一開出來的,無量無邊的法可以回歸到任一,這個法是清淨法、平等法、無障礙法。所以佛菩薩怎麼說都是對的,不落一點痕跡。我們凡夫為什麼說都錯?有分別執著。人家沒有分別執著。

  所以廣學多聞是得一心之後的事情。你還沒有一心,怎麼可以廣學多聞?這就是我們近代無論在家、出家看不到人才出來的原因。古時候代代都有了不起的高僧大德,包括在家居士,原因是什麼?都是從一門奠定根基,從一門下手,然後才廣學多聞。一門下手就是《般若經》講的求根本智,根本智是無知,就是清淨心。《般若經》上說「般若無知」,底下一句是「無所不知」,一定要到無知,然後才無所不知。有知就壞了,不可以有知,要無知。無知,心是清淨的,像《壇經》講的「本來無一物」,心地乾淨什麼都沒有。心像鏡子一樣,外面境界一接觸就明瞭,不但現在的事情明瞭,過去、未來都明瞭,這是照見,《心經》裡面講照見,他才有這個能力。

  我們現在的心是亂七八糟,照的能力完全喪失,把照的功能變成妄想分別執著。佛教給我們的方法是恢復我們的清淨心,恢復我們的本性,在此地也是這個原則。無論哪一個法門,無論哪一部經典,雖然佛講的方法不一樣,你仔細看它的原理原則,決定是一樣的。這個地方的比喻很好,『眾生』就是凡夫的心散亂,『動』是不定;『散』就是精神意志不能集中。「動」就是剎那生滅,一個念頭起,一個念頭滅,都沒有停止,一天到晚妄念不斷在生滅,這叫動。『識劇猿猴』,猴子,我們看動物當中猴子最會動,跳來跳去,跑來跑去,停不住,這裡是比喻我們的念頭那個動相比猿猴動得還要厲害。

  『心遍六塵』,「六塵」是你攀緣的境界,六塵是色聲香味觸法,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六塵是我們的對象,眼所見的用一個色做代表,眼睛所看到的,耳所聞的以聲為代表。我們六根攀緣外面的境界永遠沒有止境,『無由暫息』,「息」就是休息,沒有一時停止,停不住,不知足,接觸了就起貪瞋痴慢,起煩惱。順自己心意的就起貪心,希望貪得;不喜歡的希望遠離,遠離還是貪心,貪它遠離我,不要再接觸我。總而言之,順逆境界都是一個貪,貪不到就起瞋恨。喜歡的你不能得到,瞋恨心就生起來;不喜歡的不離開,瞋恨心也生起來。所以我們一天到晚貪、瞋、痴、慢、疑、惡見,無量無邊的煩惱就是從這裡生起來。

  『三昧』是什麼?「三昧」就是清淨心。要怎麼樣能夠得到清淨心?佛菩薩的心跟我們的心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心是亂的,他們的心是清淨的,他們心裡面沒有妄念。沒有妄念的人就叫佛菩薩,有妄念的人就叫做凡夫。由此可知,凡夫跟佛菩薩只是名字不同而已,除了名字不同之外,有什麼差別?沒有差別。我們遇到苦難,想求佛菩薩保佑,你想佛菩薩會保佑你嗎?你要是以為佛菩薩真的會保佑你,你一定吃虧上當,你受騙。你要是認為佛菩薩沒有能力來保佑你的話,那你又錯了。要知道佛菩薩是怎樣保佑我們,佛菩薩是我們的老師,他對我們的保佑就是對我們的教訓。雖然現在他不在世間,他的教訓寫在經本裡面,流傳到今天,我們展開經卷就是接受佛菩薩的教訓。我們明瞭他的意思,依照他的意思去做,就是佛菩薩對我們的保佑。

  我們供奉佛菩薩的形像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是報恩的意思,我們接受到這麼好的教訓,我們對於老師的恩德念念不忘;第二個意思是藉著這些形像提醒他對我的教學,使我們念念不忘。見到佛菩薩的形像就想到他在經上對我們說的,是這個意思。裡面沒有迷信,迷信不能解決問題,所以菩薩教我們要「一心,一迴向,一處,一境界」。假如我們做不到,你每天給佛菩薩磕頭,一天磕十萬個頭,頭磕破了也枉然,你的問題還是不能解決,所以要明白這個事實。佛菩薩不是神明,說實在話神明也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神明是天道、鬼神道裡面有身分、有地位的人。說破了,他自己本身都不能解決問題,怎麼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所以決定不能迷信。

  這裡教給我們的原理原則就是「安心三昧」,這是我們所求的。三昧是梵語音譯,翻成中文就是禪定,也翻作等持,也翻作正受。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等持,等是平等,心裡面常常保持平等,那就是定。這是我們所求的,也就是《彌陀經》裡面講的一心不亂,三昧就是一心不亂,這是佛法修學的中心。佛法,雖然法門無量無邊就是修定,而是修定的手段、方法不相同。所以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方法、門徑不一樣,統統修定。絕對不是禪才修定,教下止觀就是禪定,念佛一心不亂也是禪定,密宗的三密相應也是禪定,名詞不相同,內容境界完全相同。修學方法手段不一樣,但是原理原則相通的,就是一定要『捨緣託靜』,不管你用什麼方法。

  「緣」是外緣,你想要修清淨心,你必須離開外緣。外緣常常誘惑你、常常擾亂你,你要把這些誘惑、干擾離開。所以古時候佛門的道場都建立在深山,為什麼建立在深山?遠離都市,避免誘惑與干擾,容易得定,容易成就。環境關係很大,因為畢竟我們是凡夫,擺脫不了外面境界的干擾,所以要懂得避免。要講修行,現在人的環境、福德就比不上古人,古人有個清淨環境可以進修,現在沒有了。現在如果你真的找到一個清靜環境,過不了幾天就變成觀光旅遊區,找不到了。這是說我們現在修學的環境不如古人。

  現在誘惑我們的東西愈來愈多,最普遍的電視、廣播、雜誌、報紙,都是在誘惑你。都是佛經裡面講的魔王,這些東西都是魔王,叫你的心不能定下來,天天被它誘惑。無論是吃的、穿的、用的,天天有新產品,天天有新花樣出來,叫你的心不能夠安。剛剛買的,新的出來了,看一看我這個落伍了,心就又動了,被它牽著跑,你的「安心三昧」得不到。這是我們要曉得,要知道「捨緣」,要知道「託靜」,託是依靠的意思,要依靠一個清靜的環境,要把外緣斷掉。所以你要想真正求一心,真正求功夫成片,家師常常講:電視不能看,報紙不能看。有人說:這樣社會上發生的那些事情,我都不知道了。不知道,好!不知道,天天天下太平,沒事。外面沒事,我心也定。你知道的事情多,你憂慮也多,牽掛也多,煩惱也多。你認識的人多,是非也多,長短也多,麻煩就大了。這個要覺悟。佛教給我們這個原理,不管修哪個法門,你想要成就的話,要離開外緣,確實找一個清靜環境來修行。

  『相續注心,直指西方』。「注心」是把心安住在一處,注就是注入一心,直指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把方向指出來。「相續」是不能間斷。「相續注心」這四個字跟《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面所講的「淨念相繼」是一個意思,說法不一樣,意思、境界都相同。相繼就是相續,淨念就是注心,注心就是淨念的意思。『簡餘九域』,一般講十方,我們專注西方,其他九個方位都放下,專往西方,其他都捨掉。其他是指其他九方的諸佛淨土。東方琉璃世界,南方、北方都有諸佛剎土,這就是專跟一尊佛學。再說得明白一點,專門依照《彌陀經》、《無量壽經》,專講西方極樂世界,五經一論,除這個之外,我都不學。如果還要兼學其他大乘,就不是直指西方,就不專。所以特別要求我們要「一身、一心」。

  身本來就是一個,何必要說一身?說一身是什麼意思?就是身也只學一個,不能我這個身又參禪又念佛,拜很多佛菩薩,身就不一。善導大師在註疏裡面特別教我們身專禮阿彌陀佛,我們每天拜什麼佛?就專拜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都不拜,這絕對不是貢高我慢,如果不專一我們就不能成就。拜佛的儀規當中首先,先三拜本師釋迦牟尼佛,這是不忘恩。這個法門是釋迦牟尼佛傳給我的,我不能把本師忘記。下面無論拜多少拜,都拜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拜完之後,拜三拜觀世音菩薩,三拜大勢至菩薩,三拜清淨大海眾菩薩,這才圓滿,這叫專,身專。心專,心裡面念念就是阿彌陀佛。「一迴向」,無論修積任何大小功德統統迴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作第二個想法;也就是說,決定不求人天福報,決定不求現前福報。連現前福報都不求,來世福報更不求,只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一處,一境界」,統統要歸一。這個一處怎麼說法?處是講你修行的處所,意思就是教你不要到處去跑道場,你在一處修行,你才會成就,為什麼?心定了。決定不搞人情佛事。諸位看《印光大師文鈔》,《文鈔》多半是他回答人家的信件。老和尚的學生偶爾到靈巖山寺,在蘇州,印光祖師晚年就住在這個地方,去看老和尚。一進門老和尚就罵:你來幹什麼?這些弟子說:我來看師父。他說:師父你就看過了,哪有什麼好看?不在家裡好好用功,浪費時間,浪費精神,浪費錢財。被他罵回去。所以地方跑多了心就散亂,諸位一定要知道。一個境界,這個境界就是經上所說的境界。如果我們在夢中、在定中這個境界現前,這是瑞相。沒有這個境界也不求,只求心清淨、身清淨,一句佛號不間斷,求生淨土這個願望不間斷,這是好境界。

  『一相續,一歸依』。「相續」是不間斷,信不間斷,願不間斷,解行不間斷。「一歸依」,皈依是回頭,不但從世間五欲六塵裡面回頭,不再貪圖,所有一切大小乘佛法,我也不再去研究,一心一意依靠往生經,就是淨土五經,這五經都是教導我們求生西方淨土的,這就叫皈依。五經裡面,依一部經就能成功,這一部經任憑你選擇。如果你有時間,你可以選擇《無量壽經》,為什麼?《無量壽經》介紹西方世界最詳細。如果你工作非常繁忙沒有時間,你可以選擇《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經文比《般若心經》還短,容易受持。這都是屬於一皈依。

  『一正念』,除這一念求生西方之外,決定沒有第二個念頭,這叫「一正念」。我們把這幾句話都做到了,這叫做『想成就』。諸位要記住,善導大師在此地這一段開示是貫注這十六觀的。十六觀的每一觀都要用這個原則,你才能成就。你如果違背這個原則,叫你觀太陽你決定觀不成,你不會成就的,一定要依照這個原則。觀如果成就之後,『隨心解脫』,就是自在往生。所以往生的時候沒有病苦,沒有死苦,他自在去的。自在往生,功夫好的人可以隨時往生,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想在這個世界多住幾年也沒有關係,這是真正生死自在。生死自在就是佛家常講的了生死,沒有生死了。這是不是真的?千真萬確的事實。

  過去有些同修曾經問過家師,他們看到《淨土聖賢錄》、《往生傳》有一個發現,發現很多往生的人都是念佛念了三年就往生。他來問家師,是不是這些人剛剛好三年,他壽命就到了?哪有那麼剛好?絕對沒有那麼剛好。為什麼三年就去了?三年功夫成熟了,西方極樂世界他見到了,那麼好的地方他為什麼不去?他為什麼還要在這裡受罪?他當然會去。我們現在是想去去不了,我們現在想去,我們沒有能力去,無可奈何,沒有辦法。如果真正能去得了,早就去了,誰要在這裡受苦?絕對不會再留在這個世界受罪。這才是真正的事實,不是說他念三年,壽命剛好到,哪有那麼多人這麼巧的?這才是真實的答案。

  境界一現前,功夫成就,西方境界現前了,他有能力去,他就走了,不會再留戀這個世界。還有一種人能去而不去的,這出家、在家都有,這個原因就是他與這個地方的眾生還有緣分沒斷。什麼緣分?幫助他們往生的緣,其他的緣都斷了,也就是接引眾生的緣還有。換句話說,他在此地多住幾年,能夠多幫助一些人往生西方,是為了這個原因才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這是不礙事。這一段要好好的記住,因為後面十六觀的原理原則都完全相同,所以後頭我們就不再說了。我們接著看經文,教給我們觀想的方法:

  經【當起想念。正坐西向。諦觀於日欲沒之處。】

  太陽快要下山的地方。經上說得很清楚,要『正坐西向』。修這個法門,善導大師說得很清楚,要在春秋,不取冬夏。因為冬天、夏天的太陽,日出、日沒的方位偏差很大,不是正東、正西;春秋太陽出沒它是正東、正西,所以他取這個時候,不取冬天、夏天。方位要正確,感應才快速。

  經【令心堅住。專想不移。見日欲沒。狀如懸鼓。】

  看太陽要下山,紅紅一個太陽就像一個鼓掛在空中一樣,距離地面沒有多遠,紅紅的太陽,黃昏的太陽光度不會刺眼睛,我們張開眼睛可以看。如果它距離地面高一點,那個光度很強,我們眼睛沒有辦法觀察。看到它快要下山的時候,看這個現象,看這個地方。觀成功了,無論在什麼地方,我們眼睛張開,落日就在面前。就是說我們看黃昏的太陽剛要下山,將要下山還沒有下山的紅色太陽,觀成就時這個紅色的太陽都一直在你的面前不會消失,你眼睛張開,這個太陽在面前;眼睛閉上,這個太陽還是清清楚楚在面前。就是眼睛張開閉上,太陽都在面前,這一觀才叫觀成就。如果太陽將要下山,還沒下山的時候,看得很清楚;太陽落下去之後,你就沒有看到了,這個就沒有用處,這樣不能往生,功夫不夠不能往生。一定要觀到太陽都沒有消失,一定是要睜開眼睛、閉著眼睛,無論在什麼地方,太陽都在你面前,第一觀日觀,這一觀才是觀成功。你說這一觀,你想一想,這也不是很容易,很難。

  想起我剛出家那一年住在佛陀教育基金會,基金會是在杭州南路一段五十五號,十二樓是一個佛堂,佛堂旁邊是一個廚房跟一個小餐廳,這個餐廳門開出去有一個陽台。在十二樓頂,有時候晚上,黃昏的時候,晚課做完,我就站在那裡看太陽下山的景象,剛好在西方,看出去剛好是西方,就想到《觀經》說的第一觀日觀。我們看到太陽,也是常常看到,就好像這一觀前面經文佛告訴我們,除非你生下來眼睛就瞎了,不然總是看過太陽下山的情形、現象。但是我們一般看,太陽下山就看不到了,這是我們一般人都是如此。要如何觀到太陽一直都不消失?諸位可以去做個實驗,你去看太陽,看要觀多久可以觀成功。下面就是教我們觀日的一些原理原則。今天時間也快到了,我們下一堂再給諸位詳細說明如何作觀,觀成功就是剛才講的太陽不會消失,下一次再把這個方法跟諸位報告。我們這些方法原理原則明瞭就好,修觀恐怕很難修學,我都沒有辦法修學,還是老實念佛。修這個法門不容易,如果不是到這個境界,這樣修沒有用處,這一點我們一定要知道。

  這集的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段。下面,我們下一集,再繼續向大家報告。謝謝大家收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