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八年早餐開示—講經弘法最後必須在念佛堂中成就 (共一集) 1998/8/2 新加坡淨宗學 檔名:20-013-0081
我們在此地建立佛法完全依靠四眾同修,也就是在家、出家全心全力的合作,樹立道風。一個道場,自古以來道場的特色,就是有獨特的修學方法,有修學的宗旨,這就是所謂的學風跟道風。我們的學風是專依往生的經論,古人所講往生經就是專指「淨土三經」,或者是與淨土有密切關係的這些經論,我們要細細的講解,依教修行。行門我們特別提倡「持名念佛」,日夜不間斷,我們遵守諦閑老和尚的教誨,念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趕緊接著念,真正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是淨宗道場的道風。
淨宗的學風,發心講經弘法的同學,每天有一定的時間研究討論,負責講堂裡面講經的任務,每天兩個小時,一年三百六十天決定不可以中斷,這就是古人所謂建道場、豎法幢,弘法利生。念佛堂念佛的同學們,可以不參加研教,可是研教講經的同學們,一定要參加念佛堂念佛;如果離開念佛堂,恐怕講經說法也墮落在世間有漏福報之中,那就錯了。我們必須要曉得,講經說法著重在信、解二門,幫助大家起信,幫助大家明白念佛的道理,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瞭之後,如果要不認真修行,那還是等於空過。所以念佛堂著重在行證,合起來這才是圓滿,信、解、行、證統統具足了。
行證它的目的是要契入境界,就是《法華經》所說的「入佛知見」,念佛往生淨土就是「入佛知見」。經上這一句話,它的意思就是宗門裡面所說的「明心見性」,見性就成佛,所以入佛知見就成佛,通常在經論裡面講「見道位」,你見道了。見道在大乘圓教是初住菩薩,別教是初地菩薩,可見得不是凡夫,在小乘見道是須陀洹果,初果,如果達不到這個目標,我們的修學就不能算成就。換句話說,那就是過去李老師常講,「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該怎麼輪迴還是怎麼輪迴」,這個事實真相,我們一定要曉得。所以講經弘法的同學們,每一個星期一定要到念佛堂念一天佛,二十四小時,一個禮拜一次,一生永遠不中斷;一個星期修一次,也符合經典裡所說的原則,淨念相繼。比如說星期六去念佛念二十四小時,每一個星期六都去念,也叫淨念相繼。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
二十四小時我們能不能熬得過來?沒有問題。我們在念佛堂看到,年老的人比年輕人更精進,年輕的同修自嘆不如。這什麼道理?年老的人自己心裡很清楚來日不多,有一天命光就決定不能叫這一天空過,不念佛就是空過,所以他要好好的把握這個機緣,不讓自己空過;認真努力的在念佛,自然得到佛菩薩的加持,所以他念得歡喜,念得精神飽滿。我們看到生歡喜心,可是自己也要想到他們將來成佛,這是真話,我可以預計將來念佛堂裡面的同修,有許許多多預知時至,沒有病苦,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一定很多;這些人往生都是上上品往生,學教講經的法師比不上,眼前好像講經的法師比人高一等,往後一看落人家後面落後太多,所以我們自己要發憤、要努力。
昨天我們同學們去念佛,我也告訴大家真正發憤精進,每天睡眠的時間,我想三小時到四小時決定夠了。他們在念佛堂念佛,我在樓上讀經,我昨天晚上四點半鐘睡覺,也只睡二個半小時,還不到三個小時,可以能過得去。我們自己不努力,還等待什麼時候?自己不肯精進,往後後悔莫及。世出世間只有這樁事情是真實的,其他全是虛妄,《金剛經》上講得沒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祖師大德常常提醒我們,如果在虛妄裡面做活計,你永遠搞六道輪迴。所以「一切法從真實心中作」,善導大師的開示,我們必須把它記住。
研教一定要懂得契入境界;換句話說,研教跟念佛是一不是二,宗門裡面說大徹大悟,念佛堂裡面講一心不亂,教下裡面講大開圓解,是同一個境界。可是修學的人,他所依的是不同的方法,達到的境界完全相同,都是作佛;明心見性是見性成佛,一心不亂是一心成佛,大開圓解是圓開成佛。我們要問要如何才能達到這個境界?印光大師過去開示給人講兩個字「誠、敬」,就能夠契入這個境界。誠是真誠,諸位想到真誠是什麼?就是菩提心。平常一般講發大菩提心,什麼叫大菩提心搞不清楚,怎麼個發法也不知道,印祖講真誠,我們比較容易體會。「真」是一絲毫虛妄都沒有。宋朝司馬光,大家都知道,這宋朝的宰相。司馬光曾經說過,他一生沒有一樁事情不可以告人,一生不妄語,一生處事待人接物真誠,不自欺、不欺人,心地光明正大。這是世間一個賢人君子尚且能做到,學佛的人要做不到,怎麼會有成就?司馬光也是個虔誠的佛教徒,這些古聖先賢都做出榜樣給我們看,讓我們學習。我們在這個世間處事待人接物,如果有一樁事情欺騙別人,為眾人所知,你的信用就完全喪失掉,誰還相信你?可是我們能瞞得過人嗎?瞞不過人,古德所謂「若欲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我們學講經要把這部經講好,講得沒有錯誤,講得活潑,講得令聽眾感動,靠什麼?靠真誠,靠恭敬;敬人、敬事、敬物。
我最近教導念佛堂,勸勉大眾,真正念佛人要把一切眾生都看作阿彌陀佛的化身,一切眾生皆是阿彌陀佛,只有我自己一個是生死凡夫。阿彌陀佛所示現的境界,無論他示現的是善、示現的是惡,我們在這個境界裡都不起分別、不起執著,在這個境界裡陶冶自己、鍛鍊自己,這就是佛菩薩慈悲加持。順境裡面不起貪心,逆境裡面不起瞋恚心,於一切境界了了分明、清清楚楚,體相作用,因緣果報,無一不明瞭,這就不愚痴。斷貪瞋痴在哪裡斷?就在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對一切人、對一切事、對一切物,無論順逆境界,我們在這裡面把貪瞋痴鍛鍊掉,一生當中成就自己無上道。別人對我們的侮辱、毀謗,甚至於陷害,我們面對這個逆境,心裡頭痕跡都不落,《華嚴經》上所說的這是真正的福報,大福德相,我昨天晚上讀到這一段。順境裡面生歡喜、生貪愛,逆境裡面生煩惱,這個人沒福。我們在經論、在佛的教誨裡面恍然大悟,所謂大福德、大智慧、大般若是什麼意思?與性德相應,真性,「相有體無,事有理無」,與這個相應,才是真正的大般若、大智慧、大福德。
由此可知,諸佛菩薩福慧圓滿,示現無量慈悲之相,心地清淨光明,一塵不染。我們要想在這一生當中,達到這個境界可不可能?答案是肯定的,決定可能,問題就在你自己肯不肯做,正是所謂「回頭是岸」,你肯不肯回頭。古德有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我們在經典裡看到,阿闍世王造五逆之罪就要墮地獄,他一念回頭求世尊幫助,世尊教他懺悔念佛往生,他依教奉行;佛告訴我們,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上品中生。這也是示現給我們看,造五逆重罪,只要你那一口氣還沒斷,你的頭腦還很清楚,你就可以回過頭來,真正懺悔求願往生,品位不比別人低。所以念佛往生是兩個途徑,一個是平素積功累德,一個是已經造作罪業,回頭懺悔往生,懺悔的力量不可思議。這麼多的聖哲做出這麼好的榜樣來給我們看,讓我們在這裡面生起覺悟的心,讓我們知道回頭,讓我們知道改過。
章嘉大師過去教誨我,真正學佛人一生仰靠佛菩薩,不求任何人,我們心才清淨;就是弘法利生也求佛菩薩,也不求人。我們建個道場到處去化緣,看人家的臉色,諸位你想想看,你的心怎麼會清淨?你怎麼會相應?所以章嘉大師教我,我一生依教奉行,稍稍有一點違背,就有許許多多不如意的事情來了,這個教誨是真實的;心地到清淨的時候,全心全力以赴的時候,感應就現前。所以佛弟子唯佛是依靠,自己才真正能夠契入清淨平等覺,不依靠任何人,只依靠阿彌陀佛,只依靠諸佛如來;眾生有福,自己有願,佛菩薩本願威神加持,一切圓滿,這是真的。我們常念大師的教誨,念念不忘,依教奉行,成就這一生當中自利利他圓滿的事業;這個事業就是佛法裡面所謂的佛事。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