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二九集) 2014/11/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12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六十五頁倒數第三行,科題「真實利生」。請看經文:
【光闡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所以我們的科題,真實利益一切眾生。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光闡道教,欲拯群萌』,「光者,明也,大也,廣也」,有這三個意思。「闡者,開也」。「道教,指正道實教」,真實的教誨,「即諸佛之教化」,一切諸佛示現在十法界,在六道眾生,教導一切眾生的,都在這一個名詞包含之中,「總指世尊一代時教」,世尊,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釋迦牟尼佛出現那一個時代。依中國古大德的記載,佛滅度到今年是三千零四十一年,西方人的記載是二千五百多年,這個相差有六百年。哪一種記載正確?都有根據。時分、方分都不是真的,所以不必用時間去考據,最重要的是經的義理要真正透徹明瞭。
世尊住世八十年,我們中國人算虛歲,外國人講實足年齡七十九歲。在世的時候,十九歲放棄王位的繼承權,捨棄宮廷裡面榮華富貴的生活。我們學佛了,細心觀察,佛這個表演就是放下煩惱障。之後,他又以一個知識分子的身分,社會上絕大多數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廣學多聞,喜歡這樁事情。所以他離開家庭之後,印度當時是宗教學術非常興旺的一個地區,所有的宗教他學過,所有的學派他也親近過,學了十二年,認為不能解決問題,於是把它放下了,這是放下所知障。二障,十九歲放下煩惱障,三十歲放下所知障,去幹什麼?去入定去了,在畢缽羅樹下入定,萬緣放下。放下煩惱障,清淨心現前;放下所知障,平等心現前。《無量壽經》經題的後半段「清淨平等覺」,他用清淨平等心去修定,在畢缽羅樹下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就是開悟,就是經題上的「覺」,徹底覺悟了。自覺之後才能覺他,自己沒有徹底覺悟怎麼能教別人?這一點我們要知道。我們自己煩惱沒斷,所知障沒破,就開始教化眾生,把眾生教得迷惑顛倒,無所適從,這種現象是正常的。
釋迦滅度之後一千年佛教傳到中國。佛的法運分三個時期,正法時期,佛滅度之後一千年;像法時期,佛滅度之後第二個一千年;從第三個一千年之後,總共一萬年,叫末法時期,佛的法運總共是一萬二千年。所以確確實實的,是佛滅度之後一千年佛教傳到中國,傳到中國是佛教的像法時期。一千年之後,那個時候第二個一千年是中國漢朝,一千年之後到像法時期,隋唐是像法。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這是佛在《大集經》上講的。我們細心去觀察,我們生在釋迦牟尼佛末法時期第一個一千年跟第二個一千年的開頭,第二個一千年今年是第四十一年。如果我們的年齡六、七十歲,那是第一個一千年的末後,第二個一千年的開始;如果我們的年齡是四十一歲,那就正好遇到釋迦牟尼佛末法這一萬年的第二個一千年,還算不錯。
佛法以後狀況如何?我想我們學佛的同學都很關心,我也不例外。早年我向章嘉大師請教往後的佛法,老師告訴我,有興有衰。興衰不是法,是在人,人心善,佛法就興,人心不善佛法就衰。末法一萬年,人心的善惡確實有興有衰,關鍵在哪裡?關鍵還是在教育,諸佛之教化。這個世間有佛的教化,佛法就興,眾生就善;沒有佛的教化,眾生就不善,佛法就衰。這個現象我們看到了,親身體驗到了,教化重要。古人的標準,開悟之後才能講經,才能說法,我們沒開悟,怎麼辦?老師教導我們,我們沒有開悟的人講註解,註錯的人他負責任,我們只要把註解沒有講錯就行了,這樣就好。真正發心講註解,也會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幫助你開智慧。徹悟我們做不到,末法時期沒有了,但是大悟有可能,小悟就更容易。迷悟的關鍵在放下,你為什麼不悟?名聞利養沒放下,五欲六塵沒放下,貪瞋痴慢沒放下,七情五欲還在作祟,這就是你不開悟的原因。放得愈多,你所悟的就愈深愈廣。所以學佛,章嘉大師告訴我,就是學放下、學看破。最重要的是放下,放下才能看破,看破會幫助你再放下。這四個字,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它相輔相成,從初發心到如來地。真用功夫的人,這一條就是成佛之道。看破不放下等於沒看破。
下面說世尊這一代時教,就是佛陀開悟之後就開始教學,一生沒有一天不講經、不說法,天天講,講了四十九年。經典裡面記載的,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這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就是下面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金剛經》上佛告訴我們,「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有這句,那就是說明八萬四千法門每一門都能幫助你成無上道。所以它是平等的,關鍵就是你會不會用。佛陀教學的理念,他教給我們的,理念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八萬四千法門隨便哪一個法門都行,但是就是一門深入,不能搞二門、三門。我們進入這個房間,這房間只有一個門,你只能從一門進來。如果有二門、三門,你不可能同時從二門進來,你更不可能同時從三門進來。這個道理不能不懂。
今天許許多多學佛的同學,真的今人不如古人,古人學三年他能講一部經,今人學三年一部也不能講,什麼原因?他學得太多,學得太雜了。佛學院的排課沒有依照古人一門深入來排,跟現在一般學校一樣,同時排很多課程,每一個課程有一位老師來教導,每天有好多位老師來教你。每個老師思想不一樣,教學方法不一樣,你只能聽一點常識,你不能深入經教,問題在此地。跟古時候不一樣,古時候不但佛法,連儒、道都把佛門這個方法接受了,這方法好。古人教學的目的是什麼?是得三昧,是開悟,以這個為目標。今人不是的,今人是所謂廣學多聞,你學得很多,常識很豐富,記得很多。中國自古就說到,「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也」。這句話說得很嚴重,記得再多,知道再多,你沒有定功,你沒有開悟,你不能為人師。現在人的師就是廣學多聞,他讀得多,他記得多。
老師的素質古今不相同,古時候老師重視覺悟,悟有徹悟、有大悟、有小悟,至少他有小悟,教童蒙的秀才。他們學東西是一樣一樣的來,一門深入,深入的程度每個老師的標準不一樣。我們早年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經教,李老師的標準,這都是不斷的往下降,降到不能再降了,老師提的標準,你學這部經要講十遍,你才可以學第二部,沒有講過十遍不可以學第二部。這大概是標準裡頭最開放的,最低的限度了。十遍是叫你熟,遍數愈多愈好,愈多你心就定了,定能開慧。心不定沒有悟處,心只有定下來他才會開悟。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會肯定,不再懷疑,我一生就學一部經,我不必學第二部經。為什麼?我在這一部經上修定,從小定到大定,一直到自性本定,那就大徹大悟、就明心見性,真能達到。所以八萬四千法門,平等法門,沒有高下,每一門都能幫助你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學經教,實在講是用經教這種方法來修禪定,是這個意思,你的定功愈深,你對這個經教解釋就愈透。這個經你講一百遍一百個樣子,講一千遍一千個樣子,遍遍不相同。沒有講過的經,一聽就明白,一看就懂,一絲毫障礙都沒有,這叫一經通一切經通,一門通門門都通。要懂這個道理,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佛要度無量眾生,眾生根性不相同,那就得用無量的法門,無量法門是這個意思。學的人只要學一樣,不要學兩樣。
戒律是扎根,沒有這個根你沒有定,因戒得定。戒是什麼?戒是叫我們放下,放下萬緣,清淨心才能現前,放下一切法,你心才平等。你心不平等、心不清淨,凡夫,六道凡夫。清淨心證阿羅漢果,平等心是菩薩,覺,那是自性本定起作用。無論對於哪一法,惠能大師所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個萬法是宇宙,宇宙的全體,這是萬法。自性既然能生萬法,你見性了,哪有不明萬法的道理?這萬法不要學自然就明瞭。所以,佛教的修學,終極的目標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沒有到這一層,你還得要學,到這個境界就畢業,沒有東西再學了,叫無學。明心見性是大乘的無學,阿羅漢是小乘的無學,只斷見思。見思煩惱斷了證阿羅漢果,在見思煩惱裡面他畢業了,他還有塵沙煩惱、還有無明煩惱,所以只是小學畢業,他上面還有。大乘是圓滿的,大乘畢業了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為我們表演;惠能大師,唐朝時候,為我們表演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惠能大師那個境界跟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所得的境界是相同的。釋迦佛是廣學多聞,把它放下,他開悟。他要不放下,永遠不能開悟,為什麼?煩惱障雖然沒有了,所知障在。我們對佛的教學一定要懂得,不懂得,你學一輩子都入不了門。
「故知光闡道教,即廣宣如來經法」,就這個意思,釋迦牟尼佛做到了,一生教學,祖師大德們統統做到了。方東美先生曾經告訴我,兩百年前,中國的寺院庵堂那些出家的大德,無論是男眾、女眾,都是有道德、有學問、有修養的人。你學佛,如果經教不明白的地方,你向他請教,他一定給你講解。而且寺院庵堂它是佛教的教學活動中心,常常講經,很少中斷。講經時間長短、經教淺深,完全是應機說法,機是聽眾,聽眾程度深他講得深,聽眾程度淺他講得淺,沒有一個寺院庵堂不講經的,在兩百年前。兩百年到現在,寺院庵堂逐漸逐漸不講經了。台灣這些大寺廟每一年會講一次到二次,時間長的一個月,短的一個星期,我參加過這個活動,他不是天天講。要記住,釋迦牟尼佛在世天天講,沒有一天不講。佛教要怎樣才能夠興?講經就能興,不講經就不會興旺。寺院是學校,方丈住持是校長,校長自己可以不講經,他是行政首長,他要聘請法師來講經。聘請,這裡頭也有規矩的,我這個道場是修什麼法門,這部經一定跟我這個法門相應,如果不相應的,它就把我的法破壞了。所以中國大乘佛法有八個宗派,八個宗派所依據的經典不一樣,哪一個宗派它用哪一個宗派的典籍,不能搞亂了。
學佛的目標是要開悟,是要證果。佛法信解行證,單單信,不理解,這個信是迷信,能夠完全理解,這信叫真信;有了信之後還要行,依教修行,不行,你就不會有證,所以依教修行之後就證果。大乘教裡面第一個果位是初信,十信裡面的初信,小乘初果,大乘初信跟小乘初果斷煩惱這樁事情完全相同,都是講五種見惑斷了,真放下。五種見惑,第一個是身見,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知道身不是真的,假的。所以學佛的人聰明,我借這個假身體,我修真的。真的是什麼?真的是果位,須陀洹是真的,斯陀含是真的,阿那含是真的,阿羅漢是真的,借假身體來修真,一步一步把自己向上提升。證得初果,或者是大乘初信位,在佛門就稱聖人,不稱凡夫,你超凡入聖。為什麼?雖然你沒有出輪迴,你在輪迴裡頭是有期限的,不像我們一般凡夫,一般凡夫在輪迴裡頭無期限的,這個苦了。
小乘證得須陀洹之後,小乘最高的果位是阿羅漢,阿羅漢超越六道輪迴,永遠不到輪迴來了,要多長時間?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人間壽命短,天上壽命長,這天上人間七次往返時間很長,不容易。但是他雖然沒有離開六道,他決定不墮三惡道,也不會變成阿修羅,他就是天跟人,天的壽命到了到人間來,人間壽命到了再到天上去,七次往返證阿羅漢果,超越輪迴了,到十法界的聲聞法界去了。大乘果位呢?是第七信,證得初信、二信、三信、四信、五信、六信、七信,就出離六道,大乘果位。八信位呢?八信位就是緣覺,十法界的緣覺,九信位是菩薩,十信位是佛。七信出輪迴,十信出十法界,這《華嚴經》圓教所說的,它說得簡單,我們不難體會。天台別教,那當中地位多,當中有三賢。所以教、理、行、果,我們要發真誠心去學習,希望得到果報。正法、像法容易,末法第一個一千年還不錯,我們現在第二個一千年,第二個比不上第一,第三個比不上第二,佛法往後去一代不如一代,這個事實真相現在我們看得特別清楚。
我們修這個法門有沒有把握?這八萬四千法門,任何一門都要斷煩惱證菩提,確實沒把握,煩惱習氣很重,斷不了,這怎麼辦?這就是前面讀過了,如來以無盡的慈悲為我們開一個特別的法門,就是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個法門的條件很簡單,只要你具足信願行,你就能成就。《彌陀經》上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過去生中修的,福德也是過去生中修的。由此可知,淨土這個法門,你這一生往生了,那就說明你有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緣,這是前世修的,無量劫修得的,在這一生當中果報現前,不是偶然的。這個法門是著名的難信之法,你怎麼會相信?所以真正能相信,真正肯發願,真正肯念佛求生淨土,這個人是經上所說的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緣。因緣是你有機會遇到,你這一生能掌握住,不改變,一句佛號念到底,沒有一個不成功。我們在《淨土聖賢錄》、在《往生傳》裡面看到,在我們這一生當中看到許許多多念佛往生淨土,走的時候瑞相稀有,我們相信他真的往生。這些人對我來說是給我做證明的。
最近我們常常提到的,南陽來佛寺這三位往生的大德,海慶和尚,海賢和尚的母親,去年一月海賢老和尚一百一十二歲往生。他們是自然往生的,沒有生病,說走就走了,誰能做得到!海賢老和尚給我們表法,做個樣子給我們看,他往生晚上走的,白天幹一天活,白天從早到晚在大菜園裡面整地、拔草、澆水,做農活,做了一天,晚上走了。雖然給別人透信息,但是人家聽不懂,人家看老和尚辛辛苦苦,一百多歲還在那裡做工,就勸他可以休息了,明天再做,休息。他怎麼說?快了,快做完了,做完我就不做了。真的,做完了,晚上就念佛往生了。所以話中有話,沒聽出來。老和尚在臨走之前一個月,到處去看看,看看老朋友,辭行,見最後一面,下次再不來了。多清楚,一點不迷惑、不顛倒,不需要人助念。有同修告訴他,你告訴我什麼時候走,我們邀一些人去幫你助念。他跟人說,助念那是不相信,那是沒有把握,我不需要人助念,我自己走。他真的是自己走,晚上念了一夜佛,到第二天早晨人家到房門裡面去看,燈還點著的,去看,走了,真走了。
這個光碟我希望同學要多看,天天看,把它當作《無量壽經》來看,那是《無量壽經》的總結。我們在讀《無量壽經》,在解《無量壽經》,在學《無量壽經》,他做得非常圓滿,《無量壽經》點點滴滴他統統做到了,那個光碟是活的《無量壽經》。學老和尚,老和尚一生就一句佛號,他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二十歲出家,師父只傳給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囑咐他一直念下去,他這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一百一十二歲自在走的。他媽媽也是自在走的,媽媽八十六歲,往生之前親自下廚房包餃子,煮好餃子是一家人在一起吃飯,她的兒子、女兒、姪女都在,很歡喜,吃完之後在椅子上盤腿一坐,告訴大家「我走了」,真走了。你看多自在、多瀟灑,說走就走了。南陽這個地區與佛有緣,海慶也是預知時至自在往生。除這些之外,概略的說一說大概有十幾個人,那是十幾尊佛,往生極樂世界就成佛。
海賢給我們的信心,告訴我們西方真有極樂世界,不是假的,他常見阿彌陀佛,所以真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接引眾生一點都不假,只要你專,你懷疑就完了,你夾雜別的法門也錯了,決定不能夾雜。老和尚一生持戒念佛。戒是什麼?清淨心是戒,持戒的目標是得清淨心,得清淨心,持戒圓滿了。清淨心再提升平等心,清淨心裡頭沒有染污,持戒叫你放下染污。平等心裡頭沒有分別,你還有分別心,那連持戒的功夫都沒有了。為什麼?我持,我這個戒律好,「戒為無上菩提本」,一點沒錯,就盯在戒上,不能向上提升。你有沒有持戒?沒有。為什麼?你心不清淨。清淨心現前,持戒圓滿,往上再提升沒有分別,沒有分別是平等心,比持戒的功夫高。持戒是阿羅漢跟辟支佛,在大乘裡面是十信位,平等心是十住、十行、十迴向,大徹大悟是初地以上,天台別教所說的,這不能不懂。不懂,不是戒不對,是你把戒學錯了,你學偏、學歪了。佛說的是正法,可是你修的是邪法,這個對往生淨土會產生障礙,障礙你臨終不能往生。
海賢老和尚就一句佛號,戒定慧三學圓滿,他的心清淨,他的心沒有分別,平等心現前,他的心覺悟,覺悟就是智慧開了,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人家做到了。在淨土宗裡面所說的,清淨心是功夫成片,有功夫成片就決定能往生。他把五種見惑放下,有這個功夫,有這個功夫就能見佛。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見阿彌陀佛,現前是你沒有往生之前。一般往生的人至少見佛三次,就是你功夫成片的時候,佛來了,你見到了,佛會告訴你,你還有多長的壽命,到你壽命到的時候佛來接引你往生。第一次見面,把信息透給你,等於給你授記。你自己相信,為什麼?見到佛,佛親自給你講的,你的心堅定了,往生的願不變了,有這個好處,一直念下去,到壽終。第二次見佛,第二次見佛的時候,佛來告訴你信息,跟你約定時間哪一天來接引你。大概什麼時候?三個月到一個月,有人三個月前就知道了,有些人一個月前會告訴你。我們過去在新加坡,居士林陳光別老林長,他是往生前三個月,他在一張紙頭上寫,寫日期,寫了十幾個,沒有人敢問他什麼意思,就是那一天走的,一點都不差。所以我們知道他三個月前見佛,佛跟他約定時間。第三次見面是佛來接引他,帶他走。所以往生的人至少都是見佛三次。
海賢老和尚他活了一百一十二歲,念佛念了九十二年,九十二年當中他見多少次佛?我相信不止十次。在他光碟裡面我們聽到了,他說我好幾次要求佛帶我走,佛不肯答應,說我修得不錯,做個好樣子給念佛人看看,就是表法。你看好幾次,就不是一次、不是二次,多次見佛。兩年前他又說,老佛爺說他修得不錯,叫他再多住兩年,表個法給大家看看。臨終前幾天,他又告訴這些老同修們,我可能這幾天就要走了。人家問他為什麼?他說阿彌陀佛已經來了兩次,告訴他,他可以往生。你就想到,他一生見佛多少次!這些信息透給我們就是為我們做證明,極樂世界真有,不是假的;阿彌陀佛真有,信願持名,求生淨土,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如果把他老人家表法統統看清楚、看明白,真正懂了,不再懷疑,我們在這個世間一切萬緣可以放下了。不但世間法放下,佛法也放下,跟《金剛經》上所說的一樣,「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一切法統統捨了,這是什麼人?善財童子。你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他聽,他不學。聽幹什麼?聽是圓滿後得智,沒有一樣他不知道,他修就一門,一句佛號念到底。為什麼要學那麼多法門?是為度眾生,不是為自己。眾生根性不相同,一個法門不能普度。淨宗能普度,人家不相信。所以廣學多聞是為度眾的,一門深入是成就自己的。往生極樂世界,成就自己,就廣度眾生。到極樂世界去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一切不明瞭的全明白了,不需要學習,這是極樂世界無比的殊勝。
我們再看下面註解,「拯者,救也,助也。萌者,芽也」。「群萌」就是指六道裡頭一切眾生。「諸如來(諸佛如來)以大悲為體,欲救一切眾生,故曰欲拯群萌」。佛、菩薩,這個菩薩通常都是指法身菩薩,也就是明心見性的菩薩,不是普通的,叫法身大士,他們跟佛一樣,佛大徹大悟,他們也是大徹大悟。佛無始無明習氣斷乾淨了,法身菩薩無始無明習氣還沒有斷乾淨。無始無明習氣只障礙一樁事情,就是回歸常寂光,他不能回歸常寂光,除這一樁事情之外,他的神通、道力、智慧跟佛沒有兩樣。所以他在十法界現身,說法教化眾生,依然上供諸佛,下化眾生,不休息,樂此不疲。《會疏》裡頭說,「漸頓各稱所宜,隨緣皆蒙度脫,故云拯群萌。」《會疏》裡頭說得好,漸頓是指眾生的根性,頓根是頓超的,是絕頂聰明,我們講天才,他一聽,他就覺悟,就明白了。漸根的人不行,漸根的人要慢慢來,他沒有辦法頓悟,他煩惱習氣很重。佛菩薩知道,佛菩薩能看到他過去世,過去無量劫中這些煩惱習氣怎麼染的,不知道你怎麼能幫助他斷煩惱?知道才行。漸教就是八萬四千法門,在這個裡面選擇一門幫助他。頓教就不需要了,頓教是什麼?禪宗,禪是頓教,淨土是頓教。
淨土的頓教是從哪裡來的?是從過去生中曾經修學這個法門,供養無量諸佛,成就深厚的善根福德,他一聽他就相信,他不懷疑,他就真幹,像海賢老和尚一樣。這個人不是頓根,但是他善根深厚,師父教他這一句,一直念下去,他就真幹,他老實、聽話、真幹,這種人好教。這一句佛號居然念了九十二年不拐彎,不拐彎就是沒有改變,一句佛號念到底。這樣根性的人,像諦閑老和尚的徒弟鍋漏匠也是具備這個條件,他念佛三年往生了,站著往生,預知時至。他是不是壽命就三年?我不以為然。他是見到佛,佛告訴他還有多少壽命,他不要了,我現在就跟你走。佛答應他,真帶他走了。他沒告訴任何人。這一生成就,不可思議!所以老實、聽話、真幹,這種人肯定遇到善知識,肯定一生圓滿成就,這樣的人太難得了。現在人不老實、不聽話,不肯真幹,這種人這一生不會有成就,肯定還是搞六道輪迴。來生,他要真正持戒的話,好好修行,他會得人身,好的生天,出不了六道輪迴。如果要做錯事情的話,那他就墮三途去了,這也很可能,為什麼?最嚴重的是勸別人放棄念佛,修他的法門,這是斷人的法身慧命,這個罪過很重,這是地獄罪業。
下面,「又曰:欲,指釋迦大悲所願」。欲拯群萌,我們講欲是欲望,也就是他的願望。「然此一字,通上下,含二義:一謂欲拯群萌,諸如來以大悲為體,欲願未度者令度,未安者令安。光闡道教皆為之也」。完全看眾生的根性,一點都不勉強,他願意得度,那就是願意脫離六道輪迴,了生死出三界,佛會幫助他。還有一種,他還沒有想到了生死出三界,他只是現在苦,希望離苦得樂,佛也幫助他,幫助他得人身,幫助他生天道,佛都有這個能力。佛是永遠恆順眾生,佛不會起心動念,不會主動一定要求你什麼,沒有這個道理的。不起心、不動念,是佛;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是菩薩;起心動念,還有分別,沒有執著,那是阿羅漢、辟支佛;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有,六道眾生。這要記住,自己知道,自己是六道眾生。執著放下,不執著了才是阿羅漢,提升了,清淨心現前。再提升,不分別,不分別就成功了,就大徹大悟,覺了。經教裡頭講得太清楚,講得太明白了,天天念,天天學習,為什麼還會迷惑?
第二,再看下面,「二謂欲惠真實之利」。惠是給予,佛菩薩非常樂意的把真實的利益教給眾生,沒有比這個更真實的了。真實的利益是什麼?是幫助你離苦得樂。六道是究竟苦,極樂世界是究竟樂,只有大善根大福德的人能接受如來真實的利益,他聽了相信,真肯放下。這個放下不容易,學佛的人誰能把名聞利養放下?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只聽說來佛寺這三位,他們真放下了,表現在往生的時候自在。沒有放下哪有這麼自在?哪一個人死不生病?他們三個都不生病,都是很正常的人,說走他真走,他的神識就離開身體了,那麼樣的乾淨俐落,一般人做不到。他怎麼做到的?一句佛號做到的。三個人都不認識字,都沒有念過書,統統都是這一句佛號,這看了還能不相信嗎?一個有懷疑,三個!三個你還懷疑,你的疑心太重,你真的出不了,這一生當中沒有辦法脫離輪迴。連著三個人,這個信息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希望我們同學要多想想,要細心觀察,六道真苦,苦不堪言,為什麼還留戀?遇到淨土法門,八萬四千法門要放下,要捨。
戒律要不要學?可以學,學了幹什麼?學了教化眾生,教人斷惡修善。這就是救人不墮三惡道,來生還能得人天身,他的欲望就如此,來生還在人天,戒律可以保證他。要想出六道輪迴,一定要得定才能出去,不能得定出不了六道輪迴。要出離十法界,一定要大徹大悟,沒有見性(明心見性)出不了十法界。真正保證你能超越的就這一句佛號,你不肯相信那就沒法子了。誰能相信,誰不懷疑,誰真念,念念相續,他決定成就。二謂,這是第二,謂欲,這個欲是惠真實之利。「謂如來欲願眾生入彌陀海故。」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每一尊佛,每一尊法身菩薩,沒有一個不是希望眾生信願持名,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可以說這是諸佛菩薩共同的願望。只有這一門簡單明瞭,上到等覺菩薩,下到地獄眾生,沒有一個不得度,這是真實之利。前面講的真實不是究竟圓滿的真實,這個法門是究竟圓滿的真實。
「諸佛之所以出興於世,欲說彌陀願力,惠救萬眾生,將為本懷故。」這還得了!希望我們同學要注意到,千萬不要疏忽了,疏忽就大錯了,機會太難得了!來生能不能到人道?很難。為什麼?人道要五戒十善乾乾淨淨,你用五戒十善去衡量自己,自己戒善清不清淨?戒善清淨,為什麼不能了生死出三界?因為你有我沒有忘記,你身見沒有放下;對立沒有放下,對立是邊見;成見沒有放下,自以為是,自以為不是、自以為是都屬於成見;還有許許多多錯誤的看法,你自己還不知道,你怎麼能了生死出三界?真有大善根、大福德,你遇到這個法門,得諸佛菩薩威神的加持。加持什麼樣子?你對淨宗法門一聽就歡喜、就接受,沒有絲毫懷疑,一句佛號念到底,萬緣放下,世出世法全放下,這個人這一生決定成就,成就不可思議。
我們有理由相信,海賢老和尚二十幾歲就得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有資格往生。諦閑老和尚的徒弟鍋漏匠就是得功夫成片,阿彌陀佛接引他往生。海賢老和尚,我們相信,二十歲出家,師父教他這句佛號,教他一直念下去,他聽話,他真幹。我們相信,他二十四、五歲的時候,念了四、五年,決定得功夫成片;再念個五、六年,他得事一心不亂,所以事一心不亂一定是在三十歲前後得到的;理一心不亂肯定是在四十歲左右得到的。理一心不亂,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個境界往生到極樂世界直接生實報莊嚴土,無比的殊勝。一句阿彌陀佛證得無上菩提,給我們做這個證明。我們這一生遇到是福氣,這個緣分不簡單,就是《彌陀經》上講的因緣,善根福德因緣。如果我們有一點善根福德,遇到這個因緣,成就了。善根福德有欠缺,遇到了也相信,但是還有懷疑,對其他的法門還歡喜,還捨不得放下,這就是什麼?善根福德不足,雖然遇到了,輕易放棄,這一生不能成就。「《甄解》則於上說,結歸後義曰:諸佛之所以出興於世,欲說彌陀願力,惠救萬眾生,將為本懷故」。
下面這一句,『惠以真實之利』,「惠」是惠施,就是給人,也有恩賜的意思,恩賜是上對下,佛對於眾生賜予真實利益。「真實之利者,按善導大師意,指彌陀誓願為真實之利」。彌陀誓願就是四十八願,這個說得好,四十八願願願都是為眾生的。第一大願就是平等,往生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我們的身體相貌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沒有絲毫差別。世尊在我們這個世界現身,現應化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所現的報身,《觀經》上說得很清楚,相有八萬四千相,不是三十二相,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隨形好,每一個好放八萬四千光明,每一道光明有十方諸佛如來在講經說法作佛事,無比的殊勝莊嚴。身,紫磨真金色身,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那個八萬四千法門修成的要修無量劫,必須要往生到如來的實報莊嚴土才能見到佛的報身,自己的也是報身,但是比佛差一等,比不上佛,佛的報身圓滿,他的報身有欠缺。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個個圓滿,跟阿彌陀佛一樣,沒有欠缺。這是多大的福報,這是多大的善根,沒有這麼大的善根福德,你怎麼能僥倖得到!
所以你今天聽到這個法門有懷疑,還不敢相信,這是正常的。你要完全相信,一點懷疑沒有,你就不正常。什麼叫不正常?你無量劫到今天,你的善根福德圓滿了,不是圓滿你不可能沒有懷疑,不可能完全相信。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我們遇到就是有緣,但是緣不足,還有懷疑,怎麼辦?能學鍋漏匠,能學海賢法師,把這句佛號當作命根。老和尚說得好,「阿彌陀佛是我老和尚的命根子」,這話說得對。你抓住這句佛號日夜不間斷,至少要像諦閑老和尚教鍋漏匠的,這句佛號念下去,念累了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不分晝夜。為什麼?把你的善根福德補足。補足了,什麼時候補足?不懷疑補足了,再沒有兩個主意補足了,我一心一意就求生淨土,沒有第二念,證明你補足了,證明你決定得生。這是我奉勸同學的。
下面,「大師偈云: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兩句話非常重要。這個大師是善導大師,我們淨土宗第二代的祖師,告訴我們,十方世界諸佛出現在世間為什麼?就是為介紹阿彌陀佛本願海,也就是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介紹阿彌陀佛給大家。這是真實的利益,真實當中的真實,沒有比這個更真實的利益,換句話說,教你就在這一生當中圓滿成佛,就這個意思。「《甄解》讚曰:此今家」,日本人稱善導大師為今家。日本淨土宗的寺廟很多,我們去拜訪看到很多,這都是日本淨宗祖師當年在大唐留學,依善導和尚為老師,把淨土宗傳到日本,日本這些大德感念善導大師的恩德,奉善導為初祖。日本淨土宗初祖是誰?善導大師,他們學成的稱為第二代、第三代,很難得!日本人敬祖師比敬佛還隆重,供的佛像都不很大,供祖師的像很大。你到他祖堂裡面去看祖師,善導大師、智者大師,幾乎每一個道場你都看到。世世代代,到現在這個風氣還存在,每天燒香禮拜,我們看到了。如果再能認真學習經教,佛法就興旺起來了。
這個讚曰,「此今家獨步妙釋」,善導大師解釋得太好了,「他人所未談也」,善導大師之前沒聽說人這麼說法,這一句話是善導大師說的,「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我們今天遇到了,生在這個時代,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難行道,非常不容易成就,唯獨這一門是易行道。易行道為什麼這麼難?是難信,不是別的。這個難信也是十方諸佛所說的,都說這個法門難信。這個法門非常容易成就。「順此祖釋」,我們隨順善導大師的解釋,「以彌陀本願為真實利,則可以八萬四千法門為光闡道教,其義明矣。」八萬四千法門到最後怎麼樣?最後統統歸淨土,沒有一門不歸淨土。修八萬四千法門的人,修成了,修無量劫,往生到哪裡?往生到華藏世界。到華藏世界之後,會遇見文殊、普賢,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經》上有,到極樂世界這才叫證得究竟圓滿。你看轉好大的一個彎,還是轉到極樂世界。所以真正能相信,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緣,這種人值得尊敬。現前我們所曉得的,鍋漏匠、南陽來佛寺的三聖。你要不了解事實真相,你對他們那個恭敬心生不起來;了解事實真相,你才真正生起恭敬心,真正發心向他們學習,一生真正有把握。
「又《甄解》引《六要》曰:真實利者,指此名號,即是佛智也。」這說得更清楚,什麼是真實利?這一句名號是真實利,說得更清楚、更明白了,這是祖師大德全程肯定真實的教誨。我們把這句名號看得一文不值,這一句阿彌陀佛誰不會念?自己就不肯念,認為佛法高妙,這一句阿彌陀佛比不上八萬四千法門。錯了,真錯了!這段的意思很深。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