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2006年幸福人生講座—如何經營無怨無悔的人生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六集)  2006/12/14  台灣中壢善果林淨土寺  檔名:52-184-0006

  尊敬的諸位朋友,大家好。

  我們剛剛談到了我們昨天講課的幾個重點,包含我們要明白人生的道理,一切境界做還債想,一切的境界都在提醒我們放下分別、放下執著。而當我們放下分別執著,我們的智慧、福分,還有我們的德能,就能夠彰顯起來,這時候我們說「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們才有能力去做,而不只是一句空話。

  我自己在整個成長過程算是不是好學的人,成績平平,很沒有才華。從小印象當中,沒參加過什麼比賽,看人家常常得獎很羨慕。像我的二姐她很會讀書,每一次學校考試她都是第一名、第二名。頒獎的時候,姐姐都站在最前面,一來覺得很光榮,二來也很有壓力,因為同樣在一個學校裡面。我記得念國中的時候,剛好國三的學長、學姐他們寫的好文章就讓我們國一的學弟、學妹當範本看,結果發下來,很多篇都是我二姐寫的。所以我的老師一看,蔡蓉青,就對著大家說:同一個家庭教出來的孩子,為什麼語文程度差這麼多?

  諸位老師,當一個才十三、四歲的男孩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你們可以感受到他的心情嗎?所以我就很沒有自信,覺得自己什麼能力都沒有。這個語文能力一直都不好,考高中聯考,總共扣了八十八分,國文語文一科就扣了一半,四十四分。所以你們應該沒有我這麼厲害?其他四科加起來才跟國文扣的分數一樣。到了高中這厄運還沒有結束,語文還是很差。有一次考期中考,我考了倒數第二名,分數是四十四分。這個你們也沒有我厲害?所以語文是能力很差,然後各個方面的才藝也很差。

  我從來沒有參加過什麼朗誦比賽、演講比賽,從來沒有,輪不到我。我記憶當中,我只參加過兩次比賽,印象比較深刻的。其中一次是辯論比賽。為什麼選上我?因為找不到人,硬把我拉去,看我這個人還有點老實,學長叫我去,不好意思拒絕,所以我就上去。結果這麼一上去,本來應該講十幾分鐘的話,講沒有十分鐘就沒詞;沒詞就站在台上,不能下來,那是規定。所以那一場經歷也讓我記憶猶新。悽不悽慘?不悽慘!那個當下學了一個能力很好,叫傻笑,沒有辦法下來,就只好站在那裡,看著大家,在那裡傻笑。結果後來很好用,看到一些情景我們搭不上話,人家逼你講話,這時候就傻笑給他看。

  但是這個辯論,我覺得這個時代很顛倒,古代教導我們做人處世,講話是要很真誠,心裡想什麼說什麼,講的都是正理,絕對不能夠有歪理,甚至不能強辯。但是這個辯論真的就是歪理強辯,為什麼?我們自己沒有看法,你自己要去辯論的時候,看你抽到什麼你就要講什麼,兩個講法是截然不同的兩個論點,一個是正方,一個是反方。我們都不知道什麼是正理,隨時抽到什麼就要把那個理變成對的,這到底是教給孩子什麼?好的要學!那個根本就變成強辯了!死的都要變成活的,活的,該講的話,也要把它講成死的。那到底給孩子學到的是厚道嗎?學到的是真誠的言語嗎?不是!

  所以古代聖賢人不重辯論,重的是言行一致,甚至於是先做不說。那個辯論真的能讓人心服口服嗎?那個辯論完之後,對方會怎麼樣?氣得牙癢癢的。這個人生還要清醒,不是西方的月亮比較圓,照單全收;結果我們一收,收出什麼結果來?大家要冷靜面對。在《格言聯璧》當中說「窮天下之辯者,不在辯而在訥」,能夠讓所有的人都心悅誠服絕對不是用口才,不在辯在訥。這個「訥」就是剛毅木訥,都是自己默默的去做、去付出,人家看了很感動,才會讓所有的人佩服。而不是靠一個嘴巴講得天花亂墜,到時候說跟做又差距很大,引來的反而是無窮的怨恨而已。

  你看現在人真的認知都有一些需要調整。像我們到大學去演講,演講下來,學生跑過來,很多跟我講的第一句話,大家猜猜看?都是「蔡老師,你的口才真好!」你看孩子看到的都是表相的東西,而他的人生覺得什麼很重要?口才很重要。他所有的精神都放口才上,而不是德行上。而每一句言語應該都跟自己的心境相應,真誠的說出來的。所以《大學》告訴我們「誠於中,形於外」才對。為什麼夫妻離婚?為什麼人與人衝突那麼多?那個夫妻離婚,很可能先生或太太都是辯才無礙的人,為什麼到頭來會這樣?因為當一個人覺得你說話跟心裡所想差距很大,他真的根本無法跟你相處,他覺得看到你都覺得很不屑,真的。

  清朝的紀曉嵐先生他學問很好,但是都沒有自己的創作,他體會到的是天下的好語聖賢人說盡,效法孔老夫子述而不作。他會集《四庫全書》、《四庫薈要》,對我們整個民族文化的承傳建立了一個大功。他自己閒暇之餘把看到的很多人生的真相,一些很好、可以讓人深信因果的故事,把它寫下來,就是《閱微草堂筆記》。其中就有提到一個故事,有個讀書人他的道德學問很好,真的有學問鬼神都尊敬,他的房子裡住了兩個狐仙,這些狐狸也認真修學,他也感覺得到他們跟他住在一起。有一天,他本來寫字寫好了,這些文房四寶放的位置變了,他突然有感覺到變了,起了這個念頭的時候,這個狐仙也收到了,就很不好意思,以後他的東西也都不敢給他亂動,也很尊敬他。

  後來這個讀書人來了兩個同學,到他們家裡來住。進來之後,其中一個同學就到戶外去散步,另外一個同學在房間裡跟他談話。談著談著,這個讀書人就說:今天這兩個狐仙,這兩位同參道友,怎麼不在房裡?他感覺他們不在房裡,因為已經晚上了,他們也沒進來。結果他這個同學就拍著胸脯說:因為我的浩然正氣,我是讀書人,他們邪氣不敢來。就在那裡洋洋得意說,因為今天我來了,他們不敢進來。

  另外一個同學剛好在房外散步,走著走著就聽到兩個狐仙在對話,一個是老的狐仙,一個比較小。這小狐仙就跟這老狐仙講:今天天氣很冷,我們進屋裡去!這個老狐仙就說:那個讀書人陽奉陰違、表裡不一,這樣的人我不屑跟他住在一起,不屑跟他在同一個房裡。講完之後這小狐仙也沒話說,又繼續在那發抖。又過了一段時間,他實在忍不住了,他說:我們假如不進去,很可能今天會凍死!接著老狐仙又對小狐仙講:我今天縱使凍死我都不進去。你看人家狐仙都這麼有志氣,不願意跟這種表裡不一的人在一起,更何況是人?

  後來在外面散步的同學就進屋去了。剛好進去的時候,另外這個同學還在那裡洋洋得意,在那裡吹噓,說他就是因為他很有德行,人家才不敢進來。這個同學就在那裡想,我要不要把這個真相告訴他?諸位朋友,要不要告訴他的同學?以前的讀書人很有朋友的道義,都是「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今天假如不勸誡他的同學,他的同學以後一定是墮地獄去。為什麼?讀書人是正法的表率,廣大的人群要透過讀書人來認識正法,來對正法產生信心。假如我們表現得不好,那他們的法緣很可能就這樣斷掉。所以我們不依教奉行,那很有可能在斷人慧命,我們自己不知道。

  為什麼經典當中說「地獄門前僧道多」?因為他還沒有入佛門、沒有入正法以前,他行為不好,人家說那他自己的事,不會把這個帳怪到佛法上面來。但是入了佛門,我們沒依教奉行,人家說:那學佛的、學中國文化的怎麼都這樣?我們別學了!我們就變成了障礙眾生百千萬劫聞法的機緣,當人身的機緣,就被我們給毀掉。所以這句「地獄門前僧道多」很值得我們修道人深思!

  所以不忍心看同學繼續這樣墮落下去。孔夫子曾經講過,「君子於為義之上相疾也,退而相愛」,這真的是朋友的道義;「小人於為亂之上相愛也,退而相惡」。這個義,五倫都屬於道義,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在彼此勸誡、彼此成就當中,都會直言不諱,不會看著對方墮落下去。所以「善相勸,德皆建」、「親有過,諫使更」,當然態度很重要,要讓對方可以接受,「怡吾色,柔吾聲」。

  像古代宋朝的時候,范仲淹跟韓琦這都是當時候的名相、名將,韓琦跟范仲淹一起領兵打仗,意見不同,韓琦說:一個人要統領大軍,要把死生置之於度外。他的態度是這樣。然後范仲淹勸誡他,說:這樣的態度是不對!因為每一個士兵的背後都是一個家庭,有父有母、有妻有子,怎麼可以置生死於度外?但是韓琦那時候並沒有聽進去。後來打仗死了差不多一萬多人,韓琦也很難受,因為當軍隊被打敗了,回去的時候,從城外面不知道有多少里長都站著士兵的眷屬,都在那裡昂首期盼,我的兒子回來沒有?我的先生回來沒有?結果在那裡看看看,好多人都看不到自己的親人,就這樣放聲大哭,哀鴻遍野,就是哭成一片。

  這時候范仲淹就過來對著韓琦講:這時候你還可以置生死於度外嗎?你看這種君子的道義,一次就讓他終身不要忘記。這時候還會不會過來說:沒關係,沒關係!下次再打勝仗就好。不是這樣!直接直言不諱,讓我們終身記得這件事情。但是這件事情完了之後,勸誡完之後,范仲淹會不會私底下在那裡,「你看這次敗了都是韓琦害的」,會不會講這種話?絕對不會,絕對在大眾當中不言對方的不好,不言家醜,不會批評、辱罵對方,這是朋友的道義。

  但是對方有錯,一定會直接勸誡他。他們不只朋友是這樣,連君臣關係都是這樣。你看魏徵對唐太宗都是直言的勸誡,魏徵出了朝廷,會不會罵唐太宗?絕對一句話都不罵。現在不是!人家以前是在朝廷直言不諱,然後離開朝廷絕對不罵朝廷也不罵領導、不罵君王。現在是開會的時候,沒人講話,有沒有意見?大家頭低低的,你看著我,我看著你。開會不講,離開會議了,離開公司了,開始罵,哪個決策不好,哪個做法不好。這樣的做法太小人!真正君子是什麼?能夠直言不諱,當場把問題提出來,但是對事不對人,出了這個門,大家一起眾志成城把決策做好,不再對任何人做人身攻擊,這是涵養、修為。我們現在都變顛倒,還有的人說,《弟子規》說「話說多,不如少」,我就不講,該講的時候不講,那也是不負責任。你看以前的大舜,聖君,所有朝廷百官不提意見,他還會主動要求,不只不怕聽到批評,還歡迎批評。然後這大舜講,「女無面諛,退而謗予」。你們不要在我面前都一直在諂媚我,不要離開以後,又在罵我哪裡做得不好,現在就趕快提出來。

  以前讀書人對朋友、對君王那一分正直,我們現在真的差太遠。包含像宋朝的寇準,他那時候跟王旦,王旦也是一代名臣,王旦當宰相。這寇準很直率,他不是那種要邀功的人,他只想幹事情,能力非常強。他自己跑去跟王旦講:你以後推薦我當宰相好不好?那跟現在不一樣,他是真有本事,真想為國家付出,不是要沽名釣譽。結果王旦就跟他講:宰相難道是用嘴巴可以要來的嗎?他們真的是於道義之上直言不諱。寇準就有點不高興。後來寇準就針對王旦一些施政的缺失就提意見,提很多意見,這皇帝就去跟王旦講:王旦,你看寇準都一直罵你。王旦馬上跟皇帝講:我當宰相這麼多年,一定有很多缺失,寇準批評是對的,他是為人民著想。你看馬上接納人家的雅言。

  後來王旦臨終,要走了,皇帝就問他:誰當宰相好?王旦就說:除寇準之外,臣不知其他的人。結果這皇帝一聽,有點不高興,為什麼?其實領導人很怕正直的大臣,因為怕自己心臟受不了。所以人真的要「聞譽恐,聞過欣」,那是相當高的德行。明明知道這個臣子講的是真的,但就是這個面子拉不下來。真的成聖成賢,這句話是關鍵,「聞譽恐,聞過欣」。大禹是「聞善言則拜」,人家勸誡他寶貴的意見,他真磕頭,給他禮拜。你看商湯要去請伊尹的時候,那是真拜,真磕頭,請這些賢德之人出來。因為商湯他們出來絕對不是為了謀取政權,都是為了解決蒼生之苦。

  商湯那時候請伊尹出來,不是輔佐他。所以現代人都誤解這些聖哲人,說:他們去找了一個人把夏桀給打敗了,他們就擁有政權。不對!他是不忍心看著自己的君王墮落,去請伊尹出來輔佐夏桀。請出來以後,總共請伊尹五次去勸誡夏桀,還勸了五次。後來實在沒有辦法,人民已經都在水火當中,商湯才對著上天懺悔,我不得已,必須要弔民伐罪,不然人民根本都是生活在這極度的苛政之下。所以是詔告天地,然後把夏桀推翻。而且推翻的時候,絕對不是把夏桀的家族統統給他殺掉,絕對沒有這樣;是給夏桀他的這一些家族的人畫一塊地,讓他們重新在這裡好好生活。你看那都是聖人的德行。然後安排好之後,自己就走了。他不是為了權位來的。那他走了,人民怎麼樣?這些諸侯怎麼樣?統統又跑到他們家門來:你一定要出來,你不出來不行!他沒有辦法,才出來當天子,來幫助人民。而且說實在的,當他們當天子的時候,每天是戰戰兢兢。所以堯帝把天下讓給舜的時候,鬆了一口氣,我終於可以泡泡茶;不然每天在那裡為人民好的生活,他也是戰兢惕厲,每天也是耗盡自己的心神。

  你看大禹人家勸誡他,好的言語,「聞善言則拜」;子路是賢人,「聞過則喜」,人家勸誡他,把他的不對指出來,他很高興,這樣是賢人。宋仁宗(被叫仁宗也不大簡單),剛好有一天(春天)他出來散步,看到樹上長出新芽,他一下子順手就把這新芽給摘下來想欣賞欣賞。這麼一摘,旁邊的大臣說:皇上,春天是萬物生發的時候,您怎麼可以傷害生命?勸誡他。宋仁宗聽了很生氣,「哼!」就走了,這樣叫宋仁宗,也不簡單。他沒有說:來人!他沒有馬上生氣,還把這臣子給打了半死,已經算不容易了,所以叫宋仁宗。而且宋仁宗那時候發生天災的時候,他還懂得自己赤腳站在冰天雪地,在那裡懺悔自己德行不夠,所以才會感來天災。所以能否接受別人雅言,是成聖賢或者墮落的關鍵所在。

  那時候皇帝問王旦:誰能當宰相?他說:寇準。他覺得又想起了那一幕,哪一幕?有一次在開會的時候,討論的是民生的政策,皇帝討論到不耐煩,「明天再說」,皇帝就起來。結果走了幾步路,寇準追上來,把這皇帝的手拉住,他說:今天這個案子不下去,影響的是成千上萬的人民,一定要討論完,馬上要八百里加急送出去才行。就把皇帝給拉回來,叫他坐好。皇帝在那裡氣得發抖,但是不能講,因為宋朝整個開國的國君,包含趙匡胤,他們都非常尊重讀書人。所以祖宗有這樣的榜樣,他們不敢撒野。也因為這樣,宋朝出的忠臣是歷代算相當多的一個朝代。

  所以名臣、名相,宋朝就出了好幾個,甚至於到南宋的時候,還出現像文天祥這樣的忠臣,那都不是偶然。明朝的忠臣特別少。所以有時候一個朝代的命運,前面一、二個皇帝就看出來。明朝朱元璋,他生氣了,還在朝廷,甚至在一個刑法的地方,杖擊,用大的棍子杖那些大臣,羞辱這些大臣。你這麼樣對待讀書人,你怎麼可能贏得讀書人死心塌地的忠誠?你看不同朝代都根源於他這個朝代祖宗所傳下來的風氣。

  因為宋朝他們這些祖宗都特別尊重讀書人,所以他敢怒不敢言。所以今天說要給寇準,他有點難受。接著又過了一段時間,看王旦實在快斷氣了,他又問說:除了寇準,還有其他人沒有?結果王旦就最後說一句話:除寇準之外,臣不知道其他人。就走了。皇帝也很有善根,王旦這麼樣有智慧的大臣,都已經說到這個分上,所以他就真的讓寇準當宰相。寇準當了宰相,也輔佐朝廷很盡心盡力,就跟皇帝講:皇帝,您對我這麼信任,知遇之恩,讓我當上宰相。結果皇帝跟他講:不是我讓你當上宰相的,是王旦死前推薦你。寇準一聽,我相信他當下真是慚愧的無地自容,甚至是感動的淚流滿面都有。因為他還批評王旦這裡做不好、那裡做不好,人家不只沒有計較,還肯定他的才能,還推薦他當宰相。所以你看古代這些讀書人互相勸誡批評完之後,退下來,相親相愛,不說對方一句不好。

  但是「小人於為亂之上相愛也」,為了謀取權利,搞得天下大亂,他們很團結。謀取私利的時候,親得跟父子、跟兄弟一模一樣。我們舉一個例子,明朝有一個大貪官叫嚴嵩,那不知道貪了國家、人民多少的財富?結果在為亂的時候,就有很多的奸臣一起跟他作亂。這奸臣其中一個人還叫他乾爹,叫得可親。後來因為這種利害擺不平,叫他乾爹的人就去把他的瘡疤挖出來,這叫為亂相愛,退而怎麼樣?互相陷害。把他的瘡疤挖出來以後,他的孩子,因為犯的罪太重,就被斬首、被處死,他自己所有的財產全部充公。後來皇帝給了他一個金碗,他已經全部都沒錢,給他一個金碗叫他去要飯。你看到最後人生這麼淒慘,所以弄權一時,淒涼萬古。我們也可以保證,現在一定沒有嚴嵩的後代,都已經斷子絕孫了,淒涼萬古。他拿著金碗去要飯,要不要得到?人民對他恨之入骨,只要看到他來了,全部門都關起來。後來他沒辦法,就到墳墓裡面去等祭祀完之後,人家走了,去偷這些食物吃。後來冬天冰天雪地,也沒人去祭祀,嚴嵩就是死在墳墓裡面。真的前人都是一部歷史,可以給我們人生很多的啟示,能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這是我們剛剛提到的古代人朋友之間相處的道義。我們再回到我們講的人生不要埋怨,要面對當下的境界,我們不忘「但願眾生得離苦」這個心願。我剛剛是講到了,我自己之前都沒有什麼才華,是講到辯論這一件事情很值得我們深思。之後我記得我在念師範院校的時候,又有去參加過一次比賽,是四百公尺接力賽,我得了第三名,因為只有三隊參加,又找不到人,又把我拉去了。所以我算是沒有什麼獎狀的人。但是後來因為開始接觸中國文化,我們感受到祖宗的慈悲,把這個幾千年的文化智慧透過文言文承傳下來。而現在文言文卻遭到很大的破壞,我們感於應該要回報祖宗這個恩德,所以我們責無旁貸,起了這分弘揚文化的心,起了這分孝悌之心。

  《孝經》說:「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這個孝,除了要孝順我們的父母,孝順我們的長輩之外,更重要的要孝順我們的祖宗。祖宗在天之靈看到我們這麼破壞文化,現在五倫如此的顛倒、混亂,祖宗在天之靈都在垂淚、都在悲傷。所以我們回饋祖宗的恩德都來不及,怎麼忍心再讓他們傷心?記得我第一次到深圳,去到一個萬姓宗祠,進門去的時候,就看到三皇五帝的靈位,每一面牆都是我們祖宗的牌位,總共兩萬多個牌位。這時候我就對著每一面牆三跪九叩頂禮,因為確實整個幾千年的文化都是所有華夏子孫的祖宗,他們的血淚所積累出來,交織出來,都值得我們用一個至誠的心感恩他們。而且那時候我們的心境就是我們來得太晚,要趕快做,刻不容緩。

  我們這一分悌,兄弟之情,同胞之情,我們現在的同胞們到底在過什麼日子?憂鬱症愈來愈多,自殺率愈多愈多,離婚率愈多愈多,在這些數字的背後,都是多少人活在這種黑暗掙扎當中,我們感受到沒?我記得我那時候準備考老師,在補習班裡讀書,聽到一位老師說:他有一個學生,因為常常會有這個干擾,好像有人在跟她說話,所以她很痛苦,後來她就去了佛寺住。他就跟我們講了這個訊息,講了沒有幾天,這個老師又來上課,他跟我們講,他說:這個女同學已經自殺死了。我當時候聽了內心很難受,當天晚上回去,我騎著摩托車就在那裡掉眼淚。假如我的智慧很高,我的能力很夠,很可能我幾句話把她的一些疑障給她點開,她可能就不會走上這條絕路。以至於是當她自殺完之後,她的父母很可能抱憾終生,所有愛護她的人都會很難受一輩子;就因為沒有人能夠把這些智慧,聖賢的教誨,告訴她。現在這樣的人太多了,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程度。

  所以我們期許自己要趕快能提升自己的道德學問。有了這一分的自我的志向,開始慢慢才華能力就提升起來。所以本來連朗誦、演講都沒有過的,現在還勉強可以上來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國文化。但是最重要的,我是站在這裡給大家信心的,你們的語文程度都比我好,你們的孩子,甚至孫子,從小就開始讀古書;我是一大把年紀,二十幾歲才開始接觸,所以一定他們都會學得比我還好。我是出來拋磚引玉的,大家要很有信心。而孩子的這些德能、智慧都透過有這分孝悌的心,真的能夠通於神明,得佛菩薩、古聖先賢的加持;然後能夠光於四海,這個光,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立身行道,自己做到;光於四海,給天下人做榜樣。

  這樣子我們透過孝悌的存心,就不會這一句「眾生無邊誓願度」變成一句空話,孝悌可以真正啟發智慧、德能、福分。這個福分,真的佛菩薩跟我們古聖先賢他們福報都可大了,他現在說:我這麼大福要給那個子孫享?在那裡找半天,突然這個孩子居然要為往聖繼絕學,那我的福給誰?我是周文王的後代,那周文王一定會疼我,這個子孫還挺有善根的,我們周家的一些福報就讓他好好去發揮,讓他「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所以我們跟佛菩薩、跟古聖先賢這頻率如何接上?就是這一分孝悌的心。

  佛菩薩對我們的恩勝於父母對我們的恩德,以至於所有的菩薩、所有的法眷統統默默都在祝福著我們,都是我們的兄弟姐妹。所以諸位朋友,不是往生以後才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現在念念為眾生,也已經跟所有西方極樂世界的法眷屬統統是在俱會一處,他們也時時都在護念我們、都在加持我們。所以不要害怕,勇敢的出來。當然,能力還不夠的時候不能硬上,勇敢的出來學習,能做什麼,盡心盡力做什麼。也由於我們盡心盡力的付出,我們的能力就會不斷的提升。所以我們有了這個志向,那根本沒時間埋怨了。是活在感恩的世界裡面,每一個人都在讓我們察自己的不足,把貪瞋痴慢放下。

  再來,我們講到第四點,人生很多的怨,求不得。這個求要如理如法去求,自然事事能夠順利。求誰?絕對不是求別人。有一個長輩他特地從大西北,這個大西北指的就是像新疆、陝西、甘肅一帶,趕到我們中心來上課。結果他把香港講的那四十集學得很熟,整個本子看起來已經翻很多次,上面還加眉批。用不用功?很用功!但是他一臉愁容,眉頭有一點深鎖。學習應該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怎麼會這樣?我們在學習佛法的時候,假如笑不出來,那學得一定有問題。所以我們有沒有在學佛?照鏡子就知道。佛菩薩告訴我們說「面上無瞋供養具」,我們什麼時候修廣修供養?時時笑臉迎人,讓人生歡喜心,讓人說:學佛能這麼快樂,我們也來學。這個就是廣修供養。其實我們入山門第一件事不就教我們這件事嗎?所以不會笑不能學佛。你看一進山門,看到彌勒菩薩,大肚能容,笑口常開。所以每一天能不能出門?先照照鏡子。假如笑得不燦爛,就別出門嚇人,別出門惱害眾生。

  所以看到這樣,沒有什麼喜悅,我們就了解到,他在家裡能不能推廣得好?人家看我們都愁眉苦臉,都被我們嚇退了。後來才了解到,他這四十集已經看了好多遍,然後上面每一段都,比方說這個道理,學貴立志,他馬上寫著,兒子要聽;下一段,學貴力行,媳婦要聽;下一段,某某朋友要聽、某某姪子要聽,統統寫好。從頭到尾所有的人都被他點到,誰都要聽,誰都要學,只有一個人不用學,就他自己沒有。所以很多朋友在聽課的時候,聽完課馬上跑上來,拍大腿說:我兒子應該把他拉來聽,我媳婦應該把她拉來聽,誰應該拉來聽,就只有一個人不需要聽。

  其實說實在的,當下他在聽有沒有效果?他當下聽的時候,都是把這些道理統統好好回去,好,我回去跟你們算總帳。所以適得其反。回去之後,家裡人一看到他,馬上:對不起,我還有事。趕快就跑了。所以孔夫子說,「正己而不求於人」,先自己做,不要求別人,就不會引來別人的怨恨,那自己也不會有怨恨。有時候人怨什麼?我為你好,你還不跟我走,自己還在那裡怨。其實那不是為人家好,那是我執很嚴重,都是控制人、佔有人。

  我曾經也提過有一位女士,她到我們中心來也是愁眉苦臉,說:我先生真沒有善根,我為了他的健康好叫他吃素,他都不吃。就在那裡抱怨半天,這時候我們別插嘴,讓她先把嘔氣吐一吐。當她吐完的時候,我就很真誠的看著她,我說:妳先生假如有外遇,妳要負責任。她愣了一下,我怎麼接這種話?然後接著我又說:妳先生跟妳兒子父子關係愈來愈疏遠,妳也自己要負責任。還有妳先生假如得高血壓,妳也要負責任。她就很無奈、很無辜的樣子,接著我就跟她講,我說:妳這樣罵妳先生,妳強迫他吃素,他吃了沒有?她說沒有吃。妳當初為什麼叫他吃素?讓他健康一點。我說現在妳達到目的沒有?沒有!不是適得其反?還惹來他不高興,妳也很氣憤。所以做什麼事要理智,不要意氣用事。做什麼事要不忘初心,妳當初根本就不是為了這個目的,搞到最後都變成在爭一口氣而已,爭到最後,很可能就去離婚都有。離完婚之後,還不知道自己錯了,還一直責怪對方,這樣的情況太多了。所以一來要不忘初心,二來要寧為成功找方法,要找到更善巧的方法讓對方接受。

  接著我就跟這位朋友說,我說:妳今天讓他出去,妳先生都在外面吃,外面東西又油又鹹,他的血壓愈來愈高,甚至都吃出糖尿病也有可能。再來,妳把他推出去,到外面去吃,拈花惹草的機率又更高,以後出事怎麼辦?然後爸爸都不回家了,他跟兒子的感情不就愈來愈疏遠?所以應該要,就像杜甫那首詩,「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妳要做得無聲無息,讓他很自然的就喜歡吃素。比方妳本來煮四道菜,慢慢就減成兩道是菜,兩道是肉;再過個一、兩個禮拜,三道是菜,一道是肉。但是妳要煮得很好吃,不然他一吃,痛苦得要死,那他不肯吃。所以一方面要煮菜,煮青菜、煮素菜給他吃,一方面要他不知道的時候,趕快去請教人家很會做菜的,馬上惡補。「人有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剋果」,做菜也是這樣。

  我有一個朋友她是幼兒園的園長,她本來要離婚,後來聽完課之後,行政單位打電話來說:輪到妳了,可以來辦離婚了。她說不離了。結果她就很感謝我們,她就親自要煮一道素菜給我吃,花了多久?一個禮拜。那吃的時候,真的就像上五星級飯店一樣,煮得都是很有特色的菜,她一個禮拜時間看著食譜這樣練出來。而這個幼兒園園長現在在廣東地區已經有很多其他幼兒園請她去演講,她都無私的去講,自己的幼兒園不要再擴大了,希望別人也都好。所以真的有這一分願心,很多東西都學得很快。所以妳慢慢的去做,先生覺得吃素很好,接著妳又把他帶到我們中心來,原來吃素的人這麼多,氣色也都不錯,又跟他們都交上朋友,大家互相鼓勵,不就水到渠成。好,那這節課我們就先到這裡,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