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隨緣開示  (第十五集)  1999/11/11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32-167-0015

  諸位同學,大家好!《感應篇》上面這一段是說一般讀書人跟平民所造的不善的惡業,從「知過不改」一直到「侵凌道德」,我們在一起研究討論過,在此地我們用一點時間做一個總結。因為下一段是講「殺生之惡」,這是另外講一樁事情。

  人一定要覺悟,人生在世時間非常短促,縱然活上一百年,也不過只有三萬六千日,所以實在是非常短暫。三萬六千日,實際上真正能讓我們自己使用的時間非常有限。每天睡眠八小時,就去掉三分之一,一萬二千天就沒有了。除了你的童年、老年,實際上諸位仔細算算,人生在世真正能夠工作的時間很少很少!一百年的壽命,充其量你只能夠使用十年,十分之一。這麼短促的時間,何必要造業?

  佛在經上常常教導我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種種難遭遇的機會我們遇到了,遇到了一定要珍惜它,好好的利用這個機緣修福。不造業就是修福。人道的壽命短,看看六道裡頭其他任何一道,都比人道壽命長。也許諸位以為這個話不盡然,我們看到許多畜生道的小動物是朝生暮死。沒錯!這些小動物愚痴,堅固的執著牠的身形、牠的習性,所以很不容易脫離畜生身。釋迦牟尼佛在經典裡面給我們講了個故事,祇樹給孤獨園一窩螞蟻,佛看到了,笑笑!弟子們看到佛看這個螞蟻在發笑,問他什麼原因?佛就說:「這一窩螞蟻,七尊佛出世過去了,牠還沒有離螞蟻身」。不是說螞蟻壽命長,是說死了以後還在這個窩裡面投生螞蟻。什麼原因?執著,「一切法從心想生」,牠不覺悟,以為那個身就是自己的身,以為那個生活環境就是自己生活環境,生生世世做螞蟻,生生世世離不開牠的巢穴,很可怕!

  所以古聖先賢慈悲到了極處,都是利益眾生,不是利益自己;利益自己何必說這麼多話,寫這麼多字,累死了。自己為什麼不圖個清閒自在?為什麼苦口婆心的教別人?純粹是利他。這個恩德之大,可惜的是世間這些眾生愚昧,不認識恩德。你看諸佛菩薩、世出世間聖賢,他圖我們什麼?我們今天對他們紀念、祭祀、恭敬,其實這都不是他需要的,他不是為這個。他什麼都不為,希望眾生好,學好向善,不要墮在惡道受苦。真正是佛家所說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沒有條件,對我們什麼希求都沒有,我們要認識清楚。我們敬聖敬賢,實在講是尊敬自己的德性,是尊重自己好學。這個裡面的意思很深,現在世間人懂得是愈來愈少了。為什麼?沒人講了,也沒有人肯做。

  我們有幸能夠遇到佛法,能夠遇到大乘。七十年代英國人湯恩比宣說:「能夠挽救二十一世紀,幫助二十一世紀的,只有大乘佛法跟中國孔孟的學說。」西方人聽到這個話有相當程度的警覺,我們看出來了。英國的學校,從幼稚園到大學,都已經有佛經的課程,這是他們警覺了。澳洲在跟進,我們上一次到澳洲去,澳洲政府官員還一再拜託我們,希望我們給他編一套幼稚園跟小學的課本。天主教的教宗要求他們神職人員與佛教對話,都是受到湯恩比的影響。我們是中國人,我們繼承的就是大乘佛法跟儒家的文化,我們修學比他們來說,緣殊勝多了,語言、文字、意識形態比他們容易,他們要突破這些難關才能夠窺見大乘與儒家的教學。

  我們今天生在其中,應當知道認真努力,自己一定要知道自己,古人常講人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根性,這個比什麼都重要,知道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的生活環境,我應該做些什麼?應該學些什麼?確定自己這一生努力的目標跟方向,這樣才能有成就。如果這一生當中沒有目標、沒有方向,你活到老還是一事無成,這叫真可惜!我們的生活環境很苦,世間法都不是真實的成就,儒跟佛都是這樣教導我們的,世間法再輝煌,曇花一現,沒有意義、沒有價值,世間人追求這種虛偽,不切實際的。唯有大聖大賢他們清楚、他們明瞭,他們追求是真實的,真實是道德,道德仁義是真實的。我們要以這個做目標,仔細思惟自己的根性。

  上台講經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的,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根性,要具備幾個基本的條件。第一個條件是「捨己為人」,慈悲心!你沒有這個心,你的學問不能深入、不能透徹。自私自利是重大的障礙。佛家常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那個慈悲心是根本,學教的根本是大慈大悲。我們仔細觀察,從釋迦世尊起到歷代的這些弘法的祖師大德,如果沒有慈悲心,他弘法利生效果有限,影響面不大;真正有卓著成就的,都是大慈大悲。這是具備第一個條件。

  第二個條件一定是「師承」,這一條難!師承是對老師絕對的尊敬服從。老師是過來人,他把他的經驗心得傳授給我們,我們對他不尊重,不肯依照他的方法去修學,那怎麼會成功?那只有自己去摸索,這個難!所以善學的人一定是借重老師的經驗成就,以他做基礎,完全繼承他的長處,再改正他的缺點,學生就超過老師了。這是儒、佛代代相傳都是用這個方法教導,時代才進步,文化水平才不斷向上提升。所以尊師重道,要沒有這個條件,我們在講台上弘法利生做不到。

  第三個條件要懂得一門深入,長時期的薰修。一門深入要深入到什麼程度?深入到見性,是以這個為標準,在我們教下講,就是深入到圓解,大開圓解。這個現象就是這一部經通了,通是通了性、見性,一切經都通了,任何經典展開,裡面的義理你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但佛法通了,世間所有法也通了。這是佛家常講:「一經通,一切經通」。

  我們如果不循著這個原理原則,自己要想去創新,那相當不容易。這個原則原理在佛門裡面用了二、三千年,這三千年當中,無論在家出家修學成就,都沒有違背這個原則,都是遵照這個路走的。我們想捨棄古人的道路,自己另外開一條路,這個事情不是容易事情。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要認真斷惡修善,把自己惡的習氣,對佛法、對善法、對善友那種不相信、不肯定,猶疑不決,這都是惡,要真正改正過來,要培養自己成功的條件。成功還要得到外緣的幫助,內有親因,外頭要有外緣,外緣裡頭最重要的,中國諺語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樣我們就知道,人和比什麼都重要。人與人之間決定不能夠結怨,念頭都不能有,我們行菩薩道,我們學佛。別人對我們有埋怨,我們對他決定沒有絲毫怨懟的意念,意念都沒有,我們學佛,他沒有學佛。

  佛家稱修行人、稱菩薩為仁者,仁者在佛家裡頭是最尊敬的稱呼,釋迦牟尼佛稱這些菩薩都稱仁者。仁者是什麼?仁慈的人,具足菩提心、慈悲心的人,這個人稱仁者。中國儒家講「仁者無敵」,儒家給仁者下了個定義。敵是什麼?跟人家對立,如果你跟任何一個眾生有對立,你就不仁。仁者確實只有一個真誠仁慈的心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怎樣會形成對立?主觀觀念太強,不肯讓人,就跟人對立了,彼此不相讓。兩方面有一方面退讓,問題馬上化解了。誰肯退讓?佛菩薩肯退讓。佛菩薩隨順性德,凡夫隨順煩惱,煩惱不會退讓,性德就退讓了。煩惱是惡,性德是善。隨順佛陀的教誨,隨順古聖前賢的教誨,都是隨順性德,我們要懂得,要認真的學習。

  積德累功,方法無量無邊。教化眾生的事業也是眾志成城,不是一個人獨立能做得到的。大家曉得弘法很重要,如果沒有護法,沒有護持外面的條件,弘法的人也是絲毫不起作用。你們在我這一生當中,你就會看得很清楚。我這一生遇到三個好老師,老師是指路,路是要自己去走,走這條道路需要人幫助,就是護法。我要得不到韓館長的護持,這個大家很清楚,我只有兩條路好走,一個就是趕經懺,另外一個就是還俗,沒有別的路好走。你想發心講經,誰請你講經?誰讓你講經?護持的人就太重要了。我在台灣得到韓館長的護持,三十年講台沒中斷。往年在香港講經,每年去一次,去講一個月,香港有個雷居士護持,我在香港講了七、八年。雷居士往生之後,沒人再請,就斷掉了。香港回歸我去參加,遇到老同修,「法師,你好多年都沒有來了。」我說:「不是我不來,沒人請我了。」在新加坡,你們想想,如果沒有李木源居士,新加坡這個地方我們沒有立足之處。所以護法不在多,真正有個得力的大護法,弘護要配合,佛法才能夠久住世間。

  所以我們自己想想,如果我們自己真正發心弘法利生,講台上條件不夠,就做護持的工作,真正發心來護持。這樣密切的配合,佛法就興旺,眾生就有福,功德決定是相等的。千萬不要誤會,台上講經法師的功德大,我們護持功德小,沒那回事情,一樣大。就跟一隻手錶一樣,上台講經是表面上的指針,裡面螺絲少一個,它就不靈了。所以功德是平等的,沒有大小。我們明白這個道理,要互助合作,光大佛法,利益眾生。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這樣做一個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