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覆講淨老和尚第一次宣講淨土大經解演義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十四集)  2012/7/27  台灣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02-007-0024

  《淨土大經解演義》。諸位同修,以及電視機前面的觀眾,大家好,阿彌陀佛。上一集我們跟大家報告到,「彭紹升居士憾於王本之失,乃取魏譯本而刪節之,是為《無量壽經》之第七種。但此僅為魏譯一種之節本,而非諸譯之會本」。上集我們跟大家報告到這段。

  我們再往下面看,「於是晚清魏承貫(字默深)居士」,我們平常稱魏默深,或者稱魏源。魏居士他是清朝時候的人,稱晚清,晚是晚年的晚,就是咸豐年間的人,那是清朝時代較末期了。我們知道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就是咸豐皇帝的妃子。他說「為救龍舒之失,取五種原譯,另行會集,別成一書,初仍名《無量壽經》,後經正定王耕心氏改名為《摩訶阿彌陀經》」。這本子現在沒有流通,《大藏經》裡頭有,這是《無量壽經》第八種的經本。「魏本文字簡潔精當,遠過王本」,魏默深這本會集會得不錯,比王龍舒是有進步。「但率自增文之病,未能盡免,故魏本亦未盡善也」。這是說他會集得比王龍舒好,他拿五種原譯本,王龍舒只有四種,但是他率自增文之病,就是用自己的意思增加文字,這個毛病還是無法避免,故魏本亦未盡善,所以魏默深會集這本還是有缺點,還無法達到盡善盡美。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有批評,隨著自己的意思把經文的文字改動了。這樁事情,家師淨空上人早年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經教,老師提出過這個問題。改經文,他改得好不好?改得真好。也就是說這個例子開了,你看王龍舒開的這個例子,魏默深看宋朝王龍舒居士都這樣做,他也跟著這樣做,這個太可怕了!怕以後沒有像他們這樣程度的人,沒有這個境界的人,隨便來改經,那些不懂的人他也來改,改了問題就大了,這個問題就嚴重。

  節本,剛才講過,對於現代這個社會很需要,因為現在社會的人喜歡簡單,如果一本經書很大本,分量很多,要用很多時間去看,現代人沒有那個時間,也沒有那個興趣。愈簡單愈好,人家愈歡喜,特別是對於知識分子。所以家師淨空上人,他也編一個節本,他編的是《十善業道經》的一個節本,《弟子規》他也編一個節本。《十善業道經》他節錄的經本大概只有六百字,方便,只有一張紙,印出來大家看到喜歡,方便於流通。還有一個節本,那是節錄江味農老居士的《金剛經講義》,《講義》的節本。《講義》分量很大,就是把《講義》重要的部分一條一條節錄出來,不是節錄《金剛經》,是節錄《金剛經講義》。《講義》就是註解,他講過的這些解釋、這些內容做個節錄,便於讓大家來讀誦。這本華藏淨宗學會有印出來流通,《金剛經講義節要》,就是用這個節本,淨老和尚講過這部經,就是《金剛經講義節要》,根據江老居士的《講義》,重要的把它節錄成一條一條,這樣來講。這對於初學的人來說很方便,尤其現代人要叫他來聽經,聽一部長的經從頭聽到尾,這很少人有辦法從頭聽到尾。所以這個節錄、節要一條一條的,可以連貫也能獨立,這就很方便。

  另外一種,淨老和尚節錄的,沒講到,就是《淨土集》,過去在美國,住在聖荷西那個時候節錄的,這也有印出來流通一段時間。裡面有《無量壽經》經文的節錄,還有《觀無量壽佛經》,善導大師的《四帖疏》,《四帖疏》是註解,節錄他的註解,《彌陀經要解》,《要解》的節錄,《行策大師法語菁華》、《印光大師法語菁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的節錄,編成一部《淨土集》,這個一條一條,現代人確實,特別是對初學的人較方便。尤其是國外,國外聽經的人,他沒有那麼長的時間,他要選在假日、假期,一般你在國外講個講座,有三天的時間,那就算很長了。一般星期日一天,或者週六、週日兩天,能有三天就算很長了。一個星期以上的,在國外可以說是不可能,因為大家要上班,沒有時間。所以都利用假日,假日講節要,時間就不用那麼長,而且節要裡面都是最重要的,我們現在最需要的,這個大家就很歡迎。

  下面說到我們這個會集本了,前面講五種原譯本、三種會校本的缺點、問題,所以《無量壽經》在我們這個國家一千多年很少人弘揚,這個原因理由跟我們說明。說明就是主要要講到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了,就是說他會集這個本子需要的理由。為什麼要會集?現在有很多人批評會集,會集就是說它是不是有需要?是不是有必要?如果沒有需要、沒有必要,當然不用會集;如果有需要、有必要,這就需要會集。下面跟我們說會集,這個會集古人從宋朝王龍舒到清朝有三個人已經做了這個會集本,但是都有缺點,所以夏老居士才有需要重新再來會集。如果前人已經做得很好,這個工作就不用重複來做,就是做了有缺點才有需要。這是跟我們介紹夏蓮居老居士會集這個本子的因緣,為什麼來會集這個本子。

  「先師夏蓮居老居士」,黃念祖老居士的老師,已經過世、往生了,這稱先師,夏蓮居老居士。先對老居士的德行做個簡略的介紹,黃老居士為我們介紹,介紹他的老師,夏蓮居老居士。「悲智雙運」,他真的有慈悲心,他有智慧,雙就是指慈悲跟智慧,自行化他,運是運作,就是自行化他。這相當不容易,有些人有慈悲,沒有智慧;有人有智慧,他沒有慈悲心,不肯教人,這都不圓滿、都不完備。有智慧,又肯教人,這是菩薩!「宗說俱通」,宗是禪宗,說是教下,我們中國大乘佛法講的是宗門教下,所以佛教本身稱宗教,跟我們現在講的宗教不相關,這個一定要知道。佛法自稱為宗教,這個宗是指禪宗,叫做宗門,禪宗之外其他的九個宗派都叫做教下。為什麼這麼說?禪宗的教學方式跟一般教下不一樣,禪宗是悟後起修,沒開悟的時候不看經教、不看經典,開悟之後再看經典;教下是還沒有開悟,就先從經典下手,依照經典的理論方法來修學,到最後開悟了,所以這是兩個不同的方式。

  所以禪宗對什麼樣的根性?上上根人,那是它教學的對象,普通人沒辦法做不到,不能依照那個方式來修,這個我們要曉得。所以不是上上根人,你要去參禪,參一輩子,也是白參了,不會開悟。你要是不能開悟,你的生死就不能了,不能了生死出三界;換句話說,參禪不開悟,該怎麼輪迴還是怎麼輪迴。所以家師淨老和尚初學佛的時候,三個老師都警告他,說你不能學禪,你決定不能去學《六祖壇經》,不能學惠能,三個老師都直截了當這樣告訴他,你沒有那個條件,你不是那種根器。方老師,方東美教授介紹他先學法相唯識,介紹他學《大方廣佛華嚴經》,這是方教授介紹給他的;李炳南老居士介紹他學淨土,介紹他學《大佛頂首楞嚴經》,這是屬教下。教下對象是上中下三根,上根、中根、下根,教下收這三根,這三種根器的人都可以來學教,從經典下手,按部就班,就好像讀書一樣,你得從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這樣慢慢向上提升,這是教下。而禪宗,禪宗是屬於天才兒童,他不用小學、中學、大學,什麼都不用,他一下就到研究所去,他有這個本事,他是那種根器的。所以我們如果沒有這個本事,我們不是那種根器的,你不能去碰,那真的不是隨便可以學習得到的。

  所以佛法裡面一個禪、一個密,密是密宗,密比禪還要好一點,密還有屬於教下的一部分,還有一個階級讓你一步一步來。所以這個密,我在二十二年前去北京,那時候家師叫我拿黃念祖老居士《華嚴念佛三昧論》的文字稿去給他校對,館長叫我去參加一般的旅行團,那不是學佛的團體,我自己一個出家人,去參加人家的旅行團,跟人家去玩。去到北京,我主要去北京就是要見黃念祖老居士,家師交代我將他講的《華嚴念佛三昧論》,打好字的文稿拿去給他校對。那天晚上我請北京的導遊帶我去,坐一台計程車去,去到他家已經晚了,白天去玩,晚上回到飯店休息,我利用大家回到飯店休息的時間去他家找他。找到他家,他的房子很小一間,書堆了很多,桌上的經書都一疊一疊的。我就向他請教幾個問題,聽師父常常說他有學密,學過禪,請教這些問題。他告訴我,密,現在的人學都學得很淺,都是很低級的密法。我就請教他說,什麼叫做低級的、什麼叫做高級的?他說壇場愈多,儀規愈多的密法,那就是愈低級。就是壇場弄得很多、很莊嚴,儀規很多、很複雜,他說那比較低,低級的。我說那高級的?他說最高的密法,什麼都沒有,甚至一個咒只有叫你念一個字而已,他說那是高級的,最高級的密法。他又向我解釋,最高級的密法跟漢地,因為他學的是藏密,西藏的藏密。他說漢地,我們中國有五大族,漢族是人最多的,還有滿族,西藏的藏族,回族。他說漢地,就是漢人,漢族的佛教,現在中國有藏傳佛教跟漢傳佛教,漢傳佛教就是漢文,藏傳佛教有藏文的經典,梵文翻成藏文。他說密宗,藏密最高的,就是跟漢地的禪,達摩傳來那個禪一樣,一樣的境界,以及教下,天台、華嚴這些大乘,禪宗叫大徹大悟,教下叫做大開圓解,密叫做三密相應,最高的,他說跟那個境界一樣。

  他這樣跟我說,我就聽懂了,他說愈高的愈簡單,他說到這裡,我們就體會到淨土宗一句阿彌陀佛,那是最簡單的,原來一句佛號是最高的密法,我們不知道,我們不認識。所以佛法裡面一個禪、一個密,確確實實禪宗不是上上根的人,你得不到利益。密也是這樣的,但是密還有次第,像顯教教下一樣有個次第,學密還有方便,根據藏傳密教,西藏都是學密宗的。但是學密宗,要學密法之前,要先學顯教。顯教是說經文明顯跟我們說明,世尊跟我們說明的這些經教就是叫顯教,明顯跟我們說明,顯教。密,咒語,咒語沒有翻譯,那叫做密。你要先學顯教,有一定的程度,顯教就是教下,你要學有一定的程度,在西藏顯教學習的時間是十二年,大小乘經典學十二年,還要學戒律,十二年要有一定的程度,他還要參加考試。也就是顯教裡頭,沒有到大徹大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了,比大徹大悟低一階,應該就是大悟,悟,開悟,有小悟、有大悟、有大徹大悟,清淨心得到了。大徹大悟,用我們這個經題的標準,「清淨平等覺」,覺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是禪宗的條件,宗門的條件。

  在教下裡面,你得清淨心,給諸位說,得清淨心就是見思煩惱放下,執著沒有了,對世間、出世間法都沒有執著,當然智慧開了,清淨心生智慧,這叫開悟。但是這還不是大悟,如果真的得清淨心,見思煩惱斷了,可不可以學密?可以,但是還不是密宗正式的學生。密宗正式的學生,還要向上提升一層,大悟,不是徹悟,大悟。見思煩惱斷是小悟,還要提升到大悟。大悟是什麼?還要把塵沙煩惱放下,就是分別,你能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分別,這樣可以了,這能提升到密宗的正科生,你才有資格學密。所以密法它也有分次第、分階層,但是要達到高級的密法,前面要學習教下,沒有那麼容易。他大悟了,還沒有徹悟,為什麼?他還有起心動念,就是說還有妄想,這個妄想是很微細的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沒破。如果起心動念,也不起心不動念,無明就沒有了,無明沒有就破一分無明,見一分法身,就達到明心見性、大徹大悟,見到自己的本性。禪宗一下就要讓你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執著分別妄想一下就放下,他是用這種手段,這確實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所以我們選擇法門,自己要清楚自己是什麼根性,選錯了,那等於你藥吃錯了,沒有對症,得病把藥吃錯了,不但治不好,可能病上再加病,你說多麻煩,不但病沒減輕還更加嚴重。佛法是藥,八萬四千法門就好像到藥鋪你看到那麼多藥,你敢隨便拿來吃嗎?我們知道,沒有醫生處方,我們不敢隨便拿藥來吃,怕吃錯了反而壞了。所以佛法你如果隨便修,也是一樣有這個問題,修錯了,那就有問題了。所以大乘經裡面,《華嚴》裡面有講,「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這個人世間的聰明智慧很高,我們一般說智商很高,但是他對於佛法,如果沒有通達佛法的人來向他說明,他也不能理解。不能理解很容易產生什麼問題?他會把它錯解,他會誤解,他會曲解,那問題就很多了。所以佛法要有通達的人,真正通達佛法的人為我們說明,這樣我們才能有正確的認識與理解。

  古來這些祖師大德就好像是大夫,大夫就是醫生,好像是護理人員、護士,他們懂得。祖師大德好像醫生,他的學生像護士、護理人員,他們知道,我們想學佛就得找這些人,找這些善知識,找好的醫生,他來看一看,我們是什麼樣的根性。就像我們生病了給醫生診斷,醫生診斷出我們的病情是什麼病,給我們開處方,對治我們的毛病。這些祖師大德,這些善知識,他會觀機,觀察我們的根機,你是什麼樣的根機,什麼樣的程度,跟我們介紹哪些經典,讓我們學習,這是有必要的,不能隨便自己去學習。所以這要有老師指導,用現在話講你要學佛,要學習經典也要有善知識,要有真正通達經教的老師來指導我們,不然你自己要怎麼去學習、去摸索?世間要學個技術也要有老師教。所以學佛,你看老師決定你這一生修學成敗的關鍵,你要遇到真正善知識、真的好老師,你就佔很大的便宜。為什麼?不會走彎路,不會走冤枉路,不會浪費時間。好像我們有病,找到好醫生,醫生給你一看,給你開方子,你吃了這個藥,藥到病除,病就好了。所以佛門的善友難遇!我們到哪裡去找、到哪裡去求?不過現在也沒人求了,為什麼?連父母都不孝、都不要了,哪裡還會尊重老師?

  佛法是聖賢教育,是大聖大賢的教育,你要不懂得尊師重道,你到哪裡去求?沒地方求。我們佛門常講「佛度有緣人」,誰是有緣人?給諸位說,孝順父母,尊重老師,這個人就有緣。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不重視聖道,對聖賢之道他不重視,這個人就叫沒緣。像這種人遇到真正善知識也沒有用,為什麼?他不能接受,他看經看不懂,他會把意思看歪了、看錯了,自己想這是什麼意思,那是他自己想的,聽經也聽不懂,聽錯了。所以開經偈說得好,「願解如來真實義」,你沒有尊敬的心、沒有誠敬的心,你聽經會把意思聽扭曲,用你自己的煩惱習氣,用不正確的知見來解釋佛經,這樣會把經典原來的真實義全部解錯了,他的理解完全錯誤,學了幾十年,最後說佛經不靈,還得毀謗。所以真正善知識,他一生唯一的一個希望,找傳人。老師把佛法傳給他,這是一個善知識他一生最重要的希望,能夠有人傳他的法。老師把佛法傳給我,我要傳給什麼人?如果找不到傳人,找不到,沒有傳法的人,這個善知識就得寫書,把自己所學的、所開悟的寫在書本上面,寫在書裡面,這個書會流傳到後世。書流傳到後世,書遇到有緣的人,有緣人接觸到、看到,他發心學習,他會成就。這是傳給後人,有緣的人。所以要找傳人不容易,太難了!

  李老師告訴家師淨空老和尚,學生找老師難,老師找一個傳法的學生更加困難,到哪裡去找?台中李老師的學生不能說不多,太多了,最保守的估計超過五十萬人,蓮友,這裡頭有幾個人能傳他的法?往生的有,往生的人是不少,念佛往生的;真正傳法的少!很不容易。真正傳法的人,就是印光大師所講的條件,你對老師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誠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誠敬,你就得十分利益;沒有誠敬,你在那裡聽一百年也得不到利益,關鍵在此地。誠敬怎麼來的?誠敬是性德,是從孝養父母那裡來的,把對孝養父母的心對待老師,這就是尊師重道。如果對父母都不孝順,那就完了,這一生學佛,有一個好處,阿賴耶識裡面種了佛法的種子,種個善根,這一生不能成就。我們聽了這個話,很恐怖,不能成就怎麼辦?好在淨宗法門裡面有特別的緣分,你要真正能學會,學會懺除業障,還有一口氣,到最後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這是淨宗的殊勝。所以家師在台中蓮社看到那些蓮友,往生的真不少,最保守的估計,李老師在台中講經教學三十八年,跟他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的,真往生的,他估計應該有五百人以上。就是說往生的時候瑞相很明顯、能夠確定的,應該有五百個人,這個功德殊勝!真難得。

  所以佛法是師道,師道一定是以孝道為基礎,你看淨業三福跟我們講得多清楚,第一條第一句「孝養父母」,第二句「奉事師長」,第三句「慈心不殺」,第四句「修十善業」,這是入佛門基本條件,你要把這四句做到,你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佛弟子。換句話說,佛經裡面,你能信、能解,這就是你的善根;你能夠依教奉行,這是福德。你能行、能證,往生就是證果,無論三輩九品,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你也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為什麼?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一個不是一生圓成佛道。我們業障重,要怎麼懺除?懺除就是改過。經典是是非善惡的標準,從哪裡學起?世尊教導我們的,從《十善業道》做起。《十善業道經》蕅益大師有個節本,比家師淨老和尚的節本長,用它來改過自新很實用。

  實際上,這些年來家師提倡儒釋道的三個根,有沒有根據?這不是他老人家隨便亂說,有根據,根據什麼?就是根據淨業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要怎麼個做法?具體要怎麼個做法?我們落實《弟子規》,《弟子規》裡面一百一十三樁事,就是具體孝親尊師的做法,這是從淨業三福來的。所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具體的落實就是《弟子規》,《弟子規》教倫理道德;慈心不殺,我們就落實道家的《太上感應篇》,講因果教育;末後一句修十善業,佛家的《十善業道經》,所以我們落實儒釋道的三個根,是依據淨業三福第一條。你先落實這三個根,然後你才能入佛門,你才真正能夠接受三皈五戒。所以淨業三福第二條是「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一條裡頭了不起,具足眾戒,具足是一條都不欠缺。在小乘有多少條?三千威儀,三千條;大乘有多少條?八萬四千威儀,菩薩!盡善盡美。他這麼多條,從哪來的?給諸位說,就是從《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展開來的,菩薩八萬四千威儀歸納起來就這三樣,展開就那麼多。

  今天的時間已經到了,我們就跟大家報告到這裡,下面,我們下一集,再繼續向大家報告。多謝大家收看,祝大家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