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安士全書之因果勸上卷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七集)  2010/4/19  日本東京太和素食餐廳  檔名:WD19-018-0007

  《安士全書.萬善先資因果勸》。諸位同修,諸位大德,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請放掌。我們昨天學習到「因果勸」第三集,「勸弄璋家」。這一段是周安士先生勸勉生小孩不要殺生,弄璋是古禮,古禮生男孩叫弄璋,生女孩叫弄瓦。這一段主要是給我們講生兒女,生男孩、生女孩都一樣的,就是避免殺生。此地給我們舉出來,富貴人家生一個孩子,就如同得到寶貝的美玉一樣的珍重,就是珍惜愛護。動物如果繁殖產子,我們反觀人類以外的這些畜生道的動物,生這些子女,牠們是成為人類鍋當中的肉羹。我們在清靜的夜晚稍微一反省,這個心也太殘忍了,也太狠毒了。我們生兒女就這麼寶貴,我們殺害這些動物,就沒有想到這些動物牠也有兒女,牠也是跟人一樣愛惜自己的兒女。我們人生兒女來殺生慶祝,把動物牠們父母子女,讓牠們生離死別,這個心就太不慈悲了,此地給我們講:

  【此心何太毒。】

  這個心未免也太狠毒了。

  【願將地藏經。與君三復讀。】

  這就是舉出《地藏經》一段的經文,要與我們重複的來讀誦。

  【經云。閻浮提人。初生之時。慎勿殺害。廣聚親戚。能令子母。不得安樂。】

  《地藏經》這段經文,如果我們讀誦過《地藏經》,對這段經文應該都很熟悉。『閻浮提人』,生兒女,佛在《地藏經》勸我們『慎勿殺害』,就是你不要去殺生害命,殺生害命,廣聚家親眷屬,大家來慶賀、來喝酒,如果這樣做法,『能令子母,不得安樂』,就是兒子跟母親就得不到安樂了,甚至兒女一輩子都得不到安樂,母親跟兒子都得不到安樂。

  我們現在常常聽到,特別我們要做法會的時候,有很多同修都要寫冤親債主的牌位。冤親債主,我們跟一切眾生結怨,第一個因素就是殺生吃肉,這是第一個因素。一般沒有學佛的人,大家都認為是很正常的,而且非殺生不可,但是他不知道這個有因果的。你殺生來慶祝,來給這個母親進補,生產的婦女進補,但是這個殺業的怨恨,這是消不掉的。眾生被殺害當然牠有瞋恚心,牠時時刻刻只要有機會,牠也會報復,這個怨恨之心始終無法化解。因此我們現在看到很多人生活在這個世間,他得不到安樂,得不到平安快樂,很多事情、很多麻煩,也不曉得為什麼,就是問題很多。這樁事情,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得就很清楚,所以這段經文我們要常常去讀誦思惟,廣泛的去宣揚。下面講:

  【觀此。則求兒孫長育。福壽康寧者。斷斷不宜殺生矣。】

  『觀此』,就是你看到《地藏經》這段經文,我們就很清楚明白,你希望這個兒孫能夠長久的養育,希望他身體健康,希望他前途光明、他的福報壽命康寧,那你決定不可以殺生。我想天下父母親,沒有一個父母不希望自己兒女他是有福報,又長壽,身體又健康,事業又順利,應該做父母的人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得到福壽康寧。但是我們看看這個世間上,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得到福壽康寧,但是有幾個人他真正得到福壽康寧?要如何才能真正得到福壽康寧?一定要照經上佛給我們講的,『不宜殺生』。如果你生兒女,生下來就殺生害命,跟眾生結下這個冤仇,這個子女包括父母都不能得到福壽康寧。下面講:

  【世人每遇生子。輒有一種鄙夫。爭來索酒。口中雖稱祝賀。心內實為甘旨。愚痴者不覺為其所動。小則烹雞炙鳧。大則割彘刲羊。致來世今生。怨怨相報。甚無謂也。】

  這是過去清朝時代,在我們中國有這麼一個習俗,『有一種鄙夫』,「鄙夫」就是要來討吃討喝的。『爭來索酒』,聽到某一家生兒子,他就到那個家裡去跟他祝賀,他心裡實在是想討一杯酒喝,有一些肉可以吃。愚痴的人他不知道,就被他所感動了,人家來祝賀,就請人家吃飯,喝酒吃肉。『小則烹雞炙鳧』,就是殺雞殺鴨的;『大則割彘刲羊』,就殺豬宰羊,這是造了嚴重的殺業。造了這個殺業,『致來世今生,怨怨相報』,殺了之後不是沒事了,來生被他遇到了,換我們就被他殺。所以世間的刀兵劫、戰爭、瘟疫,各種天災人禍,古大德跟我們講,「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都是從殺生來的。冤冤相報,你說幹這個事情,有什麼意義!『甚無謂也』,就是毫無意義,而且對我們、對大家都是有損害的。這是勸生兒子的人家不要殺生。

  現在有很多人還是停留在一個觀念,好像生小孩,沒有殺雞殺鴨,沒有吃肉就恐怕營養不夠,這個觀念實在講都是錯誤的。現在有很多人他發心吃素,我們認識的人當中,他的兒女胎裡素,但是他也沒有什麼營養不良,也沒有瘦得皮包骨,反而比一般人都要健康。像我家,我大哥他很早吃素,我大嫂跟著他吃素,幾個孩子大部分都是胎裡素的。但是這些小孩,我看也不會輸給一般的小孩。如果大家不相信,哪一天我找來給你們看看,我大嫂他們都是吃那些素雞素鴨的,也沒有真的去殺雞宰羊的,一樣很健康,這是一個事實的證明。證明什麼?一般人那個觀念是不對的,不一定說非得吃這些雞鴨魚肉才有營養,你吃這些素食都沒營養,這是錯誤的。

  現在台灣周泳杉周老師,他講了一個光碟,好像在山東青島企業家論壇講的,他講健康飲食。他提出很多科學的數據來給我們說明,素食的確對我們人類身體健康是絕對有幫助的,反而肉食對我們是會造成很多疾病。這個光碟如果還沒有看的,大家可以自己先看看;自己看完了,可以廣泛的介紹給一些認識的人,家親眷屬,提供給他們來看。一般人你跟他講這個因果,沒有學佛的人他不相信,他認為這個是迷信。因此對一般人來講,講到身體健康他就會比較重視一點,特別中年以上的人,他就會比較重視,這方面也可以提倡,進一步再深入因果教育,這是更進一步。這是學佛的人,他才會相信這個因果。

  下面就要給我們講一個公案,這個公案是出在《法苑珠林》,我們看這個文:

  【烹羊速報(出法苑珠林)】

  【唐顯慶中。長安某氏。誕兒彌月。大宴親朋。欲殺一羊。羊屢向屠人拜。不顧。竟殺之。有頃。烹羊於釜。產婦抱子而觀。釜忽自破。沸湯衝入猛火。直射母子頭面。頃刻俱斃。】

  『烹羊』就是殺羊,把羊放在鍋裡面煮,這個報應很快,『速報』就是很快的。這個事情是發生在唐朝,在中國唐朝,唐高宗顯慶年間。『顯慶』就是唐高宗的年號,公元六五六年到六六一年,這五年是唐高宗執政的時間。當時的首都是在『長安』,就是現在西安,陝西省西安,長安這個地方,這個事情是發生在這個地方。『某氏』,「某氏」就是一個婦人。『誕兒彌月』,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滿月的時候,他們就大擺宴席,招待親朋好友,就要殺一隻羊。這隻羊屢次的向屠夫跪拜,這隻羊也是知道牠要被殺了,我們人貪生怕死,動物跟人一樣,牠也貪生怕死。我們人愛惜自己的生命,動物牠也愛惜牠的生命,就連一隻螞蟻,牠都愛惜牠的生命,那何況一隻羊!這隻羊一直向屠夫跪拜,這個屠夫也沒有理會牠,最後還是把牠給殺了。殺了之後,把羊放在大鍋裡面烹煮,煮這個羊。這個時候這個產婦就抱著她滿月的孩子來看,看那隻羊在鍋裡被煮,突然煮羊的那個鍋就裂開了,那個水燒得很滾,那個沸騰的肉湯,這個鍋一破,『衝入猛火』,沸騰的肉湯就直接射向他們母子二人的頭跟臉,母子當下就被燙死了。這是發生在唐朝顯慶年間的一個公案。

  我們再看下面「按」,這是周安士先生按照這個公案做的評論,我們看這個文:

  按【佛世一鬼王有五百子。幼者名嬪伽羅。其母凶暴。食人兒女。世尊取其幼子覆缽內。鬼母飛行天下。七日不得。問佛所在。佛言。汝子五百。僅失其一。何故愁憂。世人生子。豈不愛惜。汝何食之。答言。我今若得嬪伽羅者。更不殺世人之子。佛示鬼母缽處。鬼母同五百子取之。盡神力不能動。還求世尊。佛言。若受三歸五戒。當還汝子。鬼即依佛敕。佛言。好持是戒。汝是迦葉佛時羯肌王女。以不持戒。受是鬼報。(詳載雜寶藏經)噫。天下為鬼母者。豈少哉。】

  這是周安士先生按照這個公案做了一個評論,這個公案是生兒子殺生來慶賀。在佛世的時候,就是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的時候,有一個鬼王有五百個兒子,最小的叫『嬪伽羅』,他們的母親非常凶狠殘暴,喜歡吃人的兒女,把人的兒女都抓來吃。有一天,世尊就把她最小的孩子抓來,覆蓋在缽裡面。這個『鬼母飛行天下』,找她最小的兒子找了七天都找不到。最後她沒有辦法,就去請問佛,她這最小的孩子在哪裡?佛就對她說,妳有五百個兒子,妳只是失去其中的一個,還有四百九十九個,還那麼多個,妳為什麼這麼憂愁?不過失去一個而已!佛就這樣問她。她很著急,要找她孩子。這個時候佛就跟她講,世間人生下孩子,難道這些人他都不愛惜他們的兒子嗎?妳為什麼都要去吃人家的兒子?這個鬼母就回答,我現在如果找到嬪伽羅,我就再也不去殺世間人的孩子。佛陀就指示鬼子母放缽的處所,他說妳那個小孩子就在我的缽裡面。

  這個鬼母同她這個五百個孩子,一起去拿那個缽,要去找她的小兒子。鬼子母都有神通,使盡他們的神通力量也移不動,沒辦法,又回來向世尊祈求。佛就說了,妳如果肯受持三皈五戒,我就把妳的孩子還給妳。鬼母就依從佛陀的教誡,接受了三皈五戒。佛說妳好好受持這個戒,妳本來是迦葉佛時代羯肌王的女兒。這個迦葉佛是釋迦牟尼佛前面一尊佛,是賢劫千佛。我們這個時期稱為賢劫,賢劫就是有很多聖賢出世。賢劫有一千尊佛,在這個大劫裡面,有一千尊佛出世,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他前面迦葉佛是第三尊佛,是我們這個世間人壽命兩萬歲的時候,那個時候示現成佛的。釋迦牟尼佛跟她講,妳本來是迦葉佛那個時代羯肌王的女兒,妳那個時候也是個王女,當時因為妳不肯持戒,所以今天妳才受到墮落鬼道的果報。這個把她過去世的因果講出來了,這個因果公案詳細記載在《雜寶藏經》。《雜寶藏經》在《大藏經》裡面有,一共有十卷,是元魏吉迦夜譯。這個經裡面是舉出王子以肉濟父母等一百二十一條的因緣,勸人作福持戒。這個公案是出自於《雜寶藏經》。

  下面講,普天之下,做鬼母那樣事情的人難道還少嗎?就是太多了,因為沒有好好持戒。我們知道五戒第一條就是不殺生,不能殺生的,三皈五戒。這是勸勉生兒女不可以殺生。我們再看下面的文:

  【勸祀先者(以下言享祀不宜殺生)】

  【祭祀祖先。不過盡報本之思而已。至祖宗來格與否。未可知也。何則。祖宗修人天之福。必生人天受樂。造三途之業。必在三途受苦。然享樂者少。受苦者多。故孝子慈孫。每遇節日忌日。但當虔誠齋戒。念佛持經。回向西方清淨佛土。使祖先出輪迴苦。是為真實報恩。至殺生以供鼎俎。徒增死者業障耳。遇明眼人。不勝悲憫。】

  下面這個公案是出自於《竹窗隨筆》。這個勸祭祀祖先的這段文給我們說明,祭祀祖先不過是子孫盡自己報本返始、飲水思源的思念之情而已。祭祖主要是提倡孝道,不要忘記祖先,我們現在講紀念。教我們不要忘本,不要把祖宗給忘了,祭祀它的本意是在這裡。『至祖宗來格與否』,「來格」就是來臨、到來,『未可知也』,祖宗有來、沒有來,到底他有沒有來享受也不知道。『何則』,什麼原因?『祖宗修人天之福,必生人天受樂』,祖宗如果他在生他修五戒十善,他就生到人天善道去享福,他也不會來了。『造三途之業,必在三途受苦』,如果在生造作十惡業,必定墮到三途去受苦。墮到三途,就好像人犯罪,被抓進監獄,被關起來了,他也出不來。『然享樂者少,受苦者多』,六道輪迴裡面,的確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鄉,造惡業的多,修善業的少,因此享樂的人就少,受苦的人就多了。這個原因就是修善的少、造惡的多。這個我們可以理解,比如說現在看到這個世間人,殺生吃肉的人多,還是不殺生吃素的人多?我想這個都不用去調查,一看就知道了。在東京市有幾家素菜餐廳?我看恐怕五家都不到。那個殺生吃肉的餐廳有幾家?我們這樣一觀察,答案就出來了。將來的果報是受苦的人多,受樂的人少!所以大家願意來這裡吃素,你跟一般人將來的果報就不一樣,戒殺吃素。

  『故孝子慈孫,每遇節日忌日,但當虔誠齋戒,念佛持經』。如果你是一個真正的孝子慈孫,每逢遇到節日,或者祖先他的忌日(就是他往生的日期),應當怎麼做?應當虔誠的齋戒,就是這一天你要奉持齋戒,要不殺生、吃齋;而且還要「念佛持經」,念佛誦經。『回向西方清淨佛土』,勸祖宗信願念佛,求生淨土。『使祖先出輪迴苦』,把這個功德迴向給祖先,勸導祖先要信願念佛,求生淨土,他才能永遠脫離六道輪迴生死之苦。『是為真實報恩』,這才是真正的報答祖宗的恩德。

  『至殺生以供鼎俎』,「鼎俎」就是古代祭祀陳列食物的禮器,一般是割肉、煮肉的用具。如果殺生來供祖先,那果報是怎麼樣?『徒增死者業障耳』,那個死人的業障他又增長了,讓他這個業障加重。『遇明眼人,不勝悲憫』,如果明白這個道理的人,看到這種情況,非常悲哀,也感到非常的憐憫,憐憫這些人無知,給祖先無端造下這個惡業,加重祖先的業障,這個是絕對錯誤的。我們看下面這個公案:

  【殺生冥累(出竹窗隨筆)】

  《竹窗隨筆》是我們淨宗八祖蓮池大師他寫的,這本書我也常常看。這個公案是從《竹窗隨筆》摘錄的。

  【錢塘金某。齋戒虔篤。沒後附一童子云。吾因善業未深。未得往生淨土。今在陰界。然亦甚樂。去住自由。一日訶妻子云。何故為吾墳墓事。殺雞為黍。今有吏隨我。不似前日之自由矣。子婦懷妊。因問之。曰當生男。無恙。過此復當生男。則母子雙逝。眾異而誌之。其後一一皆驗。】

  這個公案,就杭州錢塘縣有個姓金的,受持齋戒很虔誠專一。他去世之後,附在一個兒童的身上,我們現在講附體的。在大陸上,我們做三時繫念,看到很多附體的。他附在這個兒童身上,他就說話了,說因為我在生的時候,善業修的還不夠深厚,沒有能往生到西方淨土。可見得往生西方淨土,還是要斷惡修善,善業還要修得深厚。現在在陰間裡面,但是也很快樂,來去都很自由,沒有什麼束縛。有一天,他又附在這個兒童身上,就呵斥他的妻子說。這是又有一天,他又附在兒童身上,對他的妻子就講,妳為什麼為了我墳墓的事情去殺生請客?古人到節日,比如清明這些祭拜,都會殺生去祭拜墳墓。她為了祭拜他這個墳墓,去殺生請客。他說現在有差役常常就跟著我,沒有像以前那些日子那麼自由自在,常常有人跟著我。他的兒媳婦懷孕,他的妻子就問他,他這個兒媳婦懷孕吉凶如何?她生產能不能順利?他就跟他妻子講,他說前面應當生一個男孩,母子平安,這個沒有問題。下一胎還是應當會生一個男孩,但是下一胎生男孩,母子雙亡,母親跟兒子都會死去。眾人聽到這個話都很驚訝,把它記錄下來。後來果然一一都應驗了,果然前面第一胎的男孩平安的生下來,到了第二胎的男孩,生產的時候,母子雙亡,遇到難產。我們看「按」,評論這個公案。

  按【祭不能用蔬。第一不可殺生。而世有科名得志。殺豬羊以祭祖。彼且揚揚自得。以為榮親。旁觀者亦肩摩睨視。嘖嘖稱羨。問祖先此時果能享一臠一箸乎。徒殺物命。致父母沉淪。死者有知。當必拊膺痛恨於九原矣。反不如單寒之子。蔬果告虔之為愈也。】

  周安士先生按照這個公案給我們再說明。祭祀如果不能用蔬菜,『第一不可殺生』,「殺生」特別是買活的到家裡來殺,那是最不吉祥的,自己家裡就變成屠宰場,殺生家裡就變成冤氣聚集的場所,所以不可殺生。

  世間人,『有科名得志』,就是考取科舉,古代考取科舉,就是他有了功名,可以做官了,在世間法來講,可以光宗耀祖,得到科名,做了官,回到家鄉就『殺豬羊以祭祖』,祭祀祖先。『彼且揚揚自得』,他覺得很得意,以為這樣做是榮耀自己的父母親,所謂光宗耀祖。『旁觀者亦肩摩睨視』,「睨視」就是斜視,眼睛斜著看,旁觀。「肩摩」就是肩與肩相摩,形容人很多很擁擠,大家都圍過來看。『嘖嘖稱羨』,大家都很羨慕,很羨慕他做官了,殺豬宰羊祭祖,榮耀他的雙親,大家都非常羨慕、讚歎。

  下面就跟我們講,『問祖先此時果能享一臠一箸乎』?「問」就是問看看,你的祖先這個時候果然他能夠享受「一臠」,這個臠就是切成一塊一塊的魚肉,一臠就是一塊肉,「一箸」就是筷子,這是一雙筷子挾一塊肉,你的祖先他現在是不是真的能夠享受一雙筷子去挾一塊肉來吃?『徒殺物命』,「徒」是徒然,徒然就是很冤枉的,去造這個殺生害命的罪業。『致父母』,因為造這個殺生之業而沉淪。本來他沒有這個業障,無知的子孫來跟他造這個業障。這個《地藏經》也跟我們講得很清楚,你生前有善業,應該生到善處,但是這個無知的子孫給他殺生祭拜,反而耽誤他往生善處的時間,而且還要到閻羅王那邊去辯論,這個《地藏經》講得很清楚。

  『死者有知,當必拊膺痛恨於九原矣』。死去的人如果他知道了,知道這個事情,一定拊膺痛恨,「拊膺」就是雙手捶胸,捶胸前,表示哀痛或悲憤,怎麼這個無知的子孫給他造這個業來連累他?「九原」就是指墓地,黃泉,我們中國人講九泉之下,人死了之後就葬到墳墓裡面。『反不如單寒之子』,這個就反而不如那些窮困的人家,貧寒的子弟,他沒有錢、沒有能力去買這些雞鴨魚肉來造這個殺生之業。所以他只能辦一些『蔬果』,蔬菜水果,『告虔之為愈也』,「告」就是禱告,祭告。這些貧寒人家的子弟,他反而不會給自己的父母祖先增添罪業,反而比較好,這個也是事實。所以現在就是說有錢,如果不知道做好事,反而把這個錢財拿來造惡業,將來這個果報,那就很可怕,也很慘。沒有錢的人他想造罪業,沒能力,反而少造一些罪業,將來就不必去受那個苦報。所以有錢如果不學佛,不學聖賢教育,過去生修的這個福報,這一生又迷惑顛倒,不知道繼續修福,反而依靠這個福報造更大的罪業,將來墮落時間就更長,痛苦的程度就更慘。

  所以世間我們看這些事情,好壞真的沒有絕對的,你好當中也有不好的,不好當中也有好的,就看人你怎麼做。你做對了,修善了,不好它也變成好的。如果造惡業,不知道修善積福,富貴人家很好,我們世間人看很羨慕,在社會上有地位,又有財富,但是他不知道斷惡修善,反而造了重大的罪業,這個好當中就有不好。「因果勸」第三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我們下面進入「因果勸」註釋第四集。

  【勸禱祀神祇者】

  【世俗認造罪為燒香。以逆天為修福者。莫如禱賽。禱賽中最可恨者。莫如代人保福。蓋壽夭生死。皆宿世因。業果既定。不可復逃。譬如官吏奉旨攝人。衙役豈因口腹之故。代其上擊登聞。挽回聖旨乎。所以堂中獻神。室內氣絕者。舉目皆是。而沿習成風。皆口腹小人誤之也。小人見人疾病。輒斂金殺物。以媚邪神。主人愚痴。不知病者陰受其禍。反以為德。不亦重可憐乎。普勸世人。凡遇有疾者。宜勸其作善消災。誦經禮懺。如病勢危劇。必勸其專心念佛。求願往生。是為無邊功德。慎勿聽巫卜妄言。使病人以苦入苦也。】

  這一段就是祈禱祭祀神明,這個在我們中國民間講拜拜,拜神的。這個拜拜,以前小時候我們家裡,我父母當時也沒學佛,每次過年過節拜拜總是殺生。現在大部分還是一樣,都殺生,殺生去拜神。我小時候我們汐止,台北縣汐止一個觀音廟,也很靈感的。但是鄉下的人也不懂,他過年過節都是,連觀音菩薩的生日,他都是拜雞拜鴨的,雞鴨魚肉全上。後來請一個出家人去,現在才全部改過來。不然那些鄉下的人,他孫子滿月、兒子滿月,他就殺雞殺鴨,我親眼看到的,他們就拿那個上去拜。後來請一個出家老尼師,也是我外婆的朋友,她出家了,現在就全部都改吃素的。

  『勸禱祀神祇者』,這是勸勉祈禱祭祀神明的人,世間風俗祭拜神明,這個在中國外國都有,其他的民族也都有這些祭祀的活動。世俗的人造作罪業認作燒香禮拜,把悖逆天理認為是在修福,這個就是我們佛經上講的顛倒,把是非善惡顛倒,做錯了,他以為在修福、在修善,實際上他的思想行為是在造惡業。這個事情莫過於祭神祈禱,這是一些錯誤的風俗習慣,殺生祭拜這是錯誤的風俗習慣,把悖逆天理做為修福。祭神祈禱當中,『最可恨者』,就是最可恨的,莫過於代替別人求福。人的長壽或者短命,生或者死,都是宿世造的業因,這個是過去生你造的業因。佛在經上跟我們講,如果你戒殺、吃素、放生,過去生造的都是善因,這一生的果報就得到長壽身體健康的果報。如果過去生造的殺生業太重,這一生就得到短命多病這種果報,這個是前世造的因。過去世造的因,這一生的遭遇是果報。就好像我們去年種的種子,今年收成是結果,今年享受的果實是去年種的。我們這一生享受的果報是過去生種的,這個因果一點都不迷信,是事實真相。

  『業果既定,不可復逃』,果報已經成熟了,那無法去逃避的。下面舉出一個比喻,『譬如官吏奉旨攝人,衙役豈因口腹之故,代其上擊登聞,挽回聖旨乎?』這是舉出一個比喻,比如說官府奉聖旨要抓人,這些抓人的衙役,他豈會因為貪口腹的緣故,就代替他「上擊登聞」。登聞就是古代帝王為表示聽取臣民建議或冤情,在朝廷外面懸這個鼓,允許臣民擊鼓來上文,所以稱之為登聞鼓。這個是用一個比喻,他說衙役要來抓人,他怎麼會因為貪吃,然後就代替你去申訴這個冤情,來挽回聖旨?

  『所以堂中獻神,室內氣絕者,舉目皆是』。有一些無知的人,他在廳堂當中在那邊求神,為他的家人殺生求神祭拜,但是他的親人有沒有活過來?沒有。這個廳堂一面在獻神,一面在拜神,他裡面,「室內」就是他的房間裡面,人都早已經就死了。「室內氣絕者,舉目皆是」,都已經斷氣了,舉目皆是就是很多。但是怎麼樣?『而沿習成風,皆口腹小人誤之也』。但是這個不好的風俗,還是形成一個風氣,大家有什麼事情,家人身體不安,就是殺生拜神,求神來保佑,已經成了一個風氣。為什麼會這樣?都是「口腹小人誤之」,小人就是識見淺狹的人,不明理的人,都是這些人來誤導,錯誤的引導,變成這種錯誤的風俗成為一個習尚。

  『小人見人疾病,輒斂金殺物,以媚邪神』。這種小人在現前社會上還是有,有一些人專門給人家看病的,特別我們一般講神棍這一類的,看到人家有疾病,「輒斂金殺物」,斂金就是要人家的錢,勸他的家人你要出多少錢,買些生物,雞鴨、豬羊去殺生,殺害這個物命來諂媚這個邪神,拜祭這個神明。跟他講你要這麼拜,這個家人他的病才會好。『主人愚痴,不知病者陰受其禍』。這個主人也是沒智慧,愚痴,聽到這些小人這麼勸他,我們也有一句俗話講「病急亂投醫」,在這個時候聽到這些人講,他也沒有智慧去分辨,不知道這個病人「陰受其禍」,你造這個殺生的業,去拜這個鬼神,是讓這個病人增加他的災禍。『反以為德』,反而以為這個對他有幫助,這個是功德。『不亦重可憐乎』,看到這個情形,明理的人看到這個愚痴的人實在是很可憐,造作深重的罪業還以為自己在修功德,實在是顛倒。

  『普勸世人,凡遇有疾者,宜勸其作善消災,誦經禮懺』。我們應該普遍去勸導世間人,凡是遇有疾病的人,我們應該勸他去「作善消災」,一方面「誦經禮懺」,這個才是正途,才是正確的。所以過去我們在道場,也有很多居士家人生病,我們也是勸他作善消災、誦經禮懺,或者印經,或像現在做淨老和尚講經這些光碟來流通,迴向給他的冤親債主,消除他的業障。過去在我們家鄉有一個居士,以前我還沒有出家,跟他們就認識了。有一年,大概在十年前,他得了一個冤業病,一個女鬼附在他身上。附在身上,他就無緣無故,他的動作就像女眾一樣,就拿那個手帕在嘴巴咬。家人被他鬧得沒辦法,將他送到國泰醫院。送到醫院裡面,我去醫院看他,他還是這個動作,一下子從那個病床就跳起來,那個動作就像女眾。根據我的觀察,那個鬼對他並沒有惡意,可能過去生跟他有緣,但是不曉得什麼因緣,可能要把他帶走那個樣子。他的太太(他的同修)一直哭,哭著來問我,我也沒有辦法。我說我只能根據這個經上講的,勸你來修福,根據《地藏經》講的。那個時候我們淨老和尚講的《地藏菩薩本願經》,在新加坡講的,這個光碟我們都送光了。我說我建議妳,妳不如給妳先生做這個功德,就給他錄製淨老和尚講的《地藏菩薩本願經》光碟跟大眾結緣。後來她就出了一些錢,做這個《地藏菩薩本願經》。後來慢慢他這個冤親債主就離開了。一直到現在,現在情況就非常好。所以這次回去,還來看我,還包個紅包給我。不然那個時候我看那個命快保不住了,但是世間的醫生他沒辦法,他只能用鎮靜劑,那個鎮靜劑一打好一點,鎮靜劑一退他又開始這樣,一點辦法都沒有。

  所以我們根據這段,「普勸世人」,凡是遇到有疾病的,我們要勸他的家屬,趕快給他作善消災。特別遇到這個緊急的,你做世間一般的慈善功德消不了他重大的業障,這個時候一定要依《地藏經》講的,在三寶裡面種福,才有那個力量給他轉變。

  『如病勢危劇,必勸其專心念佛,求願往生,是為無邊功德』。如果他這個病情,情勢很危險、很劇烈,很難挽回,這個時候必須勸他放下萬緣,專心念阿彌陀佛,求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為無邊功德」。勸他念佛求生淨土,這個功德是無量無邊的,必定要這樣勸他。如果病好不了,就要勸他放下,因為人生總有一死,有生必有死,這每個人都無法避免,我們應當勸他放下萬緣,專心念佛,求願往生西方淨土,這才是正確的做法,才有無邊的功德。

  『慎勿聽巫卜妄言』,不要去問神,不要聽那些巫師,那些虛妄的言語,「妄言」就是都是錯誤的,他給你指導的那些都是錯誤的。我們應當依佛在經上給我們講的,那才是正確的。你聽那些巫師、看相算命的,一般江湖術士,問神問鬼,那個不但沒有幫助,反而增加他的業障。『使病人以苦入苦也』,病人都很苦了,你再加深他的業障讓他更苦,這真的就很冤枉。俗話講花錢消災,這樣花錢不但災消不了,還增加他的災難,這個就大錯特錯。

  好,我們看下面這個公案,下面這個公案是出自於《法句經》。

  【祀天遇佛(載法句經)】

  【佛世有一國王。名曰和墨。奉事外道。舉國信邪。殺生祭祀。王母寢病,經久不瘥。召婆羅門問故。答言。星宿倒錯。陰陽不調。故使然耳。王言。作何方便。使得除愈。答言。當備牛馬豬羊百頭。殺以祀天。然後乃瘥。王即如數。牽就祭壇。佛懷大慈。愍王愚迷。往詣王所。王遙見佛。為佛作禮。白佛言。母病經久。今欲祀天。為母請命。佛言。欲得穀食。當行種田。欲得大富。當行布施。欲得長壽。當行大慈。欲得智慧。當行學問。行此四事。隨其所種。得其果實。祠祀淫亂。以邪為正。殺生求生。去生道遠。佛即放大光明。遍照天地。王聞法睹光。慚愧悔過。遂不祀天。母聞情悅。所患消除。王於是後。信敬三寶。愛民如子。常行十善。五穀豐登。】

  這一段是出自於《法句經》,《法句經》是小乘經典。這是講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國王,『名曰和墨』。他是供奉外道的,國王領導全國人民都信仰邪教,殺害生命,祭祀神明。有一次國王的母親臥病不起,很長時間這個病都沒有好轉。這個國王就召集婆羅門來,問他們,他母親病得這麼重是什麼緣故?婆羅門他們就回答國王,說這個是因為天上的星宿顛倒錯落,陰陽不協調的緣故,所以才會這樣,你母親的病才會這麼重。國王就問,那要用什麼方法,可以讓我母親的病趕快好起來?婆羅門就回答,應當準備牛馬豬羊各一百頭,殺這些牛馬豬羊來祭祀上天,你母親病就會好了。國王真的就聽了婆羅門的話,就如數的把這些牲畜牽到祭壇,要殺生來祭祀。佛陀聽到這個消息,佛懷著大慈悲心,憐憫國王愚痴迷惑,就主動去國王的住所,要去勸導這個國王。國王遠遠看到佛陀來了,就向佛陀禮拜,對佛陀說,我的母親病了很久,我現在想要祭祀天神,請求天神保佑,讓我的母親她的生命能夠延續下去,讓她病趕快好起來。佛下面就跟他說法,佛陀就說,人想要得到五穀糧食,就應當要耕種田地;如果人想要得大富,你想要有很大的財富,你應當要常行財布施,所謂財布施得財富;你想要得到長壽,應當修行大慈悲心,你要修無畏布施,要戒殺放生吃素,幫助眾生遠離恐懼,你就得到健康長壽,這是修無畏布施;想要得到聰明智慧,你應當勤奮學習,增長學問,這個就是法布施得聰明智慧。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

  『行此四事』,隨你自己所種的業因,就會得到應該獲得的果實。這個因果要相應,你不能把那個因搞錯了,因搞錯了,果報就不對了。立祠祭神是不好的風氣,把邪法當作正法,殺害生命來祈求自己延長壽命,沒有這個道理,這個因不對,你造這個因不對,這個不是得長壽的因,你這個做法是剛好相反。『殺生求生,去生道遠』,你距離長生的道路非常遙遠,你殺害生命來求自己長生,這個因果不對。佛給他說法,說完了之後,『佛即放大光明,遍照天地』。這是佛放光,佛光給他注照,佛光注照就是給他加持;給他加持,他原來的心思不開竅,這個佛光一注照、一加持,忽然頭腦靈光了,忽然茅塞頓開,智慧開了。『王聞法睹光,慚愧悔過,遂不祀天』。國王聽聞佛給他講經說法,又看到佛放光,就覺得很慚愧,自己怎麼這麼愚痴?把錯誤當作是正確的,所以就悔過,「悔」就是懺悔,「過」是改過,改過就是把這個錯誤改正過來,「遂不祀天」,他就不再殺生祭祀天神。『母聞情悅,所患消除』,他的母親聽到這種情形,心情就非常喜悅,她所患的病當下就消除無遺。

  『王於是後,信敬三寶,愛民如子』。這個國王從那個時候開始就「信敬三寶」,我們現在講皈依三寶。「愛民如子」,愛護人民就像自己的子女一樣。『常行十善』,以「十善」來教導人民、來教化人民。所以他這個國家得到『五穀豐登』,我們一般講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為什麼他會得這個果報?因為他信敬三寶,愛民如子,而且又教導人民斷十惡、修十善,所以他這個國家就得到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登的果報。這個公案是出自於《法句經》。我們接著看「按」:

  按【生天宮者。皆具清淨色身。光明赫奕。無有膿痰涕唾。大小便利之穢。所食甘露。自然化成。下視閻浮世界。坑廁荊榛。腥羶惡氣。不欲聞見。望其乘雲來享。無有是處。雞雖自愛蜈蚣。豈可銜之以塞人口。若謂但吸其氣。則普天之下。肉氣薰蒸。時刻不斷。天亦吸之久矣。如云為天殺者乃享。則和墨國王祀僅一日。過此以後。天其枵腹耶。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書言可考。東鄰殺牛。不如禴祭。易有明文。惜讀書者。不善會耳。】

  這一段是周安士先生按照這個公案,《法句經》這個公案,再來給我們做一個說明。說明什麼?我們人間的人,殺生去拜天上的天神,他給我們說明,生到天宮的天人他們的生活情況、他們的身體環境,給我們說明。『生天宮者,皆具清淨色身,光明赫奕』,生到天道、天宮的人,他這個身體都很清淨,身體都有光明。「赫奕」就是光輝非常顯耀。『無有膿痰涕唾,大小便利之穢』,天人不像我們人間有痰、有鼻涕、有唾液,還有大便、小便,會排泄這些髒的東西,天人沒有。『所食甘露,自然化成』,他要吃的東西自然會化現,不必要像我們人間去種植。

  天人他往下看,『下視閻浮世界』,天道的天人往下看我們人間,這個世間人,『坑廁荊榛,腥羶惡氣』,「荊榛」就是叢生的灌木,灌木雜草叢生。「坑廁」,這個廁所,我們這個人間「腥羶惡氣」,腥味,臭氣,都很臭的。『不欲聞見』,天人他怎麼會喜歡來聞我們人間這些氣味?『望其乘雲來享,無有是處』。你在這邊殺生祭拜,去拜天神,希望天人乘著那個雲,我們以前看小說,天人都騰雲駕霧。以前我小時候喜歡看《西遊記》,孫悟空手一招,一朵雲就來了,就跳到雲上面,就飛過來。天人他們都有神通,他們都能夠乘雲到各地去旅行、去遊玩。天人他們那邊享受得那麼好,他怎麼會看到你在殺生拜拜,他就乘著雲來享受你殺生拜祭的這些肉食?「無有是處」,就是沒有這個道理,哪有這個道理。

  下面就是給我們講一個比喻,『雞雖自愛蜈蚣,豈可銜之以塞人口?』我們知道雞很喜歡吃蜈蚣,日本這邊有沒有蜈蚣?可能要到中國或者台灣去看。蜈蚣很多隻腳,我小時候常看到。雞很喜歡吃蜈蚣,雞就把蜈蚣當作牠是一道最美的食物。我們人看雞很喜歡吃那個蜈蚣,那個蜈蚣是不是可以拿來往人的嘴巴塞進去?雞很喜歡吃,應該人也很喜歡吃,就把牠拿來塞在人的嘴巴,人敢吃嗎?以前的人不敢吃,但是現在的人可能有人敢吃,現在大概什麼都吃。這是用這個例子來做一個比喻形容,比喻形容說我們人間這個飲食,天人他們不吃的,他比我們好,他怎麼要吃我們的?就像我們看到畜生吃的,我們人吃的比畜生好,畜生吃的食物拿來塞在人的嘴巴,那人會去吃嗎?你聞到,你就趕快跑了,他還會去吃嗎?當然不會。又有人講,天人他們是不吃的,他們就吸那個氣。『若謂但吸其氣,則普天之下,肉氣薰蒸,時刻不斷,天亦吸之久矣』。如果說天人吸它的氣,那我們想一想,吃都不吃了,他還會去吸那個氣嗎?那些氣都是臭穢。「肉氣薰蒸,時刻不斷」,在我們人間常常腥羶垢穢這些臭氣沖天,天人他怎麼會去吸那個氣,我們人都不願意吸那些臭氣了,那何況天人!

  『如云為天殺者乃享,則和墨國王祀僅一日』。如果說為這個天神殺生來祭拜,他們才有得吃、才有得享受,那這樣和墨國王他祭祀只有一天,一天殺很多畜生來拜這個天神,那這一天祭拜過後就沒有了。『過此以後,天其枵腹耶』,「枵」就是那個木頭很大,當中是空的,引申為空虛的意思。「枵腹」就是空腹,飢餓的意思。天神就等你這麼一天的祭拜,給他吃他才有得吃,你這天拜完了,明天就沒有繼續拜,那明天以後他不是都要空著肚子、挨餓嗎?這個是給我們講,大家想一想,有這樣的道理嗎?這給我們說明殺生去祭拜天神,以為天神會來享受你殺生的肉食,這個是沒有這回事情的。

  下面舉出《書經》裡面的話,『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書》言可考』。「書」就是《書經》,「黍」就是黃米,「稷」就是小米,古代主要的農作物,泛稱為五穀。「黍稷非馨,明德惟馨」,不是五穀氣味散發的芳香,是完美的德性才是芳香清醇的,是這個意思,是要給我們講明德、道德,這是《書經》裡面講,《書》言可考。『東鄰殺牛,不如禴祭,《易》有明文』,這出自於《易經》,『惜讀書者,不善會耳』。這個出在《易經》既濟這一卦裡面,「東鄰殺牛,不如禴祭」。「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這在漢王充《論衡.祀義》,「紂殺牛祭,不致其禮;文王礿祭,竭盡其敬」。禴祭就是古代宗廟祭祀的名稱,指夏祭或者春祭。這是《易經》有這個明文,可惜讀書人他沒有善於去體會。東邊鄰居殺一頭牛祭祀,他卻不守禮法,不守禮,不如西家鄰居簡單而恭敬的禴祭,禴祭就是很簡單的。他簡單恭敬的禴祭,他能得到真實的果報,《易經》也有這樣的明文,可惜後來讀書人不善於體會。

  我們再看下面這個公案:

  【禱樹變羊(載雜寶藏經)】

  【佛世有一老人。其家頗富。忽思肉食。指田頭樹。告其子曰。吾家薄有產業。由此樹神恩福所致。可於群羊中殺一以祭。諸子從之。尋即殺羊。禱於此樹。復於樹下。立一神祠。其後父死。即生己家群羊之中。時值諸子欲祀樹神。執而將殺。羊忽自言。此樹無神。我於往日。思食肉故。妄使汝祀。與汝同食。不謂償債。我獨先之。時有羅漢乞食。以神通力。令諸子皆見其父。遂毀此樹。悔過修福。不復殺生。】

  這是出自於《雜寶藏經》的一段公案,在第七卷裡面。這是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個老人,他家也相當的富有,有一天他忽然想要吃肉,就指著『田頭樹』,田的那一頭有一棵樹,就告訴他兒子說,我們家稍微有一點產業,就是有一點財富,都是由於這棵樹的恩德所賜的,這是樹神他賜福給我們的,你可以在羊群當中,殺一隻羊來祭祀這個樹神。這個老人其實他心裡並不是真正要去祭祀這個樹神,而是自己想吃一隻羊,找不到一個理由,就用這個理由跟他兒子講。要祭這個樹神,其實是他自己想要吃羊肉。他的兒子就聽他的話,就馬上要殺一隻羊,在這棵樹下禱告。兒子真的就是殺了一頭羊,在這棵樹下禱告。而且在這個樹下,給這個樹神還設立一個祠堂,就是給他做個廟。後來這個老人死了,就投胎生到自己家中養的羊群當中,正好遇到他兒子,他父親在世的時候,教他們要殺羊祭祀這個樹神,他們就例行性的,每一年都要殺隻羊來拜這個樹神。

  他父親死了之後,投胎到他們家裡面羊群去作羊,那一天要抓來殺的這頭羊就是他父親,他兒子準備抓來殺掉要拜樹神。這隻羊忽然自己會說人話,就告訴他這些兒子說,這棵樹沒有什麼樹神,是我以前在生的時候,因為想吃羊肉的緣故,打妄語讓你們來祭祀,藉這個理由殺羊,跟大家一起來吃羊肉。是為了自己貪吃羊肉,打了這個妄語,其實那個樹沒有樹神。沒有想到他死了之後,要償還這個業債,唯獨我首先要來還這個債。他給他兒子講了這些話。當時有一個羅漢乞食經過,就是托缽,乞食經過這個地方,用神通的力量,讓這個老人的兒子們都看到那隻羊的確就是他父親。於是他這些兒子就毀了這棵樹,懺悔改過,作善修福,不再殺生害命了。這個公案出自於《雜寶藏經》。我們看「按」:

  按【增壹阿含經云。有五種布施不得其福。一者以刀施人。二者以毒施人。三者以野牛施人。四者以淫女施人。五者造作淫祠。世有無知之輩。遇三寶福田。不肯布施。而於鬼神廟宇。輒欣然創造者。良由正眼未開耳。一祠既成。書其上棟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彼且揚揚自得。以為我施財作福。嗚呼。豈知自此之後。大則豬羊鹿兔。小則雞鴨魚蝦。哀鳴於白刃下。跳躑於鑊湯中者。不知幾千萬萬乎。所謂天堂未就。地獄先成也。孔子曰。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無福。大哉聖訓。不異金口親宣矣。】

  這是安士先生根據《增壹阿含經》裡面佛講的一段話來說明這個公案。在《增壹阿含經》講,有五種布施不能得到福報的:第一用刀劍等凶器布施給人,第二個用毒藥布施給人,第三用野牛布施給人,第四用淫女布施給人,第五建造不合禮義的祠堂神廟,做這個事情得不到福報,反而造罪業。世間有一些沒有知識的人,遇到佛法僧三寶的福田,他不知道去布施,而對於鬼神的廟宇就很喜歡去建造,正是由於正知正見沒有開啟。他不知道一個祠堂的建成,就是那些神廟建成,在梁棟上面就寫道: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建造的。這個廟蓋好了,這個名字給他打上去,花了錢,蓋了這個廟,他還洋洋得意,以為我在布施錢財,修善積福。哪裡知道他蓋了這個廟,從此以後,『大則豬羊鹿兔,小則雞鴨魚蝦』,就不斷的在鋒利的刀刃之下哀嚎悲鳴,在沸水翻騰的大鍋當中跳躍,『不知幾千萬萬』多的物命被殺害,造的罪業就無量無邊。這個就是所謂的天堂還沒有修成,地獄的業就先成就了。他花了這個錢想修福,結果是造罪業,想到天堂,結果是到地獄去。孔子也說,不是自己應該祭祀的神而去祭祀,這個叫做不合禮法的淫祀。一般儒家講祭祀,自己的祖先要祭祀。所以祭祀在古禮講要合乎禮,不是隨便亂祭祀,這個是造罪業。所以淫祀得不到福報,淫祀就是亂拜,這個得不到福報,反而造罪業。這些聖人的訓悔是非常偉大的,這是正確的,跟佛陀金口親自宣說的就沒有差別了。

  好,今天時間到了,下面這個公案我們明天再來學習。下面這個公案是「東嶽受戒」,東嶽是在山東。中國有五嶽,東嶽是第一個。這個東嶽大帝也學佛,皈依了,受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