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緇門崇行錄淺述—為師禮懺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十二集)  2021/7/5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檔名:WD20-053-0042

  《緇門崇行錄淺述.尊師之行第三》。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放掌。請大家翻開「尊師之行第三」,八十一頁,從第一行看起:

  【為師禮懺】

  我們接著看下面的文:

  【晉法曠,下邳人,早失二親,事繼母以孝聞。後出家,師沙門曇印。印嘗疾病危篤,曠乃七日七夜祈誠禮懺,至第七日,忽見五色光明,照印房戶;印如覺有人以手振之,所苦遂癒。】

  這個公案也是在晉朝的時代,這在《淺述》裡面有註明,在「潛青山竺法曠法師」,他是『下邳人』,「下邳」是在江蘇省徐州的境內,他是那個地方的人。『早失二親』,這是在家的時候父母(雙親)很早就過世了。『事繼母以孝聞』,「繼母」是他父親的第二個太太,繼母就不是親生母親,是繼母撫養他長大。他侍奉繼母以孝聞名,在家他就是一個孝子。『後出家』,後來他出家了,『師沙門曇印』,「師」就是拜師,拜老師,跟曇印法師學習。就拜他為師,跟他學習,就在他的門下學習佛法。『印嘗疾病危篤』,曇印法師曾經生病,而且這個病很嚴重。「危篤」就是很危險,有生命危險。可見得他這個病不是小病,大病。『曠乃七日七夜祈誠禮懺』,法曠法師就為他的師父七天七夜都沒有睡覺,祈禱,虔誠的禮懺(我們現在講拜懺),替他師父來求懺悔,拜懺七日七夜。古人這種精神,也實在令人敬佩。

  從這個地方,我們聽過傳統文化的一些課程,也聽到我們淨老和尚平常在講席當中常講的,真正能尊師是從孝親來的。如果在家不孝父母,他不可能對老師會尊重。如果在家不孝父母,對老師很尊敬,那不是真的。所以我們看到法曠法師「事繼母以孝聞」,不是親生的母親他都這麼孝順,以孝聞名,可見得他在家就是盡孝道;出家之後,對老師就很尊重了。所以他才能夠發心為他的師父,這樣七天七夜不眠不休的,虔誠祈禱禮拜懺悔,這不容易!『至第七日』,這就像打佛七一樣,到第七天了,『忽見五色光明,照印房戶』。就是到第七天,忽然看見外面有五色的光明,照射到曇印法師房間的門戶,照射進去。『印如覺有人以手振之』,曇印法師他感覺到好像有人用手給他震動一下,『所苦遂癒』,就是他的病就好了。這的確是感應,好像有人在推拿、撫摸他的身體,我們現在講推拿,他的病就好了,這個純粹是感應。

  這個感應故事,我們在一般看到比較普遍的就是《觀音菩薩靈感錄》,這是最多的,也最普遍的。就古代到現代一些感應事蹟,的確有感應。另外就是《地藏菩薩本跡靈感錄》,這也是講感應。所以我那天看了《地藏菩薩本跡靈感錄》,和裕出版社印的這些公案,蒐集得相當豐富,這些感應事蹟我們也可以多看看。這些能夠啟發我們信心,的確求佛力加持是會有感應。感應之道,關鍵還是在至誠恭敬,就是有幾分的恭敬它感應幾分,這是感應之道的原理。法曠法師的公案也是尊師之行,所以尊師之行有很多種方面的表現,這是其中的一種。

  我們現在大家要迴向給父母師長,當然禮懺是一種方式,拜什麼懺都可以,主要還是在恭敬至誠心。我們念佛人,主要都是念佛,或者念觀音菩薩,或者念地藏菩薩也都可以,它是舉出一個修行的例子,這樣來修學的。所以關鍵還是在至誠恭敬,如果只有形式,當然是沒有感應。形式,因為有口無心,當然就不會有感應,所以關鍵在至誠恭敬心。這個至誠恭敬心就是從孝親來的,所以要從孝親做起才能真正去尊師。這是我們淨老和尚常講的,孝敬是中華文化的根本,孝又是最根本的,跟佛在淨業三福講的完全是一樣,淨業三福第一句就是「孝養父母」,第二句才是「奉事師長」。你不能孝養父母,你就不能奉事師長了。所以一切都從孝這個根所生出來的善行。

  好,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