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悟道法師晨間講話—用什麼心念佛才是淨念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三七集)  2023/10/26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32-007-0437

  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上午好。阿彌陀佛!請放掌。今天早上很難得,我們新加坡傅居士跟他的二哥,還有大同書齋的同修,來隨喜我們晨讀《太上感應篇》。

  我們上一次學習到《感應篇彙編》節要,「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彙編》節要我們學習到三十二條,今天接著第三十三:

  【宋衛仲達初為館職,被攝至冥。核善惡二錄,惡錄盈庭,善錄只一小軸。冥官色變,索秤稱之,小軸反壓起惡錄。官喜曰:「君可出矣。」仲達曰:「某未四十,安得如許惡狀?」官曰:「但一念不正,鬼神無不知。知即書之,不待為也。」曰:「小軸中何事?」官曰:「朝廷嘗大興工役,修三山石橋,君力諫之,此疏稿也。」曰:「諫之未從,善力何能至此?」官曰:「公用念甚真,言可訓世,向使聽從,功德何量,乘此度世何難?奈惡念太多,善力減半,不可復望大拜。」後果官止吏部尚書。】

  這一條,我們大家看過《了凡四訓》都很熟悉,《感應篇彙編》也把這段錄進來了。宋朝的衛仲達,他是被抓去冥司,被陰間閻王抓去了,就是有一天他忽然就昏死過去,到了陰間去。到陰間,冥官就『核善惡二錄』,就是一個善、一個惡。根據他善惡的記錄,『惡錄盈庭』,惡的記錄很多,堆積快到屋頂了,『善錄只一小軸』,一小軸就像筷子,一點點。這個冥官臉色就變了,惡這麼多,善只有一軸。他就拿天平來秤,一頭善,一頭惡,看善比較重還是惡比較重。結果秤了之後,一小軸的善反而比較重,「惡錄盈庭」,那個反而比較輕。這個冥官就很歡喜,說那你可以出去了,現在還不用來到陰間。衛仲達就問,我年紀都還沒四十歲,才三十幾歲,我怎麼會有這麼多惡的事情?這個冥官就講,『但一念不正,鬼神無不知』。

  我們起心動念,鬼神就知道了。鬼神是根據人的起心動念,所以起心動念,鬼神沒有不知道的,只要我們有念頭,鬼神都知道,都找得到我們。古代金碧峰禪師,他打坐入定不起心、不動念,沒有動念頭,他的壽命到了,小鬼要來抓他,找不到人。後來這些小鬼找了二、三次,回去沒有辦法跟閻羅王交差,就寺院去打聽,怎麼樣可以讓金碧峰禪師出定,才能抓到他,才能回去交差。結果聽到寺院的人在講,禪師他還有一樁事情沒放下,就是他那個缽他很喜歡,誰去玩他那個缽,他就會出定。小鬼就去敲他的缽,金碧峰禪師一聽到有人敲他缽的聲音,他就出定了,結果被小鬼抓住了。被抓住之後,他說走走走,你的壽命到了,跟我去見閻羅王。金碧峰禪師說,你們怎麼能夠抓得到我?他說你入定,我們找不到你,但是你心裡還有個缽沒放下,我們去玩你的缽,你就出來了。你起心動念,誰在玩我的缽?你動了念頭,我們就找到你了,跟我們走。金碧峰禪師說,那你稍等一下,那個缽我來看一下。結果他那個缽拿來把它摔在地上摔破了,他一打坐又入定了。他說現在你就抓不到我了,我這個缽也放下了。

  另外一個公案是在蓮池大師的《竹窗隨筆》,蓮池大師講,道教修道的人也有定功很高的。有個道士在河邊搭一個茅蓬,在那裡修行,他看到有一個人要過河,他有定功就發神通,知道這個人有災難。前一天晚上他打坐,就聽到兩個水鬼在討論,一個水鬼說明天有一個人來,我找到替身了,我可以去投胎了,明天什麼時候。這個道士入定在打坐,他聽到了。第二天果然有一個人要過河,道士去救那個人,說你現在千萬不要過去,過去你就有生命危險。那個人也覺得很奇怪,為什麼過這個河會有危險?以前沒有橋,過河都是找那個水比較淺的地方走過去。他聽這個道士的勸告,就沒有過去,結果沒有多久山洪爆發,山上的水沖下來,才發現如果過河,他過到一半山洪來,他就被淹死了。那一天晚上,這個道士又入定打坐,又聽到這兩個小鬼在討論。他說今天本來我可以找到替身,被這個道人破壞。另外一個小鬼說,他既然破壞你的好事,你為什麼不去懲罰他?那個小鬼說,都找不到他。那個道士就坐在他旁邊,他找不到,因為道士入定,他沒有起心動念。所以鬼看不到人的形,但是你起心動念,他就知道你在哪裡。所以鬼神,你起心動念他都知道。

  根據這兩個公案,我們就可以知道,你看這裡講,「但一念不正,鬼神無不知」,就是你只要會起心動念。我們起心動念,無非一個善念、一個惡念,另外一個無記念,無記是不善不惡的。所以起心動念,鬼神沒有不知道的,『知即書之』,你起善念,他就記錄善,起惡念就記錄惡。『不待為也』,就是不必等到你去做,只要起心動念,他就記錄了。所以《感應篇》後面講,「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你起一個善念,好事還沒做,吉神就來了,馬上感應吉神來;起一個惡念,壞事還沒做,馬上感應凶神來。所以「不待為也」,不用等到你去做,你起心動念,鬼神馬上就知道,馬上就感應。

  『曰:小軸中何事?』就是我那個小小的,那個裡面是何事?可能衛仲達先生他也忘記了是什麼事情。『官曰:朝廷嘗大興工役,修三山石橋,君力諫之,此疏稿也。』他說朝廷曾經要大興工役,要修一座三山石橋,但是那個不是很迫切需要的,會勞民傷財,衛仲達就極力的勸諫朝廷,這個時候不需要蓋三山石橋,勸朝廷不要蓋。說就是當時你上奏皇帝這個疏稿,這是你的疏稿。他說『諫之未從,善力何能至此?』他說我勸諫也沒用,朝廷也不接受,還是蓋了,為什麼我這個善的力量有這麼大?『官曰:公用念甚真』,冥官就跟他講,他說當時你這個念非常真切,就是真心的,都是為國為民,『言可訓世』。你沒有為你自己,你是為全國人民,為國家,你這些疏稿可以做為訓示世人,就等於是我們現在的法語。『向使聽從,功德何量』,他說如果朝廷接受你的建議,那你功德就更大了!『乘此度世何難?』就是你做了這麼大一件善事,要度世(度世就超越世間)也沒有什麼困難。『奈惡念太多』,但是你的惡念相當多,起心動念惡念太多,『善力減半,不可復望大拜』,「大拜」是當宰相。因為你惡念太多,把你善的功德減了一半,所以你就沒有辦法當宰相。『後果官止吏部尚書』,後來果然他的官只有做到吏部尚書,尚書就是現在講的部長,當然也是相當高的一個職務。

  這個公案給我們的啟示,就是我們起心動念,鬼神都有記錄。所以修行就是,過去先師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常講,就在起心動念修,無非修我們這個心,先從我們起善念開始。我們念佛人,大家只要起佛念,起佛念就是淨念,但是我們也要知道什麼叫淨念,我們總是有夾雜。比如說你看衛仲達,他善念夾雜很多惡念,他也有善。反過來講,我們現在念佛,我們念佛的淨念也夾雜很多妄念。怎麼樣念,念到真正的一個淨念?我們這個妄念當中,惡念是妄念,善念還是妄念,所以淨念。淨念也是跟「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同一個道理,所以我們念佛當中是兩個功課,一個是一向專念,一個是發菩提心。就是說,我們用什麼心來念這句佛號才是淨念?就是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那才叫淨念。如果我們發貪心來念阿彌陀佛,發瞋恚心來念阿彌陀佛,發愚痴心來念阿彌陀佛,發傲慢心來念阿彌陀佛。傲慢心,我念佛功夫可以三天不睡覺,你們都不如我,我功夫比你們好,這個心叫做發傲慢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那個不是發菩提心。所以發貪欲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發瞋恚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發愚痴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發傲慢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統統念阿彌陀佛,但是心態不一樣,那這個就不是發菩提心了。發菩提心,菩提是覺悟的意思,覺而不迷。

  真信切願就是無上菩提心。所以往生西方,蕅益祖師在《彌陀經要解》講,關鍵信願之有無。因為很多人念佛功夫不錯,但是沒有往生西方,最多往生人天善道,關鍵就沒信願,就是《無量壽經》講的,沒有發菩提心。菩提心叫自利利他,你發自私自利的心念阿彌陀佛也不行,自了漢也不行,所以要發心自利利人,這個我們要學習。印光祖師他老人家講,我只能做個自了漢,我們如果學他講,我也來做個自了漢,保證你不能往生。為什麼?祖師他是謙虛。印光祖師他是自了漢嗎?《感應篇》是他老人家提倡的,他印的,他是自了漢嗎?他說度世,勸大家要學倫理道德因果教育,自利利他。你看《文鈔》的開示,他寫的,他的傳記。所以不能把自私自利當作發菩提心,不能把自私自利當作自了漢。恐怕自了漢都很難,真正自了漢是什麼?自了漢現在實在講,我們也不夠資格講自了漢。自了漢他還能了,問題你要了,你不能了談什麼自了漢!自了漢是阿羅漢跟辟支佛,他們斷見思惑,但不發願度眾生,沒有發大菩提心,他們發的是小菩提心。沒有發無上菩提心,沒有發自利利他的心,他只有自了,自己解決自己生死的問題,那個才有資格講自了漢,但是被佛喝斥「焦芽敗種」。所以我們現在講自了漢不夠格。你看祖師這樣講,我們也學他來講,我要當個自了漢,你能了嗎?自了漢要超越六道輪迴,這個也要知道。所以要發菩提心,就是要發自利利他的心,這樣才符合《無量壽經》講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些我們都一定要明白。所以這個心態,你發什麼心?這是講世間的善惡,不是善念就是惡念,那我們念佛是淨念,我們現在這樣念叫淨念嗎?這個要搞清楚;不搞清楚,誤會了,念到最後不能往生西方。但是念佛總是有好處,可以幫助我們消業障,往生善道,種善根,這個功德肯定有。

  好,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