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金剛經的智言慧語—此理惟佛知之說之,修行宜急覺悟也  (第九七O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09-023-0083集)  檔名:29-513-0970

  【此理惟佛知之說之,修行宜急覺悟也。】

  實在這個太難太難了,似是而非的東西太多了,讓我們真假莫辨。行善,現在大家都知道,善行裡面常常為諸佛菩薩所讚歎的是法布施。《金剛經》上有不少次的比較,一切大乘經裡面較量功德,我們看到的太多太多了。財布施,大千世界七寶布施,都不如為人演說《金剛經》上的四句偈,這才曉得佛法超過一切世間法。法布施裡面又以什麼為最勝?無過於續佛慧命、弘法利生,這是無比的殊勝,你想轉這個業力是最快最快的。過去我們在學講經的時候,老師很慈悲,看到學生命相很薄,我們俗話講短命相,真的能看得出來,一看就看出來了,而老師勸這些人發心出來學講經弘法。那個轉業最有效,最快速,真的能夠延年益壽,變換體質,非常快速,這是發心弘法利生。它的理在哪裡?道理就是用願力把你的業力換過來,原本你這一生是受業力支配,發願弘法利生這是願力,願力超過業力就是乘願再來,所以他能夠延年益壽,這是道理。這是曉得這個功德第一大,你看連壽命都可以延長,何況其他的?身體有一點毛病,算不了什麼,念頭一轉自然就好了,這都是真正的事實。

  說到弘法,我們就想到辦佛學院,辦佛學院的功德第一,不是培養一個、二個,培養很多的弘法人才,這是開了佛學院。佛學院的課程,如果請很多老師開很多課程,四年、五年佛學院畢業出來了,學生得到什麼東西?是不是真的能夠擔負起諸佛菩薩弘法利生的事業?是不是真的能夠續佛慧命?如果達不到這個效果,這個做法就似是而非。你才曉得這個事情難!講經,許許多多的人誤會了,以為我多讀經,多看註解,多聽,這就會講了。會講,沒錯!是會講,也能上台講得天花亂墜,可是不管用!當時人聽的時候聽得很好聽,走出門外都忘得乾乾淨淨,這又有什麼用處?古時候祖師大德們培養弘法人才跟現在不一樣,諸位要是看看佛經,看看佛教的史傳,古來沒有一個法師辦過佛學院的,沒有!沒有一個法師辦過培訓班的,也沒聽說過。他那個學生是怎麼訓練出來的?是從聽眾當中選拔出來的。老法師天天講經,坐在下面聽經的,有興趣學講經的,老法師看看也很不錯,讓他出來複講,這樣訓練成功的。所以並沒有佛學院,也沒有培訓班,全是講小座出身的。講小座是有來源的,來源是誰?我想諸位同修都知道。但是不給你提起,你怎麼也想不到。阿難尊者,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五百阿羅漢集結經藏,怎麼集結法?請阿難出來複講,不就是講小座!阿難複講,底下同學給他記錄,以後整理出來就變成經本。所以講小座是從哪裡開端的?集結經的時候阿難開端的。於是代代相傳,都用這個方法培養講經說法的人才,而且這個方法非常有效。

  真正能夠擔負起弘法利生的使命,要修行功夫,功夫是什麼?正受,佛家的名詞叫三昧。講《般若經》,如果沒有證得般若三昧,《般若經》怎麼講法?講淨土宗,如果沒有得念佛三昧,你淨宗經典怎麼講法?講《華嚴》,要得華嚴三昧,講《法華》,要得法華三昧。由此可知,古人跟今人不一樣。諸位必須要知道,一門深入才能成就三昧。三昧是定,三昧是清淨心,三昧也是此地講真的看破、放下。我們這部經後面講,「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兩句話簡單講,決不會為外面境界所動搖,不會被外面境界所誘惑,這叫不取於相,這個花花世界,不被外面誘惑;內裡面不起妄想分別執著,這是如如不動,這就叫三昧。與哪個法門相應,就叫哪一種三昧。我們今天讀《金剛經》,研究《金剛經》,這就是金剛三昧。我們研究《無量壽經》,講解討論《無量壽經》,就是念佛三昧。先得三昧,然後這個經義沒有不通達的。古來祖師大德這些註解可以看看,看看什麼?看看他們是怎麼個講法的。實在說,看也可以,不看也可以。為什麼?你要是得三昧,你自己有見解,你一觀察就通達了。你要不相信的話,你看六祖大師的《壇經》,六祖為無盡藏比丘尼講經,講《涅槃經》,六祖大師沒有參考別人的註解;為法達禪師講《法華經》,他不但沒有看《法華經》的註解,他連《法華經》都沒有看過;而你看這個經裡面八首偈頌,說明法相宗的經義,講得妙絕了。他這個智慧能力從哪來的?三昧來的。什麼三昧?就是《金剛經》上這兩句話,「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人家做到了,我們掛在口皮上說,沒用!一定要做到,做到才管用。

  所以學習經教一定要一門深入。一門,看那個樣子很笨很拙,非常笨拙的方法,沒錯!開頭是很笨,不起眼,看不出來。這個東西就像什麼?像蓋大樓,蓋大樓先打地基,地基打在下頭,看不見,不起眼。殊不知地基愈堅固,將來大樓蓋的愈結實,就這麼一個道理。一開頭就要好看,那就壞了,永遠不能成就。世出世間法,都不外乎這個原理原則。所以我們一定要有能力,微細觀察邪正、是非、得失,自己才會立於不敗之地。往往我們看到世間人,真是好心想修福,可是結果他造的是罪業,我們看也就看了,也不能說一句話。他看不到,你給他說,他不承認,反而生起毀謗,那個業就造得更重。所以只好隨他去!等到他哪一天果報現前,想回頭了,這個時候可以點醒他;他還正在迷惑的時候,正在自以為是的時候,一句話都不能說。像這樣的誤會,像這樣的迷失,幾乎在在處處我們都看到。所以這個事情,惟佛知之說之,佛是在經上跟我們說,貴的是我們自己能夠體會,能夠覺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