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十九集) 2012/11/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02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一百九十七面,倒數第六行:
「四、實相念佛。遠離生滅、有無、能所、言說、名字、心緣等相,專念自性本具天真之佛。」我們看前面所說,生滅是相對的,生滅是一對,有無也是相對的,能所也是相對的。言說、名字、心緣,這是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教給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來學佛,特別是學大乘。教我們聽經要離言說相,就是不要執著言語;不要執著名詞術語,像佛、菩薩、阿羅漢這都是名詞,般若、法身、法界這也是名詞,不要執著這些名字相;也不要有心緣相,心緣是我聽了,我覺得他是說的什麼意思,這不能有。換句話說,要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樣去聽,你才懂得如來所說的真實義。如果執著言說相、名字相,心裡想它什麼意思,那是你自己意思,不是如來真實義。這是聽經。讀經,讀經不執著文字相,也不能執著名字相、心緣相,我看這是什麼意思,這自己意思,不是佛的意思。為什麼?佛沒有意思,佛要有意思不是變成凡夫了嗎?
大乘經告訴我們「一念不覺」,什麼叫不覺?起心動念就是不覺。不起心不動念,你用的是真心,那就是覺。真心覺,妄心不覺,真心沒有起心動念。惠能大師見性的時候說,「何期自性」,自性就是真心,「本無動搖」,它不動。起心動念,動了;不起心不動念,這是自性本定,《楞嚴經》上所說的首楞嚴大定。什麼人有?人人都有,只要你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就證得,這大定就現前。所以,淨這個字重要!《楞嚴經》上所說「淨極光通」,萬緣放下,心淨到極處的時候就開悟了。淨是定,定到極處的時候豁然大悟;光是智慧,智慧就開了。智慧一開,一切都通達、都明瞭了,佛法所求得的最後目標就是這個。所以宗門大德常常勘驗學人說,「你會麼?」聽經,你會麼?讀誦,你會麼?那個會字意思很深很廣,真正不可思議。
會聽的人他會開悟。像惠能大師在五祖方丈室裡面,半夜三更召見,五祖給他講《金剛經》,那可是口說,決定沒有經本,六祖不認識字,不需要經本。講《金剛經》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豁然大悟。那是什麼?會聽麼?會聽,那才叫會。聽了之後沒開悟,不會。讀經也是,會讀的開悟了,會看的開悟了,只要我們能夠不執著文字相,不執著言說相,不執著名詞術語的相。名詞術語是假設的,不是真的,為了教學方便才建立的,你要懂得它的意思。所以四依法裡頭,佛教給我們「依義不依語」。講經的時候是語言,記錄下來是文字,不依語也就不依文字。語言文字是個工具,是個敲門磚,門敲開之後,目的達到,敲門磚就丟掉,沒用了。所以沒有開悟的時候,講經、經本有用處,它是敲門磚,有用處;門敲開,不必要了,不要再執著了。還得保留是什麼?還有很多人沒開悟,這個敲門磚給他們,自己不要了。我們現在沒到這個境界,還要。但是這個境界,我們自己估量估量,這一生得不到,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佛教傳到中國來兩千年,修禪宗開悟的有幾個人?兩千年來,我們看《五燈會元》、看《景德傳燈錄》,看大乘八個宗派裡面的祖師大德,大開圓解的,密宗真正得三密相應的,總數我想應該有三千人的樣子。這就很不得了!佛教在中國成就了三千多個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人。但是像六祖惠能那樣一時頓悟的只看到一個,沒有看到第二個。三年五載開悟的,十年、八年開悟的,二十年、三十年開悟的,很多。他那個是立刻就開悟,這只有這麼一個。可是不管怎麼樣開悟,悟了之後境界都相同,都是一樣的。如果加上念佛往生的,我們估計,最保守的估計應該有十萬人。往生就成佛,往生這個法門不得了,度多少人!比禪宗,比其他的宗派殊勝,成就特多。我們今天找到這個法門,皈依這個法門,這個法門的敲門磚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門敲開了,到極樂世界還得帶著,別丟掉。為什麼?我們沒成佛,沒有回歸妙覺。到妙覺的時候,這一句就不要了;沒有到妙覺,在等覺位上,我還是用這個方法提升自己。一句佛號,從今天初發心到等覺位,都不能丟掉。這法子妙絕,它跟實相相應。
所以對立要放下,生滅、有無、能所,對立真的是煩惱的根源。在見煩惱裡頭,見惑裡頭,就是邊見。邊是二邊,生是一邊,滅是一邊;有是一邊,無是一邊,這是二邊,叫邊見。邊見是錯誤的,不是正確的。我們把它講成對立,大家更容易懂。真正念佛求往生,不跟任何人對立,跟一切事不對立,跟一切萬法不對立。不對立,就很容易讓我們體會到一體,一體怎麼能對立?淨宗這個法門妙,真妙,下手就是一體!我們常常觀想到,我們跟彌陀是一體。「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是淨土,淨土即是此方」,中峰禪師在《三時繫念法事》上是這麼寫著的,講得真好!別人跟我對立可以,我不跟他對立。不對立是覺悟,對立是迷惑;對立是繫縛,不對立是解脫。所以這些相全部都不要著,心地真的清淨,清淨心是真心,平等心是真心。
「專念自性本具天真之佛」,就是阿彌陀佛,自性本具天真之佛。遠離是離一切相,專念是即一切法,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這自性本具。能大師開悟,第三句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具天真之佛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這不從外來的,這個智慧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就是天真之佛。「但以眾生未出輪迴,生滅之心念念相續」,我們的問題就在這裡。這眾生叫凡夫,六道裡頭的眾生,沒有能夠出離六道輪迴。為什麼?輪迴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們念念都在造輪迴的因,所以輪迴的果報也是念念相續。不造輪迴的因,輪迴就不見了。相續就是輪迴業。輪迴業裡頭第一個因是什麼?我見、邊見,再嚴重加上是成見。成見是什麼?自以為是,這心不清淨。
連美國的修.藍博士,得到夏威夷醫療的真傳,不用藥物就能把人病治好,什麼病都能治。依據什麼道理?他到這裡來訪問我,告訴我(我問他),就是依據清淨心。要想替人治病,先把自己記憶裡面不善的記憶統統清除掉,善的記憶也要清除掉。善與不善統統清除掉,清淨心現前,乾乾淨淨,一塵不染,用這個心做基礎。治病的時候,把病人跟自己觀想成一體,病人的身體,他得病了,我們兩個身體併成一個,觀想成一體。然後用自己的清淨心,把自己(這變成一體了,病人的病就是自己的病),將自己病毒的細胞,用清淨心把它恢復正常。一天做一次,三十分鐘,連續三十天,病就好了;自己病好了,對方病就好了。可以不需要跟病人見面,距離二、三千里也可以治好。這個道理佛經上有,「一切法從心想生」。為什麼會有病?念頭不乾淨,所以成病了。念頭怎麼不乾淨?有貪的念頭、有瞋的念頭,就是貪瞋痴慢疑的念頭,有自私自利的念頭,這些念頭把我們清淨的細胞變成帶有病毒的細胞。所以你要明白這個道理。現在我們要把帶著病毒的細胞恢復成正常的細胞,那就是最健康的。完全用觀想。所以你千萬別想病,為什麼?想病病就來了,是你想成的。
我在初學佛的時候認識一個法師,江蘇人,很聰明,大我五歲,跟我是很要好的朋友。我覺得很難得,我把他帶到台中,我們一起學經教。他在台中住了十個月住不下去,離開了,再去搞經懺佛事。在台中十個月,他說老師的進度太慢,我們一個星期才學一堂佛經,這要到哪一年才能學成?我有耐心在台中住十年,他十個月就住不下去了。是什麼?用功太猛,自己不肯虛心,有傲慢。我那個時候跟李老師學《楞嚴經》,他也跟我一樣學《楞嚴經》,我就勸他不行,我說我已經學了三十部小部經,我有這個基礎,你沒有基礎,一接觸就學這個大經,恐怕不行。他以為我瞧不起他,小看了他,真用功,半夜起來都看註解,看到自己身體不行了。這就是精力超過,身體就不好了,所以就離開。以後他很後悔,他說我沒聽你的話,我要學小部經的話,那多喜歡!為什麼?一個月、二個月就學一部;《楞嚴經》一樣,學三年還沒學完。哪有那麼簡單!
學東西慢慢來,不要著急,循序漸進。我們要肯定自己不是天才,不是惠能那個上上根人,他那個能力行,我們不行,我們要按部就班,讀書一年級、二年級,慢慢向上提升。方老師、李老師都是這樣教我,他們看得很準。真肯學、真好學,一定有成就,但是要有很長的時間。李老師當年教我的時候,一開端告訴我,給我定的期限是五年,不是五個月,五年。可是我五年學下來之後,我自己告訴老師,我說:老師,這五年很有受用,我希望再延長五年。老師笑笑。守他的規矩,十年,你那個根才紮得穩;要是五年就離開,今天不可能有現在的成就。就像蓋房子一樣,基礎不夠,五年是個普通基礎,根愈深愈好。所以奠基比什麼都重要,從奠基能夠看出你的前途,真正有結實、堅固的根基,前途無量。
我們學了佛,看到釋迦牟尼佛八相成道,看到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的教學,明白了。你看佛給他的弟子扎根,二十年,十二年的阿含,八年的方等,才給你講大乘。我們學了大乘之後明白,佛是再來的,佛的這些弟子們也是再來的。實實在在說,這弟子阿羅漢當中,很多早已經成佛,他示現作阿羅漢,做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實際他早就成佛,有些成佛還在釋迦牟尼佛之前。他們是來唱戲的,是來表演的,釋迦牟尼佛唱主角,他們唱配角,配角裡面很多實際上超過主角,來演這台戲給大家看,目的何在?覺悟眾生,那不是凡人!一佛出世,千佛擁護。這一尊佛新成佛,那些老的佛,早就成佛的,都來做他的學生,來給他捧場。這教我們什麼?謙虛,沒有絲毫傲慢。也教導我們,佛的成就就是他們每個人的成就,同台唱戲,一個成就就代表全體成就,世出世間法沒有例外的。明白這個道理,哪一個唱主角,所有的人都要跟他配合,都要支持他,這個事情才能做到圓滿。你要有爭強、有好勝,那就破壞,做不圓滿、做不成功,那就錯了。所以不問哪一個,自己可以做主,也可以做伴,你看多自在。在哪個角色上都扮演得非常逼真,演得非常好,這就看出這個門道。世法、佛法沒有例外的,細心去觀察。明白這個道理,每個人都懂得,每個人都明白,身分、地位大家真的都是平等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連觀眾都是平等的。演出什麼?清淨平等覺,這是總題目;別說,十法界無量無邊無窮無盡的差別法門,沒有一樣不好,沒有一樣不圓滿,演什麼像什麼。
所以沒有出輪迴,這個生滅心念念相續,我們曉得念念相續。「如《圓覺經》云:未出輪迴而辨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若免輪迴無有是處。」這講真話。沒出輪迴,你想把圓覺搞清楚。圓是圓滿,覺是覺悟,圓滿覺悟是誰?如來,妙覺果位,這個境界多高。圓覺性有,不是沒有,圓覺性就是佛性。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皆當作佛,所以每個眾生都具足作佛的條件。這個眾生是螞蟻,不能小看牠,牠有佛性,牠將來成佛。這個眾生是細菌。我們過去對細菌這個概念很模糊,前年我治牙周病,把細菌這個事情搞清楚了。大夫用一根針,牙周病那個牙周是黑的,牙齒跟牙齦這個地方好像有一條黑線,我們不知道那叫牙周病。我是很多年了,差不多十幾年,所以醫生講,你是佛菩薩保佑你,要不然你的牙齒早就爛掉了,你還能講經。接著用這個針,在那個黑線裡頭挑了一點,我們看到一點黑黑的髒東西,挑了一點,他放在顯微鏡上,把顯微鏡連到電視的屏幕,連出來,放大給我看。像什麼?像蛆,都在那裡動,整個電視的畫面全是的,這麼多。我問他,你放大多少倍?三千六百倍。這細菌,三千六百倍,看到像蛆一樣,像糞坑那些蛆在動,就那種樣子,我才對細菌有概念。這個牙周裡多少!挑那麼一點點,就是整個畫面上你都看到在動,那畫面上總有幾千個,你要一個一個去數總有幾千個,這肉眼看不見。
我們刷牙都忘掉了,他說牙齒不要刷,牙齦也不要刷,刷什麼?就是刷那個牙溝,保持那個地方的乾淨。我們活了一輩子,刷牙都不會刷,刷錯了。牙沒有病,牙根也沒有病,就是當中那個地方藏細菌,要把那裡刷乾淨。那個細菌有沒有佛性?有,有圓覺性。你看牠在那裡動,牠有圓覺性,牠是動物,牠不是死的,活的。我們身上有多少?佛經上講,「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那蟲就是細菌,我們肉眼看不見,佛眼看見。這樣的細菌,那麼小粒,也就像微塵一樣,那肉眼,一個,肉眼決定看不見。佛經上講,阿羅漢的天眼能見到微塵,像那一個細菌,阿羅漢能看見。我們連幾千個,至少是幾千個,針頭上那麼一點點,在螢幕上放大,我們看見了,這幾千個,一個決定看不見。牠有圓覺性。但是圓覺性怎麼?即同流轉,也變成生滅法。為什麼?跟著眾生心在轉變,眾生的心念念相續,所以圓覺性就跟著它念念相續。
光有圓覺性也沒有辦法出輪迴,所以底下下個結論,「若免輪迴無有是處」,沒這個道理。那要怎麼辦?第一步要超越六道輪迴,然後才真正能去修圓覺性。超越輪迴並沒有見性。超越輪迴這個事情得斷惡修善,要把見思煩惱斷掉。見惑,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斷掉,證須陀洹果;再往上去把思惑斷掉。思惑是什麼?貪瞋痴慢疑這五種,這個東西也放下,斷掉了,輪迴就出去了。所以我們就知道,六道輪迴怎麼來的?就是見思,錯誤的見解、錯誤的思想造成的。錯誤的思想,貪瞋痴慢疑;錯誤的看法,錯誤的見解,就是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見取見是果上的成見,戒取見是因上的成見,這講因果。譬如我們修善,斷惡修善,這是戒取見。將來生三善道、生三惡道,這是見取見,那是講的果,有因有果。因斷掉,果就斷掉。其他不屬於這四大類的,所有一切錯誤的看法都要放下。
總的來說,《金剛經》上說得最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整個六道輪迴是虛妄的,勸我們不要執著,不要在這裡頭起心動念。你會起心動念,你都把外頭虛妄的假相當作真的,你才會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造業,不起心不動念不造業。外面境界相不是真的、沒關係,有也可以,沒有也可以,根本就不要理會它,它也不礙事。所以明白人跟迷惑人思想見解完全不相同,明白人心是定的。記住,我什麼時候明白了,我的清淨平等覺現前就明白了;清淨心沒現前,平等心沒現前,還是迷而不覺,就肯定自己是六道凡夫。這很可怕,怕在哪裡?出不了輪迴,生生世世我們造的一切善惡業統統要報。你造的是善業,三善道受報;你造的惡業,是三惡道受報。輪迴太苦!輪迴的苦我們現在嘗到,現在在受,現在要覺悟,這事情不能幹!為什麼?它沒完沒了。過去無始劫來,我們生生世世這麼苦過來的,現在遇到佛法明白了。如果沒有遇到佛法,你怎麼可能明瞭這個事情?
佛出現在世間三個利益,第一個就是講經說法,講經說法的利益我們得到,第二種利益、第三種利益我們沒有緣分。第二種利益我們沒有見到佛,沒有能進入到佛的磁場。但是我們有幸能親近到章嘉大師,章嘉大師的磁場是我們永遠不會忘記的。你進入他居住的房舍,進了大門就不一樣,就能感受到這種祥和,氛圍好!老師給我們做出榜樣,老師的示現是在定中,行住坐臥都在定中。我這裡一張照片是他的標準照片,他這張印得很多,人家去看他,大概都是送這張照片。就是這個樣子,如如不動,連走路都是。他走得很慢,從來沒有看到他有個慌張的樣子,沒有,給你看到完全是安詳、穩重、大方,你看到這個。這是說明,不出輪迴,你沒有辦法入圓覺的境界。
「又:何況輪轉生死垢心曾未清淨,觀佛圓覺而不旋復。」圓覺是不生不滅,旋復就是生滅,旋復就是輪迴、就是生滅。中文佛經的翻譯,《楞嚴經》翻譯的文字最好,所以古德有很多人把《楞嚴經》媲美《莊子》,在文學上屬於第一流。為什麼能翻得這麼好?房融他參加了翻譯,最後用文字都是他斟酌的。房融是武則天的宰相,出自於宰相的手筆。大概是得罪武則天,武則天把他送到廣州去流放,沒想到在廣州遇到翻譯《楞嚴經》。你說歷代宰相有多少,誰知道?他出名了。《楞嚴經》大概就是我們現在講最後校訂是他作的,參加這個譯場,留名於後世。他兒子也不錯,兒子也做到宰相。這是大文學家,這個緣非常殊勝。這一句是說,「輪迴生死垢心」,垢是染污,就是煩惱習氣沒斷,「未曾清淨」,沒斷,「觀佛圓覺」,圓覺是不生不滅,「而不旋復」,旋復是生滅。這意思是,你觀佛的圓覺還是生滅法。「譬如太末蟲處處能棲,而不能棲於火焰。喻眾生心,處處能緣,獨不能緣於般若」,緣不到般若。為什麼?般若不動,這個動亂的心緣不到不動的境界。
太末蟲是很微細的微生物。我們好像曾經是看到過,有,在這個地方,第五頁,「太末蟲。微生物,在佛經中被稱作戶蟲、太末蟲」,佛經裡頭用這個稱呼。「《毘尼日用》中說: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厭身品第七》」有這句話,「亦如大腸,八萬四千蟲所住故」。這都是現在講的細菌。「《大般若經.第三分不退相品》」裡說,「復次,善現!一切不退轉菩薩摩訶薩身心清淨,非如常人身中恆為八萬戶蟲之所侵食。所以者何?是諸菩薩善根增上出過世間,所受身形內外清淨,故無蟲類侵食其身。」這就是說,應該也是境隨心轉,菩薩的心清淨,所以沒有細菌,我們這個凡人身不能跟他比,清淨心能感得細菌不侵犯你。
細菌是非常非常的微小,牠什麼地方都能住,傳染到你身體你根本不知道。我們這個身體組織是非常鬆散,牠很容易進去,牠太小了,很容易進去。牠處處能棲,而不棲於火焰,所以醫療裡頭用火焰來消毒,牠怕火。比喻眾生心處處能緣,把眾生心比喻作細菌,獨不能緣於般若。我們的心,這個心是講第六識跟第七識,第六識的分別、第七識的執著,能量非常非常大。特別是第六意識,佛在經上說它的功能,對外能緣到宇宙的邊緣,對內能緣到阿賴耶的三細相。今天科學家用精密的儀器去觀察,發現阿賴耶的三細相。佛在經上講過,第六識、第七識向內可以緣到阿賴耶的三細相,現在真的,這句話兌現了。雖然緣到,不得受用,不像菩薩那樣,菩薩用什麼見到三細相?用定力,就是用清淨心、平等心,清淨平等到極處你就看到三細相。所以那是現量境界,不要用儀器,是你親眼看到的。像佛眼能看到細菌,能看到你身上的細菌。這句話說的,經上這句話,太末蟲這個所說的,佛能看到人大腸,這屬於消化系統的。大腸裡有多少細菌?八萬四千。這不是一個定數,意思就是說很多很多,這細菌在裡頭侵蝕,我們相信。我們牙齒溝裡頭的牙周病,不知道藏的細菌是那麼多。它緣不到般若,般若是真實智慧,自性本具。
「是以實相之佛,圓覺之性」,實相之佛就是法身佛,他沒有形相,他不是物質現象,他不是精神現象,他也不是自然現象,所以緣不到。圓覺就是實相,就是自性,就是真心。「雖然眾生本具,但因妄心念念生滅,而不能觀」。這問題就在此地,眾生用妄心不用真心,妄心念念生滅。妄心從哪來的?阿賴耶的業相變現出來的。業相就是個動相,就是不覺,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個不覺是動相。自性是清淨的、不動的,突然起了個念頭,這個念頭沒有原因。什麼時候起的?沒有起的相,沒有時間,這是真的。所以難懂處,我們也就遇到這個瓶頸,無法突破,我們沒有辦法脫離時間空間觀念。大乘佛法沒有時間空間,整個宇宙是一體。沒有時間就是沒有先後,沒有空間就是沒有距離,所以大乘經上常說:當下就是!這叫什麼?這叫諸法實相,諸法實相就是當下就是。迷了的時候,就像弦一樣,一撥它就有振動。所以今天科學講,整個宇宙是一個波動現象,他們比喻人的脈搏,叫脈動現象,這個現象它不停。人的脈動,從母親懷孕的時候,這個嬰兒在母體裡面,他就出現心臟,心臟就開始波動。你看,一生到死亡,心臟不動了,這人就宣告死亡。宇宙的來源就最初這一念不覺,最初這一念不覺是自己的一念不覺,不是別人的,如果是別人的,自己成不了佛。自己這個波動現象跟別人的波動現象混在一起叫共業,共業裡頭有別業。
其實我們的波動現象並沒有停止,只是身體這個機器上的動,這個東西停止了。實際上有沒有停止?沒有停止。它換了個身體,不是這個肉身。靈魂它有現相,它還是個身體,變成那個身體了,那個波動現象它繼續存在,並沒有停止。如果停止,他就成佛,那就是宗門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波動現象停止,它不動了。這個不動就是大定,就是惠能大師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它沒動。這波動現象停止,見性了。雖然停止,他還有餘習,餘習太微細,那真叫非常非常微細,幾乎你不能覺察,但是它有。如果真的完全沒有,真的沒有,實報土就沒有了,實報土之所以存在,就是這個極微細的習氣,起心動念真的是斷掉了。這個習氣我們無法想像,這是不思議的境界。在實報土的菩薩,很多自己也不知道。什麼人知道?經教裡面佛告訴我們,八地以上,圓教,華嚴圓教。初住菩薩就住實報莊嚴土,從初住到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要到第八地,四十一個位次最後的四個位次,就是最高的,八地、九地、十地、等覺,這個時候他們見到,你說那個定功多深,這微細的習氣見到了。統統斷盡,實報土就沒有了。實報土沒有了,常寂光現前。常寂光才是真的淨土,常寂光裡頭一法不立。常是永恆,寂是清淨,光是遍照法界,就是說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整個宇宙,這現代的話,佛法裡面講遍法界虛空界,就是一個常寂光。常寂光什麼都沒有,但是什麼都能現,沒有一樣不能現。所以你不能說它有,不能說它無,你說它無,它能現相;你說它有,它什麼也沒有,什麼現象也沒有,三種現象都不可得。這是萬物的本體,萬物從它而生,萬物以它為體,沒有它,萬物就沒有了。這才是真正自己的本來面目,這是實相。所以凡夫是因為妄心念念生滅,你見不到,這個事實真相見不到。
「故《觀佛三昧經》佛告父王,諸佛本德,真如實相等,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勸父王念佛也。」這句話很重要,為什麼?與我們有關係。我們今天是凡夫,我們確確實實能夠領悟到諸佛境界不可思議,不是我們境界,我們用什麼方法也達不到。佛今天告訴他父王的方法,他父王也是示現凡夫,跟我們一樣,那用念佛的方法。「由上可見,念佛法門於諸法中稱為徑路」,這道理在此地;「而四種念佛中,持名念佛更為方便究竟,故稱為徑中之徑」,徑路裡頭的徑路。
末後這一段告訴我們,四種念佛理事不二、淺深相即,這就圓融了。我們看註解,第六行,一百九十八頁。「又四種念佛,難易懸殊,深淺似異。」這是我們凡夫看的,這四種擺在我們面前,確實持名容易,實相難,觀想也不容易,念佛好像很淺、很容易,實際上不然。實際上「事理不二,淺深相即」,看到這個淺,實際上它有深度;看到那個有深度,實際上它也很容易去學習。「若是圓人看來」,什麼是圓人?證得圓覺的就是圓人,明心見性的是圓人。他們看來,「稱名暗合道妙」。道妙是什麼?道妙是實相。持名跟實相相應,這就是暗合道妙。「初步即是到家」,念佛的名號你就能證得實相,念佛實相,這不可思議。下面說,「故持念佛名又何異於念佛實相」,這個於就是,持名念佛就是念佛實相。持名是對最低的,實相是最高的,它兩個通了。
這個話怎麼說?李老師告訴我,《般若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明不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好像是明白。觀想有沒有著相?著相。觀像有沒有著相?著相。只有實相不著相,持名也著相了。沒有著相的佛,沒有著相的法身菩薩,我們用著相的這個方法能往生到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去還要把這個相破掉,這真的,不是假的。費多大的功夫觀想觀成,到極樂世界要把這個相去掉,你才能入實相。念佛這句佛號,你知道是假的,不是真的,這句佛號容易去掉,佛號是名相,名相容易去掉。這就是持名跟實相就連起來,持名,知道這個名是假名,你就見實相。觀像觀成功要去,觀想觀成功也要除相,所以到極樂世界就變成難處,沒有持名來得容易,持名很快就向上提升。
「《彌陀疏鈔》云」,蓮池大師的話,「實相云者,非必滅除諸相,蓋即相而無相也」。這是我們平常可以做的功夫,這要會用功,這是什麼?這是智慧的觀照。《心經》上面顯示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般若波羅蜜還加個深字,深是什麼?等覺菩薩之深,「照見五蘊皆空」,這是覺,「度一切苦厄」,這是離苦,離苦就得樂,佛的教學圓滿了。你要會觀照。我們今天用什麼觀照?用彌勒菩薩告訴我們這個真相,所有一切現象,都是在高頻率波動之下顯現的幻相,沒有一樣是真的,物質現象是假的,精神現象也是假的。頻率高到什麼程度?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頻率。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你怎麼能夠掌握到。換句話說,我們身體掌握不到,我們念頭也掌握不到。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在我們眼前波動,我們眼睛看不見,我們耳朵聽不見,我們前面五根,眼耳鼻舌身,對它一點感覺都沒有,麻木不仁,我們第六識、第七識也緣不到,但這是事實真相,這說明一個什麼現象?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真正明白的人他放下,什麼都放下,連起心動念都放下,他成功了。
起心動念放下,他成佛,他跟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跟惠能大師在五祖方丈室裡頭同一個境界。如果他還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沒有了,他的境界是菩薩,這個菩薩是佛經上說的權教菩薩。他住在哪裡?他住在四聖法界上面的兩層,菩薩、佛,他入這個境界。如果還有分別,執著放下了,他是阿羅漢的境界,他超越六道,他在四聖法界下面一層,聲聞、緣覺,在這個境界裡頭。這些與讀書沒有關係,與什麼修行功夫統統沒有關係,放下而已!千經萬論,無量法門,到最後歸結,章嘉大師給我說的,「看破,放下」。這是一切佛法最後歸結到這麼簡單,這真是祕中之祕,諸佛祕藏,不費功夫,放下就是。真放下了,這世間十法界依正莊嚴,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與自己毫無關係,自己解脫了。自己解脫之後,那就是幫助別人,眾生有感,你一定有應,他入這個境界了。
這些話說起來容易,我們現在能理解、能承認,但是我們的煩惱習氣沒放下,這個時候怎麼辦?諸佛如來教給我們,也教給他的父王,念佛。念佛能消業障、能斷煩惱,能往生淨土、能見彌陀。古德說,「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向上一著,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會教給我們。我們走這個路子,這路子就非常穩當。所以蓮池大師在《疏鈔》裡頭說,實相,不必去滅除諸相,一切隨緣,這就好,即相而無相。在一切相裡面,你看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波動現象,這即相無相。「經云:治世語言皆與實相不相違背」。治世的語言,今天在我們這個地方,《群書治要》就是治世語言,皆與實相不相違背,為什麼?性德自然的流露。人要是能夠遵守,天下大治,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用這個來做比喻。「云何萬德洪名不及治世一語」,萬德洪名是一句阿彌陀佛的佛號,世間人眼光裡頭不及治世一語,這不知道。
「《圓中鈔》曰:四明云」,天台宗的祖師,「圓極之果,所有名字,一一不虛」,圓極之果是妙覺如來,所有名字,一一不虛,這些名字相也是從自性流露出來的,全彰性德,「究竟成就,蓋其所召皆極真故。」所以法法是圓融的,法法是活潑的,關鍵就在覺迷,迷了的時候處處是障礙,覺悟的時候處處皆圓通,障礙不存在。障礙怎麼產生的?業習煩惱沒放下,障礙這麼來的。菩薩如何證得圓通?放下就是。《楞嚴經》上「二十五圓通章」,這是佛在楞嚴會上,讓這些等覺菩薩說出他們是怎麼修行證得的。二十五位菩薩,個個都說他是第一,沒有說第二的。大勢至菩薩就是念佛圓通的,觀世音菩薩是反聞聞自性圓通的,用的方法妙!不緣外境緣內境,內境是自性,哲學裡面講的緣本體,不緣現象,現象是外境。但是性相是一體,一體當中你要見體,不要見相。不著相就見性,觀音菩薩是用這個方法。所以,所有名字一一不虛,這明心見性的人、開悟的人,為什麼?名能顯體,他見到這個名,他名不執著,他契入性體。古人有個比喻說,「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幾千種、幾萬種,全都是金器,花樣眾多,沒有一個是重複的。明白的人他要金,這些金器全是金,他無需要去鑑別,價值是平等的。
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五倫是道,五常、四維、八德是德,所以稱為道德。為什麼?它是從自性流露的。自性的原點就是孝敬,落實在哪裡?落實在孝親尊師,一個人不孝順父母、不尊敬老師就完了。為什麼?他所作所為、所修所證都不是正道,他偏了、邪了,縱然有大成就,果報在三途。你說為什麼?做極大的功德,為什麼果報還在三途?他違背了自性,原因就在此地。教化眾生著重在德行,你自己把這個德行摧毀掉,教得再好,沒根。這樓蓋得再好,沒有把地基打好,很快會倒塌,禁不起風吹雨打。根要堅固!孝敬是根,根之根,一般人疏忽。現在疏忽到,一般人把這個事情忘掉了,提起來他不相信,他對這個懷疑,都認為這個是過了時代,從前古代專制帝王拿這個欺騙老百姓,都這麼想法。這是邪見,這個邪見太深、太嚴重,像把這些房屋根基都毀掉,所以傳統教育難就難在這裡。
佛菩薩希望真正聖賢出世,聖賢從哪救起?從根救起。根之根,從哪一條入門?古人有一句話說,從不妄語始。不說假話,你就能進去,很有道理!無論這個事情是正確、是錯的,是是、是非,我講真話,不講假話。古書裡面記載,司馬光一生沒有妄語。他自己深深反省,有什麼德行?這一句是肯定的,一生沒妄語。我們有所隱瞞,隱瞞目的是為什麼?為自己的名聞利養,這就錯了;隱瞞的事情是為了救人,這個可以。所以,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持清淨戒。經上有個例子,三岔路口,遇到個獵人追一隻兔子,這個人看到了,獵人問他,兔子從哪裡跑掉?三條路,他就打妄語,明明看到兔子從這邊,他說從那邊走了。這什麼?救一條命,兩個都救了,那一個心裡想殺生沒有殺到,在小乘沒有破戒,這兔子一條生命被他救了。這是活的,佛法完全講智慧,活活潑潑。完全是利益眾生,沒有利益自己,這就是對的。為人是善的,為自就是惡,那個惡的基礎在哪裡?增長我執。佛家講這個惡是這樣的,增長我執。我執要放下、要破掉,怎麼可以增長!所以決定不能有個念頭為我,就錯了。不為我才證得真我;為我,這假我永遠丟不掉。這不是真我,身不是真我,名聞利養全是假的,這是我們要記住、要學習的。
「故《大經》云」,通常講大經都是講《華嚴經》,講大論都是指《大智度論》,「世諦但有名無實義」,這講世間法。「第一義諦有名有實義,佛是究竟第一義諦。」所以佛這個名號有名有實,實是真的,阿彌陀佛是究竟第一義諦,有名有實。實是什麼?實是自性,阿彌陀佛是自性,自性是阿彌陀佛。「又今彌陀既已證乎究竟第一義諦,故一稱嘉名,萬德齊彰。」證明裡頭含無量的德行、無量的功德,不但是阿彌陀佛自己無量劫中修成無量功德,這個裡頭遍攝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修的功德,是什麼?性體,自性的本體,所以稱這個名號萬德齊彰。「彌陀萬德慧日,既已俱體齊彰,眾生黑暗罪瑕,自然當念消乎塵劫」。為什麼我們天天念,罪障習氣消不了?是我們不會念,我們用自私自利的心去念,所以不但不能消罪業,還增長罪業。希望用這個名號求世間名聞利養,增長自己貪瞋痴慢,錯了。
這與我們的大環境有密切關係。大環境是什麼?眾生沒福。眾生有福,聖人出現;眾生沒福,妖魔鬼怪出現。《左傳》上有一句話,左丘明說的,「人棄常則妖興」,人不修福,妖魔鬼怪充斥世間。常是五常,仁義禮智信,人把這個都丟掉了,現在的社會,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五個字都沒有了,這五個字是人道。這個世間,人人都能遵守仁義禮智信,聖賢就出世,佛菩薩出世。為什麼?善與善感應,惡與惡感應。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妖魔鬼怪,與他們感應;仁義禮智信與聖賢感應,與佛菩薩感應。這是大環境,我們要了解。我們今天所處的環境是最痛苦的環境、最艱難的環境,在這個裡面,首先第一要緊的事情,把自己保住。這一句佛號裡頭,世出世間,萬德萬行,統統在佛號當中。一句佛號裡頭具足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具足大小乘裡面的戒律,從十善、三皈、五戒、三聚淨戒、六和、六度,統統具足,佛號功德不可思議。念佛人決定不會違背性德,違背性德他不是念佛人。這就古人所說的「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這不會念。會念的相應,會念的人心地清淨慈悲,會念的人增長清淨平等覺、增長慈悲心,智慧現前。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