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緇門崇行錄淺述—受杖自責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十一集)  2021/7/4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檔名:WD20-053-0041

  《緇門崇行錄淺述.尊師之行第三》。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放掌。請大家翻開「尊師之行第三」,七十九頁,我們從第一行看起:

  【受杖自責】

  我們接著看下面這個文:

  【晉法遇,事道安為師,後止江陵長沙寺,講說眾經,受業者四百餘人。時,一僧飲酒,遇罰而不遣。安遙聞之,以竹筒貯一荊杖,封緘寄遇。遇開緘見杖,即曰:「此繇飲酒僧耳,我訓領不勤,遠貽憂賜。」遂鳴椎集眾,以筒置前,燒香致敬;伏地,命維那行杖三下,垂淚自責。境內道俗無不歎息,因之勵業者甚眾。】

  這則公案是在晉朝,在隋朝之前,這個很早了,晉朝。我們看歷史,三國以後,就是到了晉朝。晉朝法遇法師,他是拜道安法師為師(我們前面公案看到道安法師),道安法師講經說法,法遇法師跟隨道安法師學習經教、講經說法。『後止江陵長沙寺』,「江陵」是在湖北省中南部。『講說眾經』,「講說眾經」就是講了很多部經典。『受業者四百餘人』,跟他學習的有四百多人,可見得在當時也是很殊勝的。

  『時,一僧飲酒,遇罰而不遣』,「時」就是那個時候,有一個出家人喝酒,法遇法師有處罰他,但是沒有給他遷單。「不遣」就是沒有給他趕走,只有給他處罰。道安法師聽到這個消息,『安遙聞之』。他們住的寺院道場距離很遠,聽到這個消息,就『以竹筒貯一荊杖』。竹筒,竹子做的一個筒,圓形的,就像我們現在裝畫的捲筒。「杖」就是木頭做的,古代這個杖是刑罰,打人的。木頭做的「一荊杖」,就放在這個筒子、竹筒裡面,把它封起來。『緘』就是書信的封口。把它封起來,寄給法遇法師,就寄給他,當中也沒有寫什麼文字,就是把這個荊杖寄給他。

  『遇開緘見杖』,法遇法師打開這個封口,就看到這支杖,這個杖就是木頭做的,就是打人用的。『即曰:此繇飲酒僧耳』,他就講,我們這裡有出家人喝酒了,「飲酒僧」。他的師父知道了,知道我們這裡有飲酒僧,這是我的責任,『我訓領不勤』,我平常對他們的訓導帶領,帶得不好,才會出了這個事情。『遠貽憂賜』,就是說勞煩他的師父這麼遠,還為這個事情來憂慮、來操心,而且賜給他一支荊杖,寄到他的寺院來。『遂鳴椎集眾』,古代就是打板、楗椎,好像我們做法會擊眾鼓,古代就是以這個做信號,把寺院所有的人都集合到一個地方。『以筒置前』,就是把道安法師寄來的那個竹筒放在前面。放在前面,『燒香致敬』,對著荊杖「燒香致敬」,致敬就是禮拜。『伏地』,「伏地」就是法遇法師他就自己趴在地上,就命令維那打他三下,用那個荊杖打他三下。『垂淚自責』,「垂淚」就是掉眼淚,自己責備自己,自己弟子沒有教好,才會出了這個事情。『境內道俗無不歎息』,這個事情傳出去了,在這個地方上出家人,或者沒有出家的世俗,四眾弟子聽到之後沒有不讚歎的。「歎息」就是讚歎。這個法遇法師真的不容易,『因之勵業者甚眾』,勉勵來學習的人就很多了,也受了他這樣的尊師之行的一個感召。這個也就是他尊師之行一個具體的表現,這個也真不容易,真的不容易。下面我們看:

  【贊曰】

  這是蓮池大師對這個公案,他的一個讚歎:

  【「噫!使今人發安老之緘,其不碎筒折杖而誶語者寡矣,聖師賢弟子,千載而下,吾猶為二公多之。」】

  這是蓮池大師對道安法師、法遇法師的一個讚歎。『贊曰』就是對他一個讚歎。下面,『噫』就是一個驚歎詞。『使今人發安老之緘』,蓮池大師講,「唉!假使現代的人打開師父的封包」寄來的竹筒,「一看是笞杖」,打人的,「不打碎竹筒,折斷荊杖」,罵幾聲,「恐怕很少了」。「像這種聖人師父,賢人弟子」,雖然晉朝到明朝已經過了千年,蓮池大師他講,他仍然為這兩位大師做不可多得的一個讚歎,這真是不可多得。

  這個公案也是給我們一個啟發,蓮池大師那個時代,明朝,明朝距離我們現在五百多年,明朝距離晉朝一千多年。明朝那個時代,實在講比起我們現在的人心,淳厚太多太多了。但是當時社會風氣、佛門都已經不如從前了,跟晉朝時候比起來也是差很遠。我們現在跟明朝那個時候,又差得更遠。所以他這句感嘆,也是讓我們深有感觸。蓮池大師講,現代人如果看到他師父寄給他是一個笞杖,打人的,看到這個,就把竹筒打碎了,那個笞杖、荊杖就把它折斷,然後再責罵幾聲,再罵師父罵幾聲,如果現在人看到這種情況,沒有做這樣動作的人,那就很少了。『聖師賢弟子,千載而下』,這兩個真是不可多得,也是佛門的榜樣,四眾弟子的榜樣。

  古人這種行誼,實在講,的確值得我們讚歎學習。我們現在人,縱然做不到古人這樣,但是我們也是要學習這種尊師之行的態度。在《觀經》淨業三福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個就屬於奉事師長這一方面。敬師,尊敬師長是從孝親開始,對父母親不懂得孝,當然他對師長也不懂得尊重,這是必定的。你看《弟子規》講,「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你看前面這個四句做到了,他就能做到這個,所以尊師建立在孝親的基礎上。所以,你看有了《弟子規》這個基礎,他出家修行,他必定會尊重師長。因此我們淨老和尚才會一直強調《弟子規》它的重要性。現在人沒有學這個,也不能怪他們,沒有人教。但是教了,還是要他能接受。你看明朝蓮池大師那個時候,那個時候都是學這種傳統文化的,但是有的人學了,他沒有在生活當中實際上去把它做到。所以現在也不要說,師父拿一個杖寄過去處罰,現在人就是前面講的,講幾句不好聽的,他就要走了,他就受不了了,現在人是這樣的一個情況。所以這個師長的一個責備,做弟子的要怎麼去順承?就像《弟子規》一樣,「父母責,須順承」,順承就是從父母開始,這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

  這一條的精神,我們現在怎麼去學習?過去我也常常跟大家分享,我們淨老和尚早年在圖書館,的確對內部,我們犯錯了,做得哪裡不對,他都會責備,會指責。但是我們做弟子的人要知道,師父是為我們好,他在教我們。有的人他不能接受,不能接受,他也不一定表現像這裡蓮池大師講的,罵幾句。表面上是沒有口出惡言,但是心裡他不高興,他心裡對師父不滿,他那個瞋恚,瞋是表現在外面,臉上,恚是兩個土,心在最下面,他是氣在心裡,他對師父不滿,他氣師父。這個我過去也看到不少,對師父,他很不滿,只是他沒有說出來,氣在心裡。

  尊師之行,我自己也不敢說做到多好,但是總是盡量。過去,大概二十幾年前,我們淨老和尚到新加坡去弘法,那時候去講《華嚴經》。《華嚴經》(那個時候做錄音帶,那個時候錄影帶還比較少)講完,新加坡都做錄音帶,錄音帶就會寄回來台北,我們再去複製,再去拷貝流通。那個時候都給日昇錄音公司去做,日昇那個蔡老闆有一天就跟我講,他說悟道法師,這次有一卷,我們有聽過,老和尚在罵你,公開在講經的時候罵你,那一段要不要把它剪接剪掉?我就說你先拿來我聽看看,聽了之後,師父說我要去跟人家爭,這當然是一個指責的話。在外面人聽起來,師父在罵你,公開罵的,不是在私下罵的,在講經的時候罵的。我聽了之後,師父是在教我們,教我不要跟人家爭,不要去跟人家爭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師父是在教徒弟。我說這個很好,我說你不但不要剪掉,你再幫我個別流通,特別流通這一卷,做一千卷來個別流通,所以他就幫我做一千卷。做一千卷,以前錄音帶那個盒子外面寫幾個字,我就把蓮池大師去拜見遍融和尚的那個話,他三步一拜,拜到遍融和尚那邊,大家以為遍融和尚會跟他說什麼玄妙的佛法,結果遍融和尚跟他講,你不要被名聞利養給你害了。大家在旁邊聽了,就笑起來了,這麼虔誠來請法,講這句,我們平常天天聽,聽得都聽膩了。但是蓮池大師他講,他一生就是得力這句話,他一生成就就是得力這句話,所以我就把它印上去。師父就是教我們不要跟人家爭,這個你不能給它聽成是壞話,在提醒我們、在提醒我自己。

  這個我也是做給我們悟字輩出家眾,做一個樣子給大家看。後來悟威師,在澳洲,我們老和尚也是講經的時候罵他,他就學我這個樣子,就把那一卷,他也做了一千卷去流通。這就是說你對師長他講的,我們對他教我們的態度、心態,如果你對師長他不尊重,他講再好的話,你都把他聽成不好的。另外就是說,我們師父過去常常,也是公開講的,悟字輩不是他收的,他不承認我們是他的徒弟。我們有一些悟字輩的出家眾,有多人不能接受這個。這個就是個人的態度不一樣,有很多人他就不以為然,師父怎麼這麼說?明明我們戒牒都是寫師父剃度的,怎麼會說不是呢?我們老和尚主要講的就是掛名的,我們不是真正他的弟子。有一些出家眾聽了就不能接受,甚至跟我們老和尚斷絕往來,不再往來了,這個也不少。

  但是同樣我聽了,我感覺師父說的都是真話,我沒有覺得他講得不對。但外面的人聽了,你們師父怎麼這樣講?我說這樣講沒錯,別人我不知道,別人的境界,我不知道。我是凡夫,不知道別人是不是佛菩薩示現,那個我不知道。但是我自己知道自己,我自己的確業障深重,不但是凡夫,還是業障很深重的。師父不承認我是他的弟子,我說這一條我絕對承認,別人我不知道,但是我自己覺得我不夠資格做師父的弟子。不夠資格做師父的弟子,為什麼還要喊他師父呢?因為我不夠資格做他的弟子,但是他夠資格做我的老師,所以我喊他師父,他值得我向他學習,我就這麼一個態度。他是師父,沒錯,但是我還不夠資格做他的弟子,這個我絕對承認。所以這個事情,我們現在就是盡量來修,怎麼叫尊師重道,尊師之行。我們對師長有一分的恭敬心,他才會講我們。實在講,如果一個弟子,那個師父從來不敢說他一句什麼,那肯定他學不到東西的,他錯了也不會跟他講,因為怕講了得罪他,跟他結冤仇,這個我們老和尚也常常講。所以過去我覺得那我還算不錯,我還值得師父罵,有的人,都講不得的。所以我是存一個感恩之心,這樣來學習接受,這個做得是很不夠,總是我們要慢慢不斷的提升,這就是尊師之行,我們要怎麼來學習。

  我們不能去找師長的過失,《沙彌律儀要略增註》,事師五十頌我們剛剛講過,你求師過當自損,就是說你一天到晚去看師父的毛病,那損失是你自己。為什麼?你一天到晚看他的毛病,你對他就生不起恭敬心,生不起恭敬心,他講的話,你當耳邊風,聽不進去,對你就沒有幫助。沒有幫助,你自己就損失了,不是師父那邊損失,是自己這邊損失。所以他要你尊重師長,不是師長要你去尊重他,而是重視你自己的道業。尊師為了重道,為了重視自己的道業,不是那個老師希望大家都來恭敬我,那個就不是好老師了,不是那個意思,這一點我們一定要知道。尊師是為了重視自己的道業,你不尊師,就是不尊重你自己的道業,你道業不能成就,這一點我們要明白。

  所以我們老和尚他講什麼,誤會很多,的確過去很多誤會。我們如果有一些對師長不尊重的這種心態跟行為自己要調整過來,因為是對自己的幫助,不是對師父。你調整過來,是你得利益,是你自己得利益。對師父不滿,或者師父對你有誤會,氣在心裡,也不行。有一些人是比較嚴重,表現在外面,像蓮池大師講的,沒有罵幾句,就很少了。有的人他是不講出來,他氣在心裡,悶燒鍋,那個就是《太上感應篇》講「恚怒師父」。什麼叫恚怒師父?那個恚是兩個土一個心,他氣在心裡,他埋在內心深處。內心深處在發怒,叫恚怒師父,《感應篇》講那個會記過。這是我們大家如果學習要有成就,尊師重道是必須要的。如果不重視自己的道,當然就不會尊師了。

  尊師為了重道,這一點我們大家好好來學習。講個幾句,他就不高興,都不能講的。現在我們也是要看對象,你講了,他能接受,以後他有什麼錯,再跟他講。過去的善知識,有一些要成就一個法器,你沒有錯,但是他故意找你麻煩,他來折磨你,這個在過去這些公案都有,就是冤枉你,他就是要冤枉你。所以過去我們老和尚在圖書館跟我講,他說一些出家眾來,如果受不了一點委屈,他要走,就讓他走。為什麼?他老人家下面又補充,他絕對不能成就的,你留他也沒有用。我們留他下來,不是說為了你來這裡幫我們做什麼事情,不是,你是來學習的,不是來幫忙做什麼事情、做義工,不是,來學習的。學習,你不能成就,那把你留下來,也對不起你,所以你要走,就讓你離開。所以以前我做當家,我們師父就給我交代這句話,受不了一點委屈的,要走讓他走。我現在也是用這個方式來處理,所以說你受不了一點委屈,你要走,也就可以去選擇你自己理想的道場。過去在圖書館,我也是跟這些悟字輩的出家眾這麼講,師父有交代過,要離開就讓他離開,不要去留他,因為他成就不了,他不是一個法器,受不起磨鍊,不能成就。

  好,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