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四九集) 2014/12/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14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九十八頁倒數第二行,從第二句看起:
「《大乘義章》曰:痴闇之心,體無慧明,故曰無明。」這是念老取《大乘義章》裡面對無明的解釋。痴是愚痴,闇就是不明,無知的意思。痴闇的心,體是沒有慧明,所以叫做無明;換句話說,真心是覺明,妄心是無明。妄心也叫阿賴耶識,它是三毒煩惱裡面的愚痴,也就是說,它把外面的境界看錯了,不但看錯了,也想錯了。下面講見思煩惱就說到了,「無明貪瞋」這叫三毒煩惱。
為什麼會有無明?六祖惠能大師跟我們講的真心、本性,真心、本性是光明的,是無所不知的,這是自性的本能,真心的本能。佛說,一念不覺,從真心裡頭變現出一個妄心,妄心的體還是真心。所以真心也叫自性、也叫真如、也叫本性,名字很多,都是說一樁事情。一樁事情說這麼多的名字,佛的用意叫你不要執著名字,名字是假的,這假名,了解真正的意思就對了。這就是從假的裡頭你要認識真的,好比我常常用電視屏幕來做比喻,我們用屏幕在一起學習,不是電視就是網路,所以大家很熟悉。屏幕裡面,沒有頻道的時候是一片光明,這就是自性、這就是真心;按上頻道,這叫一動,就動了,動之後它就現相。我們曉得相是假相,屏幕是真的,沒有屏幕,相不能現。把屏幕比喻作真心,把頻道比喻作妄心,妄心跟真心永遠不能分開,就跟屏幕跟頻道裡頭的色相關係完全相同。但是屏幕是永恆不變,就是一片白光,色相剎那剎那在變。
我們現在看這個電視,它的頻率多高?一秒鐘,我們現在所用的是用數碼,用數碼電視,要是像畫面的話,像從前幻燈片,那是多少張?一秒鐘多少張?一百張;也就是說,它的頻率是百分之一秒,它是動的,它不是靜的,秒秒都不一樣。是不是完全相同?不完全相同,每一秒每個相都是獨立的,而且怎麼樣?絕對不會有兩張相是相同的,沒有,決定沒有,這個概念我們要清楚。所以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色相、音聲,我們今天科學所說的物質現象、心理現象、自然現象,包括所有現象在其中,全是高頻率產生的幻相,沒有一個是真的。所以佛教我們不要把這個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錯了,因為它是假的,它不可得。
真相要是認識之後,就叫開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也就是說,我們在色相裡面看出屏幕,色相動,一秒鐘跳動一百次,屏幕不動。不動的是真的,動的是假的,它真的假的混合在一起,它不是一樣的。所以佛教給我們,我們要用真的,不要用假的。把真的用在我們生活上、用在工作上、用在處事待人接物,那個人就叫做菩薩、就叫做佛。我們凡夫把假的當作真的,真的呢?真的完全忘掉了,沒有想到它有個真的。淨土宗講到真的,它稱為常寂光,就是真心、就是本性。常,常是永恆不變,也就是它不生不滅;寂是清淨,一點染污都沒有。你看,我們這個屏幕有沒有染污?沒有染污,無論什麼色相在裡面播放,屏幕確實沒有染污到。我們把頻道關了,看到電視屏幕是一片光明。用常寂光三個字來形容它,妙極了。
我們再往下看,「由於智慧到彼岸,並因三昧之力,故三毒永無,三惑俱盡」。這三種迷惑就是見思煩惱,見,你看錯了;思,你想錯了,這是指什麼人?六道凡夫。不但人間,天人他也看錯了,他也想錯了,這叫凡夫。凡夫有見思煩惱,《華嚴經》說的執著,執著就是見思煩惱。第二種叫塵沙煩惱,塵沙煩惱是有分別,沒有執著,煩惱無量無邊,用塵沙來做比喻。最後一個無明煩惱,就是愚痴,痴無明,本來是明的,現在不明了。修三昧就是修定,佛用這個方法教人,用禪定這種方法能夠把見思、塵沙、無明統統斷盡,全都放下了,所有過失都沒有了,過失是假的不是真的。
今天科學它用數學,推算有這個可能,然後再用科學儀器來證明。譬如物質現象,近代,二戰之後,也不過是最近二、三十年,量子力學家發現物質的祕密,物質到底是什麼,他們揭穿了。所用的方法跟佛經上用的是一樣的,但是佛經是用定,科學是用儀器,觀察的結果相同,可是作用大大不相同。用禪定的功夫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比科學高明太多了。為什麼?禪定當中你見到,因為禪定它裡頭沒有空間、沒有時間,沒有空間就是沒有距離,沒有過去現在未來這是沒有時間,沒有遠近這就沒有空間,他能看到宇宙的真相,跟科學所發現的完全相同。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二、三十年之後,佛教不稱為宗教了,它是什麼?它是高等科學、高等哲學。現代的這些哲學家、科學家肯定,二、三十年之後,一定可以普遍到全世界,大家都能接受。
但是從禪定裡面這個方法你去證得,不要用儀器,直接見到的。有什麼好處?佛家講的六種神通是我們自己的本能,全都恢復了。因為我們有煩惱,有見思、塵沙、無明,這種能力失掉了,不是真正失掉,是這種煩惱把我們的能力障礙住了。天眼、天耳,天眼,眼本來能見到,現在見不到。譬如我們隔個牆壁就見不到隔壁,天眼怎麼?天眼可以透視,我們在這個樓上,看上面、看下面全看得到。能看到遠方,在我們這裡可以看到大陸,可以看到美國,不需要藉科學儀器。現在我們用電視能看到,不需要用電視你也能看到、你也能聽到,這是天眼、天耳。他心、宿命,他心,別人心裡起心動念他知道,這叫他心通;宿命通是能知道過去世,能知道未來,知道過去、未來都是自己的本能,宿命通。第五個神足通,神足是變化,像佛菩薩一樣能化身、能變化,真的是隨心所欲。最後一個是漏盡通,漏盡是煩惱習氣全都沒有了,這叫成佛。這是什麼?成佛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我們的本能完全恢復,我們的障礙完全沒有了,這個人叫做佛、叫做菩薩。菩薩證得的還不夠圓滿,還差一點,佛是圓滿了,圓滿了叫佛,沒有圓滿叫菩薩。
於是我們就明白了,佛法修行證果無非是恢復我們的本能,這個本能不是學來的,是自然就有的,自性本有。所以佛法說得很清楚,佛菩薩教人,無論怎麼教你,都是幫助你恢復性德,除此之外,佛菩薩一無所有。你所恢復的是你自己的本能,不是他給你的,神通道力不是佛菩薩給的,是我們自己本有的。這種教育確實是真正究竟圓滿的教育,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得真正幸福美滿。
佛告訴我們,「心外無法,法外無心」,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才藝、無量的相好,這相好裡頭包括福報,都是你自性裡頭統統具足的,只要開發自性就能恢復。所以佛法不主張向外求,主張向內求,求定、求慧,一定是先得定,然後開智慧,智慧開了,性德圓滿現前,那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不是真有?真有,為什麼?自性變現的,不是外面,像我們這個世界一樣,我們這個世界自性變現的。惠能大師見性了,他告訴我們「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一句不得了,萬法就是整個宇宙。整個宇宙從哪來的?自性生的。所以你見性,你就能掌控萬法。
近代的科學已經知道,念頭,我們起心動念,這個能量不可思議。現在這個科學在萌芽,很了不起,跟佛法講的相應了,再有十年之後,我們相信它就起作用。用念頭來控制一切,念頭善,就是極樂世界,這個世界變成極樂世界;念頭不善,這個世界就變成六道輪迴。六道、十法界、諸佛剎土、一真法界,包括西方極樂世界,全是我們自己念頭變現的。極樂,是最善的念頭、最好的念頭,變現出來的,這個我們要相信。跟我們世間法,中國人所講的因果報應,善心一定得善果,惡念一定有惡報,跟這個道理完全相同。諸佛的剎土純淨純善,沒有一絲毫邪惡,所以他的社會好,他的世界好。我們今天地球變成這個樣子,我們就理解了,地球上居住的這些人們起心動念不善,言語造作不善,把好的東西都丟棄掉了,都不肯相信。你看,五倫現在人不要了,五常也不要,四維八德統統都不要了,現在講民主自由開放。把這些好的東西都丟掉,造成今天社會的動亂,地球上災難這麼多。
美國的量子力學家布萊登告訴我們,那一年是二0一一,澳洲悉尼有個科學家的會議,兩天,舉辦兩天。第一天發表最近研究報告,我聽了很歡喜,跟佛法愈來愈接近;第二天是個專題,大家在一塊討論二0一二馬雅預言,災難的預言,討論這個。這些科學家彼此在,有差不多是一半一半,一半的人相信有,馬雅預言是真的;另外一半人說不可能,人沒有能力知道明天的事情。所以說是平分秋色。布萊登他參加這個會議,他告訴大家,他說馬雅災難的預言可以化解。怎麼化解?只要地球上的居民把邪惡的放棄,也就是佛家講的斷惡修善,他叫棄惡揚善,惡的要放棄,要發揚善的,端正心念,地球上災難就可以化解,這跟佛法說的一樣。明天我們香港有個大法會,明天冬至,祭祖,這個法會提倡孝道,如果人能夠恢復孝道、恢復倫常,災難確實能化解;不能完全化解,也大幅度的減輕。這是好事情,也就是給人有好的思想、有好的念頭,對於自己身心健康有幫助,對於居住的環境就消除災難,確實有效果。
我們繼續往下看,「三昧」,三昧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翻作「正定」,也翻作「正受」,受是享受,正常的享受;也叫三昧;也叫「等持」,等是平等,持是保持,能保持平等,平等也就是中道。《華嚴經探玄記》第三卷裡面說,「三昧,此云等持,離沈浮故」。這在我們心,一個是妄念太多,心定不下來;一個是昏沉,精神提不起來,常常打瞌睡。三昧是讓它平等,有定有慧,定慧平等。在平等這個境界,因為慧超過定就是妄念太多,定超過慧就會昏沉,一定要把它調到平等,這叫正定。所以「心不散,住一境」,這叫持,心不散亂。
佛法八萬四千法門,這是說方法門道多,修什麼?統統都是修三昧;換句話說,統統都是修等持。淨土宗用一句佛號,讓我們的心,心裡頭只有一樁事情,我們講放在心上,這樁事情就是阿彌陀佛的名號。念「南無阿彌陀佛」行,念「阿彌陀佛」也行,心裡頭只有一句佛號,除一句佛號之外什麼都沒有,沒有妄想、沒有雜念,這個境界叫三昧;用念佛的方法修成的,叫念佛三昧。現在修這個法門的人很多,修成功的人不多,什麼原因?原因是放不下,真放下了,不難。你看,國內南陽來佛寺,這近代,我們看到三個人修成功了。去年往生的海賢老和尚,一百一十二歲,他修成功了。他的母親,八十六歲往生,走得自在。往生的時候,家裡的親人都在面前,她告訴大家我走了,她真走了。沒有生病,沒有病苦、沒有死苦,說走就走了。海賢的師弟,八十二歲的時候,也是的,海慶法師,預知時至,自在往生。海賢去年正月往生的,都是自在,給我們做證明,證明真有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念佛往生決定不是假的。
老和尚二十歲開始念佛,師父就教他一句阿彌陀佛,他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一生就這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一百一十二歲走了,走得真好,真自在。那麼大的年歲,身體健康,頭腦清楚,不需要人照顧,一百多歲的人,身體看起來像年輕人一樣,真佩服他。我們這裡有老和尚的光碟,他一生的事跡,很多人跟他見過面,跟他相處過的,都有一些報告,我們把它印成一本書,《永思集》。這是我們學佛人最好的榜樣,念佛人最好的榜樣,非常適合於現代環境,一句佛號念到底。他念到什麼程度?念到明心見性,跟六祖惠能大師平等的,跟釋迦牟尼佛平等的。他曾經透露信息給我們,他說他什麼都知道,就是不肯說,別人問他,天機不可洩露,一笑了之。什麼都知道,有神通不現神通,真開悟了,不說。每天就是一句佛號,你看他一天到晚佛號不停,一句接著一句,他就表演這個給大家看。
有人問我,你看這個老和尚,他功夫什麼時候成就的?我們依照《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所說的,念佛念到功夫成片,一般都是三年,真念,真誠懇切的心去念,三年功夫成片。所謂功夫成片,就是煩惱並沒有斷,這一句佛號能把煩惱控制住,念頭一起就是阿彌陀佛,真的沒有雜念,這叫成片。功夫成片了,阿彌陀佛決定傳信息給你,也就是你會見到佛,或者在定中,或者在夢中,你會見到。佛會告訴你,你還有多長的壽命,時間到了我來接你往生,把信息告訴你,一般是在三年。海賢老和尚頂多三年他肯定到達這個程度,到達這個程度就見佛了,信心就懇切了,不再懷疑。繼續再念下去,再念個三年五載,就得事一心不亂;得到事一心不亂,再向上提升,三、五年就能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跟禪宗裡面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是同一個等級,他就成功了。
所以在我的看法,他得事一心大概三十左右,得理一心一定在四十之前,他就得到。一生跟阿彌陀佛見面,我估計最低限度有十幾次,所以極樂世界他很熟,阿彌陀佛像老朋友一樣,常見面。佛告訴他,說他修得很好,讚歎他,希望他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給學佛人做個好榜樣,給念佛人做個好樣子。所以他的壽命延到一百一十二歲,是為表法而來的,他早就可以走了,三、四十歲他就可以往生了。要在這個世間再住幾十年,幫助我們的,給我們做證明。現在這個時代,學佛的人信心不堅定,有懷疑,修淨土的人對極樂世界有懷疑,這就不能成就。他住世這麼多年,幫助我們真信,幫助我們真正發願,告訴我們,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有,他隨時都可以見到。這個老人不會騙人,一生沒有發過脾氣,一生沒有批評過人,一生沒有妄語,老老實實,人品好!接近他的人沒有不讚歎,沒有不歡喜的,戒定慧三學圓滿的證得。
下面歸到我們本宗,「至於諸三昧中」,這個諸是多,八萬四千、無量法門就是無量三昧。在無量三昧裡面「唯有念佛三昧,最尊如王,至貴若寶」,所以它叫寶王三昧。海賢老和尚就是修這個三昧,他的母親、還有他的師弟,三個人統統修的是這個法門。就是一句佛號,除一句佛號之外,心裡頭什麼都不放,這叫真修行。我們凡夫的麻煩,把瑣碎的事情都放在心上,就錯了。心本來是空寂,你放東西在裡面就染污了,不但世間一切東西不能放,佛法也不能放。《金剛經》上說得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就是佛法。一定要曉得,自性清淨心裡頭一法不立,連佛法也沒有。佛法怎麼來的?是因為眾生迷了,佛,佛是覺的意思,因為迷才說個覺,來對治你的迷,幫助你破迷開悟,這麼來的。你覺悟了,覺悟了那個覺就不能再有,再有個覺就又迷了。自性清淨心中一法不立,這個道理要懂。
它起作用的時候,一法不捨,用這些法,一切法,幫助一切迷惑顛倒眾生回頭。好像眾生生病,佛菩薩有藥,要好了,藥也不要了;要好了,天天還在吃藥,那又生病了。這就是告訴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淨土就不要了,你已經到了淨土,你心裡再放這個就是累贅。到了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成無上菩提,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這就對了。所以,諸佛如來都說淨宗是難信之法,它很容易修,就是難信,信了之後沒有一個不成就的。我們一定要堅定信心,信心生不起來怎麼辦?念經,讀這部經、讀這部註解,一遍一遍去讀,讀多了、讀久了豁然就開悟,你的疑心就斷掉了,斷疑生信。如果完全相信,你這個經都不需要讀,也不需要聽,專念阿彌陀佛,就像海賢法師一樣。他沒有懷疑,他沒有一樣放不下,統統放下,徹底放下,得大自在。
所以,念佛三昧至貴若寶,「故《大集經》中稱之為寶王三昧」,佛經上講寶王三昧就是念佛三昧。「此處所指,應即此三昧也」,經文上所說的三昧,在《無量壽經》上講的當然是念佛三昧。末後有個「力」,這個力字「表以上種種盛德」。前面讚歎,這是法藏比丘對他老師的讚歎,他的老師是世間自在王如來。對佛的讚歎,佛就是圓滿的自性,對佛讚歎就是對圓滿自性的讚歎,這個一定要知道。圓滿的自性就是我們自己的真心,所以《華嚴經》上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句話非常重要。你本來是佛,怎麼變成這個樣子?現在我們遇到佛,佛教我們什麼?佛教我們回頭,教我們恢復本來是佛的樣子,因為你本來是佛。學佛成佛,信心從這個地方建立的。用淨土宗這個方法非常快速,用其他的方法難,非常困難,學的人都知道。
下面,「故云:無明貪瞋皆永無」。無明是起心動念,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不起心、不動念,無明沒有了。無明是起心動念,我們統統都有,從起心動念生出分別,從分別再生出執著,這個執著就是貪瞋痴慢,這是煩惱。貪心,貪心不能控制、不能放下,果報是在鬼道,鬼貪;瞋恨,脾氣大,這是地獄道;愚痴是是非搞不清楚,沒有智慧,這是畜生道。所以,貪瞋痴感應的就是餓鬼、地獄、畜生。這個東西從哪裡來?都是從無明來的,無明是根本,就是起心動念,根本。
佛菩薩教我們,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真修行,眼見色看得清清楚楚,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個人就是佛;耳聽音聲聽得清楚,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練什麼?練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個人叫佛,這就是佛。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個人是菩薩,菩薩比佛低一級,菩薩有無明,沒有貪瞋痴慢。有無明、有分別,沒有貪瞋痴慢,這個人是阿羅漢。如果全有,我們全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有,全有就是六道眾生,要知道,一定要把它放棄掉。我們用什麼方法?我們用一句佛號,念頭才起,第一念是無明、是貪瞋痴,第二個念頭是阿彌陀佛,把它換掉,要換得快,愈快愈好。煩惱習氣只有第一個念頭,第二個念頭它就不相續,它就斷掉了。這就是古人所說的,不怕迷惑,就怕覺遲,覺悟得要快,前一念是迷,我第二念就覺了。阿彌陀佛就是覺,要覺得快,念念都是阿彌陀佛,不許有一個雜念、有一個妄想在心裡頭,這就對了,這叫真修行。
「此六句願文」,前面我們所念的,在三百九十七面,「智慧廣大深如海」,末後一句「惑盡過亡三昧力」,它以智慧為開頭,以寶王三昧及定慧等持做總結,「實有深意」,這個意思很深。智是看破,三昧是放下。早年,章嘉大師教我們看破、放下,就是學佛。我第一次跟他見面,向他老人家請教,學佛從哪裡下手?他就告訴我,看破、放下,看破是般若智慧,放下就是三昧。三昧是清淨心、平等心,心要清淨,不能染污,心要平等,不能動搖,跟我們的經題完全相應。
我們再看下面一首,第三個小段,「如佛救苦」,要發這個大心。請看經文:
【亦如過去無量佛。為彼群生大導師。能救一切諸世間。生老病死眾苦惱。】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上之一段願文」,就是指剛才念的這一段,四句,「求佛之覺他德」。前面我們讀過的六句是自覺,是自覺的德,這個四句是利他。首四句表法藏比丘願意像過去無量諸佛一樣,為一切有情眾生的大導師,教化眾生。佛法,我初學佛的時候二十六歲,跟章嘉大師學,大師勸我學釋迦牟尼佛。向釋迦牟尼佛學習,你必須要認識釋迦牟尼佛,你不認識他,你會走彎路,你不能像他一樣。所以,他教我去讀《釋迦譜》、《釋迦方志》。這兩部書在《大藏經》裡面,當時市面上沒有流通,好在分量不太大,我把它抄寫下來。我們認識了釋迦牟尼佛,他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是一個教師,老師,他的發願,就是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回歸本性。本性,中國古人講,佛法沒到中國來之前中國人也說,老祖宗講人性本善,本性本善。你看,後來寫在《三字經》上,《三字經》上給小朋友讀的課本,頭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肯定人性本善。佛講得更清楚、更明白,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佛是最善的,沒有比佛更善的,佛跟中國的善這個意思相通。我們修行能不能成佛?當然能成佛,為什麼?因為你本來是佛;你本來不是佛,你未必能成佛,本來是。
所以章嘉大師教給我看破、放下,看破就是什麼?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你認識本來是佛,這就看破了。現在要放下,放下什麼?放下自性裡頭所沒有的東西。什麼東西沒有?無明貪瞋沒有,沒有這個東西。無明、貪瞋痴慢疑這是習性,不是本性。本性是真的,不生不滅,永遠存在,這本性;習性剎那生滅。我們今天這個世界,你眼所見的、耳所聽的、鼻所聞的、舌所嘗的、身所做的,乃至於念頭、幻想,從哪裡來的?從無明來的,無明就是無知,無知就是迷惑,從迷惑來的。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這些東西,你現在染了這些,這叫習性。《三字經》上所說的「性相近,習相遠」,性,大家都一樣,本來都是佛;但是習,習慣就不一樣,習慣把我們從自己本性本善拉遠了,也就是愈迷愈深、愈迷愈重,愈嚴重,迷惑到六道裡頭來了,這真不像話。
四聖法界迷,比我們好多了,他也沒覺悟,還是妄心做主宰,但是他們知道用妄心裡面的善不用惡。我們今天善惡都有,現在人怎麼樣?現在用妄心裡面的惡,不用善,這就嚴重了。用惡不用善,這一轉眼就是來生,來生到哪裡去了?餓鬼、地獄、畜生,來生連個人身都得不到。人身要善,佛跟我們講,修十善業道,修五戒十善,來生不失人身,你能保住人身。如果能修大善,就生天,不在人道,六道裡頭最高的,福報最大的、壽命最長,天道。十法界、六道都是自己念頭變現的,凡夫的念頭有善有惡、有染有淨。佛不給我們說明,我們完全不知道。
佛覺悟了,回歸自性,回過頭來,看看十法界、六道裡頭還有這麼多迷惑顛倒、不知道回頭的這些眾生,怎麼辦?要幫助他。佛菩薩到世間來度這些眾生,所以發願『為彼群生大導師』。你看釋迦牟尼佛,十九歲出家,三十歲放棄所學,他給我們表演的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喜歡學習,廣學多聞,他學了十二年,認為所學的東西不能解決問題,什麼問題?生死輪迴的問題,解決不了,所以放棄了。放棄之後,在畢缽羅樹下入定,開悟了,他是從定中開悟的。六祖惠能大師是從五祖跟他講《金剛經》開悟的,他是聽經開悟的。你看,法門不一樣,開悟是相同,這就是說明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五祖忍和尚講《金剛經》,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你看,方法不一樣,但是開悟之後完全相同。一個從教,一個從定,教裡面開悟是智慧,定中覺悟也是智慧,智慧完全平等,方法可以不一樣。
海賢老和尚也開悟了,他沒有表演,沒有表現。釋迦牟尼佛表得最圓滿,你看,他開悟之後就開始教學,在鹿野苑就開始教學,七十九歲過世,教學四十九年。他是教學,教育,那個時候沒有這些宗教儀式。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建道場,他的活動都是在樹林樹下、河邊、野外,身體好,你看日中一食,樹下一宿。經典上記載的常隨眾,就是經常跟他在一起的學生,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是常跟著他的;臨時跟他的,我們相信至少超過一千人。這麼大的一個團體,露天生活,像帳篷都沒有,完全在樹下。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沒中斷,講這麼多的經典,這些經典從哪來的?誰教他的?他過去在外面求學十二年,於他成佛之後所講的經一部都不相干。那他東西從哪裡來?完全是自性裡頭自然流露出來的。你只要見性,這些經典自自然然從自性當中流出來,這要懂。然後我們就明白了,如果我們見性,我們自性裡流出來的經典跟他是一模一樣的,跟他完全相同的,這叫佛佛道同。真性只有一個,沒有兩個,從自性流出來決定是相同的,所以佛佛道同。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深入這一層,才知道佛教學所用的方法不可思議,太微妙了,跟我們現在人用的方法不一樣。他用的什麼方法?持戒、修定、開慧,而且告訴我們,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教化眾生都用這個方法。這個方法現在人不相信,海賢老和尚做出榜樣給我們看,你不能不相信。老師教給他的方法,守住那就是戒。老師告訴他,一句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明白了,明白就是開悟了,不能亂說,不能說。他聽話,他開悟了不說。惠能大師開悟了,跑到獵人隊裡面去躲了十五年,遇到印宗法師,這才開始講經教學。在現前這個社會,為什麼?人相信科學,不相信佛法,不能說,別找麻煩。這是在這個時代,成就自己、幫助眾生最好的方式。
都是發的大心,「導引眾生,離苦得樂,從迷得悟,出生死海」,就是出六道輪迴,「入佛知見」,跟佛同樣的看法、同樣的想法,就成佛了。我們學佛,終極的目標就是入佛知見。佛所知無所不知,佛無所不見,不但知,他統統見到,統統聽到了。六根恢復原有的本能,本能就是佛知佛見,永遠離開六道輪迴,永遠離開十法界。他住在哪裡?住在實報莊嚴土,那是真實的。真實的是不生不滅,有生有滅是假的,這個世界是有生有滅的,包括時間與空間統統都是有生有滅。
「並以種種方便」,方便就是法門,方法、門道。佛度化眾生太巧妙了,在我們現前這個時代,佛是應機施教,什麼樣的根性,什麼樣的程度,他講什麼樣的法,讓你聽到都生歡喜心,你都能聽得懂。所以佛講我們世間法,你在這個世間離苦得樂,這一生平平安安,很幸福的過一輩子,佛教給你倫理、道德、因果,這三樣東西你學會了,你就能滿足。如果你覺得六道很苦,很辛苦,想離開六道輪迴,他給你講小乘四諦法,跟你講十二因緣,你能夠脫離六道輪迴,那個幸福美滿就更殊勝,人間人想不到。更高的,聰明的,菩薩,他想回歸自性,那就給他講大乘,講一乘。《華嚴》、《法華》這一類的,「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佛是講真的,真的絕對幫助你圓滿覺悟,跟他一樣,不會比他差。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成佛,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這叫圓滿,這叫普度眾生。所以,「令一切眾生得無畏力」,這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正能量,圓滿的正能量。
「故曰:能救一切諸世間」,諸世間就是十法界,上面,他能救菩薩、救聲聞、救緣覺,下面能救六道眾生,「生老病死眾苦惱」,六道輪迴有這些東西。諸世間,淺而言之,有欲界、色界、無色界,這都是世間,這叫三界。欲是有欲望、有貪欲,這出不了欲界。真的把貪瞋痴慢放下了,把財色名食睡這五欲斷掉了,心裡頭沒有這個念頭,他就脫離欲界。脫離欲界到哪裡去?到色界,色界就是四禪天,四禪總共有十八層天,初禪三天,二禪、三禪都是三天,第四禪有九重天,總共十八層。再往上去無色界,最高的,沒出輪迴。無色界是精神世界,他沒有物質的形相,這個天大自在,隨心所欲,壽命很長,它有四層,叫無色界天。這是世間。
佛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皆在生死海中」。無色界是不是究竟?不是的,他有壽命,壽命八萬大劫。壽命到了,他不能再向上提升,他往下墮落,這叫生死輪迴。所以佛比喻像火宅,房子已經失火,只是還沒有燒到你身上,但是你決定不能避免,這就是都在生死海中。「故願救度」,菩薩發願要去救這些眾生,要去度這些眾生。「進言之,則地前諸位亦是世間,無明未盡,亦應度脫。」這是更進一步來說,地前,別教地前就是十法界。六道是指十法界下面的六個法界,要包括上面那就是十法界,十法界四聖法界就是在地前。地是登地,十地菩薩,十地菩薩之前,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這些菩薩們也叫世間。都是佛發願要所度的對象,他們無明未盡,所以也應該要度脫。
下面這首偈就說得好,「悉令成佛」。佛慈悲,幫助這些人,統統要幫助他們成佛,幫助他們回歸自性。我們看經文:
【常行布施及戒忍。精進定慧六波羅。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
這意思好!佛用什麼方法度眾生?用這六種,這六種叫菩薩道,叫六度。我們看註解,「常行布施以下四句,顯法藏菩薩無盡大悲之本願」。法藏是阿彌陀佛的前身,他在行菩薩道,沒成佛之前稱為法藏菩薩,就是阿彌陀佛,在因地發無盡大悲本願。「願常行六度,普度眾生」,菩薩在世間幹什麼?就幹這六樁事情,這就叫菩薩。《普賢行願品》裡頭說的,這是《華嚴經》上講的,「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悲是憐憫,眾生在六道、在十法界確實太苦了,菩薩看到生憐憫心,來幫助這些眾生回頭,常行六度,普度眾生。
《普賢行願品》裡面說,諸佛如來以大悲心為體。菩薩為什麼要度眾生?幫助眾生,眾生對菩薩未必有恭敬心,甚至於毀謗菩薩、障礙菩薩、破壞菩薩,這種情形很多、很普遍,菩薩有沒有退心?沒有退心。為什麼不退心?知道這些人造這些罪業都是由於愚痴,對菩薩不認識,不認識好人,好人幫助他,他還要去害好人。但是菩薩依然不放過,救人要救到底,這一生不能覺悟,來生,來生不能覺悟,後世,總有一天他會明白、他會覺悟。所以菩薩能布施。這裡面說的六度,布施有財布施、有法布施、有無畏布施,眾生需要什麼,菩薩就給他什麼,這三種布施。
『及戒忍』,戒是持戒,「常行布施及戒忍」,忍是忍辱。我們在海賢老和尚的一生看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你看這個老人,看這三個,他跟他的師弟海慶、他的母親,確確實實忍人所不能忍,一般人無法忍受的他們能忍,三個人都是菩薩,都不是凡人。他的母親往生的時候,海賢老和尚五十八歲,那個時候的環境非常艱難,母親往生之後,連個像樣的棺材都沒有,他找幾塊木板釘一個棺材,把他的母親葬了。他是孝子,這樣草率於心不安,覺得對不起母親。八年之後,環境好了,他就發心給母親改葬。把墳打開,棺材掀開,人沒有了,一直到現在都找不到,他母親到底到哪裡去了?棺材裡頭只有幾枚釘棺材的大釘。所以當地人說他媽媽大概是菩薩化身,一直到今天都是個謎。
中國古時候像這樣的例子有一個,就是達摩祖師,禪宗的。他是印度人,到中國來弘法,也死在中國,大家也把他埋葬了。沒多久,從西域,就是從新疆,那邊有人回到南方,跟大家談起達摩祖師,達摩祖師,就我在新疆看到他的,真的,不是假的。達摩祖師,他說,一隻腳穿著草鞋,另外一隻腳是打赤腳。大家聽了不信,墳墓在此地,把墳墓挖開來看看,果然棺材裡頭剩一隻草鞋,證明他講的也沒錯,人不見了,人走了。將他所見的那個時間一對,正是埋葬的那幾天。在歷史上有這麼一個例子。海賢老和尚的母親也是這樣的,她什麼都沒有留,乾乾淨淨,人不見了。所以當地人說他媽媽是菩薩再來,不是凡人。所以要持戒,要能忍。
精進,老和尚一生非常勤快,不偷懶。他的工作就是種田,為什麼?在那個時候,鄉下小廟沒有人來燒香,沒有香火,沒有供養,生活怎麼辦?鄉下山上的荒地很多,空地,沒主的,他就開荒。一生開出荒地差不多有一百多畝地,種糧食、種水果、種蔬菜。這個收入非常可觀,老和尚沒有賣錢,老和尚除了自己吃的留下來之外,多餘的都去救濟貧苦。所以大概在他方圓一百里之內的這些地區,有困難的,沒吃沒穿的,老和尚統統救濟,幾十年如一日。這是他的財布施,親自種的、收成的這些稻米、蔬菜、水果、樹木,他用這個來布施。精進,工作一天做到晚,沒事找事做,一點都不偷懶,什麼活都幹。一生,別的寺廟壞了、破舊了要修廟,他參加勞動,修橋補路,專門幹這些事情,幹一輩子,這是精進。
定,心地清淨,一塵不染,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這一句阿彌陀佛之外,他沒有雜念,他沒有妄想。佛經上說的八苦他都沒有,生,這就不說了;老,他老而不衰,一百一十二歲還是幹活。往生的那一天,他是晚上走的,白天還在菜園做了一天,在菜園裡頭整地、澆水、拔草,忙了一天,那菜園很大,晚上走了。有人跟他說:「老和尚你什麼時候走,告訴我們,我們幫你助念。」老和尚笑笑:「助念靠不住,那沒有把握,我不需要助念,我自己走。」真的,他不要人助念,到第二天早晨人家看他房門是開的,燈是亮的,進去一看走了,已經走了。預知時至,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哪一天,幾點鐘走,清清楚楚。
往生前一個月,一些同參好友,自己出家的地方,在那裡常住過的地方,都去看看,跟大家告別。說得很好,這是我最後一次來看大家,以後我不再來了。但是別人看他身體非常健康,一點毛病都沒有,對他說的話都沒有在意。到他真的一走,回想,他以前這幾天都來辭行,到處辭行,到處打招呼。真是我們的好榜樣,證明夏蓮居老居士會集本是真經,字字句句都是佛親口說的,會集的時候沒有改動原文一個字,沒改動,非常忠實,我們讀這個本子,字字句句都是五種原譯本裡面的經文;證明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集註,正知正見,沒有錯誤;也證明我們最近大概二十年,依照這個本子修行、學習沒有錯誤,為我們作證。我們放心,要真正相信、真正發願,將來決定得生。所以,我們要把老和尚這個光碟、這個小冊子當作《無量壽經》來學習。我說過,它是《無量壽經》的總結,《無量壽經》上所說的點點滴滴,他統統做到了。我們是說到沒做到,他全做到了,給我們作證轉,讓我們對這部經、對這個註解、這一句名號決定不能再懷疑了,要真正相信,依教奉行,這一生當中必定有成就。
《普賢行願品》裡面,底下這一段的比喻非常好,「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這是比喻,沙漠裡頭有一棵大樹,「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這棵大樹根裡頭要有水分,不缺水分,這個樹一定會長得非常好。下面說,「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這就是比喻,生死曠野就是六道輪迴,菩提樹王那就是我們每個人,信願持名、修學淨土的這些同學,這是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菩提樹王根是什麼?根是眾生。「諸佛菩薩而為華果」,這些眾生能成佛、能成菩薩,這就是開花結果了。「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這就是講的大慈大悲好比是水,我們要用大慈大悲的心來灌溉自己這棵菩提樹。沒有大慈大悲,我們雖然本來是佛,可是成不了佛,為什麼?這棵樹沒有水養它,它會枯死。大悲是什麼?大悲就是真誠的愛心,這個愛是性德裡頭究竟圓滿的第一德,明心見性,這個愛心顯示出來了。你看,阿羅漢有愛心,菩薩有愛心,佛是究竟圓滿的愛心,就是大慈大悲,不是從外來的,是自性裡頭本有的。
修行人沒有慈悲心,就像樹,樹根沒有水澆它,這個樹生不出花果;學佛的人沒有慈悲心,成不了佛菩薩。要愛眾生,眾生做種種的罪惡都要原諒他,還是要用慈悲心對待他,為什麼?他本來是佛。為什麼造罪業?迷惑顛倒到這種程度。佛菩薩要救這些人,要幫助他回歸自性,要幫助他成佛成菩薩,就對了。如果有怨恨心就錯了,那你不是來救他,你是來害他的。眾生害菩薩可以,菩薩不怪罪,菩薩決定不會害眾生;眾生殺菩薩,菩薩不會殺他,不會報仇。
你們在《金剛經》上念到,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歌利王是個暴君,把忍辱仙人凌遲處死。凌遲是用刀一刀一刀的割,最殘酷的刑罰,把忍辱仙人殺掉了。忍辱仙人在臨死的時候告訴歌利王,我不怨恨你,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釋迦牟尼佛就是忍辱仙人,釋迦成佛,第一個得度的弟子憍陳如尊者,憍陳如就是那個時候的歌利王。佛說話算話,真的,他頭一個證阿羅漢果。為什麼?因為佛知道,佛徹底知道,一切眾生跟自己一體,同是自性變現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所以叫同體大悲。這種愛心、憐憫心是自性裡生出來的。無緣大慈就是沒條件的,無條件的愛你,無條件的饒恕你,什麼原因?一體,凡夫不知道,佛菩薩知道。牙齒把舌頭咬破了,舌頭要不要怨恨牙齒,要不要去報復它?為什麼不報復?一體。一定要懂得,這個是事實真相。
所以,大悲心這是根。現在法藏菩薩亦如是,以大悲,無條件的慈悲,「廣行六度,普度群生」,這是我們要學習的。我們自性裡頭有,不是沒有,要把它挖掘出來,讓它起作用,能夠無條件的愛護一切眾生。特別是幫助迷惑非常嚴重的眾生,他天天在幹壞事,天天在惹麻煩,我們要學佛菩薩,用真誠心去感動他,幫助他回頭是岸。這叫行菩薩道,這個叫普度眾生。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