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八年早餐開示—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共一集) 1998/4/16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20-013-0013
昨天下午我在一家賣健康食品的商店,看到它牆上貼了一張我寫的幾個字,「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他貼在那邊。老闆見到我之後就問我,他說有很多人看到這八個字產生了疑惑,說萬法皆空,因果也是萬法,為什麼因果不空?萬法皆空,為什麼因果不空?他問我這怎麼個講法?確實有許多人看到這八個字不能夠理解,因果也是萬法之一,何以說它不空?它不空是有兩個特性存在的。第一個,因果的轉變,因會變成果,果會變成因,轉變不空。第二個是相續不空,所以才說因果不空。
如果轉變跟相續都是空的,這個世界就一無所有,不可能有森羅萬象,也不可能有十法界依正莊嚴。這些東西全是幻化的,佛講的「夢幻泡影」,有相沒有體,所以說當體皆空,不是說相沒有,相有。相有,可是我們要曉得,相雖然有,也是不可得。不可得就是它轉變,轉變是剎那在轉變,而且這個轉變現象是相續的。這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現代的科學家專攻量子力學的,實在上講就是研究這樁事情,這是我們現代尖端的科技。可是他有沒有方法來解決?究竟圓滿的解決是不可能的,他的認知、他的研究只能達到一定的範圍,這個範圍他沒有辦法突破,這個範圍就是佛經裡講的阿賴耶。真正究竟的圓滿是真如本性,阿賴耶是一個範圍。這個範圍大到什麼程度?佛經裡面講大到十法界。十法界跟一真法界的界限就是阿賴耶識,突破阿賴耶識,轉識成智就捨十法界,就入一真法界了。
為什麼科學家沒有辦法突破?因為他沒有離開思惟,沒有離開研究、想像;也就是說他用的是心意識,他用分別、他用思惟,他用想像,他用這個東西,他用第六意識。第六意識的功能的確非常大,法相經論裡頭給我們講,外可以緣到十法界,在事相上它可以緣到十法界,內可以緣到阿賴耶,就是沒有辦法見性。不能見性,你所修學成就的,就是清涼大師所說的「三乘學者,有因無果」;三乘是聲聞、緣覺、菩薩,這是講不能見性的菩薩。他們修行能夠超越六道輪迴,證得聲聞、緣覺、菩薩、佛的法界。這個佛是十法界裡面的佛,在大乘裡面講藏教的佛、通教的佛,藏、通佛,這天台講的,都是十法界的佛,沒有見性,沒有能夠突破這個界限。
這個界限裡面就是因果的相續,因果的轉變,也可以說是因果的循環,它搞這些現象,這裡面才有無量無邊的業報,這我們要懂得。我們今天實在講也是落在這個境界,沒突破!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還是用的分別心,還是用的執著心、妄想心,所以我們是凡夫,不是聖人。小聖,見思煩惱斷了,我們連小聖都不如。你小小聖都比不上,小小聖是聲聞裡面的初果須陀洹,初果須陀洹已經捨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我們一品見惑也沒斷,所以連小小果我們都不如。一定要了解事實真相,我們才會捨貢高我慢,知道不如人,連聲聞的小果須陀洹我們都比不上他,都不如,有什麼值得驕傲的!
你世出世間東西學得再多,清涼大師講的,你學得再多是什麼?所知障。你知道人我是非再多,那是什麼?煩惱障。這二障天天在增長,不是好事情。凡夫的修行就是像幼稚園、一年級的小學生,不懂事、無知,一定要接受老師的管教,才不會犯錯。老師是誰?我們今天的老師是阿彌陀佛,老師對我們所管教的就是《無量壽經》。佛在《無量壽經》教我們要做的,我們認真百分之百的把它做到,教我們不可以做的,我們百分之百的決定不可以去做,這就是遵守老師的教誨。決定不敢違背老師的教訓,規規矩矩做一個好學生,唯有循規蹈矩,我們才有出頭的日子。理與事我們都要清楚,都要明白,自己知道從哪裡修學起,要認真、要努力。
修學的大根大本,世尊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明白開示,就是「淨業三福」。淨業三福字字句句都是圓滿法輪,「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我們根本的根本。淨業三福過去我曾經做了一個專題的講演,有錄音帶,好像也有小冊子流通。我們如果不認真從這裡下手,我們就違背了老師的教誨,我們對於老師就是陽奉陰違。表面上對佛菩薩恭敬禮拜,起心動念、所作所為跟佛陀的教誨完全相違背,這怎麼行!世間人為什麼會幹出這種事情來?真正是李老師當年教給我的,我那個時候受了戒(我學佛七年出家,出家之後兩年才受戒),受戒之後到台中去看他老人家。他一見到我的面,第一句話告訴我「你要信佛」。
我們今天不能依教奉行原因在哪裡?不信佛!那沒有法子。我們不信佛,心裡信什麼?你信人,信人就壞了,人靠不住。如果你是信金錢、信財富、信地位、信權力,你認為這些東西重要,佛講的話耳邊風沒用處,你就大錯特錯了!必須知道眼前一切萬事萬物,這些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受用,你命裡面有的決定跑不掉;命裡沒有的,怎麼樣去求也求不到,這是事實真相。你不了解事實真相,在這些人事環境、物質環境裡面,邪知邪見去追求,你就造無量無邊的罪業。你所求得的,還是你命裡頭所有的,命裡頭沒有的決定求不到;命裡沒有要求到了,諸佛如來都去求了。能求得到的,這還了得嗎?這把因果就推翻了,佛說一切經法沒有離開因果。你看看《華嚴經》,賢首、清涼所判的五重因果,《法華經》一乘因果,沒有離開因果;因果是真理,因果是定律。
深信因果的人,心就定了,了凡居士是一個很好的榜樣,像袁了凡這種人在中國歷代很多,不是他一個,人家沒有寫出來,沒有流通。他是教訓他的兒子,把這個事情寫出來,才流傳開了。像了凡居士這種人很多很多,心是定的,定就生智慧,他就不迷惑、不糊塗,他就不會做錯事情。五戒十善真做到了!不但不殺生,不傷害一切眾生,在這裡面反而生起大慈悲心,憐憫一切眾生,要救度一切眾生,怎麼會妨礙他?不偷盜,決定不以盜心奪取別人的財物,盜戒的範圍非常廣大,財物是裡面主要的一種。你以盜心奪取別人的財物,你能夠得到受用,還是你命中所有的,你這何必?無論用什麼手段,佛在「戒經」裡面講得很多。你威脅、利誘都是屬於盜戒,你有權勢,讓人家不敢不對你奉獻,他並不是甘心情願的,是被逼的,非要來巴結你不可,都是屬於盜心,都是屬於盜。不是說他情願送我的,不是的,他不是甘心情願的,他是逼不得已的。
像在台灣,其他地方我不曉得,台灣的建築業,簡豐文居士是搞建築的。他告訴我,建築業一棟建築物要送幾十道紅包,是不是他情願的?不是的。但是你不送,你的關卡就過不了,那是什麼?統統叫盜!所以盜的範圍很廣大,決定不能幹。還有一種情形,譬如說我們東西被別人佔據了,他是盜,盜去了,我們能不能奪回來?不可以。他霸佔去了,他盜去了,就是他的物品,我要再把它拿回來,我又犯盜戒,我又盜他的,這決定不可以,我們要懂得這一層意思。被人家奪取了,算了,丟了,就當做我命裡頭沒有;命裡頭有的話,這個去了,那一邊就又來了。真正明白事實真相的人懂得,他這個心永遠是平靜的。得到,沒有歡喜心,命裡有的;失掉,一點懊惱都沒有,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你這才是真正懂得佛法,你這才真正得佛法的受用。所以不可以有殺心,不可以有盜心,不可以有淫心。淫,雖然主要的是講男女的情慾,不可以有,還有凡事過分都叫淫。你看看雨下多了,下太多了,淫雨。無論什麼事情都不可以做過分,適可而止,這就對了。
口業是最容易犯的,所以口業有四條,身三,口四,意三。口業特別加了一條,特別多,特別容易犯。《無量壽經》上佛給我們的教誡,善護三業,第一個是擺在口業,最容易造業,他要不造業,他的福報不得了!因為造十惡業,所以大的福報慢慢就消掉了。我們看到很多造罪業的人,還很享福,經上講得很清楚,《印光法師文鈔》裡頭也說得很清楚,過去生中培植得厚,福報太大了。就好比富家子弟吃喝嫖賭,揮金如土,他錢用不完,還是享福。但是你要曉得,他一面在享福,在造罪業,他福報就消掉了。福決定會有享盡的一天,福享盡了,罪報現前,就三途去了。如果他過去積的那麼大的福,這一生再修福,那還得了嗎?他的福報生生世世永遠享不盡的。我們要了解,這是佛法裡頭常講的痴福,沒有智慧。痴福不是說世間一般人,學佛的人,通達教理的人,講經說法的人,如果對這個放不下還是痴福。
講經說法他很會說,也很會勸別人,為什麼他自己做不到?這就是自己善根福德薄,禁不起外面的誘惑。外頭誘惑的力量太大了,他禁不起,看到這個誘惑,他就迷了,把佛法就忘掉了。所以我們看到一些人,時而清醒,時而迷惑。什麼時候清醒?上座講經的時候清醒,下座就迷惑了,自古至今,這種人大有人在!這種人縱然不造口業,也只口善而已。如果他還來造口業的話,那口善也沒有了,他講經說法所說的那些,你細細去觀察,他所說的不是純正之法,正中有邪,夾雜著邪的東西在裡面。佛經裡頭的比喻,醍醐裡頭參雜著有毒藥,那個東西吃了是要命的,這就是經上講的「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我們自己同學這一生當中,千萬不要墮落在這裡面,變成邪師。你可以能夠欺騙人一世,可以能夠得到豐厚的名聞利養,但是你的果報決定在阿鼻地獄!
聰明人決定不為一時這種小利,刀頭舐蜜,小利,招來無窮的後患,你墮到阿鼻地獄,你什麼時間能出來?李木源居士常常講的,新加坡這邊熱,他說這個熱算什麼,你墮到地獄裡被火燒的那個熱,比這個大千萬倍都不止,我們這一點熱怕什麼!這一點熱不能夠煎熬,那好了,你以後到阿鼻地獄去受煎熬去。因果、報應不是嚇唬人的,不是說給別人聽的,不是嚇唬別人的,自己要提高警覺,要有警惕,決定不能幹這個事情。所以一定要懂得因果不空的道理,因果不空的事實,因緣果報絲毫不爽。學佛的人,學淨宗的人,一定要奉持《無量壽經》,決定不能開玩笑。經上教你不可做的,你大膽胡作妄為,你敢做。你敢做,閻王不會饒你。在這些地方我們要特別小心謹慎,認真努力,好好的修學。好了,那個地方講圓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