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安士全書之因果勸上卷  悟道法師主講  (第八集)  2010/4/20  日本東京太和素食餐廳  檔名:WD19-018-0008

  《安士全書.萬善先資因果勸》。諸位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請放掌。我們請看課本,在大家手上拿的課本是第四集,二十四之十一頁,「因果勸」第四集,從第一行看起:

  【東嶽受戒(出傳燈錄)】

  【唐元珪禪師。俗姓李。伊闕人也。永淳二年。受具戒。後謁安國師。印以真宗。卜廬於泰山之龐塢。一日。有異人峨冠而至。輿從赫奕。問師能識我否。師曰。我等視一切眾生。不作分別。神曰。我嶽帝也。能操人生死之權。何得一目相待。師曰。我本不生。汝安能死吾。吾身如空。汝能壞空乎。神即稽首曰。我亦聰明正直。勝於餘神。願受正戒。令我度世。師乃張座秉爐正几。告曰。付汝五戒。汝能不淫乎。神曰。我亦曾娶。曰。非謂此也。謂無外色耳。神稽首曰。能。又問。汝能不盜乎。神曰。我無所乏。焉得有盜。曰。非謂此也。謂不因受享而福淫。不奉而禍善耳。神稽首曰。能。又問。汝能不殺乎。神曰。實司其柄。安得不殺。曰。非謂此也。謂無濫誤疑混耳。神稽首曰。能。又問。汝能不妄乎。神曰。正直之神。何曾有妄。曰。非謂此也。謂先後皆合天心耳。神稽首曰。能。又問。汝能不遭酒敗乎。神稽首曰。能。師曰。如上五戒。乃佛戒之本。辯論良久。神曰。我受師教。當報師恩。乞師命我為世間事。現我小神通。使未信之人。皆生信念。師辭。固請。乃告曰。東巖寺之障。空曠無樹。北山有之。而非屏擁。汝能移北樹於東嶺乎。神曰。聞命矣。但昏夜間必有喧動。願師無駭。即作禮辭去。師送出。觀之。見儀衛如王者。雲霞瑞靄。環佩幢幡。凌空隱沒。其夕。果有暴風吼雷。奔雲震電。詰朝視之。則北巖松柏。盡移東嶺。森然行植矣。開元四年丙辰。囑門人曰。吾始居寺東嶺。沒後可塔於此。言訖。安然而化。】

  這個公案是出自於《傳燈錄》,禪宗的《傳燈錄》。『東嶽受戒』,在我們中國這個五嶽,第一個是「東嶽」。自古以來東嶽大帝就很有名,現在民間一直都還有供奉東嶽大帝。東嶽它是在中國山東泰山,就是道教所供奉東嶽廟中的泰山神,掌管人間生死。每年夏曆三月二十八日舉行祭祀,這是東嶽大帝。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講到朱鏡宙老居士,他的老岳丈章太炎先生,在生的時候曾經做過東嶽大帝的判官(祕書)。淨老講席當中常常講到這個公案。也有很多人到山東泰山去參拜過這個東嶽大帝,在中國地區有很多地方都有供奉東嶽大帝。

  我們看這個公案。『唐元珪禪師』,這是唐朝時代元珪禪師,『俗姓李,伊闕人也』,「伊闕」是地名,現在是河南省洛陽市的南邊。因為這個地方有兩座山相對如闕門,好像一道門,伊水流經其間,有水流經過中間,所以取這個名叫伊闕。就是河南省洛陽市的南邊,他是這裡的人。

  『永淳二年』,就是公元六八三年,「永淳」是唐高宗李治的年號。『受具戒』,「具戒」就是他受比丘戒,我們一般講叫具足戒,又叫做大戒。出家人依戒法規定受持此戒後,就是正式取得比丘、比丘尼的資格。在唐朝時代,受戒、傳戒都非常如法,因此得大戒的人也不少,在那個時代。那個時代,這個戒律也都傳到日本來了。所以在隋唐時代,中國這些高僧大德也都到過日本來傳各宗各派。

  元珪禪師他受了具足戒之後,『後謁安國師,印以真宗』。受完具足戒,他就是去拜見,「謁」就是拜見,謁見就是指晉見地位或者輩分比較高的人,稱為謁。他去拜見安國師,「安國師」就是嵩岳慧安國師,荊州枝江人,姓衛。在唐朝貞觀年中,他到黃梅謁忍祖,去參五祖弘忍大師,遂得心要。麟德元年(公元六六四年)游終南山石壁,因止焉。後至嵩山(嵩山也是在河南,河南嵩山),云:是吾終焉之地也。神龍二年(公元七O六年)唐中宗賜紫袈裟,三年(就是神龍三年)又賜摩衲,辭歸嵩岳。隋開皇二年壬寅(公元五八二年)出生的,到了唐朝景龍三年己酉(公元七O九年)示現圓寂,他的春秋(就是他的壽命)一百二十八歲。這個慧安國師就非常高壽,活了一百二十八歲。

  元珪禪師他去參謁慧安國師,「印以真宗」,真宗就是指明示真如法性之宗,我們一般講性宗。『卜廬於泰山之龐塢』,「卜廬」就是擇地居住。廬就是古代平民在郊野所佔的房地,引申出來就是指季節性臨時寄居的,或者休息所用簡單的房舍,這個叫廬。這個卜就是選擇,廬就是一般很簡陋居住的房子。「於泰山之龐塢」,龐塢就是比較小的堡壘,在那個地方蓋個簡陋的房子,在那個地方居住。古來祖師大德住的地方都非常的簡陋,這也是示現修苦行。

  『一日,有異人峨冠而至,輿從赫奕』。有一天,有一個比較奇異的人,平常沒見過的。「峨冠」,峨就是他戴的那個帽子,高高的帽子。古代儒生或者士大夫的裝束,帽子高高的。戴這個帽子跟一般人不太一樣,來到元珪禪師住的這個地方。不但他一個人,還有跟隨他來的人,「輿從赫奕」,輿從就是有車馬隨從,很多人跟著。這個我們在陽間,看到我們人間做高級領導的,一出門,隨從就很多。他的陣容聲勢也很浩大,他看到有這麼一個人來到他這個地方。

  這個異人就問禪師,『師能識我否』,他說禪師,你能認識我嗎?『師曰:我等視一切眾生,不作分別』。元珪禪師就給他回答,他說我是平等去看一切眾生,沒有分別。誰來到我這裡,我都是平等心來對待、來看待。你做皇帝來,我也是平等心,一般的平民乞丐來,我對他還是一個心,平等,沒有差別。這是禪師的回答。『神曰:我嶽帝也,能操人生死之權,何得一目相待』。神(這個異人)就跟他講,他跟他講我就是東嶽大帝,這個民間大家在拜的東嶽大帝。我就是東嶽大帝,我能夠操縱人間每一個人生死的大權,也就是人間這個人哪一天要出生、哪一天要死亡,都是他在主持的。我們在歷史上看到很多這樣的公案因緣,都知道東嶽大帝主掌人間生死,他的範圍區域也非常之廣。我們在《地藏經》也讀到,主命鬼王就是管人間生死的,這個人什麼時候生、在什麼地方生,他來主管;這個人什麼時候死、要怎麼死,也是他在主管的。所以我們在《地藏經》有看到主命鬼王,主命鬼王他是大鬼王,下面還有比較小的鬼王,也都有主管生死之權,這有分區域性的。像朱鏡宙老居士講,二戰的時候,上海城隍他也主掌人間的生死,他是一個區域性的。所以他這個跟我們人間一樣,有這種行政區域、階級層次、大小範圍管轄的區域有所不同。東嶽大帝他是相當大的一個範圍,我們中國五嶽,他是第一個。

  這個神就講,我是東嶽大帝,我能夠操人間生死之權,禪師何得一目相待?就是一律平等來看待,怎麼沒有對我比較特別?『師曰:我本不生,汝安能死吾?吾身如空,汝能壞空乎?』禪師就跟東嶽大帝講,禪師講「我本不生,汝安能死吾」?這個話都是禪機的話,真正明心見性的、大徹大悟的人,他才能說得出來。我本不生,我們每一個眾生自性本來就不生。人為什麼會死?因為你有生,才有死。如果沒有生,哪來的死?我們人的生死是根據什麼來講?根據這個身體。這個身體有生死,我們的靈性沒有生死,在經典上講,我們自性沒有生死。為什麼自性沒有生死?因為自性它本來就存在的,本來就不生的,它怎麼會死?當然沒有死。我們眾生迷惑,不知道,誤認為有生死,實際上沒有生死。我們現在看到生死這個現象,是我們這個身體的一個轉換。我們現在講生死,是根據這個身體來講的。我們的自性它本來就存在,本來就不生,本來就有的,本來就有,它也不會滅。這個身體死了,又換一個身體,事實就是這樣的情況。所以這個禪師的回答,就是講到我們自性,我本不生,我的自性本來就不生,汝安能死吾,你怎麼能讓我死?實際上講,我們每個眾生也都是這樣的,人沒有死,所謂人死了,他是換一個身體,換一個環境,哪裡會有死!所以一般講死生,為什麼?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死了又生,這個是事實真相。「吾身如空,汝能壞空乎」,他說我的身體就像虛空一樣,你怎麼能夠去破壞這個虛空?這個神聽到禪師這麼講,知道這是明心見性的大德,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禪師,不是普通人。所以就『稽首曰』,「稽首」就是古時候一種跪拜禮,叩頭至地,是九拜當中最恭敬的。『我亦聰明正直,勝於餘神,願受正戒,令我度世』。這個神就對元珪禪師頂禮,給他叩頭,說我也是聰明正直的神,超過其他的神,他願意來受持佛的正戒,「令我度世」,度世也就是超度的意思,度過這個世間,超越世間。

  『師乃張座秉爐正几』,禪師聽到這個神這麼要求,給他叩頭,師就擺一張桌子、放個香爐,「正几」就是擺正,正式的擺上香爐。『告曰:付汝五戒』,就是給他講,說你要受戒,現在就給你受五戒。第一個就問他,『汝能不淫乎?』你能夠不淫欲嗎?『神曰:我亦曾娶。』這個神就回答,我也曾經娶過妻子,也結過婚,沒有辦法做到不淫。禪師回答,『曰:非謂此也,謂無外色耳。』這個禪師就給他說,不是指你們夫妻,就是你夫妻以外,能不能不犯其他的女色?『神稽首曰:能』。這個神就回答,他能夠做到。『又問:汝能不盜乎?神曰:我無所乏,焉得有盜?』禪師又問,你能不能做到不偷盜?神回答,我也沒有什麼缺乏的,怎麼會去偷盜別人的東西?『曰:非謂此也,謂不因受享而福淫,不奉而禍善耳。』禪師就跟他講,也不是這個意思,你會不會人家給你祭拜,你就降福給他;人家不拜你,你就降災禍給他。這個人他做壞事,然後給你拜拜、祭祀,你就降福於他;那個善人,他沒有給你拜拜,沒有給你祭祀,你就降災禍給他,是這個意思,你會不會這樣?『神稽首曰:能。』他說這個我能做到,不會因為「受享而福淫,不奉而禍善」,他不會這麼做,這個就是不盜。

  『又問汝能不殺乎?神曰:實司其柄,安得不殺?』又問他,你能不能做到不殺生?這個神回答,我就在主管人間生死,哪個人要死,時間到了,我就要讓他死,「安得不殺」,怎麼能做到不殺?禪師跟他講,『非謂此也,謂無濫誤疑混耳。』禪師跟他講,我講的不是這個意思,你能不能做到不濫殺、不誤殺、不疑惑殺、不混淆殺?這個人要死的,你沒有調查清楚,產生這些錯誤,這個你能不能避免,這個能避免,就是不殺。『神稽首曰,能。』東嶽大帝就回答說,這個他能做得到,他能做到無濫誤疑混殺。『又問汝能不妄乎』,你能不能不打妄語?『神曰:正直之神,何曾有妄?』他說我是正直的神,我怎麼會去打妄語?『曰:非謂此也,謂先後皆合天心耳。』禪師就跟他講,不是這個意思,就是你前後,「先後」就是前後,無論在人前或者背後,心行都符合仁慈的天心。這個東嶽大帝就回答能,這個他能做到。不是人前跟人後不一樣,這個就妄語了。『又問汝能不遭酒敗乎』,你能不能不遭受飲酒來給你敗壞德行?『神稽首曰,能』,這個他也能做到。『師曰:如上五戒,乃佛戒之本。』禪師就跟他講,上面這個五戒是佛戒的根本。一問一答,就給他受了這個五戒,給他傳授這個五戒。

  下面講,『辯論良久』,「辯論」就是問問題,辯難論說。有很多疑難的問題,提出來請問禪師,這個時間也問了很長、很久,禪師都一一來給他解答。『神曰:我受師教,當報師恩。乞師命我為世間事,現我小神通,使未信之人,皆生信念。』這個神得到禪師給他傳授五戒,還有給他解答很多疑難的問題,就感謝禪師,我接受禪師的教導,應當報答禪師的恩德。「乞師」,就是求禪師,你命令我替你做世間的事情。「現我小神通」,我有一點小神通,可以幫你做世間事,另外也能夠使還沒有信佛的人都能夠生起信念。

  『師辭』,禪師就給他推辭,禪師推辭說不用了。但是這個東嶽大帝很誠懇,『固請』,就是再乞請禪師一定要給他一點事情來做。禪師看到這個東嶽大帝盛情難卻,這個我們世間法講,有時候人家一番好意,一番的熱心,要來發心做事,也不能拒人於千里之外,所以在佛法裡面有句話講,「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法」,禪師後來就答應了。『乃告曰:東巖寺之障,空曠無樹。北山有之,而非屏擁。汝能移北樹於東嶺乎?』這個就是跟他講,東巖寺,這個寺院一個屏障,一邊是「空曠無樹,北山有之,而非屏擁」,屏擁就是環抱的意思。就是一邊有樹,一邊沒樹,這個一般看地理風水的看起來就覺得有點缺陷,這個寺院一邊有樹,一邊沒樹。如果兩邊都有樹,就好像一個太師椅一樣,兩個手環抱著,這樣就很圓滿。禪師就請東嶽大帝,「汝能移北樹於東嶺乎」,你能不能把北邊的樹給它移到東山,東邊山上的山嶺?『神曰:聞命矣』。東嶽大帝就給元珪禪師講,他說我聽到禪師給我交代這個任務、這個使命,一定去把這個事情辦好。『但昏夜間必有喧動,願師無駭』。他說到晚上的時候,因為我要移這個樹,要現一些小神通移這些樹,必定你會聽到很喧雜的聲音,而且地都會有一些震動。「願師無駭」,他說你就不要害怕,那個就是我們在工作,在搬樹,要把北邊的樹移到東嶺去。這個話說完,『即作禮辭去』,他就作禮,就向禪師告辭,他就離開了。

  『師送出,觀之,見儀衛如王者,雲霞瑞靄,環佩幢幡,凌空隱沒。』禪師就送他出去,看到跟隨他的人,儀仗護衛就好像國王一樣隆重,看他從雲端上去。「凌空隱沒」,往空中上升,跟隨他的人就非常的莊嚴,陣容非常龐大,看到他從空中就隱沒,就不見了。『其夕』,就是那天晚上。『果有暴風吼雷,奔雲震電』,那天晚上果然聽到有暴風,還有雷很大聲,「奔雲震電」,聲音很大,禪師他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情。『詰朝視之』,「詰朝」就是清晨的時候,一看,『則北巖松柏,盡移東嶺,森然行植矣』,北邊山巖的松柏樹都全部被移到東邊的山嶺,而且這個樹「森然行植」,一行一行的,種好了。這個就是東嶽大帝示現小神通,把北邊的樹移到東邊去。

  『開元四年丙辰』,開元四年是公元七一六年,干支為丙辰年,七一六年。『囑門人曰』,「囑」就是交代,交代他的門人。『吾始居寺東嶺』,他跟他的學生講,我開始就是居住在這個寺院東嶺。『沒後可塔於此』,「沒後」就是說他往生之後,可以把他的塔就設在這個地方,把他的遺體葬在這個地方。『言訖,安然而化』,說完,他就坐化了。這是得道的高僧。這是《傳燈錄》裡面的一個公案。我們看「按」:

  按【水陸神祇。宿世亦曾修福。但不能發菩提心。所以一受福報。便復昏迷。世有持戒之僧。轉世居權要。遂飲酒食肉。毀謗三寶者。皆修福不修慧故。昔世尊未成道時。在菩提樹下端坐。魔王波旬。恐其成道。將八十億眾。欲來害佛。而告佛言。悉達太子。汝可起去。若不去者。我執汝足。擲之海外。佛告波旬。我觀一切世間。無能擲我海外者。汝於前世曾作一寺主。受一日八戒。布施辟支佛一缽之食。故生第六欲天。為大魔王。而我於阿僧祇劫。廣修功德。供養無量諸佛。汝安能害我。波旬謂太子。汝之所言。有何證據。佛指地言。此地證我。說是語已。大地震動。無量地神從地湧出。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為作證。如佛所說。真實不虛(詳載雜寶藏經)。故知福慧二者。不可偏廢。東嶽聖帝。可謂不昧正因矣。所以垂訓有云。不因享祀而降福。不因不奉而降禍。明明是受戒後語也。世俗不察。枉殺物命。良可慨已。】

  這一段是周安士先生按照這個公案再來給我們做個評論。『水陸神祇』,就是這些有福報的神明,『宿世亦曾修福』,過去生都曾經修大福報的,這個福報當然大小也不相同,但是總說就是都有修福。『但不能發菩提心』,這個非常重要,「菩提心」是覺悟之心,我們讀《無量壽經.三輩往生》都會讀到一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個三輩往生都會讀到這句。菩提是印度話,翻成中文意思是覺悟的意思,就是覺悟的心。什麼叫覺悟的心?我們簡單講,就是真正要了生死出三界,真正願意放下娑婆世界,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發了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

  菩提心有很多種註解,蕅益祖師在《彌陀經要解》給我們解釋這個菩提心,他解釋的我們比較容易聽得懂。你真正放下娑婆世界,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對這個世界不再留戀,不再貪戀,真放下,真想去,你發了這個心就叫無上菩提心。這對我們修淨土宗的人來講,就很簡單明瞭。就是我們現在修行持戒、持齋念佛,不求人天福報,只有一個願望,這一生希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娑婆世界的一切一切統統放下了。一般法門來講,就是你發真正要了生死這個心,你修行是為了了生死,沒有為別的,這個才是菩提心。如果不發菩提心修福,《華嚴經》也跟我們講,這叫三世怨。這一生修福,來生享福,享福的時候又迷惑,又造業,福報享完了,惡報現前就墮三惡道。所以不發菩提心,修諸善業,叫做魔業。

  所以這裡給我們講,過去世修福,為什麼這些「水陸神祇」,這些神明他過去生他也是修行人,怎麼修到變神道去了?就是不能發菩提心。所以他修福,福報現前,他就昏迷了,就迷惑顛倒。『世有持戒之僧,轉世居權要』,「世」就是這個世間,世間有持戒持得很好的僧人(出家人),這個也包括在家人,四眾都有。這一生戒持得很好,很精嚴,福報也修很大,但是沒發菩提心,轉世他就居權要,做大官,或者大富貴人家。做了大官、大富長者,怎麼樣?『遂飲酒食肉』,他福報現前,開始享受,喝酒吃肉,過去生修行的事情忘得一乾二淨。而且怎麼樣?『毀謗三寶』,對三寶他也不相信。我們看看現前這個世間上,這些做大官的、大企業家,有幾個人他要來修行?這非常非常少。大部分是什麼?飲酒吃肉、毀謗三寶,大部分我們看到都是這樣。過去生他持戒修福,這生享福,他忘記了,迷了。這一生享福的時候,他看到佛教,他還毀謗,說這個是迷信,他不相信了。『皆修福不修慧故』,這個就是修福不修慧,只有修福不修智慧的緣故,所以就會有這樣的情形。

  『昔世尊未成道時,在菩提樹下端坐』。這是世尊,佛還沒有成道的時候,在菩提樹下打坐。『魔王波旬』,「波旬」就是魔王,他是欲界第六欲天的天主。魔王波旬恐怕佛成道,他就帶了八十億眾,這麼多的眷屬要來害佛。告訴佛,說『悉達太子』,佛還沒有成佛,他叫悉達多,悉達多太子。『汝可起去』,你起來離開這個地方,不要修行了。如果你不起來,我就把你的腳抓起來,丟到海裡。佛就告訴波旬,『我觀一切世間,無能擲我海外者』。佛就跟他講,我看這個世間,沒有人能夠把我丟到海裡去的。佛就講出他過去世的因緣,『汝於前世曾作一寺主』,就是你前世曾經有一世做一個寺院的主持,你那個時候也受持一天的八關齋戒,『受一日八戒』就是八關齋戒。而且布施一尊辟支佛一缽之食,布施一缽飯給辟支佛,所以你得到生第六欲天的福報,今天你做了大魔王。你看看這個公案,你看前世他還是一個寺院的主持,還受八關齋戒,還供養辟支佛,那轉世了,福報現前,到第六欲天去當魔王去了,當天魔去了。

  『而我於阿僧祇劫』,「阿僧祇」就是時間很長,『廣修功德,供養無量諸佛,汝安能害我?』佛就講,我修行是阿僧祇劫,一般講成佛要修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廣修功德,已經供養過無量諸佛,你怎麼能害我?『波旬謂太子』,魔王波旬就跟悉達多太子講,『汝之所言,有何證據』,你所說的有證據嗎?『佛指地言:此地證我』。佛手就指著大地,他說這個大地可以給我證明。『說是語已,大地震動,無量地神從地湧出,胡跪合掌白佛言』。地神就從地裡面湧出來,有無量無邊的地神都出來向佛胡跪合掌。『世尊,我為作證,如佛所說,真實不虛』。他就對世尊講,我們都可以證明,「如佛所說,真實不虛」,一點不假。『詳載《雜寶藏經》』,這個詳細的公案,記載在《雜寶藏經》。

  『故知福慧二者,不可偏廢』,因為這個緣故,我們就知道修福、修慧這兩方面,不可以偏廢。所以我們佛門有一句話講,「修福不修慧,大象掛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只知道修福,不知道修智慧,愚痴,造惡業,福報很大,來生去做國王的大象。在古印度,大象是國王的座騎,全身掛滿了瓔珞,福報我們人間的人都無法跟他相比的。但是牠是畜生,墮到畜生道去,是一隻大象。這是什麼?修福不修慧,沒智慧,愚痴,福報很大,但是墮到畜生道去,墮到畜生道去享福。所以現在我們看到有很多寵物,牠的享受,真的就像我們淨老和尚講的一樣,比人的享受還要好,我們人都沒有那麼大的福報,還有專人照顧、專人洗澡,病也還有獸醫院,死了之後還要給牠弄很漂亮的墳墓。真的我們人間沒福報的人是遠遠不如,但是牠是畜生道。修慧不修福,不修福報,修智慧,證得阿羅漢果,連托一缽飯都托不到,還要挨餓,餓肚子,不跟人家結緣,不修福。這兩方面都是偏差的。因此佛他是福慧二足尊,福跟慧這兩方面他都具足了,不欠缺。

  『東嶽聖帝,可謂不昧正因矣』。「東嶽聖帝」,這個聖就是明理的,明理的神明,「可謂不昧正因」,他對於過去生修行他還沒有迷惑,這個非常難得。『所以垂訓有云:不因享祀而降福,不因不奉而降禍』。所以東嶽大帝他有個垂訓,「垂訓」就是他交代的話,對大家說的話,不會因為人家去給他祭祀,就降福給他;人家不給他供奉,他就降禍給他。如果是這樣,就跟我們人間貪官污吏一樣,這個就不是正神,那就變邪神。所以東嶽大帝他是正神。『明明是受戒後語也』,他在元珪禪師那裡受戒,東嶽大帝講這個話是受戒以後講的話。從這個地方,這個評論就是告訴我們,你祭拜這個神,你去拜東嶽大帝,你不可以殺生的。『世俗不察,枉殺物命,良可慨已』。世俗的人他不去觀察,他不覺察,冤枉殺害很多動物的生命,去祭祀神明。其實神明他不是這個意思,他也沒有叫你去殺生害命,世間人自己做錯了,這個是很冤枉,很冤枉造這個罪業,不但得不到福報,反而增長罪業。「良可慨已」,這個慨就是很感嘆的。這個公案我們學習到此地,我們再看下面這個公案。下面這個公案是:

  【關公護法(見道書關帝經註)】

  【關公諱羽。字雲長。後漢人也。沒後奉玉帝敕。司掌文衡。及人間善惡簿籍。歷代皆有徽號。歸依佛門。發度人願。明初。曾降筆一顯宦家。勸人修善。且云。吾已歸觀音大士。與韋馱尊天同護正法。祀吾者勿以葷酒。由是遠近播傳。寺廟中皆塑尊像。顯應不一。】

  這個公案是『關公護法』,這個出自於道書,道教的書,《關帝聖君》的註解。關公在我們漢地,中國漢地的寺院大門,或者是兩邊,我們一邊看到韋馱護法,另外一邊就是關公,這是在中國漢地的寺院,大家都有拜關公,關公也在佛門當護法。

  關公在歷史上很有名,凡是中國人都會看《三國演義》,聽說連日本人都會看《三國演義》,所以對關公大家就不陌生。我父親在生的時候,他也不是學佛的,拜神的,他一生當中最崇拜的就是關公,他塑了一尊關公,我們搬家搬來搬去,不管搬到哪裡,那尊關公一定要請到哪裡。到現在這尊關公還在,現在我弟弟在拜。

  『關公諱羽』,叫關羽,『字雲長』,關雲長,是後漢時期的人。他去世之後,奉玉皇大帝的旨意,掌管文章取士的職務,以及管理人間的善惡檔案記錄。所以在我們中國歷朝歷代,對關公,每個朝代的皇帝都有加封他的稱號。後來關公他也皈依佛門了,發度世人的大願。他皈依佛門的這個公案,我很久以前看的,忘記是在哪裡看到的。在隋朝的時候,就是在智者大師那個時代,在我們中國天台宗開山祖師,智者大師那個時代。在日本天台宗的道場,比叡山是天台宗的道場,他們那裡有供奉中國天台宗的智者大師,初祖,還有二祖,還有六祖,這是日本天台宗的祖師。

  這是有一次關公,他也是被人家暗殺死了,他的陰魂就漂浮不散,到處遊盪,一直要報仇,心很不平。有一天,智者大師入定就看到關公,關公也跟智者大師碰面,他就把他心裡的事情向智者大師講,他被暗殺,心很不平,一直想要報復。智者大師就給關公開示,他說你一生殺多少人?關公算一算,真的殺了不少人。他說那被你殺的人,他們也想報復。你被人家殺了,你想報復;被你殺的人,他們也想報復,這樣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勸他放下,不要報復了,勸他放下。後來關公就接受智者大師的開示,也皈依佛門,發願在佛門當護法,是那個時候開始中國的寺院護法就是關公。所以他皈依佛門,他也發了度化世人的大願。

  到了明朝初年,關公曾經在一個高官家中,一個官做很大的官府家中,乩壇降下旨意,就是扶乩的。在我們中國民間,自古以來扶乩的就非常普遍,就是附在人的身體。這個扶乩有時候也會寫在沙盤,有時候也會寫字,字寫出來,他借用這個乩壇就降下他的旨意,勸誡世人要修積善業,就是要修善、要積德。並且說我已經皈依觀音菩薩,和韋馱尊天菩薩共同護持正法,以後祭祀我的人,請大家不要再用葷食跟酒肉。不要殺生,也不要給他供奉酒,他已經皈依三寶,做佛門的護法。因此遠近都傳播開來,所以寺廟當中都塑造關公的像。各種明顯的感應不一而足,非常多,難以盡數,就非常多,自古以來關公顯靈的事蹟,在歷史上記載非常多。

  在台北市行天宮,在民權東路行天宮,這個關公是很靈的。從小我母親就帶我去拜拜,凡是有病就吃香灰,就是那個香爐包一點香灰回家泡開水。說也奇怪,我從小就是吃那個香灰長大的。以前那個香它都天然的香,那個香對人體沒有害,都是天然的。現在我到大陸去,看有一些香,恐怕那個不能吃,那都化學的,聞起來很嗆鼻的、很香,那個香的灰就不能吃。所以我們點香,我們就特別到福建去,請居士給我們買青草做的香。所以在行天宮,一直到現在,還是香火非常鼎盛,去拜拜,有什麼疑難雜症去請問,家庭、身體各方面,很多人都得到很明顯的感應。但是這個感應我們一定要記住一個原則,一定要斷惡修善,你不能拼命造惡業,然後求關公來保護,關公他也沒辦法。自己一定要懂得懺悔改過,斷惡修善,你求正神護法來護持,一定會得到感應。我們看下面「按」:

  按【余閱道家書籍。見有文昌懺三卷。係帝君降筆。其言純用佛書。雖不及梁懺之圓融廣大。然其歸信三寶。殆不亞於關公也。因歎二帝現掌文衡。一應科場士子。皆經其黜陟。出天門。入地府。威權如此赫濯。然且傾心歸向。則佛法之廣大。不待辯而可知矣。孟子以伯夷太公為天下父。曰天下之父歸之。其子焉往。余於二帝亦云。】

  周安士先生跟我們講,『余閱道家書籍』,他說我閱讀道家的典籍,見到有《文昌懺》三卷,是文昌帝君降臨寫的。其中語言完全是用佛經裡面的話,雖然內容不如《梁皇寶懺》那樣圓融博大,然而文昌帝君對三寶的皈依信仰,應當不亞於關公。因為我感嘆到,兩位帝君現在掌管文章功名,一切參加科考的讀書人,進退、升降都經過他們,他們在審理;出入在天堂和地獄之間,他們的威德權勢這樣顯赫,尚且嚮往皈依三寶,則佛法的廣大,都不必辯論就知道了。孟子把伯夷、姜太公看作天下最德高望重的父老,說天下的父老都歸順了,他們的子弟又能往哪裡去?意思就是說哪裡不歸順伯夷、姜太公?父老都歸順了,哪有子弟不歸順?我對於二位帝君,也是這種說法。周安士先生他說我對於帝君說法也是一樣,跟孟子講的一樣。文昌帝君是文,關公是武,所以在我們中國民間有文廟、武廟,這在台灣民間還都有供奉文昌帝君、關聖帝君。我們再看下面這個公案:

  【勸星卜之士】

  【刀杖殺生。顯而易見。言語殺生。微而難知。且如卜人占病。必曰某神見咎。遂使愚人誤信。燔魚鱉。割雞鵝。無所不至。由是被殺物命。生生與病者為怨。且生生與占病者為怨。則卜筮者一言之害。豈不大乎。普勸卜者。凡遇占疾。必告以行善修福。念佛持齋。倘誠係鬼神見咎。禱祀勢所難已。勸之以蔬代腥可也。】

  這一段文是勸導『星卜之士』,「星卜」就是看相算命的,占卦、卜卦的,看星相的,看天文星相,看相、算命、卜卦、看風水地理這些都包括在裡面。『刀杖殺生,顯而易見』,殺生用刀、用杖去殺生,這個很明顯,我們也很容易看見。『言語殺生,微而難知』,我們言語去殺生,這個很微細,很難知道。下面就舉出幫人家占卜的人,給人家占這個病。『且如卜人占病』,幫人家占卜,有人有病去問占卜的,去看相,去算命。幫人家占卜的人,『必曰某神見咎』,某某什麼鬼神他給你找麻煩。「見咎」,就是怪罪降禍給你。『遂使愚人誤信』,這樣就給人家誤導,讓一些愚痴的人他錯誤迷信。『燔魚鱉,割雞鵝』,「燔」就是烤,燒烤魚鱉、割雞割鵝來祭祀神明。『無所不至』,就是幹這個殺生的事情就很多。幹這個殺生的事情,就是聽信占卜的人他的話,他才去造這個殺生之業。因為人一旦有病,往往都是病急亂投醫,只要病可以好,那個時候很容易就失去理智,沒有冷靜的去思考,這個事情合理不合理、對不對、應不應該這麼做,往往在那個時候人都六神無主,所以去問神明,問占卜的、看相算命的。如果看相算命的給他錯誤的引導,勸他去殺生拜拜,去拜這些神。那結果是怎麼樣?『由是被殺物命,生生與病者為怨』。由於這個緣故,迷信的人聽信占卜算命的先生跟他講,勸他殺生拜神,他真的就去殺生拜神,去祈禱。這樣生生世世跟這些被他所殺害的物命,就跟這個生病的人結上冤仇,這個怨結就結上去。『且生生與占病者為怨』,不但如此,而且生生世世跟這個占卜疾病的人也結上冤仇。當然這個星卜之士,他也跟這些眾生結上冤仇,因為他的一句話給人家誤導,他也要背這個因果,所以這個三方面都結怨。

  『則卜筮者一言之害』。「卜筮」就是古時候預測吉凶,用龜甲稱卜,用蓍草稱筮,合稱卜筮。這個卜卦的人一句話,害處可以說無量無邊。『豈不大乎』,這個損害實在是不小,很大。『普勸卜者,凡遇占疾,必告以行善修福,念佛持齋』。這是周安士先生普遍勸告幫人家占卜的人,做這個行業的人,凡是遇到有人來問疾病,請他占卜,必須告訴他要行善修福,然後念佛持齋,你的病就會好了。『倘誠係鬼神見咎』,「倘」就是倘若,如果真的是因為鬼神見怪來降罪,因為鬼神來找麻煩,如果是真正有這樣的事情,『禱祀勢所難已』,要去跟這個鬼神溝通,要去他那裡祈禱、給他祭祀,這個也是勢所難免。如果真的是這樣的事情,那也一定要去跟鬼神溝通,溝通祭祀這個是一定要的。祭祀,『勸之以蔬代腥可也』,就是不要去祭拜肉食,用蔬菜(素菜)水果來代替腥肉,這樣就可以。特別現在素食,拜拜,現在做素食的人花樣也很多,什麼素雞、素鴨、素肉,做的那個樣子又差不多,吃起來的口感也差不多。所以一般古人拜三牲,豬肉、雞或者鴨、一條魚,一般講三牲,這個用蔬菜來代替就可以了。這是勸占卜的人要這樣去告訴來問疾病的人,要去拜鬼神,一定不能勸他去殺生。下面講出這個公案:

  【師巫償報(出廣仁錄)】

  【江陵呂師巫。斷事必言殺生。後至病家。正欲判斷。忽仆地死。兩日甦。問之。曰。見一丈餘惡鬼。攝至王所。王以我妄言禍福。廣害生靈。大加訶罵。又見鬼囚數百。泣且詈曰。誤聽汝言,致吾受罪。皆持枷抵觸。又見無數禽獸。皆咆哮怒目。爭來攫掠。時王即欲驅吾入獄。一綠衣者云。彼陽壽未盡。姑放之。旋當追論也。因得甦。爾家病人。聞已上牌。想不復起矣。不數日。果死。巫自此改業。遍書其事以告人。】

  『師巫償報』就是出在《廣仁錄》。『江陵』位於湖北省的中部,就是現在講的荊州。這個巫師,『呂巫師』,他每逢決斷事情,必定他就說一定要殺生去祭拜。後來他到一個病人家裡,正要裁定判決,忽然昏倒在地,昏死過去,兩天才醒過來。因為做巫師的人,就是專門為人間的人跟鬼神之間做一個排解的人,做個橋梁,給他們排解這些事情,他專門做這個事情的。有一天,他到一個病人家裡要裁定判決,忽然就昏死過去。過了兩天醒過來,別人問他,他說我看到一個身高一丈多的惡鬼,把我抓到閻羅王殿上。閻王就因為我平時隨便談論禍福的事情,傷害生命的範圍很廣大,對我都嚴加的呵斥責罵。沒有多久,又看到有數百個鬼魂囚犯一邊哭泣,一邊罵著,對這個呂巫師罵。罵什麼?罵他都是誤聽你的話,致使我們現在都在這裡受罪。這些罪人都戴著枷鎖,戴著枷鎖靠近呂巫師,就去碰觸他、去撞他。又看到有無數的飛禽走獸,都咆哮大叫,怒目而視,爭相要去抓呂巫師。這些飛禽走獸就是他勸人家殺生的那些動物,要向他討命。當時閻羅王就想驅趕呂巫師入地獄,一個穿著綠衣服的官員說,這個人他陽壽還沒有盡,姑且先放他。再過沒多久,等到他陽壽盡了,他壽命到了,再把他抓起來,再把他判入地獄,就把他放回來了。放回來,這個呂巫師他又活過來,死了兩天又活過來。

  有很多家裡有病的人,都去找這個呂巫師請他來化解,請他來治病。這個時候很多人到他家來請他去排解這些事情。他醒過來之後就對這些病人的家屬講,聽說你們家的病人,那些名字都已經上了生死牌,想必病好不了,陰間那個死期已經定了。過了沒有幾天,果然去找他的這些病人的家屬,病人果然都死了,因為他到陰間裡面看到這些人,哪些人、哪些人哪一天要死、該死,果然都死了。呂巫師從此就改換職業,呂巫師他就換職業了,把他到陰間閻王那邊看到的事情,跟大家公布出來。這個是具體的懺悔改過,把過去錯誤的行為徹底改過來。如果沒有改過來,他將來死了,他肯定要下地獄,這個果報就不堪設想。我們再看下面這個「按」:

  按【城隍社令。江河土神。人皆謬稱為菩薩。甚至殺生設祭。亦名獻佛。噫。此等么麼神鬼。濫加以佛菩薩之號。則朽木亦可指為旃檀。若夫史鑒諸書。皆稱西域有神。其名曰佛。則是佛而反稱以神矣。正眼未開。一至於此。】

  這是周安士先生他按照這個公案做了這個評論。『城隍社令』,「城隍」就是古時候城牆跟護城河,守護城池的神就叫城隍;「社令」就是土地神,我們一般民間講土地公。在東南亞稱土地公叫大伯公,就是社令,在台灣稱為土地公。『么麼』,就是很微小的意思。這個城隍社令、江河土神,這個就好像我們人間分局、派出所這些治安人員,地位都不高。『人皆謬稱為菩薩』,把這些城隍社令、江河土神都稱他為菩薩。『甚至殺生設祭,亦名獻佛』,殺生來拜這些神明,他也叫獻佛。這是一般民間無知的人幹這種愚痴的事情。這是周安士先生很驚嘆的講了這麼一句話,『噫!此等么麼神鬼』,這是很微小的神鬼,『濫加以佛菩薩之號』,把他加上他是佛、他是菩薩,這個是無知的人幹這個事情。如果是這樣的話,『則朽木亦可指為旃檀』,那個腐爛敗壞的木頭也可以說是旃檀木了。「旃檀」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檀香,那很名貴的。

  『若夫史鑒諸書,皆稱西域有神,其名曰佛』。「史鑒」就是歷史上記載這些書籍,都稱「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這個也是錯誤的。『則是佛而反稱以神矣』,把佛跟神都搞混了,搞顛倒了。佛是佛,佛就不是神,這個不能混為一談。神還在六道之中,佛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這個怎麼可以混為一談!『正眼未開,一至於此』,一般人正眼沒有開,錯誤到這樣的地步,這個是很可嘆的。因此這個問題,還是關鍵在弘揚佛法的人太少。在清朝盛世那個時候都有這些事情了,在我們現代,這個事情就更多了。如果現在我們淨老和尚沒有透過現代的高科技普遍去弘法,肯定會有更多人對佛教產生誤會,把神跟佛都混為一談,甚至把佛教認為是低級宗教、多神教,這個誤會就大了。

  好,「因果勸」第四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我們下面進入「因果勸」上卷最後一個部分,第五集,「因果勸」註釋五。我們大家翻開課本,大家拿的這個課本,在後面,後面的「因果勸」註釋五。第五集,一共有二十面,我們翻到二十之二,第一行:

  【勸宴客者(以下言賓燕不宜殺生)】

  【世人皆惡吃虧。而人人做吃虧之事。世人皆畏墮落。而在在種墮落之因。有人於此。父母無故而詈之曰。爾乃犬豕。爾乃異類。彼必愀然不樂。慍父母之辱己矣。夫犬豕異類之名。既惡之惟恐不至。則犬豕異類之實。宜絕之惟恐不深。獨至宴客。輒炰鱉烹魚。屠雞割鳧。懼以三途之苦報而不悟。豈非但惡虛名。不畏實禍耶。楞嚴經云。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食餘眾生。亦復如是。死死生生。互來相啖。惡業俱生。窮未來際。佛無誑語。何敢不信。故知割雞者得雞報。屠犬者得犬報。理所必然。嗚呼。向雖父母詈我而不受。今為他人口腹為之。向雖父母詈我而不受。今為一時歡笑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這一段是勸請客,『宴客』就是請客。『賓燕』,「燕」這個字,通宴席這個「宴」,就是宴請的意思。就是請客就不宜殺生,但是現在世間一般人,不殺生請客,好像就不豐盛,沒有魚肉好像宴席就不豐盛。在清朝這個時候,周安士居士他就勸大家請客不要殺生。現在素食的推廣,因為現在得力於科技的方便,也比過去要方便一些,交通也比較方便一些,因此現在在世界上,也慢慢多一些人來吃素,戒殺吃素,這個人也慢慢有在增加。

  我們辦這個素食,當然我們已經學佛的、吃素的會來吃素,另外主要是給那個還沒有吃素的,還沒有吃素的他們來吃,這是最主要的。因為學佛吃素的,他一定會吃素的。畢竟已經學佛戒殺吃素的人,在比例上來講還是少數,就是吃全素的人還是少數。因此在台灣這些素食餐廳,每到初一、十五,我們看高朋滿座。後來有居士告訴我(我原先以為現在學佛吃全素的人這麼多),他說不是,師父,平常他沒吃素的,他是發願初一、十五來吃素的,平常他吃肉的。我說這樣也不錯,賣素食我們就希望給吃葷的人來吃。他願意來吃個一餐,我們也都讚歎、也都鼓勵,慢慢他會改變。因為現在很多素食做得都不錯,如果大家到台灣去看看,現在台灣那個素食,什麼花樣都有。我到美國舊金山,舊金山現在素食餐廳也增加了。在大概十年前,我到一家素菜餐廳,那一家也不是說什麼豪華的餐廳,就是一般的,但是進來吃素的都是洋人,都西洋人。西洋人很多人來吃,我們就知道他這個可以開得下去,因為那邊華人不多,華人也不一定完全吃素。因此現在這個素菜餐廳有增加的趨勢,也有很多人響應衛生方面的,發心來素食。曾經在十幾年前,有一次我坐美國AA的飛機,有一個美國人(洋人),他看到我訂那個餐是素菜,他坐在我旁邊看到非常高興,原來我看看他的菜,原來他也是訂素菜的。現在洋人吃素的也很多,也愈來愈多了。

  這裡是講請客,請客你就不要殺生。現在如果完全都辦素食,有些親友平常他吃肉的,一來到全部都是素食,他只好吃素了,雖然他不是很喜歡吃素,但是他只好吃素。以前我母親在世的時候,她比我早出家,我母親她以前有些親友,我舅舅他們有時候有些喜慶節日,比如說他們兒女結婚,我母親就提倡要吃素,最少要給我辦一桌素菜的。然後問我們那些表兄妹,誰願意那一天來跟我們吃素,就那麼一桌。當時報名好像都客滿了,結果到了宴席正式開始那一天,我看他們那些表兄妹看到那些雞鴨魚肉,他們受不了,他們就被拉過去,那一桌素菜就我跟我母親,跟我弟弟,小貓二、三隻,三、四個人吃一桌。後來我媽媽就講他們,你們當初報名的,到時候就反悔了。所以這個辦素的,還是全部都辦素食,他們雖然不滿意,心裡不痛快,反正他只好吃了,或許他吃了這麼一餐,他覺得也不錯,以後他會有這個因緣來吃長素。

  這個文一開始給我們講,『世人皆惡吃虧,而人人做吃虧之事』。我們世間人都怕吃虧,但是人人都是在做吃虧的事情。『世人皆畏墮落,而在在種墮落之因』。大家都怕墮落,墮落到三惡道,但是所作所為都是在種墮落的因素。下面舉出一個例子,『有人於此,父母無故而詈之曰:爾乃犬豕,爾乃異類。彼必愀然不樂,慍父母之辱己矣。』這舉出一個例子,就是說如果有一個人,他的父母無緣無故罵他你是豬、你是狗,你是畜生。他一定很傷心,悶悶不樂,很怨恨父母辱罵自己是豬狗。豬狗、異類的名稱,既然聽到都感到厭惡,唯恐躲避不及,這個名稱你就很討厭,你就很不喜歡這個名稱,則豬狗、禽獸實質業因,就應當唯恐斷絕不夠深入。應當是這樣才合理。但是怎麼樣?唯獨到了設宴招待賓客的時候,那就烹煮燒烤魚鱉,屠殺宰割雞鴨。平常不願聽到這個名字,覺得這個是很不好,但是實際上要請客的時候,卻都是殺這些東西來請客。這個就是他討厭那個名稱,但是不怕實際的災禍,你殺生造了實際的災禍。為什麼?那個名你聽了你都不喜歡,你實際上去殺牠,那不是招來實際上的災禍嗎?所以《楞嚴經》佛給我們講,『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食餘眾生,亦復如是』。人吃羊,羊死了牠也會來作人,人死了也會去作羊,那你吃其他眾生也是這樣的。『死死生生,互來相啖』,大家互相吃來吃去,吃他半斤,還他八兩。『惡業俱生,窮未來際』,沒完沒了,冤冤相報。

  『佛無誑語,何敢不信』。佛沒有打妄語,怎麼敢不相信?『故知割雞者得雞報,屠犬者得犬報,理所必然』。你殺雞,將來也會墮到雞身去還;殺狗,也會墮到狗身去還債,這是理所必然。『嗚呼!向雖父母詈我而不受,今為他人口腹為之』。這是父母這樣罵我都不能接受,今天為了請別人,請他們吃這些宴席,卻做這種事情。過去即使是父母這樣罵我,我也不能接受,今天卻為了一時的歡樂而做這種事情,難道還不趕快停止嗎?這個意思就是這樣,這就是跟我們講個道理。如果這個道理不說明,真的我們世間人愚痴顛倒,真的自己不知道自己愚痴顛倒,看到周安士先生給我們這樣的分析解說,我們就明瞭了。我們看下面這個公案:

  【夫殺羊妻(見廣仁錄)】

  【劉道原。為蓬溪令。解官。宿秦氏家。夢一婦泣訴曰。吾乃秦之妻也。曾捶殺一妾。冥官處我以死。仍罰為羊。今現在欄中。明日將殺以享君。死固不惜。但腹中有羔。若因吾而死。則吾罪愈重耳。劉待旦言之。則已宰矣。舉家大慟。納羔於腹而葬之。】

  這是出自於《廣仁錄》,這個公案出自於《廣仁錄》。有一個叫劉道原的人,『為蓬溪令』,「蓬溪」就是現在四川省中部遂寧市蓬溪縣。在唐朝天寶元年(公元七四二年),定名蓬溪縣。「令」就是縣令,縣長。『解官』,就是退休了。『宿秦氏家』,夢到一個婦人哭哭啼啼告訴他,『吾乃秦之妻也』,她說我是秦先生的妻子,因為曾經打死一個小妾,冥府的官員判處我死罪,還罰我投胎作羊。現在我正在羊欄裡面,明天他們就要把我殺掉來招待你,來請你吃了。牠說我死固然不值得可惜,牠說我死是應該的,但是我腹中已經懷有羊羔。「羔」就是小羊,牠這個羊是一隻母羊,已經懷孕了。如果這隻小羊也因為我的緣故而死了,那我的罪就更重。劉道原等到早上才告訴他們家人,但是時間太慢了,這隻羊已經被宰殺了。全家人聽到這個訊息非常的悲痛,就把羊羔(就是這隻小羊)再把牠放到母羊的肚子裡面,就把牠給埋葬。這是《廣仁錄》的一個公案。好,我們看下面:

  按【昔舍衛國有一邪見長者。名曰都提。一日偶出。世尊至其家。見一白狗。在於床上。盜盤中食。狗見佛來。下床便吠。佛言。汝於往世。慳惜財寶。不肯布施。故墮於此。狗聞而怒。臥地不食。都提歸見。亦起瞋心。來詣佛所。佛言。狗是汝父。汝若不信。回家問狗。令狗示汝伏藏。都提慚懼。如命問狗。狗即趨至床下。以口足開土。大獲寶物。都提乃信。歸命佛僧(詳中阿含經)。所以佛言有生之屬。或多宿世父母六親。夫人一世。即有一世之父母六親。無始以來至今日。託生之數。滿一恆河沙。則有一恆河沙之父母六親。滿百千恆河沙。則有百千恆河沙之父母六親。豈可妄殺。即如秦氏之羊。當被殺時。舉家咸指為羊耳。夫不知為殺妻以享客。子不知為殺母以娛賓。奴婢不知殺主母以供鼎俎。及四體瓜分。身首異處。方悟輾轉刀几者。即向之蟲飛同夢者也。哀號挺刃者。即向之顧我復我者也。口不能言。含怨就死者。即向之供服役。效勤勞者也。碎骨粉身。不可復贖。向使秦氏戒殺。則自救其妻。自救其親。自救其主母矣。乃以泛泛知交。殺至親骨肉。宴客殺生者。宜痛心切戒矣。】

  這一段是周安士先生他按照這個公案,給我們做一個分析說明。今天時間到了,明天我們還有一座,應該第五集明天就可以講圓滿,這一段我們就留在明天晚上再繼續來學習。我們來念佛迴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