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群書治要36O》第四冊—恭慎如始,方得善終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一八集)  2024/7/16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60-0318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群書治要36O》第四冊,第五單元「敬慎」,五、「慎始終」。

  【三一八、昔先君桓公,方任賢而贊德之時,亡國恃以存,危國仰以安,是以民樂其政,而世高其德行。遠征暴勞者不疾;驅海內使朝天子,諸侯不怨。當是時,盛君之行,不能進焉。及其卒而衰,怠於德而並於樂,身溺於婦侍,而謀因於豎刁,是以民苦其政,而世非其行。故身死胡宮而不舉,蟲出而不收。當是時也,桀、紂之卒,不能惡焉。】

  這一條出自於卷三十三,《晏子.諫(上)》。

  『先君』是前代帝王。『贊德』是推崇仁德。『不疾』是不憎恨,不生氣的意思。『盛君』是聖明的君主。『溺於婦侍』:指齊桓公沉湎於美色,就是好色。『豎刁』是春秋齊國的人,為了表示對齊桓公的忠心,自行閹割。而齊桓公也因為這件事而不聽管仲的遺言,親信易牙跟豎刁。管仲臨終他的遺言勸桓公不能用這兩個人,不能用易牙跟豎刁,他沒有聽管仲的,管仲死了之後他還是用這兩個人。桓公病危的時候,豎刁作亂,就不給桓公送飯菜。桓公得知後,知道這個事情之後,用衣袖蒙著臉,活活的被餓死了。『苦』:這個字是作動詞,指災患或者是怕的意思。『非』:在此地也是動詞,是反對、詆毀。『胡宮』就是寢宮,住的地方,住的宮室。『不舉』就是沒有提報,沒有人去報告。『蟲出而不收』:齊桓公四十三年(西元前六四三),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無虧、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黨羽爭位,他五個兒子都爭這個王位。冬十月七日,冬天十月七日齊桓公餓死。五個公子互相攻打,齊國一片混亂。桓公屍體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屍蟲都爬出來了,仍然沒有人收屍。到了十四日,新立的齊君無虧才把桓公收殮。『不能』就是未及、不及的意思。『惡』是壞。『焉』:表示感嘆。相當於「啊」的意思。

  這一條講,「從前先王桓公」,就是齊桓公,「任用賢良而推崇仁德的時候」,他用管仲推行仁德的時候,也就是推行仁政,「將要滅亡的國家依靠他可以保存下來」。因為任用賢良的人來當官,快要滅亡的國家幫助它保存下來。國家遭受危難的時候,「倚仗他可以轉危為安」。「因此百姓喜愛他的政權」,他執政人民得到安樂,「世人尊崇他的德政」。「連到很遠的地方去征討殘暴,身受勞苦的人也不會怨恨」,不會埋怨,願意為國家來犧牲奉獻;「令海內各國朝見天子,諸侯也不埋怨」,也沒有怨恨,大家都樂意來朝見。「這個時候,威望極高的國君的舉動,也都不能超越他。」當時是五霸之首,春秋五霸達到最高峰。「到了他晚年,國勢漸衰,懶於推行德政而迷戀於淫樂,沉湎於美色而聽信豎刁的謀議」。到晚年,桓公他就不像從前,管仲死了之後他就任用不好的人,聽信豎刁的謀議。豎刁是奸臣,不好。因此人民百姓痛恨他的政權,因為實行一些暴政,「他的行為受到世人的非議,所以他死在寢宮沒有人報告」,屍體長蟲爬出牆外,「也沒有人去收屍」。這是到晚年很慘。當時,暴虐的夏桀、商紂死的時候,也沒有像桓公這麼慘啊!

  這一條也是告訴我們要慎始終,開始任用賢良的人做大臣做大官,把國家治理得很安定,到了晚年就不用賢能的人,改用會諂媚巴結他的人,用這些奸臣,到最後國家一片混亂,自己死了都沒有人收屍。這個慘狀,真的比桀、紂還要慘。這一條也是告訴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慎始終,有始有終,不能前面很好,後面就不好,應該要有始有終,這樣才能保全自己的身家,自己國家的安定繁榮。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