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四十五集)  2009/6/12  台灣高雄  檔名:12-047-004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前面我們學習到「十身」裡面的「智身」,現在我們看第九「法身」。「法身者,謂所證無漏法界之體,而為法身也」。這個比教難懂,什麼叫無漏?「漏」這個字在佛法裡面是代名詞,代表煩惱。譬如我們這個茶杯,如果這裡面有破損,我們水放進去就漏掉,這叫有漏。有漏就是它有問題,它有破損。比喻我們的法性,其實這是比喻,比喻怎麼比也不能夠把事實真相比出來,這是一定的道理。說我們的法性,這裡面有煩惱,把我們的性德都漏掉,取這個意思,這個意思一般初學的人好懂。無漏就是完好的,我們自性裡面的智慧德相完全能夠顯現出來而沒有任何障礙,那就叫無漏。具體而言,起惑造業,這就是漏;惑是妄想、是分別、是執著,隨順妄想分別執著而造的一切業,也就是言語行為,那都叫有漏業。這三個都有,你們想想看,妄想分別執著統統具足,確實像十法界一樣,最高的是佛,他漏到下面去了;下面是六道,下面是輪迴,下面的下面是三惡道,最下面是阿鼻地獄,就漏到下面去了,用這個來做比喻。實際上可以代表迷惑造業受報,三途苦報。無漏就好了,無漏是自性,就是我們《還源觀》裡面所說的「自性清淨圓明體」,這是無漏。什麼時候你證得了,這個證得在禪宗裡面稱它作「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證得法身,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是你證得無漏法界的本體。在教下,名詞不一樣,境界相同,教下說「大開圓解」,大開圓解就是我們一般講看破,若不能徹底放下,你怎麼能夠大開圓解。

  這個地方要注意,這些話多說,說個千遍萬遍都是應該的,為什麼?沒做到!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放下執著就是阿羅漢,成正覺;放下分別,你是菩薩,你成就正等正覺;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你成佛了,那是無上正等正覺。所以要放下,不放下不行。我們為什麼放不下?沒看破。什麼沒看破?對於宇宙人生事實真相沒看破,完全看錯了、想錯了。看錯了叫見惑,就是你的見解迷惑了,你看錯了;想錯了叫思惑,就是你的思想錯了,與事實真相完全相悖。有見思惑,必定有分別、有妄想,所以你在哪裡?你在六道,見思煩惱不能斷掉,你就超越不了六道輪迴。超越六道輪迴不是靠別的,放下見思二惑你就出六道,六道就沒有了,現出來的是四聖法界;六道是凡聖同居土,沒有了,你超越了,你不是凡人,你成聖,超凡入聖。雖是小聖,功德也不可思議,爾後只有向上提升,不會再向下墮落。因為你已經證得三不退裡面第一種不退,位不退,你永遠不會退落到凡夫位,這地位保住。然後再學著放下分別、放下妄想,那你就證得自性清淨圓明體,這就是無漏法界之體,你就證得,這才是真正的自己,自己的真性。

  我們自己這個性跟諸佛如來的性,跟一切眾生的性,不但是有情眾生,還包括無情眾生,也就是跟樹木花草的性,跟山河大地的性,跟虛空法界的性,是一個性,這個諸位一定要明瞭。所以世尊在大乘法裡面常常把這個性體比喻作大海,叫性海,就是指這個自體。我們現在迷了自性,佛在經上有個比喻,就好像大海裡面起了個水泡,水泡有沒有離開大海?離開大海能變成水泡嗎?水泡是妄,這個相是妄,它是依真而起,它是依水起的水泡。起水泡的時候它是水,水泡破了還是水,這是事實真相。佛用這個比喻,比喻我們芸芸眾生,每個眾生就像大海裡面起的水泡,可是自己迷了,不知道自己是大海,以為就獨立了,跟別人就起了分別,就起了執著,這就壞了,這就迷了,愈迷愈深。前面我們在一起學習過,迷了之後,我們自性裡面的智慧變成煩惱、變成邪知邪見,我們的德能就變成造業,身口七支,我們的相好就變成六道輪迴,三善道、三惡道。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心想就是分別執著,記住,分別是第六識,執著是第七識,所以說「唯識所變」,這個道理要懂。明白這個道理,我們的念頭好,我們確實有末那識,有意識,我們意識分別都分別好的,我們末那的執著,我們執著善的,問題就解決了。

  古聖先賢、諸佛菩薩教導我們,我們要是執著倫常八德,這個世間所有的災難都沒有了。倫常是講關係,我們跟人的關係,跟一切眾生的關係,跟樹木花草的關係,跟山河大地的關係,跟天地鬼神的關係,是一體,多麼親密!可是現在迷了自性,對於自性現的這些法相也迷了,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情,在這裡面產生錯誤的錯覺,虛妄分別,堅固執著,問題出來了。佛菩薩慈悲,古聖先賢的仁愛教導我們父子有親,我們怎樣恢復我們的性德?聖人有善巧方便,父子的親愛是天性,好教,就從這裡下手,讓我們逐漸接近性德,父子的親愛是性德。我們迷得深、迷得久,連這一點現在都看不到,這個問題真的嚴重,沒人教了。我有一年在日本旅行,在日本岡山,陪我去的同學有十幾位。有位旅居日本的華僑,年輕的媽媽,她帶了她的小孩,四個月,很可愛,帶著小孩跟著我一起去旅行。我就在這個時候讓我們同行的十幾位同修,我說你們細看,你看看母親愛小孩,小孩雖然不會說話,你看他的動作,你看他的眼神,他愛他的媽媽。我說你從這裡細心去觀察,你就看到父子有親。小孩還沒有受染污,才四個月。如果四年的染污,那就不一樣,那不見得他愛他媽媽;四個月雖有染污也不嚴重,你看他的眼神。所以中國聖人的教育從哪裡開始?就從這裡開始。用什麼方法教?就是倫理道德,從這關係上做起。

  教學第一個目的就是父子這種天性的親愛,如何能保持在一生當中都不變,這是我們中國教育第一個目標。父慈子孝,這是人倫的大根大本。君臣有義,義從哪裡來的?義從父子有親來的。夫婦有別從哪裡來的?也是從父子有親那裡來的。乃至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全是從父子有親那裡來的。再擴展,擴展到八德,八德在中國有兩個說法,「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個字從哪裡來的,它根在哪裡?根是父子有親,都從這裡來的。另外一個講法,「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從哪來的?也是從父子有親來的。如果人不孝,一切都完了,為什麼?他德行的根沒有,那就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那還得了!那這個社會像什麼社會?

  我們想想今天這個世界,不僅是中國社會,全世界的社會,現在資訊發達,交通便捷,每個人都有機會到全世界去旅遊,你都看到了,看到什麼?看到整個世界社會亂象。古籍記載的,所謂禮義之邦,和諧社會,我們在古書上看到這些字樣,在現實全世界找不到,你到哪裡去找和諧社會?到哪裡去找一個和諧的世界?什麼原因?父子有親那個親愛的精神丟失了。什麼時候丟失的?不是說生來丟失的,生來有。應該什麼時候丟失的?三歲以後,這是真的,一點不假。如果再提前一點,可能兩歲以後。你要問為什麼?沒有人教他。沒有人教他,可是有個東西在教他,什麼東西?現在幾乎每個家庭都有電視。上學,現在在中國大概還沒有進步到這個程度;在外國,至少二十五年前,這是我記得的,我在美國住,美國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就教電腦,就用電腦上課,所以人家學校很進步。小朋友學會電腦,他就會看網路。你就知道,小孩一出生,眼睛一睜開,他就看電視,電視裡頭教他,教他什麼?暴力色情殺盜淫妄,它教這個,所以他到二、三歲就不懂得孝順了,這個事情麻煩大了。不是人不能教,不是不好教,是你沒教他。這個疏忽我們細心觀察,至少四代到五代,我這個年齡五代了,換句話說,將近一百年。

  現在要把從前這種古聖先賢的教學再拿出來,當然有一定的困難,沒人相信;現在人相信科學,現在人要創新。我聽到有同學告訴我,幼稚園的小朋友,老師教學都教學生要創新,他創什麼新?有,打爹罵娘那是新,因為從前人都孝順,現在反過來就是新的。麻煩可大了!什麼叫新,什麼叫舊,新舊的界限在哪裡,誰也講不清楚。在大乘法裡面,如果說有新有舊,這是什麼意思?這是對立,新舊不對立嗎?對立是什麼?對立是邊見,邊見是嚴重的煩惱。有對立就產生矛盾,就產生衝突,就產生鬥爭,這麻煩大,愈來愈大。聖賢教學裡頭沒有對立,沒有新舊,你看連佛出世,大乘教裡面常講,今佛如古佛之再來,是一不是二。佛經上的比喻比喻得好,用海水作比喻,海水是自性,妄盡還源,歸到大海。水從哪裡來的?從江河一直流向大海,沒有在大海,沒有流入大海,這個水有先有後,所謂長江後浪催前浪,有先入大海,有後入大海,有先後,入到大海之後就沒有先後了。所以告訴你事實真相,真相裡頭沒有對立,幻相裡頭有對立。就是假的裡頭有對立,真的裡頭沒有對立,假的裡面有前後、有分別,真的裡面沒有分別,沒有先後。

  如果你入了聖人的境界,我相信你會跟孔老夫子一樣,孔老夫子一生教人,他講得好,「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這是聖人,這兩句話的意思非常之深。我常說這兩句話是釋迦、孔子第一正知正見,只要見了性,你還有創新嗎?你不可能。為什麼?自性裡面的智慧德相是圓滿的,你怎麼創法?自性裡德相,譬如我們一個人,從父母生下來就是圓滿的,你不能創新。你說我兩個眼睛不夠,我後頭再安個眼睛,行嗎?那就是創新。一個鼻子不好,後面再安個鼻子行嗎?現在有手術,可以給你這樣創新,就是整容,整容是創新。那就是你不守本分,圓圓滿滿的你不要,你要去創新,那會帶來一身的毛病,到最後是死亡。我們身上,所以古人講孝,身受之於父母,不能有絲毫損傷,損傷是對不起父母。父母的心常常念著自己的子女兒孫,可是子女兒孫不會想念父母,父母捨不了兒孫,無時無刻掛念著。但是現在父母對於後代疏忽,就是疏忽了教育,傳統的教育,倫理道德的教育。

  所以妄盡,我們對這個經本的題目「妄盡還源」,就像水在江河裡面,那是虛妄的,流到大海,妄盡還源,大海之德統統具足。先流入大海的,後流入大海的,是平等的,沒有高下。所以,今佛如古佛之再來,那就是述而不作。古佛來的時候給大家講經說法,今天這個人成佛了,也給大家講經說法,他講的經跟古佛講的經是一不是二。縱然文字上不一樣,言語不一樣,裡頭的義理完全相同,就是述而不作。對古聖先賢相信,誠信,一點都不懷疑,這個人在佛法裡叫他有善根、有福德,信而好古。換句話說,夫子一生,其實他教學的時間並不長,周遊列國回去才正式開始教學,教了五年。周遊列國回去的時候,孔子六十八歲,他七十三歲過世的,實際上孔子教學五年。他教得好,教得成功,三千弟子,五年當中他收的學生三千人,有成就的七十二個,所謂七十二賢。夫子教學成功,他為什麼成功?他與性德相應。他教學以身作則,他沒有做到的,他不會教人,凡是他教人的,自己都做到。他教孝,他孝順父母,他真做到;他教敬,他尊敬師長。以身作則才能感化別人,不是只教別人做,自己不做,那是騙人,學生不服。

  古聖先賢裡面,大概只有釋迦牟尼佛教學的時間最長,他教了四十九年,三十歲開始講經教學,七十九歲過世,四十九年。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釋迦牟尼佛也是。我是在《華嚴經疏鈔》,清涼大師,《四十華嚴》經題裡面,清涼大師寫的,他說這是釋迦牟尼佛自己講,他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經全是古佛所說的,他沒有在古佛經上多加一個字。這還得了!比孔子學習的態度還要嚴謹,是真的嗎?是真的,我相信,我一點都不懷疑。這個境界確實深廣無盡,佛家所說的,唯佛與佛方能究竟。諸佛菩薩沒有創造,沒有發明,無論講古的東西也好,講今的東西也好,全是古佛說過的,你不可能有創意,為什麼?他達到究竟圓滿,你給他添一點,錯了,你給他減少一點也錯了。像父母生我們的身體,它就是圓滿,你不能加一個,你也不能少一個。兩個耳朵,一個就夠了,何必要兩個?你把它去掉一個,不行,你增加一個也不行,圓滿。所以只要你還源,你就圓滿,沒有還源的時候你不圓滿,還源之後就圓滿了。六道裡頭不圓滿,四聖法界就比六道圓滿;四聖要比諸佛實報莊嚴土,它不圓滿,實報莊嚴土比十法界圓滿;諸佛實報土比常寂光,它不圓滿,你證得常寂光那是究竟圓滿。你到哪裡創新?我們在此地學的,今天學的法身、虛空身都是究竟圓滿的,不是究竟圓滿不能叫法身,不能叫虛空身。法身裡面,可以包括實報莊嚴土,虛空身裡面不包括,虛空身是純粹見性,常寂光。它能現,它能現實報土,它能現十法界,所謂心現識變就是這麼個道理。法身裡面具足圓滿的性德,聖賢人教給我們五倫、五常、八德是性德,圓滿的性德。

  父子有親,我們知道,所以做人,你看《十善業道經》裡面,世尊說得多清楚、多明白,這十善業是人天法、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乃至無上菩提的大根大本,都是從這裡建立的。我們修行從哪裡學起?世尊教韋提希夫人,韋提希夫人是代表我們請法的,夫人見到極樂世界非常歡喜,想往生,問釋迦牟尼佛要怎樣修學才能夠生到極樂世界。世尊還沒有給她講方法,先跟她講基本條件,淨業三福是基本條件,三條十一句。這三條十一句,無論是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乃至古今中外所有聖賢教人,都不離開這個原則,你看這個多重要。頭一句話「孝養父母」,第二句話「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看看這是第一條四句。我們學佛,學佛先學做人,這四句是人天法,你想把人做好,來生還是人,不失人身,你要把這四句做到,你才是個真的人。做得特別好,那你就生天。怎麼做法?這就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你得把這個做好。更具體的給你指出來,就是《弟子規》,我們五千年老祖宗的教誨,《感應篇》,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佛法的《十善業道經》,就在這四句裡頭。這四句是綱領,展開來是儒釋道的三個根,我們從這裡建立。為什麼?這是無漏法身的性德。因為法身、虛空身非常抽象,我們怎麼學習?我們是個凡夫俗子,業障深重,初聞佛法,我們要很具體的東西才能下手。這個具體決定與法身、虛空身相應,虛空身就是常寂光土,總離不開倫常。

  所以,「父子有親」,你的一家人親愛和睦。「夫婦有別」,這個別是不同的任務,夫婦建立一個家庭,家庭裡面有兩樁大事,一個是生活,物質生活,我們一般講賺錢養家,這個事情很現實。在古時候男子負這個責任,所以男主外,外出謀生,養家;女主內,內裡面第一樁大事情,把下一代教好。你說這兩樁事情,哪樁事情重要?把下一代教好重要。所以女子負的責任比男子重,你家下一代、後代能不能出人才完全靠婦女。婦女,你看在中國稱為太太。太太什麼意思?太太是聖人,太太教出來的兒女都是聖人。這個名詞是從周朝來的,周朝開國三位夫人,周文王的祖母太姜,教出來的小孩,聖人,泰伯、王季,王季是周文王的父親;周文王的母親太任,王季的夫人太任,周文王自己的妻子太姒,因為三代都有個太字,所以以後稱太太。你看他們家的聖人出了多少個?五個聖人。太姜三個兒子,王季是最小的;太任她生文王,文王的夫人是太姒,生的是武王、周公,中國孔老夫子對於文武周公仰慕到極處,是大聖人。所以後世希望婦女都要學三太,學太姜,學太任,學太姒,把自己的兒女教育成大聖大賢。這個人家有沒有後代,後代有沒有聖賢出現,完全看他們家的女子。這是夫婦有別,你說婦女的責任多大。出一個聖賢,不僅是你家裡面的榮耀,那還是小事,一個聖賢出來之後,利國利民,對國家民族建大功立大業。由這個地方我們能夠體會到,古代婦女的地位不是像一般人亂說的重男輕女,我不贊成這個說法;我認為中國婦女在古時候地位很高,這個家庭有沒有好的後代完全靠你。

  「長幼有序」,這是兄弟和睦,兄弟手足。古時候的家庭是大家庭,不是小家庭,五代同堂,六代同堂,不分家的。一個家族,人少的也有二百多人,一般普通家庭大概三百人左右,人丁興旺的有七、八百人,所以它那個家庭是社會。家庭裡有家道,家道是什麼?倫常是家道。有家規,依照家道的原理原則立規矩,人人都要遵守。我們今天看到《弟子規》,《弟子規》是家規,是家規裡面共同遵守的一部分,還有個別的,個別那就不說。我們看中國過去每個族姓有祠堂、有家譜,你的家規都在家譜裡面。有家學,有家業,業是事業,屬於生產的事業,事業擺在最後。道擺在第一,規擺在第二,學擺在第三,最後是事業,這就是重道德仁義,輕利。這個財跟利是放在最後,家業放在最後。所以世世代代興旺,社會長治久安。家庭之外,那就有領導、被領導,「君臣有義」,君仁臣忠。「朋友有信」,一般人往來最重要的是信實,實實在在、老老實實。這是教我們怎樣去證得法身,要從這裡做起。

  五常,常是常道,也就是說,像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喝水吃飯,一天不能少,一餐不能少,這有五個字,「仁義禮智信」,這五個字跟佛法五戒完全相同。仁,不殺生,仁愛;義,不盜,守本分;禮,不淫;智,不飲酒;信,不妄語。跟佛法的五戒完全相同。四維,管仲說的,「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唯有愛好傳統文化,奉行倫常道德,才有幸福美滿的人生;唯有愛好和平,才能給社會、給世界帶來和平。這是我們要想證得究竟果位,要想真的妄盡還源,得從這個地方下手,從這個地方起步。

  這些年來,我們提倡《弟子規》,因為現在社會一般人有誤會,認為佛法是宗教,道家也是宗教,只要是宗教就必須要排斥。這個觀念值得研究。宗教這兩個字要是用中國字來解釋,它沒有什麼不好。什麼是宗?諸位查查中國的字典,宗什麼意思?宗有三個意思,第一個意思,主要的;第二個意思,重要的;第三個意思,尊崇的。現在我們寫報告,頭一個寫宗旨,宗有什麼不好!教,教是教育、是教學,有什麼不好?宗教兩個字連起來,那就是重要的教育,主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那怎麼不好?這個東西要丟掉那還得了,問題不都出來了嗎?宗教要用中國兩個字來解釋,好!你不能不學,不可不學。我們願意用中國這個解釋來給全世界宗教做個定義。在中國傳統,我們講傳統,傳統就離不開儒釋道,儒釋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這個看法在一千三、四百年前,唐肅宗的時代,唐肅宗是唐明皇的兒子,諸位說到唐明皇你就想到楊貴妃,就是那個時代的人。肅宗那個時代,我們就看到一塊碑叫「混元三教九流圖贊」,這塊碑現在還在,在中國大陸少林寺。當中畫了一個圖,畫了一個人像,這個人像從正面看是釋迦牟尼佛,從左面看是孔子,從右面看是老子,把三個人合成一個。手上拿著一張紙,紙上畫的是什麼?九流,九流是學派。也就是說,這三家是教育,所以儒釋道叫三教,它不是宗教,是教育,三個教學的學派,跟社會上的九流,我們今天講專家學者,是一體,建立起中國傳統文化。

  有這種認知的人、明白人,我們今天扎根,叫扎根教育,要紮三個根。最近這麼多年來,我常常講,儒的根是《弟子規》,道的根是《太上感應篇》,佛的根是《十善業道》。這三樣東西文字都不長,《感應篇》跟《弟子規》合起來不超過三千字;《十善業道經》長一點,我做了個節本,取它重要的經義,我節成的好像只有六百多個字,文字也不多。這三樣東西我們如果能夠認真的學習,普遍的推廣,那就是家家幸福美滿,社會安定,世界和睦,真能做得到。為什麼?在佛法裡面講,我們是人天法,人天法這樣的小教就能教我們人天得到滿足。向上提升,那不是每個人的事情,那是少數人。天,天很複雜,不是簡單的,在佛法裡面講天有二十八層,你說的是哪一層?二十八層分三界,有欲界、色界、無色界,無色界最高的一層天叫非想非非想處天,超越這一層天那就超越六道。超越六道可不是容易事情,為什麼?前面講的,見惑、思惑要斷盡。你看妄盡還源,見思煩惱是妄,不是真的,這個東西斷盡你才能還源,你要不斷盡,還不了源。斷盡還源,還沒有真正還源到家,中途,在半路上,聲聞、緣覺、菩薩、佛,這是中途站,我們淨宗稱為方便有餘土,四聖法界是方便有餘土;必須真的妄盡,真的妄盡是分別沒有了,妄想沒有了,那就真還源。妄想是起心動念。我在講席也常講,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十法界沒有了,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出現了。

  我們修淨土的人,希望到哪裡去?希望到阿彌陀佛的實報莊嚴土。一般修行人他們的目標,都訂在華藏世界毘盧遮那佛的實報莊嚴土。毘盧遮那佛的報土跟阿彌陀佛的報土有沒有差別?沒差別。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華嚴經》到最後,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帶領著華藏海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統統求生淨土,到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你想這個現象還得了!這是多麼的殊勝。從這個地方我們徹底明瞭,毘盧遮那佛沒有嫉妒心,如果別人還得了嗎?文殊、普賢是他的大弟子,怎麼把家裡人全部帶走?一般有嫉妒心的還得了!那文殊、普賢不是造反嗎?把毘盧遮那佛的學生全部帶走,帶到極樂世界去,毘盧遮那佛不但不生氣,不但沒有嫉妒,還鼓掌稱好!你看,這什麼境界?毘盧遮那佛讚歎:太好了,太好了。善哉,善哉!為什麼?到極樂世界成就快,比在華藏世界還快。通過這麼一個關,他就真的還源,還到哪裡去?還到實報莊嚴土,就是後面講的虛空身,常寂光淨土。

  我們看底下說,「菩薩知諸眾生心之所樂」。有一類大心菩薩,這個不是究竟圓滿的法,他不滿意,他還要向上提升。所以諸佛如來「即以法界身作自身」,他見法身佛了。什麼時候你見法身佛?記住,於一切法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個時候你見到。只要你起心動念,你就見不到。在《華嚴經》上,這個境界我們剛才講的,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是什麼人?初住以上的菩薩,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這個境界,真佛,不是假佛。他們不是十法界的佛,十法界的佛沒有見到法身,為什麼?他還會起心動念。所以這個境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境界是平等的,平等為什麼有差別?為什麼有階級?這個階級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沒有。為什麼?確實他不起心不動念,起心動念的習氣在,沒斷掉,習氣個人厚薄不相同。習氣很不好懂,古大德用酒瓶來做比喻,讓我們容易體會。酒瓶,盛酒的,現在把酒倒乾淨,裡面把它洗得也很乾淨,確實一點酒都沒有了,真的沒有,聞聞瓶子還有味道,那叫習氣。味道有沒有辦法除掉?沒有辦法,怎麼洗也洗不掉。那用什麼方法讓它斷掉?瓶蓋打開,把它放在那裡,時間放久了,自然就沒有了。

  佛講,四十一個階級我們就把它比喻四十一個瓶子,四十一個瓶子你可以做實驗,不能同時倒,同時倒那個實驗就試不出來。你一個星期倒一瓶,擦乾淨,蓋子打開擺在那裡,第二個星期再打開一瓶;那是第一個星期的,第二個星期的,第三個星期的,這四十九個瓶子,四十九個星期差不多是一年,最後那一瓶打開,聞聞前面最初那個可能沒有了,後面愈來愈濃,就這個道理。愈濃的地位就愈低,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那是最早打開的。從這個譬喻裡面我們就能體會,它真的是乾淨,所以它真平等,不能說它有差別。但是習氣它確實有厚薄不同,你不能說它沒有差別。等覺以後,就是聞都聞不到,一點味道都聞不到,這叫常寂光淨土,這叫究竟圓滿的果位。古德這個比喻確實是很好,讓我們體會到。所以習氣斷了,你就能見到法身。習氣沒斷,我們常講破一品無明,你就見到法身,見一分法身,那再斷一分習氣,你就見二分法身;法身還有什麼一分、二分,都是比喻,就是你證得法身愈證愈清楚、愈證愈明白。我們用這個說法大家細心去體會,不難領悟。見法身一定是法身菩薩,不是法身菩薩見不到法身。所以它這第一句,即以法界身作自身,這是對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說的,這在十法界、在六道裡面決定沒有。

  而在六道、在十法界?它底下講,「亦作眾生身,乃至虛空身也」,這就補出來了。說明我們的想法看法沒錯,那就是證得究竟佛果,你已經回歸到常寂光,常寂光裡面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精神現象。你還會不會來到六道裡面度化眾生?也就是眾生有感有求,你會不會應?答案是肯定的,會。為什麼會?這裡講亦作眾生身,乃至虛空身,會。古人也有人這麼個說法,等覺菩薩很慈悲,如果最後一品無明習氣斷盡,那就不能來了,所以他有能力斷而不斷,叫留惑潤生,我們看了很感動。其實不是這樣的,他不需要留惑,眾生有感他就有應,在《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裡面,把這個事實真相講得很清楚、很透徹。為什麼?常寂光是自性的本體,一切法是從它那裡生的,它像個大海,一切法是水泡,水泡沒有離開大海。所以遍法界虛空界確實是一個整體,體就是常寂光,實報土也好,方便土也好,同居土也好,全是現象、全是法相,法相離不開法性,法相跟法性是一體。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

  再看最後這一條,「虛空身」,這用現在的話來說,那就很抽象。「虛空身者,謂非眾生,非國土(我這樣念大家更清楚),非諸有量身,乃是無名無相之虛空身也」。這諸位一看就曉得,這就是常寂光,這就是我們中國佛教裡面所說的,禪宗講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這是我們自己的本來面目。它不是眾生,這個眾生是講有情眾生;它不是國土,國土是物質現象。眾生是精神現象,它不是精神現象,沒有精神現象,它也沒有物質現象,什麼都說不上。它不是有量,物質現象跟精神現象都是屬於有量,不是有量,也不能說它無量,有無都不可得。這是自性清淨心,這是自性清淨圓明體。菩薩放下起心動念,證得了,證得什麼?叫見性,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見性,性是什麼樣子?性有體、有相、有作用。體就是此地講的虛空身,這是體;相,相就是前面所講的法身;用,用就是前面八個都是講起用。有體、有相、有用,體是自己,相還是自己,作用還沒有離開自己,這是真正佛法。我們學這個東西,現代人問學這個東西,有什麼好處?講到眼前的好處,消災免難。確確實實,災難從哪裡來的?災難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頭來的。

  大陸上有位劉有生老先生,他七十多歲了,這些年來到處給人講病,他看到現在人生許多奇奇怪怪的病,痛苦不堪。人怎麼會生病?如果你真正把病的因找出來,病的因是什麼?總離不開佛法裡所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你想錯了,所以才生病。你把那個錯誤的放下,病就好了,就沒了。這很神奇,不要用藥,他真的救了很多很多人。得的是癌症,中醫、西醫都沒辦法救,碰到他,他就告訴你,你的病從哪裡來的,你把那個放下,病真好了。他這個光碟好像我們這裡也有,諸位可以請回去看看。難得!治病很辛苦,很多窮人沒有錢,治不起病,得了怎麼辦?死路一條。遇到他,起死回生。他也是一個,早年,上一代的,王鳳儀先生傳給他的,在東北大家都知道王善人,在我們佛法裡面講,我們相信那是菩薩再來,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東北民間相信善人,現善人身而為說法,專門教人倫理道德,教人斷惡修善。我給你們介紹的劉善人,他是個農民出身,農夫出身,他在二十幾歲的時候得了一身病,也是沒法子治,看看活不成了。他是遇到一個老人,給他一本書,王鳳儀先生的《篤行錄》,他就看,看了之後就生慚愧心。王鳳儀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善!自己一看一對照,自己所作所為,思想見解言行全都錯了。他就發心改過自新,慚愧,生慚愧心,痛哭流涕,就嘔吐,吐了七天,把裡面所有的病毒統統吐掉了,病好了,再去檢查,什麼病都沒有了。我前幾天在馬來西亞參加馬來西亞廬江教育文化中心開課,他們正式上課。李金友居士告訴我,他將劉善人請到馬來西亞做了幾場講演,這個光碟好像前幾天寄到了,值得參考。

  這個身就難講了,乃是無名,沒有名字;無相,精神現象、物質現象都沒有,虛空身,那是什麼?就是我們講的虛空。是不是真的?是真的。虛空也是自性變現出來的,它也不是真的。我們這個虛空叫頑空,頑空之外還有真空,真空我們見不到,但是我們從來沒有離開它,為什麼?頑空不離真空,頑空、真空是一不是二。頑空是冥頑不靈,真空有見聞覺知。為什麼?見聞覺知是性德,不生不滅。它真的是永生,真的是永恆,那是我們的性德。

  「菩薩隨彼心之所樂」,有,不過這種人不多。我過去初學佛,我稱這種人叫高級凡夫。在我們這個世間,中國出現老子,這是道家的始祖,老子在《道德經》上有句話說,他說「吾有大患,為吾有身」。這句話意思很深,他說:我有最大的憂患,是什麼?我有個身體。沒有身體多好!有身體,你看看有多少煩惱,每天還要三餐飲食,還要穿著,還要有房子居住,多麻煩!如果沒有身體的話,這統統都不需要了。你看看,這是高明的思想,高尚的見解,這不同凡人。六道輪迴裡有無色界天,無色界天不要身體,身體是個累贅。佛也講,佛說人有三苦,有苦苦、有壞苦、有行苦,這三種苦。什麼叫「苦苦」?佛家常講的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這是六道凡夫欲界裡沒有法子避免的。我們有個身,身它就有生老病死。民國三十八年,我從大陸來到台灣,二十三歲,三十八年,今年九十八年,六十年了。我二十三歲來的時候年輕,今年八十三,生老病死誰能逃得了?你能不老嗎?學佛的人,心比較清淨,長年吃素。我學佛五十八年,吃素也是五十八年,我二十六歲學佛,好像是二月遇到佛法,方東美先生告訴我的。我大概在下半年,我記得是半年我就開始吃長素,七、八月間,七、八月間我就吃素,所以吃素也吃了五十八年。這對於身體健康有好處,素食好!人雖然年齡在長,不太容易衰老,精神體力都能保持著正常,這是證明素食有好處。所以生老病死你不能避免。另外身外的,第一個求不得,你的欲望很多,得不到,你生煩惱,你有求不得苦。第二種,愛別離,你喜歡的人常常離別,不能團聚。尤其是在家同修,年歲大了,自己老了,兒女不在跟前,到國外去了,一天到晚提心吊膽,天天想他們,他們不一定想你。縱然居住在一起,不孝順,嫌棄你,你說你多難過。好不容易把他養大,養大之後不孝順,愛別離。怨憎會,討厭的人偏偏搞到一家來,偏偏搞到鄰居天天碰頭;不願意看的人,不願意看到的事,天天見面,你說你多難過。另外一個五陰熾盛,五陰熾盛是裡面的煩惱妄想雜念太多了,八苦交煎,這日子能好過嗎?這是我們欲界的人統統要受。

  另外還有一種叫「壞苦」,你的福報縱然很大,最後享完了,享完就變壞了;不壞的時候你沒有感覺到,到要壞的時候、敗的時候,苦就來了。譬如作官,台灣選舉選上你覺得很樂,任期滿下台你就很難過,那叫壞苦。做生意、搞企業發財了,你很快樂,到哪天遇到金融風暴,倒閉了,苦就來了,這就說明萬法無常。行苦,行苦是你的福報很大,過去生生世世積的德行很厚,但是你不能永遠保持,時候到了,什麼都帶不去,「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這叫行苦。行是剎那剎那在變化,譬如我們人從小到老,這身體天天變化,這叫行苦。誰不願意年年十八,你能做得到嗎?如果你年年都能十八的話,那行苦就沒有了。做不到!

  所以佛說三界統苦。欲界什麼苦全都受,這可憐;色界天就高明,色界天他把欲望斷掉,欲望是財色名食睡,這個東西斷掉,斷掉的時候他沒有八苦。我們前面講的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他都沒有,他無求,真的,於人無爭,於世無求,所以他沒有八苦,他有壞苦。他壽命很長,但是總有命盡的一天,壽命到了,他還是再去輪迴,他出不了六道輪迴,所以到壞的時候他就苦了。無色界天,這是我們講的高級凡夫,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長,佛跟我們講八萬大劫。八萬大劫到底多長?那我們想一想,佛說這個世界,世界有成住壞空,一次成住壞空是一個大劫,這個世界成住壞空八萬次,他的壽命才到,真長,真不是短時間。可是它還是有量的,不是無量的,八萬大劫到的那一天他苦了,他保不住了,還是從無色界裡,就是沒有身體,他那個靈魂要墮落,還是要墮到下面來投胎。所以佛說三界統苦。那怎麼辦?最好是超越三界,超越三界證阿羅漢果,六道輪迴的苦永遠沒有了,這是真的。我們現在想超越六道輪迴談何容易,要修四禪八定,縱然修到四禪八定,還是出不了六道輪迴,必須再向上提升,修九次第定才能超越輪迴。

  這是釋迦牟尼佛把我們現前生活狀況的真相說出來,生天難,生色界天難,生無色界天更難,難又不能解決問題。現在世尊告訴我們有一個方法比那個容易多了,成功了,比生無色界天高明太多,那是什麼方法?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不在我們娑婆世界之內,它不在我們六道,它也不在我們十法界,無比的殊勝,只要你真幹,你這一生決定成就。善導大師講的沒錯,我們要相信。傳聞當中,這個傳聞也不是隨便的,說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應化身到中國來的。韓國、日本人相信,我到那邊去訪問,問他們:你們知不知道善導大師、永明延壽大師是阿彌陀佛化身來的?他們相信。他們世世代代傳說,相信是真的,不是假的。善導大師講的話,不就是阿彌陀佛親自告訴我們的嗎?所以我們要相信,要認真的依教奉行。怎樣才能去?放下才能去。這個世間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放不下,想去,那去不了的,必須徹底放下。我在這一生當中,什麼是我這一生第一樁大事?求生淨土,親近彌陀。我要立這個志,要發這個願,我一定要做到。這個世間所有一切事情是附帶的,不要把它放在心上,有緣不能不做,不做是你人道沒有盡,你有父母你得孝順,你有兒女你要好好教他,這是盡人道。雖盡人道,不放在心上,心上只放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心,我心就是阿彌陀佛,這樣的人沒有一個不往生。你看人道你也做好了,佛道也修成功了,這就對了。

  所以虛空身,實實在在講就是常寂光土,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它跟我們起感應道交的作用。我們念自性,念自性佛,我們念法身佛,他就會有感應。感應也是應以什麼身得度,他現什麼身,他「亦作眾生身」,這就是三十二應。「乃至法身也」,他也能夠現法身。你看法身跟虛空身它是交換的,法身裡面乃至虛空身也,虛空身乃至法身也,我們就曉得法身跟虛空身是一不是二。法身是法相,虛空身是法性,性相不二,性相一如,這就講到究竟圓滿。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