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大願精進力夜神章 (第三集) 1987 檔名:12-005-0003
請掀開經本八百三十二面,第二行最後一個字看起:
【現不可沮壞具足堅固身。現無所依住如來威力身。】
從這個地方看起。這一段還是講菩薩示現二十五類不同的身相,大意就跟《普門品》裡面觀世音菩薩所說的隨類現身的意義相同。不過觀音菩薩隨類現身是從差別相上說的,此地所講的這個二十五類是從原則上說的,每一類都現無邊的身相,無邊身相正是《楞嚴》上所謂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個理我們要明瞭,事我們要修學,我們自己實際上現前跟諸佛菩薩沒有兩樣,只是佛菩薩是覺而不迷,我們是迷而不覺。實際上講,這個身是個假相,不是真的。我們現在現的相,與經上所講的二十五類統統有關聯,否則的話,我們就不能講稱性,法界怎麼能說一真?一真就是稱性,所謂性體、性量、性具,沒有一樣不具足的,那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裡面就包含了十法界,在迷的時候才說十法界,悟了的時候,這十法界原本就是一真法界,所有一切現相,實質上是了不可得,這個不得已隨緣說、方便說,說剎那生滅。剎那生滅,還有個生、有個滅,實際上根本就沒有生滅。但是說根本沒有生滅,眾生不能接受,無法理解,所以佛才從方便說。所有生滅現象,是心生滅了,看到外面境界相就生滅;心不生滅,境界相就不生不滅。你要想見到諸法實相,用什麼見?用不生滅的心,你就見到諸法實相;用生滅心想見諸法實相,決定見不到的。見到實相,實相是什麼樣子?就跟經上講的一模一樣,這是我們要明白這個意思,曉得經上所說的,現前就是。
末後有九句,九句都是講的離障、契理,就是與真性相應,說出九種。今天我們念的這一句是第六種,前面我們已經說過,今天從這裡看起。佛門裡頭常講金剛不壞身,這一句就是說的金剛不壞身,『不可沮壞』,這是堅固,『具足堅固身』。形質之身,像我們這個肉體是無常的,這個無常是對眾生說的,眾生眼光裡面看有情眾生,哪一個人沒有生老病死?植物、礦物,生住異滅、成住壞空。所以凡夫眼睛裡面所看的萬相都是無常的,萬法無常。無常就是可壞,就不是真正堅固,可是每個人都希望得一個金剛不壞身。
可是身有三身,佛有三身,我們每個人都有三身。這個身是應身,我們講佛講應身,我們也是應身,佛是應眾生之感而示現的,我們是應業力而生的,這沒有辦法,做不了主宰,這是業力在支配,這不得不去生,不得不去受這個果報,這是業感而受的。這個身是有生有滅,講有生有滅,還是隨順俗諦說的。報身與法身,就是「不可沮壞具足堅固身」。可是法報應是一體,一而三,三而一,法身既然不生不滅,我們現前這個身也是不生不滅。這樁事情(這個事實),你慢慢去證,哪一天證得了,你才發現原來一切法都是不生不滅。你要證得我們眼前這個身不生不滅,你就得無生法忍了。無生法忍,法就是一切法,我們這個身也是一切法之一,一切法不生不滅,無生,一切法不生不滅。忍這個字的意思,就是認可、同意,你為什麼認可、為什麼同意?你見到這個真相。這個真相如果要見到,必須要甚深的禪定,也就是一心不亂就見到了。為什麼?一心裡面沒有生滅,二心就有生滅,這是諸位要記住的,二心就有生滅,一心沒有生滅。以不生滅的心,看一切萬法是不生不滅;我們今天看一切法有生滅,是用生滅心看一切萬法,這一切萬法也有生有滅,就這麼回事情。
這個東西不好懂,我們再用個比喻來說,這個外面萬法,假定說這是個真實相,我們用鏡子去照,用鏡子照這個相,現在這個鏡子裡面不生不滅,跟外面境界相一樣。我們要用電影的攝影機,看外面境界相就有生有滅。為什麼?那個攝影機的鏡頭一開一合,一開一合,它那個鏡頭在生滅,一開,看到一個相生了,關起來了滅了,再一開了又生了,再關起來又滅了,外面境界相有沒有生滅?沒有,是它自己有生有滅,所以它照出那個底片一張一張的,那就是個生滅相。那鏡子?鏡子它沒有開關,它照的那就是一真。我們用心,這就是說明如果用一心不亂,清淨心,禪定之心,這個心像一面鏡子,照外面境界相是不生不滅的。可是我們現在的心就是攝影機的鏡頭,攝影機的鏡頭一秒鐘開關二十四次,我們在電影銀幕裡面看到就好像是真的一樣,這已經被欺騙了。
佛告訴我們,我們這個妄心的開關,一秒鐘開關多少次?二十多萬次。在經上講,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一剎那裡頭有九百次的開關,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那叫一剎那。一剎那的九百分之一,我們那個妄心在那裡開關一次。我們彈指彈得快,我看一秒鐘彈四次不成問題,四乘六十,乘九百,你看看我們那個心裡頭的開關,所以看到一切萬相,看到是個生滅相,就是這麼個道理。佛法千經萬論,無量法門修什麼?就是把這個生滅心滅掉,真常心顯露而已,就這麼回事情。顯教、密教,各宗各派,無量法門,哪一個法門不是明心見性?都是的,縱然講的名稱不一樣,那個境界是相同的。禪家講明心見性,《華嚴》講一真法界,淨土講實報莊嚴土,《維摩》講不二法門,或者講真如本性,或者講如來藏,第一義諦名稱很多很多,是一樁事情,統統是一樁事情。
今天一般修行人為什麼不能夠見道、不能證果、不能成就無上菩提?說實在話,都是錯用了心,毛病出在這個地方。也就是說統統用心意識,這個事情是個麻煩,用妄心,妄心功能很大,《楞嚴》上說得很好,它能夠遍緣內外法界,就是緣不到真如本性。對內,它可以緣到第八識;對外,它可以緣到盡虛空遍法界,就是緣不到真性。唯識經論裡頭,《楞嚴經》上都講得很透徹,要見性什麼?要見性,非修定不可。所以《楞嚴》提倡的是楞嚴大定,奢摩他、三摩、禪那,要修這個。修楞嚴大定的方式、方法很多,《楞嚴經.二十五圓通章》這二十五位菩薩說明二十五類不同的方法修楞嚴大定,我們念佛這個方法是其中之一,是大勢至菩薩代表的。方法只能修一門,一門深入,理論可以多懂得、多明瞭,你自己修一定要修一門。路只能走一條,不能走兩條,條條大路都通達涅槃城,走哪一條路都好,一定是一門深入,一條路走到底,決定有成就,他得定。只要得定就見道,就是證得金剛不壞身,曉得我們現前這個身的確是金剛不壞身,這個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明明看到這個身有生老病死,怎麼是金剛不壞身?所以你要是見到這個身是金剛不壞身,那你是真正證得了無生法忍,在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功行也是上乘的,「花開見佛悟無生」。你證得無生法忍,換句話說,你到西方極樂世界,蓮花開了。開了見佛,見阿彌陀佛的報身佛,花沒有開也見佛,見阿彌陀佛的應身佛,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在你花裡面帶你一塊修行,給你講經說法。花開了是見報身佛,換句話說,自己也是證得了報身,這是講的金剛不壞身。順便說到我們修行要注意的,所以不僅僅是禪家要我們離心意識參,教下也是如此。學教的人能離心意識,就有機會大開圓解;念佛人要離心意識,必定得一心不亂。離心意識從哪裡念起?給諸位說,頭一個把分別、執著、成見把它多放下一點,為什麼?這都是心意識。你看第六意識分別,第七識執著,第八識落印象。離心意識是什麼?不分別、不執著、不落印象,你心清淨了,這個是一切佛法所有行門裡面修行的總綱領。
再看下面一句,『現無所依住如來威力身』。佛在三界之中,號稱無依道人。我們一般人總得有依靠,要沒有依靠,自己就感覺得非常恐怖了,總得要找個依靠。所以初學佛的人要三皈依,皈依就是找個依靠。三寶給我們做依靠,靠得住、靠不住?三寶說得很清楚,要你從事相上的三寶引發你自性的三寶,這就靠得住。所以皈依,真正皈依是皈依自性三寶。但是外面這個事相三寶,它時時刻刻提醒我們,對我們來說有莫大的功德,這個恩德我們不能忘記,所以我們感激,我們禮敬,是這個意思。沒有住持三寶(就是事相上三寶),我們雖有自性三寶,總是迷而不覺。所以學佛的同修,你家裡為什麼一定要供一個佛像,理論上可以不要供的,為什麼一定要供,道理就是在此地。你一天不看佛像,可能一天就忘掉,你自性就迷了;一天不讀佛經,你自性就邪了;一天不親近菩薩,不親近這些聖賢僧,我們一天就又被染污了。所以住持三寶功德是無量無邊,它能啟發人。
依自性三寶,這就是真正無依住,不依外面境界,不依外面境界就得大自在。我們今天不但我們個人不自在,我們國家社會也不自在。為什麼今天台灣經濟雖然很發達,我們要依靠美國市場,要依賴它了?沒有那麼大的市場,我們東西、這些成品做出來沒地方銷,那也不行。這就是它有依靠,依靠外面,所以它受人家干涉。你要是不依靠外面環境,那多自在。所以佛法是不依靠外在的,這個無依就是不依靠外面,不依靠天神,也不依靠鬼神,甚至也不依靠佛菩薩。從佛菩薩那裡得到啟發,依靠自性三寶,自性覺、自性正、自性淨,這是真正皈依處。所以如來這些大菩薩他們的威力就是從這個地方生的,自性覺正淨所生的。所以他在三界之內,他無所畏懼,沒有憂慮,沒有恐怖,這才成就大威德,這個意思。
從《華嚴》上,的確我們得到很多的啟示,得到很大的啟示。你看善財童子雖然這樣勤苦的參學,我們有沒有看到他依靠哪一個善知識?沒有,對於每一個善知識都是戀德禮辭,辭就是什麼?辭就是不依靠他。所以學佛的人,佛門裡頭各個人是頂天立地,靠自己,不靠別人,學佛是如此的。你靠別人,決定靠不住,這個是自己一定要覺悟。即使是念佛法門,還是要靠自己,以自己信願行與阿彌陀佛願力相結合,這個時候才有感應道交。因為佛的本願,他到時候他一定來接引你,所以這個法門在所有法門裡面,稱為二力法門。這個二力法門如果一味的依賴阿彌陀佛,這個不行的。一昧依賴阿彌陀佛,不能往生,這個諸位要知道,為什麼?不是佛不慈悲,是你自己有業障,它會障礙著你。
我們念佛,最重要就是老實念佛。當然我念這個佛號,我為什麼念佛?我就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為了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信願持名,是為這個。經上雖然講的一心不亂,講的心不顛倒,這些事情我們是不是常常掛在心裡?不可以,掛在心裡面就是障礙,你這個佛就念不好。念了一天佛,怎麼今天還沒有得到一心?永遠得不到一心。因為一心不亂裡頭,決定不會再有一個一心不亂的念頭在裡頭;有這個念頭在裡面,就不是一心不亂。所以老實念佛要緊,什麼見佛像、見蓮花,什麼念頭都不要,都打掃得乾乾淨淨,一天到晚,二六時中就是這一句佛號,除了這一句佛號,什麼都不想,這樣念下去,才能念到一心不亂,才能達到功夫成片,所以不能打妄想。底下一句是:
【現性無分別體離垢染身。】
『性』是真性,真如本性是無分別的,因此這個性起作用就是心,所以這心性我們常常連在一起講。這個心性兩個字如果把它分開,性就是心之本體,心就是性的起用,一個體,一個用,體用是一不是二。從作用上講,我們講心意識,唯識裡面講八心王,那都是講作用,本性是一個。體裡面沒有分別,用裡面有分別,用有自受用、有他受用。自受用不能有分別,你就與真心相應;他受用,一定要分別,所以這個分別是對他,不是對自的。釋迦牟尼佛跟我們說了這麼多經,要不分別說不出來,不分別就沒得說了,所以他是善分別一切法相。分別一切法相,為什麼加個善?善就是什麼?他本身自己沒有分別,是為眾生分別而分別的。因此分別與不分別是一不是二,是同時的,不是有先後的。體用一如,事理不二,這是佛與大菩薩的境界,所以他心清淨、身清淨、境界清淨,當然國土也清淨,所以佛住淨土。我們今天怎麼樣?在用的時候把體忘掉了,所以作用得到的是個不清淨,體忘掉了,我們的分別執著不能與本體相應。佛為我們表演這一招,那就是身教,這是我們要學習的。學佛就是從這些地方學,從這個地方學,也就是禪家所講的從根本修。
所以這個清淨在什麼地方修?是在一切紅塵裡面去修。善財童子,人家修清淨心,修一心不亂,你看他到處參訪,他沒有脫離社會,沒有脫離群眾,在社會與群眾當中成就一心不亂,這是真正成就,這種都是修行功夫上軌道的。初學的人沒有這個能力,一接觸外面環境心就被染污,這就是業障太重,做不了主。外面境界一誘惑,馬上就動了,那還行嗎?這個時候怎麼辦?這時躲避,找一個清淨地方,跟社會群眾脫離,這是個不得已的辦法,這小乘,不得已的辦法。這種辦法使自己身心得到一點清淨,然後再要想功夫進一步,就又得回來,又要回到社會,又要回到群眾裡面來,歷事練心,才真正來鍛鍊。可見得那個深山裡面去住一段時期,那是做歷事練心的預備功夫,那不是成就,是做預備功夫,一定要在境界裡面去歷練到真正清淨。
所以一般講起來,這個修行顯教比密教方便,最上乘的法是密法。顯教裡面,我們講無貪、無瞋、無痴,我們是遠離的境界,我們不貪財,財來了,馬上就捨,使身上沒有,保持心清淨;密不是的,密本身就收集無量的財寶,這個裡頭沒有貪心,不容易!這個不容易。顯裡面沒有淫欲心,這個男女分開不接觸;密不是的,你們看看西藏密宗蓮花生大士,五個,等於說五個太太,那個才叫真正斷淫。這種功夫,所以說不是成佛就是墮阿鼻地獄,所以密宗裡頭沒有當中路線的,這個是諸位要曉得。西藏的密宗,我們曉得密好,為什麼不敢嘗試?我們做不到。他能不能做到?我們也不敢相信。真正是大善知識,真正是佛菩薩,要想救度這個世界眾生,不能用這種手段。今天這個世界它不是這種根機,我們看到人還有貪瞋痴,他有貪瞋痴,怎麼可以用這種手段?這是手段用到最極處、最極端的,等於說最後一次考試,畢業了,成佛了。所以密法在佛教裡是八地菩薩修行的,不動地了,這個時候才開始用這個方法來考驗,叫你在這個裡頭通過。七地菩薩都沒有資格,法太高了。
所以顯宗它是穩穩當當教你走這個路。密,章嘉大師告訴我,它是屬於加行,顯教已經走完了才走這個。我跟他老人家三年。顯教裡面畢業了,已經修行兩個阿僧祇劫了,證到七地菩薩,第三個阿僧祇劫再修密,八地、九地、十地,三個位次,成佛。密宗即身成佛,沒錯,他從八地開始修起。我們今天誤會了,即身成佛,以為我現在這種凡夫就即身能成得了佛?即身墮地獄,一點沒有錯,即身墮地獄。沒有法子!我再遇到一些密宗的上師,所以我敬佩章嘉大師,他不妄語,他不騙人,句句給你說老實話,你是什麼樣的根性,叫你怎麼個修法,腳踏實地,這是一位真正善知識。
過去我剛出家沒有多久的時候,我住在大溪,屈文六(屈映光)在大溪傳密法,我們那個時候生活非常之苦,住在一個破廟裡頭,五個人住,幾乎沒飯吃。我每一個星期在大溪鎮關帝廟講兩次經,大家供養一點米菜,靠那個維持生活。屈上師就派人來了,到我們這個廟裡來遊說,勸我們去皈依他,跟他學密,有什麼好處?每個月每個人送我們三百塊錢伙食。那三百塊錢不得了,我們五個人,三五一千五百塊錢,那我們可以吃好的了。我們裡頭住持寂光法師(他也圓寂了),他就動了心了,跟我們商量,當然頭一個商量我了。我就跟他講,我們只值三百塊?三百塊就賣給他了?屈上師這一招,我就對他認識清楚。假如我磕頭作揖磕到他門口,希望跟他學密,他一腳把我踢出來,我佩服他,他是真正善知識。我們自己程度不夠,他就來找我們學密,他那個密法也就可想而知了。譬如我幼稚園還沒有畢業,他那個博士班就招生,來來來,到我這來,我這博士帽就送給你。誰承認?條件不夠,確確實實不夠。
在念佛人來講,念佛的同修要學密,到什麼時候?要到理一心不亂,這是最起碼的。理一心不亂是圓教初住菩薩,可以附帶學一點。真正學習,就是正科班的學生,是八地菩薩。諸位要曉得,那是佛法裡的真正高級佛法,我們只有讚歎、景仰,決定不敢毀謗,毀謗那是罪業太重。可是哪一個人去學,我們不敢講,也許他是八地菩薩再來的,我們怎麼知道?所以每一個同修,如果遇到這種情形,自己心裡要明白,我是不是八地菩薩?是不是財色名食睡都包圍著我,我心真正不動、真正清淨?有這種能力,你可以修;沒有這種能力,自己要退回來,曉得不是這個根機。我這些都是章嘉大師大慈大悲教導我的,我得他的恩德非常的深厚,我的佛法基礎是那個三年當中他給我奠定的。
所以離一切分別、執著、妄想,這是一個總原則、總綱領,看我們能離多少,能離一分有一分受用,能離二分就有二分受用。自己不能完全離開,要向這個路走,走得愈近愈好,這個對於念佛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品位增上,你離得愈多,品位愈高。所以是一定要把分別、執著、妄想要減少,你心就清淨。所以功夫成片就是得清淨心而已。
【現性本清淨顯照諸法身。】
現身這個意義也是後後勝於前前,這一句是講見性,前面一句是見性的條件,離一切分別執著,這是見性的條件。真正能夠離開了,真性就現前。性本來是清淨的,體清淨,相清淨,作用清淨,就是《華嚴經》所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體、相、作用沒有一樣不清淨,這就是一真法界,這就是清淨法身。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真我,是一個自己,禪家裡面所謂是「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這個時候見到本來面目,本來面目是虛空、法界、全體,全體就是自己,自己就是全體。這個我們在從前講席上,用那個作夢來比喻,這個境界很難體會,所以不得已用夢來做比喻。每一個人都有作夢的經驗,當你作夢的時候,你不知道你在作夢,等醒來時你好好想一想,夢裡頭哪一樣東西不是自己?能現夢境的是自己的心,心能現相,夢中是個相,能現的那個相之體,就是能現的心,夢就是那個心所變現的相,就是相分。
這個時候要問你,你的心像什麼樣子?「全夢即心,全心即夢」,佛門裡面常說的,「全妄即真,全真即妄」。真是什麼?真心;妄是什麼?盡虛空遍法界,這十法界依正莊嚴是你真心變出來的相分。所以統統是自己,沒有一法不是自己,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也是夢外無心,心外無夢,夢境的時間短,你容易體會,事實就是這個境界。所以一下覺悟了之後,體相作用沒有一樣不清淨,到這個時候你心開意解,沒有執著,沒有是非人我,曉得盡法界是一個自己,這就叫證得法身。所謂證得法身就是承認一切法是自己,不會再執著這個身是自己,身當然也是自己一部分,也是你夢中一個境界,除了身之外,還有別人,別人也是自己,山河大地統統是自己,沒有一樣不是自己。你要是真正承認了,一點都不懷疑了,這就叫證得清淨法身。「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你的心平等、清淨、慈悲,看到眾生作惡,是自己惡心所在起作用;看到眾生行善,是自己善心所在起作用。所以要救度一切眾生什麼?斷惡修善,救度一切眾生,這個不可思議。從心性裡面,把這個染與惡把它洗乾淨,把善發揚光大,內證與外面是一不是二,內外是一如,諸佛菩薩給我們現這個境界。
這個是一大段,這是善財童子見八地菩薩(就是大願精進夜神),他所見到這個菩薩現這些不可思議的身相。接著再看下面經文:
【時。善財童子見彼夜神現如是等佛剎極微塵數差別身已。】
你看這一句就說得很清楚,不止二十五種,二十五種,種是種類,每一種類裡頭不曉得有多少。這是真的不是假的,諸位要細細去體會這個意思。這麼多身相在哪裡?盡虛空遍法界沒有一樣不是的,統統都是的。善財到這個境界,他見到了。我們所謂是慧眼沒有開,業障深重,這個諸佛菩薩在我們面前,我們見不到,不是他不顯露,而是我們自己見不到。幾時我們心清淨了,我們跟善財童子一樣,我們也見到了。
【一心頂禮。舉體投地。】
這就是五體投地。
【良久乃起。】
這是表示特別的恭敬,這個頭叩在地下,停留很久,這個才起來。
【合掌瞻仰。】
這都是禮節。下面這一段,這是講他見到這個相,叫發心了。可見得善知識還沒有跟他講開示,一句話還沒有說,見到這個相,他就得利益了。這是剛才說的,住持三寶的功德,使他見這個相,引發他自性的覺性,他覺悟了。
【於善知識生十種心。】
這就是自覺,學佛就要從這些地方學,一定要學善財。善財的老師就是一切眾生,沒有一個不是善知識,五十三位善知識是代表我們整個社會裡頭各行各業,等於說是五十三類,每一個善知識就是這一類去做個代表,是這個意思。這裡面士農工商、男女老少,統統都有,也就是說這個社會所有一切眾生,沒有一個不是自己的善知識,沒有一個不是自己的老師。你見到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能夠啟發自己的覺性,這個就是善財教給我們的,也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的。我們今天見人、見事、見物,有幾分的覺性現前?看看人家,再想想自己,我們就有利益了。我們看看他,他有這麼多覺悟,我們有沒有?沒有,趕快學。
【何等為十。】
這底下就有十句。
【所謂。於善知識生同己心。令我精勤辦一切智助道法故。】
這是第一種。第一種『於善知識』,就是自他不二,「善知識」跟自己相同,這一點是最難能可貴的。諸位要知道,我這個是可以說從學佛以來,這三十多年當中,我清楚、我明白、我期望,但是到今天都不能成就的。四個人同心就是一個僧團,僧團出現在世間,這個世間人有福了。我們今天只要四個人,我們這個道場不止四個人,但是四個心,四個觀念,它不能統一。景美圖書館也是這樣,幾個人就一個人一個心,由此可知,業障深重,誰也不願意放下。每個人都固執自己的成見,世間僧團不能出現,這是我們比不上古人的。古人在一個寺廟裡頭,他確確實實見和同解,和合僧團;我們今天見解不相同,所以僧團不能出現。出現一個僧團,諸佛護念,一切護法善神擁護。台灣能夠出現一個僧團,兩千多萬同胞不遭難,什麼劫難都能夠避免。所以誰肯發這個大慈悲心,能把自己成見捨掉?這是第一個,就是六和合裡頭有兩樁難事情,這是第一個難,見解相同。
從前寺院的人,它依一部經,譬如我們講《華嚴》,華嚴宗在五台山,這一個宗裡面就是集合這個世間志同道合,大家都學《華嚴》的,這成一家,都學《華嚴》,所有思想、見解不離這一部經,見和同解。像浙江天台山的,他們是根據《法華經》的,愛好《法華》的,志同道合的,統統到這來,大家的見解都不出《法華經》,以這一部經做為我們思想見解的標準,所以他能達到見解一致。淨土,這是依三經,《無量壽經》、《彌陀經》、《觀無量壽經》,依這三經。所以過去大陸的寺院叢林稍稍有規模上軌道的,它都有學風。所以學風就是見解,它是依一部經,或者是一部論。不同見解的人,你到別的地方去;見解相同,志趣相同的人,大家在一起,是這個樣子,彼此決定尊重,決定是恭敬讚歎。所以八萬四千法門,門庭施設不同,我們選擇這個方向、這個路,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所以這是第一個重要的條件。
還有一個最難條件是「利和同均」,這一點在今天做不到。同住的人在一塊,決定沒有私財,十方供養,就是供養我的,我也拿出公家大家用,平均的。我還有私財,這就不是和合僧團,和合僧團裡頭沒有私財。所以六個條件裡頭,這兩個條件最不容易辦到。其他譬如「戒和同修」,戒是生活規範,我們大家守五戒,或者守十戒,這個都還能做得到。身同住、口無諍、意同悅,都還勉強可以做得到。這兩條做不到,所以僧團不能出現,世間人要遭劫難。
所以我這是常常勸勉同修們,希望大家真正發菩提心,為救度一切眾生捨自己,捨己為人,這是真正發大菩提心,憐憫一切眾生,有四個志同道合的就是一個僧團,僧團主要的條件就是六和敬。再就有個羯磨,所謂羯磨就是會議,印度話叫羯磨,大小事情都是大家共同商量,少數服從多數,沒有專制的,沒有說哪一個人以他的意見為意見,不可以的。佛法是民主的,大小事情統統要作法,就是開會,他這個會議議決是默認,不必說話的。有什麼事情,譬如說小事,我們今天想吃一點什麼東西、買點什麼菜,我們四個人在一塊,我今天去買菜,我就說一說我今天想買些什麼菜,那三個人同意了就不說話,那就通過了。一定要說一說的,你不說一說,你自己去買來,這個就不可以的。所以說大小事情統統要四個人通過。最大的事情,在佛門裡面,有一個人想參加我們的團體,這是大事情。這個大事情要白四羯磨,就是要四讀通過,要說四次,讓大家慎重考慮。像某個人他想到我們這來住,大家有沒有意見?說一遍,某某人想到我們這住,大家有沒有意見?說第二遍,要說四遍讓他們考慮。說四遍,大家都不說話就通過了,這個人我們就容許他。如果其中有意見,我覺得不太妥當,這個我們就不能讓他共住。所以僧團不得罪人,因為什麼?沒有一個人是自己能做主宰,是團體,這個是僧團的特色,它是真正的民主。
我這個期望三十多年,始終是嚮往著,希望能出現,能有真正志同道合的。我是學念佛法門,真正肯死心塌地念佛,我們能有四個人在這共住的話,那就是一個僧團。第二個條件,決定不積蓄私財,一切的供養統統歸於常住,歸公。這一點不能放棄,如何能救度眾生?天天嘴巴裡說「眾生無邊誓願度」,心口不相應,嘴巴裡要度眾生,心裡還自私自利,還捨不得放下,那有什麼法子!真正做到無私財。所以這個是『生同己心』,善知識與自己同心同志。『令我精勤辦一切智』,「辦」是辦道,也就是修行的意思,修「一切智」,此地講的一切智就是一切種智,如來果地上的智慧。『助道法故』,種種能夠幫助自己修成一切種智的方法,都叫做「助道法」。第二是:
【於善知識生自業果心。令我親近發起清淨勝善根故。】
這一個『生』,他生十種心,都是見到善知識現這個身相的境界引發的,自己這個覺性現前了,知道自己的『業果心』。「業」是因,「果」是報。知道自己修因果報,知道自己當然也就通達一切眾生。做善因,必定有善報;造惡因,一定有惡報;做清淨因,一定有清淨果報,因果一定相應,不會說是作善得惡報,造惡得善報,沒有這個道理。也許有一些人看到有些為富不仁,一生作惡的,他享福、他做大官,一生榮華富貴,這個好像因果講不通;有些真正是善人,心地非常善良,一生命運都不如意,遭遇都不好。有些人見到這些事相就怨天尤人,對於佛法講的因果報應他就不相信,就懷疑了。實在說,因果是三世的,我們這一生所受的是你前生造的,你前生修的大福報,你這一生享福,這一生雖然在造惡,可是你過去那個福報沒享完,你繼續在享福,你這惡的因雖然是在,惡的果報沒現前,不是沒有果報。他來生就享大福報,或者是來生他就要受大苦難,因果是三世的。
所以佛告訴我們,你要曉得前世你所造的什麼因,這一生所享受的就是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這一生享受的就是的;「欲知來世果」,這來世我的果報怎麼樣?「今生作者是」,我現在這一生所作所為,我的思想、行為就是來生的果報。所以你要是明瞭、通達、相信,不必去問人,也用不著去看相算命,用不著,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知道這個業果,一定要斷惡修善,要能夠捨己為人。所以他生起這個覺心了,令他『親近發起清淨勝善根故』,這個「親近」就是親近善知識。善知識是自己的榜樣,是自己的典型,因善知識才生起清淨心,殊勝的善根。增上的,無貪、無瞋、無痴,這精進這裡頭有了。第三句:
【於善知識生莊嚴菩薩行心。令我速能莊嚴一切菩薩行故。】
『菩薩行』在本經裡面就是文殊菩薩所代表的十波羅蜜,就是六度再加上方便、願、力、智,成為十波羅蜜,就是十種究竟圓滿的行法。波羅蜜就是究竟圓滿的意思,這個十種行法。『莊嚴』是要從內德上去莊嚴,這是真正的莊嚴,事相上的莊嚴是接引眾生的。你像內德莊嚴,沒有話說,這些菩薩們表現在外面都是事相上的莊嚴,它起作用。他要外表沒有這事相上莊嚴,善財童子見了,怎麼能生心?怎麼能受感動?由此可知,外相上的莊嚴就是為了度眾生的,為了幫助眾生的。眾生從表相才能體會到內德,所以沒有這個莊嚴的表相,他內德生不起來,沒有法子達到啟發的功能。所以一個道場要清淨莊嚴,為什麼?接引眾生的,使那個不學佛的人一到這來,一親近,他心裡自然就有感動,自自然然他就能夠息滅貪瞋痴,就能增長戒定慧。這是事相上有這莊嚴的必要,絕對不是為自己享受的。所以這「生莊嚴菩薩行心」。
我們把話再說得明白一點,對內的莊嚴就是清淨、平等、慈悲,這是對內莊嚴。對外莊嚴,那是要看時節因緣,因人、因時、因地而有所不同的,為什麼?那是為眾生的,為眾生就得要適合眾生的愛好,適合眾生的根性,這個裡面是有變化的,不是一成不變的。在現代弘揚佛法,要有現代化的莊嚴,要教一切眾生做一個現代真正覺悟的人,不是教他退轉,不是教他去做古人,絕對不開倒車。佛法裡講精進,進是進步,不但要進步,是純而不雜,這才叫精,精進。所以佛教絕不落伍,佛教絕對不開倒車的,永遠是往前進的。因此菩薩行的莊嚴一定要現代化,這是我們要注意到的。第四句說:
【於善知識生成就一切佛法心。引導於我隨順修行諸佛道故。】
什麼叫佛法?這兩個字一定要把它認識清楚。法是一切法,世出世間一切法,不但包括了出世間的佛法,也包括一切世間法。,這個是一切萬物的一個總代名詞,一切的理論,一切的現象,一切的事物,乃至於一切發展的過程,再用一個總代名詞,稱之為法。佛這個字是覺的意思,就是對於一切法都覺而不迷,這叫『一切佛法心』。你這個心面對著世出世間森羅萬象,樣樣都是覺而不迷,淨而不染,正而不邪,這就是一切佛法。『成就』是真正做到了,徹底圓滿的做到了,這是大智慧。『引導於我隨順修行』,前面講的「成就一切佛法」,當然成就意義很深,因為底下就是註解,用什麼方法成就?必須要修行。覺悟是個解悟,我統統理解、明白了,悟後要起修,要做到。譬如我們剛才說的,這個六和敬的僧團,我們都知道,理都明白了,明白怎麼樣?我做不到,我口袋錢不能拿出來給別人,我捨不得,這就沒法子了。所以你悟到了,你實際上做不到。悟到了,我分別執著要放下,可是我依舊還是放不下,還是有分別執著,那這有什麼法子!所以這個是前面講的,一切佛法心,這是悟,悟了以後要起修,要把它做到。修就是在人事環境裡面真正做到,你的起心動念、一切造作,與你所悟的覺完全相應,這個叫修行。
修行是歷事練心,在境界裡頭去磨鍊你這個心,磨鍊什麼心?覺心、正心、清淨心。這是三皈依裡頭,這是總綱領,覺不迷、正不邪、淨不染,在所有一切人事環境裡去磨鍊這個。所以一切順逆境界,順逆善惡統統是善知識。順境裡面不起貪心,鍛鍊這個,沒有貪心,心清淨平等;逆境裡頭不起瞋恚心,心還是清淨平等,所以善人、惡人都是我的善知識。善人幫助我去了貪心,惡人幫助我去了瞋恚心,沒有這兩種順逆境界,我們貪瞋痴慢決定斷不掉,要在境界上磨鍊,這就是功夫。從前我看到惡人,我心裡就不高興,現在我看到,比較上好一點,這就功夫進步了。以前看到好的,一些貪愛,現在這貪愛心減了幾分,這就有進步。不斷的磨鍊,時時刻刻覺悟,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什麼是屠刀?貪瞋痴慢、邪知邪見,屠刀代表這些東西。因為這些東西,這是屠解我們法身慧命的,把這些東西放下。「隨順修行」,『諸佛道故』,這樣才是「佛道無上誓願成」。所以一定先有慧解,然後歷事練心。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