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悟道法師晨間講話—浮生易度,豈是久居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五二O集)  2025/7/29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32-007-0520

  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放掌。我們繼續來學習《太上感應篇彙編》節要,經文「算盡則死」,節要第十六:「身為苦本,盡貪世樂,不知樂是苦因。浮生易度,豈是久居?幻質非堅,總歸磨滅。地水火風,假合而成;不免生老病死,彫殘之苦。倏忽便無。長年者,不過六七十以皆亡;短命者,大都三二十而早夭。」

  這一條,是宋朝顏丙《普勸修行文》裡面節錄的一段。這一段也就是勸我們修行要及早,不能等待。為什麼?因為人生無常。無常什麼時候到?不知道,因此我們都要把握當下這一刻,認真來修行。

  這裡講我們這個色身,要相信「身為苦本」。這個在道家老子也知道,「吾有大患,唯吾有身」,我有一個大災患,就是有這個身體。佛法講,身有生老病死之苦,所以這個身體是苦的根本。「盡貪世樂」,不知道身是苦本,貪圖世間的享樂,吃喝玩樂。「不知樂是苦因」,現在吃喝玩樂,好像很快樂,但是造作的是苦因,將來一定得到苦果。我舉例來講,比如說,一般世間人,殺生吃肉,認為這是人生的享受,他覺得很快樂,但是他不知道因果,你現在這種享樂是在製造苦因,將來必定得到苦果。所以舉出一個例子,其他我們可以以此類推。

  「浮生易度,豈是久居?幻質非堅,總歸磨滅」。「浮生」就是我們這個人生也是虛浮的。「浮生易度」,也就是說無常迅速,很快的。你看一分一秒都過去了,不會再回來了,我們人從生下來一直到死亡,一分一秒往墳墓走,沒有暫停的。所以人的一生,幾十年很快過去了。「豈是久居」,這個世間不是長久居住的。所以現在我們一般人,特別在國外辦移民,先拿永久居留,叫永居。其實沒有一個永居的,哪一個人永居?沒有一個人永居的。只能說有的人他久居,住得久一點;有的人短居,住的時間短一點。實際上是這樣,哪有永居,永居就永遠住在這裡,都不會死才叫永居。你說哪一個人他不會死?所以這個永居也不是真實的。「豈是久居」,這裡還不是講永居,久居都談不上,何況永居?

  「幻質非堅」,因為我們這個身體虛幻的,不是堅固的,我們這個身體是非常脆弱的。「總歸磨滅」,總是要消失的。只緣「地水火風」,因為我們這個身體是「地水火風,假合而成;不免生老病死,彫殘之苦」。所以我們這個身體無論你怎麼保養,它還是會老,還是會生病,還是會死,這個是生滅法。我們這個身體是生滅法,緣聚則生,緣散則滅,緣生法,這個不是我。我們凡夫總是執著這個身體是我。這個身不是我,是我所。如同我們穿在身上的衣服一樣,衣服不是我,是我所。真正的自己是六根的根性,根性它是不生不滅,不生就是它本來就存在,不生它就沒有滅。我們的身體為什麼會滅?因為有生才有滅。沒有生,哪來的滅?

  所以我們的自性本來就存在,不生不滅,它不是緣生法。因此在《楞嚴經》,波斯匿王聽佛講經也聽了很多年,總是聽佛講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性,不生不滅的,他也不了解、不明白,所以在楞嚴會上他提出來請問佛陀,我們有個不生不滅的自性在哪裡?佛給他開示,就在你六根裡面,你每一天六根,舌嘗味、身緣觸、鼻嗅香、意緣法塵,這個六根當中的性,在眼在叫見性,在耳叫聞性,在鼻叫嗅性,在舌叫嘗性,身叫觸性,意叫法性。所以六根的根性,它是一個性,不是六個。「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那個才是真正的自己。禪宗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佛法教學就是教我們認識自己,以及自己生活的大環境。明心見性,見性就叫成佛。波斯匿王請問在哪裡?佛就給他指出。他還是不明白,看到自己六十二歲了,頭髮白了,臉皮也皺了,他說哪有不生不滅?我這個身體從小孩到老,都不斷的在變化。佛給他指出,你那個能見的見性它沒有變化,那個變化是你的身體,你那個自性從來就沒有變的,那個才是真正的你的自己。波斯匿王聽明白了,他就很開心,真的,找到真正的自我,不生不滅。

  這裡講的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苦、空、無常、無我,生滅法,我們不能把這個當真的。所以這個是虛浮的,好像水上的水泡一樣,不久它就沒有了。危脆,像草上的霜露。虛浮就是好像漂浮在水上,不久它就滅了。《楞嚴》講,「如海一漚發」,好像大海當中的一個小水泡。這個身體就像這樣,「倏忽便無」,小水泡一下就沒有了。《金剛經》講得更明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所以一切有為法,一下就沒有了。今天的我,今天的你,今天的他,就不是昨天的你我他。今天的你我他,也不是明天的你我他,剎那在生滅。我們感覺好像沒有在變,其實剎那在變,不斷的在變,你抓不住的。所以我們前面一分鐘就不是現在這一分鐘的我。如果再推,前面一秒鐘,現在一秒鐘,不是我,佛經講得很細,剎那剎那,相似相續相,前面一念滅了,後面一念生了,那個念頭,我們感覺起來很像,但是相似不相同,很像但是不一樣。這是佛在經上給我們講,我們才明白,不然我們凡夫是不明白這個事實真相。「倏忽便無」,我們現在看到的生滅已經是很長的時間了,不曉得變化多少了。

  「長年者,不過六七十以皆亡」,這個也是俗話講,人生七十古來稀。活不到七十歲、活不到六十歲的也不少,雖然現在醫學發達,但是還是有很多不到六、七十的,甚至不到四、五十的就走了。還有「短命者」,短命的,我們看到不少,「大都三二十而早夭」,有的生病,有的意外的事情,這些我們在生活當中也常聽到、見到。所以黃泉路上無老少,人生無常是我們現前的現狀。因此我們要把握住有限的生命,要努力來修行,念佛發願求生淨土,那才是得到永恆的大自在、大解脫。

  好,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