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嚴經行願品吉祥雲比丘章  (第九集)  1997/3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12-013-0009

  請掀開經本第二十五頁第四行,從當中看起。

  【三四二門即本性佛,名為智身。佛以智慧為本性故。】

  這是解釋前面第三句、第四句經文,我們把底下這一句再念下來,就好講一點。

  【前門十力智。後門無礙智。智則明了為見。】

  我們讀到這個地方。『前』就是第三,『後』就是第四,經文在前面,我們就不要再去念它了。

  本性在現代哲學名詞裡頭叫作本體,宇宙萬有的本體,哲學家雖然建立這個名詞、術語,而對於事實真相實實在在來說,都還是在摸索,總是想像宇宙從哪裡來的,總有個根源,把這個根源說成本體。而在大乘佛法當中,諸佛如來對於這一樁事情,他真的明瞭了,真的清楚了。這個境界在這部經裡面,稱之為「大不可思議解脫境界」,稱「大不思議」是對《維摩經》所說的,《維摩經》稱為小不思議,那裡面講的是局部的,這部經裡面講的是圓滿的。本性才是真正的自己,才是本人,可是這個意思很難懂。

  禪宗達到最後的境界,所謂「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那就是本性佛了,見性他這個身就是智慧之身,智慧之身我們前面講的屬於報身。智慧不是從外面來的,是自性裡面本來具足的,這個問題還要先從本性裡面來說起,說很難,聽當然就更不容易了。這佛經裡頭常常用比喻,讓我們去體會。譬如作夢,我想每一位同修都有作夢的經驗,如果你在作夢夢醒了的時候,你去想一想,夢中的境界從哪裡來的?有沒有想過這樁事情?學佛的人要常常從這個地方去體會,你就比較容易開悟。

  前面跟我們說過,菩薩見性之後,就證得法身了,什麼叫法身?法身是講所證的這方面來說的,能證就是智慧,所證的就是清淨法身,法是宇宙萬法,不但十法界裡面一切法,還要包括一真法界裡面的一切法。《華嚴經》上毘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依正莊嚴,從哪裡來的?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就好比一個人作夢,夢中境界是我們自性變的,你果然覺悟了,那要問問你,夢中哪一個是你的身?也可以說夢中哪一樣是你自己?夢中境界哪一樣不是你自己?你要是明白了,整個夢境是自性變現的,夢中有自己這個人是自己,夢中別人還是自己,夢中的山河大地、虛空世界也是自己,所謂是「全真即妄、全妄即真」。所以諸佛菩薩知道這個事實真相,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個自己,除了自己之外,找不到第二個東西。這個樣子,他那個慈悲心自自然然生起來了,這個慈悲叫無緣大慈,無緣—沒有條件。

  慈悲我們今天講愛護眾生、關懷眾生、幫助眾生,沒有條件的,為什麼沒有條件?自他不二,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不但自他不二;再給諸位說,生佛不二,生是眾生,我們現在是眾生,佛是阿彌陀佛、毘盧遮那如來、一切諸佛如來,我們跟他也不二。怎麼個不二?我們這個身是自性變現的,諸佛之身也是這個自性變現的,能變是一,所變的是千差萬別,為什麼有這麼多差別呢?差別現象之來源在於分別,妄想、分別。這個經上佛說的好!所有一切境界相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能現境界,就好像夢中境界是心現的,夢裡面的那個境界起很多變化,那是「識」的作用。「識」就是妄想、分別的作用,離開妄想、分別,這一切變化相就沒有了。沒有變化,有沒有相?有相,有體、有相、有作用,這才是真正圓滿!

  所以學佛第一樁事情,就是要把心量拓開,你看看佛菩薩,起心動念都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他這個念頭在這裡,他不會為我個人,也不會我家庭,為我這個小團體,不是的!起心動念都是虛空法界,一個眾生都不漏掉,這樣智慧才圓滿。那麼我們的智慧不是沒有,我們的智慧跟諸佛如來一樣的圓滿,為什麼現在變得這麼愚痴,智慧到哪裡去了呢?佛告訴我們,我們的智慧並沒有喪失,而只是這裡面產生了障礙,使我們的智慧不起作用,透不出來。

  障礙是什麼呢?這個我們一定要曉得。佛把無量無邊的障礙,歸納為兩大類,一個叫「煩惱障」,一個叫「所知障」。煩惱障從哪裡來的?從我執來的,這個是錯誤觀念,把這個身當作自己,那就生煩惱了。所知障是從法執來的,以為一切萬法是真有,這是錯誤的。《金剛經》上說的很明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經》這首偈子,被現代科學家證實了,現在研究太空物理,研究量子力學,跟《金剛經》的這首偈子所說的非常接近。科學家在釋迦牟尼佛三千年以後才發現,世尊在三千年前,就把這個事實真相為我們說出了,我們不能不佩服!

  所以佛教給我們,只要把障礙去掉了,我們本有的智慧就現前了。如何去這個障礙,是個大難題,因為一切凡夫可以說,我們無量劫來,養成了一個很不好的習慣、惡習慣,這個習慣就是見色聞聲,就會起心動念,這麻煩在此地。諸佛菩薩的本事在哪裡呢?他們見色聞聲,不起心、不動念,差別就在此地。我們要穿衣、吃飯,佛菩薩也要穿衣、吃飯;我們每天工作,佛菩薩也工作;換句話說,沒有兩樣!所不同的—用心不一樣,他們用真心,我們用妄心,妄心有障礙,真心沒有障礙。什麼是真心,什麼是妄心,大乘經上講的很多,講的特別詳細的是《楞嚴》,古人講開智慧的《楞嚴》,這句話講的不是沒有道理。《楞嚴經》上教給我們「捨識用根」,這就是具體告訴我們,佛菩薩用真心,真心是什麼?六根當中的根性,那是真心;而我們所用的是什麼,我們所用的是六識,識是什麼東西?是真心被污染了,就叫作「識」。被什麼污染了呢?被妄想、分別、執著污染了,它變成識,識是妄心。大乘裡面修行的方法很妙!也非常高明。

  交光大師在《楞嚴》的註解,他那個註解叫《正脈》,特別提倡的就是「捨識用根」,他講的很清楚、很明白、很簡單、很扼要。非常可惜!我們習氣太重,這些道理我們懂得,方法我們也懂得,可是用不上力,為什麼?眼見色還是會分別,還是會執著,這就沒有法子了。我平常在講席當中勉勵同修,我講的是更簡單,更容易懂,我勸大家眼見色、耳聞聲,六根對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講的更簡單、更容易懂。你能夠做到這四不,就是交光大師講的「捨識用根」,那個時候你見色,不是眼識見,見性,見性見什麼呢?見性見色性,不是色塵,我們今天用眼識,眼識見色塵,眼識是個妄心,色塵是污染。聞性、聞聲性,它不是塵。這就是禪宗裡面講的「明心見性」,眼見色性,耳聞聲性,舌嚐的味性,就不叫六塵了,叫六性。宗門「明心見性」,「明心見性」怎麼回事情?就這回事情,真正能做到六根對六塵境界,沒有分別、沒有妄想、沒有執著,就成功了。

  我們雖然做不到,可是你懂得這個原理,懂得這個方法,懂得事實真相,對於世緣要看得淡,這一點很重要。假如你這個妄想、執著一年比一年淡,你的工夫就得力了,你的智慧一定就開了,為什麼呢?煩惱、妄念少一分,你自性的智慧就往外面透一分;你妄想、執著少兩分,你智慧就透兩分,不是說我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斷盡了,智慧才透出來,不是的。這個東西互為消長,智慧長了,煩惱就輕了;煩惱長了,智慧也就少了,就這麼回事情。實在工夫用不上力,那就是祖師大德教給我們「老實念佛」,這個法子也妙絕了。

  你要曉得,念佛的關鍵就在「老實」兩個字,什麼才叫老實呢?真正把一切事務,煩瑣的事情,從心裡面放下。也就是說事情你不能不做,一切諸佛菩薩都做事、都工作,不是叫你把工作放下,事務放下,不是的!是叫你把心裡面那些憂慮、牽掛放下,不要去想這些事情。也許有人說,那我做這個工作,我要不想,這個工作怎麼能做的好呢?其實這個觀念是個錯誤觀念,你所思考的,是用你的妄心、心意識,怎麼樣做都做不圓滿。如果你不用思考了,做的時候我認真去做,不做的時候,心裡乾乾淨淨,一個妄念都沒有,那最好老實念佛,這最好了!在工作現前的時候,你生智慧,智慧現前,有事情做不好的道理?智慧比你思考高明太多了。

  你們不相信的話,你們很多同修跟我多少年了,你看那些學講經的同修。最近有幾個年輕的出家人學講經,你看他們在那邊用思想、用思考,在那邊寫筆記,晚上到三、四點鐘都不能睡覺,這麼用功。上台怎麼樣呢?上台我聽聽,意思都講不出來。那麼我呢?我不看!我經本子根本不看,我也不準備。時間到了,法師再有兩分鐘了,趕快穿衣服就上來了。我講的頭頭是道,什麼原因呢?不講經的時候,頭腦空空的什麼都沒有,經本打開的時候無量義,長說、短說、深說、淺說,得大自在,這不是很好的證明嗎?為什麼要去胡思亂想呢?準備講稿是胡思亂想。可是也很可憐,不準備的時候,他上台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他難在這個地方。原因在哪裡呢?煩惱習氣太重了,他不去想經,他就想亂七八糟的東西,他不能不想。什麼叫修行有工夫,有工夫的人就是沒有妄想、沒有念頭。你要曉得,沒有念頭是清淨心,你看《無量壽經》上清淨、平等、覺,沒有念頭是清淨、平等、覺。《般若經》上講的「般若無知」,那是真智慧,無知是真智慧、清淨心。清淨心起作用是無量的智慧,無所不知。這個道理很深、很廣!

  我過去早些年,大概總是十幾年前,我有一個老朋友,地位也很高,當然工作很繁忙。有一次碰到面,在一起吃飯,他說他年歲大了,(那個時候大概六十歲的樣子),很累,體力精神都不如以前。我教他一個方法,我說你每天早晨,靜坐十分鐘,不必盤腿打坐,不必!你坐在沙發上也行,舒舒服服坐在沙發上,把身體放輕鬆,不要有一點點緊張,頭腦裡頭什麼都不想。你能夠每天早晨坐十分鐘,你的精神體力很容易恢復。所以身體的疲倦,不在勞力是在勞心,就是妄念太多了,牽掛、思慮太多了,最傷人!

  真正修行工夫得力的人,一天到晚都沒有妄想,這叫工夫得力。你們自己可以勘驗自己的工夫,你的妄想今年比去年,比較比較怎麼樣?如果比去年少了,你就有進步。你的進步實在講,我們都能看出來,從哪裡看出來呢?你的容貌一定是一年比一年年輕,你的身體一定是一年比一年健康,你的工夫得力了!如果你學佛學了這麼多年,身體愈來愈差,相貌愈來愈不好看,你糟了!你白修了,你完全搞錯了。這都是我們常常看到的,常常遇到的,自己一定要知道。修行沒有別的,就是修清淨心,清淨、平等、覺。《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的,你要是得清淨、平等、覺了,後面那個果報,就是無量壽、莊嚴。剛才我講的,無量壽是身體健康,莊嚴是容光煥發,是從清淨、平等裡頭得來的。所以學佛修行人最忌諱的是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東西麻煩。所以這是『智身』。

  第三句,這是講『十力智』,是說如來果地上,有十種特殊的能力,不但我們凡夫不能跟他比,菩薩也比不上。這個十力在此地不要說了,前面都說的很多,要說的話,兩個小時也說不完,可以省掉了。要講的是後頭這個「智」,平常我們講十力,為什麼此地說智?諸位要知道,沒有真實的智慧,十種能力不會到究竟圓滿。所有一切大圓滿都是智慧,所以佛法自始至終求的就是智慧。平常最簡單、最扼要的講法—三學,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佛法是以智慧為目的,戒是手段的手段,定都是手段,戒是手段的手段,目的是開智慧,智慧現前才得究竟圓滿,所以這十力後頭有智。

  第四門:『無礙智』,『智則明了為見』,這個無礙特別是《華嚴經》上所說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達到了圓滿!這個意思,我們這一次沒有詳細的講解,為什麼呢?在本經本會裡面,我們這次本會沒有講,一開端就講末會,就講五十三參。從文殊菩薩十信章講起,前面本會我們把它省掉了,但是將來我們還會把它補出來,一定把這個經講圓滿。為什麼捨了本會,講末會呢?也是逗大家的根機,末會五十三參熱鬧,這裡頭很有趣味,我們學了馬上就有用處,真的是現學現用,真正能在生活上,得到佛法殊勝的利益。智就是通達明了而沒有障礙,所以這個叫見,十種見佛;可見的這個見並不是眼見,是智見,智通達、智明了。

  五、六兩句是講:

  【法界佛,名為法身。】

  前門第五句,第五句經文,你們不翻前面也沒有關係,我把它唸一唸,你們聽就好了。「遍照十方無差別藏念佛門,普見一切諸世界中等無差別諸佛海故。」這是第五,所以第五是:

  【一切界中無有差別。】

  後門是第六句:「入不可見極微細處念佛門,徹見一切微細境中如來神變自在事故。」這就是:

  【入不可見微細難知。並法身相,為普至見。】

  普是普遍,智是達到極微細的,你都見到了,法界是本性的相分,佛法特別是《華嚴經》,《華嚴經》的經題一開端:大方廣,這三個字就是講體相作用,「大」是讚歎體沒有辦法形容,只能用個大字來讚歎;「方」是讚歎的現相,體一定現相,有現相一定起作用,作用太廣、太廣,所以大方廣三個字就是體相用。這一段經文裡面,前一句本性是體,法身就是相,後面所說的,那都是屬於作用,廣義了。所以法界是自性的相分,是自性變現出來的。我們常常在經上看到,盡虛空、遍法界,實在說,聽到這一句,看到這一句,對於這句的意思,大多數都是含糊籠統,並不清楚。盡虛空、遍法界,這個虛空法界到底有多大?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不可說不可說,不可思議!

  現代科技發達,我們用無線電望遠鏡,天文望遠鏡可以探測到,距離我們很遠很遠的星球。在太空當中量距離是用光年,光的速度走一年作為一個單位。現代的科技能夠探測到的,差不多是探測到幾億年前的光,射到我們這邊來,已經是很了不起了。我們探測銀河系,銀河系之外,我們今天那真正叫外太空。但是佛在經上跟我們講的,這一個大千世界,我們用近代科學這些技術,好像還沒有達到一個大千世界,怎麼曉得呢?我們照最呆板的一個計算法,其實佛法講的數字都是概略的,不是一定的確數,這個諸位要知道,這個裡面隨時隨地都有加減乘除,什麼原因呢?境隨心轉,依報隨著正報轉,眾生業力不相同,所以環境常常在變遷,哪能說一定?所以佛講的這個數字,都是一個概數。

  譬如他講一個單位世界,一個單位世界,我們從前以為是一個太陽系,以前我們都是這樣認為的,一個太陽系。可是諸位看看黃念祖老居士《無量壽經》註解後面,他附的有幾篇文章,他是個學科學的,他在北洋大學教無線電、教電機。他的看法,佛經上講的單位世界,是我們現在所講的銀河系,那可就不得了了!如果一個銀河系是一個單位世界,經上講的一千個單位世界叫一個小千世界,小千世界就一千個銀河系,這作為一個單位;然後再一千個小千世界,叫作一個中千世界;再以中千世界為單位,集合一個中千世界,這才叫一個大千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區,稱為三千大千世界,是因為它有小千、中千、大千,並不是說大千世界只有三千個,那你又搞錯了,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那麼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一百億個銀河系。現在我們科技還沒有辦法探測到一百億個銀河系,還達不到;大概現在我們科技,可以探測到小千世界。佛給我們講,像這樣的佛世界,在虛空裡不曉得有多少,沒有法子計算,無量無邊!

  這叫什麼?法界!佛以法為身,不但是佛,這裡告訴我們,初住菩薩就以法界為身了,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所以跟諸佛如來用的心相同,真心,再不用心意識了。我們常講八識五十一心所,圓教初住以上就不用了,凡是用八識五十一心所的,都是在十法界裡面。十法界是個界限不能突破,不用心意識就突破了,突破之後叫一真法界,圓教初住菩薩他們契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不二法門。這個裡面沒有能所了,不是沒有能所之事,是沒有能所這個念頭。別教是初地菩薩,入這個境界。所以江味農居士在《金剛經講義》裡面,明白的告訴我們,《金剛經》上所講的諸佛如來,那個諸佛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那個諸就是四十一。為什麼呢?他見了性,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見一分也是真佛,不是假佛。不過他這個佛不是圓滿佛,所以天台家叫分證即佛,他是分證,他沒有到圓滿,這叫法身。那麼證得法身了,證要智慧,要真實智慧,真實智慧是無分別智,有分別的智慧沒有辦法,你決定不能入這個境界;入這個境界一切都不分別,你才能入的了。有絲毫分別、執著,你都在八識範圍之內;換一句話說,你在六道、十法界裡面,你不能夠超越,要把妄想、分別、執著通通放下。

  所以「一切界中無有差別」,清涼這個註解比經文還簡單,經文講的那麼多,他只幾個字就把問題解決了。我們要學,在經文裡頭還感覺到困難,他老人家開示裡頭容易,怎麼學法呢?「一切法中無有差別」,你只要在這上用功就行了。用功從哪裡下手?從差別最大的、最懸殊的,在這裡頭用工夫,把分別、執著的念頭打掉。我也常常教同修們,我們一般人觀念最深的,最不容易突破的—「恩怨」,那個人是我的親人,冤家對頭,這個差別多大!幾時你能夠入了怨親不二,怨親平等,你就入這個境界了,這就無差別了,這個就是修平等法,修清淨心。

  從哪裡下手?我也教人用方便法。你看你們每天拜佛,現在是佛跟我們最親了,最尊敬了,你把你的冤家對頭供個牌位,供在佛的旁邊,你每天拜佛也拜他,想佛也想他跟佛一樣,沒有兩樣,用這個方法修平等法。可是也有同修來告訴我,師父我已經拜了三年了,還不行!還是會生氣,工夫還不得力,他問我怎麼辦?繼續再拜下去,不要改變。雖不得力,總有一點工夫,你再繼續不斷再加強,總有一天把他扯平了,怨親就平等了,那個時候你就得清淨平等覺了,你才能入得了法界。你還看這個喜歡,看那個不順眼,糟糕!這是搞六道輪迴,口念阿彌陀佛,還是幹六道輪迴,這個不能解決問題,所以這是一種考驗。「一切界中無有差別」,要用這個工夫。

  我們念佛更要用這個工夫,這個工夫稍稍得一點力,我們往生沒有障礙。如果這個工夫沒有用,完全不得力,往生的時候冤家債主都找來了,那真是關鍵的時候,你怎麼辦?一定要工夫得力,自己做的了主。真正工夫得力,沒有別的,放下而已!你為什麼怨親不平等呢?你那個愛憎放不下,親人貪愛放下,冤家對頭瞋恨放下不就平等了嗎?關鍵就是你放不下。

  後面第六門:『入不可見微細難知』,這一句話實在講,就是現代這些物理學家,他們來分析物質,分析原子、電子、基本粒子,就是「入微細難知」,就是入這個境界。所以近代太空物理走兩個方向,一個就是往太虛空,一個就是鑽最小的基本粒子,走兩個極端,這是近代太空的現象,這兩個極端與佛法都有密切關係。非常可惜!這些科學家沒念《華嚴經》,他要念《華嚴經》一定有很多的啟示,這非常可惜,他們沒有這個緣份。

  大到虛空法界,小到微塵,極微之微,這都是佛學名詞這都叫「法界」,這都是法身相,盡虛空、遍法界是法身的大相,極微之微是法身的小相。諸位要曉得,大小不二,你才真的入進去了,《華嚴》裡面的「事事無礙」,「芥子納須彌」,這是佛跟我們舉的比喻。芥子—芥菜子,芥菜子大概跟芝麻差不多大;須彌山,把須彌山裝到芥菜子裡面,芥菜子沒放大,須彌山沒有縮小,它就裝進去了。告訴你大小不二,為什麼它能夠放下去呢?因為大的須彌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小而芥子也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等於是零跟零兩個集合,它怎麼入不進去?我們今天為什麼入不進去?執著!「這麼大怎麼能裝的進去?」它就裝不進去了。所以妄想、執著起的作用。這裡有個牆,你就過不去,你為什麼過不去?「這裡有個牆,我過不去。」就過不去。如果你不執著這裡有個牆,你就過去了。「那個有神通」,什麼叫神通?他心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他沒有障礙;起心動念就有障礙,就這麼個道理。

  好像是圓瑛法師《圓覺經講義》序文,他的序文很長,裡面講到這一段故事,是他自己的故事,大概是在《圓覺經講義》序文裡面。他說他有一天在方丈室裡頭打坐,心很清淨,突然有一個事情,他想起個事情,他立刻去辦,起來的時候就出去了。出去之後,他就想起來了,剛才我沒有開門,怎麼就出來了;回去再看看,門裡頭拴著,怎麼出來的?就是他出來的時候,沒有想到這裡是個門,他還是從門裡出來的,但是沒有想到門關著就不能出來,沒有動這個念頭,他就從門穿過來了,再也進不去了,裡面關著。所以他老人家說了這個故事,就說明所有的障礙,都起在分別、執著,離開一切分別、執著的時候,就沒有障礙了。

  這個地方講的法身的大相跟小相,就不是須彌山了,須彌山哪裡能比?此地講的大而法界,小而微塵,是一不是二,所以它能夠互容互變,沒有障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從一微塵裡面,就能見盡虛空、遍法界。所以經上講,諸佛如來在毛端上轉大法輪,毛端是汗毛的尖尖,這也講的是小。開大法會講經說法,在一毛端,毛端沒有放大,他的法會沒有縮小。這些事例,《華嚴經》上講的太多太多了,這是真正得大自在。我們讀《華嚴》,對這個境界非常嚮往,非常羨慕。佛說了,這是我們自己本有的,不是從外來的,現在也沒有失掉,暫時有障礙而已,去掉障礙,能力、境界、受用就現前了。

  道理、方法講的很多很多,可惜的是我們煩惱、習氣太重了,依照這個理論、方法,我們還是用不上力。這才顯示出大慈大悲,教我們念佛法門。只要你老實念,下下品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華嚴經》的境界就現前了,真正不可思議!這個現前,不是我們有什麼特別能力,實在講,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這是緣,自性本具智慧德能是因,因緣聚會受用就現前了。念佛有很深的道理,不是隨便說的。所以這『並法身相』,這就是兩門,前面說一個大:「一切界中無有差別」,後面說:「入微細難知」,都是法身相,這是真正明心見性。

  再看下面:

  【七八二門是住持佛,名力持身。】

  前門就是第七,後門是第八。

  【前門多劫。後門多時。並自力持,常令物見,為隨順見。】

  見都是見佛,『隨順見佛』、『住持佛』,這個兩句,我們看看經文。經文第七句:『住種種劫念佛門』。它的作用:『於一切劫常見諸佛施作佛事,咸親近故。』「種種劫」,大乘經上常講,劫是時間的單位。一個大劫裡面有四個中劫—成、住、壞、空,四個中劫這就不一樣,成住壞空不一樣,所以叫種種劫;「住種種劫念佛門」。那麼在這裡面,見一切劫常有諸佛在作佛事,諸佛所作的佛事是什麼?這一句我們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佛這個字是梵語音譯過來的,它的意思是覺悟,所以佛事是覺悟眾生,要用我們中國話來講,幫助一切眾生覺悟的事都叫作佛事。講經是佛事,幫助眾生覺悟;生活也是佛事,工作也是佛事;換句話說,從早到晚,點點滴滴都是佛事。他所做的,眾生聰明人伶俐漢,看看他所做的都能覺悟。

  這裡面最大的一個原則,就是他們是做而無做、無做而做,你從這個裡面觀察到,你就覺悟了,他不是不做,他很認真的做,很負責任的在做,這就是不住空。可是心裡頭若無其事,心裡面沒事,毫無牽掛,不住有!空有兩邊都不住,這叫中道。所以菩薩諸佛所示現的,他生活是中道,工作是中道,處事待人接物,點點滴滴無非中道。不像六道凡夫著有,這個錯了!著有,搞六道輪迴,聲聞、緣覺著空。著空怎麼樣呢?不起作用,他什麼事都不做了,不起作用,有體無用,凡夫有用無體,諸佛菩薩有體有用,那才叫圓滿。

  所以常見諸佛在那邊施作佛事,施是「布施」,也就是說,像經上所講的:「為人演說」;演是表演,做出來給人看。說是人家有疑問提出來,給他解答,那是說。所以說與不說都是佛事。這一些菩薩們「咸親近故」,「親近」是什麼意思呢?見到了、聽到了、接觸到了,心裡面有所領悟,那就是親近。否則的話,一天到晚跟在佛屁股後頭也不行,也沒用處,你沒有能體會,你沒有能開悟,所以要懂得佛的言語造作的用意,無非令一切眾生開悟而已,這就叫「施作佛事」。

  第八句:『住一切時』,前面講的「劫」,這是「時」,『住一切時念佛門,於一切時常得見佛,與佛同住不相離故。』一切時這個範圍比劫要小,劫有成住壞空;要論到時,像我們現在這個地球上,有春夏秋冬,有晝三時、夜三時,我們現在講的晝夜二十四小時。在一切時裡面常得見佛,佛是什麼?一切時裡頭一切處裡面,你們有沒有見到阿彌陀佛?沒見到!阿彌陀佛在哪裡?阿彌陀佛從來沒有離開你的眼睛,從來沒有離開你的耳朵,就在你的身邊,一天到晚都沒離開,可惜你見不到他。他是什麼呢?《無量壽經》上講的很好!你看世尊問阿難要不要見「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就是阿彌陀佛。你能夠見色聞聲,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的心不就清淨平等了。所有一切境界都是阿彌陀佛,一切事裡頭見佛了,你與佛從來沒有離開過,你怎麼能說佛不在面前呢?一定要細心去體會。

  由此可知,這個念佛法門確實是無限的深廣,這個佛叫住持佛,住是住在這個時住在這個劫,持是保持沒有失掉。宗門裡頭有一句話說「開悟成佛」,成了佛,他所見到大地眾生同成佛道,這話什麼意思,就是我剛才講的,你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是清淨平等覺,不就是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了嗎?不就是一切眾生同成佛道了嗎?正是你成佛的時候,所以你要知道你什麼時候成佛,你看到所有一切境界都是清淨平等的,你成佛了。

  這個成佛給諸位說,《華嚴經》上的圓教初住菩薩就是這個境界,所以這個佛是分證佛,不是究竟圓滿佛,是分證佛,他就入清淨平等覺了。你要把這些理事搞清楚,你才曉得《無量壽經》好!《華嚴》這麼大,說得這麼多,你看《無量壽經》多簡單、多扼要,裡面所講的全是《華嚴》的東西。所以古人講《無量壽經》叫中本《華嚴》,就是《華嚴經》的節要,《華嚴經》的精華。精要似乎太簡單了,我們看不出門道,讀全部《華嚴經》就等於讀精要的註解,這裡說得多,容易體會。真正體會到了,受持《無量壽經》就得力了,工夫就得力了。由此可知,我們講全部的《華嚴》,是幫助你修《無量壽經》,我們的用意目的在此地。

  所以這兩句,『前門多劫,後門多時,並自力持,常令物見』。「自力」,力是什麼力?前面講了「願力」,這一些諸佛菩薩在因地的時候,都曾經發過大願要廣度眾生,我們今天也發了願,「眾生無邊誓願度」,雖然這個願不是真心發出來的,是隨人家口裡說出來的。可是到成佛之後,隨說的也要兌現,也不能說了不作數,那不可以的,也要兌現。願力住持,「常令物見」,這個地方不用人用物。如果說常令人見,這十法界裡只有人法界,其他的九法界就沒份了。說物,十法界都包括在裡頭,所以諸佛菩薩他的示現,不但我們人見到,鬼神也見到,畜生也見到,凡是見到的都會開悟,這隨順見,這叫「隨順見」。

  【九十二門即隨樂佛,名意生身。隨眾生樂,如意生故。】

  這是簡單解釋「隨樂意生」的意思。第九門:

  【遍一切剎,顯生身多。】

  後是第十門。

  【遍一切世,釋隨心樂。隨心皆見,為普受見。】

  九、十兩句經文,第九句是『住一切剎念佛門,一切剎土咸見佛身超過世間無等比故。』這個就是此地講的前門—第九門。這一句裡頭的意思,跟《法華經》「普門品」裡面所講的,觀世音菩薩普門示現是一樁事情。這一些法身大士、諸佛菩薩無處不現身,眾生有感,他們就有應,感應道交。我們這邊有沒有感的人?我沒有感,也許坐在我旁邊的人他有感,他有感,我也沾光。所以你才曉得,這個世間柺柺角角的地方,都有佛菩薩現身,隨類化身。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樣身;應以什麼法得度,就說什麼樣的法,所以諸佛菩薩沒有一定的身相,諸佛菩薩也沒有定法可說。隨樂就是隨意,隨眾生的意思,正是《楞嚴經》上所講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心」是感,「應所知量」是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經文裡頭意思很深很深,我們要細心去體會。

  末後這是第十句,解釋隨眾生的心樂。『住一切世念佛門,隨於自心所有樂欲,普見三世諸如來故。』大乘經上常講九世,或者說十世古今,我們通常講三世—過去、現在、未來。九世呢?過去有過去,過去現在,過去未來,這個一世就變成三世了。現在也有過去現在,現在現在,未來現在。未來也有過去未來,現在未來,未來未來,這九世。加上根本的現前這一世叫十世。這個意思就是說明,前面講一切剎,用我們現在話來講—一切處所,此地講「一切世」就是一切時間,一切時、一切處。你看佛菩薩大慈大悲,一切時、一切處無不現身,我們要說是沒有見到佛,那真的叫冤枉!這個障礙在自己這一邊,不在佛那一邊,佛那一邊沒有障礙,自己有業障,自己不能體會。業障最大的起心動念—「我」,這是業障的根本。

  所以大乘法裡面,佛真是大聲疾呼,告訴我們「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幾時我們真正明白這個身不是我,你就得自在了。得什麼自在呢?我再告訴你,你不要去看病,不要去看醫生,為什麼?身不是我,有我才會生病,沒有我生什麼病,誰生病?頭一個,你就得這個自在了。要把這個錯誤的觀念,給糾正過來。「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這是事實真相。你的業障消除了。消除了,一切時、一切處,你就見佛了。這一段經上講的,你就念佛了,念佛見佛,念十種佛見十種佛。佛怎麼樣慈悲,我們凡夫體會不到,入這個境界才真正體會到,才知道一切時、一切處,無處不現身,無時不現身,隨眾生的愛好,真正是達到了事事無礙。這個境界,五十三參裡面,只不過是透一點消息給我們而已,細說哪能說的盡呢?五十三參透一點消息,那個妄想、分別、執著重的人,這一點消息他也看不出來,煩惱輕的人能體會到。再看底下這一段文。

  【十一十二即涅槃佛,名為化身。】

  前門第十一是「化身」,第十二門—「涅槃」。

  【化即有滅,故說涅槃。須知性寂,為深入見。】

  經文第十一句,是『住一切境念佛門』,境是境界;『普見一切諸境界中諸佛相續咸出興故。』這個是見到佛的化身,隨類化身。這一點諸位要知道,佛化身不一定是化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不要以為看到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那才是佛。那是你心裡頭執著的那個佛,你的妄想、執著裡面變現的佛。其實,無論現什麼樣的身,在人道裡面,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種種不同的身份都是佛,這裡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都是佛。他們的身份不一樣,行業不一樣,都是佛。不僅僅現有情的身相,還現無情的身相,那就更廣泛了。

  無情,我們今天講的是植物、礦物。從前有些參禪、學教的,在這些自然界裡面,聽到風聲、雨聲,聽到流水的聲音開悟了。我們聽為什麼不開悟?他平常聽為什麼不開悟,單獨那一天聽他開悟了?佛化身在那裡,化的這個身相,讓他在這一剎那當中,有特殊的感觸,一下開悟了,都是佛現身;如果不是佛現身,他怎麼會開悟。所以眾生機緣成熟了,佛是以無量無邊的方式,不可思議的方式幫助你開悟。你悟入這個境界才感恩,知道佛菩薩現身,佛菩薩來幫助你,給你做增上緣,幫助你契入這個境界。你真正見到了,一切境界當中,諸佛相續出生。這是化身;化身實在講,剎那間事。

  那麼我還講一個故事,實在講,那也是菩薩化身。我在美國,蔡文雄居士跟我講了一個美國大使館辦簽證的事情。他有一個朋友去辦簽證,在那裡排隊,另外一個窗口,一個美國人是個女的,向他招手,笑咪咪的向他招手,招手他就到那邊去了,一簽就給他五年。他原來簽了很多次,都沒有簽准,都拒絕了。這個女的看得很喜歡,馬上給他簽五年,他覺得很好、不錯、很難得!好像很熟的樣子。他那次簽是他家裡人生病,病的很重,要趕到美國去探親。就在家裡面念觀音菩薩,求佛菩薩保佑,就得這個感應,馬上就簽了。他很感激這個外國人,第二天也有幾個朋友簽,他也去了。去的時候跟他講,好像陌生不認識,很奇怪!他感覺到莫名其妙,就在那一剎那他那麼樣的親切,馬上就給他,轉眼不認識,佛菩薩隨類化身。那個時候移民官幫他簽,不是他自己的意思,他自己也不曉得,糊裡糊塗就簽了,佛菩薩在幫忙,不可思議!所以這個經念了之後,你在日常生活當中去細想,很有趣味,才知道經上講的句句都是實話。

  第十二句:『住一切性寂滅念佛門,於念念中見一切剎一切諸佛示涅槃故。』這個涅槃叫生滅,有生必定有滅。諸位要曉得,報身沒有生滅,法身沒有生滅,化身有生滅,應身有生滅,應身生滅的時間比較長。像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八十歲圓寂,這是應身。像我們剛才講的這個簽證的故事,這一剎那之間,只幾分鐘之間,那是化身的生滅。所以念佛、念菩薩名號很管用,你真誠去念,辦事情真的有佛菩薩保佑加持。由此可知,你們去簽證,人家拒絕你,你念佛工夫不得力,打妄想,這都是事實。回來的時候,好好的在佛菩薩面前懺悔,多拜佛、多念佛,真有感應,真正不可思議。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