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的智言慧語—依正二報,唯是因緣聚合之相。經謂是名 (第四二八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09-023-0037集) 檔名:29-513-0428
【依正二報,唯是因緣聚合之相。經謂是名。】
諸位要曉得,佛法裡面有方便說、有真實說;方便說是俗諦,真實說是真諦,佛依二諦說法。說真的,往往我們凡夫不懂,不是凡夫境界,說俗諦我們好懂。譬如佛給我們講十法界、講六道這些事實真相,我們很容易懂,就是我們現在這個環境,好懂!說真諦,這個地方講真的,依正二報「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這是講真的,我們無法理解,很難接受,但是這才是真正的事實真相。我們為什麼不能接受?我們沒見過,也從來沒聽人家講過,決非我們的經驗,所以很難承認。「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六道如此,十法界如此,我們要再問,一真法界怎麼樣?我們也常在講席裡面講,一真法界那是真的,十法界是假的,一真法界是真的;說真,是對十法界的假而說的,相對而說的,因為有十法界的假,顯一真法界的真。佛法裡面講真假的定義,實在講不難懂。佛法裡面講假,凡是會變的就是假的。人有生老病死,他是變化、無常,這是假的。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哪一樣東西不在變?這個變不是一年一年的變,一月一月的變,不是!是剎那剎那在變。人老了,不是一年比一年老,是一剎那比一剎那老,後一秒鐘比前一秒鐘老,你才曉得這個可怕,這叫假的。凡是不變的,這就是真的,我們在世間裡面所能感受到的,什麼東西不變?虛空不變;虛空不老,它不變,不變就叫真的。一真法界裡面不變,我們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裡面的人不變,永遠不老,他永遠不變,人不變,西方世界所有的物質不變,花常開不謝,所有一切都常住,都不變,那叫一真法界。
十法界是緣生的,我們再問,一真法界是不是緣生的?當然是緣生的。清淨心中,真如自性,一法不立,一法都沒有,所以它也是緣生的。它是什麼緣?不生滅的緣,現不生滅的境界。十法界為什麼會有生滅?因為十法界的眾生,包括十法界的佛,諸位要知道,十法界裡面,藏教佛、通教佛沒有見性,別教佛還有退轉。別教的佛,只相當於圓教二行位的菩薩。別教的初地,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相當於圓教的初住;別教的等覺菩薩,相當於初行位的菩薩;別教的佛果,相當於二行位的菩薩。我們在大經上讀過,八地菩薩才不退轉,不動地,七地以前都退轉。十法界的佛,不行!縱然是別教的佛果,還會退轉,還有進有退。由此可知,依舊用的是生滅心,所以這個境界是生滅相。一真法界裡面,他用不生滅心,因此他現的相就不生滅。所以一真法界跟十法界的現象,統統是因緣所生法。前面講,因緣果報絲毫不爽,適用於一真法界。一真法界的因是用不生滅的心,真心離念,念是妄念,念就是生滅,離念是離生滅,離生滅顯現出來就是不生不滅,是這樣現前的。
這兩節文它的深義,是世尊教我們在這裡面去體會、去領悟自性,自性的確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言語說不出來!言語的範圍是有限的,有很多東西沒有辦法用言語來表達,所以言語的能力很有限。我們思惟的能力,體會的能力,比言語就擴大很多很多,但是那個思惟、體會雖然大了很多,還是有界限的,界限在哪裡?在阿賴耶識,它沒有辦法越過阿賴耶識。凡是能夠思惟、能夠想像、能夠體會、能夠領會,都在阿賴耶識這個範圍之內;換句話說,都在十法界範圍之內,阿賴耶識是十法界。把這個極微細的念頭放下,不要了,息住,就突破了;言語心行突破了,突破了才真正證得一真法界。由此可知,我們用思想、用思惟,要想得大乘經的真實義,沒有這個道理,不可能的。大乘經是從世尊心行處滅裡面流出來的,我們用思惟想像,怎麼會想得出來?源流不同。你要想解得如來真實義,就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如來的真實義圓圓滿滿的呈現在你面前。一落思惟就變質,就錯了。
諸位要是體會得這個道理,稍稍明白這一點事實,你才曉得古人的教學法有道理。古人教你什麼?一門深入。教你不要用言語,不要用思惟,一天到晚交給你一個經本念,老實念,什麼意思不要想,沒意思,那裡頭有真義!有意思,假的、假意思,不是真的。真義是般若無知,那叫根本智;只要你得到根本智,起作用的時候就無所不知。我們在禪宗《六祖壇經》裡面所看到的,惠能所得到的就是根本智,所以他起作用的時候無所不知。無論你問他什麼,大小乘八大宗的經論,隨便拈一個去問他,他不認識字,他也沒有學過,他會叫你,你念給我聽,你念了他就講給你聽,他都懂。他一看就懂、一聽就懂、一接觸就懂了。為什麼?因為他得根本智,他得無知的般若,所以起作用的時候無所不知。諸位要是能夠透徹明瞭這個事實,你才會接受古大德那種教學法,你才能得受用。而不會誤會到廣學多聞,佛在經上講了不少廣學多聞,四弘誓願「法門無量誓願學」;佛有沒有講錯?佛沒講錯,我們聽錯了,我們誤會了,我們不曉得佛的意思,依文解義。依文解義很可怕,佛門常說,「依文解義,三世佛怨」,過去、現在、未來佛看到你這樣都喊冤枉,你把佛的意思解錯了。法門無量誓願學,哪裡需要學的,一接觸就會了,那就是學。《壇經》很了不起!《壇經》給我們很大的啟示。因為這是中國人說的,中國人寫的,我們讀起來特別親切,裡面字字句句與大乘經、一乘經完全相應,真正是了不起的一部經典。廣學多聞,是一接觸、一見、一聽,徹底明瞭了,就是《華嚴經》上五十三參。參學,就是我們現代人所講的觀光考察,現在用觀光考察,在《華嚴經》上叫五十三參,那個參就是參觀、就是考察的意思,觀光考察的意思,經上叫參,現在是用這個名詞,你要懂得。目的都是叫你見性,沒有別的。要曉得依正二報,就是身心世界,唯是因緣聚合之相,除此之外,別無一物;經上講「是名」,是名就是指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