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嚴經行願品吉祥雲比丘章  (第七集)  1997/3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12-013-0007

  請掀開經本第十三頁,第一行,最後一句看起:

  【三功高易就,以獎物故。】

  昨天我們講這一段,因為時間到了,這一段沒能講完。而這一段經文的意思,非常豐富、非常圓滿,這是清涼大師在此地代我們提出了一個疑問,那就是說法門無量無邊,為什麼善財童子參學,第一位善知識就教他念佛法門?這個裡面一定有用意的,絕對不是冒然從事,所以大師給我們說出了十條。前面兩條已經講過了,今天從第三講起。第三是『功高易就』,功是成功,成功特別高,比起任何一個法門都殊勝。我們在一般經論上看到,斷惑證真是工夫,斷見思煩惱的工夫,能證得阿羅漢果,更殊勝的能證得辟支佛果,那就是連見思煩惱的習氣也斷了。如果能斷塵沙煩惱,分破無明,這能證得菩薩的果位,看他斷證工夫的淺深;菩薩有五十一個位次不等,但是都比不上念佛法門。

  念佛法門是易就,易是容易,就是成就,很容易成就。為什麼很容易成就呢?不要斷見思煩惱,這就容易;斷見思煩惱太難太難了。不要說見思煩惱斷盡,經上佛說,佛都是用歸納的方法,將見煩惱就是見解上的錯誤,說有八十八品。品用現在的話說—種類,見解錯誤可以分為八十八種;這八十八種都是歸納的,每一種裡頭不曉得有多少。而思惑就是你想錯了,你的思想有錯誤,總共有八十一大類,這是三界九地,你要把這個通通斷盡,才能夠了生死、出三界,超越六道輪迴。在這麼多品類,我們實在講,一品都斷不了,這是實實在在的話,你不相信,自己去試試看,你看你有沒有本事斷掉?無論修學什麼法門,你持戒也好,研究教理也好,參禪也好,持咒也好,你看看你有沒有本事去斷?這是難!

  淨土法門不要斷,只要你念得相應就行,怎麼個相應法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心口相應,口裡念阿彌陀佛,心裡頭真有阿彌陀佛;不是口念彌陀,心打妄想,那就不行了!這是講感應最簡單、最淺顯的,這樣的工夫,你就決定往生。生到西方,《無量壽經》上講的好:「圓證三不退」;四十八願裡面給我們講的:「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是什麼地位?圓教七地以上,這才真的是「功高易就」,那一個法門都比不上,這是事實。為什麼這個法門這麼特別呢?這個我們大家都曉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這個前面講,第二條講:「依佛力能成勝行」,靠佛力,不是靠自己;自己沒有這個能力,靠佛力。不僅僅是阿彌陀佛一個人來加持,昨天我跟諸位說過,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都加持,這個不得了!

  阿彌陀佛用這個方法,來接引法界一切眾生,一切諸佛如來也用這個方法,接引一切眾生,就看你有沒有善根、福德,這《彌陀經》上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什麼是善根呢?能信。你遇到這個法門,聽到這個經典,你能夠相信,這就是你的善根。能信、能解,這懂了!不懂能信也是善根,最重要—他能信。肯發願求生,能老實念佛,這是福德;什麼人最有福報呢?發願求生淨土的人、老實念佛的人,是世間第一等的福報。你們要曉得,人家一往生就去作佛,這是真佛,不是假佛,《華嚴》教裡面,七地以上的菩薩,大聖人。

  要講受用,西方世界黃金為地,黃金是舖地、舖馬路的。我們今天在這個世間,七寶大家重視的不得了;西方極樂世界的七寶,是建築房子的材料,建築材料,不稀奇!這麼好的地方,這樣殊勝的地方,又這麼容易去,你為什麼不肯去?你在這個世間有什麼好留念的?留念這個世間—愚癡!這個世間無常,身體非常脆弱,這兩天氣候不正常,傷風感冒就多少,太脆弱了。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得的這個身體是金剛不壞身,體質不是骨肉,紫磨真金,這體質。容貌永遠不衰老,真的是長生不老,無量壽!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的,人人都能去,問題就是你肯不肯修行?真的是萬修萬人去。這四個字「功高易就」,熟讀《淨土三經》就能體會到,淨宗的經教不懂,這一句不好懂。

  『以獎物故』,獎是獎勵,物?不說是人,因為說人,範圍太小,十法界裡頭人法界,其餘九法界就沒份了。說物呢?十法界眾生都包括在裡頭,沒有一個不得度的。所以《華嚴經》上這麼多菩薩,各個都發願往生。你要問為什麼發願往生?那你看看這一章經文不就曉得了。吉祥雲比丘是代表、是提倡。這是第三條,第三個理由。

  【四觀通深淺,能遍攝故。】

  『觀』這個字是大乘佛法裡面修學的綱領,大乘佛法都是修「觀」。「觀」這個字要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觀念,我們一般學術界裡面講的人生觀、宇宙觀。你的人生觀錯誤,你的宇宙觀偏差,把這個觀念修正過來,這叫修觀。所以大乘佛法無量無邊的法門,總而言之,都是修觀,不管你用那個方法,都是修正你的見解、思想、言行;最重要的就是觀念,把你錯誤觀念修正過來。那麼我們這錯誤的確有淺、有深,而念佛法門這一句佛號,它能貫通;譬如人法界淺,聲聞、緣覺菩薩他們觀就深,這一句佛號能通,淺深通通包括在其中,這個妙!其他法門淺就不能深,深就不能淺;這個法門能夠遍攝九法界眾生,這個是法門的殊勝。第四個理由,就是修行的總綱領,那在所有法門裡頭,不如念佛法門。我們念佛前面講過,你只觀佛,你常常想佛,就把一切諸佛無量無邊的功德,通通都包括了,前面說得很詳細。

  第五個理由是:

  【消滅重障,為勝緣故。】

  一切眾生無始劫來,造作的罪業無量無邊,佛在經上說,實在講,這些罪業沒有形相。佛說假如造作的罪業要是有形相的話,形相再小像微塵那樣的,我們無量劫來所造的罪業累積起來,現在虛空都容納不下。我們說這個話嚇一跳,真的嗎?真的!因為造罪業不是說你言語動作裡頭造罪業,起心動念!言語動作有休息的時候,睡覺就不造業;可是你睡覺還作夢,你在夢裡頭還造業,睡覺也沒有停止造業,你說怎麼得了?起心動念,《地藏經》上講:「無不是罪」。所以這個累積起來還得了!

  這種罪業什麼方法能消除呢?沒有學佛的人不知道,還沒覺悟,不知道這個問題的嚴重。學了佛,知道這個問題嚴重,所以天天想著要消業障。怎麼個消法呢?拜懺,拜懺能消業障;讀經、拜佛、持戒、念咒,許許多多的方法都在消業障,消得了、消不了呢?消不了!所以大家不要迷信。首先你要曉得,業障是什麼?你要搞清楚,業障就是妄想、分別、執著,總不出這三大類。假如你一拜懺,果然你的妄想、分別、執著就沒有了,那就消掉了,那就很有效。只怕你在拜懺的時候,越拜妄想越多,不但業障沒消除,是越修業障越多,會有這個現象。由此可知,這些方法對你沒效,就好比說,你現在得了重病,人家給你藥吃,藥吃下去了,病沒有減輕,反而加重,就這麼個情形。

  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的眾生,病比從前人要重的很多很多,這是實實在在的。在二十多年前,有一次我在南部跟會性法師在一起,會性是本省籍的一個好法師,非常難得,我很尊重他。他有一次跟我開玩笑說,現在眾生的病比從前嚴重很多,同樣的病用過去這個方子,治不了病,怎麼辦呢?加重分量,從前的藥用一錢就行了,現在要用三錢。他這個話雖然是個比喻,我們想想很有道理。

  同樣一個理由,今天要想消業障,只有念佛,這是清朝初年乾隆年間,慈雲灌頂大師在《觀無量壽經》註解裡面他說過。他說一切業障深重之人,如來所有這些經法、懺法都沒有辦法消除,最後還有這一句阿彌陀佛能消除。這一句話不容易說出,若不是過來人,說不出這句話。所以大家在這個佛堂,每一天在這裡念阿彌陀佛消業障,消滅重障。你心裡頭很安靜、很清淨,這一句阿彌陀佛從口裡頭念出來,耳朵聽進去,心裡頭沒有雜念,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你業障消除!你能夠常常保持,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功德就不得了。你能夠繼續保持個兩年、三年的時候,你跟阿彌陀佛就通了。

  所以為什麼人家念佛念個兩、三年,他就能自在往生,站著走、坐著走,是不是他壽命到了?我不同意這個講法。很多人問我;我說:「那有這麼巧的事情!」你看《往生傳》,念三年,他都往生,那有這麼巧的事情!那到底是什麼回事情呢?他往生的那個條件拿到了,想走就走,兩個世界比較,那太好了,這不要了,我趕緊去了。後面還有壽命,他不要了,他要早一點去,何必還在這邊留念,何必還在這裡受罪呢?是這麼個道理。所以念個兩年、三年人家就走,絕對不是說他壽命到了。壽命到是一個、兩個可以,那有那麼多人通通是念三年都去,這個怎麼講都講不通。是他自己有壽命不要了,這個才合理,他的業障消除了。

  『為勝緣』,這個「勝緣」是往生成佛最殊勝的因緣,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成佛。這是第五個理由。

  【六雙兼人法,易加護故。】

  這個意思也深。『易加護』,易是容易,容易得到諸佛如來的加持、護念,為什麼呢?因為人跟法融合成一體。我們能念佛的,我們是人;我們所念的這一句阿彌陀佛,那是法。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我們自己跟佛融合成一體。這就特別容易感應,不像其他的法門,這個法門跟阿彌陀佛直接融合成一體。要知道,阿彌陀佛就是一切諸佛如來,所以特別容易得到諸佛的護念加持,沒有比這個法門更快的。昨天我舉好幾個例子跟諸位說明,即使平常我們在外面講經,講經這個道場,得諸佛護念加持,也是淨宗道場特別殊勝,講淨土法門尤其殊勝。《華嚴經》是淨土的經典,這個古人講的很清楚,大本《阿彌陀經》,中本是《無量壽經》,小本是《彌陀經》,大本就是《華嚴》。五十三參徹始徹終導歸極樂。這是第六個理由。

  【七十地菩薩皆念佛故。】

  這是《華嚴經》上給我們作了證明。所有的菩薩,他們修行證果,無量法門不管你用那個法門去修,修到最後都歸華藏世界,修成功了。也就是說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斷了,無明也破了幾品,那到那個時候,你到那裡去呢?見思煩惱斷了,就脫離六道;塵沙、無明破了就脫離十法界;脫離十法界之後,你住的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華藏世界,毘盧遮那如來的道場。在這個道場繼續修行,破最後的妄想,妄想最難斷。分別、執著斷掉了;執著是六道,分別是十法界。分別、執著沒有了,六道、十法界沒有了,剩下來的是妄念,微細的妄念。這個就是華藏世界裡,四十一位菩薩的差別。為什麼有四十一個等級呢?微細的妄念,大家斷的多少不一樣,斷的少的,品位就下;斷的多的,品位就高。

  這個裡面分十住,吉祥雲比丘初住,十行、十迴向,三十個位次,破三十品無明,這登地了,這初地菩薩了。十地,從初地到等覺十一個位次,這十地他就講一個圓滿的數字,實際上十一個位次。從初地到十地加上等覺,這十一個位次的菩薩,這是達到最後的階段,他修什麼法門?念佛!所以念佛法門是十地菩薩所修的,十地以前,他們修的法門不一樣,個人修個人的;到登地的時候,大家都一樣,都念佛,都念阿彌陀佛,都求生淨土。

  諸位要想一想,我們現在一開端就念佛、念阿彌陀佛,你再想想那些學密的人、參禪的人,他們要登地才念阿彌陀佛,我們現在就念阿彌陀佛,我們到極樂世界成佛去了,他還在六道輪迴打滾,不曉得到那一生、那一劫才出頭,這怎麼能比呢?你們要把這一個事實真相搞清楚了,你對這個法門就死心蹋地,決定不會動搖,你也能夠萬緣放下。為什麼呢?不放下不能往生,樣樣都要放下,財色名食睡、五欲六塵、名聞利養,絲毫不能沾染。要知道,這個東西要用現在比喻的話來說,就是病毒,最毒的癌症是什麼東西呢?貪瞋癡慢!這是病毒。五欲六塵、名聞利養害死人,你得了這個重病,你還不曉得。用什麼方法來治這個病呢?念佛,老實念佛,通通放下,心裡頭不再執著、不再想。

  如果有能力就修福,福報裡頭什麼福報最真實呢?把這個殊勝的法門介紹給大眾,這個福報最真實。現在方便,印經送給別人,做錄音帶、做錄影帶、做CD,甚至於現在還有送到電視廣播,這都是修真正的福報,把這個殊勝法門普遍的去介紹,這個是經上講的福不唐捐。這個功德、福報是可以帶著走的,無論你成佛不成佛,你決定有福報,為什麼不肯修福呢?不肯修福,說實在的話,對佛所講的這些話,沒有透徹了解,半信半疑。佛說的沒錯,我現在還做不到,這是半信半疑。真正相信,他就做到。他明白怎麼樣做是正確的,怎麼樣做是應當的。

  【八三寶吉祥經初說故。】

  世、出世間一切法當中,最吉祥的就是三寶,所以五十三參前面三個人代表三寶。吉祥雲代表佛寶,叫我們念佛;到底下第二住海雲比丘說法,法寶;第三住妙住依僧,代表僧寶。所以這個經五十三參一開端,這三個人代表佛法僧,而佛裡面叫我們念阿彌陀佛,叫我們修般舟三昧,一心念阿彌陀佛。三寶最吉祥,所以無量無邊的法門,把三寶擺在前面。這樁事情說實在的話,清涼大師要不給我們點出來,我們這個經囫圇吞棗念下去,沒有發現;他給我們一點,仔細看沒錯,這三位確確實實是代表佛法僧。這就是無量無邊法門,這三寶是擺在第一位。所以不管那個法門,顯教、密教,宗門、教下,你一入佛門想學佛,第一個第一堂課就是三皈依,就皈依佛法僧。所以三皈沒有宗派,沒有顯、密,可以說是所有佛法大乘、小乘、顯宗、密宗的共同科目,而且是必修的科目,這三寶!

  【九即心即佛,易一境故。】

  這是講修行的方便。心就是佛,能念的心是真心、是佛心,所念的佛是自性彌陀;能念、所念不二,這就『一境』。這個「一境」就是一真法界,就是不二法門,不二法門就是一真法界,你很容易得到,很容易成就,不像其他的法門很難,很不容易契入,而念佛人很容易契入。那麼今天我們念佛的同修很多,為什麼依舊不能契入?這是因為你念的不如法。也就是說,我們從最淺顯這地方來講,你的心口不相應,所以你不能入這個境界。如果心口相應,契入這個境界,根利的三、五個月,根性很差、很鈍的,三年、五載那就成功了。這是諸位看《淨土聖賢錄》、看《往生傳》,或者你看看近代念佛往生的人,你就明瞭。

  我們在最近這幾年,看到念佛真正往生。我們在南洋,李木源告訴我,一般差不多都是念半年。半年前他不知道什麼叫作佛,勸他念佛的時候,他老實念,念到半年,他往生了,瑞相殊勝不可思議。火化燒出來的舍利,李木源拿來給我看,我看到的時候,真正受感動,他那個舍利是真的不是假的。大理石地,丟在下面的時候,像金屬的聲音一樣,很好聽,真的是堅固子。由此可知,念佛的時間不長,問題就是他真能放下,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有絲毫在這個世間有貪念的話,那就是障礙,這個就是業障、重障,我們要懂得要消除它。消除就是放下,放不下你要看破,看破了你就能放下,放不下是因為沒看破。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你越能放下,你就越看的破,你看的就越深、越廣。

  到時候,世、出世間法,沒有一樣東西你會貪愛,沒有一樣東西你會執著,你通通都放下。給諸位說,一切都放下,你一切都得到,你得到的是大圓滿,你得到的是大自在。你不肯放下,你所得到的就是那麼一點點,那一點點是你修德的;你通通放下了,為什麼說一切都得到?你得到的是性德,是你自性裡面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福報通通現前,那不是修來的,是你自性裡本具。自性本具那個福報是什麼樣子呢?《華嚴經》上講的華藏世界,你們要念《華嚴經》經文,那是八十卷,從第一卷到第十二卷的上半部,都是講華藏世界依正莊嚴,總共十一卷半的經文,你去看看。

  簡單說,《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彌陀經》講的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境界是性德,不是修來的,是自性、性德顯現出來,所以你得到的是大圓滿,你得到的是大自在。那個時候我們活動的空間,生活的領域是盡虛空、遍法界,不是小小的一個地區。這是第九條。

  【十為表初住緣佛發心,樂供養故。】

  這第十條是從表法上來說。顯示初住菩薩他是『緣佛發心』,這一句話很重要,這四個字。這個發心就無比的殊勝,他是緣阿彌陀佛發心的,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學佛他很幸運,一開端就接觸到阿彌陀佛,就接觸到《無量壽經》,依照這個經典發願修行,一門深入,這叫緣佛發心。歡喜供養,這個「樂」,樂是歡喜的意思,歡喜供養。什麼供養呢?依教修行供養,這個不是別的供養,依教修行供養。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裡面講到供養,這法供養,財供養再殊勝比不上法供養。可是有智慧的人,他有方法把財供養跟法供養結合成一個,財、法、無畏三種供養他一次就圓滿。

  我們現前同修們所修的,大概都是這樣。你們出錢印經,這一本經書要用金錢去印,這個錢是財;可是印出來這個經本裡面是法,是不是財供養、法供養都有。一切眾生讀到這個經,依照這個方法修行,心開意解,一切恐怖遠離,無畏供養也在其中;這一舉三得,這是最真實。除了捨財,我們印經之外,現在做錄影帶、做CD,效果相同。尤其是現代人有很多人不願意看書,看到這麼一大堆文字他就厭倦,他喜歡聽。現在喜歡聽的人,比喜歡看的人多。喜歡聽的,你就用這些錄音帶去供養他,做錄音帶也要錢,財布施;可是裡面內容是佛法,法布施,所以也是三種布施一舉都圓滿。

  所以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沒有見性的凡夫很苦惱,自性裡頭確確實實有圓滿的智慧德能,這個福德不能現前。譬如什麼呢?你有億萬財產,錢財放在銀行,放在保險箱裡頭,身上一文沒有,肚子餓了去討飯,你說可憐不可憐!錢呢?錢在銀行拿不出來,六道凡夫就是這個樣子,不是沒有!《華嚴經》上你跟諸佛如來智慧德相沒有兩樣,「出現品」裡頭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妄想、執著就是銀行保險櫃,封在那裡面拿不出來,所以還是要討飯,還是要當乞丐,所以佛看到叫可憐!可憐憫者!你真的沒有錢,不算可憐;有錢討飯是可憐,真正可憐人!

  佛教給我們把這個障礙去除,把我們自己自性裡功德發財通通顯現出來,佛教我們這一套。但是我們障礙沒去掉之前,佛就說凡夫他的福報,這個福報是修德;換一句話說,這不是自己的錢,是你臨時去打工賺得的幾塊錢;你勤奮打的工作多賺一點,你懶惰就是你少賺一點。所以六道裡面福報大小,都是臨時打工,不是自性的,所以這個財呢?這個財會失掉,你能得到也很容易丟掉。但是自性裡面的財寶要是透出來,像泉水一樣源源不住的往外流,永遠不會斷,不會丟掉。這就是你要是入了一真法界,或者是西方極樂世界,或者是華藏世界,你一入進去,你就得到,那是自性的寶藏,永遠不會失掉,而且是源源不斷而來。修別的法門難,修念佛法門容易,很容易就得到,所以「緣佛發心」無比的殊勝。吉祥雲比丘所代表的是緣佛發心,他在這裡修法供養。

  佛跟我們講過,對我們凡夫講的,這是凡夫可憐人臨時打工的。佛告訴我們,你的財富不是你自己有的,不是說你很聰明、你很能幹、你很會賺錢,沒這個事情!你想想你周邊的人,比你聰明的人多的是,比你能幹的人也多的是,為什麼他們不能賺錢?你會賺錢。我們前幾天在新加坡遇到一位傅居士,很有趣味;我雖然認識他兩、三年,他也在那邊皈依,但是我們很少談話。這一次有機會在此吃了幾次飯,談了幾次話,我們才曉得那是很特殊的人物。他沒有念過什麼書,換句話說,教育程度很差,他也不懂英文,在新加坡那個社會,英語非常重要,他不懂英語。他做生意,他告訴我,兩千塊錢起家,現在一年做到一千萬。他怎麼做的?憑什麼做的?憑誠實,忠厚老實,不自欺、不欺人,他憑這個。

  接觸到國外這些大商人,對他非常器重,把代理權交給他;交給他,他不會做,他要去請人家替他做,他說別人請人是請經理、請伙計,他所請的人是老闆,請個什麼?通通交給你去做。你做成功了,他得一點利潤;你做失敗了,他完全失敗,他什麼都沒有,這是個很奇怪的人。但是他遇到的人都是好人,都是很有良心的人,都是很誠實的人,這個他難得,這緣好!我告訴他,我說:你賺的錢不是憑這個,他說:什麼呢?你前世修的財布施,那個才是因,你今天這種做法這叫緣,有因、有緣,所以你這個財很容易得來,你賺錢賺的很自在。

  他告訴我,他一天沒事情,就是陪這些商主,佛經裡面叫商主,就是國外這些大企業家,陪他們吃飯,陪他們去逛街、去遊覽。他說他做的是公關,他說:我每天做這個,沒事,整天沒事情。車上放佛號,放我講經這些錄音帶聽經,聽經、念佛,除了聽經、念佛,就是陪他們這些商主,所有的生意不聞不問,交給那個人,全權交給你,絕不過問,由他去做。而且告訴他:你要誠實,你老實去做,你的前途無量,人家大公司老闆看中我,我看中你;將來他看中你的時候,直接交給你做,推心置腹。他不怕別人把他的代理權搶去,他沒有這個念頭,你拿去最好,我沒有事了,我有吃、有穿就夠了。這個就是前世修的財布施,很歡喜的布施財,他今生得來這麼容易,太難得!

  所以佛告訴我們財富是果報,財布施是因緣;聰明智慧是果報,法布施是因。我們今天常常布施佛法,印經布施,做這個錄音帶、錄影帶布施,得什麼果報呢?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的是健康長壽。世間人都想財富、都想智慧、都想健康長壽,你想的是果報;你想果報,不修因,你怎麼會得來?你想吃桃,先要種桃樹,你才有收穫。我們看到這些發財的人,是前世的因。他跟我講,他在大陸做生意賺錢,同樣的他的朋友做同樣的生意,各個都失敗、都虧掉,只有他一個人賺錢,做同樣的生意。什麼原因呢?因不同,緣不同,所以果不一樣。他在大陸上是拿很少的資本進去,他能賺錢。奉公守法,納稅百分之百,決不脫稅,他說:「我供養國家,我供養這個地區,布施供養。」百分之百納稅還賺錢,不是說不納稅就不賺錢,還賺錢!

  所以你要解釋這些現象,那只有佛法解釋的最圓滿,依照佛法去修學無往不利,真正得大自在,真正是最吉祥。所以捨得,這是佛學裡頭的名詞,捨是因,後面你就有得;得到了還要捨,得到不能說不捨,得到要捨,盡量去捨,你所得的福報,真的叫無有窮盡。過去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頭有,他常常讚歎,在中國古時候三個人是我們的模範。第一個是孔老夫子,孔老夫子布施,孔老夫子沒有錢,布施什麼呢?布施法,他修法布施,教學。所以你看看他的果報,他的子孫一直到今天,在台灣的孔德成,在大陸上孔家,都受到社會大眾的尊敬。孔德成到美國,加州政府官員特別禮遇他,聽說是孔老夫子的後代,特別招待他;不僅是中國人,連外國人都尊重。修的是法布施。

  第二位是宋朝的宰相范仲淹,范先生修的是財布施,財、法都有。我們小時候讀國文,讀「義田記」,那是范先生。你看范先生一生的行儀;他出身很苦,窮秀才出身,家裡面沒飯吃,念書到寺廟裡念書。他的老家在蘇州,下一次你們到蘇州觀光,可以到他家裡去看看,他的墳墓都在。印祖說一千年家道不衰,通常一個人傳家能傳三代就不容易,他這一家傳一千年不衰,一直到現在都興旺。什麼原因呢?老人肯布施,兒孫能效法。范先生這個人值得人尊敬。他非常窮苦在寺廟裡念書,自己每一天煮一鍋粥,就是稀飯,分成四份,一餐吃一份,過這麼苦的日子在念書。

  他《傳記》裡面記載一個故事,曾經有一次遇到一個看相算命的,他也去算算。他算命就問那個算命先生,你給我算算,看看我能不能作宰相?那個算命聽到這個話就譏笑他:「你未免太狂妄了!」怎麼就想作宰相?他馬上就改口氣,那我能不能作醫生?他說:「奇怪!怎麼從宰相就掉到醫生了?」他說:「你什麼意思?」他說:「世間人唯有宰相跟醫生能救人。」這個算命先生說:「你是真宰相,沒有私心,是為了救世、救人。」對他很佩服。他到以後果然作宰相。

  在寺廟裡念書,過那個苦日子的時候,發現藏金;寺廟院子裡面,他偶然發現,發現不知道是什麼人埋著黃金,用缸裝著,份量很多。他發現之後,就用土把它堆起來,也不告訴任何人,不動心!對財物不動心。一直到他作了宰相,這個寺廟裡頭年久失修,范先生從前在這裡讀過書,跟這裡很有緣分,想修廟跟他化緣。他老先生很慷慨,拿起筆就寫黃金多少萬兩,這廟高興的不得了。錢在那裡?他又不給錢。這才告訴他,你們廟裡頭那一個樹底下有黃金,你去挖,挖出來果然沒錯,拿去修廟。最窮困的時候,看到這麼多錢財,不動心!這了不起!作官之後,他收入多了,他俸祿多了,依舊過窮秀才的生活,家裡面生活還是那麼簡單,還是那麼清苦。拿這些錢去養他這個宗族苦難的人,他養三百多家,一個人的收入養三百多家,過平等的生活,這怎麼得了!

  兒孫都效法,這是他們的家風。兒子了不起,他五個兒子,五個兒子當中有兩個作到宰相,其中有一個作到御史大夫;如果用我們現在這個體制講,兩位作過行政院長,一位做過監察院長。死的時候,古時候有棺、有廓;有棺,廓沒有,買不起!廓就是棺材上面再套一個棺材,沒有錢買!你想想看,兒孫官作的這麼大,錢那裡去了?布施,救濟貧苦。辦醫學、辦學校,栽培能夠讀書的人,替國家培養人才,他們一家幹這個事情。代代都是這樣幹法,代代出人才,一千年家道不衰,什麼原因?捨己為人,沒想到自己,都想到社會,都想到苦難的大眾,怎麼樣去幫助別人,『樂供養故』。所以印光大師佩服,他是我們中國古聖先賢,除了孔夫子之外,他是第二家。

  第三位印光大師講,清朝初年有一位葉狀元,也是勤儉布施,忠厚傳家,一直到滿清末年,三百年家道不衰,這是印祖最佩服的。在中國歷史上傳家久遠,他看到這三個人,告訴我們什麼?積德,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所以他能捨,後面就能得,得的是子子孫孫賢慧,代代家裡出人才,為社會、為國家謀幸福。這個地方末後說:「樂供養故」,這說的都是世法裡頭;我們學佛的更應該落實。講到這個地方,把吉祥雲比丘他所修行的這個法門名稱介紹完了。再看下面經文。

  【如諸菩薩摩訶薩無量智慧具足圓滿清淨行門,豈能了知所有邊際。】

  向下經文很長。這一段經文裡頭分三個小段,我們看註解。

  【如諸菩薩下】

  就是我們剛才念的這兩句。這個以下,

  【推勝知多。】

  推是推崇,勝是殊勝,推崇其他的人勝過我,我不如他們,我只在無量法門知道一個,他們知道很多。所以《華嚴經》五十三參每一位都是自己謙虛,尊重別人、讚歎別人,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的。經文分三段,第一段是:

  【總標。】

  我們剛才念的這一段就是總標。第二段:

  【別顯。】

  第三段:

  【總結。】

  經文分三段。

  【今初。】

  下面這個解釋是第一段,就是我們剛剛念的這段經文。

  【凡諸推勝,總有二意。】

  因為這是在五十三參第一參,往後像這樣的經文每一參都有,在這個地方把意思總說了。推崇別人這裡頭有兩個意思。

  【一者通指諸菩薩行。謂菩薩勝行無量無邊,我唯知一。即標中云而諸菩薩無量智慧具足圓滿等。】

  這是經文,舉著經文裡頭。大乘佛法通常講八萬四千法門,四弘誓願裡面告訴我們,「法門無量誓願學」;世尊、諸佛如來給一切眾生宣講的無量無邊的法門,我們那裡能知道那麼多,那裡能學到那麼多?所以他所修學的、他所證得的,是無量法門裡頭一個法門,他這一個法門就是念佛法門,名稱雖然不叫念佛法門,實際上他是念佛法門。這點希望我們同修要特別注意到,他這個法門名稱叫:「憶念一切諸佛平等境界無礙智慧普見法門」,這麼長、這麼囉嗦;如果簡單的講四個字—「念佛法門」,就是念佛法門。他這個裡頭有能念、所念,一切諸佛境界是所念,無礙智慧是能念,所以簡單講就是念佛法門。

  無量法門裡頭,他只修這個法門,他得到這個法門,所以要跟其他菩薩比,那怎麼能比得了呢?這個修學態度我們要學,這裡頭含義很深,實在講,都是對治我們的毛病。凡夫那一個不貢高我慢,那一個不自以為是,總是自己以為了不起,瞧不起別人,這就是大毛病。你修行,你不能覺悟,你不證果的原因之所在,所以一定要學謙下—要學謙虛、要學卑下;別人都在我頭頂上,都在我上面。

  尤其是現代民主自由開放的時代,我在新加坡,過去演培法師常常聊天談起,他說現在沒有師徒,社會上沒有父子。現在一個家庭那個最大?兒子最大。父母是兒子的佣人,好好伺候他、照顧他,他是一家之主。這個社會現象確實如此。佛門也是如此,那有什麼師父、徒弟?徒弟最大,師父要照顧徒弟,要伺候徒弟,要聽他的。演培法師說的話,雖然很感慨,也是事實。我們要懂得現在是什麼時代,你順乎時代,你弘法利生就很順利;違逆這個時代,那你的障礙重重,就太難了。所以時節因緣要認識,這是一個什麼時代,決定不能拿過去的標準來衡量,用過去的道德觀念來看,來衡量現代人,那你是大錯特錯,你不識時務。中國人常講:「識時務者,為俊傑。」你要了解事實真相,你能夠順乎時代潮流,你在這個裡面,以真誠、善巧方便來誘導他、來勸導他,使他能改邪歸正,你的目的才能達到。絕對不可以用過去的標準來做,那他們決定不會接受,而且反抗,你教化眾生的目的達不到。所以他這裡含義就是謙下—謙虛、卑下,一定是尊重別人,推勝別人,他們都超過我們自己。這是第一個意思。

  【二者就一行中唯知少分。如一念佛即有多門。我但知一,餘不能知。】

  他顯的更謙虛,這更謙虛裡面,告訴我們一個真理,這真理是什麼?一門深入。你看這五十三個人,每一個人他都是一門深入,一門深入他才能證果。如果我們學的太多、太雜,沒用處!這個諸位要曉得,所以他這裡頭,都給我們講這個,我們要能體會到,一門深入。

  念佛?念佛的法門很多、念佛的方法很多,他只知道一個,他這一個是什麼?般舟三昧。般舟三昧就是專念阿彌陀佛,而且念佛以繞念為主,儘可能不要坐下來,實在太累了,坐下來念,休息一會兒;休息時間夠了,再起來繞佛,以繞佛為主。實在講這個方法對於中年以上的人有大好處,繞佛是運動,這就講散步一樣,在我們佛法叫經行。散步對老年人來講是最好的運動,你看你身在運動,心裡一心專注在佛號,沒有妄念,心清淨修心,繞佛是修身,身在運動,身心健康,這在世間人講是養身之道!第一殊勝!沒有比這個更殊勝,最好的養身之道。他在此地給我們作示範。

  下面他說了:

  【如下別中二十一門皆約念佛。】

  底下這一段經文裡頭,他說了二十一種念佛法門,吉祥雲比丘只採取一種,我們讀這個經文還不覺悟嗎?我們想想,他這個方法好,很適合我。所以諸位你看我跟你們在一塊念佛,你們看到我都在經行,我沒有坐下來過。除了我有事情去辦事情,做別的事情;我沒事情,念佛的時候,我繞佛;我一個人在房間裡頭也繞佛。我們現在方便,現在用念佛機,隨著這個聲調,隨著這個速度,我們念佛的方法,可以說全世界都統一,都用這個。但是現在就是這個念佛機,這個佛號字模糊、不清楚。我們的錄音室做好了,聽說做好了,機器大概今天裝好了,希望我們同修能夠有十個、八個,不要太多,太多了就不好,人還是少。十個、八個把這個佛號念整齊,到錄音室裡頭錄一個帶子,我們重新來做念佛機,讓字字分明、清清楚楚。念的時候,裡面加一個引磬,這樣就非常圓滿,我們重新來做念佛機,流通到全世界,這個法布施功德無量!這個勸人念佛。把我們現在念佛機的缺點,把它改正過來。所以這個意思裡,的確是很深很深,教給我們一門深入。

  【下諸推勝,例此可知。】

  這就是後面五十二參裡面,這段經文意思都一樣,只要看到是「謙己推勝」,都是這個意思,我們要了解它。

  【而言門者,隨其一一,入佛境故。】

  『門』是比喻通道,能夠通路,無量無邊的法門都能成佛,所以稱之為法門,法門無量無邊。雖然門門都能成佛,在理論上沒有差別,可是在事實上,就是眾生根性上有差別。經上一般講,眾生根性有上根利智、有中根、有下根。有些法門上根很容易入門,中下就沒辦法證入。不像念佛法門,念佛法門講:「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任何人依照這個方法學都能入門,這個入門就入佛境界。入佛境界就是禪宗裡講:「明心見性」;《維摩詰經》裡面所講的「入不二法門」。

  【隨一一境,智遊履故。】

  這就說明什麼能入呢?智能入,智慧開了,你就契入,你就能遊履諸佛的境界;諸佛境界是一真法界。由此可知,念佛法門是開智慧的法門,你能夠把煩惱、妄想、分別、執著,一句佛號通通都給它擺平;二六時中沒有一切妄念,只有一句佛號,平平穩穩,久而久之,這個煩惱不斷,自然沒有了,智慧自然現前。智慧現前從那裡看呢?最明顯的一個方法—讀經,經從前看不懂,意思看不出來,現在這個經文一展開,意思都出來。以前看佛註子看不懂,不曉得他講什麼?現在一看這個註子,裡頭意思都明白了。這個就是說明你煩惱輕、智慧長。你從讀經上長智慧,你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世待人接物都長智慧,你曉得應該怎麼做人、怎麼生活、怎麼工作、怎麼待人,你都明白了。而在生活、工作當中,成就無量無邊圓滿功德。雖修積無量無邊功德,又不著相,他怎麼不契入一真法界呢?這樣念佛才叫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自自然然毫無勉強,我們就成就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