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三十集) 2009/5/14 台灣高雄 檔名:12-047-003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經文第五頁最後一行:
【施戒忍進及禪定。智慧方便神通等。】
『神通等』,是十波羅蜜最後的三種:願、力、智。前面我們學普賢十願,將「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略略的說過,接著是第四「懺除業障」。十願裡面,每一願都是其餘的九願,這是《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任何一法都圓滿含攝一切法,為什麼?我們到底下一段就看到了,自性法爾如是,確實法法圓融,沒有障礙。在修行來說,懺悔可以說是這十願裡面最主要的一條,前面是助緣、是善根、是福德,到這個地方真的成就了,業障除掉,不就成就了嗎?十方諸佛如來與我們差別在哪裡?可以說諸佛是把業障除盡,就像我們這篇文章題目上講的妄盡,妄盡是什麼意思?業障統統懺除了,沒有業障,那就還源,還源就是回歸自性,圓成佛道,這不是菩薩,是究竟圓滿的佛果。在現在這個社會,健康的人不多,不健康的人到處都是。這個不健康是怎麼說?就是有業障;換句話說,就是有病,不是身病就是心病。實際上講,因為你有心病,所以才有身病;心要沒有病,身體怎麼會長病?哪有這個道理!
我們這裡得到一個光碟,劉有生先生講的,人家稱劉善人,說病。他給人治病,疑難雜症,醫院中西醫沒有法子治療的,找到他了,他用什麼方法治?把你得病的這個原因說出來,讓你自己生慚愧心,真正懺悔。這一懺悔,身體馬上就有反應,你就會嘔吐,吐出來這些髒的東西,那就是身體裡的病,把它吐光了,身體就好了。他自己年輕的時候,二十幾歲的時候一身都是病。遇到一個老人給他一本書,王鳳儀老先生著的。實在講,這個說病最早是王鳳儀先生,在中國東北一帶,也是年輕時候受了病苦,得到高人指點,真心懺悔,收到很好的效果,以後就用這個方法幫助別人,人稱之為善人。他的學生代代相傳,劉善人也是王鳳儀再傳的學生,現在在國內很有名。他的光碟沒有版權,歡迎拷貝流通。我看了,只有一片,我看了。還有一些同學看了之後,把它寫成文字,很好,因為北方口音,有些人還是不能完全聽懂,用文字寫出來。我看了,我把它做了一個刪節,一共有二十頁。可是現在確實有許多工作非常繁忙的同修,這二十頁對他來講太長,他沒有時間看;所以第二次再做一次刪節,這次刪節是八頁,這就容易多了,希望從這個地方來入門、接引。看出興趣了,你再看第一次的刪節本二十頁,如果再喜歡,你看他的原文,聽他的光碟,大概是兩個小時,這一堂課。
有同修告訴我,看了他的文字檔,或者看了光碟,真的受了感動,感到自己一身病苦,聽聽老先生所說的話,很有道理,自己一反省,痛哭流涕。反省什麼?真的是自己錯了。以前都是認為別人錯,我沒錯,所以得一身病。現在認真一反省,才知道是自己錯了,別人沒錯。有這個勇氣承認,承認過失,向父母懺悔,或者向兄弟懺悔,做對不起兄弟事情,對不起朋友的事情;在單位裡面服務,對不起長官,對不起同事,總是自私自利,起心動念損人利己,重的自己得病,有的時候影響你的家人得病,影響你的小孩得病。小孩在十二歲以下,他要是得病,多半是父母的業障。這樣一懺悔,真正是痛哭,痛哭這五臟六腑它就起作用,就起反應,裡面這些髒東西(業障)就往外吐,吐得很難過。劉有生先生他的報告裡面,他在二十幾歲看到王鳳儀這本書,感到慚愧,他吐了好幾天,吐得很難過,真的把病統統吐乾淨了。從此之後,他這些病不要治就好了,自己好了。這個光盤應該是不太遠,最近錄的。我聽他講,他今年六十七歲,這四十多年來從來沒有生過病,沒有打過針,沒有吃過藥,身體健康,哪個地方人找他,他就到哪去。他那個時候,二十幾歲時候,那都要死了,活不成了,他活過來了。活過來他就發了一個願,我要是不死能活過來,我這一生不為自己,我為別人,我要把這個好方法普遍傳授給大家,只有一個目的,希望每個家庭快快樂樂,遠離病苦。所以他給人說病、給人治病不要錢,不收錢的。我們想想,這個人雖然他不是佛教徒,他是不是在行菩薩道?是的,一點都沒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
所以佛門講到修行,行是什麼?行是行為,修是修正。我們就明白了,我們的行為犯了過失,犯了錯誤,把這些錯誤修正過來,這叫修行。念經是不是修行?打坐是不是修行?念佛是不是修行?不一定。古人有句話說,「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那念佛是不是修行?一天十萬聲佛號,心裡是散亂的,起心動念還打別人主意,還要佔別人便宜,這叫修行嗎?真正反省,真正改過,真正自新,一句佛號也沒念,我覺得那個人叫真修行。所以淨土宗念佛往生的,不在乎念的佛號多少,在什麼?在清淨心。經上講得很清楚,「心淨則佛土淨」,那就曉得,我們念這句佛號目的是什麼?目的是把清淨心給念出來。因為你不念佛,你就胡思亂想,胡思亂想那不是清淨心,雜心妄念,現在人講心浮氣躁。所以這一句「阿彌陀佛」是個最好的方便法。你念著阿彌陀佛,想著阿彌陀佛,經上講,大勢至菩薩說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可是念佛,你不能不盡孝道,為什麼?當年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把這個法門傳給韋提希夫人。這是頻婆娑羅王家庭的事情,遭遇兒子要奪取政權,害他的父親,把母親也囚禁起來,遭這麼大的難。這個故事在《觀無量壽佛經》上,《觀無量壽佛經》的緣起就從這裡來的。韋提希夫人覺悟了,這個世間太苦,向釋迦牟尼佛求助,希望佛陀能夠介紹她,諸佛國土裡面有沒有淨土,有沒有沒有這些災難的,她想求往生。釋迦牟尼佛很慈悲,用佛陀的神力,把十方諸佛的國土顯現在她面前,像我們現在看電視一樣,她統統看到了。她很歡喜,她選擇阿彌陀佛的淨土,她說這個地方好,我希望能夠往生到極樂世界,怎樣去?希望世尊開導她。她真選中了。所以你看釋迦牟尼佛沒有主動介紹她到極樂世界,把諸佛淨土展現在你面前,讓你自己選擇,這個好。世尊教給她怎麼修法?先教她修「淨業三福」,這是基礎。我們今天念佛求生淨土,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很少,問題在哪裡?把淨業三福忘掉了,這是最高的指導原則。佛教她求往生先做準備工作,你要把到西方極樂世界應當具備的條件統統準備好,你才能去得了。
所以念佛,天天念這句阿彌陀佛,得要有淨業三福的基礎,沒這個基礎不行。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們做到了沒有?我們想想看,我們有沒有罪業?能對得起父母嗎?「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兩句就在《弟子規》上,《弟子規》百分之百的落實,這兩句你做到了;「慈心不殺」,《太上感應篇》做到了,「修十善業」,佛陀的《十善業道》你做到了,儒釋道的三個根。你沒這三個根,你念佛跟阿彌陀佛不能感應,這當中有障礙。沒學的,沒聽說在學,可是他念佛真往生了。五十年前,我們這邊將軍鄉的這個老太太站著往生的,她有沒有學過《弟子規》?沒學過。有沒有學過《感應篇》?沒學過。可是你問她,這個人是不是孝順父母?是不是尊敬師長?肯定是的。是不是慈心不殺具足十善業道?你去問問,肯定都具足。所以她有條件,人家那一句阿彌陀佛念三年管用,真成功。我們念了三年、三十年都沒消息,什麼原因?想一想,我們能對得起父母嗎?我們能對得起師長嗎?在這個社會裡服務,我們能對得起領導嗎?能對得起社會大眾嗎?好好去想想。
所以,起心動念都在造業,像《地藏經》上所說的,「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你要是說這個話是不是太過分一點?我們自己想想,我們起心動念是不是自私自利?我們起心動念是不是名聞利養?是不是貪瞋痴慢?是不是損人利己?如果都是這些念頭,那《地藏經》上的話全講對了,你起心動念統統在造業。所以誦經、聽教、念佛,只是跟佛菩薩結個善緣,這一生有沒有效果?沒有效果,這個事情我們不能不知道。如果你還警覺不到,你就常常想像現在日常生活,你所遇到的一些困難,想想我們處在今天這個環境裡面,遭遇到許許多多的天災人禍,大的,最大的人禍是戰爭,小的人禍太多了,別人來要脅你、威脅你,來毀謗你,來陷害你,人禍。大乘教裡面講的共業、別業,哪個人沒有?為什麼做事情這麼困難?古人說得好,這個世間在一般人而論,在比例上講,十之八九你都會遇到障礙,很多是意想不到的障礙,障礙從哪來的?業障,所謂「不如意事常八九」。警覺心高的人,他在這個環境裡面會覺悟,覺悟好,一覺悟肯定就懺悔,回過頭來改過自新,從今之後重新做人。
這個做人裡頭有個祕訣,那就是我們中國老祖宗教導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句話重要。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天災人禍,意料之中的、意想不到的,我們遇到了,立刻就要記到祖宗的話,因,你這個災難是果報,有果必有因,果報現前不能不受。大乘教裡面講,「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眾生迷惑顛倒,造了惡的、不善的業,果報現前,他害怕了;菩薩聰明,果報來了知道,那沒有法子,自己一定要承當,要去接受。轉變果報在哪裡?在因上轉,我要好好反省、好好檢點,我做了哪些不善的業,一定要把自己這個不善的惡業找出來。怎麼消除?懺悔就消除了,真正懺悔,從內心裡頭懺悔,發露懺悔。真正懺悔的時候不是隱瞞著別人,面對著家人,面對著大眾,自己能把自己做錯的事情說出來,這叫發露懺悔。別人聽了,指責你、批評你,你的罪就消了。真正改過自新,沒有人不讚歎你,沒有人不佩服你,沒有人不幫助你。
我們遇到順境,如何處理?決定不能有絲毫驕慢之心,總要知道我們做得太少,做得不夠。別人讚歎我好,我不夠好,我差得很遠,跟佛不能比,跟菩薩不能比,跟這些祖師大德我們都比不上,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別人愈讚歎,我們愈害怕,愈要努力,愈要謹慎,天天反省,找自己的毛病。怎麼找法?不難,你每天拿著《弟子規》,拿著《感應篇》,拿著我們淨宗修行的五個科目,三福,三福我們才講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頭一條。這頭一條裡面包括了儒釋道的三個根,你天天讀,天天反省。這三個根文字不多,要把它訂在一起,不到十頁,很薄的一本小冊子,用這個做標準,這都是古聖先賢、諸佛菩薩教導我們,這叫經典。所謂經典,它超越了空間、超越時間,三千年前一般人學習,正確的,三千年後的今天,我們來學習還是正確的;中國人學習是正確的,外國人學習還是正確的,真理永恆不變。
淨業三福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你想想看,我們學佛了,我們能對得起佛陀嗎?能對得起菩薩嗎?能對得起我們的祖師大德嗎?這三條做到沒有?三皈是什麼?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是回歸,依是依靠,我有沒有回頭?我有沒有真的依靠三寶?佛法僧是什麼意思,總得清楚。佛是覺悟,法是正知正見,僧是清淨不染。我們想想,皈依佛就是從迷惑顛倒回過頭來,要依自性覺。三寶是性德,我要真的天天這樣幹,那就真的是皈依了。覺而不迷,這皈依了,依靠自性覺。沒有這樣做,還是迷惑顛倒?那我們就對不起佛,為什麼?我們皈依是假的,有名無實,這就是造罪業。法是正知正見,我們現在是邪知邪見,心裡面充滿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這哪裡是正知正見?從邪知邪見回過頭來,依正知正見,這叫皈依法。我們在學經教,經教裡面所講的這些道理、現象、因果,我們統統清楚了,把我們從前錯誤的那個知見放下,我們依著佛在經教裡所講的認真學習,這叫皈依法。佛教我們孝養父母,你做到沒有?佛教我們奉事師長,做到沒有?佛教我們慈心不殺,起心動念是大慈大悲。「殺」,引申的意思,凡是傷害眾生的事情不可以做。不容易!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有沒有傷害別人?要是讓別人感到難受,我們就做錯了。「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他是菩薩。這個眾生見到你就討厭,那我看到他,趕快我就躲開,不要讓他煩惱,這都是菩薩行。
僧,不管他自己修行怎麼樣,這與我們不相干,我見到這個樣子、這個形相,立刻就要想到「六根清淨,一塵不染」。這個僧的相功德很大,時時刻刻他在提醒我,我尊重他。他自己持戒不持戒、修行不修行,那是他的事情,與我毫不相關;我看到他那個相,我就想到我要皈依僧。皈依僧是我從一切染污回歸,回過頭來,我要依清淨心,這叫皈依僧,這是三皈依。我們三皈依要是做到,我們對得起佛,是佛的好學生;三皈依沒做,我們欺騙佛菩薩,為什麼?冒充!冒充是佛的皈依弟子,三皈完全沒做到,所做的統統是相反的,每天所幹的還是迷邪染,哪來的覺正淨?想到這個地方,你不痛哭流涕嗎?「具足眾戒」,五戒有沒有做到?不要說多了。十善有沒有做到?這是最低的限度,你必須要做到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叫五戒。十戒裡面,也包含這幾件事,但說得多一點,詳細一點,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這跟五戒是一樣;那個不妄語它就開了,不妄語、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不惡口,惡口是說粗話,人家聽起來很難受;再加上不貪、不瞋、不痴。這一入佛門,老師就告訴我們,我們是不是真做到?
現在災難這麼多,在佛門裡面講,在宗教裡面講,它的認識跟一般凡夫不一樣。佛門跟宗教裡面講,災難是屬於業報,自作自受,它是果報,果報有因,因是什麼?我們自己做得不好,才遭遇的災難。為什麼真正一懺悔,幾次痛哭流涕之後,身上病沒有了,好了。很多癌症,劉善人報告裡面講得很多,舉了很多例子,癌症,非常嚴重的癌症,醫生都講他大概頂多只能活到一、二個月,遇到他,他給他一說,他真的一想,想到什麼?對不起家庭,對不起父母,對不起妻子,對不起兒女。這一反悔、一痛心,幾次嘔吐,病就好了,再到醫院去檢查,沒有了。醫生問他,你吃的是什麼藥?誰給你治的?這是劉善人治得高明。我在之前還遇到一個大夫,他是祖傳祕方,也是這些疑難雜症像癌症這些,他治好很多人。他是祖傳的方子,自己在山上採藥,採回來之後把它泡,應該是泡在酒裡面,藥酒,治病的時候是把這個藥塗在身上。這個藥很厲害,把裡面的毒,這裡面的毒把它吸到皮膚的表層,用刮痧的方法來刮,刮出來的時候黏黏的,就把裡面那些病刮出來了。劉大夫是叫你自己吐出來,他那是把它吸著刮出來,一刮之後你就很輕鬆,裡面這些病毒全部吸出來了。我親自看他做過這個,這也非常高明。道理是一樣的,一個是用藥物吸出來刮掉,一個是你從口裡吐出來,是一個道理。但是吐出來的,我覺得比刮的還高明。所以你得真心認錯,你不認錯,你回不了頭,你要有勇氣,這叫大勇。大勇是什麼?大勇是肯對著大眾承認自己的過失,發露懺悔,改過自新。哪個人沒有過失?要沒有過失,你就成聖人,你不是凡夫。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這就是你不是聖賢,哪有沒過失的!只是你自己不認真去檢討,不肯懺悔,不承認,處處還自以為是,你的病怎麼能好?
業障,什麼叫業?起心動念就是業,分別執著那就是障。我們有沒有?六道凡夫個個都有,哪有不造業?念念想著別人,善業,好不好?好。能不能了生死出三界?不能。為什麼?因為你還會執著。這是佛經上講得清楚,只要有執著,六道就出不去,但是你念念都是善業,你在六道裡頭三善道受報,三善道是人道、阿修羅道、天道。雖然生在三善道,三善道也很容易迷惑,迷惑之後就造業了,他又造惡業,那你福報享完之後,惡業現前,豈不是又要回到三惡道去嗎?你什麼時候能脫離六道輪迴?真想脫離六道輪迴,要靠佛法,它真的能幫助你了生死出三界,真能幫助你回歸自性,那就圓滿成佛了。首先你得要認識,認識在佛法裡叫解悟;把業障懺悔盡了,那叫證悟。由此可知,八萬四千行門,就是修行的方法,門是門徑,法是方法,叫法門,也就是懺悔的方法,修行就是懺悔、就是放下,把自己這些習性全部都放下,業障就懺除了,才能幫助自己提升。業障不但是這一生,我也曾經提到,因為我們從國外得到很多心理醫生治療的資訊,就用深度的催眠,我鼓勵一些學佛的同修,信心不足,還有懷疑,可以去找找這些外國心理醫生,接受他們的催眠,讓催眠當中講到你過去生中所造的業障。如果你要有這麼多的資訊,知道過去世,過去一世、過去二世、過去三世,五、六世,這生生世世造的些什麼業你都曉得的話,能幫助你懺悔,能幫助你把五臟六腑裡的病毒全部給吐光。
所以講到修行就離不開懺悔,佛法裡面無論是誦經、拜懺、禮佛,甚至念佛,念完都做一個迴向,迴向就是屬於懺悔,不能不認真。我們今天最具體的,用《感應篇》,雖然是道教的,在佛門裡面,祖師大德用它來幫助懺悔,很多。特別是明清兩代,讀書人之間盛行「功過格」,佛門也不例外。你看看,了凡先生遇到雲谷禪師,雲谷禪師送他一本功過格,那個功過格不是佛經上的,就是《感應篇》,裡面的條目就是《感應篇》。用它來幫助你懺悔業障,很有效果。它不是從印度傳來的,是我們中國本土的,我們翻開來是特別親切,一條一條的,回過頭來問自己有沒有犯?這叫真修行。所以我們現前一定要記住,現前特別是什麼?身體不好,毛病很多,年紀輕輕的已經一身病了,唯有真正懺悔,你的病痛可以化解了。徹底懺悔,你的生死可以了了。
佛法裡修行,可以說從初發心到如來地,修什麼?懺悔而已,所有的法門都可以說之為懺悔法門。特別要想到孝親尊師,淨業三福,世尊特別提出這兩條,父母之恩報不盡,老師之恩亦如是,要曉得佛菩薩是老師。你看我們佛弟子,自稱為弟子,弟子是學生,我們稱釋迦牟尼佛「本師」,本師是什麼?根本的老師,建立佛教在這個世間第一個老師,建立佛教的老師,我們稱本師。所以我們跟佛的關係是師生關係,這個關係是屬於倫理,總得要搞清楚,跟一般宗教不一樣,我們跟佛、跟菩薩是師生關係。要是跟菩薩講的,實際上我們跟菩薩是同學的關係,因為他是佛的學生,我也是佛的學生,他是前屆的學生,我是後來的學生,所以我們跟菩薩是前後同學。菩薩修得不錯,修得很好了,他可以教我,所以我們對菩薩,甚至於對祖師大德,都以老師之禮來奉事,關係搞清楚了。同一個本師,前後不同,關係非常親密。菩薩教我們的,祖師教我們的,就跟世尊教導我們的沒有兩樣,我們得依教奉行。佛在戒律裡面跟我們講到三聚淨戒,前面跟諸位說過,這個意思就是說,佛雖然住世四十九年,講經說法還是有限,還是很多東西沒有提到,所以指導我們一個總的原則,凡是對自己有利益的,佛沒有說到,要好好的學;對自己有害的,佛沒有說到,你也得要放下,不能說佛沒有說,我就可以放逸了,那錯了。譬如,這是我們一般常常講的,佛戒律裡沒有說抽煙是犯戒,那好了,你就去抽煙了,可是抽煙對身體怎麼?對身體決定有害處,沒有好處,這個就屬於攝善法戒裡面,這不善,你就應該要把它斷絕。第三種是饒益有情戒,這個事情是對眾生有利益的,對大眾有利益,你一定要做。所以要通權達變,要有善巧。戒律不是死的,它有開遮持犯,在某一種狀況之下靈活的運用,這個不能不知道。
下面第五「隨喜功德」,對治什麼?對治我們非常重要的一個煩惱,這個煩惱也是很多人都有,嫉妒。我們看別人好,心裡總覺得很難受,嚴重一點的,想辦法障礙他,想辦法破壞他,嫉妒。這個是專門對付嫉妒心的。佛教我們不嫉妒別人,要懂得隨喜。隨喜的功德,跟那個造作功德的人是一樣大。他修的那麼大功德,我這一隨喜,他的功德我都得到了,你說這個便宜多大。如果你要是嫉妒他、障礙他,你造的罪業可大了。在這種境界裡頭,何必要造罪業?為什麼不成就自己的功德?真正修隨喜,這個人,特別是我們不喜歡的人,或者是我們的冤親債主,跟我們是對立的人,但是他做出這一樁事情是有利於社會的,要不要去幫助他?要,全心全力去幫助他,這叫隨喜。沒有力量,沒有大力量,小的力量去幫助他,盡心盡力。這一點力量都沒有,歡喜讚歎,給他宣揚,希望社會大眾成就他,這是好事。
在現前的社會,在全世界,今天社會的動亂因素很複雜,不是單純的。我這些年來,有這個機緣參加國際和平會議這些活動,也認識了許多的國家領導人,我們在一起交流都會提到社會嚴重的弊病怎麼解決,每個人都希望這個社會上不再有衝突,能夠回歸到安定和平。現在最普遍的這個衝突,而且是一切衝突裡的根本,這個衝突是什麼?夫妻衝突,這是所有整個世界衝突的根本。什麼是夫妻衝突?離婚就是衝突,他要不衝突,怎麼會離婚?所以離婚這個事情不要小看它,影響太大,這是衝突的根源,家不和了。中國古人常講「家和萬事興」,夫妻衝突,家不和了。如果你還有小孩的話,父子衝突,兄弟衝突。孩童的長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愛,夫妻一分離,受害最嚴重的是誰?小孩。小孩長大的時候他有怨恨,他沒有愛心;換句話說,你就製造將來社會動亂的分子,你要不要負責任?你可不可以這樣做法?不是你自己得方便,你在傷害社會,你造的這個業可重了,你自己不知道。
所以,拯救社會從哪裡拯救起?要從教學上。教什麼?教倫理、教道德、教因果、教宗教。現在這個社會不講這些了,可是除了這些之外,沒有方法來拯救這個社會。我們就曉得今天隨喜功德應該怎麼做法,我這麼多年來,無論接觸什麼人,我都告訴他結緣重要。倫理是講關係,人活在這個世間,不能不知道,人際的關係,首先要曉得父子的關係,夫婦的關係,朋友的關係,兄弟的關係,踏進社會,所以有君臣的關係,就是現在所講的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要關係搞清楚,關係處好,那你人際上的問題就沒有了。你不懂這些關係,人際關係處不好,就處處遇到障礙。怎樣把關係處好?那是道德問題。你要是明白道理,你自然就懂得怎樣去處理了。還得要懂得因果,你做事情就不會越分。因為人不是一世就完了,一世完了就好辦,他有前生有後世,這個事情就麻煩大了。知道過去,知道未來,你處事待人接物就會很謹慎。而且你要知道隨喜功德非常重要,為什麼?跟一切眾生廣結善緣,不但現在結善緣,還結來生的善緣。過去無知,不知道事實真相,做了很多錯事情,結了很多怨,現在明白了,總得要把這些怨結化解,不要等到來世。
除這個之外,宗教教育好。我接觸許許多多宗教界的人士,我跟他們大家談中國人對「宗教」兩個字的解釋。我們要宣傳,把中國這個宗教的理念,希望所有宗教都能接受。我在這裡推銷,還沒有遇到反對的,還沒有遇到不願意接受的,這個很難得,中國文化太好了,圓融,博大,精深。中國人講「宗」,什麼叫宗?宗有三個意思,第一個是主要的,第二個是重要的,第三個是尊崇的,非常尊貴,非常崇高,就這三個意思,宗。教是什麼?教是教育,是教學,是教化。合起來是重要的教育,主要的教學,崇高的教化。你看,這宗教意思多好,大家都願意接受,與多神、一神沒有關係,你看這宗教意思有多好。所以希望各個宗教都來推動宗教教學,宗教教育。宗教的儀式我們不反對,儀式可以照做,但是教學比儀式還要重要。所以宗教教育是宗教的靈魂,不能夠只有形式沒有靈魂,那就變成迷信。所以我們找不同宗教的經典,我找了十種,把他們經典裡面有關於倫理的教誨、道德的教誨、因果的教誨,把它抄下來,印成一本書,普遍贈送給不同的宗教。你看我們學自己的,同時也學別人的。關於這方面,每個宗教所講的大同小異,所以宗教可以團結。真正要想化解一切衝突,能夠得到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一定要從宗教教學下手。宗教教學,首先當然要求得宗教的團結,這是整個地球上的居民有福了,這樁事情我們要隨喜。現在我們看到一些宗教領袖在做了,羅馬天主教教皇,很難得,他這次拜訪伊斯蘭教、拜訪猶太教,我看到這個信息,好事情,肯定宗教都是一家人。所以我們在這上做出隨喜功德。
下面第六,「請轉法輪」。請轉法輪,我們把這四個字省略一下,中國人喜歡簡單,請法。加個「轉」、加個「輪」,反而把人搞迷惑了,「請法」就簡單了。這個請法是什麼意思?我們這裡辦一些短期的佛學講座,請這些法師長者居士來為我們上課,就是這個意思。你看最近這兩年,我們推動《弟子規》,《弟子規》這些老師們很有智慧,他們想出一個短期講座,訂的名字訂得好,「幸福人生的講座」,時間期限四天到五天,短期的,免費,鼓勵社會一般大眾來學習,幸福人生講座,辦得很成功。這兩年來,各地方辦的大概已經超過三百次,每一堂都辦得很成功。我聽說高雄準備在九月份要辦一次,應該也是四天到五天的,台北、台中,好像台南也辦過,這是愈多愈好,這都是屬於請轉法輪。在佛法裡面講,這一條就是請出家或者是在家的這些大德來為我們講解經典。我們要學佛,學佛先決的條件就是要相信,不信你就沒有意思去學了,首先要相信。信了之後要求解,信了之後不解,很容易退心,那就得上課,這個很重要。真正理解明白了,修行是自己。所以大眾在一起共修的例子不多,佛陀在世沒有。釋迦牟尼佛在世一生就是上課,就是講經,沒有在一起共修的,在一起共修是我們中國祖師大德他們提倡的,佛陀時代的時候沒有提倡這個。你看看佛經裡面,沒有哪一部佛經講佛陀在世的時候大家打個佛七,沒有,打個禪七也沒有,全都是教學,研究討論,解答辯論,這佛陀時代就有了。所以它確確實實,用現在的話來說,它是學術,跟西方這些宗教不一樣。
佛教傳到中國來,把教學擺在第一,一直到前清的初期還是如此。所以我們看在歷史上記載到的,前清在康熙、雍正、乾隆,乃至嘉慶這個時代,每個寺廟裡都是講堂,都上課。這個風氣逐漸衰下來應該是在嘉慶以後,實在講,也隨著清朝國運慢慢衰了。嘉慶以後,道光、咸豐、同治那就變質,講經教學的風氣衰了,經懺佛事超度的這個逐漸多起來,法會也多起來了。這些歷史我們不能不知道。但是現在你說我們請法,在出家在家裡面哪些是善知識?幾乎找不到了。在從前,講經教學的人,不但是他有修,他有證。李老師以前告訴我們,古時候這些大德上台講經、能夠著書立說傳給後世都不是普通人,至少也證二果、三果,再不然肯定有初果。只要有證就叫聖人,小聖,我們稱小乘叫小聖。小乘有四果,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都叫小聖。至少也是小小聖,那就是初果須陀洹。他證了什麼?我們能不能跟他比?他放下身見了,也就是他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換句話說,他自私自利沒有了,我們能不能做到?小乘覺悟了,五種見惑斷掉了。見惑是什麼?惑是迷惑,見是見解,五種。五種錯誤的見解他放下了,他斷掉了。這五種頭一個就是「身見」,你看我們六道裡面的眾生,哪一個不把身當作我?佛告訴我們身不是我,身是什麼?身是我所有的,不是我,就像衣服一樣,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的,身體是我所有的,身體不是我。所以這個身體用了幾十年,不太好使用了,換一個,這就是我們一般人叫生死,生死是什麼?換身體。我們每天都要換衣服,換衣服難不難過?不難過。你要是懂得身體不是我,換身體就像換衣服一樣很自在。六道就是衣服不一樣,你的心地善、行為善,你身體愈換愈好;如果不善,愈換愈壞。你投胎到這個世間來,身體不錯,很好,為什麼二十幾歲、三十幾歲得一身病?那個病絕對不是父母他們帶來的,那是什麼?那是你造的不善業。
劉善人講的,十二歲以前,你的身體受父母影響,十二歲以後,你自己造的業影響你自己。所以他說小孩得病,老人的心行不善,他感染的,所謂「兒女的身,父母的心」,他真有感應。父母的心地善良,兒女健康;父母的心不善,十二歲以下的小孩往往他得病的病因是在父母。十二歲以後他造的業,他是自己要負責。連這一點我們都能看出來,現在這個身,我們這個念頭在主宰。我們的心清淨,身就清淨;心染污,身就染污。心善,身體就好,心不善它就得病,病不是從外頭來的。像現在這個傳染病,瘟疫,是有傳染,如果心地善良,就等於說你有很強的免疫能力,它傳不到你身上來,你有一層保護膜,真誠、清淨、慈悲,這是好的保護,不會受傳染。如果心思不正,自私自利,貪瞋痴慢,那就很容易感染,這是一定的道理,我們不能夠不知道。
現在我們想找一個好老師,到哪裡去找?古人說得很好,學生找個好老師可遇不可求,這個東西要靠感應。善與善相感,我們真的想學道,真的想學好,上天不負苦心人,你會遇到好老師。如果沒有這種懇切的願望,你一生遇不到,縱然遇到,你也不得利益,遇到怎麼樣?對他懷疑,對他沒有足夠的信心,你不會成就。我年輕的時候,在台灣,遇到三個好老師。可是這三個好老師不是教我一個人的,他有很多學生。方老師的學生多,章嘉大師就更多,李老師的學生也不少,我在台中住了十年,我估計至少超過五十萬跟李老師修淨土,這麼多學生,有幾個成就?有沒有一個能超過李老師?不要說超過,跟李老師達到平等境界的有沒有?沒有,這就是說明一代不如一代,這個麻煩大了。為什麼我們一代不如一代?我們現在明白了,學了這麼多年,搞清楚了,我們的基礎不如他。好像蓋大樓一樣,他是個幾十層的,我們怎麼蓋都蓋不上去,為什麼?地基沒打好。地基不好,怎麼往上提升都提不上去。他們的基礎比我們好,他們真的從小(嬰兒時代)父母就把《弟子規》表演給他們看了。他們的根從什麼時候紮的?從出生到三歲,這一千天真正是講的扎根教育。這種教育的時候,嬰兒還不會說話,還不會走路,他一出生,他眼睛就能看,耳朵就能聽,大人在他面前言談舉止,他的印象太深了,所以中國諺語有所謂「三歲看八十,七歲看終身」,這有道理。
現在我們這一代的人扎根的教育是什麼?是電視。你們想想看,現在小孩一出生睜開眼睛看什麼?看電視,在電視裡面學,學暴力、學色情、學殺盜淫妄,這是他的根,這還得了!這個要把聖賢倫理道德教給他,那多費勁!所以現在愈來愈困難了。尤其現在的法律學外國,跟著外國人走,問題嚴重,為什麼?父親不能教兒女,老師不能教學生了。中國古人所謂「嚴父出孝子,嚴師出高徒」,現在父母要是處分兒女,打罵他,你侵犯人權。鄰居,在外國是這樣的,鄰居打抱不平,去打電話給警察,讓警察來把小孩帶走,處罰他的父母,你對你的小孩,虐待他,不人道,你怎麼辦?不能教了。學校的老師,現在我聽說現在的學校學生給老師評分,這老師教得好不好,學生來認定,所以老師想要留在學校得討好學生、得巴結學生。學生不高興了,都說你不好,下一學期學校就把你解聘,就不要你了,這怎麼辦?人生在世,這兩個是大根大本,所以佛,你看三福頭一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你完了,這兩條沒有了,根本的根本斷掉、拔掉了,以後什麼都沒有了,你說這多可怕!這怎麼辦?
所以親近善知識,沒有孝親尊師的心,你就得不到東西。我們跟老師還能得一點點,得個老師百分之一,不敢說多,靠什麼?靠小時候父母教的孝親尊師。現在人不懂,沒有這種心態,你就學不到東西,尤其現在的學生心浮氣躁。從前我們對心浮氣躁沒重視,說說,現在提到這句話,我們真正看到了,而且看到危機。所以說我們想辦班,到哪裡去找老師?今天幾個好老師,叫鳳毛麟角,到哪裡去找?每次他們辦「幸福人生講座」,還能找到七、八個老師,不容易!我覺得這是三寶加持。是不是佛菩薩應化的不敢講,但是在理上說是有可能。這些老師那麼熱心,不辭辛勞來跟大家講課,講得那麼樣感動人,談何容易?我們看到很歡喜,人數雖然不多,但是這些老師如果說不退心,認真學習古聖先賢,他們將來的成就不可思議。這也得要大眾有求好的心,才能得到佛菩薩的感應,所以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今天真正的好事,我們要怎樣培養下一代優秀的老師,儒釋道都缺老師。誰來幹?勸人不如勸自己,自己真正覺悟,真正回頭發心,這個事情沒人幹,我來幹。真幹,真能成就,得守住兩個條件,這是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前最後留下來的遺教,第一個是「以戒為師」,第二個是「以苦為師」,你得具備這兩個條件,你就能成就。什麼是戒?《弟子規》是戒,《感應篇》是戒,那是戒律的根本。世尊在世,沒有《感應篇》,沒有《弟子規》,世尊的教學是從小乘開始,在鹿野苑講《阿含經》十二年。《弟子規》的教義,《感應篇》的教義,在《阿含》裡面,《阿含》分量太大,散在《阿含經》裡面。《感應篇》跟《弟子規》是在中國古聖先賢教誨裡面,把它抄在一起,集合在一起,這個很難得。所以世尊教學,教導後人,要先學小乘後學大乘,不先學小乘就學大乘,佛不承認,非佛弟子。
佛教傳到中國,小乘經典翻譯得很完備,我們的《四阿含》跟現在的巴利文經典,南傳的,兩個一對照,我沒做這個工作,這個話是章嘉大師告訴我的,這一對照,巴利文的經典比我們小乘經大概只多五十部的樣子,那就很少了。小乘經將近三千部,你看多五十部,這分量很小,可見得翻譯得非常完整。當時在中國有兩個宗派,成實宗、俱舍宗,都是從這裡打基礎的。可是唐朝中葉以後,我們中國佛教界就不學小乘,所以這兩個宗也沒有了。不學怎麼辦?我們中國人,無論是出家在家,用儒、用道來代替小乘,這個行。所以在最近這一千五百多年,代代都有高僧大德出現,說明用儒道來代替是可以的。我們今天學佛,小乘丟掉了,《弟子規》不肯學,《感應篇》、《陰騭文》不肯學,所以我們學佛就出了問題,因為沒有根,怎麼向上都提升不了,問題出在這裡。能在這上扎根就會有成就,你紮得深你有大成就,你紮得淺有小成就,沒有這個根,那就一點辦法都沒有,只可以說在佛法裡頭結個緣而已。
今天「請轉法輪」使我們想到沒有師資了。眼前最重要的大事,我們怎樣來幫助佛法,來培養師資。我們真有心,這就有感,我們相信佛菩薩會有應。真正求佛菩薩人多了,我加個「真正」,真正求佛菩薩,怎麼叫真正?我們依教奉行就是真正,口皮上求佛菩薩,心裡留戀五欲六塵,那不會有感應。我們真能把自私自利,我常常講十六個字,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這十六個字放下,那就是真心,會有感應。我們這樣啟請,佛菩薩會應,佛菩薩會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接受我們供養,接受我們護持,他來做樣子,像釋迦牟尼佛八相成道,像祖師大德示現在中國這片廣大的佛土來教化眾生。如果不是真正幹,那個願是假的,不是真的。起心動念還是損人利己,這樣念佛有什麼用?這樣求佛也沒用處,跟佛不起感應道交的作用。這次江本博士在高雄做的報告,很多同學們去聽過。江本跟我也是老朋友,他這十幾年水結晶的實驗做得好,我很讚歎。水實驗說明什麼一樁事情?感應道交。你看我們人有感,有起心動念感,它就有應。我們以善心感,它的結晶非常之美,你們從照片上可以看見,那個照片是從顯微鏡拍攝下來放大的。我們的心行不善去對著這個水,水結晶就很醜陋。我們怎樣跟佛起感應?善,純淨純善,就能跟佛菩薩起感應;我們的心不善,跟妖魔鬼怪起感應,這是真理,這一點都不假。明白這個道理,你才真正懂得我們老祖宗教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問題就解決了。解決問題不在外面,解決問題在自己。解決社會問題,解決天下問題,統統在自己,這妙絕了。向外,決定解決不了問題,縱然解決,是一時,後頭有後遺症;唯有向內心去求解決,什麼後遺症都沒有,圓滿解決,這是佛法,這是聖賢教誨。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