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二八七集)  1984/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3-0287

  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六0八頁:

  【宋元嘉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這在佛經裡面稱作「人題」。因為佛經是世尊當年在印度所說的,後來他的弟子們用文字記錄下來,成為經典。原始的記錄都是用梵文寫成的,梵文是印度的古文。傳到中國來之後,一定要把它翻成中文,才能在中國流通。因此每一部經都有翻譯的人題,什麼人翻譯的。在這個地方,我們必須要曉得,佛經的翻譯是集體的創作,不是某個人翻的。佛法傳到中國來,是中國國家去聘請的。在古時候是帝王派特使到西域去聘請高僧大德到中國來,所以他來到中國之後,他所受到的禮遇是最高的待遇,中國帝王以國師之禮,就是帝王的老師,以這個禮來接待,這非常之隆重。因為帝王對於出家人這樣的尊重,俗話常講上行下效,臣民看到帝王對出家人這麼尊重,老百姓跟文武官員對出家人就格外的尊重。所以佛教在中國就有很崇高的地位。

  經典的翻譯它是有組織的,像現在我們這個國家的國立編譯館一樣,而且這個組織相當龐大,以國家的財力、全國的人力來支援。當時語文的專家,世出世間這些學者,幾乎都參與翻譯的工作。可是經題上只列一個人,這個人就是當時這個譯經院裡面的主席,像一個學校的校長,用他來作代表,不能看作這部經就是他翻譯的,而是他那個譯場翻譯的,這就對了。史傳上記載比較詳細的是羅什大師的譯場,我們《彌陀經》就是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羅什大師的譯場有四百多人,可見這個機構編制相當龐大。唐朝玄奘大師的譯場,規模就更大,有六百多人。

  回過頭來看我們現代,現代由於交通發達、資訊發達,幾乎整個地球變成一個地區,哪個地方發生一點事情,我們立刻就知道。地球縮小了,人與人的關係,國家與國家的關係,變得愈來愈密切,國與國的關係真的就像鄰居一樣。要想達到真正的世界和平,共榮共存,只有文化交流才能建立共識,也就是一個共同的理念,依據這個理念才能達到共存共榮,和睦相處。如果不從這個方面來著眼,這個世界之亂,眾生之苦是決定不能避免的。佛教在整個世界文化來說,它是很重要的一環。今天世界上的經典,完整的有漢文的經典、有藏文的經典;小乘經裡面,除漢文之外,還有巴利文;日文的經典是從中文翻譯過去的,只翻譯了一部分。現在佛教隨著這個大時代傳播到西方,傳播到世界每個國家地區,譯經的工作就是今天最重要的一個大課題:如何從中文、從西藏文、從巴利文翻成世界其他各國的文字。這些工作,這麼多年來也有人在做,所做的這個成效都有問題。譬如在美國紐約沈家楨老居士,對於佛法的弘揚非常熱心,請了不少人把中文經典翻成英文的工作,翻是翻得很多。我在紐約,他老人家告訴我:這些東西都不能出版,原因在什麼地方?翻譯的人中英文都好,但是在佛法上沒有相當的修養,只把這個字翻出,意思不對!這就是很大的難題。所以從前的譯場,為什麼許許多多人參加,大家在一塊研究討論,每一字、每一句都要斟酌,如果用古時候那個方法集體來翻譯,這問題就能解決。現在譯經是個人在那裡做,個人有個人自己的成見,這是譯本不能流通的關鍵所在。經過大眾的研究討論,這是客觀的,錯誤減少到最低的程度。我跟沈老居士對這個問題,我給他一個小的建議:如果再要有機會翻,譬如你翻《金剛經》,你一定要打聽打聽,現在在這個世界任何國家地區,有哪一位法師大德對《金剛經》真的有研究,有修有學,請他來講。所有參與譯經的這些人員大家都來聽,請他詳細講,翻譯的人用心的來聽,有問題就提出來請教,務必把經義都能毫無障礙的理解貫通了,然後推選幾個起草,他們把這個翻譯的草稿寫出來,以後再拿這個草本給參與譯經的人員來研究討論,也像從前一個字一個字,一句一句,使文與義都能達到很正確,不至於誤會。這樣譯出來,我相信在西方流通就不成問題了。

  譯經絕對不是一個人能作的,絕對不是二、三個人,三、五個人可作的,不行!還得像從前幾百人的那個譯場,那是最高明的。所以,我們中國人有福報!這個譯經的方法非常謹嚴,參與的都是有道德、有學問,對於兩國的文字、對於佛法都有相當修養,這樣建立這個譯場,把梵文經典翻成中文,翻的是真好。從前方東美先生有一次跟我談到這個佛經的翻譯,我們就談到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印度梵文經典大量的傳到中國來,我們把它翻成中文之後,原文到哪裡去?這麼多的梵文經典,居然沒有保留下來,在中國等於說失傳了。方先生有個推測,他這個推測也很有道理,他說:我們中國人非常自豪,認為我們所翻的佛經,不但意思圓滿的保存,沒有失掉原意,在文字上比梵文還要華麗,還要美好,中文就可以直接取代梵文,梵文經典用不著了。這是方先生他的見解,我們聽聽他的話也滿有道理,就是中文的經典確實是翻得好。

  人題是譯場主持的人。這一次這個譯場就是求那跋陀羅尊者,他是這個譯場的主席。『宋』是朝代,這個宋是南北朝時代,宋、齊、梁、陳,劉豫建立的政權稱為宋,首都在現在的南京,它的年代是在公元四二0年到四七九年。『元嘉』是年號。『天竺』是印度,這是法師的籍貫。『三藏』,這是他的學位,他通達經律論三藏。在古時候,如果不是三藏法師,沒有資格主持譯場。『求那跋陀羅』是他的名字。

  疏【宋者,南北朝國名。元嘉者,年號。天竺者,西域國名。求那跋陀羅,此云功德賢。】

  『求那跋陀羅』是梵語音譯,翻成中文叫『功德賢』,他名字含著這個意思。

  鈔【宋言南北者,時方南北分王。】

  那個時候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南北朝,五胡亂華就在那個時代。

  鈔【宋王江南,謂劉宋也。】

  『王』就是統治的意思,他統治江南。劉豫所建立的宋,一共傳了八代,總共五十九年。

  鈔【元嘉者,文帝元嘉末年也。】

  文帝是劉宋第二代的君主,在這個王朝中,他這一代政治最清明,社會也非常安定。整個政權只有五十九年,他作皇帝三十多年。

  鈔【天竺,一云身毒。】

  『身毒』,跟現在講的印度,音就很接近,都是音譯的。

  鈔【有五天竺,皆西域也。】

  那個時候說是中國的西方,現在我們曉得印度是在中國的西南方。為什麼說西方?因為那時候交通都是往西方去,到蔥嶺之後再往南走,那就是印度。『西域』,當時是指現在新疆跟阿富汗一帶的地區。

  鈔【跋陀博通三藏,尤專大乘,號摩訶衍。】

  這是說這位法師他的德學,「德」是他的修持,「學」是他的學識非常淵博,三藏經典都通達。大乘,他的造詣特別深。『摩訶衍』是梵語,翻成中文是大乘。

  鈔【神異非一,備載傳記,恐繁不敘。】

  《高僧傳》裡面有他的傳記,在此地就不多說了。『神異非一』,他有這個神通,現代人所謂特異功能。《神僧傳》裡面也有他的傳記,在我們中國《高僧傳》裡,凡是有神通明顯表現出來的,以後都把這些人歸在一起,稱為《神僧傳》。

  鈔【一本陀下無羅字。】

  求那跋陀。往生咒有兩個本子,有一個本子是求那跋陀羅翻譯的,有一個是求那跋陀翻譯的,到底是哪一個?搞不清楚了,為什麼?這是兩個人,兩個人同一個時代。究竟哪一個人是這個譯場的主持,就很難考定了。

  鈔【或疑是求那跋摩,以二師同時故,未審何所譯也。】

  『審』是審定,沒有辦法確定是哪一位。他們兩位都是印度當時來到中國弘法的高僧。這是把這翻譯的人介紹出來了。

  下面就是往生咒的正文。往生咒總共十四句,每一位同修都念得很熟,要念得怎麼相應,那就是個問題了。咒可以不翻,因為它是佛的密語,也可以翻,也不是完全沒有意思。不翻,以恭敬心去受持,容易得利益。因為佛法修學所用的這些方式,無非是把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打掉,目的就達到。沒有意思,那你就不會打妄想,老實念!容易攝心,容易入定。如果有意思的話,他一面念一面會打妄想,反而不容易入定。在修行上,古人講「念經不如念咒」,為什麼?經有意思,一面念一面打妄想,就不如念咒。咒沒有意思,沒有意思的咒愈長愈好,像這個往生咒比不上大悲咒,大悲咒比不上楞嚴咒,咒長,你不能念錯,一字一句都不能念錯,在念的時候沒有妄想、沒有雜念,這就是功德。久而久之,你這個心慢慢就定下來,慢慢就達到清淨。用這個方法達到心地清淨的目標,是這麼個意思。又說「念咒不如念佛」,這是真的,佛號功德不可思議!究竟是念哪一種好?古人所說的是個原則,不能涵蓋一切眾生的根性。有些人讀經容易攝心,有些人念咒容易攝心,有些人念佛號容易攝心,每個人根性不相同,我們自己選擇哪個法門,自己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根性,不知道,可以把讀經、讀咒、念佛都試驗一個階段,以兩、三個月的時間來試驗就曉得了。哪一種方法容易攝心,也就是容易收心,這個方法對自己就有效果、就有利益,就可以堅持用這個方法。一直用到自己真正達到心地清淨,清淨心現前就是三昧現前。「三昧」是梵語,翻成中文是正受,正常的享受。正常的享受就是健康的享受,清淨自在的享受,那叫真樂!到心地清淨自在,自然就生智慧。所謂因戒生定、因定開慧,清淨心就是定。我把這個咒的意思,依據古大德的解釋,跟諸位略略的說一說。

  經【南無。】

  『南無』是恭敬、禮敬、皈依、歸命的意思。「南無」,古音念「拿摩」。

  經【阿彌多婆夜。】

  『阿彌多婆夜』就是阿彌陀佛。

  經【哆他伽多夜。】

  這一句翻作「如來」,合起來講,就是皈依阿彌陀如來。「阿彌多婆夜」翻作中文就是無量壽、無量光,實際上這個無量是包含一切的無量。

  經【哆地夜他。】

  很多咒裡面有「怛絰他」,跟這一句完全相同,梵音一樣,譯的字不相同。『哆地夜他』,翻成中文是「即說咒曰」。所以前面是佛號,第四句到第十四句才是咒語。

  經【阿彌利都婆毗。】

  『阿彌利都』是無量,『婆毗』是光明,這一句就是無量光。阿彌陀佛的名號,無量光。

  經【阿彌利哆。】

  意思就是無量。

  經【悉耽婆毗。】

  『悉耽』翻成中文是一切義成,「義」是義理,「成」是成就,就是一切義理圓滿的成就。『婆毗』是光明的意思。可見得這個咒語都是讚歎阿彌陀佛無量光壽,一切無量,都是這個意思。

  經【阿彌唎哆】。

  跟前面一句一樣的意思,都是稱無量壽佛。

  經【毗迦蘭帝。】

  這一句含多義,第一個是「無礙行」,佛與諸大菩薩在十法界裡面度一切眾生,就像《華嚴》上所說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它含有這個意思。有「方便」的意思,善巧方便,普度眾生。

  經【阿彌唎哆。】

  無量。

  經【毗迦蘭多。】

  有「真如不退」的意思,西方世界一切眾生生到那邊圓證三不退,有這個意思在裡面。

  經【伽彌膩。】

  『伽彌膩』就是極樂世界,就是彌陀淨土,安養國土。

  經【伽伽那。】

  『伽伽那』是比喻、是讚歎,它的意思是虛空,或者我們講天界,六道裡面講天道,高高在上,廣大無邊,意思在這裡。

  經【枳多迦利。】

  這一句也是含多義,有「諦往」的意思,「諦」是真實,說明一切眾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最真實的。「諦」就是諦實,真實的,往這條路是真實的。華嚴會上,文殊、普賢都發願求生淨土。還有一個「願去」的意思,非常歡喜願意求往生。

  經【娑婆訶。】

  所有一切咒最後都有這一句,翻成中文是快速的圓滿,是一個祝願的意思,希望我的願早一天成就,早一天圓滿。十四句,古大德給我們說這咒語的大意。這個意思,你了解很好,不了解也沒有關係,不了解,老實念。如果了解,我們念這個咒可以隨文入觀,念到哪一句,這個境界能現前。下面有兩行也是屬於經,這是經的長行,說明持咒有五種利益。

  經【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大乘經典裡面,佛為我們開示都會說『善男子、善女人』,為什麼?底下持咒能不能得這五種利益,關鍵就在這個「善」字。持咒,有人真的依照這經典裡面所講的,往生咒念了三十萬遍,沒效。他沒想想,佛說的善男子、善女人,三十萬遍才有效!我們是不是善男子、善女人?關鍵在此地。善的標準在哪裡?《觀無量壽佛經》上講的「淨業三福」。西方極樂世界,古大德所說的,它是大乘的大乘,是一乘的一乘,至高無上的法門,心不善怎麼能往生?淨業三福,最起碼要具足第一福,帶業往生,生凡聖同居土。如果這三福,一福都沒有,我們這一生念佛苦修,只能夠說跟西方極樂世界結一個善緣,這一生往生很難,為什麼?不符合佛所講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善男子、善女人。最起碼的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如果連這四句都做不到,你念經、念咒、念佛都是跟佛結個緣,這一生想往生很難。第一個善就是這四句做到,凡聖同居土有分。如果再能做到第二善,「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大概方便有餘土也能有分,品位就高。如果能三善都具足,「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給諸位說,上上品往生。可見得這關鍵的字,往往我們把它疏忽了,輕易的看過了。到念幾百遍、幾十萬遍沒有效果的時候,還怪這個經不靈,怪佛說話打妄語,靠不住,這是謗佛、謗法,這怎麼得了!他不責怪自己,他去責怪經典,責怪佛菩薩。實在講,佛菩薩是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了。自己想想我們自己是不是這個善的標準,他講的善男子、善女人,有沒有我的分?這個重要!所以淨業三福不能不細細講求,你才真的明瞭。孝養父母,什麼叫孝?怎樣養?這裡頭是大學問,這是佛法的大根大本。具足這樣的條件,這就是佛門裡面的標準,他完全符合善男子、善女人,他選擇這個法門,用這個方法來修。

  經【能誦此咒者。阿彌陀佛常住其頂。】

  這是第一個利益,阿彌陀佛常常在你的頭頂,這就是得佛本願威神冥冥當中的加持。因為佛在頭頂上,你看不到,他真在你頭頂上,真的在保佑你、加持你。諸位要曉得,我們修淨業求往生,這機會真難得,一定要使自己成為一個法器。法器,用現代話來說,一定要具備佛對我們所要求的條件,我們統統具足,才有資格接受這個法門。這個條件是什麼?就是淨業三福。在《觀經》裡面,這一段經文多重要!韋提希夫人親眼看見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生起無限嚮往羨慕之心,想求生到極樂世界去,向釋迦牟尼佛請教,修什麼方法可以往生?佛沒有教給她修行方法之前,先教她淨業三福,說完又囑咐她,這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這個話說得多重!過去、現在、未來,所有一切諸佛修行成佛都是以這個為基礎,沒有這個基礎,決定不能成就。真正想修,真正想在這一生成就,不能不注意,不能不認真去修。第二個利益:

  經【日夜擁護。】

  白天、晚上,阿彌陀佛、諸佛菩薩、護法善神都擁護你,都保護你,為什麼?因為你是真正的阿彌陀佛的學生。第一句「南無阿彌多婆夜」,這就是我皈依阿彌陀佛,就是阿彌陀佛真正的學生。我們今天念這個,阿彌陀佛不承認!不是真正的學生。為什麼?因為我們不夠資格,人家這個資格是善男子、善女人,我們三福一條都沒做到!做到了,那你是真正皈依,你才是阿彌陀佛真正的學生。阿彌陀佛的學生,一切諸佛都尊重你,菩薩善神哪有不擁護的道理?第三個利益:

  經【無令怨家而得其便。】

  這個『怨家』是講過去生中的怨家債主,因為你有佛菩薩保佑,有護法善神擁護,這些累世的怨家債主沒有法子接近你。這個好處在哪裡?你在修行過程當中一帆風順,沒有魔障,『怨家而得其便』就是魔障。魔障多,魔障決定不能避免,原因在哪裡?我們無量劫來生生世世跟一切眾生不曉得結了多少怨!尤其是吃眾生肉,吃眾生肉是跟牠結深仇大恨。佛經裡面講得很清楚,吃牠半斤將來要還牠八兩,欠錢的要還錢,欠命的要還命,這一生不還,來生一定要還。你要是想到這些因果報應,太可怕了!從前不曉得,做了一些惡事,現在明白了,決定不造,不跟任何人結怨,不跟任何人有絲毫的債務糾紛,還得乾乾淨淨,我們菩提道上減少障礙。這是已經知道的,還有過去生中所欠的,不知道的,怎麼辦?我們將自己修學一切功德迴向給他,抵債!「願以此功德,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這就是抵債、還債,你不要來干擾我,我修行成就了,利益統統是你們的,迴向裡頭最重要的意義就在此地。你自己有這個功德,佛菩薩加持保佑你就更方便、更容易。這樁事情,諸位細細讀《地藏經》就明白了。第四種利益:

  經【現世常得安穩。】

  你現在在這個世間,你常常得到『安穩』,我們講的平安。縱然有大災大難,你也能夠平平穩穩的度過,不受災難之苦,這就是說共業跟別業不一樣。這一點,不學佛的人他不懂,稍稍有一些修持,涉獵一些佛法的經論,大概多少能夠體會到一點。所以我常常提醒同修們,修持、讀經念佛、斷惡修善非常重要,為什麼?現在我們處的這個社會是亂世,將來究竟亂成什麼地步,誰都不敢預料,而且不是一個地區亂,全世界都亂。什麼是最安全的?有福、有德是最安全的,這是真的。你有財富,「財為五家共有」,再大的財富一天可以丟得乾乾淨淨,古今這個例子太多,不是你的!權勢、地位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正的保障、是真正的靠山。真正的保障、靠山是人積德,有福有德。你身上雖然沒有,你到什麼地方,人家一看到你生歡喜心,他就恭敬你,他就來照顧你,這是有福。他能夠度過災難,『現世常得安穩』。

  這一句裡面,你誦咒是得佛力加持,但是你這個基礎的修持、這個德行,是那個「善」字,你是善男子、善女人,你是個真正修淨業三福的,是這種善人,所以得一切天人善神的保佑,這是真的。我在講席當中常常提醒同修們,你今天在社會上有地位、有權勢,你今天有財富,這些東西是暫時在你眼前過一下,你得不到!換句話說,你暫時有權處分,不是永恆的。暫時有權來處分它,我把它做得好,做的是善事,積功累德;如果我處理得不妥當,就造作罪業,要明白這個道理。人生非常短暫,何況「黃泉路上無老少」,一口氣不來,就是第二世了。所以什麼都要看淡,都要放下,盡心盡力為社會、為大眾去造福,不要想自己,不要想家庭。你真正積德修福,你的家庭自然有佛菩薩照顧,有護法善神照顧,比自己照顧周到得多,自己照顧不了!真正只有求佛菩薩、求護法神來照顧,那才是可靠的,這個道理要想通。事實擺在我們眼前,仔細去觀察,讓你了解事實真相,然後才曉得我們自己應該怎麼做法,也就是應該怎麼修法,這樣就不會有錯誤。這是講你現前所得到殊勝的果報。最殊勝的是在臨終:

  經【臨命終時。任運往生。】

  這裡頭無比的殊勝就是『任運』,任運是自在。生病就不自在,不知道什麼時候去,也不自在。自己曉得什麼時候去,不生病,站著去的、坐著去的,我們見到的、聽到的,確實有!這一點都不假,這才叫一生沒有白過,我們這一生過的真的有意義、真的有價值。人家能,我為什麼不能?早年,台北念佛團的李濟華老居士,他是印光大師的學生,這個老人家八十多歲往生的。他往生兩個月前就曉得,所以星期假日去看看老朋友辭行,見最後一面。往生的那一天,因為他的小孩都在美國,就是老夫妻兩個住在台灣,坐三輪車到念佛團參加共修,在三輪車上跟他太太說:我要往生了,你一個人會不會感覺得寂寞?其實他太太也不曉得他哪天往生,太太是虔誠的佛教徒,「你能往生,太好了,你就不必掛著我」,就等於說太太同意了。他們共修就跟平常打佛七一樣,不過就是一支香,這一支香當中有半個小時的開示。講開示都是這些老居士輪流講,那一天是輪到魏老居士,他跟老居士兩個對調。他老人家一上台講開示講了一個半小時,講得非常高興、非常歡喜,苦口婆心勸大家念佛求生淨土,講完之後向大家告辭:我要回家了。人家以為他八十多歲講了一個半小時講累了,要回家了。沒想到下了講台,講堂旁邊有個小客廳,他在沙發上一坐就往生了。多瀟洒、多自在!往生之前講了一個半小時,任運往生,生死自在,這個佛才叫做沒有白學。菩薩的眷屬,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菩薩,真的是菩薩,而且不是普通的菩薩,《彌陀經》上講皆是阿鞞跋致菩薩。阿鞞跋致還得了!阿鞞跋致是圓證三不退的菩薩,那個地位多高!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的。一般人要想自己修到這個地位,阿鞞跋致最低的是七地菩薩,就在別教裡面講,也要修滿兩個阿僧大劫才能達到這個地步。你看淨宗的修行,一生就成就,所以這個法門是真正不可思議。這是第五種利益。

  諸位特別記住,關鍵就是那個「善」字,標準在這個地方,善男子、善女人才能得這五種利益。同樣一個道理,善男子、善女人,你或者受持《阿彌陀經》,或者持彌陀聖號,都能得同樣的利益。並不是只有念往生咒才有這五種利益,不是的,讀經、念佛統統都得到,關鍵、條件就是「善」字。淨業三福,你能夠把三福統統做圓滿了,上上品。

  疏【諸本句讀稍異,今依古本,神咒不翻,不必強釋。】

  佛經從南北朝時代翻譯出來流傳到今天,有一千六百年了。歷代抄寫流通,寫錯的、寫漏的在所不免,古本常常有這些問題發現。於是就有許多不同版本裡面字不一樣,句子或者多、或者少。『句讀』問題就更多,句讀是標點符號,因為古書沒有標點,都是念的人自己去點標點,有的人點錯了,把上面一句點到下面去了,這種顛倒情形也很多。

  鈔【諸本不同者,如南無阿彌多婆夜,一本作南無阿彌多婆夜多,以次句多字連屬上句,故云稍異。】

  如往生咒第一句,另有一種本子句讀跟這個就不一樣,他把「多婆夜」下面這個「多」點到上面。本子不一樣,怎麼辦?因為這是咒,沒有法子理解它,唯一的方法就是多找版本,不同的版本互相來對,哪一個版本多,我們就採取哪一個版本。如果是經文,我們可以想意思,哪一種標點這個意思更圓滿、更好講、更明白,我們採取哪一種。

  鈔【今不必苦究是非,但依一本。】

  大師建議我們,不要苦苦去追究,只要選擇一個好的本子。我們俗話常講「善本」,好的本子。像我們這個本子,蓮池大師他老人家一定看過許許多多的本子,他在此地把咒語附在經後面,這個句讀就是蓮池大師自己審查過的。我們依照大師這個本子,這也是一個好方法。

  鈔【至心誦持,自成利益。】

  『至心』就是誠心,誠心誠意去念,自自然然能夠得到利益。可是這個地方諸位千萬要記住,「善男子、善女人」,那是基本的一個標準,無論如何我們要把自己的品德提升到這個標準。三福我們沒辦法做到,最低限度我們要提升到第一福,第一福無論如何都要做到。可是這裡頭,一定要認真詳細的去講求,否則的話,你會在裡面產生誤會。譬如「孝養父母」,每天對父母恭恭敬敬的,把他的飲食生活起居都照顧到,這就是孝養了嗎?這不是,這不夠!在整個孝養裡面打分數,這個頂多二十分,不及格。那要怎樣養?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父母對子女,天天掛在心上,時時刻刻掛在心上,不做父母的人體會不到!兄弟不和,父母就操心,這就是不孝。讀書不用功,考試不及格,父母又操心了,不孝。在外面做事情,不負責、不認真,被你的長官處分,父母擔心,不孝。你才曉得孝養的範圍非常廣大,不是單單照顧飲食起居。如何叫父母省心,如何叫父母心情快樂,那才叫盡了一點孝。這些一定要仔細講求。在世間真正做個品德好的人、學養好的人,待人和睦,工作認真負責,為社會大眾所讚歎,父母才歡喜,那才叫盡到一點孝心。為非作歹,叫人家批評、叫人家輕視,父母心裡多難過,那都不叫孝順。最低限度,你要把第一福這四句真正做到,要做到及格的這個水準,然後才是真正的善男子、善女人。因為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地方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一點善也沒有,跟他們就格格不入。他們是上善,我們也有一點善,他一加持,我們跟上善就差不多,這才行!不能一點善都沒有。這個地方的「善男子、善女人」非常重要。至心誦持,自成利益。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