緇門崇行錄淺述—不享王供 悟道法師主講 (第九十五集) 2022/12/31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檔名:WD20-053-0095
《緇門崇行錄淺述》。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放掌。請大家翻開《緇門崇行錄淺述》一百八十一頁第六行:
【不享王供】
從這裡看起。前面我們學習到《緇門崇行錄淺述.高尚之行》,前面我們學習了兩個公案,第一個晉朝道恒法師,秦主姚興要他出來做官,他沒有接受,後來跑到山裡面去隱居起來。第二個是慧永法師,跟我們中國佛教淨土宗初祖遠公大師,當時也算是師兄弟,他是慧永,我們初祖叫慧遠,遠公大師。慧永法師他也是修苦行,就一個人,穿的也是百衲衣,旁邊沒有侍者,沒有侍從。遠公那邊,跟他一起念佛的人就很多,可以說人才濟濟。相形之下,慧永法師他就比較清高,就是很清淨,他什麼都沒有。
我們接著學習第三個公案,高尚之行,『不享王供』,這個題目就是不享受國王的供養。一般國王的供養都是非常的豐富的,在生活上衣食住行,我們當然可以理解,受到國王的禮遇,他那個供養當然是很豐盛的。但是這位大德,他沒有接受國王的供養。國王供養很多,但是他沒有接受。請看這個文:
【姚秦佛陀耶舍在姑臧,秦主興,遣使聘之,厚贈不受。既至,興自出迎,別立新省,館於逍遙園中。四事供養亦不受,時至分衛,一食而已。衣缽臥具盈屋三間,不以介意,興為貨之,造寺城南云。】
這個公案,請大家看《淺述》,《淺述》有給我們做一個講解,「姚秦長安佛陀耶舍大師住在姑臧」,姑臧,這裡有括弧「今甘肅省轄」,他住在姑臧時,就是現在的甘肅省這個地方。「秦主姚興」,那時候姚秦,姚秦我們大家都比較熟悉,翻譯《佛說阿彌陀經》的,就是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他就是那個時代的人。所以大師他也是姚秦這個時代的人。秦主姚興,當時的國主姚興派遣使者去禮請他,並且贈送他很多貴重的禮物,但耶舍大師他都不收。雖然這個禮物很貴重,他沒有收。「到了長安」,古時候長安是首都,就像現在一個國家的第一都市,首都,也就是國王、皇帝住的所在地,當時建都在長安。「姚興親自出來迎接,特別建立新的官署在逍遙園的賓館中」,特別給他建一個,當然這個房子建築都很華麗、很舒適,在逍遙園的賓館當中。這個好像現在一個公園,逍遙園這個名字,顧名思義,這裡面住得就很自在、很逍遙,也就是四事供養都很豐盛不缺乏。
「給他的飲食、衣服、臥具、醫藥等四事供養都不接受」。這些生活上的必需品,吃的,還有做比較好的衣服,臥具(睡覺用的臥具,像棉被、枕頭、床鋪這一類的),醫藥,四事供養,他都沒有接受。到了吃飯的時候,「分衛翻乞食或團墮。乞食者,比丘行而乞食也。團墮就乞得之食而釋之,以西竺之法,多搏食作團墮疊缽中故也。或為漢語,謂以乞得之食物分與僧尼而護衛之,令修道也」。分衛就是他有得到食物,他不是自己一個人享受,比如說人家現在供養我們一些東西,吃的,他都分給大家吃,他不是一個人自己獨享。就是供眾,用我們現在話來講,分衛,他分到好的飲食,什麼東西他都供眾,沒有說自己一個人去獨享。他吃飯的時候,「才吃一餐」,就是日中一食,「供養他的衣服、臥具堆滿三個房間」,衣服很多,大家都一直供養他,衣服多得不得了,堆滿三個房間,「他從來不去注意它們」,他也沒有去在意,人家供養就放在房間,他也沒有很在意,看看哪一件衣服拿來穿,他都沒有去注意這些衣服。「姚興於是將它們賣了,把所得用在建造城南的一座寺。」這些東西他都沒用,就把它賣掉,去蓋一座寺院供養他,我們現在講建寺。
我們看下面括弧,「寺梵語尾賀羅,毗訶羅。寺原為官司之名,釋名曰:寺,嗣也,治事者相嗣續於其內也。」這個寺,就是指嗣的意思。這個寺是長久的一個機構,這是古代官署的一個名稱,在漢朝時代九個寺,後來增加一個寺。這個我們淨老和尚在《認識佛教》都有講過了。這個寺,古時候是直接屬中央皇帝管的,就是皇帝下面直屬的九個辦事機構,稱為寺。寺的意思就是它是長久性的,長久性的一個機構。後來佛教傳到中國,印度的法師到中國來弘法,翻譯經典,不是短時間可以完成,所以就另外再增加一個寺,在洛陽建一個寺叫白馬寺,紀念白馬馱經到中國來,感恩白馬。所以寺一直傳到現在,寺它跟廟不一樣,廟供鬼神,寺是皇帝的辦事機構。所以這個我們多看《認識佛教》就知道。治事,就是辦事的人在這裡面長久的辦理一些事務。
「羅壁志餘曰:漢設鴻臚寺侍四方賓客,永平中佛法入中國,舘摩騰、法蘭於鴻臚寺。次年勅洛陽城西雍門外立白馬寺,以鴻臚非久居之舘,故別建處之。其仍以寺名者,以僧為西方之客,若待以賓禮也。此中國有僧寺之始。隋煬帝大業中改天下之寺為道場,至唐復為寺。」這一段也就是給我們說明寺它的由來。漢朝時候永平年中佛法傳入中國,由鴻臚寺來接待摩騰、竺法蘭兩位法師。《四十二章經》就是第一部翻譯的佛經,翻譯中文的佛經。第二年就在洛陽建了一個白馬寺。白馬寺現在還在,有到大陸去旅遊觀光,都會安排這個景點。這個地方我也去過一、兩次,白馬寺。因為鴻臚寺是暫時接待賓客,但是翻譯佛經就不是短時間,所以就另外建一個寺來安置兩位高僧,讓他們安心在那邊弘法、翻譯經典。這是我們中國有僧寺的開始,從漢朝永平年中佛法傳入中國那個時候開始的。
到隋煬帝大業中,這個也是到隋朝了,他就把漢朝那個時候的寺,他把它改為道場。所以我們現在說道場,也是那個時候改的,寺名稱就改為道場。到了唐朝,又把它改回來寺,一直到我們現在還都是以這個寺為名稱。所以我們現在向政府申請蓋道場,我們提出「淨宗學會」,政府民政局那邊沒有這個名稱,他們那邊只有寺院、庵堂,宮觀,庵堂就是佛堂、教堂,還有殿,這個有。學會,說這個沒有,宗教裡面沒有這個名稱。所以我們過去在中壢善果林,我們當時要去申請,就是申請一個善果林淨宗學會,政府說沒有這個名稱,只有寺院、庵堂、宮觀這些名稱。後來我就跟他們講,那就用淨土寺,用淨土寺去申請,現在就有善果林淨土寺這個名稱。這是講寺的由來。
這個公案也是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發,這個我們也是要學習的地方,我們現在如果你出家久了,慢慢信眾多了,供養也多了,對這些供養你要怎麼去處理?這是一個很好的榜樣,可以供眾。過去時代比較有名的法師,人家供養會多,或者有道德學問,人家供養會多,多了,分給沒有供養的一些出家眾。我們現在的話講,跟他們分享,不要獨享,要分享。我們要常常有這樣的心,人家供養我們好吃的,好的衣服,或者什麼好的用具,就不要獨享,跟大家共享。如果有多餘,可以賣的,那就賣,可以供養道場,或者變賣去做一些印經,或者是救濟這些善事,自己不要享受,這是高尚之行。每一個公案都有不同的因緣,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對象,都是我們要用心來學習的地方。
好,這一條公案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