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太上感應篇彙編》學習分享  成德法師主講  (第三十三集)  2022/5/6  加拿大溫哥華  檔名:55-230-0033

  成德法師:諸位同學,大家吉祥。阿彌陀佛。

  我們課程談到的不仁者之惡,這些句子跟當前商業的經營有關係。現在商業對社會的影響很大,以前是士農工商,讀書人的影響最大,教化一方;現在到坊間書局,自傳很暢銷的往往是企業界的,這是一個時代的現況。我們佛門強調本土化、現代化,都要應機說法,這都不能執著的。所以師長說,二十個企業能落實傳統文化,能把傳統文化復興,這都是應機、觀機。我們親戚朋友有沒有在企業界服務的,甚至做企業主,主伴圓融,真的有這樣的企業主,我們能做增上緣,讓他認同傳統文化、落實傳統文化,這意義在這個時代也很大。對我們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我們要去影響親人、影響長輩,大家覺得最好的方法是什麼?我們改變了多少,我們有所提升,不管在學問、德行、能力都很下功夫,長輩感受得到,他就會覺得不一樣,他就會好奇,他就會比較相信、信任。所以都可以做助緣的。

  我們看到這幾個句子,「短尺狹度,輕秤小升,以偽雜真」。我們昨天有提到,我們看一個人的心地非常守誠信、不欺,自身跟後代子孫都感得很大的福報。像最後舉的這個例子,四川蜀人黎永政,他是做斗秤的,但是這些要買的人讓他動手腳他就動。這是共業,罪過很大,他自己跟子孫都瞎了,而且五指傷殘,手節零落而死。

  從心地上不就是想要貪小便宜嗎?想要快速致富嗎?我們想一想,我們有沒有貪小便宜、急於求成的習氣?做生意會騙人,弘揚傳統文化會不會騙人?假如我們沒有護好自己的心,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我們也見過,剛開始做有一些不錯的提升,團體裡甚至教的小朋友,去分享給人家,人家就很讚歎,很關注他們,不知不覺大家都看著我們,得做做樣子,這樣就不行了。我們說行百里路半九十,心念一偏,慢慢差之毫釐,半九十了。我們想一想,行百里路者有半九十,他們願意走不下去嗎?他們願意走偏嗎?甚至於可以說走偏的人,人家說他他不覺得,勸他也勸不動,他合法掩護非法,你講他他覺得你嫉妒他,你對他有看法。

  舉個例子,有人送水果來了,負責的人說,你們福報不夠,同學們福報不夠,不能吃這麼新鮮的,緩一緩再吃。過了一段時間壞了,壞了說不可以浪費,全部煮在粥裡面去。他都覺得自己對,你們沒有福報,不能吃那麼新鮮的,感覺上他也都用道理在思惟。所以變成我們本來做人做事就不符合儒家這些經教的話,一學大乘往往都是用著大乘的理去要求別人,因為沒有忠恕存心,忠恕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我們只要失了忠恕,我們就生煩惱,就不在道中了。忠恕違道不遠,很重要。比方說我們現在在討論,在商業現在有不少不好的行為,那忠恕是什麼?怪不得,他們從小沒有扎基礎,現在外面這些誘惑又那麼厲害,怪不得他們會染污。以「怪不得」三字待人,以「學吃虧」一言律己。大家看這些句子都是忠恕之道的詮述,以「學吃虧」一言律己,忠;以「怪不得」三字待人,恕。不然我們看到這些不好的現象變成生氣了,瞋;指責了,慢。所以看到社會現象,社會現象也是道場,我們在聽到的每個社會新聞裡面,我們也要守住我們的忠恕存心。現在這些違背道德的行為,我自己有沒有盡一點力?我在弘法組有沒有好好錄一個口試、論文,錄一個主題?最起碼盡我一分心力,這些亂象就是我還沒有盡到我的力量,那所有的亂象變成鞭策自己的增上緣,而不是去批評社會的增上緣。

  我們今天學每一科都不能離開自利利人的存心,不能離開明明德、親民。首先學的每個理、每個事,我有沒有從我的心地上斬草除根?佔小便宜、急於求成,這個有沒有把它斬斷?這明明德。親民,哪怕現在看到亂象,我怎麼盡一點力去改善?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就像讀書人。諸位同學,我們現在說就像讀書人,指的是誰?我們都是讀書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我們讀書明理了,我們就有一分責任在。這不是我說的,孟子有提到伊尹,「匹夫匹婦,有不被堯舜之澤者」,他是讀書人,他的心境,這段應該大家有印象,「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這就是一種讀書人的心境,我先明理了,我有責任去幫助別人明理,不然我就沒有盡到責任。我們現在看到社會亂象,義所當為,我有沒有盡到我的一分力量?

  《了凡四訓》裡面有一個事例就展現這種精神。有一個縣官在審查,不是打得很厲害嗎?可能都快把犯人給打死了,旁邊有一位讀書人就勸導長官不能這麼生氣,「上失其道,民散久矣」,人不學不知道、不知義,「如得其情,哀矜勿喜;喜且不可,而況怒乎?」倫理道德因果忽略了好幾代人,都是可憐的人,不能生氣,都當憐憫。昨天跟大家講的,修學的人有前後眼,知道他為什麼現在會這樣,什麼因造成的,能看得到他未來很可能不改過要墮三惡道,就要憫人之凶,容人之過。這些都是忠恕的展現,憫人之凶,容人之過,恕道。我們學大乘佛法一定要以儒道為基礎,尤其忠恕存心,不可須臾離也。

  跟大家談的每一句也是跟我們把內心裡面這些習氣連根拔掉,對於要去利益他人我們了解到現況,怎麼用古今中外的例子來勸導人深信因果。我相信把道理講清楚了,沒有人願意幹小人冤枉作小人的事情。他沒有明理,他被整個風氣影響;真正明理,他不會那麼傻了,他就君子樂得作君子,該是我的跑都跑不掉,不是我的強求不來。

  諸位同學你們有沒有這麼勸過別人?你們的表情好像沒有這麼勸過別人,還是沒有聽過這兩句話?「該是我的跑都跑不掉,不是我的強求不來。」有聽過吧?假如你們沒有聽過,那就是我的錯了,這麼重要的道理還沒給你們講,那我就罪過罪過。我們在勸別人,首先我們自己入了這個心境沒有?該是我的福報、該是我的因緣跑都跑不掉,不是我的強求不來。人真的體會到這個真相,得失心就放下很多很多了,你就不會每天還在那擔心那麼多事情。我們要勸別人首先自己能夠安住在這個義理上才行,不然勸別人大打折扣。也有可能有效,為什麼?別人的善根超過我們,人家很能領會、很能接受,但是這個攝受力就不足。所以我們今天要弘揚因果教育,自己也要深信因果。

  我們看底下提到「以偽雜真」,「近來市肆貿易之物,幾至偽多於真」。我們看這個註解離我們應該都滿久的,古代就有這個現象,現在嚴重更多了,現在還有專門在賣假貨的地方,所以這也展現世道人心的變化。凡是飲食的需求、藥品的使用、金屬布帛器物之類,稍有欺騙誤差,那麼喪失良心,自己就喪失良心,又傷害他人,就會造成這樣自欺欺人的行為。而且還有使用假銀子的,這樣的罪惡就更深重,上天的處罰就更快速。

  我們看接下來這個例子。清朝康熙庚戌年,古人記得非常仔細,哪一年哪個地方,這都是取信於人。有一個姓顧的福建人,住在江陰,這是江蘇無錫市之北這個地方,暗中販賣假銀。然後帶到市場,沒人能辨認出來,但是不可以超過十天,超過了就會回復本質,被人家識破。某甲就以六兩金子換了二十兩假銀,然後到閶門買紗緞。結果要乘船回家,晚上經過華蕩,突然狂風大作就翻船了,一點東西都沒留下來。但是這個拿著六兩金換二十兩銀子的幸好很會游泳,沒有滅頂,赤裸著身體回家。而這個販賣假銀的人當天被雷擊斃了,用來造假銀兩的火爐和鐵錘都被雷擊得粉碎。這個惡報很明顯。

  我講到這裡就想到以前看那個電影,那黑社會老大都變英雄了,他們做那個假鈔啪一開開出來。我小時候受的污染不少,黑社會其實本來就是錯的,結果都把他們搞成英雄的角色出來。媒體還是要隱惡揚善比較妥當。

  我們看接下來分析,「嗚呼愚哉!」這真是傻。顧某因使用奸術而被上天誅滅,在道理上是罪有應得,而這一位某甲卻因一念之貪,突然失去本有的六兩金子,而且衣服行李更不知還值多少錢,所以他的生意做到這種地步可以算虧本虧到家了。雖然沒有喪失生命在波浪之中,但也是非常危險,不知道道理的小人就會落到這般田地。我有一句話提醒大家,「我貿易,欲求生」,我做生意是為了求生存,而我要生存,「我欲生,人不欲生乎?」難道他人就不用生存嗎?「我欲養家活口」,難道他人就不想要養家活口嗎?所以不能去佔人家的便宜,不能去騙人。這是要替人著想。

  當然我們學傳統文化了,我們四重戒,這是違背性德的戒。在佛門五戒,前面四個都是重罪,酒戒是防止去犯殺、盜、邪淫、妄語。我們可能覺得我們不會去騙人,但是我們也要去體恤他人。就像韓館長當時候有信眾捐錢,額度比較大,她沒有接受,她先了解妳捐這個錢妳先生知不知道,不然造成人家夫妻吵架怎麼辦?都是會設身處地給人家著想。包含我們今天也要想,我今天走傳統文化的路,我得走正確,假如我自己走不對了,後面又有人信任我,我不是誤導了他們嗎?要替人想,而且還得想得深、想得遠。我們學了這些不只不佔人家的便宜,進一步還要替人著想得深、著想得遠。

  這裡接著提到,況且欺心逆天之人報應都很明顯,沒有不身死而害家滅口的。你說做事業不就是為了生活、生存,為家庭生計,結果搞到最後變成這個結果,這大概不是做生意人的本意,都是一時糊塗掉了。這是賣假銀的一個果報。

  我們看下一個例子,「孫蜃川尚書之祖,一日貨物」,大家看他的孫子當到尚書,他的祖父是做生意的,賣東西得到二兩的銀子,結果他的爺爺拿去給人家鑑定,確定是假銀。假銀既然是不能用了,怎麼可以留下來誤人?於是就拿到東河的河邊,在水中走了數十步,將假銀投到河水更深處。福田靠心耕,你看他不能用這個東西,連要把它扔掉他都考慮要扔到人家不會撿到的地方,不然還是有人會被騙。後來他的兒子考上進士了,當了副使的官職,孫子孫蜃川都當到尚書。

  孫公得到假銀丟到湖中深處,他的存心跟呂洞賓一樣。漢鍾離要授呂洞賓點石成金之術,呂洞賓馬上問,「點石成金這個金會不會再變回石頭?」漢鍾離說:「會,五百年之後。」「那我就害了五百年以後的人,這個我不學。」這個故事我們都聽過,我們有沒有替人考慮能夠考慮得那麼遠?這一念心可貴,他的子孫獲得顯貴的善報實在是不小。就是能夠替人考慮到這麼深遠,感得的福報都不會小,他這個果報還算是小的。

  我們再看下一個,宋朝的時候廬山有一位盧常,他是賣油燭為業(前面的例子都是假銀的,現在是以賣的東西),他將魚膏摻雜在其中來賣;建隆觀的黃禹,以牛脂摻入油中做火燭來賣,兩個人都被天雷震死了。現在有賣鹽的人將鹽摻沙,賣酒的人將酒摻水,希望這些人也都能夠好好的看到這兩個案例,能夠引以為戒。現在社會風氣、商場風氣應該也是偏得比較厲害,現在都偏到什麼?信心危機,沒有用這樣以偽雜真的方法可能賺不了錢。大家想一想,有沒有這種說法?人有時候到這種情況信心不夠。為什麼師長說現在最需要榜樣?貨真價實而且不偷稅漏稅,照樣事業還是可以做得很好,有人表這樣的法就能給人家信心。

  你看下一個例子,從前海鹽(這也是個地方,杭州市)有一位倪某,用雜木剉磨成粉末做成香來賣。有天晚上香末內突然自己燒起來了,倪某想要衝出戶外,因煙霧瀰漫沒有辦法逃出來,最後人屋都被燒成灰燼了。不憑良心做買賣,果報還是很慘烈。

  接下來賣假藥,這個心腸更狠,因為來買藥的人可能家裡的人病得很重,都是十分焦急的,我們還把假藥賣給他們,這太狠毒了。我們看「明張安國」,在撫州當知縣(撫州在今江西),因市面上很多人販賣假藥,所以他出示榜文告誡:南朝陶隱居弘景先生,唐朝孫真人思邈先生,因為著作《本草》、《千金方》(《千金要方》、《本草集注》)這些書籍救助了很多人,積了很多陰德,所以後來名列仙班。

  我們看這是好的父母官,他觀察到風氣不對,趕快來教化,勸導百姓。人存政舉真的,上行下效,結果這個地方自此以後行醫賣藥,「誠心救人」,獲得福報的人很多。愈多人獲福,風氣就愈來愈好,大家就愈來愈相信了。姑且不論過去方冊上面所記載的,就如今時這種應驗的事實也很多。有些人只賣真藥而已,便可積蓄鉅萬的家財;有的本身過著安樂的日子,享有高壽;有些則是子孫中有金榜題名當官的,光耀門戶。這種報應如影隨形,一點差錯都沒有。

  我們今天剛好跟大馬同修交流,他們有校友是企業界護持華小,護持華文的教育,事業也是做得很好,這都可以證明好好做生意、好好護持正法都有殊勝的果報。

  又曾經親眼看到賣假藥的人,最初可能積蓄了一些家產,自己以為得計了,自己以為自己很聰明,但不知冥冥之中自家本來應得的財祿都被消除了,或自身多遭橫禍,有的子孫為非作歹,傾家蕩產,以至於遭天火焚燒,或被天雷震死。

  為什麼賣假藥果報這麼快?這是因為買藥的人大多是遇到疾病,很焦急,所以拿錢到處求藥。孝順的子孫只望一服見效,那就不顧花錢多少,結果卻被賣假藥的人賺了錢,還耽誤了病情,不但對病情沒有幫助,甚至於還讓生病的人身體更加損傷。平時殺一隻飛禽走獸都有很重的因果,何況賣假藥是傷了人,萬物之中人命最為重大,無辜受害,他那個痛苦是很難想像的,所以幹這種事受的果報都很慘烈,怎麼可以不警惕?我們不管從事哪一個行業,都是以服務為目的,絕對不能以賺錢為目的,不然慢慢慢慢服務人的初心就會變,慢慢可能就會重利輕義,會幹出違背良心的事情。

  我們學習傳統文化,弘揚傳統文化,初心也是「但願眾生得離苦」,希望眾生得利,可是我們夾雜絲毫的名利,我們這個初發心就不容易保持,慢慢慢慢可能就會偏了。可能我們覺得這些行為都偏得好厲害,怎麼可以做這些喪心病狂的事情?但是偏那麼嚴重也是一點一點偏出去的,所以不能忘失了初發心,初發心成佛有餘。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己身求安樂,不要起為自己名利著想的心,要相信佛菩薩安排,自己不操心。師長有說,跟他十幾年、二十幾年的在財色名利過不了關。這也不簡單,自己有財色名利些許貪求的心起來,要趕緊調伏,不怕念起,只怕覺遲。當然還是要守忠恕之道,嚴以律己,自己用身教來帶動;寬以待人,假如別人錯了,我們想是我做得還不夠好,不能感動他,不然又變成都盯著別人犯錯,也不對。

  接著「採取姦利」,採用奸詐的方法來獲取利潤。這裡註解到,取得是用「採」這個字來形容,利益是用奸詐的手段得到的,他用心就殘忍苛刻,而且是無所不用其極。這裡提到,現在社會當中所有這些欺詐船主、假借官勢欺人、從中關說賺取中間利益之類的事情都有,不單指那些私鑄錢銀、販賣私鹽,不只這些叫做採取奸利,只要有仗勢欺人,這些用不法手段,像現在詐騙集團很多。這裡有提到,在士紳之中也有做這一類壞事的,怎可只責罵那些市井小民?士紳本身都是讀書的,這種自私自利的心沒有去掉,自己有地位、有權勢,都有可能拿來謀私。這裡講的是士紳,「衣冠中」就是指有讀書的人。我們現在看那個詐騙集團,報導出來有的學歷都不低,甚至都還有碩士、博士生,都有。所以學歷雖然很高,但是這種好利之心、貪利之心沒有去掉,很可能都會走偏掉。

  我們再拉回來,我們自己弘揚文化,我們假如不堅守佛陀的教誡,佛是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安貧樂道。因為弘揚文化的路財色名利不見得比世間少,你有貪利之心可能就會動歪腦筋。我們當時候出來推廣傳統文化都是義工,免費的;後來經過若干年,好像我有了解到都明碼標價了,你要講一堂課,你得給人家講課的人送什麼東西,都變成這個樣子了,那才多少年,它就開始變化了。可不能動這些歪腦筋,這傷害的不是自己的良心跟福報,傷害的是整個傳統文化的形象。弘法的人自己要不忘初心,護法的不能慢慢偏了搞名利去了。

  古詩有說了:「越奸越巧越貧窮,奸巧原來天不容。富貴若從奸巧得,世間呆漢吸西風。」他比較憨厚,他又不會耍奸巧,那他不就餓死了?我們閩南話有說「天公疼戇人」,天公就是上天,疼憨憨的、傻傻的人,就是比較老實的人。所以這些詩也是在提醒。《格言別錄》有講到,薛同學,我現在想到哪一句你知道嗎?

  薛同學:阿彌陀佛,師父,學生想到的是那一句說:小便宜是天下人所共爭的,不知道是不是那一句。

  成德法師:好,這句也對。便宜是天下人都要爭的,你要討便宜天下人就要跟你爭,所以失便宜就是得便宜。好像有一個大儒要死的時候,「子孫環跪」,也是《格言別錄》裡面的,我沒有什麼話告訴你們,就是學吃虧。不跟人計較,厚道有後福。我剛剛想到的是「造物所忌,曰刻、曰巧」,造物,上天最忌諱的、最看不順眼的,苛刻的人,還有巧詐的人。你看這些巧詐的人,巧詐求遷,用巧詐騙人,這幾句都是,「短尺狹度,輕秤小升,以偽雜真,採取姦利」,遭的都是上天天火、天雷的果報。「造物所忌,曰刻、曰巧。萬類相感,以誠、以忠」,你誠心做生意,誠實不欺,信任你的客戶就愈來愈多了;以忠,忠是盡己,他一定盡心盡力做好服務。

  張奉,這個人「習刀筆」,就是通曉這些法律訴訟,對於他管轄內的這些田賦和戶口瞭若指掌,他能使田地很多的人變得一無所有,沒有立錐之地,將其土地都沒收為自己所有。當時候的政治也是太差勁了,才讓這些小人得逞。在他管轄內的百姓對他的狠毒深以為苦,但是又沒有人敢說。如果早上對他有怨言的話,晚上稅賦就到了,他就報仇了。他尤其精於剝削百姓的方法,他有這種能力。結果所有這些縣府長官到他這個地方來了,往往就把他召見。這是方以類聚,不好的官來就找他來欺壓百姓。這些到任的官把他找來,兩個人就握手言歡,然後就都看著他的臉色來辦事。他每天就教這些長官如何窮取民財,把老百姓壓榨。而且長官得其中的三分,七分反而還歸他所有。

  結果巡撫唐公,終於有好官出現了,糾察他的罪狀,然後調查清楚了,就派武功高強的人前去逮捕他。在押解的途中,張奉以重金賄賂來逮捕他的人,但是沒有被接受。然後他「乃計逸去」,他的腦子實在太厲害了,又想辦法逃走了,結果追捕他的人追不上。可是當時候天氣四處無雲,「四野無雲」,突然一聲很恐怖的雷聲震響於東方,結果張奉卻在西邊被擊斃了。肚子好像被割開,五臟猶如被挖空,死得也很慘,這都是上天來收拾他了。人厭,因為大家都被他欺負得很嚴重,都很討厭他,不願意為他收屍,連狗跟豬都不願意吃他的肉。這是「採取姦利」。

  我們再看下一句,「壓良為賤」,壓迫良家婦女做卑賤的工作。我們看現在做人家奴婢的人都是前世造業積惡,過惡積滿一千八百項的人才會感得這樣的果報。所以一切確實也沒有離開因果。當然《弟子規》說:「待婢僕,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也是要善待他們。而其中有的實在不是奴婢,原係良家子女,可能他們家遇到危難、災禍,比方說是很好的官被陷害,他的家人可能就變成奴婢,這都有可能的,而我卻以勢力強制壓迫,使他們去做奴婢,這就是壓良為賤。至於販賣良家婦女做娼妓,這就是十惡不赦的罪條,得的惡報就更快了。

  大家想到這個壓良為賤,現在的社會你們有沒有觀察到哪些行為是這樣?其實假如我們從佛法來看,你引導人只懂得享福不知道修福,師長有說三善道消福報,消福報沒有不造罪業的,所以有福的人不知道修行他就墮三惡道去了。今天我們遇到富貴的親戚朋友,他們都是前世修來的,你應該要珍惜跟他們的緣,讓他們更懂得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因為這是他前世修來的福報。假如我們找他一起去玩樂,那他本來過去生還修得不錯,結果我們變成帶著人家去墮落了。假如拉到我們自身用更嚴格的一個說法來講,你到了道場去,你要做什麼表率?精進修行的表率。你假如到了道場,自己想玩樂的心伏不住,然後就開始我們去一下沒關係、去一下沒關係,你在道場裡面沒有帶動精進,最後變成帶動玩樂,這是壓良為賤。

  實在講,《太上感應篇》每一句你拉回自身看得更深一點、要求更高一點,跟我們其實都還是有關係的,我們講的每一句話是讓人家提升還是讓人家墮落?都有關的,我們不能學著《太上感應篇》覺得我不可能幹這個事,這些句子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就像師長說的,成年人在小孩面前都要給他好的影響。我們給他不好的影響不是害他了嗎?他本來很善良的,結果染上跟我們一樣的習氣,不也是壓良為賤嗎?所以幾個人懂愛?不簡單,不放縱自己才能自愛愛人。

  漳州(福建境內)周祥和薛純是朋友,薛純比較貧窮,只有一個兒子。薛純死後,兒子就送到周祥家中寄養,結果周祥竟然把他當作奴婢一樣來對待,稍微不順心就痛加鞭打。人還是要感同身受,你說父親都去世了,孩子的內心也是很難受的,寄在你們家,你要更能體恤他的心情,人太自私了才會做出這種行為來。

  在這裡也很隨喜我們王老師他們賢伉儷,我只要聽到他們喊著其他的小朋友,「孩子」,聽了那個聲音我都挺感動的,把別人的孩子都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大乘佛法,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學大乘你不能停留在就是愛自己的父母、愛自己的兄弟而已。觀世音菩薩。這四大菩薩是修學的次第,第一個地藏菩薩,孝親尊師;孝親要再延伸,觀音菩薩,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一切眾生都是我過去的親人,要平等恭敬、平等愛護,這樣的話這一生絕對會恢復無量的智慧、德能、福報。

  周祥對待朋友的孩子,稍不順心就痛加鞭打。結果有一天周祥在路上遇見薛純,他看了很吃驚,說「兄台你已經離世了,怎麼又到人間來?」薛純說了,「我來看看我在陽間的兒子,順便督促你該上路了,你該死了」。周祥聽完,「汗下如雨」,流了一身冷汗,結果回到家就暴斃死了。這也是良心的譴責,一定幹了很多虐待人家孩子的事情。

  「嘗見富貴之家,親族之困苦無依者,寄身其家」,看到這些富貴人家有困苦無依的親族寄養在他家中,仰賴他供養衣食。但是每每使喚他們去做僮僕的事情,甚至於還呵罵斥責,這也是太上所要勸誡的一類。然而這種人最初用憐憫周濟的心來待人,後來卻做出欺侮壓迫的事情,他初心沒有保持,不但沒有功德,而且還會損德,這不是很可惜嗎?

  我們道義的心要保持,甚至於還要增長。我們今天談的好像不能佔人便宜之外,更重要要設身處地。所以我們在學校也好,我們以後在團體也好,你在學校會有新同學來,你到單位會有新同事來,在因緣當中他都處於比較擔憂、比較弱勢,這個時候你都能感同身受。我們漢學院的風氣有一條很可貴的,學長、學姐關心學弟、學妹,不管在學業上還是在修學上、生活上,都能主動去關心。我印象中現在我們還有幾位預科班的同學,當初這些學長、學姐要離開,聽說他們都哭了,顯然這些學長、學姐很照顧他們。我想這麼做是最讓師長寬慰的,師長強調家文化,以前是血緣為紐帶所維繫的家文化,現在仁義、道義。

  很抱歉我沒有天眼,我沒有能看到前五百世,不然我就可以觀察觀察給你們了解。很可能法眷的因緣不亞於親眷的因緣,法眷有時候是彼此都有帶願力來的,親眷很可能是過去生有這個緣,來結這個親屬的緣。來做為親屬都有它的前因,可是法眷應該都跟發願有關係,所以法眷不亞於親眷。我們在這個時代,師長洞察以前的文化承傳靠的是家族的家道,結果現在中日抗戰之後家族被破壞掉了。當然我在全球走,還有很多華人三代同堂、四代同堂,我每一次聽到、看到都會覺得很稀有,我都會勸請,你們一定要把這個家道繼續這樣維繫下去。因為培養一個人他是需要環境的,要長期薰修,長期潛移默化的培養,得有這樣的家庭,得有這樣的團體。我們是法眷,是用仁義、是用道義來維繫的,都能夠不分彼此來學習、來弘護正法。

  我也有跟大家說六和敬,見和同解,最後是利和同均。以前家文化那個錢、那個織好的布都放在一起的,不會說這是我的、那是你的,計較來計較去。所以我跟大家說利和同均的時候有講過,我的錢就是你們的錢,你們的錢還是你們的錢。這一段記得了,大家聽東西都會記重點。其實我講這個話就是你們不要擔心未來,我有飯吃你們一定有飯吃的。當然我的錢是十方的錢,所以大家只要是為佛法、為眾生,我的錢鐵定是你們的錢。說實在的都講得太多了,佛菩薩安排,自己不操心。這個信心很重要,我們要相信韋馱菩薩,他是總護法。所以會有未來煩惱的就是信心還是不足,確實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我們看一個具體的實例。浙江省府廣濟庫,每年都差遣杭州城內的大戶人家充當庫役工作,讓他們服勞役,專門掌理出納的事情。有一個人因為侵佔官錢太多無法償還,當時候的府判大人王某就拘捕了他的妻妾子女到官府收押。最後他還是還不出錢,這個官員王某就命人用小船把他的妻妾子女載到西湖去侍候旅遊的客人,這就輕賤自己管理的人民,所得的錢都納入官府。結果這個官員王某的子孫感得的果報是有的人淪落為娼妓了,因為他去輕賤別人,他感得的是自己的子孫墮落到很卑賤的下場。

  再來我們看「有一等父母」,有一種為人父母的人,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做出喪心無恥的事情,竟把子女賣去當奴僕,然而我能忍心看到這種情況嗎?所以好義勇為而有財力的人應當幫助他們度過難關,以保其良就是保住良家子女,這是盛德之事。

  我們知道連中三元,歷史當中就是王曾,他是曾子轉世的,成為宋朝的一代良相。其實聽過這個例子的都能感得這樣的聖賢人來投胎,你誠心去求。印光祖師有「求子三要」,你照著做一定感應的。因為現在整個文化傳承太危急了,真的有好的父母,這些聖哲人都是但願眾生得離苦的,他會來的。諸位同學,你們選擇走入婚姻的,這些都要搞得很明白,佛氏門中有求必應。

  他在要去考試的時候,就是看到一對母女,可能是要還官銀,沒錢了要賣掉女兒。這些聖哲人他們都是隨緣盡一分道義,這都給我們留下很好的榜樣,這是盛德。「即或不能」,就是即使我們不能做到,可能我們的財力不夠,也不能去侮辱他們。雖然最後有可能不免賣給他人,但我們仍不失盡了一分心意,憐憫的心,祝福他們的心。

  良與賤原無一定,沒有一定的界限,只不過是窮人家的兒女賣給富人,於是就名之為賤罷了,其實都是良家兒女。現在的人對待自己的兒女,珍惜得就像掌上明珠一樣,給他吃精緻美味的食物,穿精美的絲綢織品,而對認養來的男女卻看得很卑賤,經常加以鞭打,這個「土芥」就是把他看得很卑賤,然後以粗惡的飲食給他吃,甚至於讓他忍受飢餓,穿著破衣挨寒受凍。他也是父母所生,為何如此不公平?卻唯獨沒有想到,其實富人也許也會變窮,窮人也許也會變富。我們說風水輪流轉,孔子的指導,富而好禮、貧而樂,有錢了還要懂得禮敬他人,懂得救濟他人,富才能夠長久保持。所以富人也許會變窮,窮人也許會變富,天道很難猜測,能永遠保住富者不轉變為賤或賤者不轉變為良、富嗎?

  我們觀察,富不過三代,主要還是在富當中開始這些驕奢淫逸的習氣起來了。我們觀察歷史當中,孔家的人都傳了八十幾代了,富不過三代,孔子的後代怎麼可以傳八十幾代都挺富貴?最主要還是家道的傳承,人沒有因為富貴而墮落,那就能保持了。我們看歷史當中這些家族最可貴的就是家道的傳承,范公到現在可能都超過九百年。還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立身、處事、接物,接物就兩句話勉勵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個在白鹿洞書院刻出來的,兩句其實就是忠恕之道,還是吾道一以貫之。

  我們看接下來這一段就是詮釋了設身處地的恕道,待人接物方面必須是處在富貴的境遇要能完全理解貧窮人的痛癢。你家裡比較經濟寬裕,也要能夠體恤比較拮据的同學,不然有時候你一講話就傷到人家了,我們在處眾的時候真的心要柔軟。當少壯之時要能思念衰老的辛酸,一般在老人的面前你不能提「老」字。弟子們跟師長在一起,剛好有一些長輩講講講,講我老了,結果一講完他自己就覺得說錯話了,因為師父在。然後接著又說,「那我不能推了,師父在,我不算老,師父都還在幹,我怎麼可以不幹?」《論語》裡面也有很多孔子的風範展現這種感同身受,你看里有殯不巷歌,我們這一里有人出殯了,就是有人家裡有喪事,絕對不唱歌,體恤人家的心情;孔子今天有去慰問喪者,今天就沒有吃飽,真的能體恤人家的心情。

  「居安樂之場,體恤患難的景況」,我們居在安樂的場所,體恤身處患難者的情況。我們最近也會遇到這些因緣,我們那個Harford 2就是在整理,要給烏克蘭的學生住的。你看他們現在國家就發生戰亂,你走過去剛好遇到他們,在那有說有笑,這也不妥當,他們國家正在危難當中。甚至於我們跟他結個緣,漢學院同學一些生活的東西供養給他們,跟他們結一個緣。當然我們處在安樂,我們也感恩四重恩,我們才有得安定。

  「處旁觀之境,原諒局內的苦心」,我們處在旁觀的境地,要能原諒局內人的苦心。格言裡面講,建言者要置身利害之中。你給別人建議真的是要體會到人家的處境,不然一建議人家說站著說話不腰疼。站著說話跟腰疼有什麼關係?因為這一句我是到了大陸才學到的,是不是說你說得可輕鬆了,是這個意思吧?對不起,我不求甚解,現在確定一下。你能夠感同身受,你那個話講出來人家就感動,覺得你真的能體恤到我們的情況。你假如講的根本都是不能體恤,講起來人家就覺得像風涼話一樣。

  我們看下一句:「謾驀愚人」,這是不仁者之惡的最後一句經文。謾驀愚人是用詭計來欺騙愚人,「謾」是欺詐人於不知不覺中,「驀」就是敏捷聰明的樣子。所以凡是用詭計設局騙人,令人墮入他的計謀之中,這都叫謾驀。謾驀,就不應該有這樣的心行,也不應該用於他人,更何況更狠心加於愚人身上。愚人已經比較可憐了,你居然還用謾驀加在他的身上,即使這個愚人沒有辦法報復你,冥冥中自然會有代為報復的人,這在愚人本身根本沒有損害,但我已經先受損害了。

  《袁氏世範》裡面有一段分析,我們看這些分析,感覺這讀書人都是對世間這些理看得很清楚明白,他在境界裡面不會糊塗,不會受不良風氣的影響。貧富沒有一定的情勢,田宅也沒有固定的主人,有錢則買,無錢則賣,購買田宅的人家應知這個道理。況且人要出賣產業什麼原因?或因缺錢吃飯,或為了欠債還錢,或因為疾病死亡、婚嫁爭訟,因有百千的花費,就需要比較多的錢,就要賣掉百千的產業。你看又是一種設身處地,有錢購買產業的人是在福報當下、在順境,就務必要以寬厚的心去處置,即使在討價還價時也要考慮他轉賣之後已經一無所有了,所以也要讓他足以圓滿處理一件事,就是處理好他那個很急的事情。

  但是為富不仁的人,那就專門用謾驀欺詐的方法,明知人家急用錢,但是就故意表面上拒絕他,卻在暗中使人去勾引他,以便大殺其價。既然已經立契成交了,又故意延緩不肯及時全部付清,就是百般刁難,這都是謾驀的手段。有的用米、穀或者其他的東西以高價來抵除價款,有的約定其他時間再分期零星給付。賣出產業的人很快將錢花盡,又不能完整解決他的一件事情,而且這樣往還索取費用,再加上人事費用,如此就已經扣除一半。這些買產的富人正私下心中竊喜,以為自己用了很好的計謀,卻不知天道是善於回報的,天道好還,有時很快就報應在他身上,有的報應在他的子孫身上。世人卻多執迷不悟,這又是為什麼?

  這樣的情況可能歷代都有,可是我們也想想,哪一戶人家是因為騙人、耍手段富了三代以上的?好像沒見過。假如我們今天有機會去提醒人,真的都會起作用。現在商業的風氣重利輕義,假如我們去提醒,你真的採取奸利,用一些不好的方法騙人,你看有哪一戶人家他是用這種方法手段興旺第二代、第三代的?一家也沒見過,五千年歷史一家也沒有,反而都是衰敗的。他可能一經這麼提醒,他就不會這麼肆意妄為了。因為人之初性本善,就是有沒有緣提醒他。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我曾經遇到一個企業家,他說他把《太上感應篇》念了一遍,他說沒有一條沒犯的。他長得臉很大。我就跟他說,我說你還活在這個世間是因為你祖上的德太厚,不然那麼多條都犯了,很可能早就被老天爺收回去了。他有機會遇到,他醒過來了。我自己也經歷過講完課就有人走過來,「我不離婚了,我自己也有不對」。不是他們不接受,是有沒有機會宣講,有沒有機會接觸到。還有我記得是秦皇島,五天的課,當天結束我們就趕回北京,離北京不算遠。有一個女的就停在那等我們,結果我們把車停下來,她就說她本來已經打算要自殺了,聽了這些傳統文化,她知道不能這麼做,她知道該怎麼做了。弘揚文化確實是刻不容緩。

  今天跟大家就把不仁者之惡告一個段落,我們接下來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家庭當中的惡。人無倫外之人,學無倫外之學,真正的道德學問就展現在經營好五倫的關係,融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學問;消得家庭內的嫌隙、矛盾、衝突,便是一大經綸。我們下一堂課開始來一起探討學習。

  抱歉,我好像是說一開始應該是,你們怎麼都這麼老實,我現在想起來了。I’m very sorry。現在這節課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