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的智言慧語—精進勤修不著相、不壞相、普利一切之六度 (第七七三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09-023-0065集) 檔名:29-513-0773
【只有向生滅門中,精進勤修不著相、不壞相、普利一切之六度。】
我們先這樣做法。什麼叫生滅門,不必去理會。生滅門所講的就是這個念頭,一個念頭生,一個念頭滅。我們現在確實是在生滅門裡面,沒有辦法斷妄想分別執著。但是有路可走,要緊的是「精進勤修」這四個字。特別是精,精就是精一、純一、專一,才叫精。精的反面就是雜亂,雜修、亂修,那就不精。進是進步。進步大家都在求,很努力的在求進步;但是他進步是精純的進步,還是雜亂的進步,那個果報完全不一樣。精純的進步,給諸位說,你能夠得三昧,你能夠明心見性,也就是你能夠開般若智慧,利益在此地。如果是雜進、亂進,你也有進步;你的進步將來得什麼果報?可以成為全世界的佛學博士。你將來可以著作等身,講得天花亂墜,但是你的煩惱不能斷、你的妄想不能斷,你將來還繼續搞六道輪迴;佛門裡面所果證的這個事,與你沒有分。這個利害得失我們要搞清楚,關係太大太大了,所以這個東西雜不得、亂不得。
我們學佛的人,念念要利益眾生,不能害眾生。害眾生,「你多學幾門好!」那是害眾生,那個不是利益眾生。到什麼時候再勸他,你要多學?他已經得定、已經開智慧。在我們大乘佛法的標準,「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個時候廣學多聞。為什麼?四弘誓願「煩惱無盡誓願斷」,你斷了。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斷了、無明破一品,你有資格廣學多聞。所以《華嚴經》是佛講的第一部經,是我們大乘修行的範本、典範。你看善財童子在文殊菩薩這一會上,得根本智。什麼叫根本智?「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是根本智。沒有這個程度,不可以離開老師,要受老師的照顧。你智慧沒有開,邪正、真假、利害、得失,你沒有能力辨別。反正我現在也不錯,什麼妖魔鬼怪,我一看就清楚,可以辨別;你要把《楞嚴經》裡面五十種陰魔拿來看看,你就傻了。我們凡夫看完全是佛境界,百分之九十九跟佛境界一樣,裡頭就有一點點不一樣,我們就一點辦法都沒有。愈是高級的魔,不得了,他也是金色身,也放金色光明,你怎麼能辨別那是魔、那不是佛?絲毫不一樣就不相同。我們所曉得的,佛的金色光明跟佛的光明一樣大,但是魔的金色光明,他那個光刺眼睛,像太陽一樣刺眼睛,光強烈;而佛的光明是柔軟、不刺眼睛。除這個之外,你根本就不能夠辨別。一定要破一品無明、見一分法身,《楞嚴經》上五十種陰魔你有能力辨別,一接觸就明瞭,這樣才可以出去參學。
所以他一出去參德雲比丘,他就是圓教初住。每參訪一位善知識,他的菩薩位次升高一級,五十三參他就圓滿成佛。他參訪哪一位善知識,那個善知識代表哪一個等級的菩薩果位,善財就達到他的果位,就達到這個等級,所以是一生圓滿成佛。《華嚴》講得詳細。我們現在用功夫,就是在不著相、不壞相。不著相,無住;不壞相,生心。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你念佛也好、參禪也好、持戒也好、學教也好,決定不能把這個原則忘掉,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原則是通一切法門的。無論大小乘,無論顯教密教,統統通達,沒有一個法門能夠違背這個原則,這是我們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的,一定要遵守;能在這個地方生起信心不逆,非依照這個方法做不可,你能夠有這個堅定的信心,有這個真切的認識,你這一生決定有成就。普利一切眾生之六度,六度是以「生心無住、無住生心」做基礎,這才能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