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乘無量壽經  (第九十一集)  2000/6/24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091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二十五面,經文第五行看起,「聞名俱生」:

  【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

  這一小段有一首偈,四句。這四句是彌陀大願的核心,也是整個《無量壽經》的關鍵。不僅是彌陀普度十法界一切眾生,同時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度眾生成佛道的唯一途徑。四十八願全是這四句偈的開演。古時候善導大師所謂:四十八願,願願都是歸到念佛法門。彌陀的名號具足無量義、無量壽、無量光、無量清淨、無量莊嚴、無量智慧,乃至於無量的無量。古德告訴我們,無量光是表自性本具的無量智慧,無量壽是表常住法身,所以名號含攝一切法。我們常常聽人說,「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一句話說得非常真實。可是對我們初學的人來講,我們聽到之後,總覺得這一句的說法太含糊、太籠統,使我們初學的人摸不到邊際。這才需要世尊四十九年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諸佛如來所說的一切法,都沒有離開無量壽。諸位要記住,「無量壽」梵文稱阿彌陀,是我們真如自性的德號,古人講它表常住法身,這個話說得很恰當、說得很圓滿。

  我們從隋唐諸大德,包括當時高麗、日本來到中國留學的這一些外國的僧人,他們都肯定世尊一代時教四十九年所宣說的,一切經教當中《華嚴》最為圓滿。所以無論是哪一個宗派,無不尊《華嚴》為根本法輪,而一切經皆是《華嚴》眷屬。好比一棵大樹,《華嚴》是這個樹的根本,世尊四十九年所說其餘一切經教,就像這個樹的枝葉一樣,都是從根本生出來的,都是來闡揚根本的道理;而這個根本的根本,就是無量壽;從這個地方顯示出,名號功德不可思議。說得更具體一點,四十八願就是這一首偈的說明,這一首偈的註解;而全部《無量壽經》,則是四十八願的註解;這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也就是《無量壽經》的註解;而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的註解。我們從這個地方再歸納下去,一切經歸納是《華嚴》,《華嚴》歸納是《無量壽》,《無量壽》歸納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再把它歸納起來,就是這四句。這才知道這四句偈說明念佛法門,我們這個科題「聞名俱生」,這樣才把名號功德為我們顯示出來。

  由此可知,念這一句六字洪名,就等於將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都念盡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是什麼?南無阿彌陀佛。「一切」是什麼?我們今天大家能看得到的,佛教《大藏經》。《大藏經》是一切,一就是這一句六字洪名。這個道理,這個事實真相,知道的人不多。果然明白,果然知道了,哪有不死心塌地念佛的道理?你不念佛,念什麼?你念經,你念咒,你念什麼,都是那一棵樹上的枝枝葉葉;你念阿彌陀佛,念這棵大樹的樹根。我們這才真的搞清楚了,真的搞明白了。所以古德常常勉勵我們:「死盡偷心,老實念佛」,偷心是什麼?投機取巧,不老實。真正老實人,一句名號念到底,你就成功了。

  這幾天有許多同修從各個地方來。你們有從甘肅來的,有從丹東來的,有從瀋陽,還有從大連來的。從其他國家地區來的同修都很多。你們從東北來的,大概都知道長春百國興隆寺,有一位常慧法師,許多人都知道她。她沒有念過書,她不認識字,今年六十多歲,是一位老比丘尼。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她念成功了。她究竟念到什麼樣的功夫,我不敢說,我跟她沒見過面。但是從傳說當中,我推想到最低限度,她已經真正念到功夫成片的上乘功夫。功夫成片也有三輩九品。有這樣的功夫,生死就自在。這個世間有緣,可以多住幾年;沒有緣,想什麼時候往生就什麼時候往生。這是諸位看到的現在的一個人。還有一些真正有這個功夫,或者比這個功夫更高明的,他不顯露,沒有人知道。佛法絕不表彰自己,真正有道行的人,沒有一個不是謙虛、卑下、恭敬,真正有德之人。

  清末民初一直到今天,我們在《往生傳》裡面看到的,在古人筆記裡面所見到的,修行確有成就,往生瑞相希有,預知時至,站著走的、坐著走的,其中有不少都是不認識字的。也許一些同修聽到了,感覺得奇怪,其實我們仔細想想,不無道理。古德常講,老實人有成就。哪些人老實?上根利智的人老實,所謂是一聞千悟,這種人老實;第二種人,下愚之人老實,他沒有文化、沒有念過書,教他怎麼做,他老老實實規規矩矩的做,他沒有妄想,他也沒有分別,他也沒有執著;這兩種人最容易成就。當中一大段,是最不老實的人,妄想多,分別多,執著多,意見多,麻煩!勞累諸佛菩薩、祖師大德苦口婆心的勸導,還是很不容易回頭。哪一天他真的把意見放下了,妄想分別執著捨去了,那就是他成佛的因緣成熟了。

  來自台灣的同修,非常關心兩岸的變化,可以說是身心都不安穩。住在其他國家地區,你仔細想想,又何嘗不如是?今天是兩岸有危機,說老實話,全世界有危機,不僅僅是兩岸。危機從哪裡來的?佛告訴我們,中國古老的祖先也是這樣告訴我們,是從一切眾生不善的心、不善的念頭、不善的行為造成的。學佛,首先要通達因果的道理。世出世間法總不出因果的定律,這是真理,佛法也不能超越。《大方廣佛華嚴經》講的是五周因果,《妙法蓮華經》講的是一乘因果。所以佛法因緣生,你明白這個道理,你才真正懂得世尊在《金剛經》上教導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是什麼?法是佛法,「捨」就是不可以執著,不可以分別、不可以執著。為什麼?因緣生,不是真的。如果我們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分別,都不執著,我們就成功了,就入諸佛如來的境界,宇宙人生的真相你就見到了。

  所以「諸法實相」,宗門裡面所說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佛跟凡夫的差別,凡夫墮落在妄想分別執著,諸佛如來、法身大士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除此之外,沒有兩樣。我們在一生當中要想成就,一定要走老路,諸佛如來他們走過的道路,這個路是破迷開悟的路,是超凡入聖的路,決定沒有差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至於你怎麼個走法?方法就太多了,所謂是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法就是方法,門是門徑,方法門徑很多很多,佛菩薩各聽其便。你喜歡用哪個方法都行,只要方向正確,這個路沒有走錯,早晚一定會達到目的地,所以才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這是真話。

  再說法門也沒有難易,難易在人,不是在法;法是平等的,人不平等。所謂「人心不平,各如其面」,我們每個人相貌都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我們的念頭不一樣。我們為什麼會長這個相貌?為什麼會長成這種身形?看看這個世間芸芸眾生各個不相同,佛告訴我們,這個原因是「心想異故」,我們心裡想的不一樣,對人、對事、對物的想法都不盡相同。如果我們將這些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放下的人跟另外放下的人,跟諸位說,相貌就相同了,所以佛佛道同。在十法界裡面,愈往上面去,相貌就愈接近,到成佛的時候,完全相同。菩薩的相貌大同小異,那個「小異」,我們沒有辦法辨別,所以我們看到菩薩的相貌都相同。為什麼?心想相同。他想什麼?他什麼都不想了,什麼都不想就一樣,就完全相同。如果還有想,想的決定不相同。所以佛的容貌是完全相同的。也許諸位要問:佛的相貌是相同的?我看過好多佛像都不相同。佛像是人造的,人心不同,造出佛像也不相同,就這麼個道理。真正的佛,佛相是相同的。我們細想這個道理,理要是明白、通達,在事相上就不會有疑惑,斷疑生信。

  我們在《無量壽經》上,在四十八願裡面看到,經上明白的告訴我們: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相貌都相同,體質也相同,人人皆是紫磨真金色身。為什麼會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相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所有一切分別執著妄想都放下了,大家心裡面都想阿彌陀佛,口裡頭都念阿彌陀佛,自然相貌就一樣。只有這麼一個念頭,念的是阿彌陀佛,這是我們自己的成就。自己成就之後,決定不會自私自利,決定不會說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享福去了,沒這個道理。必定跟阿彌陀佛一樣,跟諸佛如來一樣,到十方世界去普度眾生;不必要人勸你,也不必要人派你去,自自然然就去了。像諸大菩薩一樣,眾生有感,你自然就應現,應以什麼身得度,你就現什麼樣的身相。

  大家念過《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都知道觀音菩薩三十二應。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即使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圓滿具足三十二應,這是淨土不可思議。為什麼?經上說得很明白,西方世界四土,凡聖同居土煩惱習氣沒斷,如果修學其他法門,依舊在搞六道輪迴,連六道都出不去;換句話說,談不上成就,果報,頂多人天福報而已,沒成就。即使生到方便有餘土,也只是執著放下了,分別、妄想沒放下。要用佛經的話來說,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無明沒斷,雖能超越六道,出不了十法界,還是不行。必須是實報莊嚴土的往生的人,那個沒有話說,那是真正有成就,超越十法界,淨宗殊勝於此可見。我們要是捨棄這個法門,修學任何法門必須要斷見思煩惱、塵沙煩惱,才能出頭。但是實實在在講,這兩種煩惱,決定不是我們自己有能力斷的。所以我遇到一些大德,包括明、清那些祖師註疏裡面,我們常讀到,如果沒有持名往生這個法門,我們薄地凡夫實實在在是沒救。我們讀了這些文字,聽別人這麼說,回來冷靜去想想,他們講的一點都不錯。

  可是淨宗所謂是「易行道」,易也不是想像當中的容易,不能搞錯了;是比較其他法門容易,其他法門要斷煩惱,淨宗教你伏煩惱,伏比斷容易。如果我們的煩惱伏不住,這一生就去不了,一定要知道,一定要記清楚,這個話佛說的,不是一般人說的。煩惱要伏住,煩惱的根沒有斷,但是它不起作用。古人有個比喻,比喻得很好,「石頭壓草」。沒有除根,把它壓住,它不起作用了;但是石頭要是拿掉,它又長出來了。這比斷煩惱實在是容易太多了。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希望在這一生當中成就,這一生當中決定往生,首先要把輪迴放下。怎麼放下輪迴?放下輪迴心。輪迴的心是什麼?見思煩惱;錯誤的見解、錯誤的思想,造成六道輪迴。所以講「見思煩惱」,見煩惱是見解上的錯誤,思煩惱是思想上的錯誤。你要是把見思煩惱伏住,不讓它起作用,不讓它起現行,我們念佛,這個聲聲佛號,就像現在無線電波一樣,跟阿彌陀佛就相應了。我們這個電波發出去,他那邊就接收到了。彼此真正做到感應道交,通了。

  現在我們念佛,天天念,念了幾年,念了幾十年,這個消息不通。不通的原因是什麼?我們的煩惱沒有伏住,所以不通。煩惱裡面第一個,最重的,根本的根本,我常常在講席當中跟大家報告,這是什麼?自私自利。我這個說法大家好懂,佛經上的術語叫「身見」,身見就是自私自利。一切都要為我,完了!我們今天斷煩惱也好,伏煩惱也好,都要懂得從根本上下手。宗門講從根本修,教下不例外;我們念佛人伏煩惱也要懂得,一個道理。無論修學什麼法門,要從根本修。首先要伏住「我見」;換句話說,首先要拔除自私自利。這個東西害死人!學佛,學念佛法門,一天到晚拿著念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求願往生,最後,往生到哪裡去了?往生到阿鼻地獄,怪事情!

  我在作學生求學的時候,跟李炳南老居士。我念《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這個疏鈔是前清乾隆時候慈雲灌頂法師做的。他在《疏鈔》的後面,舉出念佛一百種不同的果報,第一個是墮阿鼻地獄,最後一個是上品上生。我感覺到非常驚訝!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怎麼會念到阿鼻地獄去了?我特別向李老師請教:我對這個有疑問,念佛再不好,也不至於墮地獄。李老師聽到我提出這個疑問,他說:這個疑問,這是大問題,我不跟你一個人說,講經的時候提出來跟大眾來講解。怎麼念佛念到阿鼻地獄去?自私自利的念頭太重了。雖然念佛求生淨土,念念沒有把自私自利放下,日常生活當中,還是跟人爭名奪利。原來是這樣的!口念彌陀,心裡頭名聞利養、貪瞋痴慢、是非人我,一樣都沒放下,這當然墮阿鼻地獄,那沒有話說了。

  我們從這個地方得到一個很大的啟示,而後才曉得念佛不是口念,口念沒有用,難怪古人常講:「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念佛要怎麼念?再想想那個「念」是什麼意思?我們中國的文字,是智慧的符號。「念」,上面是個今,下面是個心,原來「念」字的意思是現在的心,現在心上有佛,這叫念佛;不一定在口裡頭,心上真有佛。心上沒有佛,口上有佛不管用,一定要心上有佛。心上有阿彌陀佛了,「阿彌陀佛」什麼意思?如果只念這一句佛號,不懂它的意思,不能成就。也許諸位要問,有很多沒有文化的人,沒有受過教育的人,也沒有聽過經,佛理、世間理他什麼都不懂,他念佛念沒多久,他真的往生了,佛接引他去了。這是怎麼回事情?仔細去觀察他,原來「阿彌陀佛」裡面所含的意思,他統統做到了,所以他能往生。他沒有妄想,他沒有分別,他沒有執著,沒有自私自利,沒有是非人我,沒有貪瞋痴慢,處事待人接物一片慈悲;這個人雖然沒有學過,他起心動念跟佛就相應了。

  你要不相信,新加坡還有一位許哲居士,沒有聞過佛法,她也沒有念過書,她是到四、五十歲,才發憤用功,到處向別人請教,這樣才能讀書。沒有接觸過佛教,她的一生,起心動念、生活行為,佛家所講的,她全做到。她是最近這一年多才看到佛書,看到很歡喜,天天在讀。我去訪問她,她問我,她說:「我可不可以作佛弟子?」我說:「妳是標準的佛弟子。」五戒十善要打分數,她應該得一百分,一絲毫的欠缺都沒有。所以她發心來皈依,我不但把皈依證送給她,連五戒證都送給她,她圓滿了。這個人是口裡沒有念阿彌陀佛,心裡全是阿彌陀佛。一生吃長素,一生沒有發過脾氣,一生沒有怨恨過一個人。她不是菩薩是誰?李木源居士問她:「妳在社會上做事情,也遇到很多惡人、惡事,妳怎麼對待?」她說,同事,她一定自己認真去反省:「我自己做得不夠圓滿,讓別人不歡喜。」從來沒有怪過別人,她能夠回光返照,反省、改過自新。外面那些惡人、惡事,不是跟自己共事的,她完全沒有放在心上。「我看到社會上這些惡人、惡事,就像我每天出去,在馬路上看到路上來來去去的陌生人一樣」,沒有放在心上!這就是所謂「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有沒有看到?看到了,沒有放在心上,視而不見。所以她的心行純善,儒家講「止於至善」。

  那是個菩薩示現,不是普通人。教導我們,做出來給我們看,斷惡修善是能做得到的,不是做不到,就怕你不肯做。你要肯發心做,哪有做不到的道理?她能做得到,我們為什麼做不到?我們今天最大的缺點,天天看別人的過失,天天猜別人的過失,別人沒有也把他想成有,冤枉人。自己在造業,這樣的人念佛怎麼能往生?當然不能往生。所以,李炳南老居士講:該怎麼墮落,還是怎麼墮落;該怎麼輪迴,還是怎麼輪迴。所以念佛有墮地獄,有墮餓鬼,有墮畜生。我們要懂這些道理,了解事實真相,應該怎樣修學。

  我們自己的業障,最大的業障,剛才講的,自私自利。自私自利裡面最嚴重的是貪心。從貪心裡面貪得了,於是就吝嗇;貪不到就生瞋恚、生嫉妒,由於嫉妒、瞋恚,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既然造作罪業,就不能沒有果報。世出世間,真相說穿了,無非是因緣果報而已。所以佛家常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何以不空?因果轉變不空,這個轉變是剎那在轉變,念念不住;因果相續不空、因果循環不空。佛對於這些事情了解得最透徹、最清楚,勸我們修善,勸我們斷惡。

  我們念佛發願求生淨土,佛在這個經裡面一開端教導我們基本的修學方法,我們有沒有做到?「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如果你念佛求生淨土,還天天說別人過失,你將來往生哪裡?往生拔舌地獄,決定不是極樂世界。天天挑撥是非,果報在刀山地獄、油鼎地獄,哪裡能往生?「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這三句基本的修行方法,就是十善業道。十善業道是什麼?是淨業三福第一福的落實。佛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教導韋提希夫人求生淨土的方法,一開端就講淨業三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四句話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教化眾生的根本。

  佛法是什麼?佛法就是孝親尊師,從這個地方開始,也到這個地方圓滿。孝親尊師做到圓滿,這個人就成佛了。「孝親尊師」絕不是在口頭上掛住的,要落實。落實在哪裡?落實在「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所以佛家常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頭一個,「慈心不殺」,那是本。不但不殺害一切眾生,叫一切眾生生煩惱,你的過失就生起了。真正具足慈悲心的人,決定不會令一切眾生因我而生煩惱。世間人情事理變幻莫測,我們跟人相處,常常惹人生煩惱,這是免不了的。什麼原因?無量劫來的業因習氣。

  我們跟人往來都是有因緣的,沒有緣決定不會相逢,不會相識。只要是相識、相逢,都有緣分,這個緣分很複雜很複雜,佛在經上將它歸納為四大類: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我們跟一切眾生接觸,總不出這四大類。無量劫來,我們跟無量無邊的眾生結下這些善惡緣,遇到之後怎麼會好過?不覺悟的時候怎麼樣?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麻煩在此地。覺悟的人就好辦了。像許哲,這是代表一個覺悟了。覺悟,遇到一切不如意,不要怪他,回過頭來反省,「確實我做得不夠好。我做得為什麼叫他不滿意?如何自己改進?」絕不責怪別人。

  佛門有一句話說,「回頭是岸」。回頭是什麼?不要看別人,看自己。不要怪別人,要怪自己,我們自己才有救,自己才能得度。如果都以為自己沒有錯,錯處都是別人,你這一生往生沒指望了,你這一生肯定還是搞三途六道。念佛念得再好,只是跟阿彌陀佛結個緣,阿賴耶識裡頭落一個佛的種子,這個種子雖然是金剛種子永遠不壞,可是李炳南老居士在《無量壽經》眉註上寫得很好,「難免長劫輪迴」,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有高度的警覺心,這個法門不容易遇到。經上常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開經偈我們天天念,「百千萬劫難遭遇」,這都是真話。我們這一次機會錯過了,下一次再遇到,可能又是百千萬劫。百千萬劫在三途六道裡頭輪迴,那個苦可受足了。

  所以我們想到這個地方,警覺心自然就現前、自然就能提起,徹底改過,真正回頭。過去對不起三寶,謗佛、謗法、謗僧,幹的是滅佛法,破和合僧,這都是阿鼻地獄的罪業。只要我們現在一口氣還在,這一口氣還沒有斷,就能夠懺悔,就能回頭。要真懺悔,不要顧到面子難為情,那個沒有用處,那還是要墮三途。過去我謗三寶,我怎麼懺悔?回過頭來我要讚歎三寶;過去我破和合僧,現在我要擁護和合僧,這叫真懺悔。不是在佛前面禱告禱告,我懺悔、我錯了,在外面對人家一句話都不講,這個沒有用處的。所以懺悔,佛家講的「發露懺悔」,坦白向大眾宣布自己錯了,從今以後我改過自新,這才算數。大眾面前顧到面子,要面子不敢講,佛菩薩、佛像面前嘀咕嘀咕,嘀咕半天沒用處;修懺悔法的,不曉得怎麼修法。必須把自己的過失說出來。

  我們在前幾個月,在報紙上看到羅馬教皇,教宗,對全世界的人懺悔,說天主教徒,全世界的天主教徒,在過去一千年當中,做了許許多多的錯事,特別是歧視其他宗教。他說出來了,希望底下這一千年當中改過自新,要向其他各個宗教學習。這個了不起!我們中國古人常講: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所以我們在《觀經》裡面看到阿闍世王造五逆十惡之罪,他在臨終的時候真懺悔,真正改過,他念佛往生上品中生。我們讀到這個經文都非常驚訝。這就是我們中國人常講的:浪子回頭金不換,他是個壞孩子,但是他今天真的知道改過,真的回頭了,那是個真好人。

  古時候在印度,天親菩薩早年學小乘,毀謗大乘。以後接受他哥哥的教誨,覺悟了,向佛懺悔,拿著刀準備割舌頭,他哥哥止住他:「你割舌頭幹什麼?」「我錯了,說了好多壞話,毀謗大乘。」他哥哥說:「你過去用舌頭毀謗大乘,你今天何不用舌頭去讚歎大乘?」他一下就明白了,所以造五百部論讚歎大乘,這叫真懺悔,行動表現。

  我們看近代的蕅益大師、印光大師,年輕的時候讀儒書,謗佛法。到以後明白了,覺悟了,懺悔回過頭來,不但不謗佛法,還剃頭出家,弘揚佛法,這才叫做真正懺悔。我們做錯了事情,過去陷害別人,現在真正明白了,回過頭來了,我要如何來補償受我害的人?我要怎樣去幫助他?這才叫真懺悔。沒有行動,都是屬於假的。沒有行動表現,換句話說,還沒有覺悟,還沒有回頭,說得再好聽也沒用處。縱然是發心出來講經說法,心目當中還歧視別人,想積點功德贖罪,贖不了的,你的罪業太重了。諸佛菩薩大慈大悲真正救度你,你自己要覺悟,你要真回頭。《無量壽經》的道理,決定要放在心上;《無量壽經》上字字句句的教誨,決定要落實在生活上。要把它做到,這叫做真懺悔。天天念,你就念上一萬遍,你心裡頭對一切人還有恨的意思,對一切事還有不如意的念頭,你沒有回頭,你沒有懺悔,你該怎麼墮落,還是怎麼墮落。

  佛在《十善業道經》上,教給我們最殊勝、最簡單、最明白的開示,我們現在正講到這一段。所以我一看到從各地來的許多同修,今天早晨沒有去參加我們的早會,我把這一段經文推遲、推後,希望你們有緣能聽到。這一段經文可以說是《無量壽經》上講得很詳細,《十善業道經》是做一個總結。佛說:「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三途六道能永斷,什麼方法?所謂「晝夜」,晝夜是不能間斷,「常念思惟觀察善法」,那個善法是貫上去的,我們說清楚、說明白一點,常念善法,你的心善;思惟善法,你的思想善;觀察善法,你的行為善、言行善。佛後頭又加一句,「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我們今天有不少人在修善,但是夾雜不善太多了,所以你那個善不成立。善裡面夾雜不善,把善也變成了不善。古人所謂醍醐,這是最好的飲料,最高等的飲料,是善;裡頭加了一點毒藥,全部都變成毒藥了。不可以夾雜毫分不善。佛在末後說明:「所謂善法者,即是十善業道」。

  淨業三福裡面講的,「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我們行門的大根大本。沒有這個基礎,念佛法門,你就是把《無量壽經》講得再好,講得天花亂墜,也不能往生。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一天講幾部經典,你十善做不到,這裡頭摻雜著毒藥。這個道理我們要好好的想,事實真相、業因果報我們要細心去觀察,然後才真正明瞭,我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怎麼會念到地獄裡去了。你才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阿彌陀佛沒有錯,你的心壞了。阿彌陀佛是善法,你心裡頭種種不善,夾雜不善在裡頭不行,不容許夾雜的,是這麼個道理。

  我們常常在經典上看到,「善男子、善女人」,這個稱呼是對我們的嗎?我們自己想想,我善不善?善的標準,最低限度的,就是淨業三福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經上講的下品的善男子善女人;中品的善男子善女人,要「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中品的善男子善女人;上品的善男子善女人,還要加上末後這一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是上品的善男子善女人。有條件的,不是說我學了佛,我就是善男子善女人,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自己把自己的身分抬高,其實什麼都不是。佛法有它的標準存在,而且這個標準非常清楚。所以自己一定要認真反省,我這個下品善男子善女人的資格有沒有?如果有下品,決定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中品的善男子善女人,往生方便有餘土;上品善男子善女人,往生實報莊嚴土。

  希望諸位同學,尤其從外地來的,聽了之後,回去多多的要給我們念佛同修們說明,不要搞誤會了。誤會了,這一生念佛不能往生,這是善導大師講的「遇緣不同」,你沒有遇到善緣,你沒有把這一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所以修了一輩子,依舊得不到善果。由此可知,惡不能不斷,害人的心決定不能有,厭惡人的意思也不能有。把我們的念頭一百八十度的轉過來,純是利益眾生,利益社會,護持正法,我們就決定得生淨土。念念不再想自己了,念念想別人。過去誤會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我們對他們只有一個感恩的心,決定沒有絲毫怨恨心。不但沒有一絲毫怨恨,他有困難的時候,需要幫忙的時候,我們一定主動的全心全力去幫助他,務必使我們的心行做到純善,儒家講的「止於至善」,我們的生活才真正幸福美滿,我們生活接近諸佛菩薩,生活在圓滿智慧之中,不生煩惱。

  我們讀《壇經》,看到惠能大師初次見五祖忍和尚的時候,他跟五祖說:「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接觸佛教是二十六歲,第一本看的經就是《壇經》,我看到這一句,我非常感慨。回頭想一想,如果我要遇到,「弟子心中常生煩惱」。人家不生煩惱常生智慧,這還得了嗎?所以他在黃梅八個月,五祖就把衣缽傳給他了。為什麼不傳給別人?別人大概跟我一樣,「弟子心中常生煩惱」。包括神秀在內都還在生煩惱,做一首偈子做了好半天,寫出來之後心裡還上上下下的,常生煩惱,不生智慧。不容易!念念不為自己,念念為眾生、為社會、為正法久住,這個人才會不生煩惱,才是真正生智慧。真正生智慧的人,決定天天懺悔,天天改過,天天進步。所以「改進」,改過就進步了,不改怎麼會進步?要想進步,天天要改過;要想改過,天天要知過。知過,就是佛家講的開悟,你真的覺悟了,知道自己過失。改過是功夫,你真正在修行。知過而不肯改,雖然開悟了不修行,沒用處的,果報還自受。

  說了這麼多的話,意思還沒有說得透,我不知道諸位同修聽了,能不能體會到幾分?這個地方是講念佛,念佛要怎麼個念法?大勢至菩薩在《念佛圓通章》裡面教給我們的方法,八個字:「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所謂「都攝六根」,這一句話就跟孟夫子所說的:「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我們的心都散在外面,眼見色,心跑到色上去了;耳聽聲,心跑到聲上去了。孟夫子說:什麼是學問?你能把這些放心收回來,這是學問。這個說法跟「都攝六根」的意思完全相同。簡單的講,收心。也就是我們平常講的,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是都攝六根。然後那個念才是淨念,心清淨了。清淨心念佛這叫淨念,清淨心裡頭決定沒有絲毫夾雜。純善的心、純淨的心,沒有一絲毫污染。我們簡單介紹說明清淨。放下自私自利,放下是非人我,放下名聞利養,放下貪瞋痴慢,你的心清淨了。只要有這些東西,有一絲毫夾雜在裡面,你的心就不清淨。不清淨的心,生煩惱,不生智慧。

  所以我常常勸勉我們同學,你們大家到這個地方來發心學教,發心將來做一個弘法利生的講經的法師。講經的法師要把經講好,一定要開智慧。要開智慧,一定要斷煩惱,不可以有絲毫的自私自利、是非人我、貪瞋痴慢、五欲六塵,有這麼一點點夾雜,你的經就講不好了。所以我常常奉勸大家,發心講經,一定要發心放下寺院裡面所有一切執事,不要去做什麼佛教會會長,做什麼住持、方丈,一做就完了,你決定清淨心失掉了,你被污染了。你要能把握得住、要守得住,錢財一分都不能要,為什麼?染污。財色名食睡統統是污染,你要把它丟乾淨,這一生你的經就能講好,你會像佛陀一樣廣度眾生。自己的生活一定要守住清貧,一切隨緣絕不攀緣。所以佛家的人才培訓,上一次中國佛協副會長刀述仁居士到這裡來訪問,跟我們談辦培訓班的事情。我就給他建議,我們培訓講經弘法的人才,在中國有兩所培訓班足夠了。另外一種,是培訓寺院庵堂執事的培訓班,這個人要多。中國寺院庵堂很多,培訓管理的人才。管理的,不要講經說法;說法的,不要參與管理。要專,要配合,我們佛法才有救。居士林是一個很好的榜樣。管理,李木源居士;講經,我來負責任。我不干涉他,他不干涉我,我們兩個密切配合,這個道場興旺起來了。

  決定不可以說講經的法師高人一等,管理要低人一截。錯了!完全錯了!佛在《大涅槃經》裡面明文說得很清楚,講經的法師低一等,管理人員高一等。所以護法功德超過弘法,你要懂這個道理。弘法的是什麼人?學校裡頭的教員;管理是什麼?校長、董事長。他們要不辦學校,要不聘請你來教學,你一身的本事也沒處發揮,也沒得用處。所以一定要懂得管理的人比弘法講經的人確實是高一等,我們要依止他,一定要尊敬他。現在人懂得這個道理少,顛倒了,把教員看得高高的,校長董事長都忘記了,理都不理他,這怎麼行?佛教怎麼會不衰?怎樣改變大家的觀念?我們講經教員本身做起,我們自己恭敬護法的人員,我們知恩報恩。我們頭一個要報恩的,就是報恩內護。我們今天在居士林講經,在居士林教學,居士林的林長,居士林董事會裡面這些主席,這是我們第一個大恩人。居士林從上到下,一直到義工,所有護持的人,功德都不可思議。這裡面的人少了一個,我們功德不圓滿;主要的人要是少了,這個法會不能成就。所以你要懂得這個道理。

  世尊當年在世,將護法的任務付託給國王大臣,國王大臣護法,佛教才興旺,眾生才得度。政教相輔相成,佛教教育普及昌盛,國泰民安;人民有智慧,接受佛教的薰陶,他懂得布施,他懂得持戒。布施是什麼意思?用現代的話,他懂得捨己為人,為社會大眾服務。布施是為社會大眾服務,持戒是守法,忍辱是耐心,精進是進取,禪定是心中有主見、主宰,絕不會被外面環境所動搖。

  世尊在《楞嚴經》上說得好,的指現前的時代,「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這一句話用現代的話來說,今天社會各個階層,無論是人事,無論是物質環境,誘惑的力量太大太大了。這種誘惑,就是佛在經上講的「邪師說法」。他不是正法,他教你什麼?教你自私自利,教你貪瞋痴慢,教你專去幹損人利己之事,這是魔,這是邪道,這是邪法。佛菩薩不是這個教法,佛菩薩教我們捨己為人,跟魔恰恰是相反的。魔專門破壞別人好事,魔專門障礙別人的善法,魔太多了。

  李木源居士發心要建一個彌陀村,多少次都被障礙了,都不能成就。昨天中午德教主席請我吃午飯,我們十二點吃到三點鐘。談些什麼?魔障。好事多磨。他們德教也做了不少慈善事業,沒有一樁是順利的。我在旁邊聽,很有感慨,好事多磨。魔障從哪裡來的?看到你這個道場興旺,人這麼多,供養這麼多,別人在那裡看到難過,總得想盡方法找你麻煩。連我這個講經,什麼都不要的,還有人找麻煩。在台灣我就遇到過好幾次,有些法師打電話給我,這些法師我都認識,出家都比我早,都是長者,打電話給我:「淨空法師,你講法、說法說了這麼多年,你可以不要再講了。找個地方好好念佛去往生吧!還要講幹什麼?」有什麼法子?我回答他,我說:「老法師,我非常感謝你,你的好意。我是不想講,可是有很多人要請我講,我怎麼辦呢?你勸我沒有用,勸那些信徒,勸他們,勸他們什麼?不要聽,不要老和尚講。」我說:「我給你磕頭,我感謝你,我可以退休了。」

  所以障礙非常非常多。這個年頭做好事有障礙,做壞事沒有障礙。做壞事有好多人成就你,來幫助你。這豈不是佛在經上講的,「魔來障道」,魔希望你往三途去,他看到歡喜;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他恨透了。我們現在是天天跟他過不去,就是要往上面走,不往下面走,招惹許許多多障礙,我們自己要清楚、要明瞭。

  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好,你要明理,要懂得《無量壽經》或者是淨土五經一論裡面所說的大道理。你不能夠通達明瞭,不行,你佛念不好。裡面的方法、教誨,怎麼樣教我們伏煩惱,記住是淨念相繼。怎麼樣能做到「淨念」?關鍵在這個「淨」字,這個法門是淨土法門,「心淨則佛土淨」。所以我們得多想一想,我們的心不淨,這個法門雖然修學,只是種一個善根而已,這一生當中不能成就。一定要做到心淨,心淨之後最重要的是相繼。「相繼」是什麼?永遠保持。不能說我今天心清淨了,明天就放逸了,就又回去了,這個不行。相繼是繼續保持,永遠保持清淨心,依教奉行。

  經本末後一句「信受奉行」,我們一定要相信,要接受,要認真去做到。奉行,用現在的話來說,落實在我們自己生活當中,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這才叫奉行,才能夠得到佛法真實殊勝的功德利益。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