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隨緣開示  (第二十八集)  1999/12/17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32-167-0028

  諸位同學,大家好!佛門當中許多道場總是勸人布施供養,當然對於已經入佛法的人來說,他們懂得這個道理,知道這是一樁好事情;可是沒有接觸過佛法的人,總以為這是佛教出家人斂財的一種手段,所以他們有很深的反感。到底應不應該勸人布施?我們看看印度教,印度教在他們經典裡面說布施要出於真心,不要求回報,而且要懂得適人、適時、適地,這叫做純淨布施。跟我們佛法講的非常接近,尤其是適合人、適合時節因緣、適合處所,這講的契機。基督教裡面說:「施比受更有福」。哪一個宗教都勸人施捨,伊斯蘭教也說得非常好,「如果你們公開施捨,這是很好的;如果你們能夠祕密的施捨,那就更好了」。公開施捨是什麼?大家都知道你做了好事。祕密是你做了好事沒有人知道。這是我們中國人講的積陰德比積陽德果報要殊勝。陽德是什麼?你做的好事別人知道了,陰德是你暗中做好事別人不知道,這個果報就更殊勝了。果報是決定有,但是我們決定不希求果報。

  佛家講功德跟福德,《金剛經》上有一句經文,教我們「離一切相,修一切善」。修一切善,福德跟功德都是修一切善,福德跟功德差別在哪裡?如果著相就是福德,離相就是功德,所以「離一切相,修一切善」是功德,「著一切相,修一切善」是福德。著相心不清淨,離相心地才清淨。換句話說,你與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相應,這是功德。什麼是善?布施是善,持戒是善。持戒就是守規矩、守法,這個持戒的意思是廣義的,我們一定要懂得。忍辱是善,精進是善,禪定是善,般若是善。所以修一切善修什麼?修六度萬行。離一切相,什麼是一切相?《金剛經》上把一切相歸納為四大類,「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什麼叫「離一切相,修一切善」我們就清楚了。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佛講的話不是誘惑我們,說的是事實。財富是果報,因是什麼?因是財布施,捨財你才能得財,這是事實真相。你修因,哪有不得果報的道理!凡夫修因是為果報而修的,這是凡夫;聖人修因不為自己果報,而為利益眾生。為利益眾生而修的善,這是聖人,這不是凡夫;為自己求得果報而行善的,這是凡夫,這是福德。凡夫只有福德,聖人才有功德。功德永遠是清淨、平等、真誠、慈悲。理與事我們都要清楚、都要明瞭。勸人布施一定要把這些道理講清楚,讓他生歡喜心,他自己去做,不可以勉強人家去做,不可以存著一種誘惑的心叫人家布施。這種心是盜心,逼迫人家,不是人家歡喜心來做這樁事情,做得很勉強,不得已而做的,這是決定不許可的。我們要用這種心態去勸人,叫造罪業!

  這種心態勸人信教,勸人施財,其他宗教裡頭也有,我們在社會上常常看到、常常聽到。可是我們仔細看看佛經裡面所說的,其他宗教經典裡面所說的,不是他們所行的;換句話說,許許多多人今天在行持上已經違背了教義。我們看基督教、看伊斯蘭教、看印度教經典,講得多好,至理名言。為什麼這些信徒把它搞錯了?不外乎向神明邀功。這個觀念錯了,這不是個正確的觀念。我們學佛,學佛學智慧,一定要有正確的觀念。宗教經典裡面有說:「齋戒勝過祈禱,布施又勝過齋戒」,這話什麼意思?出自於神聖愛人的一個理念,神愛世人,佛菩薩一片慈悲。慈悲要落實,慈悲不是一句空話,慈悲表現在哪裡?表現在布施,表現在真正幫助別人。

  大乘佛法講六波羅蜜,菩薩修學的六個綱領,六個綱領都是屬於布施。第一條布施裡面,當然包括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財布施是以財物布施供養需要的人,這個契機。什麼人現前迫切需要,我們一心全力去幫助他,印度教的經典裡面這樣教人。法布施是幫助他轉迷為悟,給他講解、研究、討論宇宙人生的真相,過去未來的事實,這是開智慧,法布施。我們今天印送經典,印光大師晚近給我們做了一個榜樣,四眾的供養印祖全部拿來做印經布施。印經,這個經本需要財,需要錢,這裡頭有財布施;書本裡面講的是道理,教你做人的方法,這是法布施;你明白這些道理,理得心安,這就是無畏布施。所以這一樣東西三種布施具足,印祖教現代人修福從這上下手。他自己一生做出好樣子給我們看,自己的生活非常節儉,我們要明瞭,要能夠體會,要認真向他老人家學習。現在除了印經書之外,還可以做錄像帶、錄音帶、VCD,我們現在做的東西比過去更多,品種更多,想想這個做法三種布施都圓滿了。

  持戒是屬於無畏布施。我們自己守法、守規矩,決定順從佛陀的教誨,在任何場合別人對我們放心,沒有恐懼,這就是無畏布施。我們持不偷盜的戒,他的錢財露白了,「不要緊,他是個持戒的人,他不會打我的主意,不會搶我的,不會偷我的」,人家心安,你是持戒的人。你是修忍辱波羅蜜的,忍辱也是無畏布施,我言語不小心得罪你了,「沒有關係,他不會記恨、不會報復的」,這是無畏。精進、禪定、般若都是屬於法布施。六度萬行歸納起來就是一個布施。菩薩從初發心一直到圓成佛道,修的是什麼?布施而已矣!我在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這就是整個的佛法,千經萬論都不外乎這六個字。看破是解門,布施是行門,布施就是教你放下,解行相應你才能成就。

  所以我們綜合每一個宗教大聖大賢對眾生的教誨,都是相同的。我們要多去想想,細心的去觀察、去體會,認真學習,要明白這個道理,決定不是迷信。印度教裡面講的契機,講得好!這個契機佛法也講,它講得很白,「適人、適時、適地、適合」。我們佛法只講一個契機,它說得更詳細。

  換句話說,我們種福要認識福田,這佛家常講的。我們在一個道場裡面布施供養,看看這個道場有沒有道?有道是真的福田,沒有道就不是真正福田。沒有道的那個道場,你去布施供養什麼?供養道場住的那些人,那個對於普通一般人有困難的時候給他布施是一樣的,這是屬於悲田。你看到這個出家人可憐,沒吃沒穿,送一點吃的,送一點穿的,送一點錢給他,這是悲田,是慈悲心對待他,那不是佛法。有佛法的地方是敬田。佛家講福田有三種,對佛菩薩真正道場是「敬田」;對父母師長是「恩田」,這是報恩;對一切苦難眾生是「悲田」,慈悲心。你要認識清楚、要搞明白,不要把那個田搞錯了。

  佛經裡面有跟我們說,而且說得多次,不止一次,布施功德不可思議。供養辟支佛一缽飯,得九十一劫不受貧窮的果報,不只「施一得萬報」,超過太多太多了。那是什麼?真正修道人,不是普通人。而布施的人並沒有希求果報,果報自自然然形成。為什麼敬田裡面有這樣殊勝的功德?要知道,阿羅漢、辟支佛、菩薩是大聖大賢,我們尊敬他、照顧他,讓他健康長壽,他在世間多住一天,多教化一天,他那種教化的功德你布施的人也分享一分,這個一分是圓滿的一分,不是欠缺的。換句話說,他所修積的功德就是我們自己的功德,自他不二,是這麼一個道理。

  所以道場建立,最近大概一個月前,此地有個竹林寺,現在修建完成了,他們道場的主席帶了幾個幹部到這邊來看我,我們過去也很熟。問我:「道場建立之後,應該要怎麼去做?」我告訴他,道場記住要有道,如果有場沒有道,不叫道場。道是什麼?學風跟道風。我說居士林這個地方你們可以觀摩,可以做參考,可以學習。居士林的道風是念佛,每天念佛堂二十四小時念佛不間斷;居士林的學風是講經,每天兩個小時,也是一年到頭不中斷。我說你們竹林寺供奉的是觀世音菩薩,你們要講經,要念佛,念佛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居士林念「南無阿彌陀佛」,你們那邊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跟你的本尊相應;講經,一定是以觀音三經為主。講經不能中斷,至少每一個星期要有一次講經,這是至少的了;能夠有兩次、三次,那就更好了。

  除觀音菩薩三經之外,凡是慈悲濟世勸人斷惡修善、轉迷為悟的這一些經論,包括祖師的語錄,都可以在那邊講解弘揚。像印光大師提倡的《了凡四訓》、《感應篇》、《陰騭文》,這些統統都可以講,與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精神完全相應,這是法布施,你們要懂得提倡。常常與聽眾、與來參加修持的同修結緣,這個結緣是財布施,布施恩惠,使這個道場四眾同修變成一家人,認真在這個地方學習、修持,你這個道場就興旺,這個道場一定得到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所以一個道場裡頭沒有道、沒有學,那就變成世間香火廟,那個沒有意義。香火廟現在也是一般社會人眼目當中迷信,凡是常常跑香火廟的人,社會一般人都把他看低一級,沒有智慧、沒有常識,迷信,看低了。

  所以這個場決定要有道,道一定要修布施波羅蜜。我們在許許多多宗教裡面去看,不只是佛教我們布施,沒有一個宗教不教人布施,布施有大道理、大學問,真正慈悲濟世。不用布施,慈悲濟世落空了。所以布施一定要懂得「財、法、無畏」三種布施。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為人演說,也就是這麼一樁事情。所以這是大事,不是小事。我們要認真去探討、去研究,然後落實。這是真正行菩薩道,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成就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