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二次宣講) (第四十五集) 1990/4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2-005-0045
請掀開經本第二十五頁,第五行,從第二句看起:
【復以善根迴向。願生我國。一心念我。晝夜不斷。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薩。不得是願。不取正覺。】
這個一段是第二十願「臨終接引」。佛在經上給我們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個理可以說是深到極處,不但凡夫沒有法子體會得到,正如佛在經上所說的,就是等覺菩薩也不能夠徹底明瞭,這是理之深;事相的繁雜,跟理之深廣是相同的,所以,法界虛空裡面無量無邊的世界、無量無量的事物,也不是我們能夠搞得清楚的。我們不要談別的星球,就是這一個地球,這一個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種動物,能不能搞得清楚?現在科學家還是搞不清楚,這就在地球上,沒離開地面,可見得不容易。大海裡面的生物究竟有多少種?再說得切近一點,我們個人,我們身上有多少細胞,我們頭上有多少根頭髮?可見得萬事萬法廣大無邊,跟那個理一樣的深廣無邊。一定要把煩惱障礙統統斷盡了,本性的智慧德能完全恢復,這才能明瞭。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那就是他的業障,所以他不能夠究竟明瞭,就是有這個障礙。到如來果地,這一品生相無明也斷了,這才徹底究竟明瞭。因此,凡是經論上跟我們說這些事理,我們知道就好了,不能去想像,為什麼?不可思議!你去想,想是思;你去說,說是議。給你講不可思、不可議,你偏偏要去想、偏偏要去議,那麼想就是胡思亂想,議就是胡說八道,怎麼能是事實?不可能與事實相應。可是這些事情說老實話,我們是非明白不可,明白了就是作佛,就成佛。
這就是學佛為什麼要成佛,要成佛就是徹底明瞭事實真相。成佛怎麼個成法?這一段經文裡面就明白的教給我們了,「發菩提心」、「十念必生」,這是前面兩願所說的。菩提心,在上面都略略的跟諸位說了一個大概,最要緊的就是真正發願求生淨土,這比什麼都重要。真正發願求生淨土,就是蕅益大師所說的「無上菩提心」,沒有比這個更上,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為什麼﹖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樣樣圓滿,這在今天這一願裡面我們看到了。這是佛教給我們怎麼樣求往生,前面是發心,發菩提心念佛,具足信願。
這一願的前一半是講行,『復以善根迴向,願生我國』。什麼叫「善根」?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因為佛在經上一再給我們說明了,「善男子善女人」,必須要有善根的男子女人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希望大家不可以疏忽;你要把這一句話疏忽掉,你雖然念佛也不能往生。什麼是善根?佛在大小乘經典裡面常常給我們說,世間法三善根一定要具足,這三善根就是無貪、無瞋、無痴,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貪、不瞋、不痴,這才叫具足三善根。三善根在《觀無量壽經》對於修淨業在基礎上,佛就為我們開示修學的基礎是三福,《觀經》上講的三福,三福第一個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十善業後面的三條這個意業無貪、無瞋、無痴,就是三善根。所以三善根在三福第一福裡面,你就知道這個很重要了。沒有這三善根,經上所講的「善男子善女人」,那就不是叫你,你沒有分,你沒有善根,可見得這個重要,一定要認真去修學。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貪;一切逆境決定沒有瞋恚心;對於一切事理,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愚痴,不會被人矇騙(被人矇騙是愚痴),清楚。清楚而不貪、不瞋,順境裡面沒有貪愛,逆境裡頭沒有瞋恚;換句話說,順逆境界當中要修自己的清淨心、修自己的平等心、修自己一心念佛就對了,就決定沒有錯,這是世間善根。出世間法的善根只有一條,在三福裡面第三條,菩薩福裡面講的大乘菩薩,大乘菩薩的善根是精進,只有這一條。
佛教給我們菩薩福裡面有四句話,「發菩提心」就是第十九願,「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是精進。換句話說,三福裡面就涵蓋了世出世間的善根,世出世間一切善法都從這個善根而生;換句話說,都從三福而生。世出世間的福報就是那十一句,那十一句我們都要把它做到,你的福報就來了,所以叫三福。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你想想看多麼重要!決定不能夠疏忽。如果我們把這個三福十一句要是疏忽掉了,你念佛念得再好,就像蕅益大師講的,念到如銅牆鐵壁一般,風吹不入、雨打不濕,也不能往生,也只能說跟西方世界結一個緣而已,這一生不能往生。為什麼?像蓋房子一樣,你沒有打地基,你沒有基礎,你蓋不上去,蓋蓋它就垮下、就倒掉了,那個不能成功的。所以三福我們要特別注意,要認真的去修學。實在所講這個經論所說的,都是那十一句的展開、開演而已,歸納起來實在講不會超過那十一句。
「願生我國」,我是阿彌陀佛自稱,生到阿彌陀佛國土,『一心念我,晝夜不斷』,這兩句話是持名念佛。念佛要緊的是一心念,一心稱念阿彌陀佛,一心就是心無二念,這個心裡頭還有個雜念,就不叫一心。一心是專志,心不緣餘事,這才叫做一心,就心裡頭絕對不攀緣其他的事,只緣這一句佛號,只緣西方世界依正莊嚴。換句話說,你想,想阿彌陀佛;念,念阿彌陀佛;你要拜,拜阿彌陀佛,這個才叫一心稱念。先從事修,就依照這個方法來修。通常我們講得比較上白一點,就是念佛,念佛人心要清淨,清淨到什麼程度?不懷疑、不夾雜;換句話說,從早到晚要保持你的清淨心。這個當然不是一樁容易事情,要曉得這是從凡夫一生作佛,哪有那麼簡單?沒有那麼容易。比起其他法門來,這個法門最容易,實實在在也不是很容易。難與易,在乎自己有沒有這個認識,有沒有這個決心,果然認識清楚、下定決心,這個事情就不難了,所謂是「萬修萬人去」。如果還常常被外境動搖,那真的要懺悔,真是要在佛菩薩面前痛哭流涕、叩頭求懺悔,為什麼還會被境界所轉?順境起了貪心、起貪愛,逆境生嫉妒、生瞋恚,這個就是心被外頭境界轉。有這樣的現象,自己就要知道,這是自己業障太重了,決定障礙你這一生往生,你要是不往生的話,這個業障決定牽引你入三途。現在是個人身,不錯,再過幾年就要到三惡道去,你說這多可憐!所以人真正把這個事實真相認清楚,真正提高了警覺,這就叫開悟,他覺悟了。不再搞貪瞋痴,不再造三途六道之業,這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不能再搞了,老老實實念佛。這樣念佛,這個念佛的力量才真正能夠消業障,能夠消除罪業。
「晝夜不斷」,就是不間斷。為什麼教你晝夜不斷?因為你一斷就夾雜,一斷就會胡思亂想,換一句話,就造業,佛號斷了就造業,這個問題很嚴重,這個問題是真實的問題。我們自己冷靜去想想,佛號斷掉了是不是胡思亂想?胡思亂想裡頭是不是又去搞貪瞋痴慢?搞貪瞋痴慢就是造三惡道業,造三途的業。如何教我們從今之後不再做三途業?只有一個方式,佛號不間斷。現在我們就是問,我們這一生究竟是想到西方極樂世界,還是要去做餓鬼、變畜生、墮地獄?這個問題擺在我們面前,由我們自己選擇。如果要選擇西方極樂世界一生成佛,那這一句佛號就不能間斷。所以諸位要曉得,打佛七,佛七是日夜這一句佛號不間斷。絕對不是打佛七白天念佛,晚上可以睡覺,一支香下來之後可以聊聊天,雜心閒話,這個沒有用。印光大師從前靈巖山的道場,它那個一支香是接著一支香,當中沒有休息的。不像我們現在,念一支香當中休息二十分鐘,讓你去造三途業,這沒有法子。佛七當中這個佛號是日夜不斷的,念累了呢?念累了只能在旁邊坐著休息一下,衣袍不能夠脫掉的,稍微休息一下,精神振作起來,趕緊接著就要念。而且休息是輪流休息的,這樣使這個念佛堂佛號不間斷,是這麼個念佛法的。真正念佛堂,這一句佛號決定沒有間斷的。那長年累月怎麼個念法?分班,有值班的,值班的他要出聲念,當班的;不值班的呢,那看你的精神、體力,如果你精神體力好,不值班我也跟著大家一起念。夜晚也是分班。所以念佛堂無論什麼時候,一年到頭那一句佛號不中斷的。現在沒有這個道場,也就是說真正修行的道場沒有了,真正修行的人也沒有了。
絕對不是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修行人,那靠不住,只可以說那是修行的樣子,是不是真修行不一定,那是裝模作樣。真修行要斷貪瞋痴,真修行這一句佛號日夜不斷那是精進;於世出世間法還有一絲毫貪戀,就不是真正修行,這是把念佛的要領給我們說出來了。當然在初學的時候有難關,這個難關就是業障,念著念著打瞌睡,精神提不起來,頭昏腦脹,身體支持不下去,這叫業障。這種業障現前怎麼辦?要拼命,要克服過去,克服過去就得自在了,精神就振作起來了。這是大概每一個念佛同修都會遇到這種障礙,這個障礙現前一定要克服,不能夠因循,不能妥協。累了,累了我就躺一下休息一下吧,這個樣子你的業障不容易克服。一定要拼命,要抱定決心,要突破困境,前面就一片光明。前天有個同修來告訴我,我沒有問他的名字,他來告訴我一樁事情,他有個朋友也是念佛,念了沒多久,很精進、很用功,中風了。中風的時候非常嚴重,家裡的人、朋友都教他去看醫生,他不肯,堅持拼命還要念,決定不看醫生,念了一、二個星期,他病完全好了。不可思議的感應!就怕你不肯拼命,你真拼命就有感應,不肯拼命那就妥協了。所以難關一定有,無始劫以來,我們造作的罪業太多,哪有沒有障礙?所以障礙不要害怕,對於這一句佛號要有堅定的信心。我得了重病,我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不要看醫生,我也不要吃藥,我不要病好,我現在就要走。要有這樣的決心、毅力,這個人才能成功,為什麼?不貪生怕死,不貪圖這個世間五欲六塵,不貪圖;只有一念求生西方,愈早愈好、愈快愈好,要有這個心,這才是真正發願,願生彼國。
『臨壽終時』,臨終時佛來接引,你不必憂慮西方極樂世界到底在哪裡?西方,西方那麼大,到底哪個星球是極樂世界?你這樣一懷疑,問題就來了,你就去不了了。你有懷疑、你有夾雜、你功夫間斷,去不了!決定不要懷疑,念到水到渠成,佛自然現前,佛來接引你去。不只佛一個人,『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哪些菩薩?當然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一定會來。為什麼一定會來?因為你常常念他,你常常想他,他跟你有緣。除他們之外,還有不少菩薩跟三聖一起來迎接你的,那一起來的,說老實話,與你都有關係的;與你沒有關係、沒有緣分,他不會來的。什麼關係?多生多劫之前是你的同修、是你的眷屬,他們早就往生了,現在看到你念佛緣熟了,他們看到很歡喜,跟著阿彌陀佛一道來接引你。所以諸位要曉得,到西方極樂世界決定不寂寞,熟人很多。我們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不知道有多少同參道友,他們精進念成功已經往生了;我們不肯精進,還打閒岔,墮落到現在這個程度。今天緣熟,他們會跟佛一道來,我們一見面,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就像前面所說的,你的天眼、天耳、宿命、他心通,這個能力統統恢復,所以一看他,就曉得從前在哪個世界、哪一生哪一劫,我們是好朋友,都敘舊了,這老朋友見面了,你說西方極樂世界多殊勝、多熱鬧,不寂寞。換句話說,不去西方極樂世界,那真正是孤單寂寞,一輪迴一轉世,因為你沒有神通,你的家親眷屬都記不得,都認不得,面對面都不認識。所以你要知道,什麼人孤單寂寞?六道裡頭孤單寂寞。往生西方世界不孤單、不寂寞。我們在《往生傳》看到初祖慧遠大師往生的記載,他在往生的時候看到阿彌陀佛、觀音、勢至,還有蓮社先往生的那些人,統統都跟著阿彌陀佛來,一同來接引他。這他只說的什麼?說的是一世的,哪些、哪些、哪些人,都是蓮社的,以前往生的,統統都見面,統統都來了。那多生多劫以前的,那就不必說了,說了你也不知道,那就不必說了。
迎現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剎』,這是講往生速度之快。不要認為,這當中的距離很遙遠,十億個大千世界很遙遠;一剎那就到了,一念之間就到。到了還不算,底下這一句話重要,這是四十八願裡頭所說的,這種殊勝功德利益不可思議,『作阿惟越致菩薩』。什麼是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梵語,阿翻作無,惟越致翻作退轉,無退轉就是不退轉,圓證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三不退的菩薩,圓教初住就證得,但是不叫阿惟越致,阿惟越致是七地以上的通稱。換句話說,我們是一品煩惱沒有斷,凡夫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居然跟七地菩薩就平等,這是不可思議,這是難信之法。一般研教的大德們他們不能接受、不能相信,哪有這樣的人,平平白白什麼功夫也沒有,一下提升就生到七地,這還得了嗎?這是圓教,你想想看七地之下,十住、十行、十迴向三十個位次,初地、二地、三地,一下到七地,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一下就超這麼高,這怎麼能教人相信,怎麼能教人心服?所以教下的人不但不相信,他也不服氣,他們修行要修到這個境界,按照佛經上一般講,他要修兩個阿僧祇劫。第一個阿僧祇劫修到三賢位,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要一個阿僧祇劫;第二個阿僧祇劫只能修七個位次,初地到七地;八、九、十地這三個位次,是第三個阿僧祇劫才修滿的。所以位次愈往上就愈難修,你看第一個阿僧祇劫三十個位次,第二個阿僧祇劫七個位次,第三個阿僧祇劫三個位次,愈往上愈難。這個就等於兩個阿僧祇劫修滿了,入第三阿僧祇劫,你說這個便宜可佔大了。
所以這個法門才被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讚歎,沒有比這個更快的,沒有比這個更穩當的,沒有比這個更容易的,也沒有比這個更殊勝,就是一生圓滿成佛。所以蕅益大師讚歎,稱為「心性之極致,持名之奇勛」,勛是功勛,這持名的功德不可思議,「彌陀之大願」,這三個力量使你一下就超到七地。這三個條件,只有第一個是自己,是自己真如本性,為什麼?你是用真心來發願持名的。所以這個不能開玩笑,不是妄心,真心,所以他超越這麼高、這麼快。念佛絕對不是兒戲,要用真心,真心就是一心,就是清淨心、平等心,得用真心,不能用妄心。所以念佛人不能虛妄分別,不可以搞是非人我,更不能搞貪瞋痴慢,那是不能往生的。這是蕅益大師給我們說出這樣殊勝成就的三個原因,另外兩個原因是屬於佛的,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彌陀本願不可思議。彌陀的本願就是這一願,他發的這一願,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作阿惟越致菩薩。願文裡頭並沒有說,上上品才作阿惟越致菩薩,中下品沒有分,不是這樣的。它既然沒有這個字樣,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作阿惟越致菩薩。所以西方世界是平等成佛,那個世界是平等世界,佛是用平等法來度一切不平等的眾生,一切眾生以平等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平等成佛。這一點實實在在講,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沒有的,這才說西方世界第一殊勝是講這個。我們再看底下一章第十二章: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發菩提心。堅固不退。植眾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極樂。無不遂者。】
這個一段在整個願文裡面來說,承前啟後,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前面從第十二願到二十願的總結,特別增強我們的信念。『十方眾生』,這就包括我們自己在內。『聞我名號』,這是信解;『繫念我國』,是願行。我們在前面曾經跟諸位談過,念佛的人很多,但是對於名號功德知道的人不多。要怎樣才知道名號功德?這本《大乘無量壽經》就是名號功德的註解,你把這一部經徹底明瞭了,你才知道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樣對於持名念佛往生不退成佛才真正有信心。所以信是從解當中來的;如果沒有解這就信了,這叫做迷信,為什麼?對於事理完全不知道,我就相信了,這個信叫迷信。迷信裡面附帶條件,「佛,佛不妄語,我相信佛的人格,所以佛說話我相信」,這樣的信是有條件的信,這個不算迷。理事不知道,我相信佛的人格,佛教我們不妄語,他一定不騙我們,這個信叫正信,這信叫正信。正信是什麼?是信佛,但是事理還沒清楚;理事要搞清楚之後,那叫真信,比正信還要進一步,真的相信;如果在行持裡面真正體驗到這個境界,那是真正的正信,那證明了。
由此可知,三福裡面「讀誦大乘」,你說多重要!不能夠輕視。我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好了,何必還要讀經,何必還要去聽講?但是,如果你真的不聽經、不聽講,你學那個老太婆老阿公那種方式,死心塌地念到底,他是正信,沒有問題,能成就;如果做不到,你還有懷疑,還有業障,還會被外頭境界動搖,那麼換句話說,非讀誦大乘不可。所以不需要讀誦大乘的,佛法裡頭講只有兩種人,一個是上上根人不需要,為什麼?佛跟他一講,他就大徹大悟了,一點問題都沒有了。一種叫下愚,下愚是什麼?他不想理解,佛說的我相信,決定不懷疑。他不需要講那些道理,那個太麻煩了,我不要,我就一句彌陀念到底,這兩種人決定成就。難在哪裡?難在那個半調子,既不是上根,又不是下愚,這種人難辦,所以佛四十九年苦口婆心都是為這一種人。那個上智跟下愚好度,幾句話就解決了,他就成就了;最困難的就是當中這個麻煩,佛給我們講千經萬論,都是為這種人說的。這就說明讀誦大乘非常重要,你才真正體會到名號功德。唯有理事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死心塌地發願念佛,這就是「繫念我國」。現在所謂叫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如果不是把真相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很難相信、很難接受。我自己本人就是半調子,也就所謂知識分子,我算是很幸運,把這個事情搞清楚了,非常非常幸運,搞了三十多年才搞清楚,真不容易。還有許許多多人一生都沒搞清楚的,很多,搞一生都沒有把這個事實搞清楚;換句話說,對這個念佛半信半疑,那一生就很可惜了。
『發菩提心,堅固不退』,一心一意就是求生淨土,除求生淨土之外,決定沒有第二念,這才叫堅固不退。『植眾德本』,這個德本是什麼?就是一心念佛,一心念佛是萬德之本。那個「植」是比喻,就是前面所講的晝夜不斷,「一心念我,晝夜不斷」,就是「植眾德本」。『至心迴向』,至心是真心,以真誠之心,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欲生極樂,無不遂者』,沒有一個不滿願。真的,一百個人修一百個人往生,一千個人修一千個人往生,萬修萬人去!要用這樣的心態來修行,才是萬修萬人去,這個要搞清楚;如果不是這個心態念佛,就不能去。這個你可不能怪佛,佛在經上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不能把他的意思曲解了。
因此我們大家在一塊共修,一定要明瞭,我們要成就自己,我們要成就大眾,這就是無量功德;決定不可存一個念頭,破壞自己又破壞別人,你存這樣的心,決定墮阿鼻地獄。這是個念佛道場,淨宗道場,你到這兒來,來幹什麼的,你是到這兒來成佛的,還是到這兒來準備墮地獄的?我們先要搞清楚。同修多了就龍蛇混雜,真修的人多,福報大,少數害群之馬,我們還不會受大傷害;如果真修的人少,那問題就嚴重,這種脆弱的道場一定被你擾亂、被你破壞,這個罪過就無量無邊。所以我跟我們道場同修們說,我們道場很小,有些時候也有人想到我們這兒來掛單,來住幾天,住個二、三天可以,如果我們有地方可以方便一點;如果說住一個星期、兩個星期,不可,萬萬不可,原因在哪裡?他在外面帶的那些習氣,時間久了,就會影響我們這邊信心不堅固的這些同修,就會受他影響。信心堅定的同修不會受他影響,信心不堅固的就會受他影響。這絕對不是不慈悲,這是要保護我們的清淨心,這個要知道。在過去古時候的道場,每一個道場都有它的學風、道風,就是他專修、專學的。如果你跟他們這些人不是志同道合,決定不能夠入他的道場,入他道場是破壞道場。譬如這裡是念佛道場,你是個學禪的、學密的,你要搞進來,在這裡頭又勸人學禪,又勸人學密,這就不得了。正法道場諸佛護念,龍天保佑,你只要在這裡起一個惡念,你想破壞道場,自然有護法神遷單,這是真的,護法神遷單,你在這裡坐不住,你在這裡住,坐在這個地方會渾身不舒服。
所以這是每一個道場有它獨特的道風與學風,我們加入這個道場,一定是我們的目標相同,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志願相同弘揚淨宗,勸人念佛,幫助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同心、同願、同德、同行,這是和合僧團,這個很重要。我們中國古來的祖師大德勉勵出家人,一個出家人內修五德,外修六和。內是個人要修五德,這是自身的莊嚴;外面是跟大眾相處,要修六和敬。這個僧團才叫福田僧,才有護法神保佑,諸佛菩薩護念,這樣的道場非常之稀有、非常的難得。因為難得,所以黃念老就告訴我們,「同修貴精不貴多」。精是什麼?真正志同道合二三個人、五六個人不少,四個人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僧團,不少,不要多。絕對不可以要我們的見解、思想、願望、修行目標不相同的人,決定不能共處。他修禪的,他找幾個參禪的同修,我們盡心盡力財供養、法供養,布施給他、幫助他,可以,但是不能在一起共修,幫他建立道場,那是很大的功德;他修密,我們幫助他建密宗的道場。因為所有宗派都是佛說的,都是正法,都不是邪法,我們彼此互相讚歎、互相幫助。可是修行,那一定是幾個人共同修學一個法門,決定不能夠擾亂。就像一個學校有許多科系,他都是一個學校的學生,科系不相同,你在這個科系念書,你決定不可能捨棄這個科系去聽別的科系的課,這不許可的,這個決定是擾亂,決定不能成就。你這個是學土木工程,他那個學醫生的,你勸他:算了,你不要學醫,跟我學土木好。這成什麼話,這不把學校搞亂了!世間法尚且不許,何況佛法?所以佛法修學的要領,沒有別的,不管你依哪部經、依哪部論、依哪個宗派法門,要專、要精,就對了,你才會有成就,這才是真正值得讚歎的。
這些都在「植眾德本」,眾是眾多。這是總結,這樣的心態、行持來修西方淨土,決定成就。底下這個後半段,這就講業障,我們看看這個名號功德消業障的力量,在這裡就可以看到了。
【若有宿惡。】
『宿惡』是指我們這一生過去所造的,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所造的,都是叫做宿惡。
【聞我名字。即自悔過。為道作善。便持經戒。願生我剎。】
從這一段文我們就能夠看到,名號滅罪功德不可思議。清朝乾隆時候有一位慈雲法師,慈雲灌頂大師,他的著作很多,都收在《大藏經》裡頭。他有一本《觀無量壽經》的註解,叫做《觀經直指》,這是慈雲灌頂作的。我們民國初年也有一位慈雲法師,這一幅對聯就是印光大師送慈雲法師的,這上款上落的有名字,是不是那個慈雲又來了,這不曉得。慈雲灌頂大師在《觀經直指》裡面明白的開示我們,所有一切經法消滅不了的業障,這一句名號能消,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所以『聞我名字,即自悔過』,注意那個「即」。換句話說,什麼叫做懺悔、悔過?念佛就是懺悔。不必在佛菩薩面前去禱告,我過去做了什麼什麼壞事、什麼什麼錯事。你要在那裡禱告一遍,就你又做了一遍,阿賴耶識心裡頭又落印象,又造一次了。不要再造了,念佛就好。所以過去所造一切罪業不要去想它,想佛、念佛,這叫「即自悔過」。所以念佛就是悔過,不要再搞別的,這個道理很圓滿,為什麼?一切法都是唯心所變。大乘佛法裡決定不主張後悔,後悔是什麼?悔一次就又造一次,再悔一次又造一次,這怎麼得了!你何必要去造?你造阿彌陀佛多好!念念念阿彌陀佛,念念作阿彌陀佛,這個好,所有一切業障統統消除掉了。這個法門妙不可言,這就是念佛滅罪、念佛消災,念佛真實懺悔。實在講知道的人不多。
從今之後『為道作善』,「為道」就是自行化他,「作善」是幫助一切眾生學佛,幫助夠條件的同修弘法,這都是作善。這個人要發心出家,我們看看他確實因地很純正,有這個條件,我們要幫助他。看看他沒有這個條件,他出家會害佛門、害團體,那我們就勸他不必出家,勸他在家好好的修行,這都是作善。所以這個要有智慧觀機,恰如其分。出家之後,當然是以弘法利生為我們一生的事業,可是不見得人人有這個條件,沒有這個條件的我就退下來,我做護持,我幫助他,我們這一個團體有一、二個講經說法的就成功了,我們大家護持他、幫助他。如果人人都想出來弘法利生,結果是一個都不能成功。為什麼不能成功?那個弘揚佛法、講經說法,要有講台練習的機會,每個人都把他的時間佔去了,他沒有時間,沒有時間學習,沒有時間練習,有條件的人不能成就。沒有條件,怎麼練也練不出來,結果這個道場是一個都出不來。所以自己應該怎麼個做法,心裡要明白,明白就是覺而不迷,不能迷惑顛倒。講台上講經跟台下服務,功德完全相等、相同的,這是平等法。所以護持的人對於講經的同學不嫉妒;講經的同學對護持的同學絕不傲慢,絕不敢輕視。因為這種傲慢、嫉妒,這是人之常情,這是大煩惱,沒有法子避免的。
真正明理,心開意解,才能把這個煩惱伏住。我們看《六祖壇經》,五祖傳法給六祖,寺廟裡大眾沒有一個心服的,要想方法把衣缽搶回來,把惠能害死,嫉妒、障礙,人之常情。我們生在這樣一個時代當中,說是大眾在一塊相處沒有嫉妒,到哪裡去找?找不到,決定有嫉妒,決定有妨礙。但是這就是天天要講經,天天說法、天天勸導,使他自己明瞭、覺悟,知道這個嫉妒、障礙是墮地獄的,不要在這個道場住幾年,到最後到地獄去了。如果我不講清楚、不講明白,將來你墮地獄會埋怨我:那個時候你為什麼不給我講清楚?搞得我現在這個樣子。我今天統統講清楚了,你將來縱然墮到地獄,你對我沒有話說:當時說清楚了,我沒有聽、沒有做。你不會怪我了,我樣樣講清楚、樣樣講明白。甚至於我再三的講,我們道場同修,發心護持的,對於發心講經的人,把他看作自己的兒女,用這樣心態去照顧他;發心講經的人,對於護持的常住工作人員,看作父兄,要尊敬,這個團體才能夠和睦,才能夠成就,才是六和敬的僧團。
「為道作善」,我們只有一個目標,本人,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團體,弘法利生,把念佛法門、把淨土五經發揚光大,我們只有這一個目標。縱然在這個道場裡面,燒飯、掃地、抹桌子,也是這一個目標,所以功德相同的。講台上講的是這個目標,所有工作人員是同一個目標、同一個方向,這叫道場。如其不然,這個地方就不叫做道場,這是諸位同修們要知道、要記住的。
底下說『便持經戒』,這就是讀誦勸進,天天要念經。念經有兩個目的,第一個目的,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這是讀經不求解意,只是一句接一句的去念,教妄想分別執著滲透不進來,就是把妄想執著給念掉,跟念佛號目標完全相同。為什麼初學我們提倡念經?因為你念經,一打妄想,經就念錯了,馬上就把妄想抓出來了;念佛號不容易,一面念佛號是一面打妄想,所以你的佛號不得力。現在教你先念經,念到心地清淨、念到功夫成片了,經可以不必念了,專念佛號,那個時候佛號是一念相應一念佛,所以這是過渡的期間。念經第二個目標,是依教修行,我們對於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做法,到底哪個是善、哪是惡?經典上跟我們說出來了,經上講哪些是善法,勸我們要做;哪些是惡法,勸我們不能做。所以經念得很熟,一遇到事情,你馬上就能夠判斷是善是惡,是善就做,是惡就止,這就是修行的依靠。修行在哪裡?在起心動念之處,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這叫修行。那你這個經教不熟,你依什麼修行?依自己的妄想修行,這個靠不住!你以為是善的正是惡,你以為是惡的正是善,你把是非善惡都搞顛倒了。所以這個是依經典上的教訓,來修正我們見解、思想、行持。讀經是兩個目標。「便持經戒」,所以這是「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一句包括了三福裡面末後的兩句。
【命終不復更三惡道。即生我國。】
這一句是這一願的主旨,主要的宗旨就是這一句話,『命終』之後絕對不會再墮『三惡道』。這個話怎麼說法?必須要加以解釋。為什麼?前面說『願生我剎』,他到西方極樂世界,到西方極樂世界怎麼會再墮三惡道?這是說,通常一個罪業深重的人必定墮惡道,因為他念佛,他依照《無量壽經》的方法來修行、發願求生淨土,雖然造很重的罪業,實在講要照《觀經》上講五逆十惡這樣重的罪,都不需要墮三惡道,就生西方極樂世界。前面第十八願裡面,後面講「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那個主要的一句是在毀謗正法,你對於這個不相信,當然要墮。如果你對於這一個法門深信不疑,再重的罪業都能往生,臨終一念十念都能夠往生。所以這個裡面,一定要在修學的過程當中徹底了解、明白,知道自己要怎樣修法,這才是真正要緊之處。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如果這一願不能夠圓滿的話,阿彌陀佛是誓不成佛。他現在在西方世界成佛已經十劫,可見得這一願也兌現了,這是四十八願裡面第二十一願「悔過得生」。
在這個地方,我還有幾句話要補充,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兩種方式,一種是積功累德、依教奉行的,一種是臨命終時懺悔往生的。所以這一願,你要跟十八願合起來看,裡頭也有臨終懺悔往生的,因為什麼?他有宿惡。聞名,一個是臨終時候才聞名;一個是在平常作惡業的時候聞名,兩種情形。平常造作很多惡業,現在聽到阿彌陀佛,能夠信受奉行、改過自新,這也是這一願包括的。平常造作惡業,沒有機會聞到佛法,到臨命終時遇到善知識勸導他,他才聞到,立刻就能夠相信,就能夠發願求生、一心執持名號,也是悔過、為道作善往生的。所以這個裡面包括的境界非常之廣。總而言之,一個人要天天都能夠覺察到自己的過失,這叫覺悟,我們佛門講開悟。今天一天都沒有過失,這是愚昧、是糊塗,怎麼會沒有過失呢?只有成了佛才沒有過失,等覺菩薩每天都還有過失,我們怎麼沒有過失?知道過失是開悟,把過失改過來是修行、是功夫。所以你要想有功夫,你當然知過才改;過失都不知道,從哪裡改起?沒得改了。所以只有凡夫才沒有過失,修行人一定天天有過失。我在早晚課的時候提醒同修,早課是提醒自己,晚課是反省。我們這邊晚課念《無量壽經》三十二章到三十七章,你一面念,依照這個經文隨文作觀,依照這個經文檢點自己的身心,有沒有犯過?有犯過要改正,希望明天不要再犯,馬上就能改,這叫做修行。所以給諸位說,念經、念佛都不是修行,改過自新才叫修行,所以修行是從內心去做起,形式是其次。《華嚴經》上不重視形式,重視在內心。至於大乘法跟小乘法不一樣,小乘重視在形式,不重視內心,所以小乘人不能見性,不能明心見性;大乘人著重在內心,心地真正清淨光明,斷惡修善。
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