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二次宣講) (第九十五集) 1990/4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2-005-0095
請掀開經本第七十一面,倒數第四行,末後的兩句看起:
【慈心教誨。而不肯信。苦口與語。無益其人。心中閉塞。意不開解。】
到這個地方是一小段,這一段都是說的愚痴、瞋恚,貪瞋痴實在講它都有關連,不會是單獨一個存在的,有一個就有三個。我們接著看前面所講的愚痴、瞋恚之人,『慈心教誨』,世間法,如果不是對你非常關心的人,決定不會說你的過失,說過失都是得罪人的事情,誰願意幹這種傻事情?於自己最關心的人是父母師長,父母師長苦心的勸告,他聽了他不相信。這個現象在我們現代這個社會,無論是中國、外國,我們常常能見到。因此我們能夠體會到,佛說這部經,特別是講這一段,就是這一章裡面所說的,幾幾乎乎全是我們現前社會的狀況,這是三十五章裡頭所講的,「濁世惡苦」。因為在古代,實在講這種現象是非常稀少,沒有現在這樣的普遍,這是我們要知道的。『苦口與語』,這就是講說的誠實語,這個包括一般知心的朋友,真正的好朋友一定也有勸善規過的責任,不是親朋好友不會這麼關心。可是說了對他也沒有益,為什麼沒有益?不能接受。為什麼不能接受?這在佛法講,業障太重了。
這底下兩句,『心中閉塞,意不開解』,聽不進去,換句話說,他聽不懂,他不了解勸告的真實義。為什麼聽不懂?他心裡面「閉塞」。什麼東西把它塞住了?第一個是錯誤的知見,第二個是貪瞋煩惱,第三個是外面誘惑,這三樣東西把他的心智閉塞住。上面這一大段,從昨天所講的「世間人民,徙倚懈怠」,一直到這個地方,這是講的造因。你造的因,後面當然有果報,因緣果報這個是世出世間的真理、定律,任何一個人都不能否定,也沒有辦法去改變,縱然是諸佛如來也沒有辦法改變因果,這是事實。正因為它是事實,所以菩薩畏因,菩薩是個覺悟的人,起心動念他小心謹慎,為什麼?知道造作惡業必定有惡報,如果不想受惡報那就不要造惡因。下面說這一類人的果報:
【大命將終。悔懼交至。】
到臨命終時地獄相現前,這個時候害怕了,這個時候後悔也來不及了。造業,我們看這段文,這是第五段,十惡業統統都在這段經文裡面。惡業從什麼地方造的?不外乎身語意,而裡面是以意業為主,意是起心動念。一個人不起心動念他身口就不會造業,身口所造的,要依佛法講屬於叫無記業,這無記業非善非惡,無記。業為什麼會變成善惡?就在起心動念,這一念善造的就叫善業,一念惡造的就叫惡業。由此可知,造業,心是主要的,這指念頭,到這個時候後悔來不及,果報現前了。這都是造的極惡之業,果報都在地獄。我們生在這個社會要想不造惡業不容易,太難了,難在哪裡?就是我們眼睛所見的、耳朵所聽的,你一天到晚所接觸的統統是惡緣,有意無意當中都教你造惡業。現在是這麼一個社會,是這麼一個生活環境,你說這怎麼得了?這是我們要警惕到的、要覺悟到的,不生西方必墮地獄,善導大師在《觀經》註解裡面跟我們講的這個話,你愈想愈真實,他講的話一點都不錯。唯一一條生路就是念佛求生淨土,這是我們唯一的一條生路。
【不豫修善。臨時乃悔。悔之於後。將何及乎。】
『豫』是預先,我們現在可以說,很幸運聞到佛法,聞到之後聽清楚、聽明白,從現在起就要認真去修學。什麼是善?念佛第一善。不要去打妄想:這個是好事,那個是善事,我要去多做一些。殊不知第一善是念佛,怎麼知道念佛是第一善?學佛的同修都知道自己的業障很重,念念總是想要懺除業障,誦經、拜佛、拜懺目的都在要懺除業障。這業障果然懺除了嗎?不見得。不但業障沒懺除,業障還在增加、還在增長,這個就冤枉了。所以我常常提醒同修,一定要認識什麼叫業障,業障從哪裡生的、從哪裡來的?佛在《華嚴經》上給我們說出,他老人家講得很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所以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本來成佛,我們現在變成這個樣子,怎麼會變成這樣,淪落到這個狀況?佛說「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一句話就把業障的根找出來了,業是造作,障是障礙,障礙什麼?障礙自己心性本具的智慧德相,把這個東西障礙住了。妄想發展就變成了所知障,變成知見,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見解,想法、看法統錯了;執著發展就變成煩惱障貪瞋痴慢疑,就變成這些東西。業障消除的現象就是心清淨了,煩惱沒有了,妄想沒有了,業障就消除了。你們同修們仔細想想,什麼樣修行的方法能夠教我們心地清淨?妄想少了,煩惱少了,這就是業障消除。諸佛如來、祖師大德教給我們,一句阿彌陀佛能消所有經論法門消不了的業障,它能夠消掉,你相信嗎?這真的相信了,我們的精神意志集中在一句佛號上,這句佛號念念相續,既沒有煩惱也沒有知見,確確實實把妄想執著,就一句佛號統統把它打掉了,這個是消業障不可思議的法門。
此地的『修善』,說實實在在的話就是教你念佛,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你就決定成就。前面跟諸位說過,沒有機會幫助別人不是壞事情,不要去找事,在佛門確實如此,不攀緣,隨緣而不攀緣。有這個機會就隨緣幫助眾生,隨緣也要盡心盡力,這個事情才做得圓滿。沒有機會,自己老實念佛,真正老實念佛,站著往生、坐著往生,預知時至,臨終沒有病苦,過去、現在,中國、外國,這些年來我們都看到,這都不是假的。這些往生的人憑什麼?給諸位說,總憑一句佛號,能臨終這樣瀟灑,捨離了六道輪迴,他那個業障要不消他怎麼能去得了!由此可知,消業障一句佛號,往生不退成佛也是這句佛號,這一句佛號功德不可思議,這些人都是一句佛號成就的。往往那些通宗通教、大開圓解的,臨命終時還要示現一點病苦,還不如老實念佛的這個人,沒有他那麼自在。那你要問的是,這些祖師大德弘法利生這麼大的功德,難道比不上老太婆嗎?給諸位說個老實話,真的比不上。他在教化眾生這一方面,那個老太太不如法師,比不上;在消除業障這個事情,這法師比不上老太太。因為老太太一天到晚就一句阿彌陀佛,心裡一個念頭都沒有,她業障統消除了。這法師講經說法,腦子裡還有知見,還有胡思亂想,還要應付廣大群眾,所以他的清淨實在比不上老太太,這個道理在此地。
這個兩條路你願意走哪一條?都行,在於你自己的選擇,憑什麼選擇?憑因緣選擇,這是正確。如果說不顧因緣,我自私自利,圖我趕快走,走得瀟灑,這是自私自利,這個不相應。所以古人講,有緣就廣度眾生,沒有緣就專門度自己;儒家也是這麼說,有機會兼善天下、幫助別人,自己、他人統統得利益,沒有這個機緣那就獨善其身,這就重要。所以自古以來,往往在家人的成就比出家人殊勝,原因在哪裡?在家單純。單純到什麼程度?簡單的說接觸的面小,知道的事情少,接觸的人少,因此他煩惱少、是非少,他容易成就。出家人接觸的面大,知道的事情多,是非也多。你不想知道,譬如說我們不看電視,也不看報紙,但是還有很多事情都知道。怎麼知道的?這個人來跟你說,那個人來跟你說,你也不能不聽。來說的人太多了,好心到這兒來看你,你也不能不聽他說,不聽也得要聽。知道事情多這煩惱就多,認識人多是非就多。這就是出家修行環境不如在家,這是現在這個時代。古時候則不然,古時候道場都建立在深山裡面,你們現在到大陸去旅遊觀光,現在交通便利,車可以開到廟門口。從前沒有的,從前是都要走路,到一個廟裡面去燒個香、拜個佛,要走三、四天,遠的要走一星個期。像我們那個家鄉,從我們家鄉朝九華山,我是安徽人,我們家鄉步行到九華山要走一個星期,我們住在江北,過長江要走一個星期,來回半個月。因此去到廟裡燒燒香拜拜佛,一年頂多不過一、二次而已,不會常常去。因此寺廟都非常清淨,只有在廟會的時候、法會期間各方有人來,平常很清淨沒有人來的,這個修行比在家人方便。現在寺廟的遊客一天到晚川流不息,因此修行就不如在家人。
今天我還遇到兩個居士發心想出家的,我問他,你為什麼要出家?出家不容易,為了修行出家,那在家比出家好。甚至於講為弘法而出家,以居士身分弘法,也不比出家人差。這就是現代出家的道場難求,一個清淨、真正修學的道場不容易遇到。道場在今天都要靠法會,都要靠佛事,要靠信徒來供養,這就苦了。中國古代這些道場,自己有山、有田地,租給農夫去種,每年收租,拿這個租金來做道糧,因此他的生活不依賴信徒,所以他不要做佛事,他也不要做法會,那就好修行;今天沒有這個環境,沒有這個條件,所以一定要把事實真相認清楚。特別是我們這個法門,前面跟諸位介紹過,這個法門是佛為在家同修所說的。前面我們看到,「賢護等十六正士」,這十六個人都是在家的等覺菩薩。由此可知,這個法門之殊勝無比,一念回心這就修善,這一念回心就是念念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念佛的祕訣,「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有人就問我,那六根怎麼攝法?你這個心裡頭只有一個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什麼都沒有,六根統統攝了。一句阿彌陀佛就已經都攝六根,不要再去問,不要再去打妄想,這一打妄想一根也沒收攝住。
老實念佛一個妄念沒有,六根就都攝了,那個念就叫淨念,相繼是佛號不中斷。真的,諦閑法師講的話很妙: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所以大家有工作,工作的時候就認真的工作,就不要再念佛,佛號就放下;工作做完了之後,佛號馬上提起來,這就對了,佛念好了,工作也做好了,這都是修善。淨念相繼,這是正修,專修西方法門。三福是教我們沒有到西方世界之前,我們這個身體還在這個世間,你既然在世間,你不能離開社會、不能脫離人群,你用什麼樣的態度對人、對事、對物?我們從這個經典裡面學會了,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是修行,處事、待人、接物沒有一樣不是在修淨業,這個淨業才能圓滿的成就。所以回頭要快,要知道怎麼修善,什麼是善,都要把它辨別得清清楚楚。這個作惡的人,作惡普通人有,學佛的人也有,哪些學佛的?盲修瞎練的。特別在我們近代,這個世間無論中國、外國,妖魔鬼怪很多,到處你們都聽說有神通的,這些人都自以為是,不能信受正法。到臨命終時地獄相現前,那個時候他後悔來不及了,這一段說的果報。末後這一段,是佛在此地勸勉我們,真正是苦口婆心。佛之恩德,從這些地方多少能體會到一些。
【天地之間。五道分明。】
『天地之間』,就是我們通常講的世間,『五道』是指的天道、人道、畜生、餓鬼、地獄這個五道,通常我們還講阿修羅道,這阿修羅道就省掉了。《楞嚴經》上告訴我們,阿修羅,天上有阿修羅,人間有阿修羅,畜生裡頭有阿修羅,餓鬼裡頭也有阿修羅,只有地獄沒有。阿修羅在哪一道就算哪一道,所以五道就已經很圓滿了。通常經上講六道,那個六道從哪裡跑出來一道?是天阿修羅,把天阿修羅算成一道。人阿修羅歸人道,畜生阿修羅歸畜生,餓鬼阿修羅歸餓鬼,就是天上阿修羅單獨算一道,這樣就變成六道。講五道、講五趣,就把天阿修羅歸入天道,所以五道跟六道意思完全相同,這個要知道。『分明』就是清清楚楚。五道是怎麼來的?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佛在大乘經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五道是從心想生,這一切眾生看你想什麼。五道之外還有聲聞、緣覺、菩薩、佛,我們稱法界,加上天阿修羅,十法界。十法界也是從心想生,只要你動念、有想,你就落在十法界。到心想都無了,你就超越十法界,這叫一真法界,這是不得已說的叫一真法界;換句話,只要有念、有想,統統在十法界。
十法界的因行,我們在這裡簡單說一說。佛的心平等,對人、對事、對物,對一切是平等心,完全沒有分別執著,這是佛心;一有分別執著,就不是佛了。菩薩心有分別,菩薩是六度心,他還有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他還有這麼多心,這是菩薩,菩薩是自利利他,菩薩能夠捨己為人。緣覺的心是十二因緣。聲聞的心是四諦苦集滅道,他知苦,他斷集,他習滅,他修道,這是三界之外的聖人。再下來就入三界之內,那就很苦了。天人的心是十善,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修十善業,以慈悲喜捨修十善業,生天,天人。人道是五戒十善,這得人身。畜生是愚痴,愚痴就是是非善惡分不清,顛倒了。餓鬼,貪欲。地獄,瞋恚。這個嫉妒,餓鬼跟地獄統統都有。我們想想自己,從早到晚,從初一到三十,我們起心動念是什麼心?我們對人、對事、對物是什麼態度?自己冷靜想想就曉得,將來要到哪一道去,五道分明!
【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
六道之中,佛給我們講的事實真相是自作自受,沒有人能夠代替你,也沒有人有能力赦免你的,沒有的。如果說有人能赦免你,這是欺騙你的話,這在理上講不通,決定是自作自受。因此我們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謹慎,你造惡因必定有惡報,你造的善因一定有善果,果報分明。怎麼說『禍福相承』?「禍」跟「福」,你看我們中國聖人造字,你看看這兩個字的樣子差不多,很不容易分辨。禍福在你一念用心,你這個一念善就是福報,一念惡就是災禍。福裡面有禍害,享福的時候把造福忘掉,享福他造罪業,福享盡了禍就現前。在受苦受難的時候,這是禍害現前,往往在這個時候有懺悔之心,能夠生一念善念,這一念善念,等到惡報受完了,這一念善報就現前。
由此可知,禍福相承,還是善惡念在那裡轉變,在那裡變,這是『身自當之』,這個一定要知道。有時候我們也遇到一些孝子孝女,父母過世不曉得有沒有往生,著急得不得了。你急有什麼用,你這一急他就能往生?哪有這種道理!能不能往生,佛都幫不上忙,我們凡夫怎能幫上忙?真正能幫上忙,那就像地藏菩薩一樣,你看《地藏經》上,婆羅門女、光目女那是個榜樣,我們能學她,做到她那個功夫境界,對亡人幫了忙。幫多大的忙?也只幫他生忉利天,夜摩以上就幫不上忙。為什麼?夜摩以上要靠自己修行的功夫,不是福德能夠幫得上的。我們自己修行,修行有真實的福德,幫我們父母祖先的亡靈只能幫他到忉利天,這個要知道。幫他到忉利天,我們曉得,不究竟,將來還是免不了要輪迴。要想再究竟幫他忙,那怎麼辦?唯一的辦法,自己往生淨土,這往生淨土就有辦法了。生到忉利天,天上壽命很長,你可以化身到天上去跟他講經說法,勸他念佛往生,這行。你要不能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換句話說,那就幫不上忙,這是真實的事,這個不騙人。再看下面經文:
【善人行善。從樂入樂。從明入明。】
『善人』是真正覺悟的人,身口意三業都善,所以他自在。『從樂入樂』,佛法教學目標確確實實在此地,是教我們離苦得樂,一定是一天比一天快樂,一天比一天自在,這是我們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明』是智慧開了,智慧天天在增長,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因果報應的事實,是愈來愈清楚、愈來愈明瞭,所以他快樂。這是說學佛的好處、學佛的利益。不學佛,違背佛菩薩的教誡,這是底下一類人:
【惡人行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
那個果報恰恰相反,三業不善,自作聰明,所以他的前途愈來愈艱難、愈來愈苦,他的心智是愈來愈糊塗、愈來愈顛倒。這些事情,我們冷靜的觀察,不難理解,擺在我們眼前,特別是上了年歲的人,上了年歲的人,有多少人神智非常清楚、不迷惑、不顛倒的?我們讀這段經文,就可以對照對照一下,就理解了。因此我們在少壯的時候,確確實實三業要清淨,不清淨,到年歲大了的時候就『從苦入苦、從冥入冥』,那個時候後悔來不及了。
【誰能知者。獨佛知耳。】
這些事實的真相什麼人最明瞭?『佛』知道,佛最清楚,佛最明瞭。這個兩句,是前面這一大段經文的總結,五濁惡世的現象,佛知道,所以佛講得這麼清楚、講得這麼明白。這不是他的擬想,不是他的假設,而是事實真相。正因為佛知道,所以佛不忍心看到大家在這裡迷惑、造業、受苦,他以大慈悲心憐憫眾生,幫助我們脫離苦海,這才不辭辛勞來教導我們。
【教語開示。信行者少。】
佛真的是苦口婆心來教導我們,『開』是開啟我們的智慧,『示』,是指示這事實的真相。可是相信的人少,不相信的人多。相信的人少到什麼程度?一般同修們很少知道。不要看到台灣佛教這麼興盛,信佛的人這麼多,說老實話,還是『信行者少』,迷信的人多,真正曉得佛法真相的人不多,把佛菩薩當作神明看待的很多。你問他為什麼學佛?求升官、求發財、求長壽,都是求這個,這燒香拜佛求的是這些,這些人是佔學佛人裡頭的大多數,幾個人明白經典的道理?再說,誦經的人多(告訴他這個經有什麼好處,他就念,念了什麼?都以為自己能得到些什麼),依照經教訓去做的人少。所以幾次淘汰下來,剩下來沒幾個人了,可以數得出的。「信行」,著重在行,行是照做,相信佛的教誨,依照佛的教訓去做,這就對了。不相信、不肯做,還要希求長生,還要希求福報,這是迷信,這個希望往往是落空的。
【生死不休。惡道不絕。】
這兩句話正是照應前面兩句,如果大家都相信佛,都依照佛的話去做,一個個都了生死、都出三界,都去成佛、成菩薩了。正因為許多人不相信,不肯照做,還是照樣去輪迴。既然不能超越六道,換句話說,地獄是決定有分。特別是在這個時代,這個時代外面的環境實在是非常非常的不好,我們今天講這個環境的污染,物質環境的污染,在歷史上過去沒有過的。你們讀讀歷史,中國、外國,哪時候的歷史提倡環保?這個名詞沒聽說過,到最近才有,才知道環境染污的嚴重性。可是我們再仔細想想,現在這個社會對我們精神的染污、思想的染污、見解的染污,比物質環境的染污還要嚴重。現在大家沒有想到怎麼樣去保護心地不受污染,沒想到。外面物質環境知道,想到了,心地的污染還沒注意到,這怎麼得了!外面環境的環保能不能做好?給諸位說,決定做不好,雖然大家都在做,到最後還是無濟於事。原因在哪裡?佛說得好,「依報隨著正報轉」。環境是從人心轉的,世間每個人心地善良,都斷惡修善,外面環境就變化,就風調雨順,四季豐收;人心不善,整個外面環境也就失調。環境跟人心息息相關,這個事實、這個道理,世間人還不懂,世間人總是把精神跟物質分作兩樁事情,不曉得精神跟物質是一樁事情。說一樁事情,就是大乘佛法,這個世間人不相信,不能接受,因此『惡道』才『不絕』。我們現在看,「惡道」不但不絕,惡道是愈來愈增上、愈來愈增長,也就是作惡的人一天比一天多。
【如是世人。難可具盡。】
這一類的世間人太多太多了。
【故有自然三途。無量苦惱。輾轉其中。】
這個三途不是人造的,也不是鬼神造的,也不是佛菩薩建立的。不但三途與諸佛菩薩、上帝鬼神毫無關係,三善道乃至於四聖法界統是自然的,『自然三途』、自然六道、自然十法界,是從人心裡面變現出來的。大家不知道事實真相,胡作妄為,這才產生無量的苦惱。所以佛為我們說法,說了四十九年,整理成了一部《大藏經》,這一大藏也就是佛四十九年所說的,是個什麼?我跟同修們說了很多次,所說的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們生活環境,人生是我們本人。所以佛一生所講的,就是講我們自己跟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而已。這才知道佛法與我們有什麼關係,我們為什麼要學佛。不知道自己、不曉得自己生活真相,必定就胡作妄為,這就造作無量的罪業,由於我們的想法、看法、做法統統錯了。錯了,這才變現出六道。這變現出六道就錯了,變現三惡道就更錯了,三惡道再變現地獄那是大錯特錯,你幾時能回頭?這就是『無量苦惱,輾轉其中』。
【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
這是佛看到的真相,佛所看到的事實,說的這些,哪裡?實在講就是我們自己本人,我們天天就幹這套。現在在這個地方像個人樣子,再過幾年就不是人樣子了,時間過得非常快。世間沒有一樣是自己的,你們同修感觸沒有我深,我感觸比你們深。深的原因在哪裡?就是這十幾年來常常在旅行,所以人家問我住在哪裡?我說我沒地方住。雖然自己有這個道場,也跟旅館一樣,住幾天就走了,沒有一樣是自己的。住一些旅館有些東西它不讓我們放,這個旅館比較長期一點,有些經書可以放在此地,就這麼一點差別而已,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兩樣!所以對於佛法所講的有很深很深的體會。人生確確實實是過客,這個世間是個旅館,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這是講真話,你在這個世間暫時你有使用權,你決定沒有所有權。政府給你發個所有權狀,是假的,是騙你的,你死了帶不去,哪是你所有的?沒有所有,暫時的。既然有使用權,我明白我在這一段期間可以使用,我就盡量的來利用它,利用它多做善事,利用它多多的便利於眾生,這就有智慧。如果利用它完全自己來享受,不顧別人,那享受完就完了,再就沒有了。所以眼前所擁有的,這是你的福報,你如何去運用那是你的智慧,有智慧的人,以財富而論,他這個財富會發揮得無量無邊,他這個財富盡未來際生生世世永遠享受不盡,他會用。不會用的,無量的財富,這一生短短幾十年就用得乾乾淨淨,來生到餓鬼道變餓鬼,這是愚痴。所以真正覺悟的人起心動念,不要說是身外之物幫助一切眾生,就連這個身體,身語意三業都為一切眾生服務,做利益眾生的事業。你能這樣發心、這樣去做,縱然不能往生,來生也是人天大福報,這是修善之人,善有善果。再看末後這一段:
【如是五惡。】
這是前面所講的『五惡』是因。
【五痛。】
『痛』是痛苦,現世的果報,現在世的果報。
【五燒。】
是未來世三途的果報。
【譬如大火。焚燒人身。】
這是比喻,所以惡因、惡報就像『大火』一樣,自己放火還燒自己,沒有燒到別人。所以學佛的同修,不能不認真的去讀《了凡四訓》、去讀《感應篇》,要認真去讀,要熟讀,才真正知道因果報應的可怕,才曉得我們在這個世間應該怎樣待人接物,知道怎樣斷惡、怎樣修善。末後這段,這是佛教導我們離苦得樂的方法。
【若能自於其中。一心制意。】
這一段非常重要,無論在家、出家,大家講修行,現在還有遠道來的想跟我學佛,我就告訴他,這裡頭有實際上的困難。問我答不答應?我答應了;我們這個道場答不答應你?我們這住眾答不答應你?這一定要知道,我一個人不能做主。我們這個道場十多個人,你要想進來,這十多個人你能跟他相處嗎?不容易,愈是大道場愈不容易相處。尤其今天這個道場,龍蛇混雜,你沒有正知見、沒有道心,很難住。難住還是小事,怕的是起了反的效果,離開這個道場之後,再批評造口業,再破和合僧、毀謗三寶,那就不值得,不如不到這兒來,我說的全都是事實。因為佛的法門無量無邊,自古以來,祖師大德攝受眾生的方式也是無量無邊,不一定盡如人意。大陸上有一個道場這是非常之稀有,持戒精嚴,已經非常之難得,都是修苦行的。喜歡苦行、仰慕苦行的到那裡去修,能得利益;怕吃苦的,一看到那個趕快都跑掉了。今天這個世間,真正願意吃苦的人少數,喜歡享受的佔多數。它度那一幫人,度那一類眾生。
這個事情,佛陀在世的時候就有明顯的例子。大迦葉尊者在佛在世的時候,就是修苦行的,他的家族非常好,是非常富有的家庭出身的,修苦行,他度一類修苦行的根機。你看《華嚴經》善財童子,善財童子出生的時候,他家裡面的花園都長的金樹、銀樹,這七寶都出現了,那表示什麼?他是度歡喜享受快樂這一類眾生的。眾生根性不相同,決定不能說修苦行錯誤,貪圖享受錯誤;都沒有錯,眾生根性不相同,所以接引眾生的方法就不一樣。只有真正通達明瞭的人他不會毀謗,他會讚歎;不了解事實真相的人,他裡頭有讚、有毀謗,那就錯了,為什麼?他有分別執著,他不知道法門是隨眾生根性設施不同。我們這個道場,這種教學修行的方式,你看得慣、看不慣?必須你要很喜歡,真是志同道合,這才行。不可以冒然從事,那得不到利益,反受其害,這是在家、出家同修都應該要曉得的。佛門廣大是普度一切眾生,普度就要以無量的法門、無量的善巧方便,絕對不是一個方法,就是念這一句阿彌陀佛裡面也有無量的方便。諸位明白了,你就會對一切法門都讚歎,像《華嚴經》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所修的法門,統統不一樣,但是彼此都恭敬,彼此都讚歎,都知道他是攝受一類眾生,都能教這一類眾生成無上道,所以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就說要『於其中一心制意』,這個「一心」是關鍵的字眼,「制」是控制,「意」就是念頭。就是儒家講的克己,能夠克服自己的欲望、克服自己的妄念,這是功夫,這叫真正修行。底下講的這是事相:
【端身正念。】
『端身』,就是守規矩、守法,也就是三福裡面「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就是端身。『正念』,思想、見解純正,不會被世間邪知見所誘惑,不會被世間邪知見所動搖。要就本宗來說,這個「正念」就是一句阿彌陀佛,無論在什麼環境裡面,無論跟什麼人相處,沒有關係,心裡面這句佛號絕對不中斷,這就是正念現前。
【言行相副。】
言如其行,行如其言,說到做到,做到說到。
【所作至誠。】
對人對事對物,都是用真誠的心。
【獨作諸善。不為眾惡。】
縱然一切人都造惡,我修我的善,我也不去妨礙別人。大家作惡,你也不要去勸他。這個就是菩薩說法要觀機,他聽勸就勸他,不聽勸不要勸他。為什麼?勸他生反效果,教他罪上加罪,他來諷刺你,他來毀謗你,他來侮辱你,那豈不是罪上又加罪?不如不理會好,你做你的,好;我做我這個,我認為很好,這樣彼此相安無事,才能夠真正和諧。所以學佛,六度裡頭忍辱波羅蜜很重要,你看《金剛經》上講六度,特別強調布施、忍辱。忍,第一個是人事環境,無論是順境逆境都要忍,善人惡人還是要忍,我們修行成敗的關鍵樞紐就在忍字。見到人作惡,我們要勸告他,但是看他那個是決定不能接受的就不勸,看著他做,也看著他受報。什麼時候他回頭能接受的時候,這個時候就幫助他;不能接受的時候,諸佛菩薩都在那裡看著,我們算什麼,我們為什麼沒有耐心?
所以要知道『獨作諸善』,別人妨礙我們作善,我們在他面前不作善,不在他面前我作善,他總不能天天跟著我。別人討厭你念佛,他在的時候不念,他不在的時候我念;或者他在的時候我心念,我口裡不出聲。許許多多家庭裡頭他學佛了,家人不學佛,聽到念佛就討厭,所以來問我怎麼辦?家人在的時候,我心念口不念,這就很好;他不在的時候,我大聲念、小聲念都沒關係。總而言之一句話,不要惹人生煩惱,要保持一家的和睦,這個就很大的功德。讓你鄰居、親戚朋友看到,學佛的人一家和睦,他要想家和,他也來學佛,要懂這個道理。如果我們在飲食,或者在行為、思想上,當然學佛跟不學佛有很大的差異,你要去批評人,天天跟家裡人吵吵鬧鬧的,這個鄰居一看:萬萬不能學佛,你看學佛搞得一家搞成這個樣子。這樣你自己做錯了,你不要以為你是對的,你把佛法的形象破壞了,你教一切眾生看到佛生恐懼心、生畏懼之心,不敢接近,你所修行這功夫抵不得你所造的罪過。所以佛法始終建立在理智的基礎上、智慧的基礎上,通權達變,一切環境都能應付裕如,都能得大自在,這是佛法。
【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可得長壽泥洹之道。】
這是講你自己,你是個覺悟的人、是個明白的人,自己知道斷惡修善,自己知道念佛求生淨土,能夠不妨礙任何一個人,能夠跟任何人、任何環境相處,這你才能夠『度脫』,才能夠福慧雙修,才能夠往生淨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無量壽,所以說這是你得到『長壽泥洹』,泥洹是圓滿成佛。
【是為五大善也。】
這個是第五大段,每一大段佛都教給我們,勉勵我們斷惡修善,所得殊勝的利益、果報。我們今天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