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嚴開敷夜神章  (第十集)  1986  台灣華藏講堂  檔名:12-004-0010

  請掀開經本七百八十五面第六行,我們將經文念幾句,對對地方。

  【菩薩如是於念念中盡無餘界調伏成熟一切眾生。令其皆得最勝清淨。】

  從這個地方開始。今天我們念的這段經文,往下去就是講「周遍」。這一段是說菩薩普遍攝化眾生的行門,前面曾經講過這個行門所依據的理論,就是理體,然後說出菩薩教化眾生的本意,也就是說他的存心。這以下的經文可以說理與事都有,能看到願行廣大不可思議。第一句說『菩薩如是』,這個「如是」就是指前面的兩段文來說,他所依據的理體以及他的本意。『於念念中』,菩薩用心從來沒有間斷。在此地我特別提醒同修們,學佛一定要抓住綱領。在我們中國佛法,特別是禪宗,禪宗的教學所謂教人從根本學。根本是什麼?根本就是用心,就是修心。而這一部大經,我確實是很有意思把它從頭到尾好好的講一遍,但是在目前這個狀況,講一遍實在太不容易了。我講《華嚴》從民國六十年開始,今年民國七十五年,連頭帶尾就十五年,你看才講一半多一點,可見得這部經講一遍實在不容易,因為我們用的時間太少了。如果要是一天講八個小時,一年就圓滿了;一天講四個小時,二年可以講完。講八個小時很辛苦,講四個小時我還行,還能講得下來。可是我每天講四個小時,誰來聽?沒聽眾。所以我這次到國外,我很想找兩個人聽,不要多,兩個人就行了,兩個人來給我操縱機器,我來錄影,從頭到尾錄一部完整的《華嚴經》。兩年的時間的確可以完成,這是非常的難得。

  這部大經對於理論、方法、境界,可以說講得非常的透徹,入了這個境界沒有不生歡喜心的,這是常常來聽經的同修都能夠體會到幾分。可是這裡面還是有重要的綱領,本經的綱領就是末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是本經的綱領,把整個經歸納為十條,我們就容易記了。這十條裡面完全符合善財童子參學所提出的兩個問題,就是如何修菩薩道,如何學菩薩行。所謂道就是存心,這個存心是講我們從早到晚六根接觸外面境界,待人接物我們要用什麼樣的心,要學這個。其次,再講菩薩行,行是講身口的造作,身體的動作,口裡面的言語,乃至於意裡面的思惟,都叫做行。我們的思想、言行有了過失把它修正過來,這叫做修行。所以修行要想成就,必須念念之中不能間斷。這跟《中庸》所說的意思沒有兩樣,《中庸》所謂「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這個道跟本經裡面所講的菩薩道意思是相通的。「念念中」,這就是不可以須臾離的意思。

  佛法的修學我們再把它歸納就是真誠,這就是菩提心,從這個地方是開啟大菩提心。菩提心的體是清淨,所以六祖大師他開悟的時候,他把他的境界說出來,第一句話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所以清淨心是我們的真心,清淨心就是佛心,從清淨心裡面起用,一定是平等心、大慈悲心,這個就是從體起用。經裡面說了這麼多,諸位仔細去觀察,總離不開菩提心,就是離不開清淨、平等、慈悲。學佛就要用這個心,別人對我們不管他用什麼心,我們對別人一定要用清淨、平等、慈悲心,這叫學佛,你才能有所成就。這一點我們要牢牢的記住,菩薩就是用這個心來教化眾生。

  底下這一句說,念念中『盡無餘界』,這個「界」就是指九法界。菩薩當然不能教佛,佛在菩薩之上,大菩薩可以教化小菩薩,他能幫小菩薩的忙。所以此地「盡無餘界」就是指九法界有情眾生,這都是菩薩攝受教化的對象。講盡無餘就是九法界眾生一個都不漏,我們乍聽這個話也許會懷疑,不要說九法界,單單講我們這個地球上的眾生,這個要是跟華藏會上來一比較,那簡直是不成比例。我們地球上的眾生有沒有遺漏掉的?在我們想一定遺漏甚多甚多,這是我們凡夫眼睛裡面所看的。其實佛菩薩眼睛當中是一個也沒漏,這是真的。為什麼?因為我們凡夫的心是分別心,一有分別就有界限,我們有執著心,一有執著就有彼此、就有高下,就不圓滿。所以我們用心跟佛菩薩不一樣。佛菩薩用心是清淨心,清淨心哪有不包括一切?清淨心裡面沒有界限,就是沒有分別、也沒有執著,正是經上常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所以,盡虛空遍法界沒有一法是在心外,心包法界,一個都不漏,這是真的。

  既然這個事情是真的,為什麼我們遇不到佛菩薩?其實我要說出來你們又不相信,事實真相是佛菩薩天天都圍繞著你,可惜你不認識。你要想把這樁事情搞清楚,我最近在大專講座講的「普賢行願品」,就是最後一品十大願王。大專講座因為時間不夠用,長行文講完了,最近我想到一定要把這部經講圓滿,所以景美圖書館我把《彌陀經疏鈔》暫時放下來,把這部經後面的重頌全部把它講完,現在大概再講兩次就圓滿了。昨天講到三十二次,大概講到三十四次,頂多三十六次講圓滿。諸位可以把這個錄音帶借回家去好好的聽聽,你就曉得《華嚴經》的境界不可思議,而且這個境界實際就是我們現前的生活。要細講當然是在大經裡面,但是大經費的時間太長了,的確是盡無餘界。

  『調伏成熟』,這是兩個階段,就是教學的兩個階段。「調」就是調理、調順,我們心有煩惱,在心情不開朗的時候,這個時候就需要調理一下。世出世間法,在古代教學的方法,儒與佛是相同的,他的方法就用音樂來調心,當你心裡很煩悶的時候高歌幾首,心就舒暢。所以儒家著重於樂教,以禮樂來教學,做為教學的手段。佛法,釋迦牟尼佛跟孔老夫子用的方法是一樣的,他用戒律來調身,用梵唄來調心,梵唄就是音樂;儒家用禮來調身,用樂來調心。這是調。「伏」就是產生了效果。調是講教,調教,教你。伏是收到效果,你的煩惱果然伏住了,不起現行。調教是因,降伏是結果。由此可知,他這個教學確實收到了預期的功效,拿今天來講,就是有很好的成績表現,伏就是成績,有了成績。《金剛經》上諸位一展開那個經文,須菩提尊者向釋迦牟尼佛請教的也是兩個大問題,「云何降伏其心」、「應云何住」,整個《金剛經》上就講這兩個問題。我們一天到晚很煩惱,妄念許多,怎麼樣能把這個妄念煩惱降伏住?這是一個大問題。另外一個問題,我們的心究竟安住在哪裡最為妥善?「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讀了《金剛經》一定要把這兩個問題得到具體的答案,我們知道我們的心應當放什麼地方,我們應該要懂得怎麼樣來降伏煩惱。就一般而論,我們這個心應該依覺,覺而不迷,這是整個佛法的總綱領。念念都要覺而不迷,這個心要住在正覺上,煩惱自然就消除,而轉煩惱成智慧。智慧跟煩惱是一樁事情,迷的時候智慧就變成煩惱,悟的時候煩惱就變成智慧。所以智慧跟煩惱是一不是二,就是迷悟不相同,給它取兩個名字而已,其實是一樁事情。這是講調伏、調教有了成就。

  「成熟」是大成就。伏煩惱是第一步的成就,初步的成就,成熟則是大成就。成熟的定義如何?粗說必須見性,就是明心見性才能算成熟。換句話說,如果我們依念佛法門來講,必須要念到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這一類的根性叫成熟的眾生,叫成熟;事一心以前,都是在調伏這個階段裡頭。由此可知,調伏裡面包括的,像二乘,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都包括在調伏這個階段裡頭。圓教初住以上,別教初地以上,這叫成熟了。但是如果是修念佛法門,它又有一個特別的說法,那就是講帶業往生就算成熟。只怕你不能往生,你一往生就算成熟,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那個裡面的理與事都不可思議,凡聖同居土下品下生他也能有等覺菩薩一樣的受用,這個不可思議。這是我們在蓮池大師的《疏鈔》,以及蕅益大師《要解》裡面,可以能看到。古大德給我們講這些東西不是他隨便講的,句句話都有經論做依據,所以我們可以相信。

  因此,我們在一生當中是不是一個成熟根性的人,實在講非常重要。如果是個成熟根性的人,他這一生必定成就。怎樣才是一個成熟的根性?特別是圓頓的根性。我們說得簡單一點,圓頓成熟的根性,他的樣子就是一接觸大乘佛法,第一個他就能相信,深信不疑;第二他就能發願,依教奉行;第三他一定要求得一個圓滿的結果,他的功夫不間斷、不夾雜,這樣的人就是圓頓成熟的眾生,他這一生決定作佛。你要問他要修多久才能成功?給諸位說,這不一定,一般說來,三年就足夠,決定就成功。也許你說這我不相信,我自己修行也不止三年,我看到很多人都修了幾十年,還一樣沒有成就。你自己想一想,你仔細觀察觀察,他是不是具足上面三個條件,深信、切願、篤行。他之所以不能成就,這三個條件裡頭一定有欠缺,尤其是在功夫上夾雜、間斷,那他當然不能成就。如果真正具足了深信切願,不間斷、不夾雜,三年沒有不成就的。這是我們要牢牢的記住。生死自在,預知時至,不是死的時候迷迷糊糊死了。

  固然有些人死的時候沒有什麼痛苦,可是他顛倒、錯亂。我前幾天到榮總去看一個老朋友,還談了很多話,昨天早晨他女兒打個電話給我,她說他已經過世了。我說什麼時候?她說就是我看他的第二天。他算沒什麼大痛苦,但是糊裡糊塗死的,跟我在聊天,他還告訴我,他一天到晚沒事情就看傳記文學,我帶了幾本佛經給他,大概也沒有看,就走了,與佛無緣,沒有緣分。預知時至,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我自己就看過五個人,五個都是在家居士。所以現在修行,實在講出家不如在家,在家人比出家人的煩惱少,一定要珍惜。別人可以做到,我為什麼做不到?人家能做到的,我們決定也能做到。生從哪裡來,死到哪裡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樣就不辜負這一生,這是一個根性成熟之人。你看我們在《六祖壇經》裡面看到六祖大師,他在死前一年他就曉得,他知道他哪一天要走,一年前就知道,就告訴他的徒弟替他建塔,預備後事,一年前就開始準備。一個月之前就向大家宣布,住世只有一個月,如果有什麼問題趕快問。走的時候沒有害病,臨走的時候還跟大家說法,交代得清清楚楚,說走就走了。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的,應當要成就的。

  下面一句,這就是他教學的宗旨,『令其皆得最勝清淨』。佛法給人什麼?就是教人個個修得最殊勝的清淨心,這一句是總綱領。向下,它一共是有十句,第一句是總綱。所以學佛就是修心清淨、身清淨、境界清淨。清淨就是覺,清淨就是正,覺正淨,這就是佛法裡面講的皈依三寶,三寶就是覺正淨。我們從迷、從邪、從染回過頭來依覺正淨,這就叫做學佛,學佛就是學覺,就是學清淨。再看底下的句子,都從念念起,可見得前面說「調伏成熟一切眾生」,這一句是總綱領,下面都是從這一句引申來說的。

  【念念嚴淨一切佛剎。令無雜穢。】

  『嚴』是莊嚴,『淨』是清淨。『一切佛剎』,「佛剎」就是諸佛的淨土,就是諸佛的教化區域,我們通常也稱之為佛國土,就是佛的教化區。菩薩是念念莊嚴佛國土,怎麼莊嚴法?末後講『令無雜穢』,這就是莊嚴。這句話怎麼講法一定要曉得,如果就個人來說,我們在無量法門裡面選擇一門,這點諸位要記住,佛法是一門深入、是不二法門,你才能成就,你要想修二個法門、三個法門、四個法門,沒有成功的道理。正如同諸位在學校裡念書,我們要莊嚴學校,譬如你在大學念書,你要莊嚴學校,學校怎麼樣莊嚴法?個個學生成績好,表現優異,將來畢業出來之後能夠在社會上為國家、為老百姓建功立業,服務大眾,這你的學校有光彩,這就是莊嚴你的學校。所以你在學校要發憤讀書,你讀書一定只能念一個科系。你說要發心莊嚴學校,使你這個學校在社會乃至於國際上都有名氣,這個學校所有的科系我都要學。試問問看,如果你學校要有一百個科系,一個科系念四年畢業,你要念上四百年才能畢得了業。那個學校沒人願意去了,那不叫莊嚴學校,叫糟蹋你的學校。佛法裡面開的無量法門就跟學校裡開的許多科系一樣,接引各種不同根性的眾生,你要修學只能在法門裡面選擇一門。所以我屢次在講席當中奉勸諸位,修行決定不能夾雜。我們個人修行不夾雜,就是莊嚴佛國土,我個人莊嚴它;道場裡面不夾雜,我這個小道場莊嚴大道場,是這麼個意思。

  所以在中國古時候,自古以來寺院叢林都是專門學一個法門,集合天下志同道合的都到我這來,我這是學一個法門,譬如淨土就專門修淨土法門,禪就專門修禪的法門。絕對不會修禪宗的道場裡面還有念佛的人,沒有這個道理,念佛道場裡頭也沒有參禪的人,決定不會混雜的。不但在功夫不夾雜,就是研究經典也不夾雜。所以教下,你看賢首就專攻《華嚴經》,清涼大師一生講《華嚴經》講了五十遍,不夾雜;天台,像智者大師一生專講《法華經》,他也不夾雜;淨土宗裡面許多祖師大德一生他專講《彌陀經》,講幾百遍的,他第二部經都不講的,所以他有特別殊勝的成就,這就叫做莊嚴一切佛剎,「嚴淨一切佛剎」。所以我本身莊嚴,就是本身不雜,不間斷、不夾雜。道場莊嚴亦復如是,我們道場大家在一起共修一個法門,這是真正的莊嚴佛國土。我們天天念迴向偈,只是念,其實我們沒有做到。為什麼沒有做到?因為我們根本就不了解這裡面的意義,不曉得從何下手。我這個說法完全從《華嚴經》裡面得來的,你看《華嚴經》裡五十三參,這五十三位善知識都是學一門,無量法門他只學一門,他一門專攻,這就是莊嚴佛剎。所以要從這裡體會到這個意思,而今而後我們自己曉得應該怎樣修學,才能夠符合佛的教誨、佛的心意。第三句:

  【念念普入一切法界。】

  『法界』有許多種講法,不管怎麼個講法,意思都差不多,只是開合不同而已。通常我們講十法界,就是《華嚴經》所說的,十不當作數字講,十是表法的意思,代表無盡的意思。要就大的歸納來說,有有情的法界,有無情的法界,有智正覺的法界,這是從大的來分類。菩薩就『念念普入一切法界』,正與本經佛給我們所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是一個意思。

  【念念皆悉遍虛空界。】

  前面講法界偏重在有情,不但有情,連無情也包括在內。為什麼?虛空也是我們自性變現之物,正所謂「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虛空從哪來的?自己自性變現出來的,既然是自性變現,哪有不遍的道理?所以說『念念皆悉遍虛空界』。既遍虛空界,我們想想,虛空裡面所包括的哪一法不在其中?沒有一法漏掉的。由此可知菩薩發心的圓滿,圓是沒有缺陷,滿是一切滿足,沒有漏失。

  【念念普入一切三世。】

  『三世』是講過去、現在、未來。怎麼說「一切三世」?因為過去也有三世,有過去過去、過去現在、過去未來,未來也有現在未來、過去未來、未來未來,所以講一切三世。一切三世是一個整體,迷的時候才有一切三世,悟了的時候就沒有了。所以悟了以後,這個法界就叫一真。一真裡面有沒有一切三世?有。正如同說你悟了以後,你的境界裡頭還有沒有迷的眾生?當然有,特別是在凡聖同居土裡面,這個現象太明顯了。因此佛就告訴我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就是一切世間法絕不破壞,完全隨順眾生而建立。雖然建立,他是覺而不迷,不像一切眾生,他迷在世間法相裡面。迷,他就有煩惱、就有痛苦、就有果報;覺了之後,他心清淨,他沒有煩惱,超越了果報。這是迷悟兩種不同的受用。

  【念念以方便智調伏眾生。】

  『調伏』,前面說過,就是教化。教化眾生一定要用許多的方法,這些方法就叫做『方便智』。方法便宜,應該用什麼方法就採取什麼方法。所以佛教化眾生無有定法可說,沒有一種說是一定的方法、不變的方法,沒有。佛法是因時而變、因地而變、因人而變,佛法是講變化的,就是方法、手段千變萬化;它有一個不變的目標,那就是覺正淨,這是永遠不變的。用無量的方便的方法,令一切眾生破迷開悟。所以佛法的教學非常的圓融,非常的自在。如果說一個法教一切眾生,佛又何必說無量法門?又何必講八萬四千法門?所以諸位要從這個地方去體會,你才曉得佛對眾生是大慈大悲,這個慈悲就是因人施教,不是以他自己,而是以眾生的根性來建立教學的科目以及教學的方法。

  我們學佛也要留意這一點,才不至於謗法,不至於滅法。這個話怎麼說?有很多人他學了佛之後,他有成見,認為他所學的這個法門就是第一法門,其他的都不行,凡是不跟自己走一條路的他就排斥、就毀謗,這叫做謗法,這就是滅法。我們想一想,八萬四千法門是不是佛所傳下來的?都是的;一切經都是佛說的,這大家都共同承認的。如果你說這個經好,那個經不好,這個法門學了有成就,那個不能有成就,那你是不是謗佛?是不是謗法?以及依照那些經典方法修行的人,那就是謗僧。所以叫毀謗三寶,消滅佛法,這個罪過就大了。所以我們在本經五十三參裡面所看到,每一位善友他學一個法門,他對於其他的人、其他的法門普遍的讚歎,這是對的,這個就是後面十大行願裡面的稱讚如來。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除業障,這個四種修行的方法,你仔細去看,每一位善友他們所表現的,他們在言談之中,他這四願圓圓滿滿做到了。

  而在古代,許多修行人去親近善知識,諸位看《高僧傳》,看各宗的語錄,你會常常看到,這個學人(就是一個學生),去親近一個善知識,見面談話之後,往往這個善知識就告訴他,你的因緣不在我這個地方,而在某某處,在某某人,你去親近他,你一定有大成就。他就把他推薦,介紹他,這是互相稱讚。怎麼曉得他的因緣不在此地?譬如說我們這個道場是修淨土的,他來他想參禪,那當然我這個地方不能為你一個人去開一個禪堂,去指導你參禪,這個不可以的。你既然志趣在禪,絕不為難你,絕不跟你說禪不行,只有淨才行,你應該放棄那裡,跟我學才對,他不是這樣的,滿他的願,介紹他參禪的道場,介紹他參禪的老師,介紹他去,他到那裡住了幾年,果然開悟成就了。這是從前的善知識。現在不一樣,現在我們遇到好多,只有我這裡是真的,除我這之外都是假的,互相毀謗,所存的叫分別心、嫉妒心、瞋恨心,這與佛法完全相違背了。所以我們自己學佛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自己修行,曉得一門就是真正的方便;將來接引眾生,要隨他的興趣,決定不能夠勉強,這樣才能夠成就一切眾生。因為他志趣之所在,容易成就;學這門東西沒有興趣,枯燥無味,學起來就很難。所以佛開這麼多方便門有他的道理,我們要深深體會這樁事。再看底下一句:

  【念念恆於一切世界普轉一切不退法輪。】

  『普』是普遍。轉法輪就是教學,像我們孔老夫子以前一樣,學不厭,教不倦,這就叫轉法輪。我們求學沒有厭倦的時候,我們教別人沒有疲倦的時候,這是轉法輪的意思。這個要發心,不發心的確不容易做到。尤其是有一類初學的人,有一些初學的人疑問特別多,不知道哪裡想些古裡古怪的問題,很多的問題根本就沒道理的,他來問你,你還得要和顏悅色好好的來答覆他,給他解釋。如果你要是有一點討厭的意思,那就不是教學,這一點很難很難。大概總在二十年前,我親近李老師的時候,看到這一幕非常感動人。有一個學生,政大的一個學生,是個僑生,去見李老師,我們也在座,問了一些許許多多幼稚的問題,問了多久?問了三個多小時。我們那個時候看到都討厭,這種人有什麼好跟他講的?可是李老師一點倦容都沒有,那時候李老師七十多歲,他今年九十八歲,二十年前的時候。一樁一樁給他解答,三個多鐘點下來之後,我們對李老師佩服到極處,原來這個才叫做教學。如果沒有看到這一幕,我們要接觸有些問些不相干的,馬上面孔就掛下來,就討厭,趕他走路,那就有失慈悲,我們的心就不清淨。可見得接引一個眾生不容易,他只要肯問,就得耐心答覆他;他肯學,就要耐心指導他。

  所以佛,說老實話,比孔老夫子要慈悲得多。你看孔老夫子教學生,舉一隅不以三隅反者,孔老夫子就不教了;可是佛不一樣,佛說一樣你就懂得一樣,其餘都不會,還教你,所以佛的耐心比孔老夫子要大得多。轉法輪就是這個意思,特別著重在不退法輪,不退就是精進,永無退轉。所以佛法永遠是求進步的,佛法講精進,不但要進步,而且進步裡頭還要精純不雜,要這樣的進步。孔老夫子也是教給我們進步,要求進步,所以他老人家提出的是「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不斷的求新,不斷的求進步。佛法也是這個主張,所以六波羅蜜裡面有精進波羅蜜。這就是說我們自學,我們幫助別人求學,一定要精進不退,這就是這一句的意思。第八句:

  【念念恆以一切智道善巧利益一切眾生。】

  一個修學菩薩道的人,決定不能夠忘記自己的責任,那就是要幫助別人、利益別人。這一次我到美國去的時間比較長,要去一年半,我大概要明年十月以後才能回來。去這麼長幹什麼?我告訴諸位,我在此地講經,平常這個地方坐的都滿滿的,那邊講堂也是如此,都還要加很多座位。而我在美國講經,在達拉斯講經,聽眾我看至多也不過三十人,少的時候十幾個人。所以有許多人覺得奇怪,我們此地,我知道我們兩個道場聽眾大概有五百人,就是經常來聽經的至少有五百人。我到那裡去主要的工作,就是在那邊建道場。我每年在美國各大城市去講經,總人數大概是在一千多人以上,就是每個地區,以洛杉磯最多,洛杉磯有三百多人,聽眾有三百多人,達拉斯最少,就是我住的地方,這最少的。

  諸位要曉得一個事實,我們台灣是天堂,沒有出過國的不曉得,到世界每個地方去走一走,我們台灣是天堂,諸位在福中不知福。外國有外國的好處,台灣有台灣的好處,台灣如果有三樁事情改進過來,那台灣就是世界第一。第一個就是守信,我們台灣人普遍沒有禮貌,不講信用,這個不如外國人,外國人有禮貌,外國人講信用,這是第一樁好處。第二個好處,外國人講求衛生,在飲食方面整潔,這個他做到了,我們對於衛生可以說太不注重。以農藥來說,你看我們的蔬菜農藥那麼重,所以李老師說我們哪裡是吃飯,三餐都在服毒。菜裡面有農藥,米裡面有滑石粉、硼酸,所以他米也不敢吃;罐頭裡面有防腐劑,不得了,都是在服毒。這在國外沒有這個現象,在美國的蔬菜,園裡面拔出來,你不洗吃都不會有病,人家也用農藥,用的量很少。這就是他們非常著重個人健康,注重老百姓的健康,這是我們不如人家的。還有一個就是交通秩序,我們不如人家。我們這邊走路是人要躲車,國外是車要讓人,人在那裡走,車子只好停下來讓他走過去,車讓人。而且開車絕沒有爭先恐後的,沒有搶路的。所以外國人看到我們的交通害怕,稱台灣開車的是世界第一流技術,外國人到台北市不敢開車。如果我們把這三樁都能改進,趕上歐美,我們台灣是世界第一,最幸福的地方。

  佛法之建立不是只講來世,你看看整個《華嚴經》裡面所說的就是我們現前的生活,現前的痛苦不能解決,不能離苦得樂,想來世離苦得樂,那是太渺茫了。佛法教我們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就在現前、就在今天,這是一定要懂得的。現在能夠斷煩惱,能夠得到身心清淨,自在快樂,西方極樂世界才有分。豈不聞「心淨則土淨」,真正的快樂是身心清淨,這是真樂,是真正的樂。再看底下一句,第九句說:

  【念念普於一切世界種種差別諸眾生前。盡未來劫現一切佛成等正覺。】

  這就像《普門品》所說的,《普門品》大家念得多,提起來諸位印象深刻,像觀世音菩薩,應以佛身得度者,他就示現佛身來教化他,這就是這個意思。示現佛身,佛,有許許多多不同的佛,這個諸位一定要曉得,佛不僅僅只有一種,有很多種。我們念的是《華嚴經》,《華嚴》賢首大師判五教,小、始、終、頓、圓,換句話說,每一教裡頭究竟的果位都稱作佛,那就是五種佛;天台大師判四教,那就是四種佛。此地所講的屬於哪一種?如果以四教來講,屬於藏教的佛,這就是示現成等正覺,不是示現的圓教佛,因為圓教佛是無上正等正覺,圓教以下,像別教、通教、藏教,都是正等正覺。所以這個經文非常的明顯,就是以這種身分來接引眾生、來教化眾生。第十句:

  【念念普於一切世界一切諸劫修菩薩行。不生二想。】

  這個意思非常之好,『一切世界』是講一切處,『一切諸劫』是講一切時,要拿現在的話說就是隨時隨處。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處所,我們只有一個念頭就是『修菩薩行』,除此之外,別無二念。這句話正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說明,因為這本書,這是第五冊,這麼厚的一本,就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善財童子所示現的就是一切時一切處「修菩薩行」,別無二念,他已經非常具體的做給我們看了。可是要真正做到這一點,有兩個基本條件我們必須要具足,如果要不具足,那是決定沒有法子修學的。這修菩薩行,第一個條件就是以真誠待人接物,決定不能虛偽。為什麼?虛偽是凡夫心,不是菩薩心。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處所,用真心,只有一個真心,這是第一個基本的條件。第二個條件,要生平等心,無論看什麼人、看什麼事,看一切物,都要生平等心。如果在一切人裡頭有高下、有差別,那你就學不成,你不是菩薩。這兩個條件非常重要。我們縱觀這一部經,特別是這一品,自始至終所說的,實在講就是這兩點。善財童子本身以及五十三位善知識,個個都是真誠、平等,這是我們應當要修學的。你學菩薩,那就是如此。到這個地方,這是十句,敘說菩薩攝化二行,就是自行化他的周遍。再看底下經文:

  【所謂普入一切廣大世界海。一切世界種中所有一切種種際畔諸世界。種種莊嚴諸世界。種種體性諸世界。種種形狀諸世界。種種分布諸世界。】

  我們就念到此地好了,到這個地方是一小段。從這個以下,這是說明他廣大的意思,就是給我們做一個具體的說明。佛菩薩不在一個世界修行,盡虛空無量無邊的世界都是菩薩的住處,都是菩薩修行的道場,也都是他接引眾生的處所,這點我們也要學習。菩薩心胸開闊,心量之大,這是我們要學的。『廣大世界海』,這一句是總說,我們今天講就是太空當中的星球,星球無量無邊,一個星球就是一個世界,每一個星球都有眾生住在那個地方。也許諸位就要問,現在我們這個科技已經到了太空,人類也登陸月球,在月球裡面沒有發現有生物。所以有人為了這個事情還來問我,美國第一次太空人登陸月球之後,說月球上什麼也沒有,有些同修問我,經上面還有月光菩薩、日光菩薩,以後我們還要不要念?要念的。月球上有眾生住在那裡,我們肉眼見不到,諸位要曉得,不能說我們見不到的就說沒有,這太武斷了。譬如我們這個世間,大家曉得,人跟鬼是雜居的,我們人見不到鬼,鬼也見不到人,但是有些人他真正見過鬼,一點也不假,可見鬼的確是有。月亮、太陽也許就有鬼神一類的這些眾生住在那裡頭,他們有他們的世界,他跟我們不一樣的。諸佛菩薩的道場亦復如是,像五台山文殊菩薩的道場,四川迦諾迦尊者的道場,這過去都有人見過。可是沒有緣分的人去看,一片荒山,什麼也沒有;有緣的人就看到樓台、宮殿、樓閣,七寶所成,菩薩圍繞,他看到非常莊嚴,真的不假。所以如果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不能夠說月球上沒有眾生居住。

  佛法裡面常講十法界,一界現,九界隱,一現九隱。其實這個道理並不難懂,譬如晚上我們睡覺,睡覺我們作夢,當我們作夢,夢中這個境界現前,我們現前這個世界不見了,一個道理。我們現在這個境界現前,夢中境界就沒有,就不現了。所以十法界,一法界現,九法界隱。所以只要是有星球的地方,必定有有情眾生居住在那裡,如果沒有有情眾生居住在那裡,那個物質的世界不能成立。為什麼?經上常常給我們說,「境隨心轉」,這很有道理的。境隨心轉,心造萬物。譬如我們作夢,夢裡頭決定會有我,如果沒有自己,你們想想,哪個人作夢夢中沒有自己?這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有依報決定有正報,但是正報不見得是我們肉眼能夠覺察得到的。這個我不深說,深說非常的奇妙。我們所看到的這個宇宙,看到的這個世界,只有極小的一部分,並不是宇宙全體的真相。宇宙全體的真相要佛眼才能看到,我們肉眼看不到。這些消息統統在《華嚴經》裡面。所以《華嚴經》你要是入進去,愈讀愈有味道,許多不可思議的境界佛為我們說出來。我們仔細去體會的確是有道理,是可以相信的。

  底下所講的世界跟「世界品」所講的相類似,『所有一切種種』,這個『際』就是邊際,『畔』也是邊畔的意思。世界與世界當中它都有個界線,像我們現在所講的星系、太陽系,太陽系圍繞著星系,星系圍繞著銀河,它有界線,銀河與銀河之間也有一個距離。『種種莊嚴諸世界,種種體性諸世界』,「體性」拿我們現在哲學裡面來講,就是講一切世界的本體,我們講宇宙萬有的本體,在佛法裡面講就是法性,法性身、法性土,這叫體性世界。『種種形狀諸世界』,這是從相上來觀察,相上觀察有許多種不同的樣子,特別是在太空當中,現在我們也看到很多。星球我們現在看多半是圓的,但是佛經裡面還跟我們講有許多並不是圓的,也有四方的,也有長方形的,也有三角形的,有橢圓形的,也有動物形狀的,很多很多,並不是完全都是一種圓形的,這是種種形狀。『種種分布諸世界』,這個分布情形也不一樣,這是佛菩薩的願力與眾生的業力所變現出來的。

  我們今天就念到此地。下面講的雖然跟這個是一類,但是是從另一個角度去觀察。今天時間到了,我們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