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四帖疏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十五集) 2007/4/26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WD03-003-0045
諸位觀眾,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掀開經本第二百二十一頁最後一行,從當中看起,我先將這段文念一遍:
疏【問曰。凡夫智淺。惑障處深。若逢解行不同人。多引經論來相妨難。證云一切罪障凡夫不得往生者。云何對治彼難。成就信心。決定直進。不生怯退也。】
這段文是善導大師在此地假設的一個問答,假使有人來這樣問難,問難就是來找麻煩。大師在這裡假設這個問答,假使有遇到這樣的人來為難你,這個問答就來為我們破除疑惑,堅定信心。像這樣的問題,確實一直到今天我們還是很可能遭遇到,由此可知,這個問題由來久矣,這個問題很久了。不但善導大師那個時候有這些問題在,就是世尊當年在世,有這些疑難的人也不在少數。『問曰』,凡夫智慧淺,迷惑業障深重,就是說凡夫智慧沒開,沒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不但這個能力沒有,實在說,得失利害我們都沒有能力辨別,何況邪正?得失利害都沒有法子分辨,邪正更加沒有法子去分辨,什麼是邪、什麼是正分不清楚,遭遇到這種情形難免就迷惑了。
如果遇到『解行不同』的人,「解」是見解,「行」是修行,譬如你遇到修禪的、學密的,這是現前時常遇得到的;遇到學教的,我們這裡教人老實念佛,一句佛號就能成就,他們聽了搖頭不承認。他說出一些道理也是引經據典,振振有辭,『多引經論來相妨難』,「妨」是妨礙,他也引佛說的經典,「難」是問難,用這些經論來做證明,這經是佛說的,說『一切罪障凡夫不得往生』,你是凡夫,你無法往生。遇到這個情形要怎麼樣來對答他,保護自己的信心?決定還是這一句佛號念到底,決定不退轉,決定不改變,這相當不容易!
所以淨土這個法門,實在講念這句佛號並沒有很困難,尤其持名念佛這是最簡單。但是這個法門信難,要有堅定的信心,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個難。真信就是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所以這部經難在信心。所以《彌陀經》、《無量壽經》佛都告訴我們這個法門是難信之法,因為難信,本來就難信了,再有一些人來問難我們,這個信心更加會退失,所以這很不容易,這個信難。下面大師就用這個重大的問題做回答,因為這個問題不知道阻礙了多少人,不知道叫多少人念佛退了信心,實在講是嚴重的障礙。
疏【答曰。】
這是大師教導我們。
疏【若有人多引經論證云不生者。】
若有人引用經論來證明說凡夫不能往生西方,引用很多經,『經』都是佛說的,『論』是菩薩講的,來證明單單念這句佛號不能往生。
疏【行者即報云。】
你就可以這樣答覆他。
疏【仁者雖將經論來證導不生。】
『仁者』是對對方的尊稱,我們對他很敬重不敢輕慢,稱他作「仁者」,仁者是一般對菩薩的稱呼。雖然你引經據典來證明不能往生。
疏【如我意者。】
這是我自己的意思。
疏【決定不受汝破。】
我不會接受你的,你引經論再多證明不能往生,我也不會相信,我也不會接受。
疏【何以故。】
為什麼?
疏【然我亦不是不信。彼諸經論。盡皆仰信。】
這話說得非常好,非常圓滿。你所引用的那些經論我也不是不信,我相信。對於諸佛所說一切經我都『仰信』,「仰」是敬仰,「信」是深信不疑,佛說的話哪會是假的?當然句句真實。那為什麼你引經論來說我不接受?下面說出這個道理:
疏【然佛說彼經時。】
你所引用的那些經論,佛說那個經的時候。
疏【處別。】
佛講經的地方不一樣。
疏【時別。】
時間也不一樣。
疏【對機別。】
對象也不一樣,『機』是對象。
疏【利益別。】
『利益』不一樣。有人想升官發財,佛給他講這部經,確實會幫助他升官發財。利益不相同,他的目的是要升官發財。有人想要生天,有人想要作羅漢,有人想要作菩薩,眾生希求都不一樣。我們的目的是要成佛,這利益不相同。「對機」不一樣,根機有小根機、有大根機。通常講根機,賢首家講「小、始、終、頓、圓」五種不同,這五大類的根器都不同。
疏【又說彼經時。即非說觀經彌陀經等時。】
《彌陀經》、《觀經》等,還有《無量壽經》,佛講這些經是勸人往生。講其他的經不是講這部經,說其他的法門不是講在這個法門,所以時、處、對象、利益不相同。
疏【然佛說教備機。】
佛說教的原則是應機說法,所以一切經都有啟請的人,像這部《觀無量壽佛經》是韋提希尊者啟請的,《無量壽經》是阿難尊者啟請的。有一天阿難尊者看到佛法相特別莊嚴,他從來沒有見過,非常好奇才發問,我們在《無量壽經》第三品裡面見到,現在夏老居士分的是第三品發起序裡面。《阿彌陀經》是釋迦牟尼佛無問自說,世尊親自觀察機緣成熟了,什麼機緣?這一生當中成佛的機會到了。雖然大家沒問,他也為我們說出來。所以這三經對的根機不一樣。
疏【時亦不同。】
在世尊一代時教裡面,所謂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分幾個時期適用,就是說一個時期、一個時期教化的對象、程度不同,因此講的經針對那個時候、那個地區、那個對象來說的,所以分為五時。
疏【彼即通說人天菩薩之解行。】
這一句是指一切大乘經,大乘經是講菩薩的解行,小乘經是說人天的解行。就像《金剛經》上的經文,「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世尊在《金剛般若》裡面把他講經的態度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要善會佛意。開經偈說「願解如來真實義」,這個要緊。
疏【今說觀經定散二善。唯為韋提。】
這是韋提希夫人啟請的。
疏【及佛滅後五濁五苦等一切凡夫。】
正好我們就是這樣的人,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就是『五濁』的時代、『五苦』的時代,佛說這部經正對了我們的機。
疏【證言得生。】
佛在這三經給我們做證明,決定得生。這三經正是為我們說的,時、處、機、利益全部相應。是什麼時候?五濁惡世的時候,我們現在這個世界濁惡到了極處;什麼處所?受苦受難的處所,處也對了;一切凡夫的根機,我們是凡夫,機也對了。後面的利益不可思議。我們實在想要離開這個濁苦的世間,跟韋提希夫人一樣想找一個好地方去移民,前後都相應,照顧得很周到。
疏【為此因緣。】
因為這個緣故。
疏【我今一心依此佛教決定奉行。】
『此佛教』是佛教導,佛教導這三個字就是指淨土三經,也可以像善導大師所說的一切往生經,佛勸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經典。《華嚴經》到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也算是往生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印祖把它附在四經後面成為淨土五經,也是屬於往生經。我們一心依這些經典,『決定奉行』。
疏【縱使汝等百千萬億導不生者。】
這就是說不要說你一個人,就像你這樣的人,一千個來、一萬個來、一億個來說不能往生,我還是不會動搖,不會受你的影響。
疏【唯增長成就我往生信心也。】
你們是來試驗、來考試,我可以考得通過,絕對不會為你們所說的動搖,退失我求生的意願,這個答覆答覆得很好。更有進者,我們覺得答覆到這個地方就很圓滿,善導大師智慧大,要把這個疑惑徹底的解決。
疏【又行者更向說言。】
『行者』就是修淨土的人,念阿彌陀佛求往生的人,更進一步可以告訴他。
疏【仁者善聽。我今為汝更說決定信相。】
我再告訴你,我是什麼決心,我對於這個法門深信到什麼程度。
疏【縱使地前菩薩羅漢辟支等。】
『地前』是三賢菩薩,十住、十行、十迴向,「地前」就是初地以前的這三十個位次,我們叫三賢。『羅漢辟支等』,阿羅漢、辟支佛都是了生死、超三界證了果的聖人,不是普通人,不是凡夫。像他們來,比你高明多了,你是凡夫跟我差不多。
疏【若一若多。】
或者是一個,或者是很多個,多到什麼程度?
疏【乃至遍滿十方。】
就不止前面講的百千萬億,百千萬億數字還不大,這是『遍滿十方』,都證阿羅漢果、辟支佛果的這些聖人來說。
疏【皆引經論證言不生者。】
就像跟你們一樣都引經據典來證明我們念佛不能往生。
疏【我亦未起一念疑心。】
我對於佛在三經、五經裡面講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沒有生起絲毫的懷疑。
疏【唯增長成就我清淨信心。】
反而我的信心愈來愈增長,愈來愈清淨。
疏【何以故。】
為什麼?
疏【由佛語決定成就了義。不為一切所破壞故。】
前面說得很多,佛的煩惱習氣斷乾淨,智慧圓滿了。不像菩薩,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斷,換句話說,他的智慧、見解還比不上佛。佛的話我們不信,我們要信誰的?這是我們相信佛語的依據。佛所說的話不會被九界有情所破壞,那是不可能的事情。這是說出增長信心、斷除疑惑之所以。
疏【又行者善聽。】
更進一步,前面是三賢菩薩、小乘聖者,這些分量不夠。
疏【縱使初地已上。十地已來。】
這就是地上菩薩,登地的,我們稱聖人、稱大菩薩,我們天天念的摩訶薩,摩訶薩就是稱十地菩薩,一般我們稱菩薩摩訶薩。菩薩是前面三賢菩薩,摩訶薩是地上菩薩。《華嚴經》上說「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始是初地,終是第十地,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的。當然這是假設,不是真的,真的十地菩薩一定自己念佛也勸你念佛,不會障礙你。三賢位的菩薩有可能,因為他們的知見還不圓滿,還有執著,十地菩薩知見漸漸圓滿。換句話說,念佛真實的利益他看到了,三賢位菩薩未必能看到,地上菩薩看到了。所以這裡是假設的。
疏【若一若多。乃至遍滿十方。】
或者是一個,或者很多,乃至遍十方的這些菩薩。
疏【異口同音。】
他們都來說。
疏【皆云。釋迦佛指讚彌陀。】
『指』是指名,意思就是說他專讚阿彌陀佛。
疏【毀呰三界六道。】
講三界六道不好,三界六道很苦,勸你們要離開三界六道,『毀呰』就是這個意思。
疏【勸勵眾生。】
『勸』是勸勉,『勵』是策勵。
疏【專心念佛及修餘善。】
『專心念佛』是正修,『修餘善』是助修,正助雙修。
疏【畢此一身後。必定生彼國者。】
釋迦佛在往生經裡面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的讚歎勸勉我們。假設這些菩薩說:
疏【此必虛妄。不可依信也。】
這些菩薩說這是假的不是真的,不可以聽信。善導大師告訴我們,我們要怎麼來應付。
疏【我雖聞此等所說。亦不生一念疑心。】
地上菩薩遍滿虛空來阻礙我們、來障礙我們,我們也不會起一念懷疑。
疏【唯增長成就我決定上上信心。】
『信心』再加一個『上上』,就是說十地菩薩來阻礙也阻礙不了,那你的信心實在是非常堅固,這不是普通人。
疏【何以故。乃由佛語真實決了義故。】
對於佛的信心太堅定了,知道佛所說的話真實,決定了義。
疏【佛是實知。】
真實知,宇宙人生真相究竟徹底圓滿的了知。
疏【實解實見實證。】
親見實證。
疏【非是疑惑心中語故。】
等覺以下煩惱沒有斷盡,換句話說,多少帶一點疑惑,唯有佛完全沒有疑惑。
疏【又不為一切菩薩異見。】
『見』是見解,「異見」是不同的見解。
疏【異解之所破壞。】
有這些事實真相擺在眼前,所以假使十地菩薩來說不能往生,我們也不會相信,也不會動搖。底下兩句話是講真的:
疏【若實是菩薩者。眾不違佛教也。】
假如他是真的十地菩薩,他就不會說這種話。真的是十地菩薩,他本身自己就念佛求生淨土,當然他一定會勸我們念佛,哪裡會來障礙我們、來阻擋我們?這不可能的事情,這說得真透徹。十地菩薩都不能動搖,假設十地菩薩來勸我們不要念佛,不要求往生西方,我們的信心、願心也不動搖。這十地菩薩畢竟還是菩薩,假如現在菩薩說不動我們,佛來了,佛來勸我們說念佛不能往生,假如有佛來怎麼辦?下面就說:
疏【又置此事。】
我們把這個放下。
疏【行者當知。】
修淨土的人應當知道的。下面是善導大師為我們的開示,真是開示達到究竟圓滿的說法。
疏【縱使化佛報佛。】
『縱』是縱然,假設化佛來了、報佛來了,『化佛』是應化身佛,『報佛』是報身佛,真佛還得了!
疏【若一若多。乃至遍滿十方。】
這十方一切諸佛來了。一尊佛來,二尊佛來,乃至十方的諸佛都來了。
疏【各各輝光吐舌。】
這是出廣長舌相。
疏【遍覆十方。一一說言。】
每一尊佛都這樣說法。說什麼?
疏【釋迦所說相讚勸發一切凡夫。專心念佛及修餘善。迴願得生彼淨土者。】
釋迦牟尼佛所講的讚歎,勸一切凡夫發心發願專心念佛以及修餘善,這樣迴向發願能夠得生彼西方淨土者,『彼淨土』就是指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淨土。
疏【此是虛妄。定無此事也。】
佛來跟你說這種話,說沒這個事情,說釋迦佛說的那個,沒有這個事情,現在十方諸佛來說,這是假設。十方的化佛跟報佛這麼多都這種說法,你聽了會動搖還是不會動搖?前面十地菩薩講的聽了不動搖,因為他還是菩薩,還沒有成佛,我們聽了不會受影響,他的知見還不圓滿。現在十方諸佛來了,現在是佛來了,佛都來這樣說,這樣你是不是會動搖?這個問題就嚴重。我們看大師如何來教我們。
疏【我雖聞此等諸佛所說。畢竟不起一念疑退之心。】
『疑』是懷疑,『退』是退轉,我雖然聽到這些諸佛都是這麼說,還是一樣沒有絲毫懷疑,也不會退轉。
疏【畏不得生彼佛國也。】
『畏』是恐怕,不怕不能往生,為什麼會有這樣堅強的信心?下面告訴我們:
疏【何以故。一佛一切佛。所有知見解行證悟果位大悲等同。】
佛佛道同,成了佛,煩惱都斷盡了。不斷盡怎麼能成佛?所以智慧相同、德能相同、知見相同、解行相同,沒有一樣不相同。
疏【無少差別。】
佛佛道同,沒有差別。
疏【是故一佛所制。即一切佛同制。】
『制』是制定。換句話說,一尊佛所教導的,也是所有一切諸佛共同所教導的,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要了解這個事實,你的心才真正定得下來。底下舉一個例子:
疏【如似前佛制斷殺生十惡等罪。畢竟不犯不行者。即名十善十行隨順六度之義。】
這是說前面一尊佛為眾生這樣來制定戒行,制定這個戒、這個善行,這是前面一尊佛這樣制定,勸我們斷十惡、修十善。
疏【若有後佛出世。豈可改前十善令行十惡也。】
這就是說前面一尊佛教我們斷十惡、修十善,後面一尊佛出世,他怎麼可能改前一尊佛所教導的,教我們斷十善、行十惡?沒有這個道理,不能說後面一尊佛出世之後就把前面那尊佛教眾生的理論、方法完全推翻。前面的佛教你不殺生、不偷盜,現在後面這尊佛教你可以殺生、可以偷盜,哪有這個道理?絕對沒有這個道理。為什麼?佛佛道同。一旦成佛一定都一樣,不可能不同。所以佛第一個德號,佛有十個通號,第一個叫「如來」,如來的意思,《金剛經》上說得很好,「今佛如古佛之再來」。所以叫如來。這是從事上說的,今佛如古佛之再來,沒有兩樣。從理上講,「如來者,諸法如義」。如就是事實真相,與事實真相完全相應。前面這尊佛告訴我們,修善一定得善果,造惡一定得惡報,不可能後來一尊佛出世把前面這尊佛的說法推翻,說修善會得惡報,造惡會得善報,絕對沒有這種事情,這是從理上講。當然這裡善導大師舉出十方佛來勸我們說念佛發願修善不能往生,這是假設的話,假設的問答,真正十方佛怎麼會說這個話?不可能,因為佛佛道同,釋迦佛說的,一切諸佛都一樣。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都讚歎淨土,都勸我們修學這個法門,他怎麼可能勸我們不要修?這是絕對不會這樣。
疏【以此道理推驗。明知諸佛言行不相違失。】
從這個道理來推論,一切諸佛所說的絕對不會相違背,不會說這尊佛講的跟那尊佛講的不一樣,一定一樣,只是有時候言語說得多、說得少,意思絕對都相同,絕對沒有差別。如果現在有個人宣布他成佛了,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真的有,有人真的說他是什麼佛再來,他成佛了。聽說不少人成佛了,他也把經改了,把戒律也改了,把前面佛說的都推翻,你想他到底是真佛還是假佛?我們自己要明白,要有智慧去辨別,不要被人騙了。
在二十幾年前,大概在我出家那一年,二十三年前,我一九八四年出家,今年是二OO七年,二十三年。我剛出家那一年,剛好在佛門裡面鬧一個風波很大。在美國有人找一些學生去查《大藏經》,一查,查到最後就提出一個言論,說帶業不能往生。祖師大德常常說帶業往生,他說經典佛就沒有這樣講法。這個講法一講出來之後,確實有不少修了好幾十年的老居士,修學淨土,念佛念好幾十年的老居士、老菩薩聽到這種言論都受到影響,感覺非常恐怖,不能帶業往生,我們念佛念了一輩子要怎麼辦?那時確實引起佛門對淨宗修學,跟古來祖師大德這個講法,引起很大的爭論,起了很大的風波,有很多老居士受到影響。同時那些人沒念善導大師這段經文、這段開示,他要讀了善導大師《四帖疏》這段開示,那就一笑了之,隨他們講,不要相信他的話就好了,我們還是念我們的佛,還是修我們的。下面還有進者,再進一步給我們開示:
疏【縱令釋迦指勸一切凡夫。盡此一身專念專修。捨命已彼定生彼國者。即十方諸佛悉皆同讚同勸同證。何以故。同體大悲故。】
這段就是釋迦牟尼佛勸我們凡夫,盡此一報身專修專念,我們這一生命終以後一定可以往生彼國。十方諸佛共同來讚歎,來勸一切眾生,共同來證明,『何以故』,因為『同體大悲』,成佛就是「同體大悲」。這個講法與《彌陀經》講的相應,與《無量壽經》上講的相應,這個法門是一切諸佛之所護念。《彌陀經》的經名就是《一切諸佛所護念經》,一切諸佛哪有不讚歎的?一切諸佛就包括盡了,沒有說哪一尊佛在外,哪一尊佛不在其中,既然沒有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在其中,一個也不漏,這在理上佛佛道同才講得通。所以釋迦牟尼佛指勸一切眾生,一切眾生是九界眾生,上自等覺菩薩,華嚴會上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就是佛的指勸,特別著重在凡夫。因為大小乘的聖者不生淨土,他們沒有往生西方淨土沒有太大的關係,為什麼?他們已經脫離六道輪迴;最起碼脫離六道輪迴,縱然只有證得小乘須陀洹果,大乘圓教初信位的菩薩。小乘須陀洹,只要證得這個果位是位不退,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他也證阿羅漢果,可以說他脫離六道,雖然還沒有脫離生死,但是脫離生死也可以預期了,他就算是聖者,入了聖流。像這些聖者,小乘聖者、大乘聖者,他們已經證得果位的,他們就沒有很大的關係,為什麼?他們不用再受六道輪迴之苦,沒有墮落之苦,縱然還沒有圓滿成佛,生活還過得去,在四聖法界。六道凡夫就不得了,如果不往生淨土,那苦就有得受了,特別是三惡道,真是苦不堪言。所以佛特別憐憫苦道的眾生,這是十方一切諸佛菩薩都共同有這個大慈悲心,愈苦的世界,佛的慈悲愈重。
『盡此一身專念專修』。要緊的就是一句彌陀名號。像倓虛老法師開示裡面,我們有錄音帶,現在也有人做VCD。我們怕錄音帶時間放久了聲音不清楚,慢慢會失傳,那就太可惜!所以現在做成光碟片,希望能永久來保存。其中倓老在香港主持一個佛七,在佛七開示裡面就講到諦閑法師那個鍋漏匠念佛的徒弟,就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諦老法師就傳他這個祕訣,其他什麼都沒有說。他一生沒有聽過經,雖然剃度出家,沒有受過戒,不要說比丘戒、菩薩戒沒受過,五戒也沒受過,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念了三年,站著往生;往生之後還站了三天,等諦閑老和尚來幫他辦後事。他憑什麼?憑深信不疑,一點懷疑都沒有。他相信誰的話?相信老師諦閑法師的話。諦閑法師是孩子童時代和他一起玩的小朋友,他對於他的話能信得過,「諦閑法師決定不騙我」,就是這個信心,他三年念成功,不可思議。
諦老教給他念佛的方法活活潑潑,什麼人都做得到,而且一點都不困難。他說:你就老實念,放下萬緣老實念,其他的都不要想、不要管,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你就繼續再念;念累了就再休息,休息好趕緊再念。這多自在!沒有一點勉強。這種人真正是老實人,老實人就成就,我們一般人比不上他。一般人還想要學這個、還想要學那個,不老實,看到人家在學就心癢動搖,所以念一輩子,將來快死的時候也不知道哪一天會死,也不知道要得到什麼病來死,能不能往生沒有把握,比這個補鍋補碗的鍋漏匠就差遠了。古德常常教給我們,老實念佛。弘一大師寫了「老實念佛」,過去我們台北景美華藏圖書館印了很多,總是想要提醒大家老實一點好,老實人沒有懷疑。這個地方說明一尊佛提倡,十方佛讚歎。
這集的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收看,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