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2006年幸福人生講座—如何經營無怨無悔的人生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二十七集)  2007/2/6  台灣中壢善果林淨土寺  檔名:52-184-0027

  我們早上提到教育的問題,也提到「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你看欲知來世果,我們的後半輩子,以至於我們來生的人生命運,其實都跟我們當下所種的因息息相關。那不只跟我們的後半輩子,跟我們的來生息息相關,以至於我們現在所做的、所想的,都直接影響到我們後代子孫的命運。所以我們想對了,我們做對了,這一生往後不會再後悔,而且我們的後代子孫也不會後悔,甚至於也不會埋怨,因為我們跟後代的子孫是一體的,不可分的。為什麼中國文化的核心是個孝字?孝字上面一個老,下面一個子,老是指上一代,上一代還有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下一代又有下一代。所以過去無始,未來無終,是一個整體。

  我們今天會為後代著想,會為子孫著想,我們整個為人處事就會很謹慎,不會草率,不會輕忽自己的一個念頭。因為很可能這個念頭、態度,假如錯誤了,就把後代子孫的路都給帶錯了。我們在歷史上看到范仲淹先生的一念,「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把他的子孫帶向了百代,甚至於千代不衰的一個家族興旺。所謂「善為玉寶一生用,心作良田百世耕」。當一個人是把什麼當寶,其實就已經影響他跟後代的命運。真正有德行的人他覺得行善,善是寶,沒有德行的人他覺得財產是寶,他覺得這些錢是寶。那他貪財物的話,其實你看我們中國字,「貪者近貧」,這個貪跟貧窮沒有兩樣。所以當我們是貪婪的心,後代是一代又比一代更貪,這個家族的命運那是凶多吉少了。所以善為才是玉寶,才是真正的寶貝,我們一生去奉行,這要留與子孫做好樣子看。

  范仲淹的一生垂範了後世,到現在已經超過一千年,我們看到他的後代子孫都很興旺,我曾經遇到的很多都是當老師。那天我們在平鎮高中上課的時候,來了一位長者,這位長者他一進門就非常認真的在聽,還在那裡抄筆記。我們這個後生晚輩看到這樣的長者,都是肅然起敬,我們一看他整個相貌,就知道那一定是很有成就的、是當官的。但我也不認識這位長者,只是看到他的態度讓我們印象深刻。後來當我們課程結束以前,我們是談到范仲淹先生的風範,接著結束了,就請這位長者上台來致詞。結果這位長者他是我們桃園縣的副縣長,范副縣長。我剛講完范仲淹先生,范副縣長一接過來,給我們說到,他是范文正公的後代,剛好給我們做了個表演。確實我們親眼看到范公的後代,真正在各行各業都是表率。

  而且我們從范副縣長前面的幾句話,深刻感覺到他們家教非常的好。你看他們稱先人的名號是稱范文正公,代表著對祖宗是非常的恭敬。由於這分恭敬的心,自己就不敢做出不好的行為,有辱祖宗的德行。接著這范副縣長說到,我沒有給范文正公丟臉。他也確實盡心盡力在為這個社會服務,范副縣長他從事於造橋鋪路,有關交通方面的事業,做了三十六年,做了一輩子的公務人員。我們看到這個都呈現在我們面前,范氏的風範,我們是「見人善,即思齊」,我們也應該有這樣的志向才對。范公以仁愛,以把人民放在心上,把天下興亡為己任的心境,傳給他的後代子孫。所以在「義田記」當中給我們說到,這都是後人,不是范氏的家族,是一位姓錢的讀書人,他們感范公的德行寫下來的文章。裡面就提到了「公既歿」,范公雖然已經去世,他的子孫「修其業,承其志」,修為范公的這些德行,繼承范公利益天下、利益人民的志向,就好像范公還在一樣,「如公之存也」。

  我們看到如公之存就可以體會到,人的身命或許會有結束的一天,但是人的精神可與日月同光。只要他這分精神是發自於一個人的至誠,他可以名垂千古,就好像他還活著一樣,還影響著他的子孫,以及影響著人民。我常常跟朋友在談的時候,說我們想想范仲淹先生死了嗎?精神是長存的。不只是范家的後代受到影響,我們也受到范公的影響。其實當我們受到范公這分精神的影響感召,起而效法,我們也是范公實質的子孫、弟子。而且確實范公立身處世都是為天下的人,絕對不是只有為他自己的子孫而已;假若只為自己的子孫,那就不可能有這麼崇高的品德、風範。在范公在的時候,他們的義田是一千畝,等到清朝,他的子孫已經把他發揚光大到四千畝,所以如公之存是真實不虛。文章當中又提到「惟以施貧活族」,范文正公留下來的是什麼?「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救濟貧窮的人,然後把他家族的困難都當作自己困難,一定讓家族都能夠過得很好的這分道義,施貧活族之義留給了他的子孫。

  我們再來看看,善為玉寶一生用。那他不只是一生用,他世世代代的子孫都在奉行這個為人的道義。我們在范公這樣的行持當中,再往源頭去找,我們就可以深刻感覺到,一個聖賢人的出現,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有好的父母。一定有好的母親,好的太太,才能出聖賢人。真的歷史上留名的這些聖哲人,都有非常賢慧的母親、太太。我們想像范公他才二、三歲左右,這麼小的年紀,他的父親已經去世,他的母親帶著他,他的族人不願意奉養他們母子。他父親生的孩子,本來范公還有個哥哥,族人把他的哥哥接走,但是他更小,他的族人不願意接他們來照顧,你看孤兒寡母這個情景是多麼的危機淒涼。我們的人生有沒有像范公這麼慘?諸位朋友有沒有?沒有。你看在這麼不好的人生際遇,是用什麼樣的心境去面對?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感受得到,范文正公母親的德行那太不容易了,假如這個時候他的母親是有埋怨、有悔恨,能不能出范公?出不了。當有埋怨、悔恨的時候,他的孩子成長過程身心就不健康。所以我們當母親的人,假如對人生有怨、有微詞都會影響後代。很有可能我們對公公婆婆不滿,以至於對小姑、小叔不滿,對家人不滿,對先生不滿,造成我們的孩子就對自己的父親有看法,又對爺爺奶奶有看法,或者是對叔叔、姑姑有看法。這樣的母親在無意當中害了自己的小孩,所以要謹慎,這分怨會傳下去。當孩子從小對人就有埋怨的心,請問他這一生會快樂嗎?你看這個我們不學、不提醒、不了解,都不知道孩子的人格、心靈受到我們什麼不好的影響,感知不到。

  我母親常會跟我們提到一些,其實我們都已經忘記的往事,因為長記性,差不多五、六歲才長。我的母親就會說,我帶你們三個人,我又教書,帶三個孩子又教書,真的太累了。我以前還沒教小學,聽到很多朋友都說,小學老師最好,又有寒暑假。其實那是不了解教小學的那種辛苦,真正我自己去教了才知道不輕鬆。因為幾十個孩子他的安全,以至於他的人格,有心的老師會很希望把孩子的規矩教好,品德教好。當對孩子的安全,以至於對他的人格都希望盡力的時候,那三十幾個人,甚至於像我母親那個時代,那一班都是五、六十個這麼大的班,所以她每天要全神貫注在這些孩子身上,那怎麼可能會不累!回到家裡又有三個孩子要帶,又有公公婆婆要照顧,整個家族要照顧;我母親嫁過去的時候,姑姑、叔叔都還在念書。這樣想到母親那時候的生活情境,就感受到母親確實扛的責任是很重的。

  所以就說到,當我母親太累了,我爺爺看得出來,他就會趕快叫我母親先去休息,明天還教書,他說來來來,我來幫你看。我母親說我們小的時候,我爺爺還會搖搖籃。叫我母親先去睡,他來搖,搖搖搖,還是在哭的話,我爺爺也想睡了,結果就躺下去用腳搖,搖著搖著也不知道是孩子先睡著,還是爺爺先睡著,搞不清楚了。但是你看那種情境就留在,我們雖然沒記憶,但是這個話從我母親的嘴巴裡講出來,對我們的心理也很是感動。也有說到我們出生的時候,身體比較不好,不好養,我的姑姑、叔叔有時候在醫院看顧我們,看我們病得很重都在旁邊掉眼淚。你看母親的這些敘述留在我們心中的,都是對這些長輩的一種感恩心,都是在告訴我們,這些長輩對我們的照顧。所以孩子心中時時就是一分感恩、一分溫暖,他就不會看這不順眼,看那不順眼。我們的人生態度都直接在影響下一代,可不能忽略了我們的一言一行,甚至於是一個念頭都不應該忽略。真正有修行,才能真正把孩子教好。

  我們再回到范公的母親的情境,這麼樣的孤兒寡母陷在這樣的危機當中,家族卻拋下了他們,一般常人來講,那一定會非常埋怨的。但是范公的母親並沒有絲毫的埋怨,在孩子成長的過程,時時都叮嚀著他,父親對他的恩德,家族對他的恩德。後來范公發達了,你看馬上是去照顧他的家族。而范公的繼父是姓朱,他對他繼父的家族,那不亞於對自己家族的照顧,所以你看范公一生都是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面。而自己曾經孤兒寡母被遺棄,但他沒有任何怨言,反而是生起的什麼態度?是我們人生曾經走過的苦,不要再讓自己的族人再嘗這樣不好的滋味。

  你看這就是我們的人生應該效法的態度。我們人生曾經吃過的苦頭、走過的錯路,不應該再讓我們的後代子孫,讓我們的學生,甚至於心胸更寬廣的,不應該再讓其他的人再走錯路。我們有沒有這樣感同身受的心,人飢己飢的心?所以「以祖宗之心為心,天下無不和之族人」,我們能以堯舜禹湯文武周公這些祖宗的心,來面對我們的人生,那天底下每個人都是我們的同胞,都是我們的族人。那哪個族人的苦痛我們能夠視而不見?唯有有這樣寬廣的胸襟,這一生才會無悔。因為當我們看到社會這麼亂,社會有很多的需要,而我們卻視而不見,事實上我們的良知都已經在一點一滴的灰暗下去,沒有放光明。

  那一天我們在平鎮高中的時候,有一位校長他上台來講了兩段話,讓我的印象非常深刻。這位校長他非常有愛心,他們的學校本來有很多中輟生。我們感受一下,今天當一個中輟的學生出現,請問所牽動的是多少人的擔憂受怕?我們不能說中輟生,那不是我兒子,那我們就毫不關心,毫不在乎。其實一個中輟生的影響是整個社會,當他在該讀書的時候沒有好好受教育,再接受整個社會的污染,那他很可能往後犯罪,會讓整個社會都不安寧。我們現在是成人,有沒有這樣的遠見來帶動整個社會重視這些事情?中輟生一定要讓他回到學校,讓他受到好的教育,受到老師的愛護。因為一個孩子只要有愛,他就不容易走上歧路,走上錯路。

  在馬來西亞有個學生,行為也是常常出狀況,結果剛好有位老師又看到他犯錯了,因為他在學校可能也很有名氣。所以那個老師把他叫過來,正準備要指出他的問題,要勸誡他。結果這個孩子走過來,就有點愛理不理的樣子。因為可能很多老師一看到他,都是罵他一頓,他也已經罵皮了,當下那個態度也不是很好。這個老師他很有愛心,叫過來正準備說話,剛好看到這個孩子身體比較骯髒,一看到這個景象,就想到可能是家裡的照顧比較不足。一個孩子行為偏頗是結果,原因出在哪?許哲女士有句話也很震撼我們的心靈,她說沒有壞的孩子,只有缺乏愛的孩子。這是把人生的道理講出來,哪有人喜歡自甘墮落,他缺乏了一個生命的原動力,孝心、愛心,他沒有這個原動力。

  這位老師看到這個孩子的這些衣著,他的整個給人的感覺,心裡想著家裡可能是比較缺乏愛。所以當下本來是要指責這個孩子,馬上問了一句話:同學你早飯吃了沒有?你看這是很柔軟的言語,當下這個孩子愣了一下,結果眼淚就掉下來。因為這樣關懷的言語,在他的生命當中可能已經久違了,太久沒有這樣的言語在關懷他。這個老師看他一直在那掉眼淚,就帶著這個孩子去吃早餐。事實上我們要去讓一個孩子有好的轉變,很重要的是好好的愛護他,不是好好教訓他。好好愛護他,他感受到的,建立了那分信任,他就願意不讓我們失望;假如感受不到那分愛,都感覺我們好像都是在控制他,看不順眼他,他是這種感覺,那可能就會對立了。這位老師後來就常常關懷這個學生,這個學生只要是這個老師給他講的話,他就非常的用心去實踐,後來這個孩子的整個品德跟成績也有很大的轉變。這是我們一個馬來西亞的朋友告訴我的真實故事。

  我們聽到這樣的故事,我們為人師也應該效法這種愛心,以至於我們為人長輩都要有這種心境。很有可能一個孩子的成就,雖然缺乏了父母的愛,但是卻有他的伯伯,或者他的叔叔,或者他的舅舅,哪個長輩特別愛護他,承擔了他的教育,這分對他的愛心孩子感受到了,縱使父母不負責任,這個孩子還是有成就。只要有真正愛護他的人,他的生命就會有能量、會有動力。諸位朋友,您身旁有沒有這樣子的朋友?我就遇過這樣的長輩。是因為父母並沒有好好照顧他,但是他的長輩好好照顧他,他還是很有成就。以至於送到孤兒院的孩子,假如孤兒院的院長、老師很有愛心,那這也會出很多好的孩子,好的人才出來。

  剛剛我們提到了這個校長,他上台,因為他是致力於把很多中輟生找回學校來,好好教育他們。所以做了很多的努力,也頗見成效,很多家庭、父母也非常感謝他。這位校長上台說到,社會愈亂,我們愈應該要站出來。所以社會愈亂,每件事都是看到了不是抱怨,社會的亂是讓我們看到我們在這個時代應有的責任、使命。當我們生起的是社會愈亂,我們愈應該擔起這個責任,人生沒有埋怨;我們就是沒有以天下為己任的心,所以到處埋怨。官員腐敗,罵;地上紙屑很多,罵;排隊都插隊了,罵。只對社會現象在那裡批評、抱怨,這樣的人生沒什麼意義;反而看到了亂象馬上想回來我們有責任。

  我的記憶很深刻,上一次回來坐計程車,遇到了這個計程車司機,一上車他年齡跟我相彷彿,孩子還很小。結果他就感嘆,假如這些政治人物沒有德行,學歷再高也沒用,反而更是強辭奪理,用他犀利的口才,把整個社會的是非善惡都搞得亂七八糟,都分辨不清楚。真的,好口才、好學歷不能夠利益人民。所以這位計程車司機就說,因為這些現象,他感悟到德行比學歷更重要。你看這計程車司機看到社會現象,他是反思我們應該怎麼經營家庭,我們怎麼樣培養下一代。總不能我的下一代學歷很高,結果還是變成危害人民的人!所以孔夫子有段話提到,「弓調而後求勁焉」,你做弓箭,是要先把弓調整好了,然後再去讓它更有勁道。「馬服而後求良焉」,這匹馬要馴服了,再去調整牠的整個那種跑的狀態。牠假如不服從,很暴戾的話,這匹馬不能騎,會把主人給摔死。所以馬服,牠能溫順了,再來調、再來騎,再來調教這匹馬。

  所以「士必愨而後求智能者焉」,一個讀書人一定是先要善良,再來求很多技能。「不愨而多能」,這個愨是指善良,他不善良但是卻有很多的才能,不愨而多能,孔夫子說「譬之豺狼」,這個人就像一隻豺狼虎豹一樣。「譬之豺狼不可邇」,不可邇就是不能接近他,他太危險了,他會禍國殃民。所以我們現在只重學歷,沒有重品德,都是在培養什麼?培養公司團體裡面的豺狼。所以好幾個個案,很多大公司,一下子被公司員工一捲十億不見了,三十億不見了,上百人、上千人的公司就毀於一、二個人的手上。而這一、二個人都是很高學歷,都是腦筋很聰明的,但是沒有德行。我們是在幫社會培養什麼人才出來?這個計程車司機這一番話,給我們很深的省思。所以一個國家民族要興旺了會有徵兆,叫「國家將興,必有禎祥」。確實我們國家民族要興旺了,為什麼?連計程車司機都覺醒了,都知道教孩子要教德行,不能不教德行。

  結果這位先生他去書局自己找書,你看多有心,拿著一本一本的這些經典翻,看哪一本現在教孩子的規矩最適合。諸位朋友,您猜他找到哪一本?你們怎麼都有神通,他真找到《弟子規》,所以我們看到,人有至心求道都會感應,他就找到這一本。《弟子規》,算是我們中國幾百種家教、家訓集大成的經典。他翻了以後覺得這個教得太好,「首孝悌」,從做人最重要的孝悌精神開始教。他邊說,我看他的表情,好像沒有聽過我們的演講。後來跟他交流完之後,剛好我的包包裡面就有些我們講課的光碟,一些VCD,我就順便送給他,連師父的網站也送給他。結果他接過來一看師父那個網站,說這個法師我好像聽過他的名字,好像很有名,你看這個緣就接上去。社會的亂,我們不是跟著一起抱怨、一起亂,是要看到我們自身的責任。

  你看這麼多孩子,現在中輟生,我們自己的小孩正在讀高中,正要考大學。我們說:孩子,「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你以後真正要利益社會,當老師。有沒有這樣教孩子的?孩子要有氣慨,這一生才能活出他的格局。所以這位校長講的,社會愈亂,我們愈應該站出來,沒有難不難做的事,只有該不該做的事。這句話講得太好了,哪有難不難的事,難跟容易是自己的心造成。該做的事,縱使比登天還難,我們也是一往直前的去幹,這才是無怨無悔的人生。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也唯有難行能行,難忍能忍才能夠感動天地,感動眾人,才能扭轉乾坤,扭轉這個時代的劫運。現在劫運都到每個人的家庭裡面去,殺父害母現象愈來愈多,這個劫難被我們遇上,當今之世捨我其誰,我們應該去承擔。

  在佛經當中有個故事,有隻鳥叫歡喜首,這隻小鳥牠所居住的森林失火,牠就非常著急,快速的飛到海邊,含起了一口海水,又趕緊飛回去滅火,牠這樣一來一往奮力的滅火。天帝看到了這個景象非常納悶,這隻鳥這麼樣救火,怎麼可能能把火救起來!所以這天帝就下凡來化身跟牠交談,你這樣子救火怎麼可能能把火滅了?這個歡喜首就說到,我相信只要我奮力的趕快來滅火,一定能把火給滅掉。假如我在滅火的過程,不小心給燒死,那我下一世我要再來滅這個火,直到它滅掉為止。說完之後,這個歡喜首又趕快去含著水又來救火。表面上看起來牠救不救得了火?好像救不了火。但是事實上牠這分至誠,天地萬物都會感應,所謂「萬類相感,以誠以忠」,以真誠盡忠的心都能感應。所以天帝看到牠這分至誠不懈的心,當場就降下大雨,把這場火給滅掉。我們現在處在這個社會道德比較淪喪的時代,我們有沒有像歡喜首這隻小鳥這樣的心境來走我們往後的人生?這樣的心境那就真正能走出無悔的人生。

  而這樣子走下去,這分精神也能夠心作良田百世耕,給後代、以至於給不相識的人都能喚起彼此那分善心。在河北天津有位老人家他叫白芳禮,這位老人家七十多歲,有天回到自己的故鄉,他一輩子是幫人踩三輪車賺錢。後來七十多歲退休回到故鄉,剛好看到很多孩子在鄉間遊盪,卻沒有去讀書,他就覺得很納悶。因為自己沒有讀書,感受到沒有文化的痛苦,看到孩子不讀書,他心裡很難受。你看這種心境就是做人的原味,不忍他人繼續再受跟自己同樣的苦。當下他就去了解狀況,原來這些孩子家裡沒錢讀書,他聽了就很難過,當天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隔天一大早,他把他的孩子叫過來,告訴他的孩子說,爸爸決定一件事情(這件事是二十多年的事),他說他一輩子積累了五千塊的人民幣,在二十多年前也不算是小的數目,他要把這五千塊錢全部捐到小學去,讓這些孩子讀書。

  你看他的孩子一聽,你一輩子的積蓄捐出去,你以後怎麼生活?一個老人七十多歲,把一輩子的積蓄統統捐掉,他還覺得這樣比較快活,這樣比較踏實。結果孩子阻止他,他不管,他說這是我的錢,你們別管。結果他到學校去,沒有學校敢收他的錢,因為那是一個老人全部的財產,學校不肯收。所以他捐錢是勸別人要收他的錢,還要說服人家收他的錢,後來有個學校收下來。他回到家裡以後又對家人做了第二次的宣布,他說從今天開始,我要重操舊業賺錢,我要開始踩三輪車,踩著三輪車賺的所有錢我都要去捐給學校,都要給讀不起書的孩子支持。成立了一個助學的獎學金,就從幫人家踩三輪車,一塊、兩塊這樣子來賺。家人阻止不了他,這個老人七十多歲又開始踩三輪車。

  一踩又踩了十五年左右,踩到都快九十歲。在這整個歲月當中,他一天最多也只能賺個五十塊錢左右,就這樣日復一日,三百六十五天都沒有休息。往往每餐都是在三輪車上過的,啃著饅頭,喝著白開水,不知道多少歲月是這樣過來。天津的天氣冷的話是到零下十度都有,在這麼冰冷的天氣裡面,老人家都沒有休息。你看他都已經七十幾、八十幾,但是為什麼這麼有體力?那是浩然之氣。有一天到了半夜十一點多,老人家沒回來,家裡人著急開始找,找了一宿都沒找到。隔天早上老人家回來了,家裡人很著急,到底你昨天晚上去哪?他說因為昨天半夜接到個客人比較晚,而他的地方比較遠,所以他是踩了一宿的三輪車,剛剛回到家裡來。他的家裡人說你不要命了,一夜都沒睡。老人家微微一笑,也沒做任何的解釋。

  常常他把賺到的錢捐到學校去,學校都會非常感動,所以會辦感謝儀式;就看到很多的西裝畢挺的中年人,一起去接受感謝。當看到了一排統統是西裝畢挺,結果輪到老人家上來的時候,卻是一個軍大衣披在身上,非常的純樸。只要這個老人一站上來,底下師生一開始是愣了一下,因為沒有看過慈善家年齡這麼大,所以愣了一下以後,下一刻就是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有學生回憶到當初他在念書的時候,老人家把助學金頒到他的手上,然後跟他握了一下手,他說握手的感覺,他一輩子都不會忘。因為老人家的手非常粗糙,感受到老人家是竭盡全力的在幫助他們學習,這分精神感動了他。

  老人曾經幫助了三百多個大學生讀書,他的捐款超過三十五萬人民幣。而這三百多個大學生,沒有一個現在不從事公益的事業,有的是全職做,有的是心有餘力一定會捐款,一定會來做這個義工。你看這個老人家他的精神感動了多少人?這樣的生命是不朽的生命,精神一直傳遞下去。後來到了八十幾歲真的腳踩不動,你看八十多歲三輪車都踩不動,他有沒有放棄?他沒有放棄,他把自己的家賣了,拿著這筆錢在火車站前租了個店面,透過這個店面再開始賣一些吃的,賣一些行人需要的物品,再把這賺的錢又拿來助學,幫助這些學生。

  他的家裡人要一起來做,他說你們別來,我這不是來賺錢,我這是完全奉獻的。所以他找誰?找這些曾經被他救濟過的大學生一起來做,也做得非常好,也繼續在幫助這些學生。又做了幾年,政策改變了,要把前面的房子統統拆掉,要修路,結果一拆掉他又沒有辦法做生意。你看這麼多狀況出現,老人的心沒有任何的退縮,他依然拿著一個便當盒站在火車站門口,幫人家看腳踏車、看摩托車。看了人家感謝他,又把兩塊、三塊拿給他,他依然又送去幫助學校。有一次他拿著最後一筆錢五百塊錢到了一所學校,對著這些老師們說,這是我最後一次捐,因為我實在是連三輪車都踩不動。

  後來他生病了,已經九十多歲生病了。這個生病的消息在天津市傳開以後,震驚了整個天津。有非常多的人不斷的打電話到報社去關心這個老人,然後在短短的時間,就有超過十萬塊錢的捐款,都匯到這個帳戶上面來。一個老人的愛心,喚醒整個城市人的良知。所以這個老人無私的奉獻,那我們應該怎麼樣來照顧這個老人。這位白老先生的行持讓我們省思到,請問他有比我們高的學歷嗎?他有比我們好的體力嗎?他又有比我們多的財富嗎?但是他卻竭盡全力,無怨無悔走完了他這一生。好,那這節課我們先跟大家講到這裡,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