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無量壽經 (第一二九集) 2001/7/2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129
請掀開經本,《科會》三十三面,經文第二行,我們從「心佛難思」這一段看起:
【眾生業報。亦不可思議。眾生善根。不可思議。諸佛聖力。諸佛世界。亦不可思議。】
上一次講到眾生業報不可思議,今天我們接著再跟諸位報告『眾生善根,不可思議』。業報是非常可怕的現象,我們如果稍稍留意時事,在每天報紙、電視、新聞廣播裡面,就能夠看到業報不思議的現象。這得要學佛的人才能看得出來。如果不是學佛的人,只能看出社會的動亂不安,社會問題的複雜,這是一般人能夠感受到的;要能看到業報,那得要在佛法裡面有相當契入,這才能了解社會狀況。唯有真正徹底明瞭,才知道怎樣解決問題。解決社會複雜問題的理論依據,就是底下這兩句,「眾生善根,諸佛聖力」,就是這兩句話。但是如果不知道眾生善根,不知道如何增長眾生的善根、光大眾生的善根,這個問題還是解決不了。所以說到這個地方,難!這是真正難。
佛陀在世的時候,那個時候的社會問題沒有現在這麼嚴重,釋迦牟尼佛有沒有能夠圓滿的幫助社會解決問題?我想每位同修都會搖頭,世尊沒有做到圓滿解決。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釋迦族這一個族群被琉璃王消滅,佛雖然也用盡一些方法,最後還是不能夠挽救。弟子們有向佛陀請教,而佛陀的答覆:「眾生業報,不可思議」。這是釋迦族跟琉璃王這一族在多生多劫之前結下的冤仇,佛雖有智慧、雖有能力,不能轉眾生的定業。眾生定業能不能轉?答案是肯定的,要誰轉?要眾生自己轉,所謂是解鈴還須繫鈴人,佛沒有法子,不能幫他轉。佛要是能夠幫眾生轉定業,我們眾生造作的罪業,那真的,佛都會幫助我們,我們可以不要遭受這個果報。佛說真話不欺騙人,佛沒有能力。
心、佛、眾生,這個力量是平等的。心的力量,《華嚴經》上說得好:「虛空法界,國土眾生,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是講心力不可思議。佛力不可思議,下面說『諸佛聖力』。佛的力量從哪裡來的?對於這些事實,我們用佛經的術語來講,性相、理事、因果,他都透徹明瞭,他當然有辦法來轉;奈何眾生不能接受,那佛就幫不上忙。如果眾生對於佛的教誨能信、能解、能行,佛的聖力就幫得上忙;眾生要是不相信,不能夠深解,又不能夠奉行,佛雖有能力也幫不上忙。這個道理我們要懂。世間的災難是真的,而且這個災難恐怕沒有法子避免,我們唯一的辦法先求自度,這比什麼都重要。災難遇到了,我們不害怕,不驚不怖,在這個時候我們往生佛淨土,那我們自己的事情就辦妥,自己的問題就得到圓滿的解決。一定要相信佛在一切經論裡頭,苦口叮嚀我們的「因果通三世」,一定要相信!相信釋迦牟尼佛句句話都是真實的,就像《金剛經》上所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決定沒有妄語。「如語」是事實真相怎樣,他就怎麼說法,他不會添一點,也不會減少一點,是什麼樣子就怎麼個說法,不增不減,這叫如語。
佛在經論上跟我們講因果報應的事情講得太多太多了,我們要牢牢的記住。生命是永恆的,身體是短暫的,這總得要清楚。我們要修是要修永恆的,我們不是要修短暫的,一定要修永恆的,這是佛家常講「要學帶得去的」,帶不去的,你學它幹什麼!帶得去的,在我們現前這個境界裡面,是「業」。我們身語意的造作就是業,惡業帶得去,感召來生的苦報;善業帶得去,感召來生的善果。可是佛對這樁事情並不勉勵我們,佛勉勵我們修淨業,這是佛的真實智慧,無盡的慈悲。為什麼?淨業在六道裡頭沒有果報,果報在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我們要懂。什麼叫淨業?最簡單的說,清淨心。會修淨業的人,明白道理的人,在哪裡修?在日常生活當中去修,你在生活裡面、工作裡面、待人接物裡頭,永遠保持你心地的清淨,不受污染,這叫修行。能夠保持心地的清淨,在我們念佛人來說,這就是念佛三昧。不是教我們眼不看、耳不聽,不是的!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就在這裡頭修行,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為。
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修行不在經卷裡頭,修行一定在生活裡。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看到稱心如意的事情會歡喜,這個歡喜心起來了,好不好?不好,為什麼?造了善業,這個善業的果報是人天福報。如果看到不合自己意思的事情生煩惱,動了瞋恚心,不高興了,這個錯了!這一念不善的念頭招來什麼?招來三惡道的果報。然後你才曉得我們每天早晨,從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覺,這一段時間裡面造多少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你說造多少業?然後我們從出生到離開這個世間,這幾十年當中天天累積,這個業有多少?算不清!佛又告訴我們,我們每一個人還有過去世,過去世還有過去世,過去無始,無始劫到今天,我們累積的業,佛在經上有個比喻,好在這個業沒有體積、沒有形相,假如所造的業要是有體積、有形相,佛說盡虛空、遍法界都容納不下,這個話是真的,絕對不是誇大。所以,無量劫來我們造作的罪業也是無量無邊。這些業因就是阿賴耶裡面集結的習氣,這個習氣有三種:有善業、有惡業、也有淨業,三種都有。
我們在座諸位同修,如果不是過去生中你造作的善業跟淨業,你就不可能坐在這個地方聽兩小時講經,坐不住。你要不相信,那個馬路上找個人,你叫他這兒來坐兩個小時,我相信他坐了五分鐘,他就要逃走,坐不住。這是什麼原因?阿賴耶裡面淨業的種子太少。所以能夠在這邊坐兩小時的,都是佛在經裡頭常常讚歎的「善根深厚」!那我們曉得,許多人都有善根,我們在沒有接觸佛法之前,也跟一般大眾一樣,要是人家來找我到廟裡坐兩個小時聽經,我們也坐不住;為什麼以後能坐得住?我想每位同修都有這個經驗,這個善根要培養、要薰修。如果沒有培養、沒有薰修,我們也見到不少人,第一次接觸佛法,朋友介紹你來聽一聽,坐下來聽,他就聽得感興趣,這是善根特別深厚的人;如果他沒有惡緣來擾亂,他這一生當中肯定會有成就,為什麼?善根太深厚了。所以我們曉得,如何幫助一切眾生把他微弱的善根引發出來、把他的善根加強,這是無量功德。
具足深厚善根的人,我們要幫助這個世間苦難的眾生。苦難眾生佔多數,善根增長的人佔少數。我在過去講席當中,用比喻來說明這個現象。特別是我們現前這個社會,在這個地球上由於科技的發達,把我們的生活方式、意識形態,可以說做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古聖先賢的教誨在今天能不能推廣?如果用古時候大德那些方法一成不變,在今天社會推廣是肯定行不通的,沒有人願意接受。那要怎麼辦?必須要通過現代化的包裝,讓現代人能感到興趣,潛移默化才能夠收到效果。這就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必須要有高度的智慧,要有高度的善巧方便,我們才能夠幫助別人。這裡面最根本的、永遠不變的一個原理原則,一定要遵守釋迦牟尼佛為我們所示現的,做了再講,這是永遠不變的原理原則;也就是說我們自己要做到,自己不做到、沒有做到,用什麼樣方式技巧,都沒有辦法讓別人相信。佛教我們不貪,我們做到了沒有?貪的對象太多了,佛法把它歸納五大類:財、色、名、食、睡。我們有沒有做到?如果沒有做到,你就不能服人。自己先要做到,「先行其言」,釋迦牟尼佛當年教化眾生,他老人家做到,先做到,然後再說到。我們今天佛法衰,佛法沒有辦法;這麼好的東西,確確實實對這個社會、對世人有肯定的幫助,像過去歐陽竟無所說:「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說得這麼肯定,這些大德們苦口婆心在宣揚,為什麼不能產生效果?我們違背了根本的原則,自己沒有做出榜樣,講得雖然好,人家聽了也歡喜、也讚歎、也鼓掌,但是不能夠奉行,為什麼?講的人沒有做到。
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不僅僅是言教,身教、意教,三輪教學,真正做到無私無我。我們今天最困難的頭一關是「我」,自私自利,起心動念「我的利益」,這就完了。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跟同修們提示,「我的利益」這個念頭是輪迴心,輪迴心所造的業都是輪迴業。善根造一點善業,來生在三善道的果報,就如此而已。所以我們生生世世,無量劫來都沒有辦法脫離六道輪迴,原因是什麼?根本的原因是什麼?就是沒有能夠把輪迴心轉過來,我們的病根在這個地方。就是淨土法門,我們也絕對不是這一生遇到的,這一生初次遇到,你不可能接受這個法門,也是無量劫中所種的善根,過去曾經遇到過多次。為什麼不能往生?還是錯在輪迴心。這一條比什麼都重要,如果不能轉過來、認真的轉過來,我們這一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沒有把握。如果沒有把握,你一定猶疑不決。《無量壽經》上講得好,疑為菩薩最嚴重的障礙,障礙你的菩提心,障礙你的菩薩道,你的所作所為依舊是造業。所以同學們應當仔細去想想,學佛的人雖然是多,經過多重淘汰之後,真正學佛的人沒有幾個。不但這個道理要明瞭,事實真相要清清楚楚,怎樣救自己,怎樣度自己,自度而後才有能力度他;換句話說,我們自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把握了,然後幫助別人,這個心態就不一樣了。
這裡面最重要的、關鍵的所在就是「放下」,我們要常常記住、牢牢記住,放下!念佛堂裡面主七師常常叮嚀囑咐我們的,「放下身心世界,一心正念」,這就對了。我們要記住,時時刻刻要記住放下,放下在什麼時候做功夫?在起心動念之處,念頭才一動,曉得這個念頭錯了,立刻放下。怎麼放法?一句「阿彌陀佛」換過來,把我們的念頭換過來,換成佛號、換成念佛,這是淨宗用的方法,這個方法妙極了!無論是善念是惡念,這個念頭只要是對自己的,「阿彌陀佛」換過來。古大德常常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我們是凡夫,哪有不起念頭的道理?不起念頭,你就不要修行了,你是聖人,你不是凡夫。我們是凡夫,肯定有念頭。有念頭,古人講換得快,你的警覺性高、覺性高、悟性高。那個覺悟高,他就換得快,第一個念頭才起,第二個念頭就換掉;悟性差一點,可能到第三個念頭、第四個念頭才曉得不對,趕快換過來;再差一點,可能一兩分鐘,一兩分鐘就不少念頭了,才換得過來,能夠在一兩分鐘換過來都了不起,愈快愈好。所以要知道,我們今天講修行總綱領、總原則,我說二十個字還太多了,但是這二十個字講得清楚、講得具體,「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再簡單一點,四個字:「純淨、純善」。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修什麼?就修這個。
「純淨」,我們的心絕對不能有絲毫染污。什麼是染污?七情五欲是染污,我們講動了感情,喜怒哀樂愛惡欲是染污,要警覺!這個染污就是不淨,不淨就不能生淨土。古大德常常提醒我們「心淨則佛土淨」,我們心不清淨,怎麼能生淨土?念佛生淨土沒錯,就是剛才講,你念頭才起來,馬上就換成「阿彌陀佛」,這樣才能生淨土,用念佛的方法修清淨心,修念佛三昧。不是一面念佛,一面起七情五欲,一面打妄想,那個不行,沒有用處,古大德講「喊破喉嚨也枉然」。第二、修「純善」之心,務必使自己在這一生當中,對於一切眾生絕對沒有一絲毫的怨恨,沒有一絲毫不善。眾生不善是他的事情,不能把他的不善攬過來變成自己的不善,這就大錯特錯了!他的不善我們看得很清楚,如果看不出來,那你就變成白痴了,哪有智慧?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己永遠保持如如不動,就是《十善業道經》講的「不容毫分不善夾雜」,我們在這裡用這個功夫,在日常生活當中。
可是諸位還得要記住,不要把話曲解了,以為要是這樣作法,那學佛的人不變成跟木頭人一樣?不變成沒有知覺了嗎?沒有知覺的人是白痴,白痴不能成佛。那這樣學佛的人在這個社會上要怎麼做人、怎麼生活?你原來怎麼生活,還是照常一樣的生活;原來怎麼工作,還是照常一樣工作,形相上沒有改變,心理上改變了。那我們看到歡喜的事情,可不可以笑笑?可以;看到不歡喜的事情,可不可以發發脾氣、罵罵人?也可以,那這不動了感情嗎?要學永嘉大師「分別亦非意」,這就對了。跟大家往來表現的也是七情五欲,但那是表演,不是真的。世間人是搞真的,學佛的人是表演,不是真的。學佛的人就像在戲台上唱戲一樣,那個劇本編在這裡叫你哭,到時候你就要哭一下;那個地方編成叫你笑,那你就得笑一下,不是你自己想笑想哭,劇本上這樣寫的,到時候就得這麼演,而且還要演得很逼真。全是假的!
所以覺悟的人跟沒有覺悟的人在一起,覺悟的人是佛菩薩,叫遊戲神通。為什麼要用這些方法?不用這些方法,就沒有辦法跟世間人接觸。那世間人一看,「你們是木頭人,沒有感情的人」,他怎麼會跟你往來?所以你一定要演戲給他看。經上常常教給我們「為人演說」,演就是表演,為別人表演,就是這麼個意思,這才能夠度化眾生。自己心裡頭確確實實不動心,就像《金剛經》上所說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我們在生活裡頭練,對自己確實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對別人要演得很逼真。沒有這個本事,怎麼能成就自己?怎麼能夠幫助別人?
我們必須有一個永恆堅定的信念,一切眾生有善根,「眾生善根,不可思議」,我們才能夠發菩提心,普度眾生。不要認為眾生造惡、造業,造惡造業是他迷惑,他有沒有善根?他有善根。中國古人教學,教科書編得好,《三字經》裡頭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那就是此地所講的「眾生善根,不可思議」。眾生的成就為什麼差別這麼大?有作佛、有作菩薩,還有落在地獄裡頭,變畜生、餓鬼的,何以有這麼大的變化?善導大師講得好,「總在遇緣不同」。這句話跟《三字經》上,下面兩句話講的一個意思,「性相近,習相遠」,那個「習相遠」就是遇緣不同,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對於我們六道凡夫來講,我們能不能有成就,關鍵都在「緣」上。緣,用現在的話來說:機會、條件。我們每一個人生活修行,條件不相同,機會不相同,可是要知道,往往一個人在一生當中都有很好的機緣,但是這個機緣怎麼樣?你沒有掌握住、沒有抓住。所以機會要懂得把它抓住,一失掉之後,第二次再遇到,那就相當不容易,不是你常常會遇到的。遇到要能把它抓住,你能把緣抓住,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我們學佛第一個機緣,「親近明師」,《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裡面所說的第一個條件;《華嚴經》末後給我們示現的五十三參,參訪善知識,這是第一個條件。就是我們一般講要好的老師、要好的學習環境、要好的同學,如果這三個條件具足,進步快速。可是這三個條件真的可遇不可求,偶然遇到,自己要有智慧,自己要有慧眼掌握機會,這個機會不能夠失掉。我比一般出家人幸運一點,跟我同一個時代的出家人;我遇到這些機緣,我很懂得抓住機緣,我懂得。我感激章嘉大師替我選擇這一條人生的道路;我在台中親近李炳南老居士十年,這是個緣分。好的老師有了,在道場修學也沒有太大的障礙,就是同參道友了。原先李老師開了一個經學班,就像我們現在的培訓班一樣,他的班只辦一屆就沒有了,這一屆是兩年,要算算時間,大概跟我們三個月差不多,因為他一個星期上一堂課三個小時,一個星期三個小時課,兩年,每年大概使用四十個星期;換句話說,總共起來不到一百次,時間不到三百個小時。我們同學二十多個人,這就有同參道友了,可是這個班停辦之後,我們同參道友就散掉了,這怎麼辦?散掉,對於我們的修學就造成很大的困難。我去找,我找到六個同學,包括我一個共七個,我去找他們,我們還是一個星期保持一次,在一塊練講,互相的批評。我們這七個同學,我在台中十年,我們就保持了十年。我離開台中之後,我還提醒他們,希望我們七個人這個小班不要散掉,繼續下去。但是我離開台中之後,這個小班無形當中就解散了。由此可知,我要不主動去找幾個同學,每個星期我們做一次共修,那個共修(我們共修不是念佛)是覆講,覆講完之後,大概有一個半小時的研究討論。這個機會要不抓住,那怎麼行?我們怎麼能成就?所以同學當中很多,志趣各個不同,找三五個志同道合的,這個不難,不是難事。
發心學講經的同學有,但是不參加培訓班那有一定的難度。在中國大陸有一些在家居士發心講《無量壽經》,講了很多遍,可以說這個經他念得很熟,講得也很熟,可是他把那個錄像帶拿來給我看一看,問題百出,什麼原因?沒有經過正式訓練,如果用李炳南老居士的講演術,《內典講座之研究》的標準跟他一量,他就不及格了。所以凡是發心學講經的同學,應當要參加培訓班。培訓班的時間不長,我們訓練的重點就是傳授講台的技巧方法,你學了這個,你將來上台,縱然講不好,人家一聽,你是內行出身的,你不是閉門造車。這個東西就像師範學校裡面培訓老師的教學法,念師範的這些老師們一定要學「教學法」、要學「教育心理學」,這是它兩門必修的功課。我們培訓法師、培訓講經人才,重點的課程也是這兩門。你不懂得大眾的心理,你就沒有辦法契機;要做到契理契機,這是一定要學習的。
所以佛普度眾生,這是佛的弘願;又說佛不度無緣之人,什麼是無緣?不接受、不信、不願意學、不能依教奉行,都是屬於無緣眾生。由此可知,有沒有緣不在佛這一邊,而是在眾生那一邊,佛這一邊是平等的。佛法裡頭常說「佛氏門中,不捨一人」,所以我們要肯定眾生有善根。在三善根上來講:不貪、不瞋、不痴,決定沒有自私自利,這是什麼?這是一切眾生的本善。為什麼現在你會有自私自利?你會有貪瞋痴慢?這是習性,根是無始劫以來被這些不善薰修,薰成這個習性;緣在現前這個社會,這個社會是貪瞋痴慢的大染缸,我們踏進這個社會,你所看到的,你所聽到的,乃至於你所想到的,無不是自私自利、無不是損人利己、無不是貪瞋痴慢,認為這是正常的、這是合理的,錯了!錯在此地。所以我們要肯定一切眾生的本善,要知道他的習性不善;那麼我們對於一切不善的眾生,這個心態就會改變過來,就會像佛菩薩一樣慈眼視眾生,菩薩們的慧眼、法眼、慈眼我們慢慢就會養成,這一點非常重要。
再說到今天的社會,大多數人不善。我們這個少數人有沒有能力去幫助他?給諸位說,能力肯定有。有多大效果?那就看我們怎麼個作法。這個道理,就是今天科學家所講的波動,我們佛法幾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就跟我們講了,但是他沒有說「波」,沒有用這個字,意思完全相同。佛說「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是講第一個波動、最初的波動。為什麼會起波動?不覺。《楞嚴經》上講得很透徹,無明從哪兒來的?「一念不覺」,不覺就是波動,覺就不動了。因為我們不覺,我們永遠覺察不到無明,為什麼?動的,動不知道動;佛菩薩他不動,不動他就能發現你動,所以他知道。由第一個波動,然後就會產生連鎖的反應,「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唯識學家所說的。古時候人,起心動念就是波動,我們可以稱之為思想的波,思想波比電磁波還要來得快,還要來得複雜。電磁波是物理現象,起心動念是心理現象。心是能現能變,物質是所現所變,現在科學家講的物理。科學一直發展到今天,解釋宇宙的現象,沒有辦法達到究竟圓滿,它偏在一邊,它偏在所變所現的這一邊,能現能變的那一邊它疏忽了。佛法對於這個事實真相看得準確、講得周到,但是非常可惜,現在人不相信佛法。
為什麼現代人不相信佛法?提起佛法,「迷信!宗教!忽略現實!」這些大帽子一扣,佛法就貶低了,責任歸屬哪一個?我們以很客觀的立場來說,說這些話的人他沒有罪。今天佛教在社會上表現的這個現象,確實我在沒有學佛之前,我對於佛法的看法也跟他們一樣,「迷信、宗教、忽略現實」,我也是這個看法。為什麼造成社會大眾這個看法?我們佛教表現的就是這個樣子。由此可知,我們做錯了,人家說得沒錯,怎麼可以怪別人?就現前我們出家的四眾弟子,出了家,樣子像個出家人的樣子,究竟什麼是佛教有沒有搞清楚?佛是什麼?教是什麼?佛教是什麼?這三個問題幾個人能夠正確的答覆?佛教教的是什麼?我們這些在家出家、這些四眾信徒們學的是什麼?連這個自己都搞不清楚,人家說我們是迷信、說我們是消極,我們用什麼話來回駁別人?所以這個責任不在對方,在我們自己本身。我在年輕時候如果不是方東美先生給我介紹,我這一生一世都不知道佛經裡面有這麼多的好東西。沒有人給我們講解,沒有人給我們說明。我這一接觸之後,真的像發現珍寶一樣,這麼好的東西沒有人宣揚,你說多可惜!社會上這麼多人,寶就在面前,世出世間什麼樣艱難複雜的問題,在這裡都能找到答案,都能找到解決的方法,可惜他們不學;我們天天在講解,他不聽,你說多可惜!一個歌星上台去表演,門票賣得那麼貴,還有幾萬人去聽;一個體育比賽,門票也賣得那麼高,也有幾萬人去觀賞。這樣好的東西,對自己有切身終身利益的,請他來不要錢,他都不來,你說有什麼法子!我們只好說眾生業障深厚、沒有福報,除此之外,還能說什麼!
所以今天最重要,我們要想佛法興,一定要從自己本身做出樣子來給人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鹿野苑五比丘起家的,佛陀一個老師,五個學生,在鹿野苑起家的。所以我也常說,今天真正有五比丘可以興教,可以把佛教重新振興起來,利益這個世界的眾生。換句話說,到哪裡去找五個放下自私自利的人?這就難了。真正沒有自私自利的心,沒有名聞利養,沒有貪瞋痴慢,不貪圖五欲六塵,能有這麼五個人組成一個僧團,就能夠對全世界把佛法振興起來。可惜我從一學佛,想了五十年都想不到;別說五個人,找一個都找不到。不肯放下自己的自私自利,不肯放下自己名聞利養,沒有法子!歸根結柢是眾生沒有福報;如果眾生有福,決定能夠感得諸佛菩薩示現。
我們看底下這一句,『諸佛聖力,諸佛世界,亦不可思議』,這講兩樁事情。「聖力」通常在佛法裡面講,如來果地上十種德能、十力,菩薩同樣也具有,但是菩薩的能力比佛次一等;這十種能力阿羅漢沒有,凡夫當然更不可能有,我們要相信,要信得過。佛的能力實實在在說,就是我們自性裡面本來具有的智慧、德能、相好,我們自性裡頭統統具足。「諸佛聖力」不是修來的,是自性本具的,連如來果地上的相好,我們今天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佛在一般經上說,菩薩成佛了,用一百劫的時間去修相好,修什麼?種善因得善果。給諸位說,這個話是佛的方便說,不是真實說,是佛示現給我們看的,因為凡夫都想自己的相好,佛就用這個方法做一個樣子給你看,你不是要相好嗎?相好要種好因,教給你斷惡修善,真正的用意在此地。但是它也不是假的,如來在果地上,惡斷盡了,善修得圓滿了,還需要用一百劫的時間再去搞這個嗎?不需要了,我們知道那是表演、那是示現、那是教初學,我們曉得這個意思。
諸佛果地上的聖力表現在什麼地方?表現在他的依正莊嚴。我們在大乘經上看到諸佛如來在正報上說「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相好無量無邊,大家讀大乘經就會看到;在依報,那就是世界的莊嚴、國土莊嚴,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毘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在淨土經典裡面我們看到的西方極樂世界,那不是人工建設的,是自自然然變化出來的。實在講就是《華嚴經》上說的「唯心所現」,什麼心?佛心,佛心就是純淨的心、純善的心,現出來的世界就是那樣的美好,果報!它不是造作,決不是有意要那麼做的,自自然然顯現出來就是這樣子。所以華藏世界、極樂世界就看到自性變現出來的境界,就是這樣的,決定沒有加絲毫意思在裡頭。佛「我想這樣、我想那樣」,沒有!沒有加一點意思,加一點意思就壞了,那一真法界就變成十法界了。所以沒有絲毫意思在裡面才是純淨純善,有絲毫意思夾雜在裡頭已經不善、已經不淨,這個道理不能不懂。我們凡夫看了的時候天天在打妄想:佛教我們要「以苦為師」,過清苦的生活,為什麼極樂世界的人那麼樣的享受?所以有一些人看到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搖搖頭不想去,為什麼?「太奢侈、太豪華了」,他很清高,要做一個好好的修道人,做一個苦行僧。他不曉得人家那個境界本來如是,你說它太豪華,自己要做苦行,你還有意思,人家那個意思沒有了;人家的心純淨,你的心不淨;人家的心純善,你的心不善。這些道理甚深甚深。所以佛在此地給我們介紹加上「不可思議」,諸佛聖力不可思議,諸佛世界也不可思議,依正莊嚴都不可思議。假如我們要到不可思議,這個境界就現前了。最麻煩的我們天天要思、天天要議,這個麻煩就大了,所以對於佛的境界永遠沒有辦法體現。
我們的思從來沒有停止過;議,睡覺的時候就不議了,可以停止。但是思沒有停止,睡覺還作夢,夢裡頭還要議,這沒有法子了,夢裡還打妄想、夢裡還要議論,這真難!什麼時候到思議盡了,你就入三昧,甚深三昧,三昧就是禪定,你就入了甚深禪定。在甚深禪定當中,諸佛境界現前了,定中境界顯現了,顯示佛的能力。佛的能力無量無邊,他也有一分加持我們。我們得到諸佛菩薩威神的加持,關鍵是在真誠的信心,印光大師說得很好,「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誠敬不是單單用想像,那個不行,還得要落實,能夠落實才是真正的誠敬;換句話說,一定具足信、解、行、證,這才是真正的誠敬。有信、有解、沒有行,那個信解也不是真的。能行沒有證,這個證是什麼?我們現在人講成績、成效;你照著做,做了之後沒有效果,沒有成績表現,雖做,不是在方法上有錯誤,那就是在理論上有錯誤。這是講到學佛的難處,真正難處!這個道理我們不能不懂。確實有難處,難處一定要自己去克服,自己真正發心。如果真正覺悟到生死事大,輪迴可怖,真的有心在這一生當中了生死、脫輪迴,那你就有指望;如果沒有這個覺悟,沒有這個念頭,真的你很難覺悟,你必定還會被境界所轉,你在境界裡做不了主。縱然有很多殊勝的緣,你也不容易把它抓住。
所以發心是難事,修行人首先要發心,發心是修行的前導,我們有時候講發願。世間人做世間事業要想有成就,也得先要立志願,立志,立志就是他在一生當中有一個努力的方向,有一個努力的目標,他會達到。人要沒有志,學佛要沒有願,那就等於船隻在大海當中沒有方向、沒有目標,永遠在海上隨波逐流,他怎麼會有成就?我們今天學佛,特別是諸位出家的同修,你們要有個目標,要有個方向,一生不改變你的方向目標,肯定你有成就,決定不會受外面境界動搖。我只是一個目標、一個方向,我給同學們也做了一個樣子。我這一生當中走的是講經教學,就這麼一個非常單純的目標,所以我自己一生不搞道場、不建道場,我不做住持。找我的人很多,要送道場給我,他來找我、送道場,我給他說什麼話?「你是不是存心害我?你存的什麼心?你想把我拉到地獄去?」我的警覺性很高。
但是我們在機緣成熟的時候,為了弘法利生方便起見,也接受了幾個道場。過去在台灣,景美有一個「華藏圖書館」,道場在籌備期間,我就請韓鍈居士去做館長,全權交給她;簡豐文居士送一個道場給我,我們成立「佛陀教育基金會」,組織一個董事會,我做一個掛名的董事長,到現在還掛著名,不管事,總幹事管事,我讓簡豐文做總幹事。管了這麼多年,現在他把這個職務辭掉,林國營居士接任做總幹事;這道場掛個名。在美國達拉斯有個道場,現在我還是掛名的,在美國政府註冊裡面,我是道場的總裁,從來不過問的。現在在澳洲,大家曉得有一個「淨宗學院」,剛剛註冊的,我請悟琳師、悟通師兩個做副院長,我在那裡掛名作院長,我還要去找一個院長。因為澳洲政府他們的規定,對政府負責的執事,也就是這個組織裡面的院長、秘書、財務,一定要澳洲永久居民,現在他們還沒有拿到永久居民,他拿到之後,我這個院長就給他做,不要了。我現在還在留意去物色,能夠找到有澳洲人的身分,我讓他做。我幹什麼?我跟諸位說明過,我必須在今後五年,把《華嚴》、《法華》、《楞嚴》、淨土五經一論,重新講一遍,把這一套錄像,將來留給同學們做研學的參考資料。
我一生的方向目標不改變,所以從今而後,所有一切活動、社會的活動我都不參加,我全心全力在家裡讀經研教。我的講演是在攝影棚裡,不是在大眾,大眾講演錄像的效果遜色很多,要保存好的錄像一定要在攝影棚,我做這個工作。萬緣放下,這一點可以提供同學們做參考,你們都看到的。全力以赴必定得到佛力加持,這樣我們的心才會清淨,我們向著純淨純善這個目標來學習,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真有把握,這決定不是假的。小乘經裡面常講,「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我們要不能做到這一個水平,我們這一生就錯了。如何能夠做到「不受後有」,你能有那麼大的把握?沒有別的,放得下,輪迴心放下,輪迴的事業放下,你才能超越輪迴。我們的心縱然不能真正達到純淨純善,至少也能達到相似位,這就可以了。相似位往生極樂世界生方便有餘土,那怎麼會沒有把握?祖師大德常常提醒我們,我們一定要幹帶得走的事情,帶不走的事情不幹。帶得走的是淨業。我們這個身體在世間,這個身體是佛力加持的,佛力加持你的身體幹什麼的?幫助眾生,不是幫助自己的,幫助眾生。我們用什麼方法幫助眾生?用講經教學的方法幫助眾生,這是我們的本行。每一個人都把自己本行的事情做好了,這個社會就安定,天下就太平。不干涉別人的事情,各人有各人的本行,我只要把自己本行做好,我就做得很圓滿。像一隻鐘錶一樣,由許許多多零件組合成,每一個零件都有它自己本分、本位,它在哪個位置?它的工作是些什麼?每一個零件在它自己本位上都盡到它的責任,跟大家一配合,這個鐘錶就健康,報時就準確,一分一秒都不會差誤。
我們在社會上,每一個人都要把自己本位的工作做好,又能跟其他各個行業配合,這個社會健康,每一個人都能過幸福美滿的生活。人與人能夠合作,族群與族群能夠合作,宗教與宗教能夠合作,國家與國家能夠合作,天下太平,幸福和平是這樣得來的。所以我們最重要的就是把本分的事情做好,諸佛世界所以有這樣不思議的美好,沒有別的,就是他那個世界裡面的眾生,每一個人都把自己本分事情做好,我們要能體會到。我們把自己本分做好,這就是儒家講的修身,身修而後家齊,你在家庭裡面決定會影響你一家。我們出家人在僧團裡面,我們自己把這個身修好之後,決定影響我們團體,團體大眾尊敬你,團體大眾以你為模範,大家都向你學習,你的言行足以為同學們的好榜樣。一個團體好了,決定能夠影響你的鄰居、你的親戚朋友,他看到你們這一家這麼和睦、這麼歡喜、這麼團結、這麼合作、這麼興旺,你的鄰居會向你學習。家齊而後國治,道理就在此地。我們這一個團體做好了,必定影響這一個地區、新加坡這一個地區其他的佛教團體。我們不能影響他是自己沒做好,要真做,從內心裡面發出的誠意,不是做一個假相給別人看的;假相,總有一天被人拆穿,拆穿之後,一文不值。一定要從內心裡面去做,認真去做,一絲毫虛假都沒有。
我們從佛的言語就能夠看到佛的心,佛的言行是一致的,佛是「真語者」,佛是真心,從真心發出來的才是真語;「實語者」,決定沒有虛偽,誠懇心裡頭生出來的言語才誠懇。夏蓮居老居士他的《淨語》,清淨的淨,他有一本小冊子叫《淨語》,許多同學都看過。《淨語》裡頭勸我們,這個事情要「真幹」!幹假的不能成就,幹假的自欺欺人,幹假的念佛也不能往生,這是一定的道理。我們不能夠疏忽、不能夠大意,特別是自己發心要想在這一生成就。如果在這個地方大意疏忽了,我們這一生到臨終的時候,還是要搞六道輪迴,到那個時候你自己做不了主,所以不真幹怎麼行?別人肯不肯真幹?記住!與我不相干,那是他的事情。他真幹,我們看到生歡喜;他不真幹,我們看到也不生煩惱,絕對不會被他所轉。什麼樣境界現前都不動心,穩住自己腳跟,哪有不能成就的道理?
在此地我順便給諸位報告一樁事情,我們每天早晨都有早餐開示半個小時,現在同學們為我選的是《阿難問事佛吉凶經》,差不多講一半了。接著早晨我們有一個半小時講《華嚴》,《華嚴》是要長期講的,所以我想從明天起,希望在下個月,八月十二號以前,這一段時間大概兩個星期,我們的《華嚴》暫停,把這個時間全部用來講《阿難問事佛吉凶經》。希望在兩個星期之內把這部經講圓滿,這個錄像光碟就可以流通了。過去我們講了一套《十善業道經》,《十善業道經》跟《阿難問事佛吉凶經》是我們修學的基礎,可以說是佛教裡面的共同科目,無論你學大乘還是小乘,顯教還是密教,宗門還是教下,都是以這兩部經做基礎。就像蓋房子一樣,不管你蓋什麼樣形式的房子,你蓋多高的房子,這兩部經是地基,你的基礎一定要做好;基礎要做不好,怎麼蓋都不能成就,這兩部經非常重要!在儒家裡面,我也常常說,學儒根本的共同科目是《弟子規》跟《三字經》,如果不在這上扎根,儒不能成就。這些基本課程,在佛法裡面都是修行的基礎,它重在行持,要真正做到,字字句句都要落實,我們的修行有根,有根它才能夠發芽,才能夠成長、開花結果;如果連根都沒有,無論你怎麼樣研究修學,怎麼樣用功,甚至於將來拿到許多博士學位,給諸位說,花瓶裡插的花,死的不是活的,沒有根,終究枯死,它不是活的。我們要學佛,要在佛法裡面活過來,你就曉得《十善業道經》跟《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的重要!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學教,第一部經就是《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特地在小乘經裡面選了這一部,說明大乘是以小乘為基礎,小乘不扎根,大乘就沒有分。《十善業道經》通大小乘。所以從明天開始,我們每天用兩個小時來把這部經講圓滿。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