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二次宣講) (第三十三集) 1990/4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2-005-0033
請掀開經本第十六面,第一行,從最後一句看起:
【於是世尊。告阿難言。善哉善哉。汝為哀愍利樂諸眾生故。能問如是微妙之義。汝今斯問。勝於供養一天下阿羅漢辟支佛。布施累劫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功德百千萬倍。】
這是接著上一次發起序裡面的第二段。這部經的發起因緣特別的殊勝,可以說是世尊在四十九年當中所說一切法裡面沒有過的。先是世尊放光現瑞,接著阿難提出請教,今天的文,是釋迦牟尼佛答覆阿難尊者的啟請。慈舟法師從這個地方判作正宗分,因為我們現在有慈舟法師的科判,他的正宗分從這個地方判起的。黃念老他在註解裡面,他是從「法藏因地第四」判作正宗分。這就是兩個人的看法不一樣,都有他的道理。這段文一開頭,世尊還沒有給他說明之前,先讚歎他請經的功德,這個功德不可思議。這個裡面有很深的義趣,值得我們要注意的。世尊聽了阿難的啟請,接著就讚歎他,就說『善哉善哉』,這兩個字要是用現代話來說,就是你問得太好了、問得太好了,說了兩次,「善哉善哉」。說兩次當然就有兩個意思在,一個意思是稱機的意思,就是時節因緣恰好,時節因緣到了,這個因緣非常難得。所以它不同於四十九年一切的法會,這是眾生成佛的機緣到了,所以佛要教給我們當生成佛的法門。這個比《華嚴》、《法華》還要殊勝,真正是無比的殊勝,這是機緣成熟,你這問,問得太好了。
第二個善哉的意思,這是稱佛的本懷,佛度眾生目的就是希望眾生趕快成佛,這是佛的目的。佛絕對不願意看到你們成個阿羅漢、成個菩薩,那是很不得已,也好,不是佛真正的意思。佛真正的意思,是希望你快快成佛。成佛的法門只有這一門,你看《華嚴》、《法華》,《華嚴經》怎麼成佛的?後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成佛的。由此可知,不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決定不能夠一生成佛。特別在華嚴會上我們看到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這個在大乘佛法裡面,普遍被大家尊敬的兩位大士,等覺菩薩他們還是發願求生淨土。華藏會上等覺菩薩發願求生淨土為什麼?只有一個原因,只有一個理由,去證無上正等正覺;如果不是為了這個原因,沒有理由求生西方。這就顯示出這個法門的殊勝,一生成佛的法門。這還不是最殊勝,最殊勝的是一生平等成佛的法門,這就超過《華嚴》。《華嚴》一生成佛,不平等,不是法身大士沒有資格,這一部經所說的是平等成佛法門,所以遠在《華嚴》、《法華》之上。真正不僅是淨宗第一經,是如來四十九年所說的第一經。所以這才特別讚歎,「善哉善哉」,重複讚歎這個意思。
底下這就是請經的功德,這種功德,如果不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說出來,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想得到的。『汝為哀愍利樂諸眾生故』,哀愍就是憐憫的意思,眾生在六道輪迴太苦了,六道輪迴之苦,是真正覺悟的人才能體會得到。人生苦,六道是更苦,人生短暫所謂「石火電光」,像閃電一樣一剎那就過去了,可是人在這一生當中有幾個人覺悟?真正覺悟、看清楚了,人生在世是一無所得,什麼都得不到。你認為你所得到的,那真是迷惑顛倒,沒有一樣東西能得到,沒有一樣是真實的。《金剛經》上說得很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人生確確實實是夢幻泡影,幾個人真正覺悟?這個實在講還不是真正可怕,可怕是三途,地獄、餓鬼、畜生其苦無比,時劫很長,墮落到三途再想出來不容易,進去是很容易,出來不容易。這是佛在大小乘經典裡面都給我們說得很多,說得很詳細。真正的利益、真實的利益,只有這一部經上教給我們,發願求生淨土,這是真實的利益。其他一切經不是不好,我們一生做不到,一生修學不能成就。換句話說,即使是非常認真用功精進修學,也不過是人天兩道而已,沒有辦法超越輪迴;必須超越輪迴,那才叫真正的利益、真實的功德。所以阿難今天問的,一切眾生平等成佛的法門,那真是「利樂諸眾生故」。這個利樂,跟其他經上講的利樂的意思,有淺深差別不同,這個利益是真實的利益,這個快樂是永恆的快樂,是究竟離苦得樂。
『能問如是微妙之意』,這個真叫慈悲至極,也是智慧到極處,不是真正的慈悲、真實的智慧,問不出來的。這個是讚歎「能問」,阿難尊者是以大智慧、大慈悲憐憫一切眾生,來請示這個法門。
下面這讚歎他的功德,你今天這一問,『勝於供養一天下阿羅漢、辟支佛』,對上是供養,阿羅漢、辟支佛都是證果的聖人。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如果有一個人真正遇到辟支佛,你去供養他一缽飯,能夠得多生多劫不貧窮的果報。你看經上說,阿那律尊者在無量劫之前,就曾經供養一尊辟支佛,他得的是九十一劫不受貧窮的果報,你看這個福多大。現在,這是假設的話,這不是真的,假設的。「勝」是勝過,供養多少阿羅漢、辟支佛?「一天下」。一天下究竟是多少?佛在《華嚴》上告訴我們,我們這個世界,一個單位世界是以須彌山為中心,須彌山的四方就叫做四天下,一天下就是一方,這個一方太大太大了。我們這個太陽系是在須彌山的南方,所以叫南洲,這一方不止一個太陽系。黃念祖老居士在《無量壽經》註解,後面告訴我們,他說從前他以為佛經上講的大千世界大概是銀河系,單位世界大概是我們的太陽系。他說現在想想不對,這個單位世界比太陽系還要大,可能就是一個銀河系。銀河系如果是個單位世界,那小千世界就一千個銀河系,大千世界就十億個銀河系,我們今天這個世界上的天文學家還沒有觀察到,宇宙之大真是無量無邊。單位世界的中心,他的說法,跟從前民國初年阮印長居士的說法相彷彿。阮印長也是個了不起的才子,他有一部書在台灣流通,叫《造化通》。他的看法也是這樣的,認為我們現在天文學家發現的叫黑洞,那個地方可能就是佛經上講的須彌山,現在天文學家裡面認為的黑洞,這是一個單位宇宙的中心。如果照這樣算法,南洲的星球就太多太多了,這麼多星球裡面所有的眾生,這叫一天下。假使這些眾生統統都證了阿羅漢,統統都證了辟支佛果,你一下供養這麼多,這還得了嗎?這福報沒法子算了。這是說供養聖人。
下面再說還布施,布施是對下說的,布施不是布施一天,『布施累劫』。布施的對象是哪些人?是『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就是六道眾生。累劫的布施,布施六道眾生,諸位想想,這個功德多大,沒法子計算的。阿難今天發問,他的功德超過供養一天下阿羅漢、辟支佛,超過布施累劫六道眾生,超過多少?『百千萬倍』。這是請法,這是一問就問出這麼大的功德來,所以這個不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說明,我們怎麼想都想不到,有這麼大的功德。我要諸位同修特別注意這一段經文,它含義很深。我們今天讀誦這個經典,我們今天把這個經典介紹給別人,那個功德也跟阿難請法沒有兩樣。所以我們自己想修功德,到哪裡去修去?我有什麼能力修功德?你看看這個就會了,這個是世出世間第一福田。底下佛要說明這個緣故了。
【何以故。】
他為什麼這樣一問,會有這麼大的功德?
【當來諸天人民。一切含靈。皆因汝問而得度脫故。】
這個功德之大就是這個道理,『當來』就是說將來,釋迦牟尼佛那個講經時候,講這個經的時候起,所有一切的聽眾,包括我們現在,都是當來的『諸天人民』。『一切含靈』,這個裡面就包括了六道的眾生。這一切眾生,都因信願念佛,這才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退成佛,這就是『度脫』,是真正的度脫。不像其他法門,其他法門把你從地獄道超生到餓鬼道,那也叫度脫,脫離地獄道生到餓鬼道,餓鬼比地獄好一點;再從餓鬼道超生到畜生道,也算度脫。實在講沒有辦法超越六道輪迴,所以那個度脫不是究竟的度脫。我們今天講誦經超度,你有多大的力量?說超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是我們一廂情願,可不可能?不可能。怎麼曉得不可能?在我們台灣《梁皇懺》很風行,拜《梁皇懺》的很多,《梁皇懺》把一個亡人超生到哪裡?忉利天。什麼人主持的?寶誌公主持的。寶誌公是什麼人?是觀音菩薩的化身。觀音菩薩化身來主持這個超度法會,也不過是把梁武帝的皇后超度到忉利天而已。再往上去呢?觀音菩薩也沒有能力了。以這樣一個真正聖賢僧能做的事情;何況我們今天是凡夫僧,迷惑顛倒,我們有什麼能力把一個亡人把他超度?沒能力。這些事實我們都要很冷靜的去想想,所以主持超度的人要有道德,要有修持的功夫,才能產生效果。
我們讀倓老法師的傳記,《影塵回憶錄》裡面有一段「八載寒窗讀《楞嚴》」。他的一個同參好友,《楞嚴經》念熟透了,他有幾個冤家債主來找他,求他來超度。他平常為什麼不來求他?沒有能力,你沒有能力超度我,我求你也沒用處。現在你讀《楞嚴經》有了一點功夫,有能力超度我,我來求你幫忙,求你是什麼?知道你有能力。這他的冤家債主,前面兩個,是從前在一起有財務糾紛打官司,他打贏了,那兩個人官司輸了之後上吊死了。他以後是很後悔,不應該為這個事情出兩條人命,現在看到這兩個人來,冤家債主來求他超度,當然很歡喜的答應了。這一點頭一答應,他看到這個鬼魂踩著他的膝蓋、踩著他的肩膀升天了,什麼儀式都沒有。接著又來了三個,這三個是什麼?是他從前那個太太帶了兩個小孩,已經過世了的,也是這樣來求超度。自己修行真正有功夫,儀式不儀式不重要。
所以這世間法,今天中午祥雲法師到我這來,給我談到,這是有一個同參道友來找他,也是閒談的時候談到家親眷屬,那個同修說「多兒多女多冤家」,冤家債主,「一兒一女一枝花」,一個很疼愛,多了就是冤家,「無兒無女活菩薩」。我在香港,看到壽冶老和尚他那個大殿上的對聯很有味道,他那個上聯是「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下聯說的是「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這些都是說明,這一切眾生彼此之間是什麼關係?恩怨、討債、還債,都這關係。幾個人在這個事實裡面覺悟了?真正覺悟就要度他,希望與我有關係的人統統覺悟。今天祥雲告訴我,他說有個人跟他講,講了兩句話很有道理,他說你要救那個人,就勸他念經;你要害那個人,就勸他結婚。你們諸位好好去想想,這個裡面有很深的哲學在裡頭。阿難這一問,問出一切眾生平等成佛的法門,所以此地講的度脫,是究竟圓滿的度脫。這一段實在講就是解釋那個「善哉善哉」,頭一個善哉;下面這一段是解釋第二個善哉,暢佛本懷。佛再叫著:
【阿難。】
叫著他是提醒他叫他注意,凡是叫著名字,下面就很重要的開示。
【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難值難見。如優曇花。希有出現。汝今所問。多所饒益。】
這是答覆第二個善哉的意思,稱佛的本懷。佛為什麼先要說出他是慈悲至極?這是要我們起信,我們真正要能夠信佛,信佛的智慧、信佛的慈悲、信佛的德能,佛講的這些理論、方法,我們才會接受。假如你不相信,佛雖然開出這個平等成佛的法門,我們得不到受用,得不到,不相信、不接受,這當面就錯過,那就太可惜了。所以佛首先自己表明出世的本懷,確確實實是這樣子。所以佛的恩德超過父母,父母對我們恩德是一生的,佛對我們的恩德是生生世世,永無止境的。佛出現在世間,他的目的就是給我們真實之利,真實之利就是平等成佛的方法,他要把這個方法傳授給我們。
所以特別在此地表明他的慈悲是到了極處,『無盡大悲,矜哀三界』,這是慈悲到極處。這樣才出現在世間弘法利生,『光』是光大,『闡』是闡揚,『道』是成佛之道,『教』就是教學,把成佛之道教給我們。目的是教我們永遠脫離六道輪迴,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才『惠以真實之利』,惠是給我們,給一切眾生最真實的利益。這個最真實的利益,就是說這一部《無量壽經》,教給我們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往生成佛的大道。這是『難值難見』,值是遇到,你不容易遇到,你也不容易見到。這是經上常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的機會是非常非常的渺小,佛在經上這樣說,而且說了很多比喻,諸位同修都很熟悉。
佛說的這個話是真的嗎?如果你要不相信,你可以很冷靜的去想一想就知道了。從哪裡想起?從我們自己起心動念,我們天天會打妄念,會打妄想,會起心動念,我們這個念頭是善念多、還是惡念多?是善念有力量、還是惡念有力量?你從這裡去觀察、去反省就曉得了。善念是三善道之因,五戒十善這生三善道,貪瞋痴慢這是三惡道,我們一起念,哪個念頭多?貪念,餓鬼道;瞋恚,地獄道;愚痴,愚痴是一切善惡、真假、邪正都分不清楚,那就叫愚痴,現在的人愚痴的人多,邪正分不清楚,把邪的當作正法,把正法看作邪法,那是畜生道的業因。所以我們起心動念,到底是哪一道的因多,哪一道的因有力量,就曉得了,佛講的話一點都不錯。我們一天起幾個善念、起幾個惡念?《唯識論》裡面講,善心所只有十一個,惡心所有二十六個,換句話說,這是講與生俱來的煩惱,惡就多過善;何況現在外面種種的誘惑,人不起惡念、不造惡,那都是佛菩薩再來,不是佛菩薩再來,我看是做不到。所以你從這些地方去觀察,相信佛講的話真實不虛,這是說明人身為什麼難得。得到人身了,我們今天這個世界,不看他方世界,咱們看只看到我們這個地球,四十多億人當中,幾個人聞到佛法?聞到佛法的這些人當中,有幾個人聞到大乘佛法?南洋一帶小乘國家,沒有聞到大乘佛法。大乘佛法當中,又有幾個人聞到淨土的佛法?聞到淨土佛法那些人當中,有幾個人真正相信淨土?相信的那些人當中,又有幾個人認真去修行?這一層一層淘汰,淘汰到最後沒幾個,你就曉得,佛法難聞,所以此地講的「難值難見」。我們今天印送這個經典,印一萬本,希望有一、二個人真的相信,這就有價值了。千萬不要想到,我一萬本可以度一萬個人,沒這個道理,絕對不可能。一萬本散出去,能夠度一、二個人成就,那功德就不可思議了。當然最重要的是要度自己。
底下佛從比喻上來說,『如優曇花,希有出現』,這個花開的時間短,世間很稀少,佛常常用這個來比喻。在這部經裡面世尊告訴我們,法藏比丘,就是現在的阿彌陀佛,就用這一句六字洪名,這個六字洪名就是真實之利,一切凡聖平等得度,所以這太稀有了,非常非常的稀有。
『汝今所問,多所饒益』,阿難這一問,就把這一部《無量壽經》給問出來了,這《無量壽經》對於九法界的有情,惠以真實利益。九法界有情眾生,上自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只要具足信願持名,就能夠平等的往生,平等的成佛,你說這個法門多稀有!這個法門的利益之大,不可思議。「饒益」,饒是豐饒,益是利益,這個利益就太大太大了。佛唯恐我們有這個因緣遇到了、見到了這部經典、這個法門,還是信心生不起來,那實在是太可惜了。小本《彌陀經》上常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我們今天遇到、見到是因緣具足,但是善根福德是不是具足,這就有問題。什麼叫善根?善根是真正的相信、真正的理解,這是善根。什麼是福德?對於娑婆世界是真的放下,西方世界一心希求,這是真正的福德。
所以這個經,也有不少同修告訴我,他自己遇到之後是無量的歡喜,趕緊在這裡請一些送給他的朋友,甚至於錄音帶都送給朋友,過一個時期他朋友連反應都沒有,所以他很失望。送給他、介紹他,告訴他很好,人家把書放在書架上,錄音帶放在抽屜裡頭,他不看、不聽。他來告訴我這些事情,我跟他講,你做得很正確,做得很對,你也不必傷心。為什麼?這個經你念過,念了很多遍,經上不是講得很清楚嗎?信這部經,能夠願意照這個經去修行,他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你想這是多大的善根!你那個朋友有這麼大善根嗎?他沒有這個善根,他當然他不相信那是應該的,理所當然,這個東西怎麼可以勉強的呢?我們今天遇到了能生歡喜心,能夠依教奉行,你就曉得自己要慶幸,我們過去生中的善根不可思議。因為經上講得很清楚,阿闍王子這五百長者,他們過去生中住菩薩道供養四百億佛,善根還不夠。聽釋迦牟尼佛講這個法門,還沒有發心求生淨土,只是發個心「我將來成佛也像阿彌陀佛一樣」,現在還沒有發願求生淨土。由此可知,住菩薩道供養四百億佛的善根都不夠,我們今天接觸到能夠信願受持,我們過去生中的善根,超過阿闍王子他們,你要是不超過,你不可能相信。
所以,能夠相信這個法門,真是《彌陀經》上講的,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過去善根的現行,現在十方諸佛如來冥冥當中的加持,你才能信能願能行,這哪裡是偶然的?這不是偶然的。所以我們介紹給別人,這是盡我們一分心意;他能不能接受,就是他有沒有這個善根,我們肉眼凡夫看不出來。他能接受,我們合掌歡喜;他不能接受也好,種個善根,阿賴耶識裡頭種個善根,所謂是「一歷耳根,永為道種」,給他種個善根,將來多生多劫以後這個種子成熟了,他還是往生不退成佛,不可能在這一生。所以我們普遍去介紹,這是正確的,萬一他過去有這個善根,一接觸他就成熟了,就幫助他這一生成佛;他過去生中的善根不夠,給他阿賴耶識裡頭種一個阿彌陀佛的種子。所以普遍的介紹是絕對正確,但是不要希望他跟你一樣的那麼樣歡喜信受奉行,這則未必。這就是難值難遇,希有出現。下面佛為這個原因,所以特別再加強提升我們的信念。這叫著:
【阿難當知。如來正覺。其智難量。無有障礙。】
這是佛自己說的,佛自己讚歎自己,為什麼?沒有人能讚歎,佛只好自己讚歎自己。讚歎的目的是希望我們覺悟,佛有真實的智慧、有無量的智慧,我們要相信。這個三句是佛的大智。
【能於念頃。住無量億劫。身及諸根。無有增減。】
這幾句是讚佛的德能,他有這麼大的能力。他的能力太大了、太多了,舉一個例子,這個例子是旁人做不到的。『念頃』是時間極短暫,『住無量億劫』,這個時間是非常非常之長,這個一句是念劫圓融。換句話說,他在時間上講他自在了,他要這個時間短就短,要時間長就長,能隨意。我們今天不行,我們今天不能把一小時縮短成一分鐘,沒辦法,做不到;一分鐘也不能把它化成二十四小時,我們做不到。佛能夠把無量劫濃縮成一念,一念擴展為無量劫,這個得大自在。『身及諸根,無有增減』,身是總相,身體,諸根就是講六根,不增不減就是不生不滅的意思,超越時空。這是略舉佛智、佛德,佛為什麼有這樣大的智慧德能?下面說:
【所以者何。】
我們今天沒有,佛有,為什麼?下面給我們解釋:
【如來定慧。究暢無極。於一切法。而得最勝自在故。】
前面兩句是因,後面兩句是果。因是什麼?是『定慧究暢無極』,所以果報上『於一切法』得大自在了。這是值得我們深深反省的,我們今天在生死輪迴,迷惑造業,受盡了惡報,根本原因在哪裡?沒有定慧。所以諸位在此地,就要把佛法它的中心要抓到,中心就是定。戒定慧三無漏學,戒是手段,定是樞紐,慧是從定開的,沒有定就沒有慧。所以佛法不管是哪一宗、哪一個法門,它所修學的目標統統是定,凡是修定都可以說與佛法相應,離開了定慧就不是佛法。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這麼許許多多的方法、門徑,給諸位說,統統是修定,修定的方法太多太多了。
你就曉得,佛法修的是什麼?修的是定。佛法求的是什麼?求的是慧。果報那就是定慧的作用,定慧的作用就是於一切法得大自在。所以戒律是幫助你得定的,戒律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戒律不能幫助你得定,這個戒律就不是三無漏學之一,而是屬於世間的福報,修世間有漏的福報了,所以這個戒學通世出世間法。如果因戒得定,他那個戒是屬於無漏學,是三無漏學之一,所以戒是一定幫助你得定。戒幫助得定,諸位要記住,只戒自己不戒別人,你就會得定;如果這個戒律還戒別人,你決定不能得定。你自己這個戒律持得很好,看這個人也破戒,那個人也犯戒,這個人我瞧不起他,那個人我討厭他,你想想看,你還能得定嗎?你決定不能得定。為什麼?心不清淨,你心會受外面境界的干擾。只有自己持戒,別人持不持戒一律不管,一律把別人看作最極清淨之人,我們的心清淨,這樣才能得定,這是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的。所以佛法的戒律無論是小乘戒或者是菩薩戒,全是戒自己,絕對不戒別人。小乘戒是獨善其身,是個人修的;大乘菩薩戒是入眾,就是跟大眾相處,我自己應該要遵守些什麼。沒有叫別人要遵守,我應該要遵守些什麼,不要求別人。
所以這是佛家戒律,跟我們世間那個法律規章不相同的地方在此地,世間法畢竟它是有漏法,佛法是無漏法,差別就在這個地方。如來的定慧到了極處,再沒有比這個高的了,所以「究暢無極」,超過等覺菩薩。所以他得的果報,也就是他所起的大用,就是於一切法,這個一切法是講世間法、出世間法,世出世間法一切事、理、因、果,他統統得自在了,而且得的是最殊勝的自在。為什麼講『最勝自在』?因為這自在菩薩也有,不但菩薩有,阿羅漢也有。阿羅漢的自在比不上辟支佛,辟支佛的自在比不上菩薩,菩薩的自在比不上佛,所以佛的自在是最勝自在。《華嚴經》上為我們略說,如來果地上有十種自在,這是我們九界有情眾生所嚮往的,想不到,很想,想不到。但是要曉得,這是真實的,不是假的。
第一個是「命自在」,就是壽命自在,確實長生又不老,長生要老了就沒有意思,不老,壽命自在,住世隨意,他住在這個世間愛住多久就住多久。我們很想,但是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我們是被業力牽引著,沒辦法。佛為什麼會做到?因為佛是願力,他不是業力。我們今天要學佛,頭一個就是要學這一點,我們也要使我們自己的願力超過業力,這就是佛門常講「乘願再來」。不一定說到西方極樂世界然後再來,現在就乘願再來,為什麼?你把業力轉變成願力了。願力就自在,我在這個世間喜歡住多久就住多久;業力就不自在,到時候這閻王一通知,不敢不報到,願力跟他就永遠脫離關係了。這是希望諸位要發願,願力超過你的業力。這個願怎麼發,怎麼樣超?這一本經裡面給我們講得很詳細、很明白、很透徹。
第二個是「心自在」,心自在就是心裡面沒有妄念,沒有妄想、沒有牽掛、沒有執著,這才自在。我們今天心不自在,一天到晚胡思亂想,牽腸掛肚太多了,這個不自在;他自在,他在這個世間所謂遊戲神通,所以他那個心是真心,我們的心是妄心。說實在的話,你的想為什麼叫妄想?因為你所想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所以想上加個妄,妄想,妄念,沒有一樣是真的。你所牽掛的那些也是虛妄的,也不是真的。每一個人,個人有個人的福報,「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能替別人著想,沒這個道理。你能替別人著想,換句話說,他那個命運你就可以改造他了,因果律就被你推翻了。諸佛如來都沒有辦法推翻因果律,你有能力推翻因果律,哪有這種道理?所以你要是明白這一點,所有那些操心、憂慮、牽掛,原來統統都是假的,都是虛妄的,都不是真實的,事實真相搞清楚了,你才一切放下。心地清淨那就是正常的,對你自己現在、過去、未來看得清清楚楚,你再看別人,他的過去、現在、未來也看得清清楚楚,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佛法修學的綱領,覺、正、淨這三門,我們修淨土的是從淨門入,就是從清淨心,清淨心就是覺心,清淨心就是正知正見。我們修行的功夫自己要常常反省,去檢點、檢查一下,我這功夫得力不得力,我修行的有沒有進步?就是你的心是不是一天比一天清淨,你的煩惱、你的妄想、你的分別執著是不是一天比一天減少?果然逐漸減少了,心地清淨了,這就是功夫得力,這是好境界。絕對不是你每天念多少部經,念了多少聲佛號,拜了多少拜佛,那個沒有什麼大用處的,如果心裡面還是很多妄念,還是貪瞋痴慢,那一點用都沒有。所以蕅益大師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品位高下,在於功夫的淺深,不是在你念誦的多少,是在功夫淺深。功夫深的這就到一心不亂,功夫淺的就是成一片。成一片是伏煩惱,煩惱沒有斷,伏煩惱;功夫深的,是煩惱斷了。
第三是「資具自在」,這個資具,拿現代的話來說,就是物質上的享受,我們的生活、物質上的享受自在,不會有缺乏,也不會有太多。多了什麼?多了沒用處。多了怎麼樣?多了就不自在。譬如說有些同修告訴我,女同學她說我非常愛漂亮,我有好多好多衣服。她自不自在?不自在,一出門看看到底穿哪一件好,那就不自在。只有一件衣服的人,披了就走,他自在,他很自在,他不需要挑選,沒有考慮的。所以諸位要曉得,這個自在,不是你有很豐富的,不是的。吃得很可口,吃得很舒服,穿得也很舒適,這就是大自在。絕對不是一切物質有多餘的、很豐富的,那不見得自在,那是煩惱,那是煩惱。現在富貴人煩惱比我們多,我聽說很多富貴人出門都要穿防彈背心,怕人家暗殺他,這生活多苦,這很痛苦。所以這個自在就是沒有缺乏就自在,不缺乏就自在,愈簡單愈自在,省事。所以佛門裡面飲食,主張是日中一食,自在,一天吃一餐多省事,三餐多麻煩。所以說最會享受的是佛家,最會享受。
第四是「業自在」,業是什麼?業是活動。所有一切活動都用這一個字來代表,我們世間人講事業,佛法的事業是教化眾生,在從前講這是自由職業。跟世間教員不一樣,世間教員還有聘書什麼約束,不自在。佛法的教學自在,為什麼?跟任何人沒有聘約,也沒有談供養的,一切是隨意的。在中國古時候教學,跟我們佛法一樣自在,古時候教學的老師要是跟你談學費,那這個社會上人不齒你了。為什麼?讀書人還要求名利,哪有這個道理?所以學費叫束脩,看家庭環境,家庭環境好一點的,多供養老師一點;差一點的,少供養老師一點;實在沒有的,老師還要倒貼學生,這從前的老師不一樣。所以從前老師跟醫生,在社會上是倍受尊敬的,醫生給人看病,不可能問人要錢的,盡心盡力,他是為救人的。我為什麼學醫?學醫是救人的。救人,哪裡能夠跟人討價還價?這個不可以的。也是他家裡有錢,對你多供養一點;沒有錢,少供養一點;甚至於再沒有錢,醫生還要送醫藥,還要幫助他醫藥。這是我們中國古時候的社會,所以這個是真正自由職業,倍受尊敬的。所以他受報就自在,他在九法界裡面,像《普門品》裡面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可以示現什麼身,這是業自在。
業是講他造的因,因自在;因自在,果當然就自在,果就是「受生自在」。那化身就不必說了,我們講應身。釋迦牟尼佛到這個世界來受身,要生在帝王之家他就生在帝王之家,喜歡生在什麼人家就生在什麼人家,可以自己選擇的。不像我們凡夫,凡夫到哪一家去投胎,自己不能選擇;佛菩薩到世間來應化,是自己可以選擇的。
第六是「解自在」,解是屬於慧,智慧,他對於世出世間法,他都能夠理解,都能夠通達,沒有障礙。像我們在《六祖壇經》上看到惠能大師,他就是解自在,沒有見過的經典,你只要念給他聽,他就會講給你聽,他理解,這個自在。經典如是,世間法也如是,如果你問問惠能大師,這現在原子彈怎麼做的?他一定會告訴你,他懂得,只要你一問,他馬上就知道,沒有一樣不理解的。所以有些人懷疑,他既然有這樣的能力,為什麼不在那個時候發明原子彈?那個時候要發明原子彈,這個世界早就完蛋了!所以聖人雖然理解,理解也不告訴你,為什麼?你沒有道德觀念,你拿去做壞事,所以這個東西不能告訴人,這是真的。我們中國古人道德觀念比現在人要高得多,我們讀《三國志》(不是《三國演義》,讀《三國志》),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那是真的,歷史上真的有記載,是機械化的運輸。雖然它的機械很簡單,它不用人力,那是個簡單的機械運輸。你看他死了以後,就把這個東西統統銷毀掉,沒有能傳世。這絕對不是他的私心,因為這個機械如果一發展下去,就像現在科技進步一日千里,對這個世界有百害而無一利,這是真的。所以中國人他是為歷史著想,為後世人的幸福著想,不願意看到這些東西出現在世間,這是正確的。現在科技發達固然有一些方便,但是得不償失,整個地球生態環境被染污、被破壞,這樣下去,這個地球上人能夠生活的環境與空間,沒幾年就完了。西方科學家拼命在做,我們中國古聖先賢決定不幹這個事情,絕對不是說我們的聰明智慧不如外國人,我們有道德的理念,不可以做這個事情。就是凡是做個事情,要考量它的利害得失,利少害多,不能做;對現在人有利,對將來的人有害,不能做,這是跟西方人的思想完全不相同。我們今天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深受科技之害。所以這講解自在。
第七是「願自在」,願自在就是三十二應裡面講,願以什麼身得度就示現什麼身,這個自在,隨類現身。像我們這個經上前面所講的,舉一個例子,「應以佛身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給我們講八相成道,這是願自在。
第八是「神力自在」,神力就是我們通常講神通,神通這個能力自在。眼不要用科學儀器,能夠看到極小的,佛法叫微塵,也許現在講電子、原子,佛肉眼看得清清楚楚的;遠,能夠看到他方世界,沒有障礙,隔多少道牆、多少重山,他也看得清清楚楚。這是講天眼自在、慧眼自在、法眼自在。其餘六根亦復如是,沒有一樣不自在的。這是說他的能力,六根的作用,得大自在。神足裡面那是講變化,變大、變小,我們看《西遊記》孫悟空七十二變,那是屬於神力自在。
第九是「法自在」,這個法是講說法,拿現在講就是教學,他的教學方法非常的善巧,能令一切眾生聽到他說法都能夠理解,不會解錯。現在這個聽經,我曉得,有很多人聽我講經,把意思聽錯了,他錯會了意思,這就是我說法不自在;如果是佛菩薩說法,你們意思一定不會聽錯,佛有這個能力,所謂是四無礙辯才。
第十是「智自在」,這個智就是通常講的權實二智,根本智與後得智,他沒有障礙,因此他能夠觀機。能觀機,說法才會契機。佛一看你過去多生多劫生生世世,你是什麼身分、在哪一道、做些什麼事,他統統知道,所以說法就對機。正如此,佛看到這一次大會當中,有不少的眾生,是多生多劫修積的善根福德成熟了,所以給大家說這個平等成佛的法門。在會有等覺菩薩,文殊、普賢、彌勒,賢護等十六正士,等覺菩薩,也有天人、餓鬼、畜生,六道眾生,統統都有,只要過去生中善根福德成熟,他就缺少的因緣,佛給他宣說這一部經,因緣具足,他就成就了。這個確確實實是前面所講的,「如來定慧,究暢無極」。
所以定慧起的作用歸納起來,十種大自在,十種自在從哪裡來?從定慧來的,關鍵就是一個定;再說得明白一點,關鍵就是清淨心。你那個心要是清淨到極處,如來果地上最勝的十種自在,你一定也能夠證得。這不是佛的專利,是一切眾生個個都具足的。佛在《華嚴》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智慧就是究暢無極的大智,德就是這十種自在,相就是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是方便說。真實說,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這是你本有的。本有的為什麼沒有了?就是你定慧失掉了,什麼時候恢復定慧,你的智慧德相統統就恢復了。所以這樁事情還是求自己,不能求別人,求別人求不到,求自己才樣樣都能得到。佛說這些話,主要都是要求我們對他生堅定的信心,佛講的話句句真實,沒有一句是妄語,沒有一句是誇張。
【阿難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這一句是允許為他說,『諦聽』,就是仔細的聽、注意的聽。『善思念之』,是教你聽了之後,要能真正體會佛所講的這些道理、這些方法、這些境界,你要細心去體會,然後你才真正能夠得到受用。『吾當為汝分別解說』,分別,就是詳詳細細的來給你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種種莊嚴、理事因果,都說得很清楚、很明白。
從底下這一章,「法藏因地」這就是正說了。所以黃老居士把「法藏因地第四」判入正宗,也很有道理,因為到這裡才真正是正說。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