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群書治要36O》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七十六集)  2012/9/8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57-0076

  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學長,大家下午好。我們「群書36O」的課程,上個禮拜進入第三個主題的第九個綱目,「貴德」當中的「交友」。我們看到「交友」,首先會想到自己的小孩,最希望他交到好朋友,甚至於能跟古人、聖賢交朋友,這是當父母的人最高興的事情。孩子懂得交良師益友是結果,那得種什麼因?父母得修德,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而且父母自己本身也要交良師益友,本身的身教就影響孩子的一個判斷朋友的能力了。從經典當中、從很多格言當中,都可以體會得到朋友的重要性,朋友對自己一生的影響。我曾經見到一個朋友,他說到他年輕時候,可能是一、二十歲的時候,有一群玩伴朋友,俗稱「死黨」。他跟我談話的時候,他的年齡應該是四十多歲。他說他年輕時那一群朋友,要不已經不在世間了,要不已經在監獄裡面了,除了這兩個情況以外沒有例外的。只剩他沒事情,是因為他後來遇到老祖宗的經典,他開始學習,不然他的命運也很難不是這兩條路。當然他們以前那群朋友幹了不少壞事才會有這個結果。

  所以人受環境、受朋友的影響非常的大,「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了解這個重要性,從古代的榜樣,「昔孟母,擇鄰處」,她給他選一個好的環境,尤其那個環境是學校,他可以接觸到很多好老師、好同學。《論語》又講,「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要找一個有很多善人、仁德之人的環境,那孩子跟自己在耳濡目染之下,就能夠受到好的風氣的薰陶,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回想自己成長過程當中,我記得我念初中的時候,書桌前面貼了一張照片,那是我的偶像,叫席維斯.史特龍。他演的電影有《洛基》、有《第一滴血》,都是打,不然就拿著衝鋒槍掃射的這些電影情節。我常常接觸,大家就可以知道,我初中的一種心境狀態是什麼?逞強鬥勝。我記得那時候練啞鈴,一支啞鈴十公斤,大家看過十公斤的啞鈴沒有?就這樣每天練。有一次意外把左手給摔斷了,結果逞強的性格還是沒有變。因為我一直練,我高中的時候念男校,高雄中學,全班都是男生,就喜歡比誰的力量大。結果我就苦練,練到最後,有一次全班臂力比賽,最後冠亞軍賽,是一個很胖的人坐在我對面,跟我一起在最後比劃比劃。我的導師在旁邊看,最後看得整個嘴巴都張開來,因為在他眼前出現的是我這個瘦瘦的人勝過那個胖胖的人。我說這個是要重點在後面,重點在逞強之後,從身體上損害很嚴重,你在那裡逞強都傷了你的筋骨。所以現在去給人家按摩,人家都問,哪裡痛啊?我說全部都會痛,不是哪一個位置痛而已。

  結果那一次全班第一名。男孩子「戒之在鬥」,所以很多人都抓機會想要雪恥回來,想要贏我一盤,可以把它扳回局勢。結果遇到我手斷了以後,他們非常高興,這個時候可以羞辱他了。這個時候我也了解到,我平常的人際關係實在不怎麼樣,在關鍵的時候就顯現出來。結果他們就找我比。其實我左手斷了,照練,練什麼?右手伏地挺身,就一隻手伏地挺身,就不願意輸給他們。所以這種好勝,身體受損以外,整個成長過程吃很多虧。好勝的人一定有人來挫敗你,所謂閩南話講「惡馬惡人騎,胭脂馬遇到關老爺」,總會遇到強中自有強中手,一定會遇到比你還厲害的人。

  結果練了以後跟同學再比,我左手已經斷了,綁著繃帶,有一點像黑社會老大這樣,然後右手跟人家比。我那個同學覺得應該是穩操勝券了,結果一出力,開始一出力,我整個手就傾下去了。為什麼?因為我明白了一個事實,就是左手跟右手是連在一起的,所以我這裡一出力,整個這裡的經絡都拉緊了,痛得要死。可是很痛,不願意輸給他,所以就咬牙又把它給扳回來。從那天以後,我的手就變成氣象播報台,要下雨以前它就會開始抽痛,你就知道快要下雨了,天氣要變化了。所以當時每天看著那張拿著一支衝鋒槍的照片,受的影響就是逞強鬥狠。過了十多年才換了一張照片,換成孔老夫子的像。大家要了解,親近的良師益友關鍵太大,假如這張照片在我三歲的時候就貼上去了,那我的人生少走很多冤枉路,少造很多罪業。

  所以現在看到大家的孩子,胎教就在受傳統文化教育,三歲、四歲就開始學,我們覺得很欣慰。決定要青出於藍勝於藍,這個我們才對得起下一代、對得起祖先。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我們不能對不起中華民族的祖先。我們對交友、對這些德行的認知愈正確,我們就會把它們擺在重要的位置,讓孩子從小就建立這些最重要的德行,最重要的做人、做事的態度。

  交友的重要性,又有一句話講,「人伴賢良志氣高」,一個人身邊都是善人,都是君子、賢人,他一定也會很有志氣。所以我們都給為人父母者建議,每天給孩子講《德育課本》裡面的七百六十八個故事,孩子每天聽這些聖賢風範,他的志氣不斷的提升,他覺得他的人生一定要跟大舜學習,跟這些聖王、聖賢學習。這些都得要父母、長輩用心把這些風範能夠引導他們,甚至於是我們自己就把這些風範要效法,要能夠去學習他們,那孩子的感受就更深了。不只古人是這樣,他自己的父母、身邊的人也是這樣。其實孩子天性就非常愛護、尊重他的父母,父母在他心目當中是最尊重、最愛的人,父母有德了,他這個天性終生保持,對父母的愛敬一生都沒有變過,非常可貴。假如我們父母沒有做出榜樣來,讓孩子對我們沒有信心,甚至於埋怨我們,他的人格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他也不會健康、不會快樂。所以天性能終生保持,那是最幸福的人。

  那我們知道交友的重要性,我們接下來講的經句是一百四十九句,這個經句是來自於《孔子家語》當中「六本」這個單元,我們把這一段話的前文一起來看一下。「孔子曰」,孔子講到,「吾死之後,則商也日益,賜也日損。」孔子在他生前就預言了,說我走了以後,這個「商」是指子夏,子夏,姓卜名商;而端木賜,另外一個學生,也就是子貢,他們兩個的情況不一樣。子夏,我去世以後,他的德行會愈來愈好,而端木賜德行會退步。曾子在一旁聽了以後就很好奇,不了解,所以「曾子曰:何謂也?」我們螢幕上有打出來字吧?你們都沒看螢幕都看我,代表你們現在聽文言文已經no problem了,不簡單,功力大增。所以「若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繡花針」,剛好我們下一個單元就是「學問」,學問要深,當然要靠日積月累的努力。坦白講很佩服大家,兩年多了,大家都沒有缺課,一起來共學這些古文。曾子問,曾子很可愛、很可貴,不懂就問,這又是求學問的重要態度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心有疑,隨札記」。

  「子曰:商也好與賢己者處,賜也好說不若己者。」他們的差別在哪裡?子夏喜歡結交德行、才華、能力比自己高的人,進而向他學習,那他就「見人善,即思齊」、「德日進,過日少」了。而端木賜他歡喜跟不如他的人在一起,不如他的人都聽他講,他很沉醉在別人聽他講當中。從這裡可以看得出來,交的朋友會影響他的德行的提升或者退步。所以孔子在《論語》當中講的,「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要用良師益友來輔助自己的仁德、道德。孔子也說,在《論語》裡面講,「無友不如己者」。「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這是子夏對學問的一個認知,他與朋友交都是誠信,互相成就道德學問。

  另外《論語》當中又講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這句話就是,這個「不如己」是不適己,就是沒有跟自己目標不相同的朋友,交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假如人生的方向、目標都不一樣,那在一起,可能這個朋友他的目標,人生就是享樂,那我們可能就會受到這些污染影響。所以跟自己志向不同的朋友,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除非你不被他影響,除非你很有把握可以轉變他,可以成就、利益到他,你有這個慈悲心去做。假如還影響不了對方,還會被對方影響,那這個時候恭敬他,但是要遠離一點,不要受不好的影響。這也是要懂得自我保護。等自己功夫夠了,要去幫助他再去做,所謂要「量力而為」,不然我們要幫助他人,最後都被他人給轉掉了。

  而接下來這經文講到了,每一個人都受到身邊人的影響,經文裡面講「不知其子,視其父」,你不知道這個孩子好不好,你去看他父親就知道了,他受到父母影響。「不知其人,視其友」,你不了解這個人,你去看他交的朋友,「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就判斷得出來。大家有沒有感覺,古人在應對人事都很冷靜,不會很激動,他是用理智來處世待人,來交朋友。「不知其君,視其所使」,這個國家領導者或者這個團體、企業的領導者,你不認識他,你可以看他用的人。他用的都是正直之人,那他一定也是有德之人;他用的都是很會講好聽話的,那可以判斷他就是喜歡聽這些好聽話,就可以判斷他的德行了。

  【故曰。】

  接下來就是我們選到的這個經句了,所以說。

  【與善人居。】

  跟善良的人一起交朋友,跟他們一起相處。

  【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進了香草的房子裡面,久而久之自己身上都有那些香味了。

  【即與之化矣。】

  為什麼?受到那個氛圍的薰陶,感化了。我們今天,比方假如到一個社區,這個社區裡的人見到人就很熱情的打招呼、微笑。請問大家,我們住進去之後,幾天就開始笑了?可能我們本來就會笑的,但一定很快就會受感染,『即與之化矣』。甚至於你一進去就受影響,比方你進到這個社區,它連一張紙屑都沒有,你真的不會丟紙屑。或者你進到一個聽課的環境,大家都很專注,沒有人講話,我們一進去也不講話了。大家有沒有去聽交響樂的經驗?一進去,每個人很專心在聽,也沒有人講話,好像一講話這氣氛就怪怪的,這都是一種環境無形當中的影響。

  【與不善人居。】

  跟不善之人相處。

  【如入鮑魚之肆。】

  就像入了鹹魚的店鋪一樣,那味道都很臭。大家有沒有去過漁鄉,海邊的漁村,你還沒進去,味道重不重?就很重了。

  【久而不聞其臭。】

  你進去很久了,這些臭味你都覺得正常了。你到一個風俗比較不好的,常常講髒話的地方,不知不覺自己就講了,『久而不聞其臭』了。

  【亦與之化矣。】

  也被不好的影響。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者焉。】

  君子一定非常謹慎他所交的朋友、他所處的環境,真的會謹慎交友了,這個是真正自愛,愛護自己。有句話講,「君子忌苟合,擇交如求師」,君子忌諱隨便亂交朋友,他選擇朋友就像選擇老師一樣慎重。

  剛好上個禮拜我到香港,師長他們接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大使,因為五月份師長他們在泰國參加泰國皇室辦的一個宗教和平的會議,去了很多世界的大使。其中有馬其頓的大使、有馬達加斯加的大使,師長好像跟「馬」的國家特別有緣,也包含馬哈迪長老,人也很有緣。這個馬其頓大使,他聽了幾天師長給他講的這些儒釋道的智慧教誨,他最後一天晚上就講到了,他說,「我曾經聽說,聽一個很有智慧的人講一席話,可能超過去讀一千本書。」我們聽到這段話,有沒有想到哪句話?「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他是用一千本書來比喻。接著他說,因為他聽了師長四天講話,他說,「我已經讀了四千本書了。」我們聽了很感動也很慚愧,你看他鄉的人、他鄉的大使,不同國家、民族的人,都這麼珍惜他老人家的教誨。接著這個大使講,這麼多天聽下來,師長這些救世的理念、智慧,他往後的人生他也會盡力去做。我聽到這裡好像想起《論語》裡面講,「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他馬上承諾要跟師長一樣為世界和平而努力。師長的德行,幾天感動一個大使,同發為世界和平努力的願望。

  另外一個馬達加斯加的大使,他帶著他太太,還帶著他女兒,真有智慧,親近善知識的機會,他全家都帶來了。這個大使很懂得傳承家道,讓他的女兒一起來學習。他四天下來很感動,就說了,對著師長講,「您老人家多注意身體健康,希望您長命百歲。」這個叫祈請善知識常住世間,你看他非常真誠。然後他要到機場以前,還跟其他大使商量,說回去以後建議聯合國要聘師長做榮譽大使。所以人有智慧、有德行,「必得其位,必得其祿」,那個尊貴不用自己去求,人家感佩,自自然然感召來。所以師長參加聯合國會議十幾次,那也是人家聽了他的話非常感動,覺得這些教誨能夠給世界和平走出一條活路出來。當然師長很謙虛也說,「那不是我的方法,那是老祖宗,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宗教導我們的。」所以親近一個有道德之人對人生的啟發非常大。

  社會也是一個染缸,假如不懂得選擇良師益友,那墮落的速度也非常快。我們不要說遠的了,一個人去讀大學,大一的時候德行好,還是大四的時候德行好?那短短四年墮落的速度就很快了。所以在古代,每一個朝代的皇帝,他很清楚一個國家要安定,最重要的是天子以身作則,有德行。所以他要讓他的朝代能夠繼續興盛下去,他最重要的是要栽培太子,太子以後是皇帝,所以太子所接觸的人都是全國最有道德學問的人。所謂「三太三少」,三太,太師、太傅、太保,太保照顧太子的身體健康,還有他整個養生的觀念,太師教導他整個治國的方略智慧,太傅教他道德仁義這些做人的道理。然後少保、少師、少傅就看他學完之後落實到什麼程度,就等於是他的教練,每天陪在他身邊,他哪裡不落實馬上教誨他。他所接觸的一切都是好的,他的德行就建立起來。

  而且這太子都是從胎教他們就很強調了,母教,「眼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這是從周朝的三位女聖人傳下來的胎教,太姜、太妊、太姒。所以稱女子為太太就是對女子的尊崇,太太就是聖人的意思,就是有女聖人才能出聖賢子孫。所以諸位女士,您成家以後人家叫妳太太,那個意思就是「女聖人,妳好」。確實要有女聖人才能相夫教子,女教是天下太平大根大本。

  從這一段文當中體會到交朋友太關鍵了,『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那我們了解交朋友的重要性,交朋友的影響,接著我們要建立好交朋友的態度,怎麼交朋友才能夠長長久久?這些態度很重要。交朋友當中有哪些本分?這些都是重要的心態。像《大學》裡面告訴我們,「為人父,止於慈」,「為人子,止於孝」,「為人君,止於仁」,「與國人交,止於信」,跟朋友之間要真誠守信,不能欺騙,不能答應了事情不守信,這個很重要。而這個信當中還有義在,信義信義,要互相成就才是盡道義,《弟子規》說的「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

  我們回到這一百四十八句裡面,這就是講到交朋友的態度。

  【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壞。】

  交朋友都是盡道義,不帶自私自利在裡面,有帶目的了,那可能為了達目的,講很多巧言令色的話,巴結諂媚,好像如膠似漆,一天都不能分開;真正達到利益目的了,就疏遠別人,這叫『甘以壞』。但是君子之交『淡以成』,淡中有真味。而且這個「淡」裡面也是提醒我們,交朋友不能帶目的,交朋友要理智,要怎麼樣?交的過程是先淡後濃,先疏後密,先遠後近。你不能還不是很清楚就好得不得了,還有很多承諾,還跟他合作,最後一個月、二個月之後才發現他種種問題,可是又已經一起合作做事業了,到時候你要進進不了,要退又退不了。所以其實我們處世待人有一點要克服,就是激動,就很容易激動,又答應了,之後又「事非宜,勿輕諾;茍輕諾,進退錯」。尤其假如你是代表一個團體的身分,那你交朋友這個應對當中就要非常得體、謹慎,因為你一答應了,可能就是整個團體都要負責了。所以這個交友之道都是要循序漸進,以道義互相勸勉,自始至終對對方都是恭敬的態度,這樣才是善於交朋友。

  這個恭敬的態度,就是縱使最後不往來了,「絕交不出惡言」。所以我們看到交朋友當中要「慎始慎終」,開始要慎重、要理性、要客觀的去互相了解,能不能真正一起共事,這個不能攀緣;真的「道不同不相為謀」了,絕對不能講一句傷害對方的話,好聚好散。所以《常禮舉要》裡面,「絕交不出惡聲」,這個態度也很重要。孔子讚歎春秋的晏子,說「晏平仲(晏子)善與人交,久而敬之」,晏子很會結交朋友,而且跟人相處起來,愈久愈尊重對方、恭敬對方,這個不容易。

  在《延壽藥言》裡面有一段話值得我們省思,就是人與人相交往,一開始都是看對方的好,「多見其善」。這個不是朋友相交,男女相交往也是這樣。然後相處時間久一點了「多見其過」,他的好想不起來了,都看他不好。我們之前接觸一個太太,說白頭偕老的一句箴言,只看對方的好處,不看對方的缺點。她說「沒有優點。」你看人與人相處,一開始的時候都是看他的好,慢慢的久了以後,都看他的不好。但未必這個朋友,這個人,真正比以前差。「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仁者的心動」,是吧!不是他的以前,也不是他現在,是我們對他有成見以後,看得不客觀了。因為都看他不好,對他厭倦、對他排斥這個心就起來了。

  接著這個話裡面又講了,當一個人還在世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就看他的過失;等到這個親朋好友去世了,反而我們開始留戀他以前對我們的好,人都不在了,才開始念好,但念其善。他其實活著的時候都有這些好,我們都沒想到,就一定要他去世以後,有這個哀思了,才會想對方的好。所以人如果能以待他死後的心來對待他現在,這樣你會看到他更多的優點。在日本他們好像有一個心境,就是每一次跟人家喝茶就當作是最後一次。那假如我們跟親朋好友相處,就當好像這一輩子就見不到這個人了,那種珍惜緣分、念對方的好就能夠提得起來。

  其實真的,當我們對這個認識很久的朋友、同仁產生這種厭惡的感覺,我們的心思可能都陷在裡面。這個時候能夠冷靜想一想,這麼多年來,他曾經奮不顧身的來幫助過我們,我們怎麼提不起來?那不就變成念怨忘恩了嗎?不管他做了什麼,我們自己就已經錯得很離譜了,就不能再檢討別人,得先檢討自己了。「恩欲報,怨欲忘」,不能生氣,為什麼?《弟子規》沒做到,《弟子規》沒做到的人不能亂生氣,因為沒有生氣的資格。所以人如果能以保持一開始交朋友的那個態度,就是都看對方的好來對待所有的老朋友,那他的責備一定能夠轉成寬恕了。而且這裡又講到,人很容易受感情影響,要長長久久融合和睦相處比較難,要被挑撥很容易,可能一、二句話,「你知不知道他怎麼說你?」一聽,可能五年的朋友你就氣得不得了,就不想跟他相處了。所以人要很理智,不能感情用事。

  交朋友這些態度,包含本分,我們曾經跟大家交流過,本分有勸諫,「善相勸」的本分;本分有關懷愛護他跟他的親人,愛屋及烏。上一節課我們有講到漢朝的張劭跟范式,他們是知心的朋友,講好范式兩年之後會到他們家去,一天都沒有差。張劭的母親覺得很不可思議,離了千里之遠,兩年之久的約定,這麼如期赴約。不只去問候他的母親,而且還夢到張劭去世了,趕緊趕來幫他送終。范式還沒到的時候,棺木移不動,他的母親了解他,「是不是范卿還沒有來,你不肯走。」說完沒多久,就看到一個人穿著喪服快馬加鞭趕過來,果然是范式來了。最後還幫他安葬好,又保護張劭的家屬,照顧好他的家屬,讓死者安心,安慰他在天之靈。這是互相關愛、互相尊重。

  有一句話講「文人相輕」,讀書人之間有可能會因為學問、道德、才華,互相嫉妒、互相比較、互相輕視,其實這個詞「文人相輕」,真的會相輕,瞧不起人,那就有點不太像文人了,代表書讀很多,但是謙卑的態度沒有入心。所以應該「學問深時意氣平」,不能瞧不起人,而且應該是愈學愈謙卑,看一切人都是老師,都是他學習的對象,然後能時時看到自己的缺點。

  再來,「不言家醜」,朋友跟你是莫逆之交,什麼話都跟你講,他家裡的這些私事你可不能去宣傳。他講出來他是心裡好受一點,你再好好引導他、安慰他,你把他的私事講出去了,那就傷了這個友誼了,這是不言家醜。再來,「通財之義」,他家裡錢財有急用要幫助他,以至於你的經驗、能力能夠利益他的家庭,讓他能謀得一技之長,謀得這些工作的機會,你要傾囊相授幫助他。

  互相規勸就能互相成就道德學問。在東漢有一個朋友相處的好例子,是皇上漢光武帝跟他年少的一個好同學叫嚴光先生。范仲淹先生曾經到嚴光的故鄉去當過官,范公非常佩服嚴光先生,所以到了以後就寫了一篇《嚴先生祠堂記》,他去祭祀嚴光先生。然後免去了嚴光先生後代四戶人家,讓他們不用去服這些勞役,只要好好的把嚴光先生的祠堂照顧好。其實范公這麼做,對整個社會風氣有沒有影響?有。他尊重一個非常有高尚道德的聖賢人,那這個地方看到范公這麼做,大家都仰慕道德。所以我們要看到以前的皇帝、以前的為官者很會教化老百姓。我們看到《弟子規》裡面講的,「冬則溫,夏則凊」,這是漢朝黃香的孝行,當時皇帝就賜他八個字,「東漢黃香,舉世無雙」,就賜八個字,天下的人不都效法他的榜樣嗎?

  所以孔子講到「舉善而教不能」,這整個社會就會互相規勸,向善。舉善,把這些榜樣立起來;沒能力的人盡心盡力去幫助他,包含這些殘障的人士,讓他有專業的能力。一個國家有這樣的德政,它的整個道德風氣很快就會起來。中國連續三屆道德模範,每兩年舉辦一次,已經經過五、六年的時間了,每一屆都讓看的人沒有不為之動容的。像去年的道德模範,我們看那個許月華女士,十二歲兩隻腳就斷了,可是三十八年來卻照顧了一百三十七個孤兒,她是一百三十多個孩子的媽。她連行動都不方便,可是她卻用木椅子,那個木椅子都是這麼厚的,走斷了好幾個。我們看了都感動得流眼淚。

  包含杭州的吳菊萍女士,一個孩子從十樓掉下來,她以最快的速度衝過去用手把他救下來,她的手斷了,奮不顧身救人命。所以杭州的廣場上立了一雙她的手,握著一個嬰兒。結果她們那個社區的人都不吵架了,假如有吵架的跡象的時候,旁邊的鄰居就說了,「我們社區都有吳菊萍奮不顧身了,你們還有什麼好吵架的?」他們就不吵了。一個道德的感染,讓人家覺得好像還吵架很丟臉,她變成杭州的精神。所以中國封她是最美的媽媽。去年還有一個最美的女兒,孟佩杰女士,她八歲就開始照顧她媽媽了,而且是繼母。她八歲的孩子,她媽媽一百四十多斤,照顧了十幾年。我們有時候想想說,那日子是怎麼過來的?沒法想像。但我們看到一個女孩就一分孝順母親的心,她一點都不覺得苦,她覺得只要媽媽活著,她的人生就有源源不絕的動力了。這些榜樣感動了上億的人民。所以這個「舉善而教不能」,孔子的智慧,幾千年後為政者用上了,確實產生很大的教化作用。

  范公他到了嚴先生的地方,趕緊去祭祀這位聖哲人,而且幫他寫了一篇《祠堂記》。這《祠堂記》就有講到他們兩位,漢光武帝跟嚴光,少時的同學,兩個人都很好學,互相切磋學問。後來漢光武帝當上皇帝了,萬乘之尊,結果就要讓他的同學來做大官,做諫議大夫,可以時時給他提意見。結果嚴光先生揮揮袖,不幹,這麼高的俸祿、地位他不要,他很有高尚的情操,不去。然後在民間提升自己的學問,教化當地,他不當官。其實他這個風範就會讓那些追名逐利的人臉紅了,覺得不好意思了。

  而很有意思的是,漢光武帝太想他這個同學了,他這個同學都不能陪他,好不容易把他找來了,跟他一起睡覺,年輕的時候一起睡覺的。結果睡在一起,半夜嚴光先生翻身的時候,腿壓到了漢光武帝的身體。結果大臣其中有看天象的人,就發現那一天的夜裡,那個天象是有人對皇上好像有不好的動作了,有害了,就很緊張。以前的人怎麼這麼厲害,怎麼朋友放一條腿在他的身上,天上可以看得到?你說古人他到底懂到什麼程度,真的不是我們能想像的,我們還得要什麼?望遠鏡。他都沒有,不得了。以前的古人,心很清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你看諸葛亮先生還能借東風,那時候都沒氣象台,現在颱風都會報錯,你看他借東風不會借錯。不過現在颱風還挺特別的,它跟你去了又給你回來,你要抓也實在不好抓。其實告訴大家,颱風變來變去,根源是人心也變來變去,所以這大環境隨著人心在變。古人懂,現在人都著在這個現象,不知道現象的根源就受人心的影響。

  所以日本江本勝博士講的水實驗,《生命的答案水知道》,水是物質,這個物質隨人心在變化,大自然當然也隨人心變化。《書經》上面講,「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其實這句話就在我們一百六十四頁,三百五十六句。你看這經文講的,「惟上帝弗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爾惟德罔小,萬邦惟慶;爾惟弗德罔大,墜厥宗。」「作善降之百祥」,風調雨順;「作不善降之百殃」,災禍不斷。所以謹慎什麼?「勿以善小而不為」,任何小善你都積極去做,上天一定會降福。小惡不要覺得沒有傷害,決定會讓自己的德行墮落,甚至於會敗家亡國都說不定了。

  後來嚴光先生還是沒有接受皇上的邀請,他回去了。范公在寫這篇《祠堂記》的時候就說到,嚴光先生「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他放下高官厚祿,保持他清高的氣節,高尚其事。同時范公也非常佩服皇上漢光武帝「以貴下賤,大得民也」。這兩句話都在《易經》當中,看得出來范公專攻《易經》,他讚歎古人都是用《易經》的經句。我們可以看到嚴光先生富貴不能淫,而漢光武帝,九五之尊,他卻這麼樣謙卑的向他的同學請教道德學問,以貴下賤,賤是指沒有地位的人。老百姓很佩服、效法他,他懂得不恥下問,那「道之所在,天下歸之」,他很得民心,他也是一個很好的皇帝。

  最後范仲淹先生歌頌嚴光先生,「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我相信他做的這首歌,這一句一定當地的老百姓沒有人不會唱的,不過很抱歉我不會唱。說不定至誠感通,哪個學長回去,很虔誠的祈禱,然後就夢中可能范公來唱給你聽了,或者是當地的老百姓來唱給你聽。「雲山蒼蒼」,高山很蒼茫,風景很俊麗。「江水泱泱」,江河浩瀚,泱泱就是非常深廣的大江。「先生之風」,德風風行朝野,影響一方,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山高水長就形容一個人的德行對後代長遠的影響。看到古人朋友相交,聽起來真是一種享受。

  我們接著來看一百五十句,這個經文是《論語》當中的。孔子是至聖先師,所有的道德學問標準都要依孔子的教誨,「折中於夫子」,交朋友也要「折中於夫子」。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結交這三種人格特質的朋友,對自己的道德學問有很大的幫助,這是『益者三友』。我們先來看哪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這個朋友非常正直無私,而且會指出我們的不足,規勸我們的缺點,這是「直」。

  我們來看一篇在《群書治要》當中《呂氏春秋》裡的文章,在《群書治要》第三十九卷,我們來看這段文。這段文就可以看得出來一個人吉不吉祥,或者一個為臣者、為君者吉不吉祥,就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荊有善相人者」,這個荊就是指楚國,這個荊字就是指楚,有非常善於看相的人,看得很準,甚至還可以斷他的命運,而且講出來「無遺策」,就是沒有失策,都講得很準。楚莊王知道這個事了,莊王就請教他,「見而問焉」。他回答楚莊王,「對曰:臣非能相人也,能視之友也」,其實我不是說只是很會看那個人,最主要的我會從看他交的朋友來判斷這個人的未來命運。

  接著說到了,「布衣也」,布衣就是老百姓,要穿那些錦繡很高貴的衣服,那是一般有地位的,所以布衣就是指老百姓。一個老百姓「其友皆孝悌」,他的朋友都是很有德行,守孝悌的。「純謹畏令」,純是忠厚,謹是非常謹慎,畏令就是很守法,守法令、守規矩,都交孝悌、純謹這些有德的朋友。「如此者,家必日益,身必日安,此所謂吉人也」,這個人的家一定會愈來愈富足,他交好朋友,德行提升,家裡慢慢就有福報了。而且因為都跟有德之人,他的身心是止於道德的,所以身必日安,愈來愈安樂,這個是吉祥的人。

  接著講,「事君也」,事奉國君的人,其實就是為人臣者、為人下屬者。「其友皆誠信」,他所交的朋友都非常誠信。「友諒」,這個「諒」裡面有寬恕也有誠信在裡面。「有行好善」,他很有德行又樂善好施。這個人效法這個朋友,那他一定愈來愈富貴。我們回想孟子有講過,「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一個人能夠仁義忠信存心,做善事樂此不疲,這個人,天爵就是上天會降尊貴、降福報給他。我們看到剛剛提的這些德行特質,一定會贏得上天的福報。所以「如此者,事君日益」,他自己德行日升,他所輔佐的領導也會愈來愈有德。「官職日進」,他的官愈升愈高了。「此所謂吉臣也」,他是吉祥的一個臣子。

  「人主也」,一個為人國君的人。「朝臣多賢」,他這些大臣都很賢德。「左右多忠」,他最近的臣子甚至身邊侍候他的人都很忠誠。「主有失,敢交爭正諫」,領導一有錯了,他的臣子敢於當面指正他、勸諫他。「如此者,國日安,主日尊,天下日服,此所謂吉主也」,這樣子發展下去,這個國家很安定,他的領導因為都接受勸諫,愈來愈有德,而且老百姓也更加尊崇他的國君。老百姓尊崇了,當然天下日服。所以「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德者是本,才能贏得人民的歸附,整個國家很有向心力,此所謂吉主也,吉祥的領導者、國君。所以「臣非能相人也,能觀人之友也」。

  我們看到這裡,這段文章也差不多快講完了。那諸位學長,我們能不能觀自己的命運?看看我們自己身邊交的朋友,我們是不是吉人?「吉人自有天相」,老天爺會保佑。那楚莊王很可貴,「莊王善之」,他聽了之後很歡喜,善之就是馬上去做。「於是疾收士」,非常積極的、盡力的招賢納士,廣招這些天下賢士。「日夜不懈」,這個日夜不懈就是招來了以後,這些賢士給他的勸諫、進言他很好的去改、去落實,有利於國家的政策趕快去實踐。「遂霸天下」,楚莊王是春秋五霸最後一霸,很不簡單。

  所以我們看到吉人也好、吉臣也好、吉主也好,一定都要身邊有德行的朋友,還要有正直的朋友勸他。我們曾經跟大家交流過一個故事,就是趙國趙簡子他也是為人領導,他有一個朋友叫周舍,站在他們家門口三天。後來趙簡子很感動,就跟他談,你為什麼要這麼做?他說我希望能做你的「諤諤之臣」,「願為諤諤之臣」。我們《群書治要36O》大家一起共學超過一年了,快不快?不是一年,一年好幾個月了,大家來複習一句話,「湯武以諤諤而昌,桀紂以唯唯而亡」,這都是有歷史典故。這個「諤諤」就是湯王、武王他的大臣都對他直言不諱,很直接的勸諫他,他非常虛心的接受,所以他國家興盛。而夏桀、商紂是夏朝跟商朝最後一個亡國之君,他們就是都不能接受,甚至於忠臣諫言了,他還殺害忠臣,大家都不敢講話,「唯唯」就是都不敢講了,最後的結果就亡國了。

  這些都是歷史,看起來很有道理,但是假如自己沒有做到,那這也是一個知識而已。我最近對這句話特別有體會,就是我們在台上跟大家分享傳統文化,講多了以後,「好為人師」很厲害,自己不知不覺就形成這個態度了。所以好為人師以後,聽別人講話聽不到一半,甚至聽幾句,自己又講道理把人家的話截斷了,那這樣人家就不肯跟我講了。這個還要練習,就是你要會傾聽、要會尊重。因為同仁他花了很多心思想到這些方方面面的考慮,很可能是我們考慮不到的,假如我們沒有先好好的聽他講,又把我們自己的想法先講出來,可能人家就不願意講了。那他那些考慮、那些重要的點,我們一忽略掉了,一來自己好為人師會傲慢,二來事情做得不圓滿,損失的就是大眾的利益了,對因緣就有很大的損害。所以這個「諤諤而昌」非常重要。

  這個周舍站了三天以後,趙簡子很感動,就答應他。而周舍每天跟著他,記下他每一天做的事,這樣趙簡子就會很警惕,不敢妄為一言一行,甚至於念頭,「慎獨」,都很下功夫。結果慢慢的一個月以後,趙簡子的德行就有明顯的提升,一年以後他整個國家就大治了。後來周舍去世了,去世三年以後,有一天剛好跟大臣們在宴會當中,這些大臣就稱讚趙簡子,你的功勞很大。趙簡子就哭了。這些大臣看國君領導哭了,就很驚慌,趕緊起來謝罪,我們的罪過,但是我們不清楚我們哪裡錯了,請國君可不可以給他們明示?趙簡子說,你們都坐,你們都沒有錯,我是剛剛想起了我一個老朋友周舍,他曾經跟我講到一段話。他說「百羊之皮不如一狐腋」,一百匹羊皮還不如一個狐狸腋下的皮來得有價值,可能這個狐腋是非常非常的保暖。這是周舍跟他講的,交到一個良師益友可能勝過一百個平常的朋友。

  而接著趙簡子自己講了一段話,「眾人之唯唯」,眾人都不講我的缺點,這麼多的臣子,「不如周舍之諤諤」,大家都不勸,我的德行日減,所以群臣都還比不上一個周舍對我的利益。而且他又說到,「人君」,一個國家的君王,假如不能聽到他的過失,或者聽了以後不改,這個國家一定會亡。古人對於整個國家、團體的治亂,對這些道理他深信不疑的,「人君不聞其非,及聞而不改者亡」。所以他為什麼哭?三年過去了,沒有任何一個人提他的過失,他覺得自己、覺得國家很危險了。所以我們看到「友直」,想到這些故事,就感覺得到身邊的朋友、身邊的大臣正直,攸關一個國家的成敗。

  我們之前也講到唐朝的唐玄宗,還沒遇到楊貴妃以前,他身邊是忠臣韓休、忠臣張九齡,這些好的大臣,所以創了開元之治。當時他重用韓休,韓休隨時會指出他的問題,他也時時保持很緊張的狀態。有時候在玩樂當中,他偷偷玩樂了,問旁邊的人,「韓休知不知道?」才問完,「報」,那個奏摺就傳來了,他又嚇了一下,很恐慌,又要講他的不是了。結果有一次他在照鏡子的時候,好像瘦了不少。旁邊的人就進讒言,「皇上,都是那個韓休讓你瘦下來的,他太不應該了。」結果唐玄宗就講,「其實有一個大臣叫做蕭嵩,他每次來跟我談國家的事情,他都是順從我的意思:皇上英明,很好很好。我見他的時候很高興,可是他一離開,那天晚上我睡不著覺,還是覺得這些都是諂媚我的,到底實際的狀況是怎麼樣。韓休來的時候我很難過,可是當天他勸完我以後,我知道問題在哪,我雖然很難過,當天晚上還挺好睡的。」唐玄宗還是很明白的人,所以他就講了,「我用韓休是為了這個國家,不是為了我這個身體不要瘦下來,所以瘦了我一人,肥了天下人,很值得。」

  我們看《德育故事》裡面講到這裡,真的要站起來給唐玄宗敬一個禮,是吧!但你看他開元之治的關鍵,還在大臣正直。沒有這些大臣,「九齡已老韓休死」,張九齡沒有辦法起身了,韓休已經過世了,「明朝不復諫疏來」,沒有勸諫的奏摺來了。又遇到冤家路窄,遇到一個女子楊貴妃,整個就陷到這些情欲裡面去了,最後一個開創開元之治的皇帝搞到最後變什麼?差點亡國的安史之亂。從唐玄宗的事例也可以了解到,一個人身邊的人對他的影響會決定他的人生,甚至決定他的團體、國家的命運。所以這些經句,我們在從歷史的教訓當中就會體會到,真的以銅為鏡,正衣冠;以古為鏡,知興替;以人為鏡就明得失了。從歷史汲取教訓,從肯勸諫我們的人當中,旁觀者清,就能提到我們自身不足的地方,能看得清楚。

  好,這節課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