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九八年早餐開示—倓虛大師法語  (共一集)  1998/10/3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20-013-0122

  前天同學們送來倓虛老法師的法語一段,大光法師筆錄的,我看到之後也非常的傷感。大光是倓老的學生,我們也是好朋友,前幾年往生。往年我每一次到香港,我們都會見面,今天看到他寫的字也如同見其人。這段話實在上就是《行願品》裡面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也是宗門裡面的境界,所謂是「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圍繞」,是這麼一個境界。

  【佛祖家當,本地風光。】

  「家當」兩個字,我想在大陸的同修概念都很清楚。「佛」是釋迦牟尼佛以及諸佛如來,「祖」是祖師大德,都是指明心見性;如果不能到明心見性,就不能入這個境界。家當可以當境界說,他的所有。他的所有就是虛空法界,法爾如是,自自然然,就是「本地風光」。見性之人,無論應化在什麼地方、什麼時代,他都是自在的,都是自然而然的。

  【八面玲瓏,不加色莊。】

  「莊」是莊嚴,不必用色相去莊嚴。「八面玲瓏」是形容他接引眾生的心態,表現得那麼自然、那麼自在,一絲毫做作都沒有。世間人講求種種裝飾,佛菩薩不需要。我們在歷史上看到很多這樣的人,在中國最著名的濟公長老,民國初年江蘇鎮江金山寺的妙善長老,他們確確實實跟這四句話完全相應。這四句話就是描寫他們的應化,他們的生活,他們怎樣接引眾生,跟一般世俗的法師所表現的確確實實不相同。下面這四句:

  【山河應是山河,邊疆應是邊疆。】

  第一句講的山河大地,我們今天講的自然環境。「邊疆應是邊疆」怎麼說法?一切眾生的生活都有他的界限,佛家稱之為法界,各有各的界限,所以它種類不相同。大別的分,在佛法裡面分有情、無情,世間、出世間,這都是界限,這是邊疆所講的意思。動物裡面又分許許多多界限,十法界的正報;物質環境裡面也有種種界限,十法界的依報,這些都是自然形成,不是人為的。人為的,譬如現在建立一個國家,國家與國家之間有邊界,那是人為的。凡是人為的都很容易起爭端,發生許許多多的爭執糾紛,自然的沒有。

  【動物任其孕子,植物隨其流香。】

  這是自然生態的環境。我們地球上的動物、植物,在過去確確實實是看它自然發展,沒有一絲毫人為的限制。我們讀翁森的讀書四時樂,「綠滿窗前草不除」,那是什麼境界?現在我們所種的花、種的樹都要用人工去剪,種的草坪每一個星期、兩個星期也要去剪一次,這就不是聽其自然發展,是人工的。人工之美確實不如自然之美,能夠欣賞自然之美的,這個人情操高,喜歡人工之美的,俗氣;雅俗可以從這個地方來分辨。

  【氣候任其寒暑,時間隨自短長。】

  氣候、時間確實是無心的隨順,那就自在了。可是我們今天這個世界氣候反常,已經不是任其寒暑,起了很大的變化。這個變化的起因是人為的,人心反常,造成天地的災變。我們居住的大環境,地球,整個都反常,反常決定有災難,這眾生有苦頭吃。修行人契入境界,這個境界是一真,入一真法界則不受其害,反常任其反常,變化任其變化。佛祖有能力恆順眾生,眾生行善他能恆順,眾生造惡他也能恆順,他決定住在他自己本地風光;本地風光是一真法界,他永遠住一真法界。示現在我們現前濁惡的世界,他還是住一真法界,他還是示現的八面玲瓏,面面周到。為什麼?他離開妄想、分別、執著了,他已經不受任何境界的干染,永遠是清淨、平等、正覺,所以他才能做到。底下有,底下我們念下去:

  【家翁主宰無心,家丁服務平常。】

  這兩句話諸位懂不懂它的意思?要以相宗的話來說,家翁就是阿賴耶識,「去後來先作主公」,前七識是家丁。八識五十一心所都自在,自在實在講是轉識成智,他才自在,才做得了主。轉阿賴耶成大圓鏡智就是「家翁主宰無心」,這是佛祖之心。「家丁服務平常」,前七識轉變成平等性、妙觀察、成所作,這是轉識成智,轉凡成聖。這兩句話也就是《金剛經》上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家翁應無所住,家丁而生其心。無住生心,生心無住,他當然八面玲瓏,當然得大自在。

  【與之者不知親疏。】

  「與」是布施、是供養。就是佛祖度化一切眾生,他是平等心、清淨心,沒有親疏遠近,一律平等,萬法一如。

  【受之者不知其詳。】

  真的,接受佛祖教化布施的這些眾生,對於佛祖的境界不知道,還是以凡夫的心去度量佛祖之心,完全錯誤。這話用在經教裡面來尤其是明顯,我們展開經卷,用我們自己的心去想佛講的意思,這就是「受之者不知其詳」。那要怎麼辦才能真正懂得佛祖的意思?開經偈上講「願解如來真實義」,這必須要契入境界,不入境界你怎麼能解如來真實義?如何能入境界?末後這四句,教我們怎樣才能契入佛祖境界,怎樣才能夠入一真法界。要真正做到「我本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那就自在了,「本地風光」就現前。十法界的眾生愈往下愈是做作、愈是人工化;愈往上提升愈接近自然,人工化少了,自然比較多了;愈往下面去人工化的多,自然的就愈來愈少。如果把人工化的全部斷絕,恢復全面自然的,就是一真法界。起心動念都是造作、都是人工化。人工化就是佛法裡面講的有為,有為就是人為,無為的是自然,有為的就不是自然。諸位細細從這個意思裡頭去思惟、去觀察。底下講的︰

  【天然大業最忌裝潢。】

  「天然大業」是什麼?修行證果,證得圓滿究竟菩提這是天然大業。學佛人念念所追求的,你要想作佛,要想證無上菩提,「最忌裝潢」。裝潢是人工的,不是自然的,你自己的本性,你自己的真心是自然的。我們才起心、才動念就不自然,才分別、才執著就裝潢了。裝潢是什麼?裝潢是附加物,本來沒有的,是你給它添上去的,那就不自然了。

  【有意求全反至損傷。】

  這兩句話,可以說凡夫的心態,求好、求真、求善、求美,結果一樣都得不到。你所得到的全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真的一樣沒得到。為什麼?有意;如果你要是無意,全體就展現在你面前,你一有意就錯了。「全」就是性德,圓滿的性德。大乘佛法裡面講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才藝,一切的無量是全。圓圓滿滿的性德,只要你有意,你就證不得,這「反至損傷」。所以佛祖、聖賢他跟凡夫不同的地方,他沒有意。宗門裡面教人修行的綱領:離心意識,你就得到圓滿。教下,乃至於我們念佛法門,也要離心意識;念佛離心意識,就能證理一心不亂。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對人對事對物,我的意思就錯了,只要有上我的意思就是凡夫、就是迷惑、就是顛倒。佛祖沒有意思,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所以心性裡面能流露出無量無邊的經典,那個經典說出來無意的。我們今天面對著經典想理解它,我們用有意去解它的無意,也是這兩句話「有意求全,反至損傷」。我們如何能懂得如來真實義?要用無意。現在人的講法是直覺,六根一接觸,直覺,你才能懂得,你才能體會,你才能欣賞真、善、美、慧。有一點點意思在裡面就壞了,完全迷失了,你解釋那個經是你自己的經,不是佛祖的。這是佛法的難處,也是佛法的易處,大家好好的去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