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三十七集)  2011/11/5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57-0037

  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學長,大家下午好。我們剛剛談到的,修身要用「智仁勇三達德」,而要達到有智慧首先要好學。那如何好學?要學貴立志,遠大的志向他有努力的動力。其實我們在求道的過程當中,覺得好像使不上力了,絕對是我們的願心、慈悲心不夠,孝心不夠。「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我們把父母放在心上,怎麼忍心讓自己的道德是在墮落,而不是提升?我們愈有道德,一來父母放心,二來父母覺得光榮、欣慰,祖上叫光耀門楣,這基本的孝心跟責任感。真的學習過程當中,懶散墮落了,要在這個根源當中找到問題。

  剛剛我們也提到「好學」,學要懂得放下習氣,因為我們學習的目的,是要求真實的智慧,恢復明德。我們求學的目的,不是為了拿到大學畢業證書,不是要背一大堆東西,還給你博士學位、還給你個官位做、給你個地位,不是求那個。是往內求,所以聖學叫內學,不是往外去追名逐利。現在這個學在方向、心態上出問題,以前是讀書志在聖賢,這方向、目標、心態正確。現在是讀書志在賺錢,讀書是恢復你的智慧、去掉你的習染,結果反而方向錯了,都是在往外追名逐利,增加欲望,所以現在的人愈學愈沒智慧、愈學煩惱愈多。真正的快樂,決定不是滿足欲望會快樂,老祖宗提醒我們「欲似深淵」,怎麼可能會因為欲望滿足,而得到永久的快樂?那個太短暫,那個叫壞苦,你滿足一下了,沒了痛苦又來了。你在滿足的時候,那是一個因緣,那個因緣一結束,苦就來了。

  比方吃一個好吃的:真好吃!吃完了隔天沒得吃,一直想想得流口水然後就在那裡:要等禮拜六才可以去吃。那幾天都在那裡想,想要吃那些東西,工作都沒做好,書也沒讀好是吧?人有一個欲望要去滿足,做什麼事就不專心。所以叫壞苦,沒了以後就變成想,想得到,很難過。你看吸毒的人,他一吸,高不高興?我沒什麼經驗,你看他高興成那個樣子,樂嗎?他是痛苦暫時停止,其實以後的痛苦更大!所以人現在不要笑那些吸毒的人,我們假如快樂是建立在欲望的滿足,我們也在吸毒了,吸一下好像快樂了,落入更深的空虛。請問大家,農村裡的人空虛,還是在大都市裡面的人空虛?明明那大都市的很有錢。你看自殺的人,是在農村多還是在高樓大廈多?是!你看那不是方向錯了嗎?其實我們都學錯了。我們的馬路愈來愈大,可是我們的心胸卻愈來愈小。

  我們的飛機愈飛愈快,要見誰二、三個小時就見到了,可是見到的時候卻沒辦法溝通。我們都覺得好像外面解決了,什麼都解決,其實哪有解決?方向錯了,問題愈來愈沒辦法解決。為什麼?問題都是內心的問題,哪是外面的問題?你說科技愈發達物質愈豐富,為什麼人跟人愈不能溝通?以前一輩子見不到一次面的,現在咻飛過去就見到了,然後沒話說還會吵架。人家以前見不到,寫一封信家書抵萬金,看了流眼淚,收起來隔天再看,每天都看,那個情感之濃厚。為什麼?欲望一打開都想自己,怎麼去體會別人?不體會別人怎麼真心溝通?所以這些道理,沒有經典教誨我們,我們真的一輩子都是追求錯誤的目標跟方向。「讀書志在聖賢」,每個人本有明德、本有本善,只是如何恢復?本有的一定可以恢復,沒有的習氣一定可以去除,所以要有信心,決定可以恢復明德,怎麼恢復?老實、聽話。儒家說格物、誠意、正心身才能修,先調這顆心,把這個心上的欲望、習氣調伏、放下。

  剛剛跟大家講到,夏威夷有個修.藍博士,這個故事我還沒講完全,要把它講完全不然欠人家一個故事,下輩子還得還,這因果絲毫不爽。你看這是美國人,他也在印證真理,他到了一個重精神病患的醫院,在那裡工作的人每天都想著辭職,待不下去很恐懼。他去了以後,所有這些病人是重刑犯又精神病,他連一個都沒有見,把所有這些病患的照片蒐集過來,每天看著他們的照片,然後對著那照片講「我愛你」,不要笑,我是很認真的,認真、真誠才有效果。你不能我愛你,然後氣死我了,這樣就不靈。要發自內心的,真的值得愛他,為什麼?我們是一體的。真的為什麼值得愛他?因為今天為什麼他找我們麻煩?他為什麼不找別人,冤有頭債有主,我不先傷害他,他幹嘛來傷害我?既然是我先傷害他的,我不應該愛他嗎?

  再來,我們之前都了解,「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整個宇宙是自己的心現的,所有一切萬事萬物,不都跟我們是一體的嗎?哪不值得愛!做個比喻我們這個身體是不是整體的?眼睛可不可以跟手打架,跟手過不去可不可以?你這個手可不可以看腳不順眼,行不行?不行。你一看它們衝突這個人就不正常了,一個人會拿著手去打腳,那他一定不正常。知道是一體,一體就感同身受,眼睛受傷了,腳趕快走去,手把藥拿起來,趕快幫它擦,一體哪還談條件!無緣大慈,無緣就是不用條件的,因為他明白眾生跟他是一體的。請問大家,我們現在拉一根頭髮,有沒有感覺?才一根頭髮的地方,全身都知道,因為他是正常的人。

  我現在不正常,只想自己,誰痛了我都不知道,我講他一句,他已經痛苦得要死,我都不知道,我叫麻木。因為我執著:我是我,你是你,你的死活跟我沒關係。我的分別執著好重,我就只是一個水泡而已,整個大海什麼情況,我統統不理,也感覺不到。等我把這個水泡戳破了,我就是整個大海,整個大海哪裡有情況,我怎麼會感覺不到!當然那是一個很好的目標。我請問大家,你有沒有學了傳統文化以後特別會流眼淚?還不會流的就還沒開始用心做,做的就會體會。每一次人家在跟你聊他的痛苦,你聽著聽著,你就陪他流眼淚,就覺得他好可憐,怎麼愈學愈愛哭?沒關係,正常。不過要練一個功夫,可以哭,不過只在眼眶打轉收回去,因為怕哭得太厲害,沒法跟他溝通。調和一下,感同身受了,接著趕緊講一些能利益他的話。

  這個修.藍博士,他知道眾生跟他沒有分開,我們所面對所有人事環境、物質環境,跟我們的心是分不開的。這個科學家證明了,所有的物質就是思想累積的幻相,就是我們的思想變現出這個物質。這不是我講的,這是愛因斯坦的老師普朗克他研究量子力學,他研究出這個結果來,根本沒有物質的存在,是意念相續累積的幻相。所以有了意念才有現象,你的思想觀念一轉,境界就跟著轉了。你看科學家的證明,跟儒釋道的經典講的完全相應,為什麼儒家講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你所發生的事情不如意,當然要回到這個源頭,是自己這顆心。你思想意念一調整,所有的現象環境就轉。所以這個好學還要抓到什麼?抓到根本,就是念頭,就是起心動念從這裡開始修起,這叫會學的人。日本江本勝博士用科學,也證明給我們了解,那個琵琶湖這麼髒,就因為人的意念半個小時,多少年骯髒的湖乾淨了,隔天乾淨了,保持了半年。對,這證明給我們看,物質是隨著人的心轉變的,我們老祖宗不是講福地福人居嗎?

  善心的人住在那裡,他的環境、人事都在轉變,他都不斷的去付出,幫人家掃、掃,掃了三天,人家不好意思也跟著他掃了,有沒有?你們沒掃過,所以你們沒反應。人要去力行、去印證你就會更有信心,所以這個印證你又幫助你的信解行。我記得,不過現在想想,開始學的時候很認真,現在還比不上那個時候很慚愧,現在想一想,覺得有點無地自容。剛開始學的時候很認真,師長怎麼教怎麼做,我記得那時候剛開始學,祖宗保佑讓我考上師範學院,到學校去,因為我從高雄到台南讀書,都搭早班火車去,到學校去都還沒有人來,把垃圾整理好拿去丟。尤其第一次到的時候,剛開學,整個桌上都是灰塵,找塊布全部把它擦乾淨。後來我印證一點,你的心念傳出去了,一年之後,所有的同學沒有一個看我不順眼的。不容易,我以前讀書從來沒有這個經驗,都跟我還有不是很順眼的人,可是這次證明沒有一個。尤其男人跟男人要看順眼,是要有點功夫的,叫異性相吸,同性有點相剋。容易都是大男人,「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大男人容易:你有什麼了不起?我也不錯,要跟人家比。讚歎的心不容易起來,傲慢、嫉妒的心比較容易起來,所以同性之間要相處得好那是功夫。

  你看這麼多女同胞都在點頭,因為女人嫉妒起來,是很恐怖的,那嫉妒起來,我們看以前握了權力的女人,讀了都毛骨悚然。以前皇帝寵愛這個人,等到她得勢了,把那個人腳砍掉、手砍掉這種事做得出來。男人我看不會這麼幹,男人就好給你痛快的死;你看女人,我偏不讓妳死,我折磨妳、折磨妳,讓妳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所以你看人這個瞋恨心、嫉妒心,那造無量無邊的罪業,不可以。要隨喜,要欣賞人,要「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

  所以印證什麼?一開始我們就是完全善意去付出,最後感來每個人都跟你非常好。然後做了幾天被發現了,我同學看我去收拾垃圾馬上衝過來:今天給我們做就好了。人都有良知,做幾天他覺得不好意思,他主動來付出。所以你就印證人真的是本善,我們自己先帶頭做就對了,所以依報隨著正報轉。我以前很好勝,跟一個同學爭爭什麼?一個磚塊用金子做的,一隻手可不可以拿起來。可不可以?反正可不可以跟我們的幸福快樂,又沒什麼關係。結果爭到什麼程度?爭到兩個人分兩派,一定要爭個對錯。你說人這個習氣,給自己招來多少的對立、衝突,吵到最後兩個人還變成兩派人在那裡爭,造孽。所以老祖宗說「滿招損,謙受益」,這個有什麼好爭的,謙卑、謙退不就沒事了嗎?所以以前會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還是自己的心感召的;心念一轉念念為人想,人生如意事常八九。

  你看許哲女士,人家逛商場沒錢買東西,看一看記一下,拿出來拿一拿本來是要賒帳的,說人家已經付完了。剛剛那個人問說,那一位是許哲女士嗎?是,錢就付掉了。人家的依報這麼好,不都是自己處處行善嗎?所以真理要靠自己去身體力行、去印證。修.藍博士他沒去見這個病人,只對他的照片真心去講,「我愛你,對不起,請原諒我」。對不起三個字好講嗎?諸位學長,這一個禮拜,你對誰講過對不起,我錯了?來,有的請舉手,好,請放下。你們這禮拜都沒講一句對不起,都沒做一件錯事,請受小弟一拜,你們已經快要契入聖賢境界。而且對不起不講,倘揜飾,增一辜!所以這修行需打破第一關好面子,真的那麼難講嗎?其實那個難是自己想出來的,真講的人才知道,原來講完之後一陣清涼,那個昧著良心不肯講的負擔,一下子掉下來了,年輕二、三歲,你們可以去做做試驗。

  這個真的打從內心道歉,對不起,請原諒我,最後謝謝。對我們有恩的人要謝謝,跟我們過不去的人要謝謝,為什麼?第一他磨鍊我們,鍛鍊我們;第二他提醒我們,我們以前做的錯。一個人很誠實,肯完全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誰告訴他,他錯了,他高興,我不想再對不起人了。所以對方對我們有看法,那還是因為我們曾經傷害過他,對不起他,所以他也讓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也謝謝他。他也提醒我們,我們修養哪裡不足,感謝他,他是來成就我的,謝謝就講得出來。尤其父母恩、師長恩,所有一切曾經照顧過我們、愛護過我們的人,那個恩都不能忘。印在我們心上的恩,受人點滴都要湧泉相報,那你的人生不是你以後幸福,你當下就幸福。你時時都念著別人的恩德,你心裡充滿了能量、充滿了歡喜、充滿了動力,我要趕緊去報恩,我不能糟蹋了他們的付出。你看師長講經說法五十三年,成就我們的道業,我們怎麼可以糟蹋老人家的恩德?

  八年多前我到海口去,一開始跟大家分享《弟子規》,我也很緊張,看我的身材就知道了,容易緊張才長這麼瘦。一有人進來,終於有一個人來,很高興,像他鄉遇故知一樣。我以前不只講課還當招待,把他招待在椅子上趕緊坐下來,很歡喜,一開始七、八個人來,已經是很萬幸的事情。有一次有一個老太太七十幾歲,她在底下聽課,一、二個小時從頭到尾都是對我笑,我愈講愈有靈感。最後下來,很感激她對我的支持,跑上前去跟她問候、寒暄一下。結果我講了好幾句,那個老太太就一直看著我,沒有反應,旁邊跟著她一起來的人說,她聽不懂普通話。我就更驚訝了,我在台上講了一、二個小時,她都對我笑,結果聽不懂普通話。

  因為那個老人她看到整個社會,短短三、五十年道德快速墮落,她就聽到一個人要講道德倫理,她就來了,聽不懂她都要來,然後坐在底下,就一直鼓勵我們這年輕人。你看她那個笑容,我怎麼可能忘得了,那我怎麼報她的恩?要更盡心盡力的把傳統文化弘揚開來,那是她最希望的事情,這就是我們的報恩。我們回報所有祖先跟古聖先賢,就是讓更多的人聽到他們的教誨,讓他們的子孫都能幸福快樂,這就是回報聖賢的恩德。《了凡四訓》上告訴我們,「愛敬眾人,即是愛敬聖賢」;「能通眾人之志」,你能了解現代人的苦跟心聲,你去幫助他,「即是通聖賢之志」。何謂聖賢的志向?「本欲斯世斯人,各得其所」,就希望現在的人過上幸福跟快樂。我們盡心盡力愛護他、恭敬他,就是代替聖賢人、代替萬姓的祖先,來愛護他的後代,這報恩。

  所以這個謝謝,將那分報恩的心講出來,這四句話給你無窮的能量。結果沒有去見這些病人,就這樣看著他至誠的講這四句話,慢慢的這些病人症狀減輕,有的病就痊癒了,連見都沒有見。然後那些工作人員,整個心境也都變,變得很和善,都在他的帶動之下。那不知道救了多少人,也解決了多少家庭的問題跟社會問題。這一本書出來了,叫《零極限》,大家可以到書局,還是到網上電子書可以來學習。因為他是做實驗證明過了,我們現在讀老祖宗,依報隨著正報轉;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還說以前可以,現在有用嗎?懷疑心又起來了。其實我們的聖賢一代一代都印證過的!

  所以好學從根本的意念下手,起心動念下手,這會學,從心地下手,善用心。剛剛也跟大家講到「學貴心悟,守舊無功」,你把聖賢的學問當知識記,記一大堆增長傲慢,自己的靈性也沒提升;要用心去感悟,心悟!諸位學長,當你聽到孔子說的,「詩書之不講,禮樂之不習,丘之罪也」,詩書、禮樂這些大道沒有人弘揚,是他老人家的罪過。當我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老人家的心境,跟我們的心相應了沒有?心悟。當湯王說到,「萬方有罪,罪在朕躬」,老百姓的錯都是我的錯。湯王的心跟我們的心印在一起沒有?假如是這樣的心境,去聽每個聖賢人的風範,去領受每個經文,那不得了,每個人每天心性都有很大的提升。你一悟到了該放下的你就放下,因為你明白了!那些執著是障礙自己,又傷害別人,幹嘛還留它?當下就轉心境。

  我們剛剛講的,少說命令的話,那是自己的脾氣,那是自己的控制,多說商量的話。命令只是接受,人家口服心不服造成大家都很壓抑,這怎麼是我們來當領導的目的?當領導是要利益團體,尤其我們在傳統文化的單位,是要利益廣大的人群,怎麼是來控制人,來讓每個人都得聽我的?增長傲慢、增長習氣不顛倒了!一體會到了,放下,不要控制、不要命令。商量才是領導,這件事情你的看法怎麼樣?一講出來:想得好,我剛好沒考慮到,救我一命,我少造罪業、少對不起人。這麼一講身邊的同仁下屬,覺得很受肯定、很受尊重,他的潛能都被激發出來了。我們這樣去領會,這句話馬上就能用出來了;我們聽了這句話,聽了十遍、二十遍了還是做不到,還是用分別執著,不是用真心去領受。什麼叫用分別執著?一聽:我做不到,不行,人家不能配合我。盡想這些事情,就那句話聽一百次還是那句話,印不到心上來。所以好學含義也很深廣。

  包含好學的人表現出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苟日新就是什麼?他下定決心,我不願再回頭墮落了,這一生就是勇往直前成就智慧,成為聖賢,叫苟日新。下定決心勇往直前,絕不退縮,就是要很積極往前,不能往後退,都有感應。第二日日新,每天都有進步,怎麼進步?發現過失、改正過失才能進步。日日新就是不能知少而足,不能學一點:我這樣比阿貓阿狗已經不錯了,不行,要日日新,要日日進步。跟誰比?跟聖人比,「德比於上則知恥」。諸位學長,我們知不知恥?真的嗎?你不跟孔子比,不跟老子比,不跟釋迦牟尼佛比,就是沒志氣,就是不知恥。是!德比於上才叫知恥,你才不會志得意滿,就上不去了。「欲比於下則知足」,欲望你跟下層的人比,你就知足常樂了。其實坦白講你愈精神提升,你的欲望就愈淡,欲望愈淡身心輕安。你看抽煙的人,一沒有煙抽手在那裡發抖,他怎麼會快樂?你看他把煙戒掉,不要抽煙,多快樂,不被欲望控制,所以愈放下欲望身心愈自在。

  日日新,又日新,這又就是不能半途而廢,要精進不懈,絕對不懈怠,懈怠就退得很厲害。叫「從善如登」,遵循聖賢教誨去做,像爬山一樣,得要使勁往上蹬,為什麼?你習氣會拉你,叫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大家有沒有爬山的時候,一腳沒有踩穩,滑下去有沒有?滑了多遠?滑到哪?山下拜託,你也不雙手拉一下,滑到山下去。你就一滑拉住就沒事了,叫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你就不會往下掉。所以修行也別想得太難,「聖狂之分,在乎一念」,你那個正念馬上提起來,你就不會往下掉了。《尚書》講的有道理,都在三百六十句裡面。所以你一滑下去,你不趕緊抓起來跌得很快,那速度是重力加速度。「一念瞋心起,火燒功德林」,那脾氣一發又收不回來,發完脾氣了,每個人看到你像看到老虎。然後自己三天呼吸都還不正常,整個功德都被自己給毀掉,從惡如崩,趕緊要提起正念來。

  所以精進很重要,珍惜時光分秒必爭,一分一秒都不可以蹉跎,朱熹夫子講,「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現在讀到這句話無限感慨,都覺得小時候,回外婆家的景象都還這麼熟悉,我現在已經快四十歲了。快不快?一百年咻就過去了,怎麼可以再浪費?而且人生無常,「黃泉路上無老少」,這無常一來道業有沒有成?所以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你聞道了生死你就不怕,你對死的恐懼都沒有了,而且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己以後要去哪裡。這沒有聖教指導,真的是渾渾噩噩一生,最後又渾渾噩噩跑到另外一個地方去。孔子說「遊魂為變」,我們會變到哪裡去?假如這個欲望不放下,還是好色,之後就變成豬哥是吧?對,投胎去做豬去了,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人真正明白有來生,他這一生就會不造業;現在人為什麼什麼都敢幹?他就不清楚還有來生。反正死了就沒有了,該怎麼樣去揮霍,該怎麼樣去造孽,反正死了就沒了。所以人要相信惡有惡報,不能造罪業,所以朝聞道重要。

  諸位學長,你還有恐懼嗎?你還有擔憂嗎?你還有貪著嗎?這些要放下才能見道,才能恢復你的真心。心有所憂患不得其正,有所恐懼不得其正,有所貪求、好樂不得其正,有所忿懥不得其正。每天有脾氣憤憤不平,不行,這個欲望就障礙我們的真心。所以見道其實就是恢復真心。好,所以光陰要珍惜,人為什麼會懈怠?因為他覺得還有明天。「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大家背古文,有沒有禮拜六回去了,反正明天再背,禮拜天,明天再背,最後都是禮拜五晚上來背。你看這個還有明天,不就每次都毀我們六天嗎?所以聖人惜寸陰,惜光陰,大禹就是我們的榜樣。接著我們看:

  【力行近於仁。】

  他喜愛聖賢的這些教誨,進而去落實,落實聖賢教誨,為什麼仁慈之心會增長?第一個聖賢教誨,讓我們放下自私自利,這些欲望一放下,你的仁愛心就現了,就更接近你的真心。有一次孔子問學生,當時候子路、子貢、顏回都在,問他們什麼是仁、什麼是智?子路先回答,仁者使人能夠愛己,智者使人可以了解自己,這是子路的回答,「仁者使人愛己,智者使人知己」。第二個子貢回答,「仁者愛人,智者知人」,仁慈的人懂得去愛人,智慧的人能了解他人、明白他人,這是子貢回答的。顏淵最後回答,「仁者自愛,智者自知」,這有味道。我們想一想,不自愛的人拿什麼去愛人?他都放不下自己的習氣、欲望,他又拿著他錯誤的思想去幫人,愈幫愈忙是吧?他都不會愛護自己,他的思想怎麼去幫人?他懂得自愛就能幫助別人如何自愛,所以欲愛人者先自愛,欲救人者先自救,欲助人者先自助。

  我們現在看到很多人煩惱很多,第一自己有煩惱,第二別人的煩惱他也全部拿來煩惱,自己的還不夠痛快,別人的全部搬來。我們假如自己都不能放下煩惱,是不可能去幫助別人。你要能放下煩惱,放下以前要看破,看破是什麼?不是看破紅塵。以前的電影拍得有點偏頗,好像人問題解決不了頭髮就剃掉了,這個誤導。那頭髮剃掉是什麼意思?把煩惱放下,這叫煩惱絲。所以人家以前出家的剃度,「願斷一切惡」,就放下煩惱;再來,「願修一切善」,這第二刀;第三刀,「願度一切眾生」。我講完好像頭皮發麻,大家別著相,要剃你才肯放?聽這些話的時候就能放了。我們剛剛說「學貴心悟」,念著念著那句話就入你的心,就跟你分不開了。那個看破紅塵,是知道所有的相都是虛幻的,不要執著、不要苦苦貪求,這叫看破紅塵;不是逃避,不是不敢解決問題。

  所以你看布袋和尚,人家問他怎麼學聖教?他雙手一攤,他的大布袋掉下來:放下。接著說放下以後?歡歡喜喜又拿起來走了。開悟了沒有?你會看你就開悟了,放下該放下的煩惱,提起該提起的責任,你看多有智慧。所以看破,是完全明白自己的問題,完全看清自己的煩惱,把它放下。你都知道它是煩惱賊,在賊害你,你還每天把它當父親一樣供著,叫認賊作父。你都明白自己在認賊作父了,你當下還要認它作父嗎?所以真明白的人,馬上就放下了,這個才是真正的看破紅塵,然後放下。放下你就自在了,你就隨緣,你不會攀求,看破、放下、自在、隨緣,你就過聖賢人自在的日子!

  所以你看『力行』,真正照著做了,知道是內學先自愛,先放下內心的執著煩惱。一放下了你的真心現了,就像顏回說的,自愛、自知了,你的仁慈不斷的流露出來。一個人愈不自私自利,他的仁慈心就愈恢復了,這很自然的道理,這是從心上來開解這個道理。顏回是孔子最好的學生,他契入了。從整個我們的經歷跟體會來看,你愈去付出,首先你愈體會到,現在的人苦在哪裡;有時候你不接觸,你不知道現在的人很可憐。我也是,師長說你要多去關懷別人。開始去上補習班,了解同學的情況嚇死了,所有這些不幸,我的人生一件都沒有,他的人生件件都有。當下那種感覺,你不幫他,實在是太沒有良心!你的仁慈心被他的苦給喚起來,因為你去做了你才能夠了解他的苦。

  而且做過的人,你愈體會到成就一件事不容易,「事非經過不知難」,你就不會苛刻、你不會挑剔,你會感同身受。你知道不容易做了,人家有付出你馬上:感激你辛苦了。你都能體會人家的苦,假如沒有這種心,每一次都這麼簡單也不會,做這麼差!這刻薄,愈刻薄就愈不仁慈,變苛刻了。所以我們學傳統文化的人,古人有一句話提醒我們,學者嚴重的毛病,「事後論人,局外論人」。這個事情,我們也沒參與,在旁邊品頭論足,這麼容易的,他們搞成這樣;或者你根本就不是當事人,叫局外論人。這是個大習氣,就傲慢的習氣、苛刻的習氣。「事後論人,每將智者說得極愚」,本來人家很有智慧的,你在那裡品頭論足,把他論得一文不值,好像很愚笨。

  現在事情不容易,人心沒有基礎,他從小沒學倫理道德,要成就一件眾人的事不容易,我們就一直批評、一直批評不行的。所以人要有一個厚道的心,遇到一件事,遇到一個團體,沒有其他想法,怎麼成就這個事、怎麼讓這個團體更好,這才是我們面對這個緣分的心境。去批評自己落個印象,瞧不起人、跟人對立,自己又得了個什麼?這都是不自愛,隨順自己的習氣在控制自己,你看事後論人。局外論人?每把難事論得、說得極容易,為什麼會有這個態度?都是因為我們讀了聖賢書,沒從心地下手,心地上的不忠、不恕才會延伸出這個態度。我們看到這兩個字要警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我們面對一切人事物,時時守著忠恕,你是承傳孔子心法的弟子;可是假如不忠、不恕,你每天看孔子書,你也不是他的學生,不忠。

  忠是什麼?盡心盡力,對這事盡力,對這人盡力,對這團體盡力,只有這個目的,忠心。孩子不好了怎麼讓他轉惡為善,太太思想有問題怎麼導正?領妻成道,哪有去罵自己的孩子、批評自己的太太,沒這個道理,這就是忠。在學校教書,要忠於學生,忠於自己的國家;還罵自己的國家,那有什麼意義?身為中國人,愛自己的國家,要讓自己國家的民族興盛,哪有吃完飯都在那裡批評的道理?這都不忠。不恕,恕是什麼?如其心,設身處地,人飢己飢感同身受。你能這樣體會:你們已經很不容易!你那句話讓他多溫暖,來,我也一起來。你看他的整個力量都被你給調動出來。你是苛刻批評,還是肯定鼓勵進而協助,我們整個團體的氣氛完全不一樣。這一念之間的差別太大,得善用我們的善心、良心。所以你看力行了,體會過事情不容易,那個厚道、體恤就出來,「力行近乎仁」。接著:

  【知恥近於勇。】

  就是我們學了以後,去做了以後,在學明理,做的過程當中會不斷的發覺自己的習氣跟不足,這個時候勇敢面對,有勇氣。對習氣趕盡殺絕,絕對不妥協,絕對不退縮,這就是修持勇猛心。所以《了凡四訓》說,改過要發三心,恥心、畏心,還有勇心,勇猛的心。羞恥心,我不要再墮落了,我這一生要恢復明德有志氣,人的勇猛就出來。所以師長勉勵我們,發現自己的過失立刻就要痛改,改正自己的過失叫真修行。什麼叫修行?修正行為,你把它改過來、修過來才是真修行。每天讀很多書、聽很多經,一句都不照著做,還是沒辦法得力。

  【知斯三者。】

  明白這智仁勇的三達德,肯下功夫去好學、去力行、去知恥,這樣就懂得怎麼修養自己的德行。

  【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

  自己自愛、自知、修身了,自愛接著能愛人,他有智慧了,他有愛心,他能悲智雙運去幫助家人,去幫助他人,去幫助他的老百姓。所以叫:

  【則知所以治人。】

  『治人』就是管理好他的家人,管理好他的團隊、他的國民。

  【知所以治人。則能成天下國家矣。】

  他能去愛人,能以正知正見的智慧去引導人,他的家受益了,所以「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所以就『成天下國家矣』。所以師長老人家沒有私心,最後他把中華文化,介紹給一百九十二個國家代表。前不久泰國的大使有跟我們聯繫,說希望有機會我們再去給他們上倫理道德的課,給他們的百姓上。你看真的,老祖宗講的修齊治平不是理論,每個人的人生你真的依教奉行,都可以達到這麼有價值的人生。不只你要這麼有價值,你的後代各個都可以成聖賢。您看范公的後代出了多少聖賢人?孔子的後代出了多少聖賢人?您看孔穎達先生唐朝的大儒,不也是孔子的後代嗎?

  我們接著來看下一句七十六句,我們現在有課本,假如有註解的我們再看課本。好像有註解,我們翻到第六冊八百零四頁。我們把經文念一遍:

  【發政施令。為天下福者。謂之道。上下相親。謂之和。民不求而得所欲。謂之信。除天下之害。謂之仁。仁與信。和與道。帝王之器也。】

  大家看到這『帝王之器』,就治理好一個國家,治國跟治家同一個道理,大家不要讀這個的時候又分別、又執著:反正這是帝王的,跟我沒關係。那就跟這麼好的教誨失之交臂,句句都跟我們的人生有關。『發政施令』,你看從一個家庭,所有父母定的家規、家庭裡面的決定都是正確的,你的孩子就是有智慧的人、有健康的人格,因為你帶領對了。「發政施令」就是領導者、帝王發布施行政令,而這個政令是為了天下謀福祉,這些政策是給老百姓幸福的,解決他的問題的,『謂之道』。這就是有道義的帝王,而且效法天地的好生之德,愛護百姓。這一句其實《大學》裡面有講,「一家仁,一國興仁」,他一個天子帶頭,「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他一帶頭,他的老百姓效法他都有仁慈之心。所以堯舜那個時代,老百姓佩服他,向他學習,大禹非常讚歎,說堯舜那個時代的人民,以堯舜的心為自己的心。一個領導者能教化到老百姓以他為榜樣,這真有厚德!

  這不只堯舜做到了,孔子的學生宓子賤他到單縣做縣長,老百姓時時不敢忘了他的教誨,不忍心違背他的教誨,怕他傷心。所以他的管理達到什麼程度?不忍欺騙他,不簡單。您假如當父母,你的德行讓你的孩子不忍心欺騙你,不忍心做你傷心的事情,那你成功了。你當老師的人,當到學生感你的恩德,不忍心讓你失望,那做到不忍欺了。所以這個時候就真的這樣的帝王,「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現在很多企業家學傳統文化,他的員工幹部跟著他去當義工,這都是印證給我們看的。當義工又不是強迫的,他自己受益了,希望推己及人。上一次我們請來郝鐵龍董事長,他的高級主管都去給人家當輔導員,給人家當義工,伺候人家,最後當地的黨校把那些官員帶來他們公司上課。功德無量!哪一個官員回頭了,這個功德都記在他們的員工身上,因為他們的員工成就了這個殊勝的因緣。

  而為人民著想做出了這些政策,很好,可是有沒有可能好的政策產生流弊?所以慈悲的心、道義的心,還要加上智慧,要悲智雙運才是個仁君。有時候變成我們太仁慈,你當領導人很仁慈,底下的人都鑽你的漏洞。所以仁慈者不能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給人太多方便了他當隨便,這不行的。所以要有原則,也要有愛心,叫恩威並施,要走中道,不能偏在一邊。現在很多國家政策,這個考慮是仁慈的,但是忽略了人心的狀況。比方很多福利都給老百姓,最後他不工作:反正我靠國家救助就好了,我又不用賺錢。你說這福利好嗎?告訴大家,福利愈高的國家,它的人民不想工作,花誰的錢?花他第二代、第三代後代的錢。我們都很羨慕歐美國家福利好好!告訴大家,他們都是欠錢欠最多的,那個叫打腫臉充胖子。

  你看現在歐洲幾個國家破產?誰欠全世界最多錢?你們講的,我沒講,大家都知道了。那樣的政策怎麼會有智慧?花後代的錢還不夠,還花全世界的錢,這哪有道理?你看現在人的道理,都自己創出來的有沒有?錢沒得花了自己印鈔票花。不要只看眼前之利,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你怎麼可以違背天理做事情?這麼不負責任。你的後代學到什麼?學到反正我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只看眼前,後患無窮!所以其實真正把這些事情想清楚,一直給錢幫助人,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所有的災難從哪裡來?從人心來的,他假如有孝心,他假如很勤奮他餓不死的,小富由勤、由儉。所以你說沒有教育,很多福利全部都是流弊,就知道這些事都想清楚了,再翻開《禮記》那八個字放光明,叫「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你得把教育擺在前面。

  人心不受教育,什麼方法都解決不了,比方有些國家讓老百姓都可以全民健保,都可以看醫生,好不好?很好,這個福利很好。結果老百姓修養不好,沒病也去拿一堆藥,反正不用錢,最後那個龐大的開銷,把整個國家都快拖垮了,所以你說這立政策的人沒有智慧不行。結果現在民主時代,候選人還沒選以前支票開、開、開,選上了拿誰的錢去還支票?所以你看那民主國家的負債誰還?管他的,以後的人還。我說現在這些制度不知道是誰想出來,怎麼這麼不負責任?你看路易十五當法國的皇帝,驕奢淫逸,揮霍無度,講了一句話,我哪管死後洪水滔天,不關我的事。最後他的孫子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台,斷子絕孫,就是這種父母招感來的。所以我們這幾代的長輩得要有良知,得醒過來!

  一個十三歲的女孩在聯合國發表演講,這個演講好像七、八分鐘而已,震驚全世界所有的代表。這個女孩講,我們往後面對的環保問題、自然的災害、地球的生存,可跟你們選舉沒選上不一樣,可跟你們股票跌下來不一樣。這個大自然壞掉了,可是挽回不了的,而我們要生活在這個空間。這個小女孩講,我現在不要求你們改善,你們不要繼續破壞就好了。我聽到都想要挖個洞鑽進去,還給人家叫長輩,真是糟蹋了長輩這兩個字。這個小女孩說,我沒有經紀人,我是打工買的飛機票飛過來的,不像你們都有財團支持,都有龐大的財力。我們十三歲、十四歲,要為我們的未來而奮鬥、而戰,不能再破壞這個地球母親了。然後她告訴聯合國的代表,你們假如把所有打仗的錢統統省下來,地球的問題就解決了,所有貧窮的人,錢也夠了,不會餓死了。這個女孩是加拿大人,她說我們加拿大每天消費這麼高,她有勇氣,我們這些收入這麼高的地方,假如我們省下一些,多少地方不用餓死。

  她說我幼兒園的時候,你們都教我,不要跟人家衝突,要對人有愛心,你們現在怎麼都去打仗?你們大人現在為什麼寧可自己享受這麼多,也不去救濟這些餓死的人?可是這個女孩說,當她看到巴西難民營裡一個小女孩,那個小女孩下一頓在哪都不知道,天真的眼睛看著她:姐姐,等我以後有錢,我一定要拿來救濟快餓死的人,拿來開養老院,照顧那些沒有人照顧的老人。這個下一頓都可能沒有的女孩的愛心,比我們所有所謂開發國家的人,都有愛心,我們不是愈活愈顛倒回去了嗎?所以這個女孩的話,值得我們所有的人警醒,不能再給下一代做不對的榜樣。這個小女孩說,我爸爸告訴我,世界不會因為你所說的而改變,而會因為你做的事情而改變。這個話告訴我們,我們大人就是這隻嘴會說,就說道理,我們自己不做,連下一代對我們都不信任了。

  所以大家看一下,下一句講的,『上下相親,謂之和』,有沒有為人民想,有沒有為後代想,有沒有為子孫想?你這樣才能和,和愛、和敬。現在為什麼下一代跟我們衝突這麼大?我們都不為他想,也不為我們的父母想,我們自己都沒有表演父子有親了,怎麼和?您看『民不求而得所欲,謂之信』,你的妻子、你的孩子,內心的一種願望都還沒講出來,你一個當父親的就清楚,就做了。你感覺到他內心的需要,你給他關懷、給他幫助,你看他的內心有多感動,對你有多麼的佩服:天底下最好的,就是我爸,就是我媽。「民不求而得所欲」,諸位父母,您現在知道你的孩子內心,最渴求的是什麼嗎?有一個孩子,有一天拿了幾百塊給他爸,他爸愣了一下:你要做什麼?他說爸,我知道一個小時你的薪水是三百塊,我可不可以買你一個小時,陪我說說話?這個故事給我們現代的父母,多大的啟示!

  我跟兩個姐姐,我們三個人這一生有一個共同的信念,就是能當我父母的孩子,是我們這一生最大的福報。我們沒給父親說帶我們出去親近大自然,我們從沒講過這句話。父親積攢了錢,買了一台朋友開了十年的車子,二手車,我們三個姐弟坐在後面還歪一邊,可是很快樂,天倫之樂。有一次到台南關子嶺去玩,關子嶺那個坡很高,最後開到開不動了,在那個坡上往下滑嚇死了,一輩子都忘不了。一家人聚在一起,每次講到那個事,就笑得哈哈大笑很溫暖,沒有多少錢買二手貨。其實幸福不難,是我們把它想得太複雜,就是這顆真心、關懷的心。而你看孝子保持天性的人,上下相親,孝子,父母都沒有開口,做出來的都是父母心裡想到的。弟弟有困難,媽媽還沒開口,馬上就去幫忙,母親一聽到那一天特別欣慰,笑得合不攏嘴。兄弟友愛就是父母最安心的事情,父母沒有提出來的需求,就得到他所要的。

  為什麼不丹他是國王,老百姓這麼愛他?沒別的,他帶著老百姓過幸福的日子。他的老百姓有沒有告訴他:國王,我要幸福?沒有,他就自己做了,他仁慈。不丹的國王說,他要把國家改成民主制度,他的老百姓說別改、別改,愛他!所以不是制度的問題。我們都捨本逐末,是領導者要有真正的仁愛心去愛人民。民主是把人民擺在第一位,那才叫民主,而不是制度。藉著民主制度謀自己的私利,口口聲聲人民第一、人民第一,然後都去貪污,民主制度最後造出來一堆政客,人前人後完全不一樣。所以制度解決不了問題,教育人心才解決得了問題。所以「民不求而得所欲」,假如我們有這樣的真誠心,你看信,誠信,你身邊的親戚朋友,他們有什麼需要,都還沒開口,你馬上感同身受幫助他,你那分心他終身都不忘,所有的人都信任你。

  下一句講,『除天下之害,謂之仁』,幫天下除掉他們的恐懼、憂患、災害,這是真正仁慈的人。其實在團體當中,可能一個團體最大的災害是領導者自己,因為我們的習氣讓整個團體壓力很大,所以除害首先先除誰?不要往外。在晉朝的時候「周處除三害」,大家知不知道這個故事?這個故事有味道,他首先除去了那隻傷害人的老虎,傷害人的蛟龍,最後還有一個是他,所以他改邪歸正最後當一個好官,這個「謂之仁」。真正仁慈的人從哪裡下手?從先改掉習氣,不再惱害眾生開始。所以您看『仁與信』,仁愛與誠信;『和與道』,上下相和,和睦、和愛、和敬與道義,都是帝王的法寶,「帝王之器」,就是只要都有這樣的修養心性,用這樣的心態去對待人民,去發布這些政策命令,就是能把國家治理得好,最好的方法。所有的方法其實也離不開愛心、誠信、和睦、仁愛的心。好,今天就講到這一句,我們回去就再背這兩句,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