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四八集)  2013/4/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24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聽我念三皈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二十頁,從第三行看起:

  「《漢譯》稱阿彌陀佛為無量清淨平等覺」,這個意思就是法法皆如、法法皆是。「故知十方大士,聞佛名號,至心信樂,以平等心,念平等覺,如是安住,亦是得平等住之義也,此一句佛號即是實相,即是法界全體,即是諸法平等體性,但能念念相繼,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故曰得平等住」,前面我們學到這個地方,接著「如是心行,是菩薩行」。自己要依照經教學習,最重要的,經教所說的事理明白了,就立刻要落實到生活當中。佛法確確實實是生活教育,在生活當中體現智慧、德能、相好,這叫真修,真正學菩薩行、行菩薩道。「輾轉教授」,輾轉教授的心不能有一刻失念,念念當中常常有,有這個念頭,我們要將這個殊勝的大法傳授給一切有緣眾生。

  身體力行就是潛移默化,跟我們住在一起的人,見到我們的人都會受感動;還不能受感動,自己要反省,過失不在對方,是在自己真誠做得不夠,別人沒有感動。要認真、要努力,一年、二年、三年。中國古聖先賢,居住在一個地方三年,這個地方的民風完全就改正了,這就是潛移默化的功德。到感化之後就可以教學,為什麼?他們能聽你的話,能相信你、能尊重你,願意向你學習,這樣才能夠教化一方。釋迦牟尼佛當年在印度,十二年的苦行,那就是他的潛移默化。示現大徹大悟之後就展開教學,四十九年一帆風順,什麼原因?前面十二年的潛移默化。這十二年不說,只是做,做出樣子來給你看。做些什麼?就是後面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教學要教得成功,不能不懂這個道理。

  往年,二00五年的年底,二00六年開始,我們在湯池辦的實驗,我要求這些種子老師,三十七個人,我跟他們談話,我說自古以來教學,最成功的兩個人,在中國孔子,在印度釋迦牟尼。這兩個人為什麼教學成功?沒有別的,先行其言,他在沒有說之前他先做到了。孔子十幾年周遊列國,那是在行其言,做樣子給大家看。列國的這些君王不是不知道,知道孔子是賢人,為什麼不用他?孔子不會隨順他的煩惱習氣,不會隨順他的貪瞋痴慢,這些君王不敢用孔子。孔子回到家鄉去教學,以後成為至聖先師,我想這是孔子在世作夢也沒想到。但是孔子的大願確實是輾轉教授,世世代代的人都得利益。都是先行其言,最後教學,我們要會看,要能體會到。真正發心度自己、度眾生,不真幹是不行的。世尊信、解、行、證,孔孟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後頭有篤行,儒佛看法、做法都相同。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是信解,篤行就是真幹。一定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真幹,果則是成聖成賢。佛法裡面第一個是信,第二個是解,解就是慎思、明辨。都在這些地方下功夫,真正相信,沒有絲毫懷疑。

  世尊教學,確確實實是希望一切眾生同生極樂,這大圓滿。八萬四千法門,如果不往生極樂世界,那個成就是要很長很長的時間,一生做不到的,連個小乘阿羅漢,還要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人間壽命短,天上壽命長。忉利天不算很高的地位,欲界第二層天,忉利天人壽命一千歲。不是我們人間一千歲,忉利天的一天是人間一百年,我們有時差。中國說有五千年歷史文化,在忉利天就是五十天,還不到兩個月。那我們就能夠知道,小乘四果,每上升一階,欲界天也隨著升高一階。天上壽命到了到人間來,人間壽命到了到天上去,七次往返,你就曉得多長的時間,跟極樂世界不能比。極樂世界是當生成就的佛法,你好不容易遇到,你遇到太幸運了,多少菩薩、聲聞、緣覺想求這個法門求不到,我們是不想求,碰到了。問題是碰到了不認識,所以多少人遇到了當面錯過,這真可惜。這個法門遇到,確實就等於你中了宇宙間第一特獎,這是不能想像的事情。得人身,聞佛法,聞到大乘,又聞到淨宗法門,這真不可思議。

  所以「普惠眾生真實之利」,讓你在這一生當中往生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保證一生證得究竟圓滿,妙覺如來,「故曰修菩薩行」。「如是修行,自然具足一切佛果之功德根本」,功德根本就是這一句佛號,念這句佛號就是在修功德根本,具足德本。「如《會疏》曰:一、菩薩六度,一切功德之本,故名德本」,這是大乘通說的。「二、選擇攝取果號,能流出六度萬行,為眾德本原」,黃念祖老居士在括弧裡頭註解,「此乃以持佛號為德本」。就是念這句阿彌陀佛,等於一切菩薩六度齊修,你這一句佛號把他們菩薩功德全都包括在其中。

  果號,參考資料裡頭有一段,不長,佛名,「成正覺後之佛名」,叫果號,果是成佛,成佛之後用的什麼名字。「是為於因位積功德之結果名號,故曰果」,叫果號。阿彌陀佛成佛,果號就叫做阿彌陀佛;釋迦成佛,果號叫釋迦牟尼佛。這個地方所說的是阿彌陀佛,專指阿彌陀佛。後面說《彌陀經》元照法師的疏,他說「萬行圓修,最勝獨推於果號」,這個果號就是阿彌陀佛。所以念老在此地也是,此乃以持佛號為德本,這句話說得好,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瞭瞭。

  菩薩植種德本多困難,反過來看,念佛人種德本太容易了。我們能夠看到,一些寺廟道場,偶爾我們會見到幾個念佛人,老人,一般人沒有把他們看在眼裡。這些人除了念佛之外,他什麼也不會,隨時隨處見到人都歡喜,都對你笑咪咪的,口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你跟他講什麼話,他回答你的全是阿彌陀佛,那個話也不知道他聽懂沒聽懂,但是他的態度非常慈悲,口裡一句阿彌陀佛。這種人可不能輕視,這一聲佛號是多大的德本,他在那裡種德本,他在那裡做給你看,你有沒有看出來?真正看出來了,要對這個老人頂禮膜拜。寺廟裡頭有幾個這樣的人,這個寺廟有德,這個寺廟有佛,那些念佛的是真佛,大殿裡供養的那些泥塑木雕的佛不是真佛,真佛在外面。等到這些人往生了,大家才受一點感動,這個人往生預知時至,歡歡喜喜,沒有生病,歡歡喜喜離開人間,往生瑞相稀有。三轉法輪,他們是在那個地方叫「作證轉」,他給我們做證明,證明念佛往生是真的,不是假的,告訴我們怎樣才叫修淨土,才叫念佛人。像他那個樣子,真正念佛人。講經教學是搞宣傳的,他們是真幹的,哪一種最重要?他們那種最重要,沒有他們那種,講經說法統統會落空,為什麼?沒有人成就。他也不會講經、也不會說法,甚至於他連字都不認識,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一天到晚不休息,真念佛人,真的是經文裡面說的具足德本。

  下面「一二三忍」,說『應時不獲一二三忍』。「忍者,安忍也」,安是平安,忍是忍受。《魏譯》本裡面經文是「第一,第二,第三法忍」;會集本的文字簡略,第字都省掉了,一二三忍。第三法忍,這句話把它的標準就定下來了。「法忍者,法為所證之理,心安於法為忍」,我們有沒有得到?沒有得到。為什麼?我們這個心還沒有安於法,大部分是安在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安在這些地方,把這些事情看得很重。對念佛這個法門是非常嚮往,還沒有辦法安住。大勢至菩薩要求的標準,我們距離還很遙遠,大勢至菩薩教我們都攝六根,我們沒做到,淨念相繼也沒做到。什麼叫淨念?不懷疑、不夾雜叫淨念,我們還有懷疑。為什麼知道有懷疑?我們沒有安住在名號上。像那些老太婆,她們不懷疑、不夾雜,她心安住在這句佛號上,所以她得一二三忍,我們沒得到。得一二三忍的人決定得生。

  為什麼說三不說四?彌陀淨土有三,三輩往生,往生極樂世界是三土,第一忍凡聖同居土,第二忍方便有餘土,第三忍實報莊嚴土。所以要安心,忍是要住在那個地方。法是所證之理,心安於這個法上,這叫忍。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是阿彌陀佛自性裡面流現出來的。阿彌陀佛的自性跟我們是一個性,我們在迷,他在覺;不但他是覺,他是究竟圓滿的大覺,徹底覺悟了。我們現在是什麼地位?我們現在完全是不覺,這個一定要知道,如果我們有覺,至少第一、第二忍應該有,第三難,第三是無生法忍,這第三,無生法忍就是明心見性。無生什麼意思?見到一切法不生不滅,那就是諸法實相;證得諸法實相,安於所證,這叫無生法忍。

  《大乘義章》第九卷說,「慧心安法,名之為忍」。真實智慧,真實智慧從清淨心生的,從平等心生的。清淨心所生的這第一忍,平等心所生的第二忍,後面覺是無生法忍,經題上的五個字。「此上法忍」,上面講的法忍,就是《魏譯》本裡說的,「諸家之說不一,有深淺之別」,自古以來,祖師大德說法不一樣。我們看,「例如《仁王經》明五忍」,佛在《仁王經》上講五忍,第一個「伏忍」。一般講是地前,沒登地,三賢菩薩,他能夠伏住煩惱,沒有斷,所以第一個叫伏忍。念佛法門裡頭,能伏煩惱一般都能往生,生凡聖同居土。第二個「信忍」,信忍是「初地、二地、三地得無漏信」,這叫真信,初二三地,地上菩薩,這都是說的別教。第三叫「順忍」,順忍是四五六地,四地、五地、六地菩薩,「四、五、六地趣向無生」,這叫順忍。「無生法忍」,第四個,是「七、八、九地,諸念不生,名無生忍」,也就是六根在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叫無生法忍,見一切法不生不滅。生滅是差別法,菩薩遠離二邊,就見到一切法不生不滅。現在我們知道,科學家的發現,一切法是從波動現象產生的。菩薩見到動靜不二、動靜一如,這個境界裡叫無生法忍。這裡頭有上中下三品,七地菩薩證得的下品無生法忍,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後面還有「十地、妙覺,得菩提果」,這叫寂滅忍。《仁王經》上講的五忍。十地是下品寂滅忍,等覺是中品寂滅忍,妙覺是上品寂滅忍。

  世尊說法,對於忍非常重視。六度裡頭大家知道,布施跟忍辱這兩個最重要,布施是積結功德,忍辱能保持,沒有忍辱那個功德積不住,你所積的功德都會漏掉。學佛的同修都知道,佛門裡頭有個俗語叫「火燒功德林」,火是什麼?瞋恚。脾氣一發,功德全沒有了。那是不是白做了?沒有白做,功德變質了,變成福德,福德所感的果報是在人天,叫人天福報。功德,功德不是的,功德是成就你的品位,是出世法,不是世間法,超越六道輪迴。你證聲聞、緣覺、菩薩、佛果,節節上升,那個靠功德。功德最怕的是瞋恚,所以瞋恚、傲慢、嫉妒都把你的功德毀掉了,把功德變成了福德。福德裡頭不好,喜歡發脾氣的人,貢高我慢的人,嫉妒別人的人,他修的大福報,來生多半在阿修羅、羅剎,做阿修羅王、羅剎王,他的福報很大,可是死了以後都在地獄,這是佛門常講的三世怨。你看第一世修福,修福帶著煩惱習氣,真修福,修大福報;第二生享福,享福造孽;第三世墮落,墮惡道去了,叫三世怨。這是迷惑,這不是覺悟。如何能保持你所修的福變成功德?不求人天福報,求了生死出三界,求菩提果,這是功德,念佛求往生是功德,超越六道輪迴,超越十法界,他幹這個事情。

  我們決定不能享人天福報,生活過得去很好,很知足、很滿足,不要再要求了,要求就錯了。我們所要求的就是求佛菩薩加持,讓我們真正能夠遠離煩惱習氣,不再迷惑顛倒,做一個真正念佛人,也就是除了佛號沒有雜念。世間無論什麼事情,隨緣就好,有緣很好,沒有緣也很好,沒有希求。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一心一意念佛求生淨土,這個人天天在積累功德,我們要向這些人學習。李老師當年在世常常勉勵我,他以他自己做例子,他很想學這些阿公阿婆,可惜一生都沒有學像,沒有學成功。勉勵我們,有這個機會要真幹,真放下。

  大慈菩薩告訴我們,我們勸兩個人念佛,這兩個人念佛往生,那個功德比自己成就還大,送兩個往生就是送兩個人成佛。如果能勸十來個人往生,你的功德就不可思議;能勸幾十個人往生,這個人是菩薩再來,不是凡夫;能勸上萬的人往生,這個人就是阿彌陀佛。大慈菩薩說的,菩薩說的話我們不能懷疑,要真正相信。你勸別人往生,到你往生的時候,相信那些已經往生的人都會要求阿彌陀佛:我們能到極樂世界是他勸的,現在求佛去接引他,我們跟著佛一起接引。肯定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只要你往生的時候沒有大障礙,決定得生。往生的那些人會報恩,不知道恩德、不知道報恩的人都不能往生;知恩報恩,念佛必定往生。這是《仁王經》上五種忍,簡單的說到此地。

  「古注經家中」,這些祖師大德,註經的人,「有認為伏忍、信忍、順忍,即本經之三忍者;甚至有以最初伏忍之上中下三位,為本經之三忍者」,這個說得很低。「蓋皆不許他方菩薩聞佛名號,應時即得一忍、二忍,乃至無生法忍也」。祖師大德沒成佛,也有見不到的地方。「但據經文,此三忍中,包括無生法忍,實無可疑」。經文裡頭,三無生法忍,《魏譯》的經文第三是法忍,這個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魏譯》第三十四願曰: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這是《魏譯》本的。《宋譯》本的文,「聞我名者,應時即得初忍、二忍,乃至無生法忍,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個經文非常明顯,也許古德沒有看到五種原譯本,看到也許他疏忽了。因為末後這五願是阿彌陀佛對十方世界菩薩們說的、加持的,前面四十三願是對念佛人往生極樂世界所加持的。後面五願對不是專修淨土法門,這些菩薩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就能得到阿彌陀佛末後五願的加持。這個加持裡頭,五種原譯本裡頭,確確實實有,很清楚,無生法忍這個名詞,那這就是不會錯的,第三法忍決定是無生法忍,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可見願文中之第三法忍,決定是無生法忍也」。

  「又據《論註》」,《往生論》,曇鸞法師的註解,「即見彼佛,未證淨心菩薩」,念老在括弧裡頭告訴我們,「指初地至七地」,沒有證得淨心的菩薩,「畢竟得證平等法身」,平等法身就是阿惟越致菩薩。「又曰」,接下面括弧說,這個括弧裡頭是念老註解的,又曰,這個又曰還是《論註》講的,「平等法身者,八地以上法性生身」,法性生身菩薩。「又曰:聞阿彌陀如來至德名號,畢竟得平等口業」。這些文字,「皆是聞佛名號,得證無生法忍之明證」。菩薩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名號是清淨平等覺,這句話能提醒菩薩,就像惠能大師為惠明法師開示一樣。菩薩以真誠清淨心,聽到彌陀的名號就能覺悟,就得到阿彌陀佛的加持,四十八願末後五願的加持,畢竟得平等口業、得平等法身,皆是聞佛名號,得證無生法忍之明證,經上說得很清楚、很明白,這證據。

  「無生法忍,略云無生忍」,中國人喜歡簡單,法字省略掉了,無生忍。「真智安住於無生無滅之實相理體而不動」,這叫無生法忍。我們現在對這一句很難體會,原因在哪裡?真智安住,我們沒有真智。真正智慧現前,給你說無生法忍,你會有很清楚的理解。為什麼?智慧現前,縱然不能證得,你有解悟。解悟不是證悟,你真聽懂了,沒入這個境界,入這個境界那就八地以上。真智要怎麼樣才能夠得到?把那個假的東西放下,真的就現前了。我們今天所知的全是假的,叫常識、叫知識,不是智慧,知識很豐富,智慧沒有。不可以把知識看作智慧,兩樁事情,知識來自阿賴耶,智慧來自自性,它們兩個源頭不一樣,一個源頭是真心,一個源頭是妄心,阿賴耶是妄心,自性是真心。真心是不動的,不生不滅;妄心是動的,有生有滅。

  佛經上常說無常,無常是妄心;真常,真常是真心。真心是本有的,真常也是本有的,不是從外來的。你看賢首國師《修華嚴奧旨》這篇論文,它的題目叫《妄盡還源觀》,把妄斷盡,還源了,還源就是真、就是常。還不了源,能守住真常,那是相似即佛,他沒有還源,但是他把真常守住了,妄的沒斷,他能夠伏住,不讓它起來。最明顯的就是念佛,一天到晚就一句佛號,除這一句佛號,什麼念頭都沒有。他有沒有見性?沒有。雖沒有見性,他也不起煩惱。你不相信試試看,你罵他他不會生氣,他對你還會笑咪咪的,還給你念阿彌陀佛,你讚歎他也不歡喜,如如不動,他就一句佛號。讚歎、毀謗他沒有放在心上,只有一副彌勒佛的面孔,對一切人都平等待遇,不分高下,這什麼?他心安住了。沒有開悟,他妄心他也安住,它不起作用,不起妄的作用。如果是真心,那是佛示現的,不是佛示現的,他這一句佛號把所有煩惱全部伏住了。換句話說,他決定得生,往生極樂世界的品位,他可以一下提升好高,他不是一個階級一個階級往上提升的,這是淨土法門的殊勝,淨土法門的不可思議。

  《大智度論》第五十卷,「無生法忍者」,說明無生法忍,「於無生滅諸法實相中,信受通達」,他相信,不懷疑,他接受,接受他通達,「無礙不退」,他沒有障礙,他不會退轉,「是名無生忍」,這就是無生法忍。「又《智度論七十三》」也有這句話,「無生忍者,乃至微細法不可得,何況大。是名無生。得此無生法,不作不起諸業行,是名得無生法忍」。這句話怎麼說?無生法忍者,先說什麼叫無生法,乃至微細法不可得。現在我們對微細法有一個概念,微細法就是極微法,微細到極處了,是物質的源起,所有一切物質的基本就是這個微細法。今天科學家叫它做微中子,也有翻作中微子,都可以,這兩個名詞是說一樣東西。微中子大概就是經上所說的八地菩薩能看見,七地菩薩還看不到,它太小了。這個東西被現代量子力學家,在最先進的顯微鏡裡面發現了,這是科學技術,幫助我們普通人能夠發現微細法。

  《金剛經》上給我們講的,所有一切法都叫一合相,無論什麼法都是一合相,一就是極微細的物質完全相同。我們身體是這個東西組成的,花草樹木也是它組成的,山河大地還是它組成的。所以一切現象叫一合相,離開這個東西,一切法就沒有了,都是它組合的。這樣極微細法,這一法它具足五蘊,這五種現象它具足。第一個物質現象,五蘊裡叫色,或者叫相,它有色相,你見到它是物質。它有受,它有感受,也就是說它能看、它能聽。它還有想,它懂得人的意思。它有行,行就是這個現相滅了之後,下面現相又生起來,一個接著一個,永遠不會間斷。但是前面的這個現相會影響後面,不完全相同,後面這一念決定受前念影響。可以說前念是因,後念是果,因果相續;相似相續,不是完全的,是相似相續。存在的時間非常短暫,彌勒菩薩告訴我們,這一彈指,它波動的頻率已經有三百二十兆,三百二十兆在一彈指,所以我們看不到它的生滅。很多很多的極微細聚集在一起,讓我們能看見,單一個我們決定看不到。

  觀音菩薩在《心經》裡面告訴我們,菩薩是等覺菩薩,用他的智慧觀照,看到這個東西五蘊皆空。它具足色受想行識,色受想行識都不可得,叫「照見五蘊皆空」,何況它組成的一合相。基本的這個物質你都不可得,何況它組成的一切萬象、一切萬法。那一切萬法假的,不是真的,都是在一個高頻率波動產生的幻相,它不是真的。所以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金剛經》上說的,「如露亦如電」是說它生滅快速,用這個來做比喻,「應作如是觀」。你能看清楚這個事實真相,你自然對所有現象不會起心動念,不會分別執著,為什麼?知道它根本不存在。它不存在,我們這個身心也不存在。我們的身心不存在,《楞嚴經》上,釋迦牟尼佛問阿難尊者,你為什麼要出家?阿難尊者是看到佛的相好,佛相太好了,不是父母生的,一定是修成的,我也希望有這樣好的相,所以我出家。是你心裡面愛相好?對。心在哪裡?不管是真心是妄心,心在什麼地方?阿難說了七處,都被佛否定掉了。原先以為這是很容易解決的問題,經過佛這一問,才曉得這是個大問題。《楞嚴經》從這開始的,「七處徵心」,很長一段經文。那就是什麼?覓心了不可得。

  在中國,達摩祖師到中國來,慧可不是心不安嗎?真不容易,在我們一看他很傻。老和尚在打坐,不敢叫他,外面下雪,站得很久,雪已經到膝蓋了他還沒走。見老和尚,沒東西供養,把自己的左手砍下來,出家人帶著戒刀,把左手砍下來,拿著這隻手要供養達摩祖師。達摩祖師一看,你這何苦來,你有什麼事情不能解決?他說我心不安,求老和尚替我安心。達摩祖師說,你把心拿來,我替你安。這一句話他就愣住了,想了半天,他說我「覓心了不可得」。你問我心在哪裡,拿出來給它安,我找不到,覓心了不可得。達摩祖師說,「與汝安心竟」,我已經把你的心安好了,他在這一句話當中覺悟了。真誠到極處,恭敬到極處,沒有絲毫懷疑,你看,幾句話問題解決了,他就明心見性。

  慧可是中國禪宗第二代祖師,比阿難尊者高明多了,阿難尊者七處徵心被佛否定了,他煩惱現行,他沒開悟,慧可兩句話大徹大悟,比阿難高明。不過阿難尊者功德不可思議,因為這一問,問出一部《大佛頂首楞嚴經》,沒有阿難這個問答就沒有這部經典,這部經典妙義無窮,愈問愈有趣味。所以開智慧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大乘經裡頭,這兩部經非常著名。學智慧,《楞嚴經》從頭到尾都是智慧,智慧的問答。《法華經》會三歸一,過去所講的三乘是權說,不是真實的,最後講到一佛乘,《法華》是一佛乘,這是真的,這是究竟圓滿說。

  所以我們今天讀到無生法忍,問題是真智沒出現;真智不出現,我們的煩惱習氣沒放下,放下智慧就現前。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真智自然安住在諸法實相,那就叫無生法忍。我們接著往下看:得此無生法,不作不起諸業行,是名得無生法忍。八地以上的境界,我們一般人說他不造業了,八地菩薩真正不造業,你看不但不作,他不起。不起心不動念是不起,不分別不執著是不作,不作不起,這是真正無生法忍。「又《大乘義章十二》曰:理寂不起,稱曰無生」。從理上講,理上講一切法不生不滅。一切法不生,不生當然就沒有滅,有生才有滅,不生哪來的滅?稱為無生。「慧安此理,名無生忍」,你的智慧安住在這個境界上,如如不動,這叫做無生忍。對於一切法,體、相、作用,理事、因緣、果報,沒有一樁不清楚。沒有人教他,他也不需要學習,他全明白。怎麼明白?他看清楚了,他見到了。

  中微子,現在科學家發現了,也給我們做了很具體的說明。他是在精密儀器裡面看到的,像我們看細菌,一定要用顯微鏡,是在顯微鏡裡看到的,離開顯微鏡肉眼看不到。我第一次看牙周病,我自己有嚴重的牙周病自己不知道,醫生給我看的時候說,你應該十年前就要來治,這麼久、這麼嚴重,他說你還能講經,還不錯,一般人這牙齒都掉了。把這個東西在顯微鏡裡面放大給我看。什麼叫牙周病不知道,牙溝裡頭,牙齦跟牙齒連接的地方,以前是一條黑線,他用根針刮了一點下來,都是髒東西,放在顯微鏡裡頭一看,嚇了一跳,就像糞坑裡頭蛆一樣密密麻麻。他給我放在電視機上,電視機的屏幕大,看得很清楚,都在那裡動,他告訴我,這就是牙周病的細菌。我說你放大多少倍?三千六百倍。確實一個一個很大,樣子真的就像蛆一樣。你看那麼多聚集在一塊,針尖上一個黑點,我們怎麼會知道?活了幾十年不會刷牙齒。我們拼命刷牙齒,牙齒不要刷它,刷牙就是刷牙溝,牙溝不能留東西在裡頭。牙醫生教給我,吃任何東西,吃完三分鐘之後一定就漱口,用水把牙溝沖乾淨。這些生活的細節往往我們都疏忽了,沒想到,到真正嚴重的時候才發現。

  下面,念老引《楞嚴經長水疏》,又《楞嚴經長水疏》第一卷說,「了法無生,印可決定,名無生忍」。了是明瞭,一切法不生,無生,對於這一句印可。印可是肯定、承認,了法無生這一句決定沒錯誤,確實是事實真相,你對它一點都不懷疑,這叫無生忍。這是什麼人?八地以上。「又《大乘義章十二》曰:如龍樹說,初地以上亦得無生」,初地以上也能得無生法忍。「若依《仁王》及與《地經》,無生在七、八、九地」。這是《大乘義章》裡頭說的,若依《仁王經》跟《地經》的講法,無生法忍在七地、八地、九地。「《宋譯》曰:聞我名號,證無生忍」,這是《無量壽經》的宋譯本,十二種譯本最後的譯本,「成就一切平等善根。住無功用,離加行故,不久令得阿耨菩提」。望西師的解釋,「既云無功用,知證第八地」,八地以上才是無功用道。「故知本經之第三忍,即《仁王經》之無生法忍」。若據望西師的意思,這個地位應當是第八地。說明無生法忍的地位很高,不是一般普通的菩薩,佛法裡面常稱的菩薩摩訶薩,他是摩訶薩,不是普通菩薩。

  下面「望西曰」,望西師他用問答來解釋。「問:以聞名力,豈得無生?」十方世界菩薩,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就能得無生法忍嗎?這句話就這個意思。他的回答說,「佛願力故」,能得,這是佛的本願。阿彌陀佛的本願,就是用本經來解答,阿彌陀佛的本願兌現了,如果不兌現他不取正覺。四十八願,任何一條不兌現,法藏比丘就不成佛;法藏在極樂世界成佛就是阿彌陀佛,已經十劫了,換句話說,他的願是願願都兌現了。這十劫當中,十方世界無量菩薩聽到名號,都提升到無生法忍。這有事實證明,不是假的,願力加持不可思議。

  我們今天發個願,以我們願力去幫助別人、加持別人行嗎?不行,你的願是空願、是假願,有口無心。阿彌陀佛的願是真願,怎麼知道是真願?五劫修行,結得大願。五劫是多長的時間!這個劫沒有說小劫、中劫,肯定是大劫。這五劫修行,我們必須知道,是他參訪十方諸佛剎土,他五劫當中幹這個事情。每一個佛世界他都仔細去觀察,取人之長,捨人之短。這個世界,像娑婆世界,到我們這來看,一看到三惡道他就不喜歡;看到修羅、羅剎,雖然這一生福報很大,但是命終之後都墮三惡道。極樂世界是新成就的,極樂世界沒有這些東西,沒有三惡道,沒有阿修羅跟羅剎,沒有這些。極樂世界有凡聖同居土,這是人天兩道,肯定沒有四空天,沒有無想天,肯定沒有。五劫修行結成,結是總結,總結了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成就了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從哪來的?四十八願變現出來的,彌陀不可思議的願力,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答:佛願力故。故《十住論》云:過去無數劫,有佛號海德。今現在十方,各得成正覺。皆從彼發願,聞名定作佛」,這是《十住論》裡面所說的。過去無數劫有海德佛,這尊佛的名號是海德。今現在十方,他不在一方,他在十方,十方那就十佛,一尊佛化成十尊佛。各得成正覺,每一尊佛都成等正覺。皆從彼發願,聞名定作佛。「上之論證,妙顯他力,佛願加被,使聞名者,證無生忍,定當作佛。且聞不是但聞,必能起行」,這個意思說得好。海德如來現在十方,都成正覺了,怎麼成正覺的?皆從彼發願,聞名定作佛,跟阿彌陀佛發的這個願很類似,聞阿彌陀佛名能成佛。上面所舉的論證,妙顯他力,這不是自力,是佛願加被的,使聞名者證無生忍,定當作佛。

  下面,念老特別給我們提出的,聞不是但聞。如果只聽到這句名號就能成佛,很難叫人相信。聞名必能起行,一定聞思修,叫菩薩三慧,小乘叫戒定慧三學,聲聞三學,菩薩叫三慧。聞是聞慧,聞必定有修,修是什麼?一聞他就明白,明白了這就叫思。明白就證得,就契入境界。所謂聞思修,思是明瞭,明瞭就是思,契入境界這就是修。聞思修同時,不像戒定慧,戒定慧不同時,持戒、修定、開慧是三個階段,聞思修是同時成就,菩薩,不是凡人,也不是聲聞、緣覺。這十方世界,聞阿彌陀佛名號的人都是菩薩,專門是接引菩薩的,是菩薩聞阿彌陀佛的德號而得到殊勝的利益。這個弘願也是慈悲到極處,幫助一切菩薩快速、順利成佛。

  例如《涅槃疏》第二十卷說,「若聞常住二字,生生不墮者」,這舉個例子,假如有人聽到常住兩個字,生生世,生生不墮落。「聞有多種,若能深思惟,如說行者,即生生不墮」,這個註解註得好。所以說聞有多種,聞了深思,如說行者,這才能夠生生不墮。意思是說,「聞後能深思惟,並如說修行,始能得生生不墮之益。可見聞之一字,意兼信受,不僅是一經於耳」,一經於耳不行,不算數,一定要聞思修菩薩三慧同時成就,當中沒有間隔的。我們看惠能大師聽五祖說法,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契入了,那是什麼?聞思修個個都到位了,這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在《壇經》裡面看到,惠明法師、法達禪師,都是在六祖一言之下大徹大悟,那是聞思修統具足,才有這種功德現前。如果只是聞,聞裡頭沒有思,聞裡頭沒有修,聞了之後通常什麼?聞了之後還有疑惑,聞了以後又產生問題,那個問題一個接一個,纏不清楚的,這是我們平常所看到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