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幸福人生講座—如何經營無怨無悔的人生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三十一集) 2007/2/7 台灣中壢善果林淨土寺 檔名:52-184-0031
諸位朋友,大家好。
我們剛剛講到「行止不端,讀書無益」,這行止都是從一個孩子的心境、心態當中流露出來的。剛剛我們提到的責任心,他能把家裡的事都當作自己的事情來關心、來照顧、來付出,這樣的心境對他的一生影響相當的深。他假如把家裡當旅店,他一點責任感都沒有,那請問這樣的孩子真正當先生,當人家的太太,那他的家庭經營得一定也是會一塌糊塗的。所以一個孩子的責任心決定了他的家庭以後會不會幸福,也決定了他以後事業能不能有好的發展。大家聽完這段說:我兒子現在沒責任心,怎麼辦?很多人不聽課還好,聽完課之後煩惱更多。我們發現問題,只有一個態度,就是面對、就是解決。我們聽聞大乘佛法,那解決都是根本解決,依報隨著正報轉,我們的心境就是正報,我們的孩子、我們身旁的親友就是依報,只要我的心境變了,慢慢的良性循環就會轉動起來。所以當我們有了責任心,當我們有了孝心,這種態度就會傳遞給我們的小孩。
有位太太,她聽了課之後,她覺得以前回到婆家都是作威作福,都不幫忙,就等著吃而已。但是現在這樣會給孩子不好的榜樣,所以很多的父母為了孩子,確實不容易,都會對治自己的習氣。然後她就自己主動進了廚房幫忙,她在那裡洗菜的時候,她的孩子念小學,就突然跑進廚房裡來,然後眼睛瞪得很大,跟他媽媽說:媽,妳真幹嗎?為什麼孩子眼睛瞪很大?因為這個情景,活那麼大沒見過,給孩子的影響都是潛移默化。所以孩子很吃驚,有點質疑她的母親:妳真的要做嗎?媽媽很篤定:是。孩子就跑出去了;過了一會,孩子又跑進來,還是瞪著他母親看:媽,妳真幹?這個媽媽又很篤定的說:對,今天我來煮。她兒子又跑出去了。第三次又跑回來,還是那句話:媽,妳真幹嗎?結果他媽媽還是一樣很篤定回答之後,她的孩子感受到母親那分心境,母子連心,他接著:媽,那我跟妳一起洗。就這樣坐下來一起洗菜。
而且,確實教育孩子都是用我們這顆堅定的心,還要有耐心。你看,要教孩子責任,她這個孩子,家裡的事本來她都不給他做的,都只叫他念書而已。結果有個情景讓這個媽媽覺悟了,哪個情景?就是每天早上都是她給她兒子把水壺的水灌好了,然後讓他拿到學校去。那天孩子起得比較晚,所以吃早餐、整理就顯得比較趕。要出門的時候,這個水還沒裝好,母親又慌慌張張趕快要去幫他裝水,結果當孩子拿著水壺之後,講了一句話,他說:我遲到都是妳害的,裝水裝那麼慢。那個母親愣了,然後開始想,我幫他裝了十幾年,一個謝謝都沒有;現在遲到了,還把責任都怪到我的身上來。所以閩南話說「做到流汗,被嫌到流涎」,那就是沒有用智慧去照顧孩子。
從那一天開始,再也不幫她兒子裝水了,自己裝!反而自己裝以後說:原來以前母親幫我裝,我上學的時候都比較輕鬆,現在才知道母親多麼的辛勞。從讓她孩子自己洗碗開始做,你不要一下調的幅度太大,全部自己來,他一定會跟你翻臉,從一件一件小事開始要求起。這個孩子本來以前吃飯吃不下了,耍賴,把碗倒過來,把飯倒在桌上,媽媽就會心疼:髒了,別吃了、別吃了。後來他兒子把它倒了,他媽媽還是:把它吃掉。所以確實母親的教育很重要。
然後就從讓這個孩子洗碗開始,結果洗了二、三次,孩子賴皮了,不洗。他們中午都回來吃飯,所以中午孩子就不洗。結果晚上回來,因為都在發育當中,肚子比較容易餓,結果一進家裡一看:媽,妳怎麼沒煮飯?結果他媽媽說:你中午碗都沒洗,所以流理台洗菜的地方都放著碗,我沒有辦法洗菜、煮菜,等你把碗洗好,我就煮飯了。兒子怎麼樣?沒辦法,只好再洗。所以要教好孩子,那個原則要很堅持,不然他一次一次耍賴,我們還是沒有辦法。所以該讓他自己做的、承擔的,要做。從洗他自己的碗到洗他們家的碗,慢慢習慣了。甚至有一次來了很多客人,母親有點心軟,這麼多客人都讓他洗,明天還上學,有點捨不得。但是孩子已經習慣了,也沒說什麼,也把它洗得好好的。所以母親就覺得這個負責任的態度、對家裡關懷的態度,這根算紮牢了。諸位朋友,大家猜猜看,這個根紮牢了,是做了多久?兩年。所以教育孩子沒有什麼捷徑,堅持原則,用愛、用耐心就可以做得好。
我們剛剛講到,這個母親她的心境轉變了,她的孩子的心境也開始轉。我們大乘佛法這些根本的教誨,就在我們當下的生活都可以實現。我們的依報不能轉,是我們自己的心沒有真正轉過來,沒有真正「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假如時時能以菩提的心來觀照自己,那我們整個依報會轉變得特別快。所以有人學佛「得富貴諧偶」,很快的那個境界都好轉。有人五年、十年,不止沒轉,境界更糟,那都得反觀、反問我們自己的存心。所以修學不可以做形式,要真幹才行;不可以檢討經典,要檢討自己。
為人父母者,假如能從心地上去看一個孩子,那就能看到心地對這個孩子一生長遠性的影響。比方責任心,我們有位老師他剛好去看兩個朋友,這兩個朋友在同一個公司,一段時間之後,一個升了經理,一個降級了,降到售貨員去了。看了也是覺得有點疑問,怎麼同時進來際遇不一樣?剛好三個人走著走著,看到公布欄上有個公告快掉下來了,只剩一個角黏住。這個降級的朋友就說,因為這位老師他看到這一幕,很習慣的就反應:那個要掉了。其實,人那個細膩的心都是從生活點滴訓練出來。我最近有個發現,孩子的觀察力那個細膩的心怎麼訓練?從撿垃圾開始,從撿自己社區的垃圾開始。撿垃圾撿到最後,那個煙蒂、小紙片都會看得清清楚楚,人家看不到,他都看得到。而且,在撿的過程當中,社區的整潔是我的責任;他到學校去,班級、學校的整潔是我的責任。一個人責任心跟他的成就是成正比的,他把整個鎮、鄉的發展當作自己的責任,他很可能以後就是當鄉長、當鎮長會當得好。他把整個國家當作自己責任,他又很肯努力,那他以後可能是一個好官,都是從這個心地出來的。
敏銳去觀察很多生活周遭的情況,所以看到這張紙這樣,很自然的就:那個快掉了。結果那個降級的朋友,馬上不假思索回答:那個不關我們的事,別理它。另外,這個升經理的人沒說話,就走過去把它先拿下來,然後說到:待會我再把它黏好。這位老師看到這一幕恍然大悟,為什麼一個升一個降?就是責任心的問題。所以我們的孩子以後有沒有成就,現在其實就看得出一二。能不能在各行各業真有成就,看一個孩子落實《弟子規》的程度;不是只看到他的分數、看到他學歷,看到他的行為舉止背後的這顆存心。
我們冷靜來看看,一個人事業要成就,人生要成就,需要具備哪些正確的心態?在座很多年輕的老師、年輕的朋友,正要邁向社會去,一個人在社會會有成就要具備哪些心態?吃苦耐勞的心,要具備恭敬的心,沒有恭敬心跟人相處,那處處碰壁;要有關懷的心,要有看到別人需要的心,因為各個行業都是服務大眾,沒有時時體恤別人的心境,做任何行業都不會成功。但是有關懷別人的心,做任何行業都會成功,那是一定的。因為他會時時去看到別人需要,去服務別人,他不管做哪個行業,人家一定會護持他、會支持他、會信任他。不管做任何一個行業,謹慎的態度重不重要?他不謹慎,面對一些誘惑,家庭事業可能一夕之間就毀掉了。
再來,一個人再怎麼聰明智慧,畢竟也要看到方方面面不容易。所以現在一個事業要成就,那都是團隊合作,不可能一個人的本事全部都能夠掌控得很好。所以一定是要眾志成城,要能接納別人的雅言,甚至接納別人指出我們的缺點。所以接受別人意見,接受別人勸告的態度要形成。現在我們的孩子有這樣的雅量跟心境嗎?假如不能接受別人的勸告,那早晚會被自己的傲慢、錯誤的決定毀掉自己的事業。所以說「守成不易」!真正這個企業能長長久久的,寥寥無幾。關鍵都在他沒有虛懷若谷的心接納雅言。我們剛剛講到這麼多重要的處事心態,這都是從小建立起來。這所有的心境都在哪裡?都在《弟子規》裡面。缺這個心境,所有的成就都是過眼雲煙,都好看的,境界一來都會垮掉。真的,一點都不假。
在韓國,有個汽車大宇集團,它是韓國汽車業排名第二,那事業做得很大,短短幾年的時間,分公司本來是一百多家,擴充到六百多家,擴充得這麼快。很多的股東、很多的部屬都勸告這個老闆不可以這麼急功近利,要緩下來,他聽不下去。因為傲慢,因為對人沒有恭敬,發展到六百多之後,整個宣布破產,垮掉。那麼大企業一垮,那是上萬人失業。請問他在發展的過程當中,有沒有還想到上萬的家庭繫在我的身上,有沒有?他沒有!他想到的是我實在是不可一世,實在是聰明過人!所以剛剛提的這些心態,他都提不起來,才會搞成這個結果。而且他一垮下來,那整個國家有多大損失!後來他還逃到國外去,居然韓國的這些人民憤怒到什麼程度?憤怒到請殺手要去找他,要把他揪出來。後來他自己也受不了,因為怨聲載道,他也受不了,自己跑回國來投案,而自己年紀也都大了,都是個老人。所以人能夠善始善終,那沒有真實的德行做不了。
我們最近台灣多少個大企業,現在都晚節不保,自己的人生不勝唏噓,給後代要造成多大的障礙。所以真正看到這樣的結果,不如他這一輩子是當個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知足常樂,都比他現在這個人生不知道好多少倍。當我們的孩子開始時來運轉,開始發達的時候,更要謹慎!他這些做人做事的態度不對,遲早倒下來,我們別太高興。要看得深遠!我們曾經看過那個孩子好高騖遠,一下子貸款,然後開豪華車,辦公司,把父母親一輩子的退休金統統都拿出來,父母還得要幫他簽名、幫他做保。一下子垮下來,父母七十幾歲了,還得上法庭接受審理。
什麼是寶?孩子的內心裡面有這些正確做人做事,那是真正的寶。假如沒有這些正確的做人態度,家裡有錢,那不是寶,那是禍!所以這些道理我們都要看得深遠,要從孩子的一生去看,不能看眼下而已。我們能從孩子的一生去看,那《弟子規》是無上的法寶。剛剛說的恭敬心,《弟子規》第一句就教恭敬,「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再來,關懷別人的心從哪裡學?從「冬則溫,夏則凊」,時時體恤父母的需要,這個態度內化了,他走到哪很自然的就關懷別人的需要,叫他給人家伺候,他還不自在,他已經習慣付出了。他這個「冬則溫,夏則凊」這個細膩的心、關懷的心形成了,我們還在那裡擔心他讀書讀得不夠好,那都是自尋煩惱。他有關懷別人的心,他到哪個行業去都會認真做。等到他覺得我服務別人的能力不夠了,他會自己再去念書。所以很多的人都是工作以後再去念。而且,當他工作完再去念的時候,都是針對工作的需要,針對提升自己服務他人的能力,那就不是硬灌一些知識進去。那個學習的狀態反而比那個一路念到博士的好很多,因為心境不同。
然後包含我們剛剛提到的謹慎的心,一失足會成千古恨,一個人謹慎的態度從哪裡來?從「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他對自己的身體、對自己的名節非常謹慎,深怕有辱祖宗父母,謹慎的態度不就起來了嗎?我們來看看很多鋌而走險的,在那一刻父母去哪裡了?所以這個孝心真的是孩子一生的護身符。包含接受別人意見,接受別人勸告的態度。很多家長,我說:現在七八歲的孩子,人家勸都勸不進。他說:哪還要七八歲?三四歲就講不聽了。真的,現在那個孩子三四歲,你批評他,他會氣到嘴唇發紫,你們有沒有見過?我見過。我姪子那個時候犯錯,然後指正他,他發脾氣不吃。不吃拉倒,把他拉到嬰兒車上,那時候才兩歲左右,把他拉上去放著,大哭大鬧。大哭大鬧,我們三個大人在那裡如如不動,繼續吃。鬧到什麼程度?鬧到手腳在那裡甩(這時候講台語比較順),結果車子翻了,你看那個瞋恨心到什麼程度?這個孩子瞋恨心不趕快把他轉變成寬恕的心,這個孩子還有未來嗎?不可能!所以一翻,突然體會到「業不重不生娑婆」,這個時候來投胎的,都是果然有來歷的,都不是普通人。
這個時候來投胎的有兩種人:一種就是業障很重,一種就是娑婆界太苦難了,愈苦難的地方,聖賢人會來投胎。諸位朋友,你們的兒子媳婦要生孩子,要生這些聖賢人再來的,怎麼生?前幾集有講了,「求子三要」,請大家翻《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裡面,對居士的開示當中,一定可以求得到孝子賢孫來。我們想到歷史上這些留名青史的聖哲人在天上說:這些子孫在搞什麼?連做人這倫理道德都不見。他們找機會要來投胎,結果一看,怎麼現在的夫妻都這麼愚痴?他不敢跳,因為跳下來怕他自己也昏頭了就麻煩。所以他要找有道德、有學問的,懂得胎教、懂得教育的父母,這比較保險,就會投。所以說不定文天祥就到你們家裡來,林則徐先生這些聖哲人,他們都很有道德修養,最少都在天界了。所以還沒結婚、還沒生孩子的,要做有把握的事情。
所以這個孩子的習氣一定要扭轉。我那個姪兒翻了,一翻下去,頭先著地,所以把下嘴唇都撞破了。一撞破,那個血就噴出來,這時候考驗一個母親夠不夠冷靜,所以趕快拿著布把他摀住,觀察一下,假如繼續流的話就再去縫。結果還好,血止住了。所以我姪子的臉上有很多歲月的痕跡。一個人脾氣大,一個人很急躁,真的,那個頭能完整都很難;像我的頭也不算完整,以前急躁,動不動就滑一跤,就撞的牙齒都撞斷了,都有這種記錄。但是很奇妙的事情,學佛以後很少會有這個情況,所以真正都是萬法由心,心平靜下來,災禍就感不來,就不會撞東撞西,手忙腳亂。反而還沒有學佛以前,常常就是這邊流血,那邊撞一下。要真正幫助孩子,要從心地下手,扭轉他不好的習氣。
所以剛剛講到現在的孩子連三四歲都講不得。這都要值得我們去冷靜,因為好話聽多了,批評的話聽不下去。但是現在的家長聽一些很似是而非的觀點,說孩子都要捧,還要稱讚,他才肯做!要稱讚,他才肯做,那不稱讚,他做不做?是!而且,稱讚也要有智慧,稱讚一定要跟他的性德相應才稱讚,所以叫稱讚如來。一個孩子假如你是稱讚他的才藝,稱讚他學歷很高,那個一定都會傲慢,只要不是稱讚性德,都有副作用。大家面對真理,不要僥倖。
有個媽媽帶著她的孩子,要去見一個所謂的高材生,功課很好,數學很好,鋼琴又彈得很好。所以母親看到這麼多能力,帶著孩子要去跟他學習,剛好又跟他的母親有熟悉。結果到了他們家,一坐下來,聽這個高材生講了幾句話,這個母親是心驚膽顫。因為這個孩子開口就說:我的數學老師很笨,他在算數學,我都算出來了,他還沒算出來。然後:我的鋼琴老師很沒能力,每次上課還叫我上去彈,他都不會彈,他都不彈。這位媽媽聽了開頭這幾段話,趕快溜之大吉,再談下去還得了,告辭了,趕快把孩子帶回去。
這個孩子才藝很高,但是他的心性往哪裡走了?目空一切,不可一世。所以稱讚還要針對性德稱讚。說實在的,我們整個成長過程,我父親也沒有當面稱讚過我們,我們還不是活得好好的?而更重要的,不是用稱讚來拉孩子,而是父母要用德行來感化孩子,為什麼?人之初,性本善,父母的德行自然讓孩子感動,他起而效法。那個人的善良不是褒出來的,人的善良是透過父母、透過長輩的表演感動的。所以教育沒有僥倖的,一定是上行下效。我們從「行止不端」這句要省思的是孩子有沒有具備一生家業、事業成敗應有的人生正確態度。
「心高氣傲,博學無益」。「學問深時意氣平」,怎麼可能會愈來愈傲慢?那個方向都錯了。我們曾經遇過一個二十歲就拿到數學博士,成就高不高?高!快不快樂?還破格讓他進大學教書,後來還給他當副教授。結果當了十幾年就是升不上教授。他剛好跟我們一個朋友認識,我們那個朋友也是博士,就跟他交流,為什麼他十幾年都升不上去。結果後來發現了一個原因,是因為他每次發表論文,都是針對某個教授的論文錯在哪,他都批評得非常準,都一針見血,很有見地,但是每篇論文就是在批評別人。他為什麼升不上去?因為每個教授看到是他的論文,馬上怎麼樣?不予錄取,拿到旁邊去。所以他十多年來都升不上去。後來我這個朋友給他勸說,不然你寫論文轉個角度,本來都批評人家不好,現在寫論文的時候,稱讚每個教授寫的哪裡好。他聽完之後,皺著眉頭,然後說:好,我試看看。一個人要從很會批評人,一下子變成很會欣賞人,那也不容易。所以我們以前很會批評人,聽完課之後,回去馬上,回到家裡開始變成稱讚自己的家人,結果一稱讚,自己都起雞皮疙瘩,有沒有?所以要說以前,還要先把掃把放在旁邊。這個習慣很重要,心態很重要。
這個朋友回去之後,真的轉變了這個心態,又寫了一篇文章來,寫了一篇論文,請我的朋友看。我的朋友一邊看,全身不自在,覺得言語很虛偽。欣賞他人很重要,「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而不是學得愈高愈是那種批判人,愈是那種拼命找人家的缺點。真的,這個態度一形成,兩個小時的演講下來,不知道說了多少句對他人生有幫助的事情,一句都沒聽到,下了課,先提的是這個老師哪裡不好,都已經變成一種習慣了。所以我們想想,當一個人這麼傲慢,他怎麼可能會有人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只要沒有人和,那什麼事都做不成。
我們要看得到學問,讀書到底帶給孩子什麼樣的心態?所以當孩子在讀書,讀經典的過程,我們是引導,這些經典是拿來要求自己,而不是要求別人。當他不斷的內省,他這個讀書會愈讀愈心氣平和,愈讀會愈看到自己的不足。所以稱讚如來要針對性德稱讚,不可以亂稱讚。不然這個讚歎很可能是毀了孩子,甚至是毀了年輕的修行人。
第六,「做事乖張,聰明無益」。做事還是要循著這些規矩,不可以耍小聰明,要遵循著道義去做事情。我記得剛好我到北京的大學去講課,那段時間還要到海外去推廣中國文化,間隔差不多兩個月的時間沒有到大學去。後來又回北京,又到了這個大學,他們的老師也對我們說到:講《弟子規》,講中國文化太迫切了,就像救火災一樣的急。他為什麼這麼講?他說這兩個月的過程,學校邀請了企業的成功人士來給大學生講課。企業「成功」人士,這成功兩個字要加括號。
諸位朋友,現在社會覺得什麼叫成功?有錢就叫成功,公司很氣派就叫成功,那都很偏頗。當我們看到一個公司的整個辦公室,他的總部非常奢侈的時候,都可以斷定這個公司要敗了。真正能讓一個公司發展的是他服務人的這一顆心,而不是他的公司有多氣派。其實,當我們看到一個公司一直強調氣派的時候,他的奢靡之風,他做表面功夫的風氣已經怎麼樣?已經一點一滴在蔓延不自知。所以古聖先賢是防微杜漸。那個心境都已經偏掉了,那個敗象已露,那個虛榮心是沒底的。在商朝的時候,商紂王有天吃飯,結果拿的是一個犀牛角做的玉杯。其實商朝有很多賢德的大臣,都是聖人,你看比干、箕子、微子,這都是聖人,都在一旁,但是商紂王不會用,還自己放縱自己的欲望。真的,縱使佛菩薩、聖賢人在一旁,我們不對治自己習氣,我們不肯依教奉行,他們也幫不上忙。所以箕子看到商紂王拿了一個犀牛角做的玉杯,他就已經知道商朝要滅了。
見微知著,因為箕子說到,他用一個犀牛角的玉杯,請問他要用什麼盤子?那用的可能都是黃金做的盤子。他用黃金做的這些鍋碗瓢盆,請問煮什麼菜?有沒有可能青菜豆腐兩塊?有沒有?不可能!所以一定是山珍海味。有沒有看到一個人吃了一桌山珍海味,然後穿著一個吊帶,穿著一個T恤,有沒有可能?沒有。穿什麼衣服吃?穿的是綾羅綢緞。有沒有看一個人穿著綾羅綢緞,吃著山珍海味,然後住在一個臨時屋裡面?住在一個小木屋,有沒有可能?不可能!住什麼?高樓廣廈。所有的配備都需要錢,跟誰拿?奢靡之風帶出來了,跟誰拿?跟人民拿。一個企業奢靡了,錢跟誰拿?跟消費者拿。所以他要人民的錢,人民要他的什麼?人民要他的公道。
中國人炎黃子孫是很善良的,你沒逼他到沒法活了,他不會起而造反的。真的,很多時代有造反,最最需要反省的是那個領導人,對!炎黃子孫是吃飽了就滿知足的。所以當他們反抗的時候,那都已經是太沒有天理了,都已經民不聊生了。清朝有太平天國,其實說實在的,誰最要檢討?皇帝、朝廷最需要檢討。所以每個朝代,只要在朝代當中有這種起義的事情,那其實都是皇帝最需要檢討的時候。
可是往往在這時候皇帝把責任推給誰?都推給這些暴民,統統把他拖出去砍了,這一敗就完全扶不起來。假如這個時候,皇帝不只不殺他們,還到天壇去:都是我的錯,萬方有罪,罪在朕躬。他這個國家的運勢可能就能轉變。一念之間,一個朝代的命運都會變。問題是他有沒有那個反躬自省的存心。話說回來,我們的孩子有沒有反躬自省的態度?有的話,才能把人生的危機變成轉機。假如沒有這個反省的態度,那危機會愈來愈難收拾。所以不能反省,小事都變大事;能反省,大事都能化小,小事都能化無事。所以「欲不可縱,傲不可長」,這都是老祖宗多麼懇切的勸告。
我很震撼,《禮記》一打開來,這句話就在第一頁,「傲不可長」,心高氣傲,博學無益。欲不可放縱,現在年輕人欲望放縱了,太麻煩!「淫惡肆欲」,祖宗再多的陰德都被折掉了。很多家庭父母地位也不錯,整個家庭的經濟狀況也不錯,但是一個孩子染上毒癮、染上女色,一敗塗地。所以教育孩子你要看得深遠,他有沒有謹慎的心、有沒有羞恥的心、有沒有抵擋誘惑的心。
剛剛我們提到箕子看商紂王用的一個杯子,就可以斷定他的命運。現在我們去看很多大公司,你去看它的總部都可以看出端詳。我們有位朋友曾經到豐田汽車TOYOTA的總部去看,非常驚訝!豐田汽車的總部非常的樸實,整個設備都很簡樸,所以一看:這個就是總部?要進門的時候,還有一句中國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以我們跑到美國大公司去看,要怎麼學管理,結果美國公司說:你們去豐田看。結果中國人又跑到豐田去,還沒進門,看到的都是老祖宗的教誨,還要不要看?還是看好了,吸取人家經驗。但是自己文化裡面有這麼好的瑰寶,統統視而不見,那真是入寶山空手回,人生太大的損失。豐田跟他們這些總部的主管溝通的時候,他們的態度就是我們的錢一定要花在消費者需要的地方,我們的錢絕對不花在個人放縱享受上面。總部都這麼簡樸了,其他的地方會很奢靡嗎?那會全身不自在,也會覺得不恰當。
我們剛剛講的做事不能乖張,要循著正道去走,不能長虛華之氣,不能長諂媚之氣,不能急功近利,不然那個腦筋都動到歪的地方去了,早晚事情都會搞砸的。所以「正其誼不謀其利」,我們就是一分真誠去替社會服務,自然水到渠成,事業就會發展得很順利。不可以耍小聰明,不可以鋌而走險,這是相當要謹慎的地方。
因為剛剛提到的這位大學的老師,他說到他請了企業界的老闆去給大學生講他的經驗分享,結果這位所謂的「成功人士」上台之後,就對著底下的大學生說:諸位同學,你以後事業要成功、要賺大錢,首先你要把道德兩個字放下,只要不殺人、不放火、不犯法,什麼事都可以幹。當他講完之後,底下響起一片掌聲,老師坐在那裡如坐針氈。「先入為主,後入為奴」,正確的人生態度沒有進去,先進去的是欲望,這個孩子就變成欲望的奴隸,被誤導了。所以做事不可乖張。
我們曾經聽一個企業家,生意也做得很大,他說企業家有幾種命運。第一種叫鋃鐺入獄,做著做著鋌而走險,賺了錢犯了法,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最後的結果是在監獄裡面過。這就是做事乖張,沒有依循正理來經營他的事業。現在這樣的企業家,這樣下場的人還不在少數。
第二種是勞心勞力。就是很認真工作,工作到家裡都顧不著了,所以整個身體搞垮了。然後妻子跟他的感情又不好,甚至還跟他提離婚;孩子又教不好,不聽話,每天煩惱很多,空有一個事業的空殼,人生哪來的幸福?這是勞心勞力的結果,忽略了孩子的教育,自己的健康。中晚年的時候跟朋友吃飯:這個我不能吃,那個我不能吃,那個糖尿病不能吃、高血壓不能吃。一桌菜,一半以上他不能吃。他只有一種可以吃,什麼可以吃?藥可以吃。所以資產上億,享受不了。一吃飽飯,乖乖的拿出一包東西,裡面有八九種顏色,一下子吞下去,那有啥意思?假如人生事業發展以後,身體都搞垮了,哪有啥意思?所以「不惜元氣,服藥無益」。往往年輕的時候用命賺錢,中年以後用錢換命,這種生涯規劃不是很理想。所以好好經營好家庭,好好照顧好身體,細水長流,這是有智慧人的生涯規劃。
這整個經營事業應有的正確的心態相當關鍵。企業家,我曾經看到一篇報導,在大陸看到的,這也都是好幾年前。在短短二十年當中,有一千二百個企業家,而且這一千二百個不是小公司的企業家,小企業那排不到,就是有名見經傳的,二十年當中有一千二百個企業家自殺身亡。這個數字很讓人震撼,我們這些年輕學子、大學生讀書,往後發展事業,拼命往要當企業家的路上走;已經走完的人告訴我們,他們最後的歸宿在哪裡?假如我們努力了一輩子,然後結果是自殺,要不要?但是現在很多人在走這條路,要冷靜!豬八戒投胎的時候,看很多人的地方,他就跟著去了,結果就是去做豬了。要有判斷力,要教孩子判斷人生怎麼走,事業怎麼做。我們下節課再談,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