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四五集) 2017/5/24 英國威爾士三一聖大衛大學蘭彼得校區 檔名:02-041-044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九百九十五頁最後一行,科題,「現瑞證轉」,這是「禮佛現光品」第五大段。這段裡面又分三段,「庚一、法」,分兩小段。第一段,「放光普照」,第二個小段,「此界盡照」。
今天我聽說,有同學來參加聽這堂課,從經文當中看沒頭沒尾,不知道這說的是什麼。我們也把前面這一品的大意略說一說,知道這文從哪裡來的。這是第三十八品「禮佛現光」。前面一品「如貧得寶」,這是從比喻上說。人身難得,佛告訴我們,佛所說的這些話,佛滅度之後,由弟子們把它記下來成為經典。怎麼個記法?弟子當中阿難尊者,記憶力最好,他聽一遍,幾乎一生都不會忘記,有這個能力。這個世間不能說沒有,少,像阿難這種記性太少了。佛滅度之後結集經藏,是由佛的學生五百個人,這五百人都證得阿羅漢,很不容易。有這五百阿羅漢來做證明,聽阿難宣講,把佛在世的時候講的經典重複講一遍,這五百個人統統都贊成,這才能記錄下來。有一個人反對說,阿難,好像佛沒這個說法,這就不能記下來,不許可有一個反對。為什麼這麼做?是讓後人對經典產生信心,經典裡頭每一個字、每一句都是佛當年所說的。
佛滅度之後一千年,佛法傳到中國來了。傳到中國來翻譯成中國文字,參加翻譯這個工作,有印度的高僧,有中國修行有成就的人。是由國家來主持,做這個譯經的工作。從漢朝佛法初傳過來,一直到宋朝,譯經最後的年代,宋朝,八百年前,宋朝以後就很少了。現在我們曉得,原典巴利文寫的,傳到中國來,有兩支。一支是漢傳,用中國文字,淺顯的文言文寫出來,在文字學裡頭稱為變文,變化的變。變文,也就是文言文,跟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所說的話是最接近的,我們講最淺顯的文言文,便利佛法的弘傳,希望一般讀書人都能夠看得懂,以這個為標準;也可以說是接近當時的口語,這樣翻譯過來的。另外一支是藏傳的,藏傳比漢傳,在漢朝的時候,也是有一段時期,二、三百年之後。如果說是從唐代比較可靠,文成公主嫁到西藏,而佛法文成公主影響很大,在她沒有嫁出去之前,西藏沒有,她去了之後把佛教帶過去,這是個比較可靠一點說法。有西藏文字,藏文是從梵文發明西藏文字,也是屬於拼音,一直傳到今天還不衰。藏傳裡面有少分,不多,我們沒翻譯的。文成公主帶去漢文的經典不少,那個時候也翻成西藏文,一直到今天還有少數,我們漢文裡頭沒有。
早年我訪問中國,給趙樸初老居士建議,希望把藏文經典,完全用中國文字,還是用文言文把它重新翻出來,能夠保存長遠。藏文是拼音文字,拼音文字的遺憾就是幾百年之後語音變了,字不認識了。好在藏傳的,從唐太宗這個時候起,到今天也經歷了五個朝代,唐宋元明清,還好這個文字一直是西藏佛門弟子來控制住的,沒有改變,傳下來了。如果不是佛門弟子,藏文變化就很大,就像歐洲這些文字一樣,三百年之後寫出來沒人懂了。好在就是西藏是因為喇嘛,稱喇嘛教,實際就是佛教,喇嘛是藏語的發音,承傳下來,句句是佛說的,不能懷疑。
佛門佛教經典亦如是,從漢朝的時候就開始翻譯,隋唐是極盛的時期,一直到宋朝,到中國來的,幾乎都翻譯成中文了,沒有翻譯的很少很少,很少聽說,幾乎全部翻出來,就是今天漢語的《大藏經》。佛非常重視信,如果傳到後世沒有人相信了,佛法就滅了。會不會有這天?有。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他的法運是一萬二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根據中國古大德的記載,釋迦牟尼佛出現在印度,三千多年了。外國說的是二千五百年,現在我們都用外國的這個說法。中國上一代的老和尚,還是用中國老的紀年,不用外國的。現在由於交通便捷,資訊發達,空間愈來愈小了,地球確實變成一家人了,這不能不知道的。我們關於這樁事情,這樁事情也不是個小事情,大事情,我們就隨俗。我們自己了解,對於經典字字句句決定不懷疑,是真的,不是假的。
前面,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西方世界,介紹極樂世界,介紹阿彌陀佛,就是這部經。這個法門跟其他的法門不一樣,佛介紹了這個法門,在印度沒有形成一個宗派,印度人讀這個經的也不多,依照這部經修行的方法有,不是沒有。反而在中國,接受這個法門的人比印度多,比西藏也多,藏傳裡頭有,不是沒有,有淨土。
所有法門裡面,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是戒定慧三學,佛是教我們開智慧。智慧是自性裡頭本有的,唐朝時候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說得很好。他開悟了,五祖忍和尚要考一考他,是真的還是假的,召見他,見性了,性是什麼樣子?說給我聽聽。他第一句話說,他總共說了五句,第一句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個清淨,自性是真心,不是妄心,是真心。我們今天一般人講心,概念上全是妄心。心是什麼?心是思想。真心沒有思想。所以這是我們要辨別清楚的,特別是學大乘。真心是清淨的,本自清淨。有沒有染污?沒有,佛、菩薩沒有,我們凡夫也沒有。染污的是意,佛法講心、意、識,意就是妄心。意是什麼?意就是起心動念。中國的文字妙極了,心,單單一個心,什麼都沒有,跟佛講的真心相應。要有了念頭,有分別了,有分別是思。你看思,心上面一個田,田是一格一格的,就是有分別了,那不是真心,妄心。想,思想,想,心裡頭有相,那個相是假相,不是真相。所以思想,這是一般人講心,心就是思想,妄心,不是真心。六道凡夫用思想以為是真心,這錯了。能大師說得好,第一個清淨,清淨就是他沒有思想他才清淨,有思有想他不清淨了。
第二句話說,真心不生不滅,沒有生滅的現象。思想有,思想是念頭,前念滅後念又生,一個接著一個,頻率非常之高。彌勒菩薩告訴我們,這一彈指,思想換了多少次?單單一個思想,我們決定沒有辦法感覺到,我們感覺到是連續的,相續相。像看電視,電視的畫面一秒鐘一百次,一百次的生滅,我們看到好像是真的。其實畫面的時間,我們說畫面的壽命,畫面壽命多長?百分之一秒,這是電視。那我們腦子裡面的思想,比它多得多!到底多多少?彌勒菩薩說了一句話,說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一彈指。也就是說,三十二億分之一是一念,起個念頭。那一秒鐘可以彈七次,我們把它乘出來,一秒鐘彈七次,等於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這就是念頭的生滅。
但是真心不生不滅,真心如如不動;妄心,一彈指就是三十二億百千念,把它乘出來、算出來,三百二十兆,一彈指是三百二十兆。這是真的還是假的?真的,現在量子力學家發現了,物質現象量子力學家搞清楚了,假的,世間確確實實沒有物質這個東西存在。我們現在看到是物質東西存在,你要知道它存在的壽命多長?是三百二十兆分之一秒,這是它的壽命。一彈指它生滅三百二十兆次,單位不是萬、不是千,單位是兆,我們怎麼會知道?這個祕密,量子力學家完全明白了,他沒說出一秒鐘有多少,他只說生滅頻率非常高,佛在佛經上數字說出來了。我相信再有二、三十年,量子力學家會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就是念頭,搞明白之後也等於零,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是心,真心是真的,沒有生滅,不生不滅。見到這個真心叫明心見性,這個心也叫性,叫自性,叫本性。這個心是清淨的,沒有染污。妄心有染污,念頭就是染污,妄想是染污,真心沒有。
真心第三個現象是具足,「本自具足」,具足什麼?無量智慧,所以智慧是自性裡頭有的。沒有見性的人沒智慧,他有知識,知識跟智慧是兩樁事情。智慧要現前了,沒有一樣不知道,樣樣都知道,過去現在未來、此界他方全都明白了。所以佛法注重智慧,不注重知識。智慧從哪裡來?本有的,沒有來處,自性裡頭本來具足,這個要知道。知識有來處,是你學來的,你看來的、聽來的,你想出來的。智慧不是的,智慧是自性本有。怎麼樣得到智慧?佛教給我們持戒修定,智慧就開了。持戒是手段,修定也是手段,持戒才能得定,定到一定的程度豁然大悟。開悟了,這個悟有小悟、大悟、大徹大悟。小悟是阿羅漢,比我們高明多了,大悟是菩薩,大徹大悟是佛陀。所以佛陀、菩薩、阿羅漢是佛教教育裡面學位的名稱。最高的學位,大徹大悟,稱為佛陀;第二個學位是菩薩,大悟,沒有徹悟,大悟;第三個學位是阿羅漢,好像本科畢業,小悟。小悟,雖然是小,他的智慧超過人間天上,人聰明,不如他,天比人更聰明,也不如他,二十八層天都比不上他。
所以,佛法是開發自性的一門學問,它要求的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為什麼?一門能得定。哪一門?任何一門都行,不拘哪一門。這有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統統都可以,只要你用戒定慧這個方法去學,你就能開悟,妙極了。佛的經典能幫助我們開悟,世間典籍行不行?行。不要忘記,它還有一個無量法門,八萬四千是佛法,佛菩薩講的,八萬四千之外,還有無量無邊的法門,統統行。所以後頭有個無量法門,全包了,不可思議!到不可思議,思議(起心動念)沒有了,就接近大徹大悟了。這是它的理論,我們必須要知道,明心見性的理論。明心見性一定要走戒定慧,不走這條路,沒有戒,決定不能得定。定中有戒,戒中沒有定。戒主要教你放下,徹底放下了,連戒也放下了,真放下,你才能得定,定到一定的程度,豁然大悟。
讀書千遍,那一千遍記住是修定的。你看,知識分子喜歡讀書,喜歡讀書,佛就教你用讀書的方法修定。這是教下,讀誦大經大論,目的是什麼?把妄想念掉,把雜念念掉,把分別念掉,把執著念掉,萬緣放下,心裡頭只有這一部經。到最後這一部經也不要了,就開悟了。如果抓住這部經,不行,真心裡頭什麼都沒有,怎麼會有一部經?怎麼會有佛?所以到最後連佛也沒有,經也沒有,大徹大悟,真成佛了,這個時候才叫做佛陀。經典裡面所說的,我們不能不相信,為什麼?將來開悟的時候這個來做證明,我是不是真開悟。真開悟了,佛講的一切經是我自心心性裡頭流出來的,哪有不懂的道理!沒有開悟,不懂;開悟了,徹底明白了。明白之後講給別人聽,因人而異,程度深的講得深,程度淺的講得淺,能恆順眾生,應機說法,跟他的程度相應,幫助他也開悟,這是佛法。
我們今天學到這一段,佛把極樂世界介紹得差不多了,極樂世界的生活狀況、教學的情形,以及這個世界的美好,統統說明白了。中國人常講「百聞不如一見」,如果我們能見到多好。這就講到這一樁事,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慈悲到極處,他用他的神通,讓當時聽經的大眾,這部經的聽眾兩萬人,這跟我們一樣的,俗家人,這裡面有出家的,也有沒有出家的,出家的人少,在家的人多,統統見到極樂世界。經典裡頭記載得清清楚楚,絕對不是騙人的,我們才能得利益。如果我們要是錯會了意思,這是迷信,那就勸你不必讀經,你得不到絲毫利益。不得利益是小事,大事是避免誤會佛教、錯解了佛教。
這個在我們年輕的時候,沒有遇到真正善知識,在所不免。出家人想度我這個人很難,為什麼?我們要辯論,要把我說服我才會相信。這些出家人,當然我沒有遇到第一流的高僧大德,我遇到是一般的,一般的不行,他辯不過我。所以我的信心是從方老師那裡來的,他是個哲學家,世界知名的哲學家。我跟他學哲學,那一年我二十六歲,他給我講一部《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講佛經哲學。我就很詫異,佛是宗教、是迷信,它怎麼會有哲學?老師告訴我,「釋迦牟尼」,他不說佛,他說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我從來沒有聽說過;「佛經」,大乘佛經,「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也沒有聽說過;「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個話我聽得懂,我很喜歡,人生最高的享受,那我要學。我入佛門是這麼來的。
以後我看《論語》,《論語》開端頭一句話,孔子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就把它跟方老師教我這一句,這兩個接頭相應,不亦悅乎,不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嗎?一個人一生當中,快樂幸福過一輩子,每一天歡歡喜喜、快快樂樂,多麼幸福,好!能得的到嗎?能。你要真正想學,釋迦牟尼佛幫助你,行;孔老夫子幫助你,也行。可是都要從持戒下手,佛家有五戒十善,儒家也有,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你看後面,身修,這個身修就是我們個人,一個人一生當中得到幸福快樂,它也講。從哪裡下手?持戒。什麼是戒?前面講的是戒,格物、致知。格物,用司馬光的講法,司馬光是虔誠的佛教徒,格是什麼?格是格鬥;物是什麼?欲望、貪欲,要把貪欲、貪瞋痴打敗,這個才行。貪瞋痴打敗了,你的智慧就生起來,物格而後致知,智慧生起來了,就是惠能大師講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自性本自具足的智慧出來了,為什麼?障礙沒有了。正心,心裡頭沒有障礙。正心,心裡頭什麼都沒有才叫正,心裡頭有煩惱不正,心裡頭有歡喜也不正,心裡頭有幸福也不正。心裡頭什麼都沒有就正,意就誠,心就正。
第四句,「何期自性,本無動搖」。自性是什麼?從來沒有動搖過,我們宇宙有動搖,本無動搖就是自性本定。自性什麼樣子?自性就是定,大乘教上佛常說,「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最後一句很重要,「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什麼?整個宇宙。我們眼睛能看得見的、耳朵能聽得見的很有限,宇宙多大?無量無邊,天外還有天。所以整個宇宙,我們今天講造物主,不是上帝,是誰?是你的自性。自性只有一個,我們共同一個自性。所以整個宇宙是一體,一體能不愛護嗎?所以自性的德,自性裡頭第一德就是大慈大悲。悲是什麼?悲是離苦。慈是什麼?慈是與樂,離苦與樂。所以成佛了,成菩薩了,他完全明白了,自他是一體,那對於我,傷害我的人、侮辱我的人、欺負我的人,甚至於殺我的人,還有沒有怨恨?沒有了。為什麼?一體。這個時候真樂就現前了。牙齒跟舌頭是一體,牙齒不小心把舌頭咬破了,沒有聽說舌頭要報仇,為什麼?一體。佛告訴我們,整個宇宙跟我們是一體,所以佛的愛是真愛,不是只愛善人不愛惡人,只愛讚美他的人,不愛毀謗他的人,佛不是的。佛連你滅佛殺佛,佛還是愛你,為什麼?牙齒跟舌頭的關係。你才曉得佛家是真的,阿羅漢的愛都是真愛。因為阿羅漢見性了,少分;菩薩見性,多分;佛陀見性,圓滿,這麼個關係。
你學佛,你不能愛人,你不能愛動植物,你不能愛山河大地,在佛學上入門的人會搖頭,你沒入門,經典念得再多,沒入門,在門外。為什麼?你沒有愛心,你不能原諒得罪你的人。這是佛法。你說佛多快樂,不但這一生,生生世世,盡未來際,沒有一個冤家對頭。冤家對頭對他的很多,他心裡頭沒有,心裡乾淨清淨,沒有污染。他的心裡只是看到六道眾生要幫助他離苦,學佛的同學要幫助他得樂,好!他在世間幹什麼?幫助一切眾生,該離苦的幫助他離苦,該得樂的幫助他得樂,離苦得樂叫慈悲,修行人內心上修養確實如是。而且這個事情真的全靠自己,不靠他人。你為什麼不能開悟?你的妄念太多,雜念太多,分別太多,染污太多了,你的心不乾淨。所以頭一個要你修清淨心,心真清淨,萬緣放下了,證阿羅漢果,小悟。然後再要清楚更深層的煩惱,比阿羅漢更深的,菩薩,菩薩四十一個階級,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這些都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他們真沒有煩惱,真放下了,可是還有什麼?有習氣。為什麼有這麼多等級?習氣厚薄差別不一樣。什麼叫習氣?古大德用酒瓶做比喻,盛酒的酒瓶,酒倒掉了,擦乾淨了,確確實實沒有了,一滴也沒有,聞聞還有味道,這比喻習氣。你的煩惱無明真斷了,可是好像還有一點味道,不純。習氣怎麼斷?沒法子斷,時間長了,自自然然沒有了。所以菩薩在菩薩這個階段當中,沒有證得究竟圓滿,他一面斷習氣,不執著,一面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苦從哪裡來的?苦從迷來的。悟從哪裡來的?悟從覺來的。只要你覺悟了,你真正了解事實真相。我剛才舉的例子,是我修學的心得,什麼事情看不慣,凡夫;什麼事情都看得慣,是菩薩,是阿羅漢。阿羅漢還有放不下的習氣,菩薩沒有了。菩薩有看不慣是無始無明,這個東西沒斷,把這個東西都斷掉,成佛了。
惠能大師只說了這五句,五祖聽了之後,行了,不必再說了。你看他的考試只有二十個字: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五祖衣缽就給他了,就傳給他了,他就是禪宗第六代祖。可是嫉妒的人很多,不服,你是個不認識字的人,沒有念過書。說老實話,僧團,在黃梅住八個月,他只住在工作坊裡頭,五祖叫他破柴舂米,給他這兩樁事情做,他做了八個月,別人看到他在修苦行,他自己知道那是修禪定。八個月,五祖身行言教,跟五祖見面談話只三次,第一次見面,最後一次是五祖傳衣缽給他,一天兩次,白天一次,晚上一次,總共見三次面,衣缽就給他,真正志同道合,真正大徹大悟,不是假的。
所以信心要具足,我們對於佛經最重要的是信心,你有信心,你才真正能離苦得樂,世出世間一切法能成就。今天這個小時,我說的這些話,幫助大家奠定基礎,有信心,信德,你就會有孝心、恭敬心。對於佛陀、對於歷代祖師大德有孝順心,對於法門、對於經典有恭敬心,你才能得利益。如果真正在《無量壽經》上下功夫,恭喜你,你這一生會得到圓滿的成就。圓滿就成佛,往生到極樂世界等於成佛了,為什麼?除非你去不了,你要真去了,無論到西方極樂世界什麼身分,沒關係,只要到達那個地方,見到阿彌陀佛,無量壽!不像此地壽命短暫。決定一生證得究竟的大覺,大徹大悟,見性成佛,你一生決定做得到。所以這個是學佛比什麼都重要的條件,自己具備這個條件,一帆風順。如果有懷疑很難,疑慮很多,關關都很難破。佛講的這麼多經典,幫助你們斷疑生信的。
好,今天時間過得快,你看,一個小時過去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