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二次宣講) (第七十一集) 1990/4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2-005-0071
請掀開經本第五十一面,倒數第三行:
【復次阿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此經典。受持。讀誦。書寫。供養。晝夜相續。求生彼剎。】
上一次講到這個四種修行的方法,說到供養,照《普賢行願品》裡面的說法,是「一切供養中,法供養最」。經中給我們略舉了七種法供養,第一個是「如說修行供養」,第二個是「利益眾生供養」,第三個是「攝受眾生供養」。七種我們介紹過這個三種,唯有第一種純粹是自利的,自利實在講就是利他,因為自他確實是不二的。凡夫迷失了事實的真相,所以在一切境緣當中虛妄分別有自有他;在佛與大菩薩的境界當中確實沒有,像我們讀《華嚴經》,七地以上的菩薩,這種差別的觀念幾幾乎乎都沒有了,都斷盡了,那到八地以上更不必說了,真的是自他不二。所以在法供養裡面首先給我們提出來,如法修行供養;換句話說,這個法就是經典,佛在經上給我們所說的一定要做到,這個叫如說修行。假如我們讀經,天天讀誦、天天研究,而做不到,這不叫修行,這種做法所得的果報,是六道裡面的有漏福報,不能出三界,不能了生死。假如我們得的福報,真的不能了生死、出三界,這個福裡面有問題。佛門所講三世怨,這一生修福,來生享福,福享盡了業報就現前,又要去受罪,就是第三世你就墮落,這個叫三世怨。因此,佛雖然教給我們福慧雙修,真正著眼點還是著重在修慧。
我們仔細觀察世間人,有福的人不少,說得再明白一點吧,有地位的人、有勢力的人、有財富的人,這都是過去生中修的福。我們看看他如何運用他的財富、運用他的勢力,這是智慧。沒有智慧,權大、勢大造的罪業也大,財大造業也大,換句話說,他沒有這麼高的地位、權力、財富,他造的罪業也小。如果我們能看到三世果報,你就會覺得還是不要這些權勢、財富的好,為什麼?造的罪業太重,後果不堪設想,這個就是佛門所講的三世怨。所以一定要修慧,慧比福還要重要。如果講到度眾生,度眾生不能沒有福報,沒有福報度眾生就有限制,就不能夠廣度眾生。由此可知,佛教給我們修福是為利他的,佛教給我們修慧是自利的,這個要搞清楚,自利比利他重要,這點要知道。沒有智慧,即使講經說法,墮地獄的人還是很多很多。我們看灌頂法師《大勢至圓通章疏鈔》後面,他老人家舉出念佛人一百種果報,第一種就是墮地獄。念佛的人,弘揚淨土的人,為什麼還墮地獄?我們初學的時候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以後我們請教李老師,他把這個道理給我們說破了。念佛,口念心不念;講經,教別人學,自己不學。自己要的是什麼?要的是名聞利養,要這個。這個問題就嚴重了,這就所謂是裨販如來,打著佛的旗號欺騙眾生,把佛法當作買賣,在這個裡面求名聞利養,果報就在阿鼻地獄,你說這個多可怕!
我過去在台中求學,我跟李老師的時候,是三十二歲跟他,當時他老人家就提出警告,不到四十歲不可以出去講經說法。為什麼原因?我們搞不清楚,他是一個過來人,他清楚。他說你不講經說法,沒事,還有一點露水道心,還有那麼一點道心;這一上台講經說法,一定就出事情,你會接觸到名利財色,就接觸到這個,如果沒有定功,馬上就墮落,這是過來人才知道。我有一天,簡豐文居士非常感慨的來跟我說,他說我們講堂有三個人都是打算出家的,這個決心都很強的,就是因為講經找來的麻煩,現在三個都昏了。很感慨,「我教他講經錯了」,簡豐文一直說自己錯了、錯了。真的錯了!不講經就沒事情。講完之後,那個女的聽眾拿著經本子,「老師,這個地方有問題」。那妳天天來問,好了,問多了,這感情就問出來了,這就麻煩事情大了。那個年輕出家人,這個女的信徒常常來問,問問就還俗了,就被那個皈依弟子就度走了,反過來皈依她去了,很多!我出家給我剃度那個師父,統統都被徒弟度回去了。這是年歲太輕了,非常非常危險。所以,沒有相當定力,確實不可以,這個要記住。修慧比修福重要,自己不能度自己,怎麼能度人?慧度自己,福度別人,這一定要知道,這個次序不能夠顛倒。這是攝受眾生大不容易。縱然是如法的弘經也是修福,弘法利生決定不是修慧,是修福。因此,弘法利生的法師,自己還一定要抽出時間認真的念佛。否則的話,他一生講經說法也未必能往生,就是專弘淨土的法師未必能往生。這是真正想發心弘法的同修,無論是在家、出家,都必須要注意到。所以攝受眾生是供養,代佛宣傳,把這個殊勝的法門推薦介紹給一切大眾。
第四是「代眾生苦供養」,眾生的苦,諸佛菩薩都不能代,我們有什麼能力代?這個裡面的意義非常深廣。佛菩薩在六道裡面示現,像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界示現,要示現跟我們人身分完全相同,八相成道。人間走這一趟,他老人家住世八十年,八十年當中跟我們過的是一樣的生活,他苦不苦?他的感受我們不管他,我們凡夫看到很委屈他。到這個世間來示現,就是代我們受苦,他可以不必示現的,他要來示現代我們受苦。他要度畜生道的眾生,一定要現畜生身,跟這些畜生天天住在一起,比我們人的生活環境就更苦了。地藏菩薩在地獄裡面度眾生,地獄裡地藏菩薩是什麼相?不是我們畫的這麼莊嚴,不是,畫的這個相把地獄眾生早就嚇跑掉了。要現地獄眾生同樣的相,才能度得了他。所以像觀世音菩薩在餓鬼道度眾生,他現的那個相是鬼王的相,我們看到都會害怕,青面獠牙。放焰口,那個焰口台對面紮一個鬼王,用紙做一個鬼王,焦面大士,焦面大士什麼人?觀世音菩薩,餓鬼道裡現餓鬼身。這是不現同類身就沒有辦法度他,這是屬於代眾生苦的一種。
我們引申這個意思,如果我們發心到農村裡面去講經說法度那些人,要跟那些人過那一樣清苦的生活,這是代眾生苦。捨棄自己富裕的生活環境,跟他們一樣過清苦的生活,這就是代眾生苦。現前同胞遭了很大的災難,這個災難在幾百年當中沒有發生過的,歷史上沒有這樣的記載,有如此大的災難;大災難之後必定有瘟疫,就是我們現在人講的傳染病;還有相當長的時間的饑荒,農田淹沒不能耕作,要想恢復耕作至少要二、三年,這個後面有大饑荒。我們知道有這麼多人受苦受難,我們今天把自己生活享受能夠減一分,去救濟他們,這也是代眾生苦供養。我們想添一件衣服,想到我添不添還無所謂,不添我也有得穿,那添這件衣服的錢就可以省下來去幫助他們。他們沒有得穿、沒有得吃,我們今天想吃一餐好的,我可以減少一點,我吃一點青菜豆腐,我能把這一點節省下來去幫助他們,這都叫代眾生苦供養。這個一念慈悲心,就是諸佛菩薩的願心,我們能動一念,能夠這樣做法,就是供養諸佛菩薩的心願。由此可知,這個代眾生苦,我們確確實實做得到,時時處處都做得到。要常常想到那些苦難的人在生死邊緣上生活,今天不曉得明天。不經過這個大劫難,沒有辦法想像他們那個痛苦的狀況,很難想像得到。
第五條是「勤修善根供養」,佛法對於善根非常重視,根是能生的意思,世出世間一切善法都從這個根發生的,這就叫善根。世間一切善法,佛給我們講是從無貪、無瞋、無痴,從這個三法而生的,所以無貪、無瞋、無痴叫三善根,這是世間法。出世間法建立在世間法的基礎上,好像蓋個房子,世間法是地基,沒有地基就不能夠蓋大樓。換句話說,沒有世間三善根,你修學佛法決定不能成就。要想在佛法上有成就,無論是大乘、小乘,無論是哪一個宗派、哪一個法門,一定要有三善根,像蓋房子一樣,一定要先打地基、先做基礎。出世間善根只有一條,精進,精是講純而不雜,一門深入,這個叫精;進,進是進步,不會退轉。這個進裡面,常言說得好,叫改進,不改就不會有進步。改什麼?改正自己的過失,改正自己的習氣。不但我們天天要改毛病習氣,到了地上菩薩還是要改正,他才會有進步。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十地菩薩,十地菩薩還有什麼毛病習氣嗎?有,俱生所知障裡面微細的習氣,他還存在。他能夠改掉一部分,他這個地位就提升一級,所有習氣統統都改掉、都沒有了,那就成佛了。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那是最微細的所知障。如果一個修行人說我沒有過失,那他的功夫到家了。只有兩種人沒有過失,第一種成佛,第二種阿鼻地獄,這兩種人沒有過失,他不需要改。佛門當中常講開悟,諸位一聽說開悟:這很了不起。實際上什麼叫開悟?知道自己的過失、習氣,就叫做開悟,你不迷了;每天都能發現到自己的毛病習氣,天天開悟,積小悟就變成大悟,積大悟就大徹大悟。
可是悟,悟了之後最重要的,要行,要修行,行就是把你那些過失、習氣把它修正過來,這個叫修行,修行實在就是修正一切錯誤的行為。修行在哪裡修?要在起心動念之處修。我這個念頭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是清淨的、還是染污的,從這裡下功夫。修正意業、修正語業,我說的這句話,這句話有沒有過失?往往說話,說的人無意,聽的人有心,會造成許許多多的罪業,這是中國古人常說「禍從口出」。我們本經裡面,佛在此地教訓我們,第一句話教給我們「善護口業」。身口意三業,身應該放在前面,為什麼把口放在前面?口是最容易造業的,一天到晚哇啦哇啦都在造業,造的業自己都不曉得,這叫迷惑顛倒,多言必失!所以古來的祖師大德勸我們,教我們「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這個話有道理。為什麼不念佛?雜心閒話已經是造業,再要講一些人我是非,這個業就太可怕了。人我是非落在什麼地方?假如事實不是那個樣子,你是在聽聞下傳的,妄語、兩舌,這個過失必墮三途。這看你的影響面,影響面要大,給人要有很嚴重的傷害,你果報墮得就愈深、愈苦。何必造罪業?經文裡面這些順序,含的意思都非常非常之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能不謹慎,不能不小心,要想防止,這不是防人,防自己,防我的身口意,不要造業,防不勝防。原因在哪裡?這是無始劫以來的習氣,不知不覺它就出來了,就起現行。有些人造了之後會後悔:我怎麼又造罪業了?那算不錯的,造完之後就覺悟、就知道了。有一些人造作之後不知道,不曉得自己在造業,那非常非常的可怕。
可是有一個方法,確確實實能夠把一切業習都把它障住,那是什麼方法?「淨念相繼」。我這一句佛號一句接一句、一句接一句,絕對不教一個妄念夾雜進來,那你身語意三業就清淨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可是有些同修告訴我,他說我不念佛的時候還沒有妄念,愈念妄念愈多,嚇得怎麼樣?嚇得不敢念,經也不敢念,佛也不敢念。跑來問我,問我他是不是著魔了?我告訴他,他不是著魔,他是在降魔。當你不念經、不念佛的時候,你的妄念本來就是那麼多,你沒發現;這一下要專心念佛念經,才發現妄念這麼多。不是念佛念經才有妄念的,是念佛念經才發現的,一定要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才發現的。我們念經念佛的目的,就是要把這些妄念斷除掉,妄念現前不怕,一點關係都沒有,決定不要理它,你把注意力注意在佛號上,或者注意在讀經上,妄念起來根本不要理它,這個樣子念久了注意力集中了。這個注意力集中就是經上講的一心,本經講的「一向專念」,就是一向。你這個念專一,妄想慢慢就少了,這就是你功夫得力,功夫進步了。
到功夫真正得力的時候,你會感覺到,你跟過去完全不一樣,能夠真正體會到人生的幸福快樂,會體會到,身心自在。煩惱少了、妄想少了,心地清淨,智慧增長,處事待人接物從前總是處處都犯過,都犯錯誤,現在會做得恰到好處,會做得面面圓融,他怎麼不自在呢!這是你功夫得力的時候,必然得到的效果,也就是你現前所得到的利益。你還得不到這個利益,換句話,你念佛的功夫不得力。這就是我們常講,會念、不會念,會念的人得力,不會念的人不得力。念到功夫成片的上品,這功夫成片也有三輩九品,念到上品的時候,給諸位說,你就得大自在了,什麼大自在?生死自在,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不是到一心不亂,是功夫成片就有這個能力。暫時不想去,再住幾年也不礙事,你住在這個世間決定不生病。換句話說,經上常講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這個八苦,念到功夫成片,中上品的功夫成片,八苦都沒有了;不是到西方極樂世界沒有,現在就沒有了。從前身體不好,有很多怪病,念到功夫成片,身體統統好了,病也沒有了,不要醫,都沒有了。
你要問,為什麼沒有了,是不是佛菩薩保佑?不是的。佛菩薩要保佑的話,能教我們病沒有,普通一個生病的人,他也應該保佑,他要不保佑,他算什麼慈悲?佛在經上給我們說,老老實實講,佛不度眾生,佛沒有能力幫助你,誰度你?自己度自己,自悟自修自度。所以佛不騙我們,佛只是把這個理論、方法、事實真相,跟我們講清楚、講明白,讓我們理解;理解之後,自己覺悟、自己修行,自己度自己,這一定要認識清楚。所有疾病統統沒有了,那是什麼原因?用現代科學來解釋,完全正確,他心地清淨,沒有妄想執著,所以他一切病苦就沒有了。這個說法,還有很多同修聽不懂,我看你們面孔表情就知道。佛在經上給我們講的一句話,要牢牢的記住,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這個身體也是一法,也是從心想生,換句話說,你那個心想不健康,身體會生病;你那個想不清淨,你身體會生病;你的那個想很亂、很雜,你身體會生病。為什麼?你這個想,念頭一想,諸位要知道,生理也是有很多細胞,原子、電子組成排列的,我們今天講方程式,排列的,它有一定的順序。如果排列的順序非常自然,跟大自然完全一樣,這個身體健康;假如它排列改變了,他這個身體就會出毛病。
這個事情,我們很容易能觀察到,你看一個人歡喜的時候,他滿身他有個舒服勁。他的舒服勁平常怎麼會沒有?他在那個一念歡喜那個心的時候,他全身的組織就重新再做一次整合,它跟平常排列不一樣;你有憂慮、有瞋恨,那個排列又不一樣;當你一念不生的時候,心地清淨,那個排列才完全順乎自然,順乎大自然這個排列的方式,這個方程式,是百病不生,就是這麼個道理。所以心地清淨的人,不學佛也不生病。很多不學佛的人,一生沒有聞到過佛法,臨命終時清清楚楚,沒有病,還曉得我哪一天要走了,他知道,沒有學過佛。如果他要學佛求生淨土,那還有什麼話說!無疾而終的,我們親眼見過。你問他什麼本事?就是他什麼事都不關心。年歲大了,這個家業成就了,交給兒女,他什麼都不管,晚年當中專門修清淨心,什麼事情不操心,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晚年修什麼?修來生福,會修的人修來生福。那真正有智慧的人,現在就要開始,不要以為現在年輕,這世間長壽的人並不是很多,你能夠保證自己長壽嗎,萬一短命怎麼辦?所以現在就要開始修,就要認真的修學。所以佛法確確實實,特別是淨宗,真的能教我們離苦得樂,八苦都可以離掉,身心健康、清淨快樂,眼前就可以得到的;來生果報之殊勝,簡直就不可思議!這麼好的一個法門,用現在話來講,學術,我們能夠不研究、不探討、不去學習嗎?由此可知,精進的重要。
講到精進,一定要知道,知自己的過失。所以這個早晚課,我跟同修提過很多遍,早課是提醒自己;晚課是反省檢點,我今天一天從早到晚處事待人接物,有沒有動過惡念、有沒有說錯話、有沒有做錯事情?晚課是反省、去檢點。發現過失了,趕快就改正,明天我不再犯這個過失。這樣早晚課,那才真正有功德,你是真正在做早晚課。如果沒有提醒、沒有反省,只是把這個經文念一遍給佛菩薩聽聽,那這個早晚課就造罪業。怎麼造罪業?早晨騙佛菩薩騙他一次,晚上再騙他一次,天天騙,這個罪過將來就是墮三途。那個閻羅王抓去判你要下地獄,你說「我沒有罪,一生都念佛,早晚課一天都沒有缺!」閻羅王點點頭,「沒錯,就是這個罪過,判你下地獄」。什麼罪過?每天騙佛菩薩,這罪過還不重?佛菩薩不在,泥塑木雕的像,你都忍心欺騙它,這個心很殘忍,罪過極重,幾個人曉得?改過不要多,一天改一個過失,改一個毛病,一年改三百六十個毛病,三年,給諸位說,你不是聖人,你也是賢人。可憐的是什麼?是你自己一身過失,自己完全不知道,還認為處處都是對的,看到別人都有過失,自己沒有過失,這就不得了!所以六祖說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他見什麼?見自己過,沒有見到世間人過失。真正修道人,天天見自己的過失。這樣去做,才是真正勤修善根供養。
第六是「不捨菩薩業供養」,業是事業。菩薩的事業,就是把佛法普遍的推廣介紹給一切大眾,讓一切大眾都明瞭。用現在的話,都認識佛法、明瞭佛法、喜歡佛法,依照佛法來修行,人人都成佛、都成菩薩,這是菩薩的事業。世出世間所有的事業,菩薩事業最偉大,菩薩的事業最真實。世間所有一切都是虛妄的,《金剛經》上講得很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行願品》裡面,給我們講得更清楚,世間所有的一切,到你臨命終時,一樣都帶不去。什麼東西能帶去?菩薩事業可以帶去,所以菩薩事業最真實。簡單的講,菩薩事業是自行化他,自己依照佛的教訓來修行,再將佛法的功德利益到處介紹給別人。我們現前做的印經是菩薩事業,流通經書,現在科技發達,我們利用最新的科技,用錄音帶、錄影帶、電視、廣播、電腦,統統都可以用在流通佛法上,這些都是菩薩事業。建道場是菩薩事業,可是道場裡頭如果不講經,如果沒有大眾在一塊共修,這個場不是菩薩事業,菩薩事業是覺悟眾生。菩提薩埵,我們中國人喜歡簡單翻作菩薩,把那個尾音都省掉了,這兩個字的本意,玄奘大師譯的是覺有情,就是覺悟的有情眾生。所以菩薩業是覺悟有情眾生,我們怎樣教大家破迷開悟,這個事業就是菩薩事業。
我今天特別要這樣說法,怕大家誤會,我們平常超度亡靈,是不是菩薩事業?我們每天在一塊念經,甚至於打佛七、坐禪,是不是菩薩事業?參加的人如果沒有教他真正覺悟,那都不是菩薩事業。如果參與的人裡面確確實實,不能說全體覺悟,總有差不多一半的他能夠覺悟,這是菩薩事業。所以這講經是菩薩事業裡面最重要的一環,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講經說法四十九年,這是給我們做了一個示範。釋迦牟尼佛沒有跟大家在一起打個佛七,你們查《大藏經》,你們去查查看,有沒有查到釋迦牟尼佛在什麼地方跟大家在一起打個佛七、打個禪七?你們去查查看,沒有。佛陀在世每天都是跟大家講經說法,希望大家聽了覺悟。參禪、念佛這個修行,你覺悟了之後,理論懂得、方法懂得,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回家去修去。提倡共修是在中國出現的,而且出現得很晚,唐朝時代,唐朝中葉的時代。「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這兩位法師提倡共修,就是馬祖、百丈兩個人提倡共修,在當時確實收到共修的利益,收到這個效果,不少人成就了。現代呢,我看這個共修是大有問題,為什麼?眾生的根性不一樣。我們這個時代眾生的根性不是唐宋時代的人,說老實話,比明清都比不上。
再說得近一點,咱們台灣比四十年前的人比不上。我們剛剛到台灣來的時候,台灣一般老百姓人心地真誠厚道,那確確實實看到還有點像中國人,現在沒有了。我們剛到台灣來的時候問路,路不熟問路,那個攤子邊上賣東西的,你問他,我想到哪裡去,路怎麼走,他把那個攤子放下來,他領著我,帶我一道去,真感動人;現在你去問他,理也不理你,不一樣了。換句話說,現代的人心比不上四十年前人心的清淨,什麼原因?看電視看多了,那個時候沒有電視。電視裡頭一天到晚給你什麼東西?給你那些染污的東西,染污你的精神、染污你的心靈、染污你的思想、染污你的見解,天天接受這個染污,諸位想想,你那個精神、心理像什麼?比環境染污嚴重,嚴重得太多太多了,換句話說,絲毫的理性都沒有了,真誠也沒有了,全部被染污了。現在電視、電影、廣播、雜誌、報紙,這統統都是染污的來源。你說現在講環保,真正講環保就要把這些東西全部取消,才能保護我們身心的清淨。這些東西天天讓它這樣自然的發展,要想清除這些染污,沒指望了。所以現在大家共修怎麼樣?共修就是,也是共同再來一次染污,達不到效果了。
我在最近常常想,過去、現在那些自在往生的人,預知時至,沒有病苦,站著走的、坐著走的,我常常想這些人,有一個很重大的發現,我發現什麼?那些修行成就的人,都是自己一個人修的,這是我重大的發現,都不是共修的,共修裡面沒有看到過有這種現象的,都是個人修的。這個發現很重要,提醒諸位同修,要想自己修行真正成就,一個人修,不要跟人在一塊共修,共修怎麼樣?就會生煩惱。為什麼?兩個人意見不一樣,見解不一樣,心怎麼會清淨?我要這樣,他要那樣。就是念個佛吧,我這個要想木魚敲快一點,他想我要慢一點,兩個人就生煩惱。所以從前百丈、馬祖提倡共修,那個時候眾生的根性可以,現在我們這些人的根性不適宜共修,還是各人修各人的。
所以我在達拉斯那個道場很小,我們有幾個同修在一塊共修,那是怎麼共的?共一個道場,各修各的,我用的是這個方法,這個方法也很能收到效果。共一個道場,大家都看到,彼此比較精進,那個年輕人看到那個年老的老居士都那麼用功,不大好意思懈怠,不好意思偷懶;那個年老的人看到年輕的人那麼修行,他也覺得很慚愧:我這麼大年歲了,還不如年輕人。彼此互相有個警策,可是各人修各人的。譬如拜佛,各人拜各人的,你喜歡拜得慢,你慢慢拜,你喜歡拜得快,你快快拜,我們不敲法器,這樣就不生煩惱。這個念佛,你如果要是,我們用台中這個念佛的調,出聲音跟這個調;你不出聲音,你念得快也好、慢也好,自由,沒有人干涉你的。經行、止靜,各隨自意,不受團體的約束,我喜歡坐著念我就坐著念,你喜歡經行繞佛你繞你的佛,我坐著念我的,不必大家一起,大家一起收不到效果,會生煩惱。所以我現在提倡的,是共一個道場,各修各的,用這個方法。所以每一個時代、每一個時代的根性不相同,環境不一樣,因此修學的方法也要加以修正,才能夠得到真實的效果。這是說到菩薩事業,非常非常的重要,在一切事業裡頭的確是最有價值、最有意義。
第七個是「不離菩提心供養」,菩提心在我們這個道場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通途的說法,像《大乘起信論》講的是「直心、深心、大悲心」,《觀經》上講的「至誠心、深心、發願迴向心」,這是個通途的說法;另一個說法,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的說法,一心一意求生淨土、親近彌陀,這是無上菩提心。蕅益大師這個說法非常切實,我們容易理解,也容易做到。真正發心求生淨土、親近彌陀,這個人才叫真正覺悟,那是真的覺悟,為什麼?只有這樁事情,你在這一生當中決定可以做得到的。修學其他法門,你這一生當中未必能成就、能夠得到一個效果;這個法門是決定可以成功的,你只專門依《無量壽經》。專門依一部經,先把它念熟,然後再研究、理解它,最後完全把它做到,如說修行供養,一定要把它做到。我們在世間心行歸納,不外乎一個是對人、一個對事、一個對物,統統都歸納盡了。我們每天對人、對事、對物起心動念,與《無量壽經》相應不相應,也就是說,佛在經上給我們講的,我們有沒有把它做到?每天拿著這部經典,這個經典像一面鏡子一樣,檢查我們心行有沒有犯過失,犯了過失馬上就把它改過來,天天改天天就進步,這就是不離菩提心。一念不覺,菩提心就沒有了。菩提這兩個字是梵語,直接翻譯,菩提心就是覺悟的心,覺而不迷就是菩提心;一念不覺就迷惑、就顛倒了。念念都要覺而不迷,對人覺而不迷,對事覺而不迷,對物覺而不迷,這才叫做不離菩提心供養。
「行願品」裡面講到供養,說了這個七種,這是七大類,每一類展開,形相都是無量無邊。為什麼法供養勝過財供養?經上告訴我們,「以諸如來尊重法故,以如說行出生諸佛故,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這是《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裡面幾句經文,說得非常清楚,因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尊重法故。唯有法才真正能夠幫助一切眾生永脫輪迴,圓成佛道,所以一切諸佛尊法。學佛的人如果對於法輕慢,豈不就是輕慢一切諸佛如來嗎?要是障礙佛法的流通,那也就是障礙一切諸佛的弘願,這個過失就很重很重。諸佛之所以成佛,完全是如法修行而得來的,由此可知,流通法寶的功德是無量無邊。我們一個人在這一生當中,盡心盡力幫助諸佛流通,都叫做圓滿功德。我們盡心盡力在做,起心動念沒有想別的,就是想佛法如何能夠流通到十方,在現前怎麼樣把它流通到全世界,怎麼樣能夠把佛法保持、流通到久遠,我們起心動念想這個,沒有想別的。不僅僅流通我們這一宗,我們學淨土當然首先流通淨土宗的;其他宗派的東西,我們同時都流通、都供養,供養那些志趣、善根不相同的眾生。講經的這些講義、錄音帶,我們也不是專門流通自己的,只要是正法,他說得沒有錯,對於眾生修學有一定的幫助,我們統統要流通。
可是這個裡面有一個例外,它那個後面要印上「版權所有」,我們就不能流通了。現在有不少的著作,甚至於錄音帶,它上面印了「版權所有,不准翻印(不准拷貝)」,這個我們就不能流通,這是他們自己障礙自己,這個不是佛法。我看佛書,我的習慣是把書一拿來先看版權頁,版權頁印上這八個字,這本書我就不看,不管你是什麼樣的大法師,你的著作我不看你的。有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我說他心量太小了,他的東西不肯讓別人翻印流通,他寫的東西大概也就可想而知。為什麼?它範圍太小了,我不看他的。如果能夠說歡迎翻印,我們基金會得到這個本子,大量印行,流通到全世界,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夠得到你的好處,都能夠得到你的恩惠。你後頭印上那八個字,我們守法,我們學佛的人決定不做犯法的事情,我絕對不印你的東西,這一點要知道。學佛要把心量拓開,不要念念想到自己的利益,自己利益太小、太短暫了,一口氣不來,你的利益就泡湯了,你自己的利益能夠享受幾時?愚痴到了極處。你能夠把佛法弘遍在世間,流傳久遠,那個福德是生生世世享不盡的,這個要知道。甚至於現在還有《大藏經》後頭也印了版權所有,這我就不曉得,什麼時候釋迦牟尼佛、祖師大德把版權給他了?這就笑話,天大的笑話!古聖先賢留下來的文化資產,是要供養整個人類的,希望我們同修能夠理解這一層,自己一生學佛,不要做這個愚昧的事情。我們有一個心願,希望別人修得都比我好,這也是菩提心;如果處處都防止別人,深怕別人將來超過我,這叫迷惑顛倒的錯誤念頭,這個不是菩提心,菩提心是覺悟的心。
所以經文的結論,菩薩行法供養,真正修法供養就是供養如來,供養諸佛的法身,供養諸佛的報身,供養諸佛的應化身,統統都供養到了。如是修行這才叫真供養。
底下一句『晝夜相續,求生彼剎』,這是總結前面,我們聽到這部經典『受持、讀誦、書寫、供養』,都要晝夜相續,念念不能間斷,以這個功德迴向求生西方,沒有不如願的。底下的經文說:
【發菩提心。持諸禁戒。堅守不犯。饒益有情。所作善根。悉施與之。令得安樂。】
這裡面我們把它歸納起來,今天跟大家所說的,連到上一次,只講了一行,兩次只講了一行,這一行就是受持本經,這受持本經;底下這一句『求生彼剎』,就是求生淨土,這是第二樁事情;第三樁事情,『發菩提心』,這是第三樁事情。這兩樁事情也非常非常重要,因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都勸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如果不殊勝,諸佛何必勸我們?種種法門,如果不是在一生當中很難修成,那麼諸佛又何必教我們念佛求生西方?這些很深的意思我們都要能體會,佛勸我們的話要牢牢的記住。發菩提心,就是發最高的警覺心,要知道,不生西方必定輪迴,既然輪迴就必定墮三途,這是沒辦法避免的,墮三途那就太苦太苦了。三途很容易進去,很不容易出來,出來太難了,所以在此地再一次勸我們要發警覺的心,不是兒戲。時時刻刻提高警覺,印光大師常常把一個「死」字頂在額頭,常常想到這個,我就要死,死了怎麼辦?這個問題大。世間所有一切問題沒有比這個問題更大,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只有求生淨土。
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