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八年早餐開示—念佛堂裡恆順眾生毫無壓力 (共一集) 1998/8/9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20-013-0086
古大德常說「比丘常帶三分病」,那不是真的病,如果是真的病就不能修道。所謂「常帶三分病」是什麼樣的病?要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飲食不足、睡眠不足,是這上帶來的病。為什麼要故意叫它不足?使一個人警覺性提高,厭離心提高。警覺「人命無常,國土危脆」,讓我們提高這個警覺,讓我們厭離娑婆,娑婆世界太苦了,不值得留戀。換句話說,你要是吃得很飽,穿得很暖,你這個意識就提不起來,往往就會懈怠懶散,這樣子墮落下去。由此可知,「三分病」是對治我們錯誤觀念,也就是說三分身病是治我們心病,而不是像現在出家同修當中,我看有不少真的有病。這個病能障道,你沒有一個健康身體,你怎麼修行?像這兩天大家發心要念四十八小時佛,兩天兩夜,如果精進佛七,七天七夜,你沒有體力決定做不到。
在古時候修行證果,絕大多數都是年輕人,他有精神、有體力,能夠勇猛精進,所以他有成就。我們在歷史上記載所看到,二十幾歲、三十歲左右修行成就的,成就在禪宗裡講「大徹大悟」,教下裡面講「大開圓解」,多半都是年輕人;年歲大的人有,少數,不是多數。由此可知,世出世間法真正有成就,都在少年的時代要把根基打好,勇猛精進,這才能成就。年歲大了再回過頭來,所謂是亡羊補牢,力圖挽救,比起年輕人那是要差很遠很遠。但是也有方法,老實念佛,一門深入,決定希求往生,這是年歲大一點人可以做得到的。如果研習經教,參究心性,這種法門那就難。難在什麼地方?第一個是體力精神不夠,第二個是年歲大,你接觸的人事物太多、太繁雜,也就是妄念多很不容易去掉,這是障礙,對一個年歲大的人是沒有法子避免的。所以年齡大了之後,應當是萬緣放下,一心念佛,這是絕對正確。我們看淨土宗往生的人,確實年歲大的人多,這些理與事實我們都要清楚、都要明白。
對於身體有疾病一定要治,對治疾病最要緊是心理,現在醫學也重視心理衛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生理上的病很容易治,沒有困難;身體的病很難治,是心理不健康。心理何以不健康?常常想著病,常常想著病難治,不容易治,醫生對你也無可奈何。佛法當中講「境隨心轉」,一天到晚心裡常想病,華陀再世也束手無策。什麼是最健康的心理?你念頭與諸法實相相應,這是最健康的。果然能夠與諸法實相相應,這個人一生當中決定不會生病,所以諸佛菩薩不生病,聲聞、緣覺不生病。他們生病裝樣子示現的,那是為了教化眾生;維摩居士生病,他一病度多少人,他是假的不是真的,裝病,用這個做為手段這個可以。由此可知,學佛的人一定要重視心理的健康。
我們是凡夫,煩惱習氣深重,沒有辦法斷除,所以我們起心動念與諸法實相決定不相應,這時候怎麼辦?像我們這樣程度的人,佛也有方法教給我們,我們只要與經教相應,也能得到很好的效果。淨土教當中,實在講是最容易、最簡單,最穩當又可靠,而且還快速,那就是與阿彌陀佛的名號相應。念念不起別的念頭,念念都是阿彌陀佛,這個念頭很健康;除了阿彌陀佛之外,心裡面就沒有雜念,這是修行的好方法。這個方法提出來之後,才真正令九法界眾生平等得度,真正不可思議,就是經上所說,「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什麼叫菩提心?菩提心就是回頭的心,我不再想其他東西,專想阿彌陀佛,這個心就是菩提心。因為我們不想阿彌陀佛,無論想什麼都是輪迴業;換句話說,都是在想六道輪迴,想六道輪迴你怎麼能夠脫離六道輪迴,所以要把輪迴的念頭打掉,這個道理要懂。諸佛如來苦口婆心教導我們,只有這麼一個方法能夠令一切眾生,罪業極重的眾生,造五逆十惡業的眾生,都可以在這一生當中往生成佛,何況其他的人?
這麼一個好的方法,什麼人不得利益?不相信的人,那就一點法子沒有。不怕造罪業造得極重,不怕;怕的是你不相信,你不肯幹,就沒有法子。只要你真正相信,真正肯幹,一天到晚這一句佛號不間斷;當我們有工作的時候,佛號放下專心工作,工作做完了之後,工作放下佛號提起來,這樣念佛,佛也念好了,工作也做好了。有同修來問,他感覺到自己心不能夠二用,說又工作又念佛,是工作也沒做好,佛也沒念好;這是正確的,用心是要專注一處。這樣念佛是不是叫間斷?不叫,不是間斷。工作放下,打妄想,不念佛,那叫間斷。所以有些輕鬆的工作,熟練的工作,不要用思考的工作,這是一面工作一面可以念佛。如果需要用思考的這一類的工作,一定要把念佛放下來,這不是間斷;工作做完之後,佛號立刻就提起來,依舊是屬於淨念相繼。
實在工作非常忙碌,連早晚課都抽不出時間來,這是我在往年教大家用「十念法」;十念法只要一分鐘,一天念九次,如果真正都能做到也叫不間斷。我教大家的十念法,就是十句阿彌陀佛。早晨起來洗了臉之後,家裡面有佛像面對著佛像,沒有佛像面向西方就好,念十句阿彌陀佛,時間很短,一句接著一句,十句不間斷。吃飯之前,一般人吃飯的時候是念供養咒,我們不念供養咒,我念阿彌陀佛,念十句。三餐飯吃飯之前念三次,早晨、晚上睡覺之前這五次;再上、下班,你上班工作的時候,工作之前念十聲佛號,工作完之後念十聲佛號,所以上午上下班,下午上下班,總共九次;這不礙事,也不耽誤時間,十句佛號一分鐘就念完。每天照做,一天都不缺,也叫淨念相繼。我這個方法提出來之後,有不少同修依照這個方法做,來告訴我很有效果。
如果你在一年當中有假期,你把假期不要把它拿去做觀光旅遊,那很可惜沒有意義,把假期拿到新加坡參加居士林的念佛,這樣你在一生當中決定不空過。居士林的念佛,往後一定會做到每天都是二十四小時,長年不間斷。這樣的念佛堂我們去參加,我們體力能受得了嗎?這沒有關係,你每天在那裡念一個小時、念兩個小時都好,能念多久你盡量去念,念累了你就休息。所以在這個念佛堂,雖然二十四小時念佛,對於每一個同修都沒有壓力,無論在精神上、在體力上完全沒有壓力,你放心去念,你隨時可以進入念佛堂,隨時可以離開念佛堂。念佛堂裡面有經行繞佛、有靜坐、有禮拜,完全隨個人的喜歡,沒有絲毫的勉強。將來我們塑造阿彌陀佛的法相,放在念佛堂的當中,念佛堂四面都可以拜,是個很理想現代化,適合於現代人念佛的一個道場。
佛法的教學,佛陀在最早講經的時候,就把這些原則告訴我們。我們現在知道釋迦牟尼佛示現成道之後,第一部講的是《華嚴》,《華嚴》末後普賢菩薩將修行總歸納為十個綱領,十個綱領裡面就有兩條,一個是「恆順眾生」,一個是「隨喜功德」;如果要是約束眾生,勉強叫他做,不叫隨喜,不叫恆順。譬如拜佛,大家在一起敲著引磬,一起拜下來、一起起來是很好看,像軍隊操兵一樣,很整齊、很好看。可是軍隊行,因為年齡差不多,念佛堂不行。我們念佛堂有八十八歲的老太太,有不滿二十歲的年輕人,體力相差懸殊太大,年輕人拜得快,老人拜得慢,一定要動作整齊,那就不是恆順眾生了。所以我們念佛堂不求整齊劃一,你喜歡拜得慢你就慢慢拜,你喜歡快你就快快拜,「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我們今天這個作法有教理的依據,我們有根據,根據佛指導我們的原則去做。
念佛堂最主要的是經行,我們也是從《華嚴經》上學來的,德雲比丘念佛的方法就是經行,所以念佛堂是以經行為主。經行就是繞佛,像散步一樣,繞佛久了、累了才止靜,你才坐下來,稍微休息休息,調整自己的身體;坐久了,需要活動活動,你去拜佛,拜佛是做運動。所以用止靜、用拜佛來調身,恢復我們身體的疲勞,然後再去經行,再去繞佛。法師領眾,有引磬、木魚只有經行,拜佛沒有,止靜也沒有,所以這個念佛堂對大家來講很輕鬆、很愉快,沒有壓力。你得空的時候你就去念,有事情你隨時可以離開,也不必告訴任何人,連佛都不必告訴;不要說我要走了,到佛像那裡磕個頭,去作個揖,不需要。為什麼?擾亂別人。有事情的話隨時可以離開繞佛,你自己靜靜走出去就可以。進入念佛堂也是隨時可以進去,進去之後插到繞佛隊伍後面跟著念就行了。進出都不需要跟任何人打招呼,也不需要給佛去行禮,不需要,這才叫真正的恭敬,以真誠清淨心來念佛。這個方法可以很有效的幫助我們達到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身體縱然有病很容易治好,這個道理我們在講席裡頭都常講,希望大家能夠細心體會,依教奉行,對自己現前、將來有決定殊勝的利益。好,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