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四帖疏 悟道法師主講 (第六十三集) 2007/5/13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WD03-003-0063
諸位觀眾,大家好,阿彌陀佛。上一集我們講到下品下生第十六觀最後一段經文。下品下生這個人在生前造極重的罪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可以說所有最重的惡業都造了。臨命終時地獄相現前,這個時候遇到善知識開導他,勸他念無量壽佛。這個善友來勸他念佛,來安慰他,說種種妙法,主要勸他念佛。
這個人地獄苦已經逼到身上,「不遑念佛」,受極大的痛苦,很懇切來念佛。善友告訴他,你如果不能念彼佛,就是這個時候觀想念佛、觀像念佛,在臨終受極大的痛苦,這都做不到,在這個時候緊要的關頭勸他持名念佛,「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最後教他最簡單的持名。《十六觀經.下品下生章》就是告訴我們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就是從這一觀來的,第十六觀。放在最後這個方法就是最殊勝,如果不是最殊勝不會放在最後面,這是佛講經跟我們世間演戲一樣,壓軸戲最好的放在最後面。佛說法也是一樣,最微妙、最殊勝的法門也是放在後面,我們看《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到最後第五十三參普賢菩薩,普賢菩薩傳授他什麼法門?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最後勸他念阿彌陀佛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楞嚴經》上也是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放在倒數第二個,也是放在後面,這前面我們也有大概跟大家報告過。
關鍵就是人在苦逼的時候「不遑念佛」,關鍵就是這句,祕密就在這一句。這就說明,在這個時候人快要斷氣了,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都救不了這個人,前面那些人罪較輕、善較多,用前面那些方法能夠救他;這個人罪業重,那些方法對他就沒效,這就拿出最後的法寶。最後的法寶還可以度他,持名念佛極重罪業的人都能度,那其他就全部都能夠得度了。所以這句是全經的眼目,全經的關鍵!往往我們念經把這兩句含糊籠統念過,不曉得這兩句的重要性。從這兩句我們才真正認識清楚,持名念佛是所有一切法門最不可思議的。
所以平常說佛號功德不可思議,你要把這兩句經文透徹了解,你才真正明瞭為什麼古大德講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就是名號能夠度墮阿鼻地獄的眾生,與十八願完全相應,四十八願當中的第十八願。為什麼古德特別稱讚第十八願?其他的願度罪業比較輕的、修善的,度那些人,第十八願是度地獄眾生的。第十八願用什麼方法?就是持名念佛,十念必生。所以這個法門達到究竟,沒有比這個法門更殊勝的。希望我們大家很冷靜仔細去思惟這個意思,然後我們才會死心塌地。
關鍵的字眼就在這一句,「彼人苦逼,不遑念佛」,這個苦是什麼?地獄境界現前,臨終一剎那地獄相現前,這個時候什麼功夫、什麼力量都用不到,都沒有法子,最後這一句阿彌陀佛救了他。所以名號功德實實在在三經裡面講得很透徹,可惜大家疏忽,粗心大意,這個真正關鍵緊要之處含糊籠統念過了。這是教他持名念佛。「具足十念」,這個十念是十聲,諸位要記住,跟四十八願第十八願十念必生意思是一樣,是最後念佛念十聲,不是我們平常做功課的十念法。十念法是一口氣叫一念,佛號念多少句不一定,看你的中氣長短,中氣長的佛號念比較多句,中氣短的念比較少句,這樣盡一口氣叫一念,總共念十口氣,這是平常的十念法,是平常修行的。《觀經》這裡是說臨終的十念,人快要死了,臨命終的十句,十聲。
經【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這時候這個人見到地獄境界非常恐怖,求救度的心非常懇切,這時候也沒有妄念了,一心一意就是求救,這個時候心真誠懇切到極處,他念佛跟平常人念佛不一樣,所以每一聲佛號都能消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我們平常念佛的心沒有辦法像他這麼懇切,為什麼?我們平常還沒有感受到苦來壓迫,這個懇切的心發不起來。他這個時候看到地獄相現前,那個心情我們想像不到,他那個懇切確實達到極處。我們不要說看到地獄相,這地獄相是太恐怖。家師在講席當中也曾經講過,經上講證得阿羅漢果,阿羅漢有五百世的宿命通,知道過去、未來五百世,他的能力可以知道五百世。證得阿羅漢果知道過去五百世中曾經墮落地獄受苦的情形,回想起來全身流血汗,流出來的汗有血,你想這個地獄的恐怖到什麼程度。我們過去也曾經墮過地獄,但是忘記了,阿羅漢有宿命通可以回想到過去。所以這個人墮地獄,恐怖的那種心理,我們從經上講的公案就可以體會到一點。我們如果還是沒有什麼感覺,我們就用現前你感覺苦逼、恐怖的事情,我們一般看犯人被人判死刑,當快要執行死刑之前的這個時候,你想他這個心是不是會很恐怖?在這個時候他念佛的心情跟平常人絕對不一樣,一心一意很懇切一直念。
所以過去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李林長,時常到死刑犯的監獄去開導,勸他們念佛,也有好幾個能夠接受,至誠念佛,結果被執行死刑之後,燒出來還有舍利子,往生西方。為什麼?這些人他念佛跟外面的人念佛,那個心情絕對不一樣,這個時候念,懇切!為什麼?一個死把他逼住了,一分一秒接近死亡,被判死刑的人他有這個感受。我們現在一般人沒有這個感受,沒有這個感受我們是不是不會死?事實上大家都知道,一分一秒,每個人從生下來那一刻開始,就是一分一秒往墳墓走。這件事情最精進,沒有停止的。別的事情會停止,這件事情絕對沒有停。所以印光祖師教我們念佛的人,「死」這個字貼在額頭上,時常提醒自己,自己就要死了,還有什麼放不下的?還不趕快認真念阿彌陀佛,還在等待什麼?如果我們可以提起這個觀照的功夫,時時刻刻提起,我們念佛就會精進、就會懇切,這個滅罪的功能、功德就很大。
臨命終的人看到地獄相現前,這個時候念佛,每一聲佛號可以『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這是說他的心真誠到極處。念十聲,這個十聲比我們平常念一千聲、一萬聲,幾十萬聲、幾百萬聲,他一聲抵過我們幾百萬聲,那個心不同,所以滅罪也很殊勝。罪滅之後,命終了:
經【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念佛滅罪,命終的時候看到『金蓮華』,看到金蓮花好像日輪,好像太陽一樣,在這個人的面前。『如一念頃』,「一念」就是很短暫的時間,『即得往生極樂世界』。所以往生極樂世界是一念就往生了,命終一往生就去了,不是說要等多久,不是,真正往生是很短暫的時間就往生到極樂世界。這個地方我們大家要特別注意一點,注意這個人臨走的時候坐的是「金蓮華」,什麼人?一生無惡不作,五逆十惡,臨終十念,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蓮花化生,這個不可思議!下品下生都是金蓮花,下品下生以上的當然沒有問題,都是金色的蓮花,『猶如日輪』。
經【於蓮華中。滿十二大劫。蓮華方開。】
這個人在蓮花裡面,經過十二大劫,蓮花才開。十二大劫也是以我們娑婆世界的時間來算。花還沒有開的時候住在蓮花裡面,當然他也見佛聞法,他如果沒有見佛聞法,那就跟邊地一樣了。他能見佛聞法,見佛的化身,也見到很多諸上善人,這些諸上善人也是應化身。西方有四土,跟一切諸佛都一樣有四土,但是西方的四土它當中沒有隔礙,四土合在一起。這個罪人往生是往生西方的凡聖同居土。四土:常寂光淨土,實報莊嚴土,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往生到凡聖同居土,佛菩薩化身在蓮花裡面為他講經說法。『滿十二大劫』,蓮花就開了。我們聽到「十二大劫」,聽起來時間好長!諸位如果讀大乘經,佛在經上講,我們在這個世界修行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那個劫是指大劫,三大阿僧祇大劫比十二大劫那不能比,人家十二大劫就成就,兩個一比較,西方世界實在太殊勝,這麼快功德就圓滿。他的花一開是什麼地位?別教初地,圓教就是初住位的菩薩,我們平常講法身大士,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蓮花一開,所見到的是實報莊嚴土,從凡聖同居土經過十二大劫就到實報莊嚴土,見到阿彌陀佛的報身。這是觀音、勢至為他說法,他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在這個地方也有同修有一個疑問,我們生到西方世界去,下下品往生,在蓮花裡面可不可以再回到娑婆世界度眾生?可以。怎麼知道可以?四十八願裡面講得很清楚,他回到娑婆世界度眾生,再回去西方還是在蓮花裡面,花還是沒有開,花開了是法身大士。雖然花沒有開,他在花裡面見到應化身佛跟報身佛無二無別,為什麼?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四土三輩九品是有,雖然有,但是它平等;不像我們這個地方有四土,但是還有不平等,那個地方是平等的。你往生到那裡,你自己也不能覺察你到底是什麼品位,你在哪一土,你自己也不能覺察,看起來都一樣。實際上每個人的功夫真正不相同。所以諸位一定要把事實真相看清楚,我們就不懷疑了,心就安。心怎麼安?事實真相清楚明白了,然後無論什麼人來給你說,就像善導大師講的,他講的如果與經上講的不同,我們笑笑就好,不必跟他爭執,我們相信佛的話。菩薩以下所說的要跟佛講的不同,我們以佛為標準,不要跟他爭執,為什麼?沒有意義。自己決定不動搖,決定不改變,一心一意念佛求生淨土,這就對了。
下面的文是講他親證境界之後的利益,還沒有親證就是花沒有開,他的智慧、神通、道力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的,如果沒得到阿彌陀佛的加持,他哪有那麼大的能力?自己還沒有修到那個程度,像《無量壽經》上講的,西方世界的人,包括下品下生,《無量壽經》沒有說下品下生的除外,沒有這樣說,那下品下生,只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所有的人都在內,都是天眼洞視、天耳徹聽、他心遍知,這是如來果地上的能力,就是說他們的天眼、天耳的能力,六通的能力是盡虛空遍法界,這麼大的能力。我們一品煩惱沒斷,有這個能力是阿彌陀佛本願加持的。但是到花開,到這個地位花開了,那是自己修行修到心開了,自己的本能透露出來;換句話說,這個時候就不用阿彌陀佛加持,他自己本有的能力已經恢復,何況佛依舊加持他。佛的加持和自己的本能一結合,那這個能力真是不可思議!自己的本能又得佛的加持。所以這些事實真相,如果不是佛為我們宣揚,我們怎麼會知道?這裡頭字字句句都是真實的。這個時候:
經【觀世音大勢至。以大悲音聲。為其廣說諸法實相。】
這個實相要連到下面一句:
經【除滅罪法。】
證得諸法實相,所有罪業都沒了,都消滅了。
經【聞已歡喜。應時即發菩提之心。】
可見得下品下生的人真正發菩提心,在花開的時候發菩提心非常合理,如果不是這樣,那就與釋迦牟尼佛在所有一切大乘經教裡面講的就抵觸,這完全沒有抵觸。菩提心,像《起信論》裡面講的直心、深心、大悲心,本經所說的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三心圓發。三心圓發一定是見性,沒有見性的時候都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這個要知道。所以這個法門得佛力加持是最快速、最容易,也是加持力量最大的,問題就是你有沒有信心。信心的來源有兩個,一個是對這個法門徹底明瞭,信心充足,信心發出來;另外一個是過去生修積善根深厚,雖然不懂道理,只是聽佛說,他對佛所講的完全相信,一點都不懷疑,這是善根福德過去生累積得深厚。這兩種人能夠具足信心,能夠得佛加持,這個時候發的心是自性的菩提心顯露。這就不是像往生的時候,這是見性的時候。
經【是名下品下生者。】
這一句是總結。這一小段後面:
經【是名下輩生想。名第十六觀。】
這是總結這一大段。善導大師的註解,同修自己可以看。我們再看經文二百七十六頁倒數第四行:
經【說是語時。韋提希與五百侍女。聞佛所說。應時即見極樂世界廣長之相。得見佛身。及二菩薩。心生歡喜。歎未曾有。豁然大悟。逮無生忍。五百侍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願生彼國。世尊悉記。皆當往生。生彼國已。獲得諸佛現前三昧。無量諸天。發無上道心。】
古德判經多半都是三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善導大師判這部經判作四分,序分、正宗分之後,加一個得益分,就是得到利益,我們念這一段就是大科裡面的第三科。你看註解裡面有個「三」,這個三是大科。第一是序分,第二是正宗分,第三是得益分,得到利益這部分的經文,看到得益分,後面最後就是流通分,這是跟其他一般經典後面不太相同的地方。我們看這個利益實在是非常殊勝。
『說是語時』,這句是總結前面十六觀。佛將這十六觀說完之後,韋提希夫人是這一會的當機者,她是發起人,這部經主要就是對她說的。同時在宮廷裡面還有五百宮女陪伴著夫人,同時聽佛說法。這是述說聽經的這些大眾。『應時即見極樂世界廣長之相』。這句是說感應的快速,這個時候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都現在大眾的面前,每個人親眼見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在我們中國史傳部裡面記載,東晉慧遠大師曾經三次見到阿彌陀佛,三次見到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也是這個現象,這是大家親見的。
夫人見了阿彌陀佛,『得見佛身』是阿彌陀佛,『二菩薩』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見到西方三聖了。見到之後,『心生歡喜,歎未曾有』。世尊在經上給我們介紹西方世界依正莊嚴,這個經典記載得很簡略,就是詳詳細細給我們講也講不盡,必須自己親眼見到才真正明瞭,才真正知道它的殊勝到底是殊勝到什麼情形,所以見到之後生歡喜心,歎未曾有。『豁然大悟,逮無生忍』。見到佛菩薩必定蒙佛菩薩光明本願功德的加持,何況夫人在這個時候遭遇到大難,佛為她開導,她的心地真誠、專一,不是我們平常的心情能夠來相比的。我們中國俗話常說誠則靈。真誠到極處,聽佛說法,又見到佛菩薩的真容,見到佛菩薩的真面目,豁然開悟,真是非常稀有!不但開悟,又證得無生法忍。
這個地方的無生法忍,我們會問到底是什麼樣的果位?佛在《仁王經》上告訴我們,如果嚴格來說,無生法忍菩薩是圓教七地以上的菩薩,七地是下品無生忍,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韋提希夫人是凡夫,跟我們一樣,苦惱的凡夫。諸位要記住,世尊講這部經,從頭講到這個地方她就證果,從凡夫一下就提升到地上菩薩,這不可思議。釋迦牟尼佛講這部經講多久?是不是像我們講這麼多小時?沒有那麼長的時間。釋迦牟尼佛到皇宮裡面跟韋提希夫人講解,在我們想也不過是幾小時而已,夫人就證得這樣深的果位。如果我們把無生法忍說得比較寬鬆一點,不要說得那麼嚴格,最低限度也得要圓教初住位的菩薩,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圓教初住位的菩薩也不得了,也不可思議。圓初住,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也可以說她證得無生法忍。這個地方雖然沒有說得很明白,但是我們能夠理解她所證的位次,最低是圓教初住,最高是七地以上,這實實在在不可思議!
這五百名宮女也是大幸,很幸運,侍候夫人有機會聽到釋迦牟尼佛親自說法,也有緣見到西方世界依正莊嚴;由此可知,這五百宮女她們的善根福德因緣也無比的深厚,她們聽了之後就發了無上菩提心。『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簡單說,翻譯中文意思就是無上菩提心,按照字面上來翻是無上正等正覺,我們講席裡面講了很多,這我們就不必再解釋。她們發了真正的菩提心。當然見到西方世界,見到西方三聖,自己親眼見到,哪有不相信的道理?見到了,所以『願生彼國』,求生西方淨土的願心自自然然就生起來了。這是夫人這五百侍女們得到的利益。
『世尊悉記,皆當往生』。釋迦牟尼佛為大眾授記。授記有一點像我們現在講的預言,預先跟你說將來的事情,果報還沒有現前先告訴你。佛跟她們講,給夫人以及這五百個宮女,給她們授記,預先告訴她們,將來她們都會往生到西方,個個人都能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證得『諸佛現前三昧』。什麼是「諸佛現前三昧」?這是許多三昧的一種。三昧是梵語,印度話,翻成中文叫正受,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正常的享受就是禪定,也就是大經裡面所說的清淨心、平等心,清淨平等才是正常的享受。清淨心裡面能現十方一切諸佛,這就叫諸佛現前三昧。這個三昧非常殊勝,為什麼?你時時刻刻隨心所欲能見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其實佛給她們授記就等於給我們大家授記,換句話說,你如果生到極樂世界都得到這樣的果報,即使下下品往生也得諸佛現前三昧。
『無量諸天,發無上道心』。當時跟釋迦牟尼佛到王宮裡面去的還有許多護法神,欲界天、色界天的護法,八部鬼神保護佛的也都跟著釋迦牟尼佛到皇宮。佛為夫人說法,他們也都在旁邊聽佛說法,聽完之後,他們也發了無上道心。無上道心究竟指什麼?諸位要知道,第一無上道就是求生極樂世界,沒有比這個更上的。為什麼?只有這個法門教你在一生當中圓圓滿滿證得無上的佛果,一生成就,不用等到第二生,它真的叫無上道!假如你修學別的法門,見思煩惱不能斷得乾乾淨淨,三界就出不了。出不了三界,必定還是輪迴生死,這個事情就麻煩了。可見得成佛不是一生的,是生生世世多生多劫,唯有這個法門一生。
斷煩惱、出三界,這樁事情不容易,很難很難。了生死這件事情,對我們末世的修行人來說相當的困難,困難在斷煩惱不容易,所以我們自己一定要明瞭,一定要覺悟。善導大師為我們開導這個法門,這個註解就是大師對我們的開示,介紹這個法門,推薦這個法門,苦口婆心勸我們修學這個法門,慈悲到了極處。古時候傳記裡面記載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化身再來的,這一句話如果是真實的,善導大師的話就等於是阿彌陀佛親自對我們的開示,我們怎麼能不相信?怎麼能不受持?
再看下面這段經文,是流通分,二百七十八頁最後一行。本經流通分分做兩段,一段是「王宮流通」,第二段是「耆闍流通」。因為這個法會很特殊,佛說經不是在外面對大庭廣眾說的,是在王宮為特定對象說的,所以佛這部經說完也有咐囑流通。咐囑流通裡面有些經文非常重要,我們必須要記住。請看經文:
經【爾時阿難。即從座起。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此法之要。當云何受持。】
這是阿難聽佛講這部經講圓滿了,從他坐的地方起來,『白佛言,世尊』,就是向佛請示,『當何名此經』,這部經是什麼名稱?佛剛才講的這個法門,『此法之要,當云何受持』。就是說這部經是要取什麼名稱?這個法門重要、精要的要怎麼樣受持?這是阿難請問。阿難是世尊傳法之人,世尊滅度之後,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都是他整理、流通,用現代的話說就是他整理出版流傳後世。阿難的責任非常重,經講完了,佛沒有把這部經的名字說出來。有時候佛自己說,這裡佛沒有說,沒有說,阿難就要請教,世尊在王宮裡面說的應當安什麼題目?經名就是經的題目。題是一經之要旨,文是題之別目,所以我們想要了解一部經要知道題目,這樣這部經裡面的大意就能夠知道一個大概。
經【佛告阿難。此經名觀極樂國土。無量壽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佛說出這部經的經題,這部經的經題是『觀極樂國土』,這是依報,是極樂世界的環境;『無量壽佛』、觀音勢至,這是正報,我們常講西方世界依正莊嚴。「觀」是修行方法的一種,在佛法裡面講修行,這個觀佔的分量非常重。以在中國流傳最普遍的禪宗來說,禪宗講求功夫,第一個就是觀照,可見得這個觀很重要。
用什麼方法來觀照?方法很多,像我們平常知道的,禪宗用參話頭的方法,古時候也有用觀心的方法,用觀照。觀照的功夫深了,功夫再往上提升叫做照住。由此可知,觀照的時候心還沒有得到定,就是有提起功夫在用功,照住就得定,我們叫得禪定,他得定叫照住。我們看虛雲老和尚,他得禪定;倓虛老法師,我們看他的《影塵回憶錄》,他也得定,達到照住。照住再向上提升就照見,這是功夫最高的,照見功夫最高。照見就是開悟,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由此可知,照住這個時候還沒有開悟,照住只是得定而已,還沒有開智慧,一開智慧就叫照見。我們常常念《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你看這個照見,他的功夫高,照見五蘊皆空。五蘊皆空是什麼意思?萬法皆空。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五蘊聚合而現的,五蘊皆空就是萬法皆空。
這個地方說淨土宗也不例外,我們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叫觀想。我們專注看佛像,看阿彌陀佛的像,看觀音、勢至的像,叫觀像念佛,十三觀就是觀像。家裡供養著很莊嚴的佛像,仔細去看,常常看,把這個佛像深深印在自己八識田中,現在人講印在腦海裡,所以叫觀像。持名念佛也叫觀,十六觀。念阿彌陀佛是第十六觀,可見得還是沒有離開觀這個字。觀是這個法門修行的方法,所以大家要記住,持名也是觀。這是第一個名字。這集的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收看,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