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二次宣講)  (第六十二集)  1990/4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2-005-0062

  請掀開經本第四十一面,第三行,最後一句看起:

  【微風徐動。吹諸枝葉。演出無量妙法音聲。其聲流布。遍諸佛國。清暢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聲之中。最為第一。】

  這一段是說寶樹之德奇妙不可思議。風吹動的時候,因為枝葉花果都是眾寶所成的,所以音聲就像我們這個世間的風鈴相似的,我們風鈴多半是用銅做的。如果是眾寶所成,那個音聲當然是非常的美妙。它不但出音聲,這個音聲類似交響樂的音聲,我們這個世間有,但是不能說法;它那個音聲不但是有節奏,而且能說法。說什麼法?你想聽什麼法,它就給你說什麼法,這就妙了。所以這個世界一切萬物,沒有一樣不是隨人心意。我們在這個世間是苦不堪言,處人太難,人與人之間相處非常不容易。不要以為剛剛相處不錯,很好,過幾天就有變化,我們世間俗話常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香」。千日是三年,再親愛的人,三年也許都變成冤家了,難,非常非常困難。做事也不容易。所以對人、對事、對物,都相當不容易,這個原因在哪裡?原因實在是無量劫來生生世世煩惱習氣太重,這個一定要知道。

  西方極樂世界得到人和,他為什麼和合,我們就和不了?人家那個和睦的基礎建立在一心不亂上,換句話說,統統是清淨心。什麼叫清淨心?沒有妄想執著就叫清淨心;心裡有了妄想執著,心就不清淨。我們想想,我們有沒有妄想、有沒有執著?當然有。不但我們有,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雖然沒有執著,還有妄想,我執沒有了,有法執。到什麼時候才可以說是這妄想執著沒有了?這個沒有,只是沒有粗的,還有細的。圓教初住以上,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二執破了,剛才說了,粗的妄想執著沒有了,微細的還在。微細妄想執著要斷掉,要到什麼時候?要到成佛。等覺菩薩還有一分生相無明沒破,那就是他最微細的妄想執著,這個問題嚴重。西方世界是個人心地清淨,身心清淨,才得往生。信願持名是方法,效果是要達到身心清淨,「心淨則土淨」,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雖然修信願持名,心要不清淨,那個還是不能往生。這個就是一般所講,念佛人多,往生人少。他念佛念得不是不勤,為什麼還不能往生?貪瞋痴慢的習氣沒有斷掉,沒有把它放下,所以雖念,心還是不清淨。這樣念佛,佛也沒有白念,得到什麼?來生六道裡面的福報,得到這個東西。六道裡面的福報,要看你自己本身的修養,如果你的品德高尚,修上品五戒十善、慈悲喜捨,那你來生得天福,你生天,享天人的福報;如果你修的是中品五戒十善,來生可以得人間的福報;下品五戒十善,是得阿修羅的福報;五戒十善沒有,你所得的福報,念佛總是有福,餓鬼、畜生裡面去享福。餓鬼裡面就做什麼城隍、土地,我們台灣的媽祖、王爺都是的,都是餓鬼道的有福德的,有福的。畜生道裡面有福的很多,大概在台灣也不少,在外國是常見,外國人飼養的寵物,那真正有福報,我們一般普通人不如,在畜生道裡面享福去了,所以這點一定要曉得。這個世界確確實實是苦,一定要覺悟到,我們這個人生,生死事大,無常迅速。遇不到這個法門,那是無可奈何;遇到這個法門,一定要求願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才真正得究竟圓滿,得真實之樂。

  所以西方世界一切萬物,沒有一樣不是隨心所欲,樹出音聲說法,想聽什麼法門,它就給你宣揚什麼法門。『其聲流布,遍諸佛國』,就像我們今天無線電廣播一樣,音聲遍布,無論在什麼地方,頻道一撥對了,音聲就聽到了。我們這裡還要用機械,還要去調頻,西方極樂世界不必要,只心一動念,想聽什麼,立刻就可以聽到,無時無處聽不到,因為它這個音聲,法音流遍其國。這一段是講的樹能說法,樹也能說法。這個樹我們要曉得,西方世界這些眾鳥,我們在《彌陀經》上念過,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這些樹也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所以樹說法,就是彌陀給我們說法。『清暢哀亮,微妙和雅』,前一句是講音聲,音聲之美,後一句是講節奏一點都不亂。這才能啟發智慧,幫助我們斷除煩惱、斷除妄想,智慧就現前。『十方世界音聲之中,最為第一』,論說法,說法音聲之美妙、動人,容易令人開悟,十方一切諸佛世界那個說法的音聲、善巧都比不上西方極樂世界。如果就我們眼前境界來說,這個法音的的確確是直指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法音周遍法界,一切諸佛菩薩,沒有一位不宣揚的。

  再把它擴大一點來說,就是說《無量壽經》的法音,諸佛如來時時刻刻從無間斷,為一切眾生宣揚這一個微妙法門,就是《無量壽經》、《阿彌陀經》,所以這個是最為第一。修淨土決定不能離開《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淨宗概論,唯獨這一部經對西方淨土介紹得非常詳盡。我們專學《阿彌陀經》,或者專修《觀無量壽經》,都要以本經為基礎。沒有這個經的基礎,《阿彌陀經》講不明白;沒有這個基礎,《觀無量壽經》內容不夠圓滿。《彌陀經》裡面,當然註解最殊勝的要算是《疏鈔》、《要解》(蓮池大師的《疏鈔》,蕅益大師的《要解》),但是依然不能離開《無量壽經》,這樣我們才能把西方極樂世界面面都看到。為什麼要這樣學?只有一個理由,堅定信願。如果我們信願堅定,確實一絲毫懷疑沒有,那麼一句名號就夠了,同樣可以達到上上品往生,就那一句名號。所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是十方諸佛如來都讚歎的。請看下面經文:

  【若有眾生。睹菩提樹。聞聲。嗅香。嘗其果味。觸其光影。念樹功德。皆得六根清徹。無諸惱患。住不退轉。至成佛道。】

  這個底下兩段,是說明樹能給眾生真實的利益。經上很明白的告訴我們,六根緣寶樹,都能夠得不退轉、都能夠得成佛的利益,這是真正不可思議。我們這個世間的樹沒有這個能力,這是十方世界的即使是寶樹,也不能跟西方極樂世界相比。『睹』見,是眼根,眼見菩提樹之色,這見的色,菩提樹的形色;『聞聲』,是耳根聽到寶樹說法的音聲;『嗅香』,這個樹有香味,西方極樂世界一一物品都是寶香合成的,所以那個世界是香光莊嚴,無量寶香;『嘗其果味』,這是舌根;『觸其光影』,身根;『念樹功德』,意根。你看,六根所對外面六境,那個地方不是塵境,在我們這世間六根對六塵,那個地方不是塵境,它完全是性德的展現。六根根性緣外面的境性,所以他『皆得六根清徹』,清淨到極處。『無諸惱患』,惱是煩惱,患是憂患,憂慮沒有了,煩惱跟憂慮統統都斷盡了。『住不退轉』,那當然不退轉,念念增長道心,怎麼會退轉!我們在這個世間時時刻刻退轉,進一步至少要退十步,這哪能成就?為什麼會退轉?六根接觸到外面六塵境界生煩惱,這個問題嚴重。哪一天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不生煩惱,那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有把握了。「我看這個人不順眼,我跟那個人不能相處」,這種人能往生嗎?為什麼不順眼,為什麼看不慣?自己心裡面有妄想執著。假如自己把妄想執著都打掉了,外面境界是平等的,外面境界沒有是非善惡。

  蕅益大師講得好,「境緣無好醜」,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一切人事環境,人與物沒有好醜、沒有是非、沒有善惡、沒有邪正。這些好醜、是非、善惡、邪正從哪來的?自己心裡生的。所以那個會修行的人,一接觸外面境界,心一動念,他馬上可以回光返照:我錯了,不是外面錯,我錯了。你看六祖教訓學人說的些話,「若真修道人,不見他人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相左」。見到別人過是什麼?就是自己的過失起現行。自己過失不起現行,你心是清淨平等,沒有分別,你怎麼會見到別人的好醜!所以成佛,見到一切眾生同成佛道;成菩薩,看到大地眾生同成菩薩。我們今天見這個也不是,那個也不是,換句話說,是十足的凡夫,愚痴到極處!所以學佛從哪裡學起?說實在話,是從做人學起,如何能夠用平等心、清淨心跟一切人事來相處,從這裡學起。用什麼方法把我們的心變成清淨、平等?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你只要老實念。念,靠自己力量不夠,阿彌陀佛神力加持你,十方如來加持你,自自然然,你在境界裡面就得清淨平等。清淨平等是自性現前,那個時候不但你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福德都現前了。佛家常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性德現前,確實有求必應。心裡動一個念頭,沒有一樣不圓滿的,樣樣都不要,是樣樣都圓滿,那不是修來,是性德顯露。修德是有盡的,會用得盡的,所以你要不斷的去修;性德不要修,自然的,用不盡的。因此,真正修行人要從心地上去用功夫,要使性德分分向外透露,這個受用就自在了,所以能不退成佛。我們在這個世間,性德能透少分,你的功夫就不退轉,往生當然沒有問題。再看後半段:

  【復由見彼樹故。獲三種忍。一音響忍。二柔順忍。三者無生法忍。】

  這是非常具體給我們說到真實利益,這『三種忍』,六根緣寶樹統統都得到。眼見,得三種忍;耳聽音聲,也得三種忍;乃至於憶念樹功德,也得三種忍。這個是真實利益具體說明,利益太多太多了,略舉一個例子,這個例子就是無生法忍。一般修行人真是夢寐所求,西方極樂世界是得來全不費功夫,太容易得到了。第一種叫『音響忍』,一般別教裡面講,初地、二地、三地才能夠得到。什麼叫音響忍?音響是聞法。《金剛經》上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此地是聽樹說法,樹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就是聽佛說法,徹底覺悟一切法如夢幻泡影,這叫得音響忍,是從音聲裡面開悟。既然曉得一切法是夢幻泡影,你在一切法裡頭絕對不會再起分別執著,你的心就得自在,你煩惱就去了一大半,在我想像,百分之九十的煩惱沒有了。世人煩惱就是什麼?把一切有為法都當作真實,貪求無厭,不曉得是空的。大家也都知道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你還爭什麼?還沒死!你每天晚上上床眼睛一閉,跟死有什麼兩樣?你想一想,躺在床上眼睛一閉,這個世間哪一樣東西是你的?一樣都不是。為什麼教你這個心裡有這麼大的壓力、這麼樣大的負擔,這不叫愚痴嗎?諸佛菩薩怎麼樣得解脫、得大自在?他知道一切法的真相,所以他是有也好、無也好,絕對不去想這些東西,他沒有負擔、沒有壓力,就快樂無比!

  有些人很愚痴,一生辛苦去賺錢,不曉得為誰賺的。我最近知道有個董醫生,聽說是董作賓的兒子,董作賓先生是近代中國考古學家裡面的確是第一位。大概在三十多年前,我那個時候還沒學佛,好像在民國四十一、二年的時候,董先生有一個好朋友,也是一個助手,嚴一萍先生,是台大的教授,也教考古學,他跟董先生在一起。教了幾年,教書很苦,很清苦,他就做生意,開個書店,這個書店在台灣也很出名,藝文印書館。最初的時候專門出版古書,因為他是大學教授,跟故宮歷史博物館關係很深,把裡面的古書統統借出來影印。我最初讀十三經、讀二十五史,都是買他家的。開書店以後賺了不少錢,他賺了錢就買房子置產業,置不動產。我出家之後沒多久,我出家是民國四十八年,大概在五十年的時候,有人告訴我,他已經有五十多棟房子。專門買房子,像這公寓買一層、買一層,一個單位這麼買,財產不得了。再過幾年當然就更不得了,在我估計至少一百棟應該是有的。再過一、二年,聽說他死了。一生的辛苦為什麼?不曉得為哪一個了,辛辛苦苦拼命在那裡賺錢,沒有得到享受他就走了,你說冤枉不冤枉?夢幻泡影,他不覺悟。我學佛他告訴我,他說「我也看過《金剛經》」。我說怎麼樣?「不好。」我說怎麼不好?「《金剛經》講得像兩桶水倒過來、倒過去,什麼也沒有」。諸位要知道,大學名教授!所以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金剛經》真像他那樣批評的,那真是一文不值,在中國還能流傳這麼久,這麼多人去讀它?當時嚴先生也不過四十幾歲,我那個時候才二十幾歲,他大概差不多大我二十歲的樣子。所以這佛法確確實實不容易,這是我們一定要把事實真相認識清楚。有這樣的功夫,就是別教初、二、三地菩薩的境界。

  第二『柔順忍』,這個功夫更進一步了,我們常講,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這是功夫。諸位要知道,果然這個三相離開了,你這個心立刻就清淨了。我們要聽到別人罵我們,我們會生氣,為什麼生氣?你著了言說相、著了名字相,也著了心緣相,三相具足,那怎麼不生煩惱?所以你那個煩惱、那個痛苦從哪來的?這三相給你的。這三相在哪裡?三相了不可得,所以你受那個苦冤枉!這我們多多去想想,著了相。離相呢,就沒有事情了,知道名字性空、言說性空,心緣更是妄想,了不可得,六祖講「本來無一物」,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境界比前面高,前面是初入,這是深入了,所以於一切萬法能柔順忍。就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裡面所講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是功夫真正得力。我們看一個修行人功夫得不得力,就是看他在環境裡頭他能不能定得下來,順境也能定下來,沒有歡喜心,心清淨的;逆境裡面沒有瞋恚心,心也是淨的,逆來順受,不怨天、不尤人,一味用功精進,這種人道業哪有不成就的!所以柔順忍的菩薩是四地、五地、六地,這是我們講別教。

  『三者無生法忍』,這個境界高了,確確實實證實了一切法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垢不淨。《中觀論》上給我們講的八不,全部證明了,這就是證入實相。在念佛人來講,這是理一心不亂,是七地、八地、九地菩薩的境界。通常我們要修到這個地位,要兩個阿僧祇劫;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六根緣寶樹就得到了,所以這個法門真的是難信之法。這個教下通宗通教的,你跟他講,很難相信,為什麼?一切經中世尊沒有這個說法,一切經中都沒有,唯獨這個經有。所以這些大德們摸摸頭:大概釋迦牟尼佛這是度那個愚人,可憐這些愚痴人,他們沒有智慧,不能深入經藏,大概用這個去安慰安慰他。錯會了佛的意思,不知道這個法門是一切法裡究竟真實法。方便法說得太多了,真實法就一部經,所以大家這是,「總是多數可以相信一點,少數總是有問題」,這個錯誤的觀念,無上第一法門往往當面錯過。我們實在講非常幸運,遇到了還能信,信心雖然不堅固,還有個一分、二分露水道心,比那個不信的實在強多了;如果信心清淨,決定成就。末後這一段要跟我們講因果。

  【佛告阿難。如是佛剎。華果樹木。與諸眾生。而作佛事。】

  這一句是敘事,事實真相確確實實如此,『佛事』是什麼?佛事是講經說法教化眾生。諸位要知道,這個叫佛事。絕對不是今天念經超度叫佛事,佛事這個名詞沒有錯,內容變質了;從前佛事是教學,講經說法教學,這個叫佛事。現在往往我們一聽到佛事,都是廟裡做經懺給死人超度,這個意思完全不一樣,所以這個要知道。

  【此皆無量壽佛。威神力故。本願力故。】

  這一句是總說,是彌陀的『神力』、『願力』變現出來的。下面再分別說:

  【滿足願故。】

  彌陀的願心圓滿、願心具足,像前面所講的四十八願,四十八願一展開,那是無量的行願。

  【明了。】

  『明』是顯明,任何一個人都很容易看得出來,『了』是明瞭,這是說的明、慧相應。

  【堅固。究竟願故。】

  『堅固』是不壞的意思,是精進的意思。彌陀所發的願永遠不會變質、永遠不會退心,堅固。我們的信願行也要做到「明了、堅固、究竟」,那還有不往生的道理嗎?所以對於淨宗法門理事、性相、因果,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的信心堅定了,智慧明達了。究竟,是不退成佛,度盡法界有情,那才叫究竟。見到這個樹,三種忍第三,經上講得清清楚楚,決定是無生法忍。換句話說,地位在八地以上,輕而易舉就一下提升到這麼高的地位。所以古德讚歎這個法門,你們大家看黃老居士的註解就知道了,隋唐時候大德讚歎這個法門,是大乘中之大乘,不是普通大乘;是一乘之中的一乘,一乘只有《華嚴》、《法華》這是一乘法,一乘當中的一乘,這不是一個普通法門;修學這個法門,皆是不思議的根器,不是普通根器。《彌陀經》上說得簡單,話說得簡單,意思還是圓滿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話說得很簡單。什麼是善根福德因緣?這部經上講得透徹,經上給我們講,一個人真正聽到這個經典、聞到佛號,真正生歡喜心信受奉行,這個人在過去生中必定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這個善根福德太厚了!沒有這樣的善根福德,你怎麼勸他,他也不能相信,也不能接受,善根福德不夠。緣呢,是你有沒有機會遇到。遇到,緣有勝、有不勝。

  緣之殊勝,你說在過去遇到《無量壽經》,遇到的五種原譯本的。古時候五種原譯本,諸位同修我想你們都看到過,我們這裡印得很多,經文不好讀,艱澀難讀,那個緣就不勝;宋以後有王龍舒的會集本,文字通暢多了,但是他這個會集取捨不精,有些地方不當,應該取的他沒有取,不應該取的他取了不少,取捨不當,也不殊勝;清朝晚年雖然有彭際清的本子、有魏默深的本子,我們印光大師對它批評很多,並不完美。我們今天得到夏蓮居這個會集本,緣無比的殊勝,這是因緣勝。又得到黃念老的註解,李炳老的眉註,眉註雖然註得簡單,重點統統給我們勾出來了,這個是緣勝中之勝,無比的殊勝。這樣殊勝的緣遇到了,不能夠接受,不能信受,那個問題就出在善根福德少。善根福德,不是一生培植的,是多生多劫培植的,這個想培植也不是個容易事情。所以要知道這些事實的真相,我們才能夠理解《彌陀經》上「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才知道。為什麼這樣殊勝的法門,這麼容易、這麼簡單、穩當,一生決定成就,為什麼有人相信,為什麼有人不相信?為什麼有很多不認識字的人他相信了,那些大學問家、大修行人他們不相信?所以念了這個經,這些疑惑統統消除。真正徹底開悟的人他相信。

  所以蕅益大師舉的例子,如馬鳴、龍樹、智者、永明之流,這些大人物,他們一接觸就相信,上智!還有一種人下愚,一上一下的。下愚是什麼?是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現前了,雖然他很愚笨,看到他什麼都不懂,他能夠接受,他能夠老實念佛,念個三年、五年,人家預知時至自在往生。那個時候是什麼人?從下愚變到上智,變到上智了,三年功夫得清淨心,得一心不亂。如果不得一心不亂,不可能預知時至,不可能自在往生。預知時至有的時候還可以知道,害了病也曉得哪一天走;但是不生病,站著走、坐著走的,給諸位說,決定得一心。由下根變成上上根,由下愚用這一句佛號變成了上上智,這個一點都不假。也許有人問,上上智為什麼不講經說法?講經說法要緣,佛不度無緣之人。在現前這個地區、這個時代,這位菩薩與大家沒有緣,他說法沒有人聽,或者他說法沒有人相信,這他就走了。走了也是說法,現身說法,讓你們大家看看這個樣子,就知道不假。

  像倓虛老法師那個徒弟鄭錫賓,《念佛論》裡面所講的,本來是做生意的,聽了《彌陀經》之後,喜歡得不得了,知道生活很苦、人間很苦,一意求生淨土。學會講《彌陀經》,生意不做了,到處去講經,講了幾年,他預知時至,他往生了。《念佛論》講得很清楚,記載得很明白。他往生的時候是講完《彌陀經》之後,跟幾個朋友講,他要走了。因為他常常到外面講經,講完了,他當然要回家去,要走。他又教同修給他租房子,別人奇怪,「你要走了,你還租房子幹什麼?」他說我不是到別的地方去,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怕死在人家家裡不方便,租個房子。朋友們聽到了都歡喜,都不忌諱,「你真的能往生,到我家」。那個朋友也說「到我家」,大家都搶了、爭了,看你怎麼個往生法。所以他到他朋友家裡,房間整理一下,整理乾乾淨淨的,他在床鋪上盤腿一坐,你們大家念幾聲佛號送送我。朋友還說,「你真的往生,也應該做幾首詩、做幾首偈子,留給我們做紀念」。他說不必了,看我這個樣子,就是很好的紀念。念佛不到一刻鐘,一刻是十五分鐘,不到十五分鐘他就走了,活蹦亂跳的人,一點毛病也沒有。諸位要曉得,這就是上上智慧。

  人家為什麼會成就,我們為什麼不成就?這是我們要認真反省、認真檢點。人家專心,學講經專心,念佛專心,求生西方意志專。我們今天念佛胡思亂想,學經還是胡思亂想,一天到晚就是是非人我、貪瞋痴慢,這個搞法,你搞一萬年、搞無量劫,還是六道輪迴,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分!表面上裝模作樣,裝得滿像,像個老修行,其實裡面一塌糊塗,這個我們要反省的。所以真正修行,決定不能幹假事情,要真幹,念念不違背佛菩薩的教訓,經上教給我們怎麼做,我們就要認真去做;經上指出我們哪些毛病,我們認真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才是佛弟子。不能夠含糊籠統、陽奉陰違,口裡說的是一套,心裡想的又是一套,這就壞了。所以要記住,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西方世界的大眾天眼洞視、天耳徹聽,我們這裡起心動念,他都知道,所以說你瞞誰呢?你只能瞞世間的愚人,玩弄世人可以,瞞不過佛菩薩,這點要提高警覺。諸佛菩薩看到你清清楚楚,你能不能往生,你心清不清淨,他知道。所以這個經,我勸大家常念,念了為什麼?念的時候提心吊膽、寒毛直豎。如果念了沒有這種情形,那就麻木不仁,那個念了也是白念,念了沒有用處的;念了真正警覺,真正要發心改過自新。我們看底下一章:

  【堂舍樓觀第十六。】

  這一章是世尊給我們說明西方極樂世界的住處。我們在這個世間,衣食住行都是大問題,這裡面尤其是住處,在我們這個世間,無論是哪個國家,即使是歐美的列強,沒有住處的人也不在少數。衣食比較容易,居住是相當不容易,居住環境的舒適,那就更不容易得到了。所以跟西方極樂世界兩個一比較,人家那裡福報就太大了,一切受用無不自然,不必經營、不必去製造,而且居住的環境隨心所欲,我們在這段經文能看到;也能看到西方人他們生活的狀況,不像我們這裡每天工作好辛苦,自己想學一點東西沒有時間,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這麼辛苦,身心都沒有壓力,自在快樂。

  【又無量壽佛講堂精舍。樓觀欄楯。亦皆七寶自然化成。復有白珠摩尼。以為交絡。明妙無比。諸菩薩眾。所居宮殿。亦復如是。】

  『菩薩』,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即使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菩薩,不但是菩薩,是菩薩裡面最殊勝的普賢菩薩。後面經文,世尊明白告訴我們,修學這個法門成就的,是「行超普賢登彼岸」,下下品往生都是普賢菩薩,這個要知道的。居住環境跟阿彌陀佛無二無別,西方世界叫真正平等。這些房舍、『樓觀』,都是七寶成就的,這是說明極樂這些建築都是阿彌陀佛清淨心中流出來的,也是本性裡面本來具備的功德,所謂眾寶所成,應機顯現的。所以說『化成』,變化所作的,不需要設計,不需要建造,自然成就的。尤其殊勝的是生佛平等,眾生跟佛平等,這才真正顯示出真實如如一味。這樣的文句,我們通常只在經典裡面看到,沒有見到這個事實;西方極樂世界是事實,不只是說說,確確實實是事實。『白珠』是寶珠,『摩尼』是如意寶,就像前面寶樹上羅網瓔珞一樣,統統是裝飾品,樓閣之間的裝飾品,光明奇妙無比。這是說住處。下面再看他們的生活狀況:

  【中有在地講經。誦經者。有在地受經。聽經者。有在地經行者。思道。及坐禪者。有在虛空講誦受聽者。經行。思道。及坐禪者。】

  這一段是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人生活狀況,沒有聽說那裡有做工的、有種田的、有經商的,沒有,沒有看到,這統統沒看到,西方極樂世界統統都沒有。他們人幹什麼?天天在讀書,讀自己喜歡讀的書,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你說快不快樂,這個地方你們要不要去?想去是真去得了,不是去不了,確實去得了。怎麼個去法?堅定信心,一句佛號念到底,要專修就成功了,不能雜修,雜修不能成功,要專。我在講席裡面也曾經告訴同修,八萬四千法門、無量經典統統是平等的。「三輩往生」裡面,上、中、下三輩是專修《無量壽經》的,用持名念佛這個方法往生的;後面還有一段,慈舟大師判作「一心三輩」,那就不是專依《無量壽經》的,依其他法門、其他經典修行的,也能往生,這個法門才廣大。譬如說我專持大悲咒能不能往生?能往生,只要你大悲咒念到一心不亂,這是一個原則,不是一心不亂統統不能往生。專修這個法門,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還是這麼一個原則,念到心清淨,以這個功德迴向求生淨土,一定往生,這就是「三輩往生」後面那個一心三輩往生的;我念《法華經》,也要念到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依這個功德迴向淨土,能往生;念《地藏經》也能往生。不管哪個法門,一定要專修,修到心地清淨,發願求生淨土,統統可以往生。

  祖師雖然說,專修,萬修萬人去;雜修的,就是修別的法門,往生的十個當中有個三、五個。那個話就是,一般不是專修,修其他法門,多半的人都搞得很雜,那就困難了;如果他不雜,他專,沒有一個不往生的,這才叫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所以你的根性喜歡哪個法門,就專修這個法門。這是諸位同修一定要記住的,一生守一部經、一個法門,沒有一個不成就的。學多了、學雜了,那就很難,為什麼?心亂了,妄念多了、煩惱多了。妄想、煩惱,無量劫以來這個習氣就不得了,現在還要再增加,那怎麼能成功?總而言之,專要緊,任何一部經都好,就是要專。所以西方極樂世界他們的生活,統統是真正在修道、在講經,你講、我們大家聽,我講、你們大家聽,彼此互相研究討論。其實我們想想,西方極樂世界有沒有研究討論的?研究討論會是有,不過每一個參加都是不動心、都是不說話的,那一種研究討論會,彼此都是心心相印、快樂無比。不像我們這裡討論會,面紅耳赤,搞得個個都不愉快,不歡而散,這樣的討論會西方極樂世界沒有。為什麼?心地清淨,一切相都不執著。

  所以有『講經』的、有『誦經』的、有『受經』的,受是接受,依照經典修行的;『聽經』的,這在地面的。還有『經行』的,經行就是我們今天講繞佛,繞佛這是經行,在散步。一面散步,他一面在聽經,或者是一面在誦經,或是一面在念佛,都好,他散步。『思道』,這是深入思惟經典裡面的義理,深入思惟。此地這個思惟,跟我們觀念當中的思惟不一樣,我們觀念思惟用心意識,就是用分別心;他們這裡思惟不用心意識。不用心意識,怎麼個思道法?思是明瞭的意思,心定了,觀察一切萬事萬物,沒有一樣不明瞭,這叫做思道。『坐禪』,專修清淨心的,專修一心不亂的,這是講在地面的。有些人喜歡在『空中』的。所以他們那個地方房子也是隨心所欲,喜歡這房子大,這房子就變大,喜歡小一點,這房子就小了,每一個人愛好不相同,有人願意住大房子,有人願意住小房子。

  當然西方極樂世界住大房子沒有問題,我們這個世間住大房子很累、很苦。我在外國看到很多人房子很大,一家只有二、三個人,房子很大。我在溫哥華,那個雷太太也是非常熱心的,夫妻兩個人,他那個房子有十幾個房間,兩層樓,後面是游泳池,那個地大概有七十多畝,有七十多畝地,地的那頭到這頭要開車,兩個人住。還好,有錢,整理房子都叫外面工人來幫忙做,否則的話不累死了。所以他請我去,我在他那裡住了一晚,我告訴他,我說你這個房子不是人住的。他說「怎麼了?」我說你這是廟,哪有住家住這麼大的房子,兩個人住這麼大的房子?家裡養了三條狼狗,先生告訴我,晚上住的時候怕怕的。何苦來呢?所以西方世界那都是七寶成就的,乾乾淨淨的,用不著去打掃,那個大一點沒有關係。我們這個樣樣都要整理,三天不去整理,都有灰塵;雖然是少,比我們這邊乾淨,還是有灰塵,總是每天要去擦一擦。那個擦好累,那個不是人住房子,是房子住人,人做房子的奴才,去侍候房子,我們看到很多這樣的愚人。所以人少,最好住什麼?住公寓,房子小,只要整理裡面,外面公家有人整理,那環境也相當優美,那是最舒服的,那就真正享受。所以年紀愈大,住的房子愈小愈好,愈自在,年輕住大房子也累、也可憐。西方世界不一樣,可以住大房子,所以他的房子可大可小,喜歡在空中,他這房子就浮上去,就到天上去了,喜歡在地面上,它就落下來了。所以西方世界的房子不像我們這兒,我們這兒房子不能動,它那是可以動的,喜歡到哪裡它就到哪裡,所以西方世界要找不動產是沒有的,他們全是動的,可以移動的。不但移動,宮殿隨身,你要到他方世界,宮殿可以帶著一起走的,宮殿隨身的。所以這在虛空當中,也有在那裡講經、念經,在那裡聽經、坐禪、思道,都有,他們生活是這樣的生活。

  我們看了很羨慕,羨慕就應該發願早一點去,愈早愈好。這個世間是有災難的,連開心法師在前幾年都說得很明白,這個世界的災難一年比一年嚴重。他講的話我們是看到了,有沒有結束?沒有,往後去一年比一年還要嚴重。到什麼時候才結束?那你們可以去問問開心法師去,很麻煩,這是眾生的共業。佛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共業當中有別業。所以我非常希望我們同修能夠捨棄自己的成見,彼此尊重,建立一個真正和合的道場。真正去做內修五德,自己本身以五德為基礎;處眾,跟大家相處以六和為基礎。這樣一個道場出現,我們台灣兩千萬同胞就有福了,有一個真正的道場,諸佛護念,龍天保佑,這一個地區不會遭難。所以要知道,大家在一塊共修,起個念頭,你把六和敬破壞掉了。自己不知道自己造業,以為自己理直氣壯,樣樣都對,其實什麼?不管你怎麼樣,你把和合僧團破壞掉了,天大的道理,也是把和合僧團破掉了。不如什麼?什麼道理都沒有,好,每一個人都沒有道理了,天下太平。有道理人來的時候,天下就不太平。你看今天世界上每個人都有道理,立法院、立法委各個都有道理,所以打得頭破血流。道場也是的,每個人都有道理,六和敬的僧團沒有了,這很痛心,彼此不能忍讓。爭什麼?爭的六道輪迴,爭的是三惡道。愚痴,苦不堪言!最後一段是講得果,每個人得的果不一樣,是他的願求不相同。在西方極樂世界求什麼得什麼,心量小的得小乘果,心量大的得大乘果。前面講心量小的:

  【或得須陀洹。】

  小乘初果。

  【或得斯陀含。】

  二果。

  【或得阿那含。】

  三果。

  【阿羅漢。】

  四果,這是講小乘的,小乘根性的人求生淨土還帶著小乘習氣,所以證小果。大乘根性的人到西方極樂世界證大果。

  【未得阿惟越致者。則得阿惟越致。】

  『阿惟越致』是不退轉,就是我們前面講無生法忍的菩薩,這是得大乘果。

  【各自念道。說道。行道。莫不歡喜。】

  這一句我們要特別留意,要多多念幾句,多想想,我們是不是每天『念道、說道、行道』?真正做到這三句六個字,這就是正法道場,就是和合僧團。不能把道給忘掉,所以法喜充滿,無不歡喜,六和敬裡面講意同悅。

  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