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複講20-15〉  (第九十八集)  2006/4/15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WD20-007-0098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第九十八集的播出。諸位觀眾,大家好,阿彌陀佛。上一集我們講到念佛要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是覺明妙行菩薩在《西方確指》對大家的開示。上一集我們也講到家師的老師,章嘉大師,一生持咒從來沒有間斷。他不管在什麼場所,心裡都在持咒,手拿念珠口持咒,跟人家說話、辦事,暫停;事情辦完、話講完,繼續再念,他沒有停止。他已經成了習慣,他心是定的,心是清淨的。台中蓮社李老師曾經親近過,家師當年到台中親近李老師,講到過去,過去家師只有一個老師,章嘉大師,教他三年。家師對於章嘉大師很佩服,他說李老師對章嘉大師也很佩服,他說章嘉大師的境界,我們是凡夫,我們不知道。李老師說從他的行持來看,從章嘉大師的行持來看,無論怎麼觀察,他在定中。李老師說他是不是開悟我們不知道,但是得三昧,是真的不是假的。他確實行住坐臥都在定中。他的功夫,我們不曉得他睡的時候,我們就不知道了,但是平常無論在什麼場合當中看到他的時候,你仔細觀察,他功夫不間斷,他不受干擾。無論是什麼環境,真的是善緣惡緣、逆境順境,與他毫不相干。他念他的咒,不出聲,這真懺悔。

  懺悔要拿出行動出來,不是在佛菩薩面前祈禱一下,說我懺悔,求佛菩薩赦罪,不是這個意思,那是懺不了的,理一定要懂。章嘉大師教給家師修懺悔法,怎麼修法?後不再造,這叫真懺悔,念佛就是究竟懺悔。我們二六時中,心裡佛號從來不間斷,因為你佛號不間斷,你就不會有妄想,你的煩惱就伏住了。佛號一斷,妄念起來,妄念就是罪業,你的意在造業,身口自然就跟著意造業。所以究竟懺悔法就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那是真實究竟的懺悔法。前面中峰禪師給我們開示,我們念到:

  【我今大歸依。懺悔三業罪。】

  這一句在念佛人來說,就是我們稱念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就是『歸依』,阿彌陀佛就是真正懺悔滅罪。在過去,佛門特別是淨土宗,要求學人念念心裡頭有阿彌陀佛,要養成習慣。就是平常與一般人接觸,甚至於人家稱你的名字,怎麼回答?都回答「阿彌陀佛」,養成這個習慣。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現在這個變成佛門的一種規矩,這在戒場受戒,戒師叫法名,大家都是答「阿彌陀佛」。

  有心求往生的人念這一句阿彌陀佛,福慧增長;沒有意思求往生的,甚至於不學佛法的,念這一句阿彌陀佛,生福報,滅罪生福,無量無邊的功德。非常可惜,他不懂,他不知道,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他不知道修,這什麼原因?迷惑,迷失了。因為阿彌陀佛是自性的德號,是真如本性的本名,家師在前面也有講過,一切諸佛的本名,不可思議。

  我們修淨土的人,知道的人也不多,就是說我們修淨土宗念佛的人,知道這個道理的人也不多,如果真的知道,他會寶此一句,寶就是將它看作寶貝,此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他會把這一句名號當作無上的珍寶,世出世間沒有一法能跟它相比。你只要一直念去,真的像章嘉大師以前講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看看求往生、求成佛都那麼容易得到,何況世間所有一切諸法?真正是有求必應。問題是要念到什麼程度才會有求必應?要念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你在這一生當中(現在世界真是災難很多),你能逢凶化吉,遇難成祥,事事稱心如意。家師講的話句句都是真實,你現前就得到一切諸佛護念,一切眾神擁護。這兩句利益無邊、深廣無際,但是往往一般學佛的人疏忽了,這就順便帶過,這是業障深重所致。下面說:

  【凡有諸福善。至心用回向。】

  這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所做的『福善』,起的善心、善念、善行,為社會、為眾生修福。所以福報,要記住,不要自己享,自己的生活苦一點好。好在什麼地方?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的心,常常有出離心,對這個世間不起貪愛。所以有福報要分給眾生享,要幫助苦難眾生,這個幫助裡頭最重要的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這比什麼都重要。因為破迷開悟,他才能夠斷惡修善,他才能夠了生死、出三界,徹底擺脫一切苦難,其他方法做不到,這叫佛事。佛事是大智大覺之事,不是小事。

  有福如果自己享,很容易迷惑。人一享福就迷了、就顛倒、就造惡業、就墮落,福報給大家享。自己每天吃飯,食無求飽,不要吃得太飽,太飽昏沈,絕不貪圖飲食。飲食是對自己身體能量體力的補充,夠了就好,也不要太過分,一切隨緣。想到釋迦牟尼佛當年是托缽,人家給什麼就吃什麼,沒有什麼喜不喜歡吃的,都沒有。心裡頭還是一句阿彌陀佛,好吃的,阿彌陀佛;難吃的,也是阿彌陀佛,這樣就好;消業障,增福慧。『至心用回向』,「至心」是真誠心,誠心誠意迴向。前面我們講普賢十願說過了,迴向菩提、迴向眾生、迴向實際。我們今天迴向眾生、迴向極樂世界。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念念不忘求生西方淨土,念念不忘親近阿彌陀佛。

  【願同念佛人。感應隨時現。】

  只要真誠,家師在講席當中時常講起,過去台中李老師給他講四個字,傳授給他的,「至誠感通」;真誠到極處,就是能感,諸佛菩薩就能應。『感應隨時現』,這就是世俗裡面講的佛菩薩加持、佛菩薩保佑。「隨時現」,一切時、一切處沒有離開佛菩薩,我們心裡頭有阿彌陀佛,一切時、一切處沒有離開,一切時、一切處佛菩薩照顧。

  【臨終西方境。分明在目前。】

  在中國第一個提倡念佛求生淨土是東晉時代慧遠大師。他在廬山建一個念佛堂,集合志同道合一百二十三個人,不下山,以虎溪為界,志同道合,念佛求生淨土。他一生當中,三次見到極樂世界,在定中見的,但是從來沒有告訴過人,密而不宣,所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狀況跟《無量壽經》上講的一樣。往生的前七天,阿彌陀佛現在他面前告訴他,「你的淨業已經成熟了,七天之後,你就會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會來接他。到第七天,果然阿彌陀佛來了,觀音、勢至,還有蓮社裡面以前往生的幾個人,也站在阿彌陀佛的旁邊,這是遠公自己對大家說的。說完之後,他就坐在那裡走了,沒生病。蓮社當時這一百二十三個人統統往生,不可思議。所以人從初發心就不相同,遠公小時候聰明絕頂,在傳記裡面記載,他兒童的時候,儒家的六經,他就讀得很熟,不但熟,他還能懂意思。十幾歲的時候,好像十三歲聞到佛法,親近當時的道安法師,聽道安法師講《般若經》開悟,開悟之後,他發心出家。以後在廬山建這個道場,這是中國淨土宗的第一代祖師,開山的祖師。

  確確實實,這四句話若給廬山念佛堂是完全相應,「願同念佛人,感應隨時現,臨終西方境,分明在目前」,這四句遠公廬山念佛堂確實相應。

  古來的大德,特別是淨土宗的這些祖師大德們,乃至於在家的居士大德,給我們做非常好的榜樣。《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我們都看到,只要真正念佛,把前面兩句真能做到,「我今大歸依,懺悔三業罪」,一句阿彌陀佛,死心念去,決定不再夾雜任何法門,一心念去,沒有一個不往生。

  今天印光大師教導我們,他說得非常好,在現前這個時代建道場,道場再小也是十方道場。不可以有私心,不可以有自私自利,無論是哪個地方來的,只要志同道合,真正修淨土,我們都歡迎。專修淨業的道場,道場住眾不要超過二十個人,這個道場不化緣、不做法會、不傳法、不收徒弟、不傳戒、不應酬經懺佛事,專一念佛,每天功課跟普通佛七一樣。

  我們現在提倡,印光大師講的,他不是講經,印光大師的道場沒有講經,也沒有請法師講經,只有大師自己講開示。家師 淨空上人,他現在提倡要聽經,為什麼?因為現在人不明理。我們現在這個時代跟印祖那個時代也有好幾十年,五十年以上,五十年到一百年之間。五十年前的人跟五十年後的人,當然社會環境種種的變化非常大。在那個時代,清朝末年、民國初年,那個時候的人都有接受儒家傳統教育,儒道的教育,再來修學佛法都有基礎。我們知道印光祖師是民國二十九年往生的,中華民國二十九年往生,他是八十歲往生。他在民國前五十年出生,所以他出生的時候是清朝末年的時候,民國初年的時代。在他那個時代的人,當然有接受傳統儒道的教育,大家都有這個概念跟基礎。這個教育,一直到家師 淨空上人,今年是八十歲,剛好八十歲。他孩童時代還有沾上一點儒家傳統教育方式,兒童時代還有讀過私塾,好像讀了四個月,在小學時代他還讀過私塾教育。

  以後民國成立沒有多久,慢慢就改成學校,沒有私塾,私塾就慢慢變成學校。家師的俗家弟弟徐教授,小他六歲,小他六歲就沒接觸到私塾教育,在那個時代已經改成學校。改成學校之後,慢慢也從儒家傳統的倫理道德教育,也都漸漸疏忽了、放棄了,一直到我們現在是更加沒有概念,因此在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家師提倡要聽經就是這個道理。

  因為現在人不明理,對這些做人處事、念佛,經教裡面的道理都不明瞭,所以要聽經。講經,淨土道場限於淨土五經一論,除這個之外,不講,可以講淨土宗五經一論。淨土宗祖師的語錄,特別是蓮池大師、蕅益大師、印光大師,我們把它縮成這麼一個小範圍。大家理明白、方法清楚,老實念,決定成就。所以這個道場最好是有講堂、有念佛堂,講堂聽經,不限制,你喜歡聽你就聽,你不喜歡聽,你就去念佛,以念佛堂為主,以講堂做輔助,解行相應,定慧等學,這是如法的道場。我們再看下面的文:

  【見聞皆精進。同生極樂國。】

  這是迴向發願文裡頭。

  【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這是我們唯一的一個願望,我們一定要見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修行,把我們的變易、分段兩種生死做個了斷,決定要證得究竟佛果,你才能在十方世界普度眾生。下面這是四弘誓願:

  【無邊煩惱斷。】

  這是煩惱無盡誓願斷。

  【無量法門修。】

  斷煩惱成就自己的德能,學法門成就自己的學問,然後才能夠兌現度眾生的願:

  【誓願度眾生。】

  後面這一句範圍就大,希望一切眾生統統成佛道。

  【總願成佛道。】

  這比四弘誓願的境界還要廣大。四弘誓願,「佛道無上誓願成」是講自己,這裡是講所有一切眾生,『總願成佛道』。

  【虛空有盡。我願無窮。】

  要發這樣的大願,這跟如來的願就相應,沒有一絲毫自私自利。我斷煩惱是為眾生,我學法門也是為眾生,我成佛道還是為眾生。為眾生才是真正為自己,為自己才是真正害自己,這個道理總是要懂。我們自己有福報給一切眾生享受,你是真正有福,你的福永遠享不盡。你的福報要是自己享受,縱然是多生多劫累積的福報,往往在一生當中,二、三十年就享盡了。這樁事情,諸位細細去看歷史上那些帝王,做了帝王,那個福報不是一生、二生修的,多少生、多少世修積的福德,到人間來享福,才能做到帝王,他能享受幾年?歷代帝王當中能夠活到六十歲的人很少,我們仔細在歷史上看,許多帝王三、四十歲壽命就到了。縱然他生長在帝王家,從小就享受富貴,以後繼承王位,三、四十歲就死了,你就想到多生多劫修積的福報也不過三、四十年就完了,包括他做王子。真正做到帝王,許多做帝王的都不滿十年,你才曉得修積的福報如果自己享,很快就完了。要給大家享,你這個福報源源而來,永遠沒有間斷的,這個好,這真是大福報。所以我們願要大,要像諸佛菩薩一樣,『虛空有盡,我願無窮』。後面這首也是迴向偈,是我們淨土宗的,專修淨土的迴向偈:

  【願生西方淨土中。上品蓮華為父母。】

  極樂世界沒有父母,他不是胎生的,蓮花化生的,把蓮花比喻做父母,不是真的有父母。『上品蓮華』就是上品上生,人要有這個志氣,我們既然修淨宗,生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不求上品上生?為什麼下下品就滿意了?其他可以放下,這個要求。求什麼?早一天成佛道,早一天幫助苦難眾生,還是為眾生,不是為自己。要是為自己,不為眾生,說老實話,你去不了,你不能往西方,為什麼?你的願跟阿彌陀佛的願,跟西方極樂世界所有諸上善人之願不同,相違背,你去不了。一切為眾生,斷煩惱為眾生,成佛道為眾生,求上品上生還是為眾生。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蓮花化生,上品上生,到那個地方很快花就開了。『花開』代表什麼?代表你自己,這不是阿彌陀佛的加持,是你自己修行功夫達到了理一心不亂。我們往生大多數是功夫成片往生的,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在蓮花裡面,花沒有開。到什麼時候花開?到證得理一心不亂,也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因為你在蓮花裡面,佛來教你,諸佛如來給你講經說法,你喜歡修什麼法門都能學得到。

  『不退菩薩』,七地以上圓證三不退的菩薩,是你的同參道友,是你的同學,是你在一起學習的朋友,你在西方極樂世界一起學習的朋友。這麼好的同參道友,又有諸佛如來的教導,你想想看,你很快就開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蓮花就開了。所以蓮花一開,這是什麼境界?實報莊嚴土。蓮花裡面是凡聖同居土、是方便有餘土,花開之後是實報莊嚴土,這是你親證的境界。

  所有一切開示、讚頌、發願,無一不是顯示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無比殊勝。我們聽了、我們看了,應當發願往生佛國。這個緣真正是「百千萬劫難遭遇」,彭際清居士講得好,「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我們今天遇到了。下面是三寶讚當中的法寶讚,前面我們講過的是佛寶讚,這個地方講讚法寶,這在第二時。

  【法寶實難量。】

  「量」是度量、是思量。換句話說,『法寶實難量』,就是實在不可思議。我們不要看別的經論,就是現在我們讀到的三時繫念法事,你看《彌陀經》、往生咒,裡面的讚佛、發願、開示,就看這麼一點點已經不可思議,何況一大藏教?實在難思難議,不可思議。

  【如來金口宣揚。】

  『金口』是稱讚,從事相上來看,佛是身金色,佛身是金色的,所以我們說他的面孔是金面,說他的口是金口。要從理上來講,七寶裡頭,金為什麼大家這樣重視它?就是金不變。其他譬如銀,它會氧化,會變成黑色的。唯獨黃金在任何狀況之下都保持它的本色,不會變色,這是金屬裡頭大家寶貴的。「金口」就是如來所說的永恆不變,「金」有這個意思,表這個意思。這一切法是「如來金口宣揚」的。

  【龍宮海藏散天香。】

  世尊當年說法,說完之後,大龍菩薩把它蒐集起來,藏在他的圖書館裡面,龍宮,藏在龍宮裡面,這是指什麼?《大方廣佛華嚴經》。釋迦牟尼佛示現初成佛道,在菩提樹下,定中所說的,時間不長,二七日中,有的地方講三七日中,換句話說,就算三七,才二十一天,在我們人間二十一天。佛在定中講的,凡夫無分,不能參加如來定中法會,我們看不到,所以參與法會的大眾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我們平常講破一品無明、證一分真性,這樣的人才有資格參與華嚴法會,聽佛講《華嚴經》,到如來定中去,也就是說十法界裡面的人沒分。不但我們六道凡夫沒分,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十法界的佛菩薩、二乘聖人他們也沒分,他們也不能入華嚴法會,因為他們還沒有明心見性,雖然斷了三界見思煩惱,破塵沙煩惱,但是還沒有破無明,所以不能見到華嚴法會。

  我們在《華嚴經》裡面看到許多的天眾、神眾,看到這些天人、鬼神眾,他們也參加了華嚴法會,這是六道裡面的眾生。我們要知道那不是真的鬼神,不是真的天人,那些雜神眾是諸佛、是法身菩薩在九法界裡面示現的,示現度眾生的,他不是真的凡夫,他要真的是凡夫,他怎麼能參加這個法會?都是法身大士。不但凡夫不能參加,權教菩薩、二乘聖人也不能參加,所以那是法身大士示現這些神眾在九法界度眾生的,他們以這個身分來參加這個法會,實際上他們是法身大士。所以神眾裡頭也有佛菩薩應化在其中,那些應化的他能夠參加,他參加等於說代表他所示現這一類的眾生,不是凡人,都是法身菩薩。

  佛在這麼短的時間講了多少?講得太多太多。佛滅度六百年之後,龍樹菩薩在印度出生,龍樹是證到初地的菩薩,當然他就有能力、有神通到龍宮裡面去,看到《大方廣佛華嚴經》多少分量?他說「十個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我們這個世間沒有人能夠讀得盡,沒有人有那麼長的壽命。再看看有沒有更簡單的?好,再看中本,中本的分量還是太大,也不是我們世間人能夠接受的,就是分量太多。最後講到,有沒有最簡單的?大龍菩薩等於說把《大方廣佛華嚴經》目錄提要拿給他看。

  就像我們《四庫全書》,我們現在學院有一部《四庫全書》,現在是精裝本,縮小了,一千五百冊。它有最簡單的《總目提要》,《總目提要》是精裝五冊。這一份東西是紀曉嵐先生編輯的,每本書,書名、什麼人著的、在什麼年代著的、內容說什麼,簡單做個提要。這個東西從前給乾隆皇帝看的,乾隆皇帝沒時間看那麼多書,所以他要曉得每一本書在講什麼,特別編一個提要給他。

  我們今天讀的《華嚴經》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目錄提要。你才曉得世尊在定中,定中的時間跟我們現在的時間,諸位要知道有時差。大乘經上常講,一念可以展開為無量劫,無量劫可以濃縮成為一念,念劫圓融,所以佛能夠在一念之間講無量無邊的佛法,就變成無量劫。這是『龍宮海藏散天香』,大龍菩薩收在龍宮裡頭,龍樹菩薩傳出來《大方廣佛華嚴經》十萬偈,四十品,是屬於目錄提要。

  【覺者誦琅函。】

  唯有真正覺悟才好學、才喜歡,喜歡受持讀誦。『琅函』,現在也沒有人懂,「琅函」是什麼?古時候收藏書本的函套,書放在函裡面。現在如果諸位看到古裝書,外面有函套套起來保護它。這個意思就是講經卷,用現在話講就是經本,古時候講經卷,用函套把它套起來。

  【玉軸霞條金寫字。】

  在從前經本,最早的經本是寫在絹布上面,跟現在畫圖一樣,所以稱為一卷一卷,寫完捲起來。這一卷經寫完之後,把它捲起來,當中有軸,就是木頭,捲起來,那根木頭好像車輪的軸心,捲起來。我們現在看裱畫的字畫,或是佛像,有用捲的,那一根就叫做軸。玉,這個玉是比喻用最好的,玉軸用玉做的。用最好的絹布,這是對於經典的尊重,把經典看作無上的珍寶。這是古時候經卷,用現在話講裝潢,最華貴的來裝潢經典,字用金寫的。現在你要看到這個樣的經卷,有些博物館裡頭有,有金寫的、有銀寫的,有用金銀寫的,寫經文。

  【似排秋雁成行。】

  這一句是指梵文,也可以說是書法寫得非常好,這個形容書法精良、整齊。梵文是橫寫的,到我們中國中文是直寫的。西藏的文字是直接從梵文文字變體過來,就像日本的文字是從中國學去的一樣,他把它改變了,這個關係非常密切。我們今天到日本,實在講就像在中國沒有兩樣,言語雖然不通,文字都看得懂。它每條街的街名我們都會懂,我們讀的聲音不一樣,但是文字我們認識,意思懂。這一句我們現在把它解釋為整齊,字體工整、整齊,這都是對於法寶的尊重。

  【昔因三藏取來唐。】

  這個『三藏』大家一看,看到這一句就想到玄奘法師,唐三藏。實際上這句話意思很廣,中國過去到印度去取經、學習的法師很多,印度的高僧大德帶佛像、經卷到中國來的也不少。那個時候,這些翻經的法師都稱為三藏法師。佛經是從漢朝,後漢正式傳到中國,傳來就開始翻譯,而翻譯量最大的是唐朝那個時候。所以在唐朝的時候,中國大小乘十個宗派都建立了,可以說印度佛法很完整的轉移到中國來。唐朝的時候可以說是非常圓滿的移轉過來,而且變成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影響非常廣大。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許多的術語都是從佛教來的,所以趙樸初老居士曾經說得很好,他說我們如果捨棄了佛教,我們就不會說話了,他說這個話是真的,但是說這個話懂的人不多,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許多術語都是出自於佛經上講的。

  【萬古為敷揚。】

  這就是代代相傳,流通萬世,廣利眾生。這是法寶讚裡面的大意。

  佛事當中有唱念,因為這個佛事的時間長,如果很認真、很真誠的做下來,這一堂佛事總得要三小時。三小時,一般人體力差一點的會感到疲勞,所以當中有音樂、有唱誦、有繞佛、有活動。所以許多這些善巧方便配合起來,能讓我們很輕鬆、很愉快,不感覺時間長,也不感覺累。真誠心把這場佛事做圓滿,冥陽兩利。實在講我們做佛事的人得的利益最大,《地藏經》上講得沒錯,七分功德我們自己得六分,亡靈、鬼神所得到的是七分之一。這集的時間到了,我們就報告到這裡,下面下一集再繼續向大家報告。謝謝大家的收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