緇門崇行錄淺述—織蒲供母 悟道法師主講 (第六十一集) 2021/8/1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檔名:WD20-053-0061
《緇門崇行錄淺述·孝親之行第四》。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放掌。請大家翻開《緇門崇行錄淺述》,「孝親之行第四」,一百一十六頁倒數第二行:
【織蒲供母】
從這裡看起:
【唐睦州陳尊宿,諱道明。初遊方,契旨於黃蘗,住觀音院,常百餘眾。後捨眾入開元寺房,作蒲履,施道路,貨屨養母,人號陳蒲鞋云。】
這個公案是「唐朝睦州龍興寺陳尊宿」,《淺述》有註解,「尊宿者,受比丘戒四十夏以上,尊稱為尊宿」,就是他受戒有四十夏,這個夏就是每一年結夏安居一次,一共有四十年以上,這個就稱為尊宿。他死了之後,「追封號道明法師,起先宿法師行腳各處參方,在黃蘗禪師處參學印證,了明心地。後住持觀音禪院,常住常有百多人。後不再領眾,入開元寺一個房子裡作蒲草鞋,擺在路旁賣,所得奉養母親,人稱為陳蒲鞋」。
這個公案也就是明心見性之後,他就沒有在觀音院領眾了,到開元寺一個房子裡面做草鞋,這個「蒲鞋」就是草鞋。我小時候還常常看到有草鞋,現在好像沒看到了。以前走路,或者是做工,穿的都是草鞋。他就做這些草鞋來賣,「所得」就是他所賺的錢,來供養他母親,所以當時的人都稱他為「陳蒲鞋」。他這也是孝行的一個表現。
他母親應該是家裡這些兄弟姐妹不在了,或者是她只有單身一個兒子,所以他就有必要照顧母親,雖然是出家了,他還是要照顧父母。我們從海賢老和尚的光碟裡面看到,他也接他母親到來佛禪寺去住了二十七年。因為他很多兄弟在災難當中都死了,所以他就把他母親接到寺院裡面去奉養,後來他母親也是預知時至,自在往生。從海賢老和尚這個光碟來看,可以理解到唐朝陳尊宿(道明和尚)他的這種孝行。自古以來都有這種孝行的表現,這也是一個例子,孝行表現的一個例子。總之,出家了還是要奉養父母;如果家裡有兄弟可以供養,就要認真修行,回報父母雙親。
這個公案比較短,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