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大意 (第四十八集) 1981 台灣 檔名:08-002-0048
講義第十九面第十八行,這一段繼續來說供養:
【供養如是若干諸佛者。指前諸佛。皆是自心也。故寂音云。供養親近。即隨順觀照義。】
這一句很重要,表法的意思必須要明瞭,真正的供養就是「隨順觀照」。換句話說,就是《般若經》裡面所講的,以文字般若起觀照般若,這就是供養。這個文字是諸法之語,有的時候又怕我們執著在文字上,從文字才提起觀照,如果離開文字,那觀照就沒有。所以又說依方便般若,這個方便就把一切萬事萬法統統包含在裡面,沒有一法不是方便法。換句話說,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事事物物都要能提得起觀照般若,然後才能夠證實相般若,這就叫做「供養親近」。由此可知,供養的是什麼?供養的是真如本性,親近的是真如本性,這叫真供養,這叫真親近。我們平常一聽到「供養親近」,這個意思會得太窄小,認為供養一定是拿一點錢財去施捨,這就是供養;親近一定跟他一天到晚在一起,我就親近,這錯了!不曉得佛經裡面所講的供養親近,裡面有甚深表法的意思,不曉得這個道理。可是事上的供養親近,有沒有必要?也有必要。事上的財法供養是弘法利生,是修利他的事業,目的在此地,而不是對某個人的。親近善知識,自己心已經清淨了,這善知識親近、不親近沒有關係。自己心不清淨,親近善知識聞法希望得六根清淨,得我法二空,目的在此地,這個是親近的功德。
已經得清淨了,再去親近善知識,那是做影響眾,就是幫助善知識接引眾生,自己做個招牌一樣,影響別人,所以做影響眾。可見得親近供養的意思是在利益眾生,自己已經成就了,這是利益眾生,自己沒有成就的時候是自利,所以這自利利他,是這麼個意思。可是最重要還是表法的意思,如果連表法的意思都沒有做到,只做到表層,那是表面功夫,我們得不到真實的利益;懂得表法,在表層裡面會得到真實的利益。這就是現在現前我們所看到的,這個社會上供養親近,可以說在事上講做到了,可是在功德利益上來說看不出來。原因在哪裡?不曉得這個道理,不知道這裡頭含的有很深的表法義趣,不了解這個。所以他親近供養得不到利益,甚至於親近供養還帶來很多的煩惱。譬如我在剛剛出家的時候,有幾位很發心的居士們在道場出錢出力,到後來家裡破產,廟裡再看不到人了,十多年都看不到人,不曉得到哪裡去。他自己好像也沒有面子,過去有錢有勢,到寺廟裡頭哪個人都尊重他;現在什麼都沒有了,到寺廟去一分錢也出不起,好像沒有面子,乾脆不去,退了心。所以常常會想,我這樣的發心,為什麼遭受這個果報?還有一種人,我們自己家境很苦、很艱難,我們出錢出力,看到那個寺廟天天蓋新房子,就那麼幾個人天天在享受,一看的時候自己退心了。
而佛經裡常常講的,要親近、要供養,功德無量無邊,這話沒講錯,你要能把這個會歸自性,當然功德無量無邊;你只做外表,不曉得裡頭的意思,所以你供養就生煩惱。我們對於當前整個環境要了解、要覺悟,而後本著佛陀的教誡,我們應當怎樣做法、怎樣修法,自己才能夠得真正的功德利益。實際上講,佛門裡面修福好修,很容易,可是幾個人肯修?我在過去講席當中,曾經很多次的提供大家意見,我們這裡做的有幻燈片,像景美這個小電影院,一個月不過三百塊錢。我們這個幻燈片是「請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請念阿彌陀佛」,電影院開始放電影之前打在銀幕上,大家一看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你這三百塊錢做了多少功德,你度多少人!大電影院,台北市一流的電影院一個月也不過一千二百塊錢。我們做幻燈片一張不過五十塊錢,做兩張花一百塊錢。所以諸位想想,你度多少人,這做真正的好事!還有就是報紙雜誌,從前有個居士做,哪個人做不曉得,他是用我們華藏法施會的名義,登在《電視週刊》,《電視周刊》上有兩條,「請念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下面是「華藏法施會」,什麼人出錢我不曉得。《電視週刊》看的人多,發行的數量多,一次都是幾百萬份。像這些都是花很少的錢,修廣大的親近供養。
還一種殊勝的就是講座,我們辦一次大專佛學講座,實際上花的錢有限。一次大專講座,一百多個學生,我們所花費都不超過十萬塊錢。有些有錢的人家那十萬塊錢算什麼?到哪個地方一捐就是捐幾十萬。一次講座這個功德,給諸位說比你蓋一個大廟還要殊勝,如果你蓋這個廟有廟無道,變成鬥爭的道場,那還得造罪業。所以不要看不起七天的講座,七天的講座有無量無邊的功德。你看看從前的曹翰,一天隨喜的功德,都得三世的福報。你要是出錢出力辦七天的大專講座,這還得了!你的果報超過曹翰百倍、千倍,他享三世的福,你就會享一百世的福,這個事情要我們能信得過,要我們真正肯幹。曾居士要拜天公,我就跟他講,你把拜天公那個錢拿來印《了凡四訓》,做大專講座的教材,天公對你感激,你替天公修了福。這是我們真正明理的人曉得,替天公修最大的福報。如果我們殺幾頭牛、殺幾頭羊去祭天公,天公看了要流眼淚,哭笑不得。為什麼?因為這個殺生的帳要算在他頭上,我是為你殺的,那個牛羊也會抱怨天公。所以我們要曉得怎麼樣的做法,才是如理如法,我們世間人講合情、合理、合法。所以學了佛要開智慧,開智慧就曉得哪個做法最為殊勝,能夠得最大的功德利益,我們才去這樣做,這才是真正的供養親近。「隨順觀照」,我們自己隨順觀照,能夠令一切大眾都隨喜觀照。
底下就敘說出一切佛菩薩表法的意思,我們讀這段文應當要聞一知十,一聞千悟。
【當知威音王。即自心離念清淨義。】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是「威音王」,你們想想哪一個人不是威音王?你們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你們就是威音王。
【日月燈明。即自心三智圓明義。】
自己的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現前,你就是日月燈明佛。
【雲自在燈王。即自心悲智雙運義。】
你要是念《萬佛經》,你念一萬二千多尊佛名,個個都是你自己,佛門裡面無量無邊的諸佛菩薩統統是你自己一個人。你曉得諸佛菩薩是你自己,十法界一切眾生還有例外的嗎?沒有一個例外,全是自己。佛在《華嚴經》才給我們說,「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唯心所造,不是自己心是什麼!就是沒有一法不是自己。我們最大的一個迷惑就是心外有法,自己跟外面萬法劃一道界限,我不是你,你不是我,劃一道界限,這是迷惑顛倒,這是不認識自己。此地只說了三尊佛,你就要覺悟到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自己,善人是自己善心所變現出來,惡人是自己煩惱心所變現出來。離了善惡心所就沒有善惡人,你對待一切人就是平等、就是清淨。所以境界是隨心而轉,這叫學佛,學佛就是學覺悟,學不迷;我們心為境界所轉那就是迷,愈迷愈深,愈陷愈苦。到最後無法自拔,誰造成的?自己造成的。曉得這個道理,知道這樣的修學:
【漸漸消歸自己。】
佛法在修學綱領上有兩句話,「聞法要消歸自性」,這是真聞;「修行要轉識成智」,識是迷,智是悟,就是破迷開悟,轉識成智就是破迷開悟。如果我們修行還愈迷愈深,聞法是心外求法,這就顛倒錯亂,無怪乎無量劫來而不能成就。原因在哪裡?就是把這個方向搞錯,怎麼樣勤苦的走,走不到目標。我們想想,我們今天的聞法修行,是不是向著這個方向?是不是向著這個目標?我們聽到佛名曉得是自己。聽到威音王佛,曉得是自己的清淨心。聽到阿彌陀佛,曉得是自心無量覺。聽到釋迦牟尼佛,曉得是自己慈悲、清淨,能仁就是慈悲,寂默就是清淨,這就叫消歸自性。見到觀世音菩薩,曉得是自己大慈大悲普覆一切,自性觀音。這樣漸漸會修,你看到一切眾生也能消歸自性,看到一個冤家對頭也知道消歸自性,是我自性裡面煩惱心所;見到善人、順境,曉得是我們自己的十一個善心所。無有一法不是自性,無有一法不是自性變現之物,這叫做修行,這樣才能開悟。悟了之後就不生煩惱,悟了之後就得大自在,悟了之後你才真正做到常不輕。漸漸消歸自性之後:
【故曰。常不輕者即我身是。】
常不輕菩薩是誰?是自己。我們自己對待任何人、任何物、任何事都要尊重,曉得那是佛、是菩薩,自己一身是凡夫、學生。在一切境界裡,從此以後再也不起虛妄分別。
【據此則知。予言頓悟自心之象。非為妄誕。能信自心是佛。雖未即成。不久當得。】
這裡頭最重要就是信字,信要正信,不是妄信,正信是什麼?這個道理真正明白了,沒有懷疑。我們今天這個正信提不起來,就是什麼?分別妄執離不開。我們現在這個信心裡頭攪和著虛妄分別,遍計執著,我們帶了這些東西,所以這個信不真不純。歷代祖師常常告訴念佛人,「真信切願,必得往生」,如果我們講信,可以說哪個人都有,要講真信,就很少人有,真信難!真信是什麼?要用真心。我們現在用妄心,你這個信不是真信,這個信是妄信。給諸位說,什麼叫真心?真心是永遠不變的這是真心,會變的不叫真。今天信,明天又不信,這個不是真信,真信永遠不變。一個覺悟的人,他用心用真心,別人對他會變心,他對人不變心,為什麼?他用真心,他將來能夠證菩提、證果。用妄心的人不能證果,用妄心的人不會得一心不亂,為什麼?因為一心是真心,妄心與真心不相應。妄心是三心二意,三心二意跟一心怎麼會相應?用三心二意,怎麼能修成一心不亂?你要想修成一心不亂,就是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唯一真心。不管別人對待我怎麼樣,你對待我好,我對你也是真實;你對待我惡,我對你還是真實;你是你的事情,我是我的事情;你不想得一心,我想得一心;你不想成佛,我想成佛。我成佛,想成佛的人,我對待人的心那就不一樣,就不許可用二心。如果我們曉得這個道理、曉得這個原則,自己能夠把握住,能夠真正的去修學,這一生決定成就。
佛法所教給我們,佛經裡面所講的無不是「頓悟自心之象」,這一句法師說得很好!所以底下有這麼堅決肯定給我們說明,「能信自心是佛」,這句太重要了。佛在《觀無量壽佛經》也是這樣告訴我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問題就是我們相信不相信?你要是果然真信,現在雖然沒有成佛,但是你距離成佛不會太遠。為什麼?方向正確,你就一天一天接近,不會再走入歧途,不會走岔路,為什麼?你曉得用真心。《楞嚴經》裡也是這麼說,因地心與果地覺要相應,果地覺是清淨的,因地心要清淨;果地覺是不生不滅,因地心也是不生不滅。佛在楞嚴會上很具體的告訴我們,叫我們用不生不滅的真心,去求證不生不滅的究竟菩提涅槃。哪是我們不生不滅的心?我們六根的根性,眼見色、耳聞聲,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真心,永遠不變的。我們的妄念有生滅,今天喜歡他,明天又討厭他,這是生滅心,這個生滅心要不得,這叫六道輪迴生死心,叫我們遠離是遠離這個,不是叫我們眼不要見,耳不要聽;這是真心,我們要用真心,要捨離的是妄心。在境界裡頭無有分別、無有執著,看得清楚,聽得明白,心地清淨一塵不染,這就是真心用事。對待別人大慈大悲,盡心盡力幫助人,什麼也不計較,三輪體空。為什麼不計較?因為一切境界、一切眾生都是自心所變,你幫助了誰?幫助自己,不是幫助別人,自己幫助自己。諸佛菩薩教化眾生教化誰?自己教化自己,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所以是一不是二。佛法是不二法,二就不是佛法,這是六祖大師說的。
【故曰。我因受持讀誦此經疾得菩提。】
「此經」就是《法華經》,常不輕菩薩說他因為讀誦《法華經》,所以他很快的成就大菩提,他為什麼成就?因為他信。信受奉行,他相信,他接受,他能照這個話去做,照做就是奉行。我們今天聽了怎麼樣?不信,不能接受,做不到,所以不能疾得菩提。
【彼四眾等。】
這是指一般的,就是我們現前讀誦《法華經》而不得利益。
【堅執言教。不信自心。然於自心無減。是故雖多劫不值三寶。墮於地獄。】
這是講死在教下的這些人、依文解義的這些人。佛在《華嚴經》裡面說的有兩句話是名言,「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解」。什麼人說?要自己修行證果的人說,他說的,給諸位說不是佛菩薩、祖師說的,是從他自己親證境界心性裡面流露出來,這個說的人是他自己親證的境界。與佛,經是佛說的;與祖,註解是祖師說的,與佛祖同一個境界,佛佛道同,這樣的人給你來解說你才容易開悟。如果說是自己沒有修、沒有證,沒有入這個境界,他來給你說,他怎麼個說法?依文解義的來說,那你怎麼會開悟?這樣的善知識難求,到哪裡去找,有修有證的人到哪裡去找?有修有證的人額頭上也沒有貼幾個字,「我有修有證」,沒有!他有修有證,他也不會告訴你,為什麼他不告訴你?告訴你,你會胡造謠言,他要告訴你,佛法就滅了。可是如果你有慧眼你會認識,俗話常說「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你多親近幾個人多比較,你心裡就有數。可是這比較是要理智的選擇,不是感情的,那個人對我很好,就跟他去,那是感情的。
我們台中蓮社都不例外,台中蓮社有好多老蓮友到別的廟裡去跑跑,以後就到他們那裡去,蓮社再也不去了。為什麼原因?因為蓮社冷冰冰的,沒有人招待,你去的時候你自己愛坐就坐,你要喝茶你自己去倒,也沒有人理你。到了別人廟裡,賓至如歸,招待得很親切,他就不來蓮社了。李老師常常勸蓮社的人,對人要客氣、要招待,不要這樣冷冰冰的,你看信徒都跑掉了。可是我們蓮社這些蓮友聽了之後,怎麼樣?老師這麼勸,還是冷冰冰的,還是不理人,那有什麼辦法?所以我們選擇要以理智選擇,不能用感情的選擇。感情的選擇,那些魔王外道感情豐富,都跟他去!佛菩薩往往沒有他們表現得那麼熱情,但是佛菩薩真正慈悲。那些表現在面上那個熱情,並不是真正的慈悲,是引誘人的一種方式、一種權術,我們不能被它迷惑,不能被他欺騙。這也就說明為什麼今天相信邪法的人多,相信正法的人少,正法不用權術。此地講的還不是這個境界,比這個還強一點,這是什麼?「堅執言教」,心外求法的。「不信自心是佛」,可是怎麼樣?你不信,你不信事實還是這樣。「然於自心無減」,事實還是事實,只是你不信而已。但是不信對你造成障礙,這個障礙就太大,障礙你多生多劫遇不到「三寶」。遇不到三寶,給諸位說,墮地獄是免不了。實在講六道輪迴當中是最容易墮地獄,而且墮地獄的時間也最長。我們在六道裡面,可以說總是有十分之八的時間在地獄,在其他的道裡頭也不過就是十分之二而已,十分之八的時間住地獄。我們今天是短時間擺脫地獄到人間來,今天聽到佛法,應當要覺悟。雖然是這樣的:
【猶得值遇不輕而成菩提。豈非還悟自心而得成就耶。】
常不輕菩薩對我們是個大的增上緣,這樣的人就是修怨親平等,使我們得悟菩提,使我們成就,這是你要有善根,有這個緣分你遇到了。我學佛能夠有這麼一點點成就,也就是遇到常不輕菩薩。什麼時候遇到的?是我在學校念書的時候遇到的,我在講台上也給諸位說過很多次。我有一個同班同學,我在全校同學當中最看不順眼他,大庭廣眾之下侮辱他、欺負他。可是這個人怎麼樣?在背後的時候沒有一個地方不讚歎我,別人告訴我,他對你怎麼讚歎、怎麼佩服,可是我還是欺負他,還是瞧不起他。這樣一年兩個學期被他感化了,我到他家裡去道謝,最後變成好朋友。我今天學佛,我的忍辱從他那裡學來,他能夠忍,能夠忍受。所以才會有這麼一點成就,這個人給我的教訓太深了,今天想想他不是常不輕菩薩,誰是常不輕菩薩!我在沒有聞佛法之前,常不輕菩薩就示現,就給我打底子。叫我在什麼環境裡、什麼樣的人都能忍受,我一想想,別人怎麼樣對我,我想想我過去怎麼樣對待我那個同學,他都能忍,我應該學他,我那個同學姓白,白振寰。所以菩薩時時示現在我們面前,我們自己會不會覺悟?你要是迷而不覺,你不認識;覺悟之後想想,那個人是菩薩化身,是來度我的,才知道佛菩薩沒有離開自己,佛菩薩常常在照顧自己。所以你遇到常不輕菩薩,你自己「還悟自心而得成就」,覺悟到自己錯了,應當要跟人家學習。
【雖以惡口罵詈杖石打擲。亦因毀罵而種其因。】
你就是對常不輕菩薩怎麼樣侮辱他、毀罵他,像我過去對我的同學一樣,我就是幹這個事情,人家都能夠忍受,就給我種善因,使我覺悟,終於省悟過來。底下比喻說:
【如人嫌旃檀樹。惡心斫伐。因伐樹故。香氣隨身。】
「旃檀」,就是我們現在講檀香,這個樹很香,你不喜歡它,你砍它,砍它怎麼樣?砍了它,香氣還是隨你身上。這個比喻是:
【故知自己真心無始無終。】
把旃檀的香氣比作自己真心,不生不滅,不來不去,無始無終。
【在聖不增。處凡不減。猶若虛空。求之不可。逃之不可。】
虛空,你能夠求它嗎?你能夠避開它嗎?不可能。
【佛知此故。引例發明。】
在本經裡面舉了許多公案、因緣,來發明這個道理。
【若悟自心。則知佛元不對佛說。】
所以佛不說法,佛不度眾生,道理就在此地。佛天天說法、佛天天度眾生,為什麼說不說法、不度眾生?因你自己本來是佛,你現在迷了,你一覺了,佛還說什麼!佛所說的你都知道,不必說了。你說的就是佛說的,佛說的就是你說的,所以無法可說,要緊的就是要悟。我們今天要學的,就是要學常不輕,就是要學善財,老實念佛,學常不輕、學善財才叫做老實念佛,這一生必定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