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八九集)  2013/5/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28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聽我念三皈依,沒有受過三皈依的,要想受三皈依,跟著我念就可以。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七十頁,從倒數第三行末後的第三句開始:

  「意業清淨,身口隨之。於口業云不譏他過」。前面我們學到這個地方。不譏他過,這是世間有德行、有學問的人士都會遵守的,學佛尤其重視。佛法講因果,世法講道德,一個有道德的人,做違背道德的事情,這是他不願意做的。所以道德可以軌範人的行為,但是那是好人。如果是惡人,他很難接受,他不相信,可是因果能規範惡人。因果這個事情是不是真的?真的,一點都不假。因果從什麼時候開始有?宇宙源起,因果就跟著起來了。賢首國師《妄盡還源觀》,那是講《華嚴經》修行的方法。他講得很簡單、很扼要,真不容易,那麼大的一部經,他只是用很少的文字就把它歸納出來。這篇文章不長,全文只有六段,前面三段是今天所說的高等的科學與哲學,講宇宙源起,宇宙的來源,萬法以及我們自己,這裡頭有因果。宇宙第一個一念不覺沒有原因,第二個一念不覺是受第一個影響,第一個不覺是因,第二個不覺是果。你看因果從這裡產生的。這就是什麼?愈迷愈深,念念不覺。回頭也是一個道理,只要一念覺悟,凡夫就成佛了。所以,學佛的人首先要知道佛是什麼,這個要搞清楚,你要搞不清楚你是迷信。

  佛這個字是從印度梵文翻譯過來的,梵文的音叫佛陀耶。中國人喜歡簡單,把尾音都省掉,就用一個佛字,陀、耶都省掉了。佛陀耶翻成中國是什麼意思?是覺悟的意思。為什麼不翻成覺悟,要翻成佛?跟中國覺悟的意思相同,實際上還是有差別,它這個覺悟是徹底的覺悟,是圓滿的覺悟,而不是局部的,不是少分的。所以實際上在中國找不到相同的詞彙,於是保留著原音,音譯,再加以註解。這個覺有三種,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佛有智的意思,智慧,智裡面有一切智、有道種智、有一切種智,它有這麼多的說法,這是我們中國字裡頭沒有的。佛經的翻譯當時也造了不少字,這個佛字就是新造的,中國古時候沒有這個字。沒有人字邊的弗,有,上古時代甲骨文裡頭都能看到。但是這是個人,所以就用它的音加一個人,這是新造的字,專門給佛教用的,這個字是從這麼來的。

  我們剛才念三皈,皈依佛,佛陀,兩足中尊。皈依佛陀,還是省掉一個尾音,佛陀耶,那個耶字不要了,皈依佛陀,印度人都有這個尾音。你說法,達摩耶,僧,僧伽耶,它都有個尾音,這尾音都省掉了。有些地方也有,不多見了。兩足尊,這兩足什麼意思?很多人望文生義,把意思全搞錯了,認為是兩條腿,兩條腿裡頭最尊貴的。那就是人了,中國人講人為萬物之靈,這個解釋錯了。這個兩是智慧、福德,足是滿足,就是圓滿,智慧圓滿,福德圓滿,這叫兩足中尊。在福與慧,阿羅漢有福慧,沒足,沒有達到圓滿;菩薩也有福也有慧,也沒有達到圓滿;佛是智慧跟福德完全圓滿的稱呼,所以才稱兩足中尊。在聲聞、緣覺裡面,佛最尊貴,在菩薩裡頭,佛也最尊貴,是這個意思。

  智慧跟福德從哪裡來的?自性裡頭本來有的,不是從外來的。現在學佛的人很多,能把這個佛字講清楚、講明白的人不多,所以造成社會大眾產生很多誤會,甚至於很多排斥。我們搬到這邊來住,隔壁鄰居,我們在門口貼了一個佛的名號,南無阿彌陀佛,他們就很不舒服。來說,你貼這個幹什麼?這個不可以貼,這個好像這家裡死人才貼這個,不死人怎麼貼這個?很忌諱這個事情。所以我就問他了,我說這個字什麼意思你曉不曉得?他不知道。我說智慧你要不要?那當然要;福報你要不要?那當然要。我說這個名號是圓滿的福報、圓滿的智慧。這麼回事情。我們天天求圓滿的福報、圓滿的智慧,我們貼在這裡常常提醒我們。你不要智慧,不要智慧你就愚痴,不要福報你就貧賤,愚痴、貧賤你又不肯要,那怎麼可以不要佛?不要佛就是沒有智慧、沒有福報。這麼樣說了,他半信半疑。我說我們這裡天天在講經,有時間來聽,你聽明白、聽清楚了,這才可以批評他。如果沒有搞清楚、沒有搞明白,你這個態度對待佛,你對不起好人。佛是好人,有智慧、有福報的好人,你怎麼可以用這種態度對他?

  現在社會上沒有把事情搞清楚、搞明白,就開口批判的人太多太多了,叫道聽塗說。當然佛門也不好,這個我們自己要責備自己,不能怪別人,佛門現在只有形式,沒有實質了。我初學佛的時候,老師教我,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是外表。這些形式、儀規是為什麼做的?是為接引大眾做的,不是為佛弟子,佛弟子要做出這個樣子來給人看。目的?目的是引導他入佛門。因為佛謙虛,佛不敢說我可以做你的老師,不敢講。佛的學生從哪來?學生要自己找來,你跟他學。他怎麼知道佛的好處?所以佛弟子要做宣揚的這個工作。在讚頌裡面,就是音樂裡頭,在舞蹈裡頭,在一切文藝表演裡面,用這種方式把佛陀的智慧、佛陀的功德、佛陀的德行跟他的愛心演出來,讓外面人看,明白了。佛這麼好,這要親近。是這個意思。

  講經有規矩,如果要照規矩,前面有一個小時,差不多一個小時的時間,唱念,讚佛、讀經,這沒有正式講。做這些幹什麼?等還沒有來到的,聽經的有先來後到,等後面的人。講完之後有迴向,差不多也要二十分鐘,你看一個多小時。現在的社會不行,現在工業社會,大家都忙著工作,分秒必爭,到這邊來聽經,兩個鐘點實際上只聽一個小時,他不來了。所以我們現在把這些規矩統統省掉了,非常簡單的禮節,升座,先拜三拜佛就可以了,跟大家一起一鞠躬,佛法叫問訊,一問訊。這個禮節省掉了,聽經的時間就延長了,兩個小時確確實實可以聽到兩個小時,這大家歡喜。

  所以,佛是人,不是神,是一個有智慧、有福德的人。釋迦牟尼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話說得多親切!一切眾生各各都是,佛家講平等。又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如來是佛的別號,一切眾生統統都有跟他一樣的智慧、一樣的德能、一樣的相好,沒有差別。為什麼會變成十法界的差別?變成十法界的差別是迷了、是染污了,才有這種事情發生。迷得最深,造極重的罪業,這就下三途,地獄、餓鬼、畜生,真有,不是假的。迷了,也造業,沒有那麼重,這些人到人道、到天道。天有二十八層天,愈高愈殊勝,福報愈大,智慧也高,但是他們出不了輪迴。原因是什麼?原因是情執,情執很難放下。佛是千言萬語勸我們放下情執,為什麼要放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情執亦在其中,不是真的。這個東西不放下,你不能成佛,你不能回歸到本來面目。所以,人成佛不稀奇,是回歸到本來面目,是應該的,人人都能做得到。

  佛法修行,就像章嘉大師所說的,六個字,不管什麼法門,不管什麼宗派,六個字說盡了。這六個字就是看得破、放得下,簡單的說就是看破、放下。看破是智慧,放下,所有一切煩惱、善惡業全沒有了,那就回到本位了。佛教人斷惡修善,但是有一句重要的話,斷惡不著斷惡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為什麼?著相就是業,跟自性不相應。自性,我們經題上有五個字,「清淨平等覺」,那是我們的真心,那是我們的本性。中國老祖宗,佛法沒有傳到中國來就說得很清楚,本性本善。本性本善,我們每個人到這個世界上來都表演過,現在是忘記掉了。

  人生百日,體露真常,他的身體把真性、把永恆都表演出來。也就是嬰兒三、四個月的時候,出生一百天,沒有人教他。你看他對父母,這個時候他還沒有認生,無論什麼人接近他,他都歡喜,那個慈悲心是平等的,愛心是平等的,沒有分別的。到他認生了就不平等了,煩惱起來了,他認得這是他媽媽,那個不是他媽媽,他生起分別心,生起執著心了。所以看出自性裡頭第一德,這個第一德就是愛。我們中國人叫親愛,最寶貴的。嬰兒時候,你看父母對他的愛,他對父母的愛,再看看他對於所有親近他的人、抱他的人,他都愛,他沒有分別,他沒有執著。這是真愛,這是自性裡頭本有的,這個時候流露出來。我們的老祖宗看出來了,這個東西好,太寶貴了!如何能叫這種真正的親愛永遠保持而不會變質?就動這麼個念頭,這個念頭就是教育的第一個念頭。教育怎麼興起來的?看到這個事實。

  我們都知道「性相近,習相遠」,論本性,佛教全是一樣的,本性是相同。本性裡頭有智慧、有愛、有德,所以萬德萬能都在自性裡頭,不在外頭。中國人稱為本性本善,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這個善是讚美,本性太好了,它統統具足,具足無量智慧,具足無量德能,具足無量相好,沒有一樣它欠缺。因為事實擺在面前,就是習相遠。習是什麼?就被染污了。被染污的時候,他本性不做主了,慢慢本性就忘掉了,習性當家做主。我們現在全是習性。習性,近朱則赤,近墨則黑,這就需要教。所以「苟不教,性乃遷」,要是不教他,會變壞。變壞容易,變好很難,這個道理,佛講得清楚。

  佛教心理學就是法相唯識,法相唯識是佛教的心理學,佛說心有三個,有兩個意,三心二意,這是佛說的。三心二意都不是真的,妄心,阿賴耶是妄心的根本。阿賴耶的作用就像倉庫一樣,所以它也叫藏識,我們所作所為,那些資料全在這個裡頭收藏,一個都不漏掉。不但收藏我們現前這一生的,過去生生世世都收藏在裡頭。這就是什麼?習氣的種子、習染的種子在阿賴耶裡頭。第七末那識是執著,堅固的執著,第六意識是分別。這叫三心,分別心、執著心、含藏種子的心,這三心。如果說二意,就是講第六、第七,它的作用很大。阿賴耶作用不大,阿賴耶只管收藏,好像個資料庫一樣,它很簡單。所有的分別,第六意識,所有一切執著,第七識,這兩個造業。前五識不造業,前五識是聽命令行事,聽誰?聽第六、聽第七。這是佛家的心理學。心的作用叫心所,心所法有五十一個,就是五十一種。第六意識這五十一種統統具足,所以它的能量最大。這個心起些什麼作用,你一看全明瞭了。

  所以做父母的人,對小孩最大的事情,就是把他教好,他教好,你家裡有傳人,有聖賢出世。從理上講,人人都是聖賢,人人都是佛菩薩,完全看你怎麼教。在古代的中國,一般大眾對這些道理都懂,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的人他也懂。他從哪裡學來的?他從文藝表演裡面學來。中國古人,因為學校不多,老師也不多,怎麼樣教化全國老百姓?這人民怎麼教他?文藝表演。每年有許多節慶,這個時候大家放假,與民同樂,就有這些表演。雜耍、說唱藝術,內容都是講仁義道德,都是勸孝悌忠信。所以一般人普遍都知道。

  中國這一套的藝術對中國舊社會的貢獻太大了。我們也擔心,現在人都迷上了電視,都迷上了網路,說唱藝術沒有人看。實在講,那些內容現在人看不懂,因為他不懂得什麼叫孝、什麼叫順?他不懂。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民間這些藝術我們很喜歡。小孩上小學,三、四年級,下課回家都走路,回家到哪裡去?到茶館,去聽說書、聽說唱,我們學很多東西,很能吸引人。老人沒事泡一杯茶,一面品茶一面聽,聽說書。說書就跟講故事一樣,講因果報應,善有善果,惡有惡報。所說的都是真人真事,不是寓言、不是小說。長篇的你像說《西遊記》,那就不是一天、二天,它有第一回、第二回、第三回,這一回就是一次,排三、四十回差不多就一、二個月。這些說唱的人他們是流動的,這個地方住兩個月,到那個地方住兩個月,所以他那個詞滾瓜爛熟,表演得真生動。那是教育,那是社會教育家,把人全教好了。所以古時候政治清明,人民安樂,太平盛世,怎麼造成功的?這些人有大功德。這批社會教育家,他們不辭辛勞,選擇這種行業,學成功之後貢獻給社會,一生勸人行善斷惡,來生天道。他要學佛、念佛他決定往生,他幹的好事。這些我們不能不知道。

  所以「教之道,貴以專」,怎麼教?古人教學,兒童的時代著重是怎樣保持他的清淨心。自性本善,怎麼樣保持這個?教育目的在此地,不是教他多讀書,是叫他保持。上學的時候老師接著教,學前父母教,特別是母親,母親認識字不認識字沒有關係,懂得這個理念。教育小孩的理念、教育小孩的方法,她要懂這個,把小孩養成聖賢的根基,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扎根教育。扎根教育是母親的事情,所以母親太偉大了。教兒從什麼時候開始教?從懷孕時候開始教,叫胎教。懷孕這十個月,母親的身、口、意要非常謹慎。思想要純正,沒有一絲毫邪思、妄念,決定不能有,影響胎兒。言語柔和,決定不能發脾氣,發脾氣、心裡生悶氣,胎兒受負面影響。所以懷孕這十個月要歡喜。所以懷孕有懷孕的禮。

  小孩出生之後,一直到三歲,這個一千天,三年一千天,母親一定要把他管好。所有一切負面的、邪惡的、不善的,不能讓他看見,不能讓他聽見,不能讓他接觸到。這個小孩所接觸到的全是正面、全是善行,所以他三歲他就會很懂事,他有能力辨別是非善惡,他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所以古諺語有句話說「三歲看八十」,三歲學成的,八十歲不會改變。這是中國教育,全世界沒有第二家。我看到現在有提出來「要做中國人」,什麼是中國人?這就是中國人。中國人確確實實超越世界上許許多多的族群,中國這種智慧,教育的智慧,教育的理念、方法、經驗是人類的瑰寶,全世界的人都應該學,人人都能成聖成賢。

  這個教育,這就是傳統的文化教育,一定要復興。我們這兩百年疏忽了,迷在外國的科學,迷在這些東西上,把自己的東西丟掉了。自己的東西跟外國東西細細的比較,我們比它好太多,中國這套東西能夠幫助全世界走向安定和平,能把地球造成極樂世界,科學技術做不到。科學技術到今天,科學家也提出警告了,科學要是繼續不斷往後發展,可能五十年之後,這個地球上不能住人了。這個話是真的。我們看到二戰之後,就是最近的七十年,科學發展對地球帶來的災難,就知道了。科學讓人有能力破壞大自然的生態,大自然生態破壞了,平衡就失掉了,災難就會現前。災難不是自然的,自然是最完美的,是最好的。

  佛教人,中國古聖先賢教人,都是教我們隨順大自然。大自然的規律叫道,這不是人創造的,不是人發明的,這叫道;遵守大自然的規則,這叫德。所以中國人主張要順大自然,不能違背大自然。外國科學完全搞違背大自然,搞得太過分。今天許多國家都非常重視核武,發展核武,研究再向上提升,這是絕大的錯誤!人要不覺悟,還繼續搞這個,這就是科學家的警告,如果爆發一場核武戰爭,地球就毀滅了,現在爆發也毀滅。每天在研究,花那麼多的軍費,幹什麼?目標是同歸於盡,就是大家一起死。這個戰爭沒有輸贏,同歸於盡,人糊塗到極處才幹這個事情。製造這些核武,果報都在三途,在地獄,這是很重的罪惡。

  教學的方法著重在一門,貴以專,專的目的是什麼?專的目的是要他開悟,目的在此地。不是讓他記得很多,記得很多那是副作用,不是主目的,主目的是教小孩得定。因為小孩他也會胡思亂想,天天叫他讀書,天天背書,書裡什麼意思也不懂,只叫你念。用這個方法收心,保持兒童的清淨心、平等心,保持他的天真。十幾歲,有,不少,十幾歲就智慧開了,智慧開就很懂道理。我們看到民國初年小學生的作文,特別看議論文,你能看到他智慧。多大的學生?八、九歲,小學三、四年級,二年級學造句,還不能作文,三年級就學作文。字,一篇文章的字,不超過一百個字,短文,三、四年級。五、六年級就長篇大論了,就能作差不多三百字的文章。看看小朋友所寫的,正知正見,看不出他是兒童,很懂事。這是中國傳統文化,我們要珍惜、要愛護、要承傳,要把它發揚光大。希望全世界的人都來學,世界就有和平,世界就有盛世。

  人與人之間,不譏他過是道德,別人有過失也不必說。朋友有規過這個義務,真正好朋友,志同道合,他有過失要勸導他。勸導的時候不能有第三人在場,為什麼?他要面子,這個都要考慮到。而且告訴他頂多兩次,告訴他了,他沒做到,還可以告訴他一次,做不到,以後就不要說了,說怎麼樣?結冤仇了。這些,過去老師、老人都會教我們。見到別人的過失,第一個反應是自己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嘉勉,不批評人。「口業不譏他過者,實由於意業之不見他過」,這是大德。不見人間過,是誰?佛菩薩。

  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往生的條件只有三個,第一個真正相信,你不能懷疑,決定有極樂世界,決定有阿彌陀佛,沒有絲毫懷疑,你相信,這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我真願意往生,我真想到極樂世界,現在講移民,移民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第二個條件;第三個條件,一心專念,就念這句佛號。經教懂不懂沒關係,這三個條件具足,決定往生。古往今來的例子太多了,就在我們眼前的同學,真幹的人,你看他往生多自在,而且都是預知時至,知道哪一天走。一般念佛人念到這個功夫,大概是三年左右,它不難,三年就成功了。

  有特別因緣,去年年底十一月二十一號,東北劉素青居士,她發願跟大家做一個榜樣,往生快快樂樂往生。發心求往生到真正佛來接引她不到一個月,做樣子給大家看,念佛人真這麼自在、這麼瀟灑。她的妹妹劉素雲有一篇詳細的報告,我們這裡做成光碟。她告訴我,她在她姐姐往生的前幾天,十五號,她姐姐是二十一號往生,十五號,好像只有一個星期。她聽到一個聲音,這個聲音說出個數字,2012112112,這麼一組阿拉伯字。她把它寫出來,心裡想到是不是她姐姐往生的時間?2012,年;11月,月份;21,日期;12,十二點鐘。她把這個紙頭送給她姐姐,她姐姐看了笑笑,就收起來了。果然二十一號中午十二點,一分一秒都不差。十五號得到這個信息,二十一號往生的。往生之前,許多蓮友大家在一起聊天,歡歡喜喜,有說有笑,時間一到她就跟大家揮手再見,就走了,這麼自在!這是最近的一個例子。

  她要做榜樣,因為國內有些人對這個會集本反對,不相信,對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也有意見。她來作證,她就是念這個本子,就是看這個註解,就是聽我在講,跟大家分享。她說我要做個證明給大家看看,我完全依這個本子,依念老的註解,依照我光碟上所說來修行。修行時間不長,我聽說只有三、四年的時間,她的妹妹修行時間比她長。她妹妹想做實驗,她說不行,實驗我來做,妳還有任務,妳不能走。做得這麼圓滿。

  所以不見他人過,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上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他人過」。真正修道人顧自己都來不及,哪有時間去顧別人?這是真的,先把自己顧好。所以看到別人過,第一個反應是反省,我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嘉勉。對於這個有過失的人,不但不責備他,還感謝他。為什麼?感謝他提醒我,我要沒有他提醒,就沒人提醒我。「他」,這個他範圍很大,「一切有情。進言之,則包括有情無情,萬事萬物之一切法」,都是他。萬事萬物全是教導我們,會學的人,處處都是佛菩薩在提醒你、在教導你;不會修學的,佛菩薩在面前不認識。「一切無過」,萬事萬物的一切法,一切無過,「本自無染,清淨本然,本自圓成」,《首楞嚴經》上所說的就這個意思。我們六根跟外面境界接觸要懂得守住自性,自性是清淨平等覺,心是清淨平等覺,看外面境界也是清淨平等覺,這是佛知佛見。

  「如首楞嚴」,首楞嚴是梵語,意思是「一切事究竟堅固」。完全是你的看法,你從哪個角度上去看。前面我們講過三觀,三諦三觀,如果從中諦去看,確實一切事究竟堅固。用中觀這個看法看宇宙、看萬法,是菩薩;用空觀,多半是阿羅漢、辟支佛,小乘;用假觀,是三乘菩薩,沒有見性的,十法界裡面的十住、十行、十迴向,他們是假觀。中觀那是初地以上,住實報莊嚴土。「又如《圓覺》」,這《圓覺經》上的話,「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又一切煩惱,畢竟解脫。是故一切平等,無有可譏者」。你譏笑別人,是心裡頭不平等,真正到平等就沒有可譏的。為什麼會平等?因為不管是善法、惡法都等於零,空的,不可得。這《般若經》講得好,「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一切善法等於零,一切惡法也等於零,零跟零就沒有了。這是真正懂得三觀的人才行,沒有這個程度不行。沒有這個程度,他有煩惱,他有習氣,他有分別,他有妄想,他有執著,把這個世界攪和亂了。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

  自性清淨心就是真如自性,真如自性一塵不染。淨宗裡說得多、說得詳細,淨土宗叫常寂光。常就是不生不滅;寂就是清淨,絲毫不染;光是光明,他沒有身相,他也沒有心相,起心動念相沒有,身相也沒有。什麼相?一片光明,身心都融入光明當中。好像我們這個房子,十幾盞燈,打開之後,光跟光都相融了。入常寂光,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都在常寂光,光光相融。這個時候我們就立刻想到,一切諸佛無量劫修積的功德跟我相融了,我能不能用到?當然能,我跟你融成一起,怎麼會不能?諸佛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相好,我統統都用上了。諸佛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諸佛的,自他是一不是二。這是學佛最後的目標,圓滿的目標。

  這個境界,《華嚴經》稱為妙覺,最高的果位。等覺還達不到,等覺還有一分無始無明的煩惱沒斷乾淨,這等覺菩薩。這一品斷盡了,他就回歸常寂光,回歸常寂光的時候,實報莊嚴土就不存在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說實報土是例外的,沒講。實報土不是生滅法,但是他證得的時候它現,圓滿的時候它就隱了,它就沒有了。隱、現,不能叫它生滅。能不能叫實報土常現前?能,肯定能,一般大概都是的。為什麼?那個裡頭有四十一個階級的菩薩在那裡修行,這些修行人都需要幫助。只有妙覺如來倒駕慈航,回頭,回到實報土裡頭幫助他們,是這個意思。

  阿彌陀佛在常寂光裡面稱為法身佛,法身沒有相,在實報土稱為報身佛,在方便土、同居土稱為應身佛。但是阿彌陀佛很特殊,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現的身,同居土現的身、方便土現的身統統是報身,這個太稀有了!不像釋迦牟尼佛,我們這是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他在我們這個世界現的是應身佛。極樂世界也有個道理,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的時候說,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第二十願有,凡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的菩薩是法身菩薩,這是非常非常不可思議,也是極樂世界無比殊勝。

  凡夫要修成法身菩薩,一般經典都說要修無量劫,這麼長的時間,可是到極樂世界的人馬上就得到,甚至於造作種種不善,是真正不得了!造作五逆十惡,五逆是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造這種罪業是無間地獄。假使有個人他造了,真正造了五逆十惡,但是他回頭了,他懺悔,他認錯,後不再造了,這樣的人念佛都能往生。顯示出阿彌陀佛無盡的慈悲!第十八願裡說,不但講五逆十惡,後頭還有一句,毀謗大乘。毀謗大乘的罪是最重,沒有比這個更重的,墮在無間地獄出不來。可是臨終一口氣還沒有斷,這個時候懺悔、認錯,對於淨土法門深信不疑,發願往生,念這句佛號,十念必定得生。這是這個法門殊勝到極處,沒有能比。

  我們要問,能嗎?能。什麼道理?因為一切法是從自性生,自性是純淨純善,沒有惡。惡是假的,惡是迷的時候才有,覺的時候它就沒有了。覺放光,光照黑暗,黑暗就沒有了,理上講得通。一念覺悟,自性光明普照虛空法界,跟佛一樣。所以我們要把萬事萬緣放下,恢復到身心清淨、平等,用清淨平等心看這個世界,你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能看到這些人造業、受報,有緣能勸他,勸他他能相信,他能回頭,真正信願持名,這個人得度了;不能的,給他阿賴耶識種種子,叫他知道有阿彌陀佛。阿賴耶識有種子,將來一定有緣,這個種子會起作用,最後必定往生極樂世界。

  下面,『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律」是戒律,「儀」是儀則、是威儀、是規矩,我們今天講禮貌。《大乘義章》第十有說,「言律儀者,制惡之法,說名為律。行依律戒,故號律儀」。制惡,五戒是制惡,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叫制惡。佛定的這個法,這個法就是律,像世間人的法律一樣,一定要遵守。佛給我們制定的戒律很多,古時候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都要從戒律下手,現在沒有了,所以現在佛法衰了。我們在今天,只看到斯里蘭卡這個國家,佛法還存在這個國家裡頭。怎麼存在?它是小乘,小乘的經、律、論在那邊普遍弘揚,全國人民都能遵守。它全國人民,佛教徒佔百分之七十八,這佛教徒,總統帶頭,總統每天做早晚課。去年十一月我去訪問,到達可倫坡,我們就進入總統府,在總統府裡面吃午餐,跟總統談話三個半小時。訪問九天,我們見面四次,每一次最短大概都一個小時。參觀總統府的佛殿,沒有想到他的佛殿是在院子裡頭,在菩提樹下。院子裡有棵很大的菩提樹,佛像就供在菩提樹下面,就好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一樣,他的早晚課每天在樹下做。我看到很感動。

  小乘落實,好!好在哪裡?那真正是大乘可以建立的緣分,沒有小乘,大乘是假的。佛在《佛藏經》裡頭說的,不是《大藏經》,單單有一部經叫《佛藏經》,分量不大。佛在這個經上說過,他說「佛子」,就是佛弟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佛不承認你,你是他弟子。所以佛教傳到中國來,小乘幾乎全部傳到中國。章嘉大師告訴我,南傳巴利文的藏經,就是小乘經,跟我們中文藏經阿含部一對比,南傳只比我們大概多五十部。完全是三千多部,五十部,多五十部,差五十部算不了什麼。可見得我們當年對小乘的翻譯很認真。

  小乘有兩個宗派,俱舍宗、成實宗,這兩個宗派到唐朝的末葉就沒有了。這是因為唐朝中葉,中國這些祖師大德不學小乘了,把小乘放棄了,怎麼辦?用儒跟道來代替。儒、道是我們本土的文化,非常親切,而且內容不亞於小乘,用它來代替可以做得到的。所以我們這樣就換了。這一千三、四百年的成績可以證明,祖師大德這個做法沒錯,唐、宋、元、明、清世世代代都出高僧、高士,都有成就,這就證明用儒、道來代替小乘可以。但是現在問題來了,儒、道不學了,小乘也不要了,大乘變成空中樓閣。佛教在今天為什麼這麼衰,原因要知道。

  中國傳統文化復興,包括佛教,因為中國傳統文化是儒釋道,這三個缺一個都不可以。佛在中國,把中國的儒跟道都融合了,都融成一體,在形式上有分,實質上沒有分別。學佛的人讀四書、十三經,讀這個,讀老莊,這道也都學,道長讀佛經、讀儒家經書,儒家的學者也讀佛經、也研究道。所以實際上早就融成一體,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決定不能少佛,少佛,我們的東西不能向上提升,這個話是湯恩比說的。湯恩比曾經說過,古時候中國人心量很大,能夠包容異族文化,就是指的佛教,漢朝那個時候的人。佛教不是自己傳到中國來的,是中國的皇帝知道西域有印度佛教在那邊流傳,派特使到那邊去迎請,皇上把佛教請到中國來的。請來之後,朝野一接觸,對佛教就非常歡喜,就把這兩個法師留下來,佛教是這樣傳到中國來的。

  緊接著就是大量做翻譯工作,從梵文翻成中文。我對於這樁事情有疑惑。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看一篇文言文,我讀書的時候,教科書裡頭還有文言文,有老師翻譯的,有專家學者翻譯的,翻譯都不一樣,說老實話,原汁原味翻不出來。因此我就想到,梵文翻成中國文會不會有錯誤?對這個有懷疑。我問過方老師,方老師是個學者專家,他告訴我,古時候中國人跟現在中國人不一樣,現在的中國人失去了民族自信心,古時候中國人有非常強烈的自信心。因為我提出問題,為什麼那些梵文經典到中國來的,到現在一部都沒有留下來?到哪裡去了?不見了,這什麼緣故?老師告訴我的,中國人有強烈的自尊心,說明翻譯的意思決定沒錯,敢說這句話,沒有翻錯。第二個,肯定中國文字比印度的梵文還要華美。換句話說,翻譯成中文之後,學中文的佛經就夠了,梵文就不用學了。這是古時候的中國人,跟現在完全不相同。

  現在中國人可憐,對中國傳統文化沒有信心,甚至於對自己國家、民族都沒信心。從哪裡看出來?多少中國人到外國去買房子,把錢存在外國銀行。這是什麼?中國靠不住,外國靠得住,不就是這個念頭嗎?極大的錯誤。我遇到真正好的學佛的同學,我都勸他回國來。這個世界災變異常,只有中國這個地方災難最輕。他問我為什麼?這是祖宗之德。老祖宗有德,我們缺德不過是兩百年,中國歷史一萬多年,一萬多年都是積功累德、斷惡修善,最近這兩百年這些兒孫不孝順,所以有一點小災難懲罰懲罰,不至於要命。我是從這個道理上看。外國不行,外國沒有這個積功累德的因,沒有這個東西,災難來時敵不住。我都勸大家回來,對自己的國家民族要有充分的信心,對目前政府沒有信心,要對祖宗有信心。對祖宗沒有信心,你到外國去更靠不住,外國一變動,你怎麼辦?真麻煩!

  我這些年走過很多國家地區,我看得很清楚。連科學家都提出化解災難的方法,美國布萊登,量子力學家,三年前,在悉尼,這些科學家在那邊開了個會,兩天,第一天報告量子力學最新發展。我看到這個報告很歡喜,跟佛法愈來愈近。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二、三十年之後,佛教不屬於宗教,是屬於高等哲學、高等科學,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量子力學家的最新的發現,居然在大乘經裡頭,大乘經是釋迦牟尼佛二千五百年前講的,他們現在才發現。

  你要是細細去看佛經,你就會感覺到合情、合理、合法。教人做人,怎樣做一個真正的善人?真正善人,起心動念與性德相應。佛教沒到中國來,中國的性德就建立了,五倫是道。道是自然法則,不是哪個人發明的,不是哪個人創造的,自然的。父子是道、夫婦是道、兄弟是道、君臣是道、朋友是道,五倫是道,說明人跟人的關係非常密切。循著道,不違背道,這就叫德。德五個字,仁義禮智信五個字。仁,愛人,推己及人,想到自己一定想到別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仁。就是親愛的發揚光大,讓你能夠愛一切眾生。第二個是義,我們的思想、我們的行為合情、合理、合法,這叫義,面面都顧到。第三個禮,禮是人與人在一起生活必須遵守的規律。如果大家不講規矩,這團體就亂了。禮是規矩,世世代代中國人都遵守。國家政權掌握到了,你看中國歷史,二十五史,絕大多數政權建立五年就頒布禮樂,皇上頒布禮樂,全國人遵守。社會就有秩序了,社會就不亂了。這一次一百年了,滿清亡國一百年了,沒有頒布禮樂。沒有頒布禮樂就是亂世,下一代的人寫歷史,寫這一代是亂世,它沒有禮樂,就是說沒有規矩,這個我們要知道。禮完全從事上講。下面一個是智慧,智是理智,教我們處事待人接物要有理性,不能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就會造罪業,要明理。最後一個是信,人要講信用,決定不能欺騙人。

  仁義禮智信,五德,這個五德叫常,常是永遠不能改變的,超越時間、超越空間,無論走到哪裡都能行得通。五倫是大道,五常是大德。五常跟佛家的五戒完全相應,不殺生是仁,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飲酒是智,不妄語是信,跟佛家五戒完全相應。人能夠堅持把五倫、五常做到,佛說,來生他生人天兩道,他不會墮三惡道。這就是善行、善念的標準,佛家定的標準跟中國老祖宗不謀而合。

  那個時候,那個時代,印度到中國距離非常遙遠,交通靠步行,再就是靠牲口,騎馬、騎駱駝,沒有現在交通這麼方便。所以那個時候文化傳播要靠真正的發心人發心,那是吃盡千辛萬苦,把這些典籍運送到中國來。中國人也用相當長的時間,有規模的翻譯,翻成中文經典,不是容易事情。為什麼要翻?它是寶!確確實實能幫助我們做一個一生快樂幸福,而且又能夠獲得真實智慧的人。物質生活方面,佛家說得很好,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有求的理論、有求的方法,遵守這個理論、遵守這個方法,如理如法所求,這個得到是正確的,不造業。不正當的手段得到,那個有罪,現在雖能夠享受,未來會吃苦頭。國家法律沒有制裁你,因果逃不過,從前讀古書的人都知道。

  又《行事鈔資持記》裡面說,「通禁制止名律」,這把戒律兩個字的名字要搞清楚。通禁制止,也就是說哪些事情不能去想、不能去說、不能去做,這叫禁戒,都是與性德相違背的。性德是仁義禮智信,換句話,相違背的,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這是決定錯誤的。所以佛是禁戒,你看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個五條通禁,在家、出家都要遵守。學佛、不學佛也要遵守,為什麼?做人的道理。佛法就建立在這個基礎上,沒有這個基礎,你怎麼能向上提升?「造作有相」,這叫儀,儀是外面的威儀,別人能看得見的。言行舉止統統有規矩,出家比丘要受二百五十條戒,這二百五十條,實際上真正是戒的不多,大概只有三十幾條,其他的全是威儀,包括行住坐臥,都要有樣子。有儀、有則,大家看到歡喜,向你學習。這些表演都是教學,不但是開班跟大家講經說法是教學,出門一舉一動都在教社會大眾,要向出家人學習。出家人稱為法師,師就是教人的,就是給別人做榜樣的、做模範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